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正骨》杂志2014年重点专栏目录(一)
中医正骨文

娄峰正骨膏合治伤消痛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疗效观察河南省濮阳骨科病研究所(娄峰等)提要采用娄峰正骨膏配治伤消瘀丸内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4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8例,对照组184例,治疗组总有效率98%,X线表现改善情况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此法具明显的镇痛、抗炎及对软组织损伤治疗作用,能针对椎间盘突出病理机制发挥作用。
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的药物。
主题词腰间盘突出症/中医药疗法娄峰正骨膏/治疗应用临床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以下简称腰突症)为骨科常见病种之一,以往多采用手术治疗,患者痛苦大,医疗费用高,且远期疗效不理想。
近年来我所应用自制娄峰正骨膏等治疗此症,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病例选择1.1 临床诊断标准①腰痛和/或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疼痛。
②受累棘突间旁侧明显压痛,常伴患侧下肢放射痛。
③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阳性。
④患侧下肢存在感觉障碍、肌力减退、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⑤腰段脊柱侧弯,腰椎活动受限。
⑥X线正侧位片提示腰椎侧弯、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椎间隙变窄等。
⑦CT/MRI提示有椎间盘突出。
其中前4项为基本根据,其它协助确诊,若不存在并不能排除此诊断。
1.2 定位、分型标准根据不同部位椎间盘突出特有症状和体征,结合影像学检查,分为L3突出L4~5突出L5S1突出、左后侧型、右后侧型、双后侧型、中~4央型等。
1.3 中医辨证标准(1)风寒型:腰腿冷痛重着,遇寒重,得温轻,虽静卧亦不减轻或反加重,舌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2)温热型:腰腿沉重困痛,痛有热感,遇热或潮湿加重,而活动后减轻,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3)淤血型:腰腿痛如锥刺,痛处拒按,固定不移,难以转侧,多有外伤史,舌淡紫或有瘀斑,脉沉涩。
(4)肾虚型:腰腿酸痛,喜揉喜按,遇劳加重,卧则减轻。
偏阳虚者则少腹拘急,面色苍白,手足不温,舌淡,脉沉细。
偏阴虚者则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脉弦细数。
2 临床资料本组492例均为我所门诊和住院病例,采用单盲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2014年度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目录

孟祥乐
河南中医 学院第一 附属医院
15
重点
临床
王海峰
河南中医 学院第一 附属医院
10
重点
临床
王至婉
河南中医 学院第一 附属医院
10
重点
临床
武继涛
河南中医 学院第一 附属医院
5
重点
临床
55
燕树勋
河南中医 学院第一 附属医院
20
重点
临床
57
张琳琪
河南中医 学院第一 附属医院
10
重点
临床
58
王新志
河南中医 学院第一 附属医院
10
11
