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怀古

合集下载

以五月五日端午节为主题的古诗

以五月五日端午节为主题的古诗

以五月五日端午节为主题的古诗以五月五日端午节为主题的古诗古往今来,描写端午的佳句很多,你都能念出哪一些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古诗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用。

以五月五日端午节为主题的古诗篇11、端阳采撷(宋许文通)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2、乙卯重五诗(宋陆游)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3、端午(宋文天祥)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

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

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

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

4、端午 (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5、竞渡歌(唐张建封)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6、七律端午(唐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7、五丝 (唐褚朝阳)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8、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9、端午 (唐李隆基)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10、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古诗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古诗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古诗端午节纪念屈原的古诗有哪些五月初五是端阳,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纪念屈原的古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端午节纪念屈原的古诗1、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

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苏轼《屈原塔》2、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

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

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

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

——文天祥《端午》3、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

钗头双荔枝。

鬓符儿,背符儿,“鬼”在心头符怎知?相思十二时。

——李石《长相思重午》4、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

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

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

——晁补之《永遇乐·端午》5、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

奇绝。

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

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

——黄裳《喜迁莺·端午泛湖》6、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边贡《午日观竞渡》7、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殷尧藩《端午日》8、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9、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舒頔《小重山·端午》10、重午佳辰独掩门。

——李之仪《南乡子·端午》11、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

佳人相见一千年。

——宋·苏轼《浣溪沙·端午》下阕12、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

——宋·秦观失调名《端午》词断句13、碧艾香蒲处处忙。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舒頔《小重山·端午》14、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文天祥《端午即事》15、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

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

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

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

——文天祥《端午》16、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端午节的古诗.

端午节的古诗.

端午节的古诗1、《和端午》宋·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2、《浣溪沙·端午》宋·苏轼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3、《屈原塔》宋·苏轼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4、《端午日赐衣》唐·杜甫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5、《南乡子·端午》宋·李之仪小雨湿黄昏。

重午佳辰独掩门。

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

空向梁间觅宿痕。

客舍宛如村。

好事无人载一樽。

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

恰似当时枕上闻。

6、《端午日》唐·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7、《端午即事》宋·文天祥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8、《已酉端午》元·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9、《小重山·端午》元·舒頔碧艾香蒲处处忙。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

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

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10、《乙卯重五诗》宋·陆游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午节怀古诗

端午节怀古诗

端午节怀古诗端午节,也叫龙舟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重午节等,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据史书记载,端午节起源于唐朝,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这个节日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说法是纪念屈原。

屈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政治家、思想家,他身处战乱年代,为保护故乡的利益,多次劝诫君王,发表了大量深刻的政治、哲学思考,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

当时,他主张国家联合,反对各个国家之间的争斗,但是君主不听从他的忠言,还被其他官员陷害,屈原遭到贬谪,流放到湖南岳阳而终。

据说,端午节正是纪念屈原的节日。

因为屈原的临终之前,他在岳阳洞庭湖畔投身于汨罗江,以示忠义。

人们在汨罗江上舞龙、踏浪、划船,纪念屈原的忠勇精神。

后来,人们把这个节日定在农历五月初五,于此举办各种庆祝活动,以示对这位爱国诗人的缅怀和怀念。

为了表达对屈原忠勇可嘉的敬意,人们还发展出了各种有关龙舟竞渡的活动。

据悉,最早的龙舟竞渡比赛是在东晋时期开始的,开始时只在一些湖泊和江河上进行。

后来,龙舟竞渡又传到了南北朝期间的吴、越地区,各地甚至开始建造专用的龙舟。

如今,龙舟竞渡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的文化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和观众。

作为一个传统的节日,端午节也激发了许多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

在古代,许多著名的诗人、思想家都曾经写过相关的怀古诗,表达了自己对这个节日的热爱和感慨。

以下就是一些著名的端午节怀古诗:杜甫的《端履行》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此身非我有,何必总留此?古人犹可畏,今人亦可怀。

昔日婴儿戏,今成三尺立。

乱流奋飞翰,猛虎应耐势。

戎马倥偬出,儿女成行列。

闻道阻且跻,不行焉能止?岂非老死残垣,得知新戏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吴文英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世间本冷落,桃李独芳菲。

