【金牌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14唐诗五首课时训练 粤教版必修3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课件:14 唐诗五首

探 究 与 点 拨
②颈联从时空着笔。由异乡飘泊到多病残生,“万 里、百年”呼应上联的“无边、不尽”,使悲秋具体而沉
栏 目 链 接
痛。尾联从白发日多写到护病断饮,使人联想到潦倒不堪
的根源是时世的艰难。这样,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 然纸上。
探 究 与 点 拨
(5)《石头城》中,“石头城”本是六朝古都,山川 形胜之地,但在诗人眼里它是一种怎样的情形? 答: 今日的“石头城”已失去昔日的繁华,代之以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荒凉的景象。群山依旧围绕着这座故都,可惜已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 目 链 接
府诗体的开创者。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
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 精湛,被奉为“诗圣”。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1400余首。
课 文 导 读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 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 “诗豪”之称。贞元进士,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
探 究 与 点 拨
(3)阅读《从军行(之四)》,回答:①诗的前两句描写 了怎样的画面?②第三、四两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前二句既描绘出了边塞防线的景色,也渲染了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争将至的紧张气氛,饱含着苍凉悲壮的情调。②三、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是由前二句的借景抒情转为直抒胸臆。塞外的将士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歌 _____________ 颂了边防将士的忠勇,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 的崇高精神。
【金牌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综合检测 粤教版必修4

综合检测(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在教育领域,数据是描述事实的符号序列,是信息载体。
教育数据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包括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
通常,这些数据以数字、文字、图像、声音或视频等形式进行存取。
在大型教育信息的专用平台上,统计数据大多是以结构化数据的形式存取的,用户利用信息平台所提供的应用软件,可以自行生成所需的教育信息和知识。
某种程度上,注重数据就是注重事实,就是注重把研究者的偏见及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压缩在最小限度,最大限度地还原事实真相。
为此,教育领域至少采用两种方式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其一是规范研究设计;其二是注重科研伦理的教育,敦促教育研究人员必须了解、尊重相关的科研伦理。
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问责之风的兴起,教育数据已不再是教育专家和学者的专利。
事实上,包括网络、媒体和市场在内的众多利益相关方无时不在点评教育,有些点评还内含精心筛选的教育数据。
因此,尊重不同的观点是必要的,尊重不同观点背后的事实依据更加必要。
与数据不同的是,信息是为了某种目的而组合的数据,用来传达某种意思。
以数学课的考试成绩为例,单一学生的考分只是一个数据,而全班学生的平均考分就是一条信息,它可以用来反映该班学生在年级的排名位置,也可以用来说明数学课的教学和学习情况。
另外,如果把数学课的考分与学生的性别、家庭收入、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联系起来,进行长期的跟踪研究,研究的结果就可以揭示数学成绩与学生性别、家庭收入、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由此而产生的新知识就有助于促进数学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有助于证实或证伪某些假设。
教育教学知识的创造和创新,需要教育研究方法和数据具有多样性和互补性。
以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为例,通常,定量研究需要结构化的数字数据,教育统计软件和大数据的研究也需要结构化的数据,定量方法及其数据特点使得大样本的研究成为可能,但定量研究的结果往往缺乏深度的解释力。
【高中教育】最新高中语文 第14课 唐诗五首同步练习 粤教版必修3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教育】最新高中语文第14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粤教版必修3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1.走近作者王维(701-761),字摩诘,先世为太原祁(今山西××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
曾一度奉使出塞,此外,大部分时间在朝廷任职,官至尚书右丞,晚年闲居蓝田辋川。
他早年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还是山水田园诗。
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
人称“诗佛”。
他还是有名的画家,并精通音律。
苏轼评其诗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有《王右丞集》。
王昌龄(698-756), 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开元进士,授校书郎,改汜水尉,再迁江宁丞。
晚年贬龙标(今湖南洪江西)尉。
世乱还乡,道出亳州(一作濠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开元、天宝年间诗名甚盛,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
尤擅长七绝,被世人誉为“七绝圣手”。
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
其宫词善写女性幽怨之情,也为世所称。
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王昌龄集》。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市襄州区),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
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
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他擅长律诗,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
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1400余首。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贞元进士,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贬为郎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
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等,诗集有《刘宾客集》。
高一语文学案:《唐诗五首》粤教版必修无答案

