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打旺胚性原生质体培养优化及高频再生植株 (1)

合集下载

燕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的优化

燕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的优化

燕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的优化燕麦(Avena sativa L.)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被广泛种植和消费。

燕麦的生产受到许多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影响,包括病毒、真菌、细菌和逆境条件等。

培育对逆境条件具有抗性的燕麦品种是非常重要的。

离体培养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用来培育对逆境条件具有抗性的植物品种。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优化了燕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的离体培养条件,以提高其再生植株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优化燕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条件,我们首先选择了不同的激素组合和浓度,包括生长素(IAA)、激动素(BA)、赤霉素(NAA)和基因组素(GA3)。

结果表明,添加0.5 mg/L生长素和1.0 mg/L激动素的组合对燕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最好。

我们还确定了最佳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的pH值为5.8,温度为25℃,光照为16 h/8 h(光/暗)。

经过优化后的培养条件,我们成功地诱导了燕麦成熟胚愈伤组织,并将其转移到再生植株培养基上。

在再生植株培养基上,我们进一步优化了生长素和激动素的组合和浓度。

最终,我们发现添加1.0 mg/L生长素和0.5 mg/L激动素的组合对再生植株的生长和发育效果最好。

我们还测试了不同的光照条件对再生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6 h/8 h(光/暗)的光照条件对再生植株的生长效果最好。

我们对优化后的离体培养条件下获得的再生植株进行了生物学和生化学性状的分析。

结果表明,这些再生植株具有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其叶绿素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均较高,显示出对逆境条件具有一定的抗性。

我们成功地优化了燕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的离体培养条件,以提高再生植株的产量和质量。

这项研究为培育对逆境条件具有抗性的燕麦品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并为燕麦的遗传改良和生产提供了新的途径。

燕麦成熟胚组织培养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燕麦成熟胚组织培养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燕麦成熟胚组织培养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与优化燕麦成熟胚组织培养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与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下是具体的步骤:
1. 外植体的选择和消毒:选择健康、无病害的燕麦种子作为外植体,并对外植体进行表面消毒处理,以避免污染。

2. 愈伤组织的诱导:将消毒后的燕麦种子接种到含有适当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的形成。

3. 芽的诱导:将愈伤组织转移到含有适当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芽诱导培养基上,诱导芽的分化。

4. 根的诱导:将分化出的芽转移到含有适当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根诱导培养基上,诱导根的形成。

5. 植株的移栽:将形成的完整植株移栽到适当的基质中,进行驯化和养护。

6. 体系的优化:通过调整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浓度、培养条件(如光照、温度、湿度等)以及培养基的配方等因素,优化植株再生体系的效率和质量。

7. 遗传稳定性和品性分析:对再生植株进行遗传稳定性和品性分析,确保再生植株的遗传背景和品性与原始品种一致。

燕麦成熟胚组织培养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与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试验和优化,才能获得高效、稳定的再生体系。

同时,不同品种的燕麦可能需要不同的培养条件和处理方法,因此在进行体系建立和优化时需要根据具体品种进行调整。

花生体胚诱导及植株再生

花生体胚诱导及植株再生

花生体胚诱导及植株再生乔利仙;隋炯明;潭玲玲;郭宝太;孙世孟;王晶珊【期刊名称】《农学学报》【年(卷),期】2012(002)010【摘要】以成熟种子胚小叶为外植体,对花生体胚诱导及植株再生进行了研究,旨在为花生体细胞杂交、离体诱变及遗传转化提供培养方法。

将花生5大类型17个品种的胚小叶外植体分别培养在添加10mg/L2,4-D的培养基上诱导体胚形成。

培养4周后将形成体胚的外植体转移到添加4mg/LBAP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促使体胚萌发成苗。

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间体胚诱导率和植株再生率存在明显差异,中间型供试品种获得了较高的胚诱导率(84.1%~91.2%)和植株再生率(81.1%~97.0%);珍珠豆型和普通型内供试品种间体胚诱导率差异较大,分别为43.9%~85.0%和42.2%~82.2%,而植株再生率均较高,分别为94.3%~96.5%和88.1%~98.7%;多粒型品种体胚诱导率(32.2%~50.0%)和植株再生率(41.2%~55.1%)均最低;而龙生型体胚诱导率(61.1%~87.8%)和植株再生率(63.7%~87.6%)均表现为中间。

再生苗经嫁接驯化后移栽于田间,植株正常生长和结实。

本研究结果说明,花生不同类型间再生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多粒型品种再生能力最低。