积雪草对 肾间质纤 维化炎症 期ICAM-1 、VCA M-1 表达的影 响 金代河南 医家伤寒 类著作校 注 张仲景药 物大剂量 应用治疗 急危重疑 难病的传 承与创新 研究—— 《伤寒杂 病论》大 剂量用药 学术经验 整理研究 针刺背俞 穴对失眠 模型大鼠 脑组织血 清蛋白表 达的实验 研究 河南近代 名医著作 整理研究 单纯中医 药治疗初 发2型糖尿 病(消渴 病 气阴两 虚型)的 临床研究 降糖通络 片治疗消 渴病痹症 气阴两虚 兼瘀证多 中心临床 研究
10
重点
中药
苗艳艳
4
重点
中药
9
12
16
19
38
39
40
48
56
60
基于生长 因子学说 的泽兰(黄 酮)治疗前 列腺增生 药效机制 研究 冬凌草抗 脑缺血物 质基础研 究 “降压宝 ”对高血 压大鼠靶 器官保护 作用机制 研究 人参、牡 丹皮抗缺 血性中风 的功效部 位研究 桔梗利咽 茶的药学 研究 乙肝康复 丸抗病毒 及保肝作 用的药理 研究 通脉延寿 片的新药 研制 中药汤剂 快速检测 的质量控 制模式建 立 补肾中药 复方对无 排卵模型 大鼠生殖 及代谢作 用的机制 研究 中医“毒 药治病” 的安全性 评估研究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目录 (1-10辑共127本书)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第一、二,三辑(47本)1 《中医临证备要》秦伯未著;2《施今墨临床经验集》;3 《蒲辅周医案》4 《蒲辅周医疗经验》5《岳美中论医集》; 6 《岳美中医案集》;7 《郭士魁临床经验选集—杂病证治》;8 《钱伯煊妇科医案》;9 《朱小南妇科经验选》10 《赵心波儿科临床经验选编》11 《赵锡武医疗经验》;12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皮肤外科》;13 《张赞臣临床经验选编》14 《中医入门》秦伯未著。
15 《章太炎医论》16 《冉雪峰医案》17 《菊人医话》18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19 《刘奉五妇科经验》20 《关幼波临床经验选》肝病专家。
21 《女科证治》钱伯煊,妇科专家。
22 《从病例谈辨证论治》焦树德著。
23 《读古医书随笔》李今庸著。
24 《金寿山医论选集》25 《刘寿山正骨经验》骨科专家。
26 《韦文贵眼科临床经验选》眼科专家。
27 《陆瘦燕针灸论著医案选》针灸专家。
28 《内经类证》秦伯未著。
29 《金子久专辑》30 《陈良夫专辑》。
31 《清代名医医案精华》秦伯未编。
32 《清代名医医话精华》秦伯未编。
33 《杨志一医论医案集》34 《中医对几种急性传染病的辨证论治》蒲辅周编著。
35 《赵绍琴临证400法》36 《潘澄濂医论集》37 《叶熙春专辑》38 《范文甫专辑》39 《临诊一得录》凌云鹏著40 《妇科知要》徐荣斋编著。
41 《中医儿科临床浅解》王伯岳编著。
42 《临证会要》张梦侬著。
43 《伤寒擎要》刘渡舟等编著。
44 《金匮要略简释》秦伯未编著。
45 《金匮要略浅述》谭日强编著。
46 《温病纵横》赵绍琴等编著。
47 《针灸临床经验辑要》针灸专家焦国瑞著。
第四集(共6本)方药中专辑48医学三字经浅说49温病条辨讲解50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讲解51辨证论治研究七讲52医学承启集53中医学基本理论通俗讲话第五集本(共19本)54《医学特见记沈绍九医话》邹慎;55《应用验方》黄竹斋;56《金厚如临床经验集》北京市儿童医院;57《著园医话》杨熙龄;58《中医外科证治经验》段馨亭;59《妇科心得》陈稚泉;60《小儿诊法要义》何廉臣;61《现代医案选》肖龙友;62《马培之医案》马培之;63《六因条辨》陆廷珍;64《妇科经验良方》扬扶国;65《泊庐医案》汪逢春;66《治验回忆录》赵守真67《上海名医医案选粹》冯伯贤;68《中国针灸学》张效霞;69《内科纲要验方类编》秦伯未70刘奉五妇科经验71金针秘传72证治经验第六集(共11本)73中医临床常用对药配伍;74潜厂医话;75东垣学说论文集;76中药炮制品古今演变评述;77诸病源候论养生方导引法研究;78中医膏方经验选;79温病浅谈;80杂病原旨;81医中百误歌浅说;82孟河马培之医案论精要;83赵文魁医案选;第七集(共15本缺2本)84清宫代茶饮精华;85清代宫