《山居秋暝》导学案学习目标:1、找出诗歌的意象,并分析诗歌的意境;2、理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风格,掌握其艺术技巧。
学习重难点:1、领悟诗歌主旨,感受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精神。
课前预习:1、走进诗人。
王维,字摩诘。
盛唐山水诗派的代表诗人,与并称王孟。
少年及第,历任高官。
安史之乱时,被俘且被迫接受伪职。
平乱后,受到降官处理,尔后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晚年隐居蓝田辋川,以禅悟诗,故有“诗佛”之称。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
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后期主要是山水田园诗。
其诗歌主要风格是清幽恬静,朴素自然,苏轼曾赞:“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他的诗以五言律绝成就最高。
2、文学常识(1)近体诗。
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中国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体。
近体诗包括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则称为长律或排律。
)近体诗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几联必须对仗。
本诗属于五言律诗。
(2)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是以山水自然景观、农村田园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
诗人们把笔触投向山水田园,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
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3、字音秋瞑.(míng) 喧.闹(xuān) 浣.女(huàn)学习过程:一、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诗歌并解题:诗歌题目向我们提示了哪些信息?地点:;事件:;季节:;时间:。
诗题可以理解为:。
二、赏画之意象1、找出诗歌描写的意象及其特点。
粤教版必修三《唐诗五首》课时训练试题及答案

适用精选文件资料分享粤教版必修三《唐诗五首》课时训练试题及答案粤教版必修三《唐诗五首》课时训练一、语言基础 1 、以下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 、锦瑟( sè)粗糙 (z āo)湍急 (tu ān) B、浣女( huàn)谄谀 (xi àn)相逢 (xi è)C、怅惘 (wǎng)哨卡(qi ǎ)嗜好 (p ǐ) D、蝴蝶 (di é)清剿 (jiān)火热(zh ì) 2 、以下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清泉秋瞑淮河望帝春心B、渔舟眺望湿润蓝田日暖 C、楼兰孤独矮城杜鹃啼血D、困难莲藕回旋芳草萋萋 3 、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一个人假如一味不图长进,得过且过,常常一事无成。
B 、企业重组后,努力扩大服务项目,增添收入,并注意减少不用要的开销,扭转损失场面,昨年又盈余三十万元。
C、他们几经探究、总结,确立了这套中西联合的治疗方案,从而缩短了病程,大大地提升了治愈率。
D、战斗经验告诉他,此刻分外需要清醒的脑筋和沉稳的解析。
4 、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合适的一项为哪一项: A 、李梦幻与三十年前的同学张永久在昆明湖畔萍水相遇,他们快乐得百感交集。
B 、在科春之交的日子里,气象多变,雨、雪天气基本上是均分秋景,这使得环城路拥挤不堪。
C、“天涯共此时”这个栏目使全部炎黄后辈在心里深处都遇到一种激烈的震惊,可谓感同身受。
D、美国的“倒萨”计划正紧锣密鼓地实行,烽火一旦燃起,人类的自下而上环境将遭到巨大破坏。
5 、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 A 、拿我们国有企业来说,就是要不停增强改革的力度和范围,经过深入企业改革,更好地适应市场,都能创建出新的生产力水平。
B 、我国税务机关正在加紧完满涉外税收征管系统,以便更好地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带来的新变化。
C、19 日 1 时 30 分起察看到爆发激烈的狮子座流星雨,目测最大强度预计超出每小时 1 万颗以上。
粤教版-语文-高一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14 唐诗五首 学案教师

14唐诗五首本课话题——自然之美朗读——课文中的名段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阳春三月,春风和畅是美;炎炎夏日,浓浓绿荫是美;秋高气爽,天高云淡是美;隆冬时分,皑皑白雪是美。
清晨,美是一缕明媚的阳光;黄昏,美是一抹斜斜的夕阳;傍晚,美是一勾弯弯的新月;深夜,美是一曲蛙鸣虫唱。
如果凝神细视,风花雪月、山川风物均可入画;如果凝神谛听,斗转星移、一草一木均可入诗。
自然是人类的朋友,走进自然,倾听自然的声音,有如天籁;置身自然,温暖的阳光,清新的空气,蔚蓝的海水,肥沃的土壤,青山绿水……都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慷慨馈赠。
走近自然,我们感受到了祥和之美,人类应该保护自然,让自然绽放独特的光彩。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伴着袅袅的炊烟,春的气息向我靠近。
朝霞羞涩地张开了小脸蛋儿,静静地等待着太阳的出生;柳树刚刚睡醒,垂下染成碧绿色的长发,随风飘扬,飘走了一身的疲倦和懒散,尽情地享受着春天赠送的甘露。
在阳光的照耀下,一片片叶子闪亮闪亮的,泛着金光,像一个个美丽的姑娘在展示自己的风采……随着丝丝细雨,我独自漫步在夏日热情的眼眸里。
垂柳温柔地编织着飘逸的长辫子。
不知哪个顽皮的小孩子还在上面垂下一朵小花,于是浓浓的情趣便溢出来,缓缓地流淌着,奏出了缠绵的小曲。
晶莹的水珠泻在翡翠似的叶子上,滚来滚去,风儿拂过,枝摇叶摆,活脱一幅传神的水墨画,好一个怡人的盛夏!告别夏的最后一缕热情,我也随之步入了秋的纯净、嫣然。
我看到了悠悠落下的秋叶那份静美之后,又恍然大悟,夕阳,落了明天还会升起;鲜花,凋零了还会怒放。
美,也是一样,她永远不会消失,即使在一个地方失去了,在另一个地方又会找到。
走出秋的低吟,我惊诧冰川女皇把冬不知不觉地带到人间,连声招呼也不打。
你千万不要以为北风咆哮、怒号,严冬的叱咤、肆虐那才是冬,其实她不缺少柔情,每当雪花飘落的时候,一朵朵,一片片,像翩翩起舞的白蝴蝶,似漫天翻舞的柳絮,它们追逐着,雀跃着,我似乎听到了欢声笑语,也跟着一同兴奋起来,其实,冬也是火辣辣的!美其实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去体会,美就在你的身边!背诵——相关名言警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金版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14阿房宫赋学案 粤教版必修2