【总页数】5页(P9-13)【作者】乔利仙;隋炯明;潭玲玲;郭宝太;孙世孟;王晶珊【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省高校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9;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省高校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9;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省高校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9;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省高校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9;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省高校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9;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省高校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5.2【相关文献】1.花生体胚诱导及植株再生 [J], 乔利仙;隋炯明;潭玲玲;郭宝太;孙世孟;王晶珊2.葡萄未熟胚的胚状体诱导和再生植株 [J], 李世诚;堀内昭作3.冰糖橙胚状体、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 [J], 蔡小东;廖伟4.黄瓜成熟胚离体培养中的胚状体诱导和植株再生(简报) [J], 余阳俊;朱其杰5.花生体胚诱导和植株再生研究 [J], 晏立英;陈坤荣;罗莉霞;许泽永;张宗义;方小平;陈金香;RGBirch;RGDietzgen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灿型水稻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灿型水稻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灿型水稻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杨剑波;卫志明
【期刊名称】《生物工程学报》
【年(卷),期】1992(008)001
【摘要】以在MSB培养基(MS无机盐,B_5有机成份附加2mg/L 2.4-D)中继代一年的87-1籼型花粉愈伤组织和由籼型水稻株系81-3在改良的RY-2培养基中继代半年的悬浮培养物游离原生质体,分别在RY-2和KPR培养基中进行液体浅层培养或琼脂糖包埋培养,并在琼脂糖包埋培养时饲喂以粳型广亲和材料02428的悬浮培养细胞或除去细胞的调渗悬浮液。

原生质体植板率达8.7%—12.5%。

将3—4周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小愈伤组织转移到含0.5mg/L 2.4-D的N_6固体培养基上增殖,待愈伤组织长到直径达2—3mm大小时,分别或串换使用三种不同激素水平的分化培养基,最终由籼型株系81-3的原生质体再生了植株,而87-1籼型花粉胚性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只再生了愈伤组织。

【总页数】5页(P60-64)
【作者】杨剑波;卫志明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88
【相关文献】
1.影响木薯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因素 [J], 文峰;
2.马铃薯原生质体再生植株表现型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化 [J], 李耿光;张兰英
3.从水稻悬浮细胞获得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J], 贾勇炯;陈放
4.用PEG法把外源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原生质体再生转基因植株 [J], 程振东; 卫志明
5.水稻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及后代的性状表现 [J], 佘建明;周邗扬;陆维忠;吴鹤鸣;李向辉;孙勇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砂仁高效再生体系建立的方法与相关技术

砂仁高效再生体系建立的方法与相关技术

本技术介绍了一种砂仁高效再生体系建立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采种母本选择与处理;无菌芽制备、单芽诱导、丛生芽诱导、丛生芽增殖、壮苗培养、生根培养、生根苗炼苗和生根苗移栽。