廷医话;86中药的配伍运用;87中药临床生用与制用;88伤寒论类方汇参;89针灸歌赋选解;90常见病验方选编;91中医验方汇编第一辑;92罗元恺论医集;;93金匮篇解;94新编经验方;95中医实践经验录;96杂病论方证捷咏第八集(共11本)99现代针灸医案选;100小儿推拿学概要;101陆银华治伤经验;102风火痰瘀论;103经外奇穴纂要;104正骨经验汇萃;105伤寒论针灸配穴选注106常见眼病针刺疗法;107儿科针灸疗法;108龚志贤临床经验集;109读书教学与临症第九集(共11本)110细辛与临床(附疑难重奇案七十三例);111干祖望医话;112疑难病证思辨录;113名老中医带教录就;114祝谌予经验集;115女科方萃;116书种室歌诀二种;117清宫药引精华;118疑难病证治;119清宫外治医方精华;120班秀文妇科医论医案选第十集(共7本)刘渡舟医学7种(十辑目前共127本)121经方临证指南;122肝病证治概要;123新编伤寒论类方;124伤寒论诠解;125伤寒论十四讲;125金匮要略诠解;127伤寒论通俗讲话。
《中医正骨》总目次

周江涛,赵依娜,王庆来(2):17 三伏贴联合医用臭氧膝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阳虚寒凝证
林涛,郭艳幸,吴丽芳,等(2):22 益肾养髓方联合甲钴胺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肝肾亏虚证的临床研究
金军伟,赵刚,胡付立(7):15 过伸复位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后壁破裂的骨质疏松性椎 体压缩骨折 李永革(7):21 针刺配合郑氏舒活酊涂擦治疗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后感觉异常 的临床研究 吴忌,李越,楚福明,等(7):27 前内侧入路与后内侧入路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对比 研究 靳国强,赵蕾,韩宗昌,等(8):20 八段锦锻炼联合常规康复疗法在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康复治疗中 的应用 袁菊莲,罗伦,赵燕,等(8):25
王权亮,梁爽(3):9 补肾接骨汤联合碳酸钙 D3片口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 折肾虚血瘀证 方国辉,喻勤军(3):14 中医理筋正骨手法治疗慢性踝关节损伤的临床研究
俞益火,谢?花,周文军,等(3):20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跳跃式与连续式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多 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何少奇,汤呈宣,唐小君,等(4):8 成人退变性腰椎侧凸可矫正程度与侧凸节段椎间盘退变程度的相关性 分析 张强华,何守玉,李海东,等(4):17
中医正骨 2019年第 31卷总目次
·Ⅰ·
ISSN1001-6015 CN 41-1162/R
中 医 正 骨 ZhongyiZhenggu
第 31卷 2019年 1月 20日至 12月 20日
The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OrthopedicsandTraumatology
关于向《中医正骨》作者收集“地(厅)级及其以上级”获奖证书的启事

照射 , 进干燥 , 促 防止针 孔感 染 ; 孑处 所 生 干痂 是很 针 L
好 的伤 口保护 层 , 嘱患 者勿 自行 清 除 。
34 功 能锻炼 及康 复 护理 .
一
功 能 锻炼 是 骨折 治 疗 的
( 0 8 ,9收 稿 2 0 60 20 — — 0 81 2 0 6修 回 )
;简 ・
讯 ・
i
关于 向《 中医正 骨》 作者收集“ ( ) 地 厅 级及其以上级" 获奖证书的启 事
中医正 骨 2 0 0 9年 2月第 2 1卷 第 2期