14 阿房宫赋杜牧诗选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1.作者简介杜牧(803—853),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在地方军府任幕僚多年。
开成四年(839)回到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比部员外郎。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史。
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之称他为“杜樊川”。
杜牧善诗、赋、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
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称他为“小杜”;又与和他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杜牧的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事;诗歌语言流丽而又风味清新,气势豪迈而又情致婉约。
著有《樊川文集》。
2.写作背景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而藩镇跋扈,吐蕃、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
杜牧针对这种形势,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
为了实现这些理想,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
穆宗李恒因沉溺声色送命,接替他的敬宗李湛荒淫更甚,“游戏无度,狎昵群小”“视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进见”,又“好治宫室,欲营别殿,制度甚广”,并命人“修东都宫阙及道中行宫”,以备游幸,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愤慨而又痛心的。
语文粤教版必修3学案:第14课唐诗五首 Word版含解析

第14课唐诗五首阳春三月,春风和畅是美;炎炎夏日,浓浓绿荫是美;秋高气爽,天高云淡是美;隆冬时分,皑皑白雪是美。
清晨,美是一缕明媚的阳光;黄昏,美是一抹斜斜的夕阳;傍晚,美是一勾弯弯的新月;深夜,美是一曲蛙鸣虫唱。
如果凝神细视,风花雪月、山川风物均可入画;如果凝神谛听,斗转星移、一草一木均可入诗。
自然是人类的朋友,走进自然,倾听自然的声音,有如天籁;置身自然,温暖的阳光,清新的空气,蔚蓝的海水,肥沃的土壤,青山绿水……都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慷慨馈赠。
走近自然,我们感受到了祥和之美,人类应该保护自然,让自然绽放独特的光彩。
走进唐诗,你可以体味到这一切的美。
也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小小的唐朝,所以在1.诗意地生活,就应该如王维一般,享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悠然自得;诗意地生活,就应该如王昌龄一样,感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慷慨果敢;诗意地生活,就应该如杜甫一般登高望远,感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壮阔波澜……生活在水泥钢筋筑就的林立的高楼之间,我们切不可忘却回归精神家园的道路,吟咏传统的经典名句,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的哲理和诗意。
[写作运用]适用于“读书”“精神生活”“诗意地生活”等话题。
2.想做一只鸟,却没有高空任你飞;想做一条鱼,却没有阔海任你跃。
你有兼济天下的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现实却将你锁进了冰冷的铁笼。
你无奈,于是你站在现实的对面流泪,为你挚爱的国家和人民;站在现实的背后幻想,幻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即使“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就这样站在现实中,你用笔写下你的傲然脊骨,挥洒着民族的浩然正气。
这些都化为一颗耀眼的明星,缀在天空中,供我们瞻仰。
当人们跟随着李白的狂歌尽洒飘飘欲仙时,是你将人们拉回苦痛的人间。
你,一个平凡的见证者,记录下战争的罪恶。
目睹国破山河,城春草木,为什么你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你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唐诗五首
一、夯基训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沙渚.(zhǔ)猿啸.(xiào)
纤.细(xiān)惘.然(wǎng)
B.筵.席(yán)浣.女(huàn)
炽.热(zhì)谄.媚(chǎn)
C.葱茏.(lónɡ)剔.透(tì)
癖.好(pǐ)锦瑟.(sâ)
D.徘徊.(huí)湍.急(tuān)
歼.灭(jiān)粗糙.(cāo)
解析:B项,“炽”应读“chì”;C项,“剔”应读“tī”;D项,“徊”应读“huái”。
答案:A
2.下列各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王孙
..自可留(古代贵族子弟的通称)
B.无边落木
..萧萧下(落叶)
C.万里
..悲秋常作客(指路途遥远)
D.锦瑟无端
..五十弦(没有来由)
解析:“万里”指远离故乡。
答案:C
3.下列诗句中,朗读节拍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D.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解析:D项,为“二二二一”的格式(即“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其他
的为“二二一二”的格式(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答案:D