本技术工艺流程设计合理,瓶苗生长整齐健壮,增殖倍率高且稳定,生根苗移栽成活率高,苗木定植后生长良好,实现了砂仁离体高效再生,适用于砂仁商业化育苗生产,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要求1.一种砂仁高效再生体系建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种母本选择与处理:采种母本来源于砂仁良种种质资源圃,于8~9月砂仁果实成熟期,选择生长健壮结果良好的单丛植株,标记为采种母本;标记植株采果后松土并施用有机肥0.8~1.2公斤/丛,施肥后培土,培土后使用0.2%尿素+0.1%多菌灵水溶液按5L/丛用量浇灌,每10天浇灌1次,共3次,促进匍匐茎大量发生;2)无菌芽制备:连续晴天3天以上即可采芽,于晴天正午剪取采种母本匍匐茎顶芽,长度4~5cm,保留1个节位,在距离节位1cm处剪断,节位根系保留1~2mm多余剪断;将采集的芽置于饱和漂白粉溶液中浸泡25~35min,无菌水漂洗2次,转移至0.1%升汞溶液处理15~25min,使用无菌水漂洗4次以上,将漂洗干净的芽进行切割,切除原切口接触升汞溶液的部分,将根系切除,接种到空白MS培养基;该培养基附加蔗糖30g/L、卡拉胶6g/L,灭菌前pH调节为5.8,灭菌温度121℃、压力1.1 kg/cm2、灭菌时间20min,培养环境为温度27℃±1℃,光照1500~2000lx,光照时间为12h/d;后续培养基未加以说明的培养基中卡拉胶用量、pH调节、灭菌方法均与步骤2)相同,未加以说明的培养环境均与步骤2)相同;3)单芽诱导:步骤2)获得的离体顶芽经过10~15d培养,剔除污染,接种到单芽诱导培养基培养,培养30d后,单芽拔节长高成苗,叶片展开,基部节位侧芽萌动,在无菌条件下,切除叶片,将苗分为带2~3个节的茎段,重新接入单芽诱导培养基,培养时间30d;4)丛生芽的诱导:将步骤3)获得的侧芽形成单芽的茎段取出,分割为带一个侧芽的茎段,接种至丛生芽诱导培养基;接种30d后,原接种单芽膨大且基部着生少量不定芽,将其纵切为带一半原单芽及部分不定芽的组织块,转移至相同培养基,继续培养30d形成密集矮缩的丛生芽;5)丛生芽增殖:将步骤4)获得的密集丛生芽,切割为带3~4个不定芽的组织块,接种至丛生芽增殖培养基;培养30d后,原接种组织块体积迅速增加,不定芽形成1.5~2cm且生长健壮单芽的丛生芽,丛生芽高生长同时,基部形成较多的不定芽,实现迅速增殖;丛生芽增殖30d继代转接1次,整个繁育周期共重复继代8~10次;6)壮苗培养:将步骤5)获得的健壮丛生芽,切割为带3~5个健壮单芽的组织块,接种至壮苗培养基,培养30d;7)生根培养:将步骤6)获得的单芽切割分级,植株高度在3.0~4.0cm的单芽接种至生根培养基,植株高度小于3.0cm的芽重新接种至步骤6)壮苗培养基;生根苗接种后1~15d,光照12h/d;接种后16~30d,光照14h/d;8)生根苗炼苗:将步骤7)获得的生根苗,带瓶置于温室内进行炼苗,炼苗棚温度20~35℃,晴天9:00~16:30炼苗棚棚顶遮阳,其余时间遮阳网全开透光,阴雨天全天透光;炼苗第1~15d不开瓶盖,第16d打开瓶盖,继续炼苗2~3d即可移栽;9)生根苗移栽:将炼苗完成的生根苗洗净根部培养基,使用30%精甲霜灵·噁霉灵1500倍液浸泡苗木10~15min,沥干至不滴水即可移栽;移栽使用72孔穴盘,基质使用体积比泥炭土:珍珠岩=9:1混合均匀装盘,定植前使用清水润湿基质,定植完成后使用50%敌黄钠500倍液均匀喷雾至穴盘底部滴水,不另行浇定根水,定植后7~10d使用多菌灵600~800倍液+复硝酚钠1500~2000倍液喷撒植株及基质表面;育苗床需覆盖透光率75%遮阳网。

野生阿宽蕉胚性细胞悬浮系原生质体分离及植株再生

野生阿宽蕉胚性细胞悬浮系原生质体分离及植株再生

获得 大 量增 生 的小 细 胞 团 , 细胞 团悬浮 培 养 1 5d后转 至 体胚 诱 导 培养 基 上 培养 约 3 , 体 胚 萌 发率 为 0d 其 4 .7 然d 其再 生 植株 率 为 5 . %。 47 6 关键词 阿宽 蕉, 胚性 悬浮细胞 , 生质 体, 原 植株 再 生
摘 要
本研 究 以野 生 阿 宽蕉 ( s i rn h ema) 成 熟种 子 诱 导 的胚 性 细 胞悬 浮 系 为材 料 , 其 Muain a sC e s n 未 te 对
原 生质 体 的分离 和植株 再 生进行 研 究 。结果 表 明: 胚性 悬 浮细胞 在 酶组 合 :.%纤维 素 酶 R 1 、.%离析 30 - 0 10
C r sodn to, ed 8 13cm or p n iga h rw iI@ 6 . e u o
DOI 0.9 9 mp . 0 . 0 4 :1 3 6 / b 0 8 0 05 2
A s at I tse a h w p yd m r g ic lu e i (C )nue fm i ̄ te e s f bt c n h s r , e m l e b oe c e s n o E S i c o a r s d o r ir e c e o e y n ls p s n d dr m u e
酶 R l 、 .%果胶 酶 Y 2 、 . % K 1 07 % C C 00 % ME — 0 02 一31 2 5 C 、 .8 a 1 .1 、 S和 l%甘 露 醇 中 , 1 酶解 8h 原生 质 体 的 ,
产量和 活 力达 到最 大值 , 别为 1 . x 0 个 / 分 94 1 mL和 9 .7 6 21 %。采 用看 护 培养法 对 原生质 体 培养 6 , 0d后 可

