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精华(郑克鲁主编)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欧美文学中编-导论)

郑克鲁《外国⽂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欧美⽂学中编-导论)导论0.1 复习笔记⼀、19世纪欧洲⽂学(⼀)19世纪欧洲⽂学的发展19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的产⽣与发展是⼈类历史上的⼀场变⾰,它改变了⼈的⽣存处境,促进了西⽅⽂化价值观念以及社会精神⼼理的变化,从⽽也带来了⽂学思潮的新旧交替与更迭。
(⼆)具体表现19世纪欧洲的主要国家相继出现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然主义、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等⽂学思潮和流派,从⽽给近代欧洲⽂学带来了繁荣景象,也标志着欧洲⽂学的成熟。
(三)基本特征1.⼀⽅⾯继承与发展了⾃古希腊、罗马,特别是⽂艺复兴以降欧洲⽂化与⽂学的传统,⽽且也悄悄地发⽣着由近代向现代的历史性过渡;2.另⼀⽅⾯使欧洲近代的⼈⽂观念和艺术精神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与弘扬,另⼀⽅⾯也酝酿了对传统的怀疑与批判精神,预演了近代⽂学在成熟之后向现代形态的历史嬗变。
⼆、19世纪欧美⽂学⼈⽂观念的变化(⼀)背景资本主义制度形成后,欧洲社会中⼈的⽣存处境发⽣了重⼤变化,⼈对⾃⾝的认识也不断深化。
资本主义新的政治经济制度打碎了原有的社会结构,改变了⼈与⼈之间的关系。
1.标志着社会的进步和⼈类⽂明的向前发展,它给⼈带来了⼀定程度的⾃由、解放和物质的富裕,2.使⼈与⼈、⼈与社会、⼈与物之间的关系恶化,新的⽂明给⼈带来了新的束缚,尤其是物对⼈的束缚,使⼈的⾃由得⽽复失。
(⼆)浪漫主义⽂学思潮1.浪漫主义⽂学思潮浪漫主义⽂学思潮流⾏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上升这⼀新旧历史交替的时代。
浪漫主义⽂学以艺术的⽅式描摹了这⼀特定时代⼈的激荡、亢奋⽽敏感、纤弱的⼼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我”。
2.浪漫主义⽂学思潮的发展概况(1)德国浪漫主义⽂学被勃兰兑斯称之为“精神病院”的德国浪漫派,是⼀些内⼼敏感善于体悟⼈的情绪与⼼理状态、热衷于描写离奇怪诞充满神秘⾊彩事物的作家。
他们对⼈的感性⾃我的关注远远胜过对理性⾃我的张扬;他们热衷于表现的怪诞、梦幻、疯狂、神秘、恐怖,等等,恰恰是⼈的理性的触⾓所难以指涉的感性内容。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郑克鲁

1.古希腊文学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1)从公元前11(12)世纪到公元前9(8)世纪,史称“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
主要成就是神话传说和荷马史诗。
继史诗之后,出现了诗人赫西俄德的两首长篇叙事诗《工作与时日》和《神谱》。
前者为教诲诗,赞颂劳动,后者叙述神的由来、世系和神的斗争。
提坦巨人之一伊阿佩托斯。
2.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本时期是古希腊文学的繁荣期,主要文学成就是抒情诗和寓言。
①抒情诗来源于民歌,分笛歌和琴歌两大类。
3.最着名的抒情诗人是三大抒情诗人萨福、阿拉克瑞翁和品达。
萨福是一位女诗人,被柏拉图称为“第十位文艺女神”,据传写了九卷诗。
其诗以抒写爱情为主,诗歌感情真挚热烈,语言朴素自然。
称为“萨福体”。
拜伦。
阿拉克瑞翁的诗歌颂爱情和醇酒,后世诗人模仿他的诗体,称“阿拉克瑞翁诗体”。
品达的诗充满爱国热情和道德教训,17世纪古典主义时期的诗人把他的诗看作“崇高的颂歌”的典范,弥尔顿、歌德。
4.伊索的寓言。
简短的动物故事,下层平民与奴隶的思想感情和哲学观点。
拉封丹、克雷洛夫。
明代《狼和小羊》、《农夫和蛇》、《龟兔赛跑》、《狼来了》等。
5.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其代表作分别为《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美狄亚》。
6.三大喜剧诗人:克拉提诺斯、欧波利斯、阿里斯托芬,只有阿里斯托芬传下一些完整的作品。
7.散文。
散文的代表作家:希罗多德【《历史》叙述西亚、北非及古希腊诸地区之历史、地理及民族习俗、风土人情。
为西方历史编纂学“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在希腊史学史上是第一部堪称为历史的着作,《希腊波斯战争史》和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奠定了西方史学中政治叙事史传统的基础和基本模式。
修昔底德提出了“历史就是当代史”8.文艺理论的代表作家: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是欧洲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创始人。
40多篇对话组成的《对话集》。
是柏拉图的弟子《诗学》。
9.共和国时期的文学,着名喜剧家普劳图斯和泰伦提乌斯。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中世纪文学)