霜华皆尚在,江鸟互相啼。

怀古心空远,落花思杳奇。

明朝歌舞处,应乐作封侯。

李绅的《黄州快哉亭作》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最短的端午节古诗词

最短的端午节古诗词

最短的端午节古诗词最短的端午节古诗词大全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最短的端午节古诗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最短的端午节古诗词篇11、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殷尧藩《同州端午》2、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3、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苏轼《少年游》4、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5、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6、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7、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骊时一弄。

犹瞢忪。

等闲惊破纱窗梦。

8、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9、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10、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11、梅夏暗丝雨,春秋扇浪风。

香芦结黍趁天中。

五日凄凉千古、与谁同?——宋·万俟咏《南歌子端午》12、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13、疏疏数点黄梅雨。

殊方又逢重五。

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

衫裁艾虎。

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

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

荷香暗度。

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

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最短的端午节古诗词篇21.便当裹米粣,烂醉作端午。

——出自陆游的诗《春晚叹》2.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出自的诗《生查子·元夕》3.条脱闲揎系五丝。

——出自李清照失调名的诗《端午》词断句4.玉台金盏对炎光,全似去年香。

——出自朱翌的诗《朝中措》5.宜欢聚。

绮筵歌舞。

岁岁酬端午。

——出自张孝祥的诗《点绛唇》6.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出自苏轼的诗《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7.香蒲角黍,对暑悄无言,梅雨细,麦风轻,怅望空垂泪。

端午纪念屈原古诗词四首:年年端午又今朝,万古传闻为屈原

端午纪念屈原古诗词四首:年年端午又今朝,万古传闻为屈原

端午纪念屈原古诗词四首:年年端午又今朝,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怀念屈原古诗词四首:屈原当日死,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端午节起源于先秦上古,应该是比屈原存在的时间要早。

在有文字记录周朝的《礼记月令》里,”天子居明堂太庙,乘朱路,驾赤骝,载赤旗,衣朱衣,服赤玉,“周天子,要祭祀太庙,穿最明艳的红色,这是代表夏至太阳和帝王的正色。

《礼记月令》记载”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君子齐戒.处必掩身。

“说的是,这个月太阳到达天中,有白日最长的日子,阴阳之气彼此消长,容易发生疾病生死灾难,所以这个月要精神,人们在户外要回避阳光,注意疾病。

《大戴礼记·夏小正》“五月……煮梅为豆实也蓄兰为沐浴也。

”也记录的是先汉之前的传统民俗,五月,要煮食青梅,采集兰草沐浴。

这些都是说明古代,人们重视五月,这个月疾病多发,太阳炙热,用兰草洗沐等方式辟邪。

到了汉朝,汉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可辟邪崇,令人不温。

”按照文字记录滞后现实历史的规律,五月五日端午节,至少是起源于汉朝之前。

那么屈原也有“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的诗句,这是写在他从楚国的都城,流放到楚国当时的边远地方湘江沅江一带。

作为采集兰草在热水中沐浴是先秦的五月习俗,而屈原在沐浴之后,要穿上五彩的衣裳,这是为什么?一,屈原本身是楚国大夫,懂得巫祭,也就是说彩色的衣裳,应该是祭祀的服装。

二,那么屈原五月穿彩色的衣裳,至少在楚国,五月和五色是有关联的。

联系到汉应劭《风俗通》,五月五日要系五色彩丝,可以基本确定,屈原这首诗,写的就是端午节,他祭祀“云中君”,这种祭祀礼仪并非由屈原开始,楚国地方端午节关于兰草洗澡,用五色装饰身体,已经是非常流行。

因为,楚湘乃至南方森林水域众多,人们早就流行用五色纹身或者鲜艳的色彩吓退山林水中猛兽。

五色有艳丽耀眼辟邪的作用,也是对太阳神的赞美。

那么屈原和端午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呢?汉朝的司马迁在《屈原列传》里,谈到屈原死之前,见了一个渔父,说自己因为清醒直言而被流放,渔父劝他装糊涂忍耐,他说沐浴之后,穿着干净的衣裳,必然会弹去帽子和衣服上的灰尘,才能开始下一步,作为人,怎么能够看见到处都是黑暗而只保持自身的清白,我宁可葬身鱼腹,也不愿意苟且白头。