沙棘优良抗旱品种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沙棘优良抗旱品种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沙棘优良抗旱品种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和优化沙棘是一种对干旱、盐碱逆境适应性强的果树,被广泛用于防护林建设和荒漠化治理。

近年来,为了促进沙棘栽培的发展和产业化,研究人员不断进行优良抗旱品种的选育和繁殖研究。

其中,离体再生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快速繁殖方法,可为沙棘品种改良与繁殖提供技术支撑。

本文将就沙棘优良抗旱品种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和优化做简要介绍。

1. 建立离体再生体系沙棘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需要经过三个阶段: 愈伤组织诱导阶段、形成小苗阶段和生根培养阶段。

其中愈伤组织诱导是离体再生中最为关键的环节,这需要选取适宜繁殖的组织和培养基。

(1)愈伤组织诱导阶段在沙棘愈伤组织诱导阶段,一般采用叶片、芽尖等细胞脱分化的组织作为原料,将其接种于含有适量激素和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进行诱导,促使其向愈伤组织分化。

常用的培养基有MS、B5等。

(2)形成小苗阶段在愈伤组织形成后,将分化好的愈伤组织切割成小块接种于含有适量激素的培养基上,形成称为“愈伤小苗”的组织细胞团。

接种后需放置于暗处培养,待其长出完整的叶片和根系后,即可转入生根培养阶段。

(3)生根培养阶段在生根培养阶段,将生长好的愈伤小苗转接至不含激素但含营养物质适量的培养基上,促进其顺利生根。

这个过程需要控制生根条件,如适当加强光照、保水补营养等。

2. 优化离体再生体系离体再生体系的优化目的在于提高离体再生的成功率、繁殖效率,同时减少愈伤小苗的变异率。

具体方法包括:(1)适宜培养基的选择适宜培养基的选择能够促进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小苗的形成。

同时,还可以通过改变不同的激素组合和浓度,影响愈伤小苗的生长和分化。

(2)控制水分、温度和照明条件由于水分、温度和照明条件对愈伤小苗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

例如,小苗的生长温度应该在25-28℃之间,光照条件应该为12h光照+12h暗处,同时要控制适宜的湿度。

(3)营养物质的优化合适的营养物质能够促进愈伤小苗的生长和分化。

实验二植物胚性愈伤组织诱导、胚状体的分化与高再生能力基因型的筛选ppt课件

实验二植物胚性愈伤组织诱导、胚状体的分化与高再生能力基因型的筛选ppt课件
在离体培养下,植物的体细胞或性细胞被诱导 产生器官分化和再生,成为具有与母体植株相 同遗传信息的植株的能力。
植物细胞全能性的相对性
1. 不是所有基因型的所有细胞在任何条件下都具有 良好的培养反应;
2. 动、植物细胞全能性的表现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3. 细胞全能性并不意味着任何细胞均可以直接产生
植物个体。
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2
悬浮细胞体细胞胚发生过程
胚性愈伤组织 悬浮培养的

胚性细胞团








球形胚形成
影响体细胞胚 发生的因素
营养条件
无机盐 有机物 激素
外因 影响因子
内因
环境条件
遗传性状 生理状态
天然复合物 渗透压 酸碱度 湿度 温度
光照
高胚状体发生基因型筛选的原理:
紫花苜蓿:异花授粉(虫媒花),2n=32 从理论上讲每一个植株为一个基因型,将每一 个植物的外植体分别培养,比较分析胚状体发 生数目的差异,从中可挑选出胚状体发生能力 高的基因型。
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
生的最早阶段就具有两极性,即根端 )和茎端(胚芽),并且与母体细胞或 的维管束无直接联系
一开始就是一个完整植物的雏形,可通 或类似胚柄结构从外植体或愈伤组织中
养。 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
从愈伤组织的表面脱离下来,在适宜条 成一株植物。
类似于动物胚胎早期的发育
发育早期2次均等分裂 生胚
– 根芽器官直接分化形成植株
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
– 产生具有胚芽、胚根的胚状体结构再形成 植株
器官发生
➢ 植物的离体器官发生是指培养条件下的组织或细 胞团(愈伤组织)分化形成不定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卷!期
#$$$年!月生物工程学报!"#$%&%’()*$+,(-.#(/%0"$(,(12%&’(!")&(!*+,-+./!
!!!!!!!!!!!!!!!!!!!!!!!!!!!!!!!!!!!!!!!!!!!!!!!!!!!!!!!!!!!!!!#$$$收稿日期:!0012!#2!1,修回日期:!0002$32#"。