体被 吸 引 干净 ,8h前 变 硬 , 引 流管 缓 慢 逆行 注 入 4 从 生理 盐水 , 泡 敷料 使 其 变 软 , 漏 气 重 新 用 半 透 膜 浸 有 密封 ;8h后变 硬 , 4 引流 管 中无 引 流物 持续 流 动 , 可不
红肿 有分 泌物 时 , 加 强 局 部 换 药 , 时配 合 红 外 线 需 同
果满 意 。外 固定 支 架 对 患 者创 伤 小 , 术 时 间 短 , 手 对
软组 织剥 离少 , 大 限度 减 少 对 骨 折 端 血 液 的 破 坏 , 最
也可早 期 锻炼 防 止 并 发症 , 院 时 间 短 , 以带 固定 住 可 架 出院 , 减轻 医疗 负担 。封 闭负 压 吸引 是有 裘 华德 等 在 19 从 国外引 进 , 进行 临 床 相关 方 面 的研 究 , 94年 并 随着 该项 技术 的不 断推广 和 发展 , 泛 运用 于 外科 多 广 个领 域 J S 。V D护 创 材 料 可全 面 吸 除渗 液 及 液 化 环
中医正骨学

二 骨折的移位
临床常见的移位 ➢ 成角移位 ➢ 侧方移位 ➢ 缩短移位 ➢ 分离移位 ➢ 旋转移位
第二节 骨折的分类
第二节 骨折的分类
一、根据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 1)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粘膜 完整,骨折端不与外界相通。 2)开放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粘膜 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
第二节 骨折的分类
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 对线:两骨折段纵轴间的关系
一、复位标准
功能复位:骨折移位虽未完全纠正,但骨折在此位置愈合后, 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妨碍,称为功能复位。
①对线:骨折部的旋转移位必须完全矫正。成角移位若与 关节活动方向一致,日后可在骨痂改造塑形时有一定的矫 正和适应,但成人不宜超过10°,儿童不宜超过15°。成 角若与关节活动方向垂直必需矫正;膝关节的关节面应与 地面平行,否则日后可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前臂双骨折成 角畸形会影响前臂旋转功能。
规则
第三阶段:骨板形成塑型期(8-12周)
原始骨痂中新生骨小梁逐渐增加,且排列逐渐规则致密,骨折 断端经死骨清除和新骨形成的爬行替代形成骨性连接,这一 过程大约需要8~12周。随着肢体活动和负重,应力轴线上的 骨痂不断得到加强,应力轴线以外的骨痂逐渐被清除,并且 骨髓腔重新沟通,恢复骨的正常结构,最终骨折的痕迹从成 骨细胞大量产生,钙盐也逐渐在成骨细胞周围沉积下来,纤 维组织逐渐变为骨组织。此期相当于损伤三期辩证的后期,
第四节 骨折的并发症
(一)早期并发症
休克 脂肪栓塞综合征 感染 血管损伤 神经干损伤 缺血性肌挛缩 内脏损伤(肺、肝、脾、膀胱、尿道、直肠) 骨折进入关节
(骨筋膜室综合征也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
前臂骨筋膜室综合症
(1) 早期肌肉的毛细血管血液循环开始受压 (2) 若骨筋膜室内张力继续增加,肌肉的血 液供应可以完全丧失,但远侧的动脉搏动还 可以存在。所以临床上不能以此作为安全的 客观指标
中医正骨学

隙狭窄,不便于施行分骨、折顶等手法,可用推挤法进行整复。术者两手分别握住骨折远、近
端,一手拇指将骨折远端推向挠、背侧,另一手拇指将骨折近端推向尺、掌侧使断端接触。握远
端的助手在旋后位做轻微的摇晃,使骨折残余移位得以矫正并使骨折端紧密接触。
骨位十前劈的外侧,参与前臂的旋转活动。挠骨干上1/3骨质较坚固,日有丰厚的肌肉包裹,
不易发生骨折;挠骨干中、下1/3段肌肉较少,较易发生骨折。挠骨中、一卜1/3交界处,为挠骨
生理弯曲度最大之处,是应力上的弱点,故骨折多发生于此处。挠7干单骨骨折多发生于青
少年。
二、病因病理