端午节古诗

端午节古诗

端午节古诗【荐】端午节古诗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端午节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端午节古诗11、五月,榴莲妖娆,青杨大雨,五色新丝缠角。

——欧阳修《渔父的骄傲,五月石榴的精致晒》2、宗保分两髻,艾束危冠。

——陆游《茅毅五首诗》3、万灵死波之后,就是普通的浴兰了。

五颜六色的碧钧饺子,香喷喷的粳白玉丸子。

——元稹《夏日十首》4、重巫山村不错,但是榴莲花已经很多了。

宗保分两髻,艾舒戴危冠——陆游《茅毅重五首诗》5、挑丝、包饺子、搬陈佳、沐浴庙堂、画扇轮。

——王珏《端午贴词,帝王亭,采丝,裹动陈佳》6、中午村里乌鸦,绿黑的。

秀光幕画墙,路是端阳酒。

——纳兰·容若《卜算子·五日》7、宫装也很有名,端午节的时候也很荣幸。

——杜甫《午日赠衣》8、裁缝的云烟变成了皇家的衣服,向端午节鞠躬。

——杜甫《送别,送清津奉端午御衣》9、汗水微微透明,明朝端午沐浴兰芳。

——苏轼《浣溪沙端午》10、明朝端午,等着学戴兰。

寻好诗,求书裙带。

——苏轼《杀一个男人的魅力,还是一朵云给太阳的云》11、五天的休息是最紧的。

甚至还有绿油油的,还印在大厅里。

——苏轼《素木者咏仙图》12、沐浴兰芳荆楚风流,以艾盖门眉,令傅莹钗头。

——张可久《夺桂冠,不怀性命》13、长江午后春酒,河口高挂酒旗。

——张继《祥和阁辞江南曲》14、五月五日下午,给我一根艾草。

死者看不见,新朋友在远方。

——文天祥《端午》15、沈醉将被奖励节日,十杯酒和一首歌。

——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寿徐君宜》16、端午节在仲夏,时晴日长。

—李隆基的端午节17、鹤发约一尺长,离家三十五年。

——尹通州端午18、客人不知道端午节快到了。

看到卖花熊身上的菖蒲。

——方辉《午时祭》19、端午萧瑟的雨压着城市,忽然又报了六个新晴天。

端午有怀古诗词(20首)

端午有怀古诗词(20首)

端午有怀古诗词(20首) 1.《端午日赐衣》唐·杜甫宫衣亦出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2.《日咏盆中菊》清代·顾太清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爇。

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

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3.《竞渡诗》唐·卢肇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煽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真夺得锦标归。

4.《五丝》唐·褚朝阳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5.榴花【:高启】日炙态常醺,香生若自焚。

夜来端午宴,淡却美人裙。

6.端午帖子·太上皇后阁【:周必大】赫奕蕤宾月,宫庭乐事频。

便从端午节,排当过天申。

7.仙华重午【:张森】空山值端午,采蒲南涧滨。

蒲生裹白石,涧水清粼粼。

蟠根寸九节,服食能通真。

采之不盈掬,土洁含芳辛。

行行登绝境,有花如车轮。

奇哉莫小识,持扣山中人。

山人耳垂肩,羽佩青衣巾。

乘飚控玄鹤,汎景下苍岷。

我行意其仙,再拜询所因。

仙人揽花笑,见尔还千春。

语我勿复道,倏去无留尘。

归来有余叹,三嚥华池津。

8.端午家集二首【:曾丰】自我生壬戌,于今到戊申。

殊无送端午,独不负嘉辰。

裹签金膏冻,糜蒲玉屑匀。

未能全免俗,杯酒飨家人。

9.午阴小饮【:袁说友】草树涧边青,人稀自掩扃。

阴沈端午水,晴映半天星。

倦枕敷横榻,枯藜傍小亭。

谁知一杯酒,小醉不嫌醒。

10.端午至太平寺【:喻良能】客里逢端午,僧廊雨气凉。

筼筜千个碧,薝蔔六花香。

鲁頖程尤远,潘舆兴自长。

糁蒲倾美酒,笑入醉中乡。

11.《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12.《屈原塔》苏轼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