沙打旺胚性原生质体培养优化及高频再生植株
罗建平!贾敬芬#顾月华!刘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肥#4$$#")#(西北大学生物系西安5!$$"0
)摘要外植体类型和光照条件决定沙打旺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

用生长!$6的胚性愈伤组织可分离到!7#8!$"个/9
(原生质体/细胞),活力超过1$:。

当原生质体以!7$8!$;/<=的植板密度培养在含$7":琼脂糖附加!7;<9/=#,32>、$7;<9
/=?@和$7;<&’/=葡萄糖的培养基(无机盐降为!/3)中,植板率为!"71:。

条件培养基显著促进原生质体的生长发育。

长大的细胞克隆经#周3A 低温处理后转到含$7!<9/=)@@和!7$<9
/=?@分化培养基上,体细胞胚胎发生频率高达5$:,每克细胞产生的体细胞胚数在#$$个以上。

成熟的体细胞胚转到无激
素的!/#B C 培养基中即分化成苗,
再生植株为正常的二倍体。

关键词沙打旺,胚性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培养,体细胞胚胎发生,植株再生
中图分类号D 034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24$"!(#$$$)$!2$$!52$;沙打旺(3&/*+1+,)&+4&)*1
%$&E +’’()是我国特有的牧草、绿肥和水土保持等兼用型多年生草种,具
有高生产力、抗逆性强和防风固沙等优点,在我国北
方退化、沙化草原和黄土高原沟坡地和农地广为种
植。

但沙打旺生育期长,花期不集中,兼有自花传粉
和异花传粉,种子质量差,产量低,限制了它的推广
与应用[!]。

实现沙打旺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可
能为利用突变体筛选、体细胞杂交和遗传转化等生物技术改良植物品质拓展一条新途径。

有关沙打旺
细胞遗传操作的研究只见下胚轴和愈伤组织原生质
体培养的报道
[#,4],但原生质体再生频率很低,迄今还未证实其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的体细胞胚胎发生。

由于单细胞分裂形成的原生质体克隆及单细胞起源的、遗传物质保持稳定的体细胞胚胎发生体系为获得非嵌合的突变体提供了保证[3]。

本文获得了沙打旺胚性愈伤组织,再分离原生质体,通过优化原生质体培养条件,最后高频率诱导细胞克隆经体细胞胚胎发生再生植株。

!材料与方法!"!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增殖
沙打旺(3&/*+1+,)&+4&)*1
%$&E +’’()种子按前法诱导无菌苗[4]。

!周后,切取无菌苗子叶、下胚轴和根为外植体分别接入含#7$<9/=#,32>和$7;<9/=?@的B -.+F G H 9I 和C J &&9[;]培养基
(B C )中,于黑暗和光照两种条件下诱导愈伤组织。

4周后统计外植体产生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并把愈伤组织从外植体上剥离下来在同样的培养基上分别在黑暗和光照下继代培养,每周转接!次。

培养条件:#3K #A ,光照时,光照强度为4$!<&’/<#・F ,!"G /6。

!"#原生质体分离
取!9沙打旺胚性愈伤组织置于!$<=酶溶液中,在#3AK #A 、黑暗、"$./<H ,恒温振荡条件下游离原生质体。

酶溶液组成同前文[4]。

酶解!"G 后,经53!<孔径的不锈钢筛过滤,离心(5$89,;<H ,)收集原生质体,用$7;#<&’/=蔗糖溶液漂浮纯化(5$89
,#$<H ,),用原生质体培养基(见下文)洗涤4次。

随后计数原生质体产率和活力。

原生质体活力
按荧光双醋酸酯染色法检测。

每次分离的原生质体
随机检查#$个视野,
每个处理;次重复。

!"$原生质体培养
调节密度后的原生质体包埋在!$$"#$$!
=大小的$7":琼脂糖珠中,然后放入含!7;<=液体原
生质体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培养。

起始原生质体培养
基是L B E 基本培养基["],附加!7;#,32>、$7;?@
和$7;<&’/=葡萄糖。

培养过程中,每隔!$6用葡萄糖浓度减半的原生质体培养基降低渗透压!次。

4$6后,把形成的细胞克隆转至B C 培养基上增殖。

优化实验均为单因子对比实验。

其中条件培养时,
取生长!$6
的胚性愈伤组织,按每克细胞分别加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