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均可造成挠骨干骨折,但多见于间接暴力造成。I接暴力多为打击
纵向叩击痛,前臂被动旋转时疼痛加剧,较表浅骨段可触及骨折端,不完全骨折者无异常活动
和骨擦音,尚有部分旋转功能;完全骨折者有异常活动和骨擦音。X线检查可明确骨折的类型
和移位方向。摄片应包括肘、腕关节,注意有无合并上、下挠尺关节脱位。
根据受伤史、临床表现和体征、X线表现,一般可作出诊断。不完全骨折打1无明掀移位骨
①稳定型:儿童挠骨下1/4横断骨折成角畸形合并挠尺远侧关节脱位(或尺骨下端骨髓分
离);②不稳定型:挠骨中下1/3短斜或螺旋形骨折,偶见粉碎,骨折移位,挠尺远侧关节脱位,
多见于成人;③特殊型:挠尺双骨折伴有挠尺下关节脱位,成人骨折脱位严重。青少年双骨
四、治疗
无移位骨折可单纯用夹板固定。有移位骨折,必须进行手法整复。由于一般骨折移位不
大,尺骨全长位于皮下,整复并不困难。尺骨干骨折的成角畸形及旋转移位必须矫正,以免影
中医正骨书籍大全

中医正骨书籍大全
建国后中医正骨世家书籍:《郭氏正骨学》,《正骨学》,《整骨学》,上海石攸山《正骨疗法》。
《魏指薪治伤手法与导引》。
《平乐郭氏正骨法》。
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
《刘寿山正骨经验》.《林高如正骨经验》。
《陈氏祖传正骨手法》,《苏氏正骨》。
《罗氏正骨心法秘诀》.郑怀贤《伤科诊疗》。
《中医伤科学讲义》。
《临床正骨学》(朱兴恭),《实用正骨学》郭汉章,《陈氏整骨学》,《常氏整骨绝技》,《凤阳门正骨千手大法》(郑福山),《新正骨讲义》,《伤科治验心法》,《整骨手册》,《董万鑫骨科秘验》,《正骨经验荟萃》,《简明正骨》,《中国接骨学》,《实用正骨手册》(李锋)。
《中医正骨入门》,《临床正骨学》1979 ,《正骨术》。
《民间正骨诀窍》,《世医正骨临证录》,《平乐正骨》,《简要针灸正骨》,《岭南正骨精要》(萧劲夫),《郭氏中医骨伤临症验录》,《龚氏三代骨科秘方》,《骨伤手术学》(郭维淮),《快速整骨法》(孙华岳)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凉, 致使颈背部气血凝滞 , 经络痹 阻 J 。刘李斌 认
为, 可 以根 据 临床 表 现 及 相 应 检 查 结 果 , 将 落 枕 细 分 出若 干 具体 诊 断 , 如胸锁 乳 突肌 、 斜方肌 、 肩胛 提 肌 或 斜 角肌 损 伤 , 并 针 对 不 同 的损 伤 采 取 相应 治疗 措 施 , 可 以提 高疗 效 、 缩 短病程 。肌 肉组 织在 静 息状 态 下 的
灼 伤 患者 。
肉状态及坐骨神经运 动传导速度 的影 响[ J ] . 中国针灸 ,
2 0 1 1 , 3 1 ( 1 1 ) : 1 0 0 9—1 0 1 4 .
[ 1 0 ]S u n Y J , Wu Y C , Z h a n g J F , e t a 1 . E f f e c t s o f e l e c t r o a c u p u n c -
[ 5 ] M e n s e S , S i mo n s D G, R u s e l l U. 肌痛 [ M] . 郭传友 , 译. 北
京: 人 民卫 生 出版 社 , 2 0 0 5: 8 5 .
推拿是传统 中医疗法 中的一种 , 具有操作简单 、
效 果 明显 等优 点 。推 拿手 法对 人 体产 生 的机械 刺 激 , 可 以改变 局部 血 管 形 态 , 使血管壁切应力发生变化 , 从 而 缓解 肌 肉紧 张程 度 J 。采 用 不 同 的推 拿 手 法 作 用 于 患者 颈背 部 肌 肉 , 可 以改 善 其 肌 紧 张状 态 , 降 低 肌 肉不 协 调 收 缩 产 生 的 张 应 力 , 从 而 缓 解 临 床 症
照射 疗法 。
[ 1 1 ]陈威 , 吴耀持. 推拿手法配合中药 熏蒸 治疗 落枕 的临床疗
效评价 [ J ] .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 0 0 9 , 1 7 ( 7 ) : 1 6—1 7 . ( 2 0 1 4 — 0 6 — 0 9收稿 2 0 1 4 — 0 7 — 2 5修 回)
2 0 1 0, 1 4 ( 3 3 ) : 6 1 1 7— 6 2 2 0 .