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居秋暝》中“明月”“清泉”“浣女”“渔舟”等意象均以直接描写的手法来刻画。
B.《从军行》中第三、四句是直接抒情,嗟叹战争艰苦,归家无日,情感低沉压抑。
C.刘禹锡把石头城放在沉寂的群山、带凉意的潮声、朦胧的月夜中来描写,尤显故国的没落荒凉。
D.《登高》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四联各自对仗,以雄阔之景写壮心不已之情。
解析:A项,“浣女”“渔舟”为间接描写;B项,并非“嗟叹战争艰苦,归家无日”,情感应为坚定深沉;D项,写出的应是作客思乡、悲秋苦病、忧时伤国之情。
答案:C
二、延伸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5~6题。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①。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①氛垢:尘垢,尘埃。
5.颈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解析:这一联的意思是:田野外面,银白色的河水闪动着粼粼波光,因为雨后水涨,晴日辉映,比平时显得明亮;山脊背后,一重重青翠的峰峦突兀而出,峰峦叠现,远近相衬,比平时更富于层次感。
根据其突出的重点可知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字。
参考答案:分别是“明”和“出”。
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透出,更加富有层次。
6.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解析:尾联加上了动态的人物,虽然是虚写,却给原野平添了无限生机,能让人想见初夏田间活跃的情状并感受到农忙劳动的气氛。
这样一笔,使整个画面都活了起来。
参考答案: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
诗人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
给前面所绘的一幅静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7~8题。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此诗大约作于公元761年,诗人经过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后定居草堂,得到了安身的处所。
7.叶梦得《石林诗话》说:“诗语忌过巧。
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如老杜‘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此十字,殆无一字虚设……”试分析杜甫这两句诗“缘情体物”的妙处。
解析:此联刻画细腻,描绘生动,诗人热爱春天的喜悦之情与鱼的欢欣、燕的轻盈,融为一体。
参考答案:诗人细致地描绘了细雨微风中鱼和燕子的动态:雨细,鱼儿才能欢快地游到水
面,“出”字显出鱼的欢欣,极其自然;风微,燕子才能轻捷地掠过天空,“斜”字可见燕子的轻盈,逼肖生动。
诗人托物寄兴,表达了热爱春天的喜悦心情。
8.“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解析:先从具体的景物入手,然后从中找出景中所含之情。
参考答案:首联写草堂远离城郭,开阔轩敞的环境;中间两联写凭栏所见之景:颔联江水澄澈似与江岸平齐是远景,树木葱茏花朵盛开为近景;颈联由面到点,描绘鱼游水面、燕掠天空的动人画面;尾联呼应首联,突出环境的闲适幽静。
全诗八句,句句写景,句句有“遣心”之意。
此诗描绘的是草堂环境、所见风光,字里行间蕴含着优游闲适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完成第9~10题。
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①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日射②
李商隐
日射纱窗风撼扉,香罗拭手春事违。
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
注:①水精帘:形容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
②日射:太阳光的照射。
9.《山亭夏日》和《日射》所描写的景物环境各有什么特点?
解析:高诗可抓住“绿”“阴浓”“倒影入池塘”“水精”“微风”“满架蔷薇”“香”等景物特点概括;李诗可抓住“风撼扉”“春事违”“寂寞”等词句分析概括。
参考答案:高诗写出了夏日蔷薇院中环境清幽、淡雅、明丽的特点,李诗写出了春日蔷薇院空寂、冷落、凄清的环境氛围。
10.请结合诗句,简析两首诗中的“蔷薇”各自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参考答案:高诗中的“蔷薇”花开满架,一院飘香,为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机,表达作者闲适的情怀;李诗中女主人公置身于空寂的庭园中,红艳的蔷薇,生趣盎然的景物与冷寂、凄清的氛围构成鲜明的对比,凸显女主人公孤寂落寞的心情。
三、语言运用
11.请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字。
解析: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动作。
参考答案:月光洒在竹林中,一阵风吹过,送来洗衣归来的少女的喧哗。
话音如玉盘落珠般清脆,笑声如银铃摇动般响亮。
12.仿照画线语句的结构另写两个句子。
我喜欢在雨天读唐诗,那种“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宁
静,,,总让我沉浸在追怀人生旧事的意境里,让我远离浮躁的世事,拥有一片醉人的天空。
解析:从“我喜欢在雨天读唐诗”一句可知,所选用的诗句应该是与“雨”有关的唐诗。
所写句子要与画线句子的句式相同(“那种”+诗句+“的”+形容词),内容上要前后连贯。
参考答案: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温润那种“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的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