复, 能够 预 防肌 肉劳损
, 但 是还 应规 范 操作 , 注 意
[ 9 ] 吴耀持 , 孙 懿君 , 张峻 峰 , 等. 电针对腰 神经 根受压 兔肌
保持 合适 力 度 , 禁 止暴力按压 , 避 免 引起 不 必 要 的损 伤 …J 。特 定 电磁 波 谱 照 射 具 有 温 经 通 络 、 活 血 止 痛 的功效 , 进行 照 射 治 疗 时 应 注 意 保 持 合 适 距 离 , 避 免
本研 究结 果显 示 , 推拿 结 合特 定 电磁波 谱 照射 治
t e g r Me d , 2 0 1 3 , 1 9 ( 6 ) : 4 4 6— 4 5 2 .
疗落枕 , 可以有效改善斜方肌状态 , 缓解肌紧张 , 有助
于促 进 颈部 功能恢 复 , 疗 效优 于单 纯 的特定 电磁 波谱
展望 [ J ] . 颈腰痛杂志 , 2 0 1 0 , 3 1 ( 4 ) : 2 4 9— 2 5 1 .
[ 8 ] 曾贵刚 , 李峻, 张申, 等. 患 侧胫骨 前肌 静息状 态下 横 向 弹力的随机对照 : 推拿结 合低 强度脉冲超声波 能够缓解
疲劳性胫痛 吗?[ J ] . 中 国组 织工 程 研究 与 临床 康 复 ,
中医正 骨 2 0 1 4年 1 O月 第 2 6卷第 1 0期
( 总7 4 7 ) ・ 2 7・
力性 损 伤 ; 二是感受 风寒 , 如 睡眠时受寒 , 或 盛 夏 贪
5 参 考 文 献
[ 1 ] 周秉文 . 颈 肩痛 [ M] . 北京 : 人 民卫 生 出版社 , 1 9 9 9 : 1 4 1
状l 。虽 然推 拿可 以改 善局 部 血液循 环 、 加 速 组 织修
[ 6 ] 熊英 , 吴云川 , 金宏 柱 , 等. 推拿对 一次 性离 心运动后 延 迟性肌 肉酸痛 的影 响 [ J ] . 中国组 织工 程研 究与临 床康
复, 2 0 0 9 : 1 3 ( 2 4 ) : 4 7 0 9— 4 7 1 2 . [ 7 ] 吴毅文 , 高晓平. 推拿手 法治疗 脊髓 型颈椎病 的 回顾和
t u r e o n mu s c l e s t a t e a n d e l e c t r o p h ) s i o l o g i c a l c h a n g e s i n
r a b b i t s w i t h l u m b a r n e r v e r o o t c o mp r e s s i o n 『 J ] .C h i n J I n .
一
1 42.
[ 2 ] 国家 中医药 管理局. 中医病证 诊断疗 , 1 9 9 4 : 1 8 6 .
[ 3 ] 严隽 陶. 推拿学 [ M] . 2版. 北京: 中 国 中医药 出 版社 ,
2 00 9: 1 28.
种 不 随 意的 、 持续 的 、 微小 的 收缩 称 为肌 张力 , 是 维
《 中 医正 骨》 杂志 2 0 1 4年 重点 专栏 目录 ( 一)
2 0 1 4年第 1期—— 骨关节炎专栏
[ 4 ] 刘李斌 . 落枕 的分类诊断 与治疗 [ J ] . 实用 中西 医结合 临
床, 2 0 0 9 , 9 ( 6 ) : 7 7— 7 8 .
持 身体 各种 姿 势 及 正 常 运 动 的基 础 j 。落 枕 的 主 要
治 疗 目的 就是 缓 解 肌 肉痉 挛 、 降 低 过 高 的肌 张力 , 从 而 减轻 疼 痛症 状 , 促 进 颈部 运动 功能 恢 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