第2章中世纪文学2.1 复习笔记一、概述(一)中世纪文学的文化历史背景与基本特点1.中世纪文学的文化历史背景(1)封建地主阶级的文化形态与农民阶级文化形态的对立欧洲中世纪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使得封建地主阶级与农奴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封建地主阶级的文化形态与农民阶级文化形态的对立,是中世纪欧洲新质文化和文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
(2)欧洲中世纪文学是欧洲多种文明与文化相融合的产物①这种融合首先体现在众多蛮族部落各自文化的融合上。
②欧洲中世纪文学也是东西方文化相互影响和交融的产物。
这主要体现在欧洲的本土文化与希伯来文化的融合上,也体现在拜占庭文化的独特构成上。
③欧洲中世纪文学也是基督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
在整个中世纪,基督教在文化、教育、哲学、文艺乃至整个精神领域里,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成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3)基督教与世俗文化形成的两种交流关系基督教在成为中世纪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过程中与世俗文化形成的两种交流关系:①基督教文化在对古希腊以来的世俗文化精神大肆排斥和毁灭的同时,又将某些世俗文化的材料(如古代故事、历史传说、民间传奇等)、体裁(如故事、诗歌、戏剧传奇等)和艺术手法等,经过改造,纳入到了基督教文化体系之中。
②在中世纪出现的很多世俗作品里,都包含着宗教性的内容,有些作品宗教的因素还很强烈。
正是在上述多种文化的相互碰撞和融合过程中,经过中世纪独特的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主要体现为封建地主阶级与农奴阶级的矛盾斗争)的作用,发展成了独具特色的中世纪新质文化和文学。
2.中世纪文学的基本特点(1)中世纪欧洲文化和文学的主要思想特点①基督教思想制约着中世纪文化。
虽然当时的作家所受的影响有深浅的不同,但是,在基督教思想逐渐深入到各个文化领域,并成为中世纪精神支柱的过程中,各类文学无不打上了它的印迹。
②在各种文化的交融中,特别是在中世纪封建制度和封建国家形成与确立的历史条件的作用下,中世纪文学突出了各民族文学遗产中的一个基本思想——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
外国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精华(郑克鲁主编)

外国文学史I复习提要一、填空题二、单选题三、名词解释四、简答题五、论述题论述之四题:1、塞万提斯《堂吉诃德》2、莎士比亚戏剧创作3、莫里哀对戏剧的革新,性格喜剧,《伪君子》4、歌德《浮士德》,浮士德精神、难题,魔鬼的善恶,浮士德与魔鬼的关系第一章古代文学俄林波斯神系:统称俄林波斯圣山上的12主神,指希腊神话中居住在奥林匹斯神山,以宙斯为众神之主的神的大家族。
希腊/罗马神话神名对照表希腊神话的内容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
神的故事包括神的产生、神的谱系、神的活动、神的创造(天地开辟、人类起源、万物初生等)。
英雄传说中的英雄都是神和人所生的后代,是半神半人式的英雄,具有过人的才能和非凡的毅力,都在某一神保护下完成一番惊人的业绩,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展示了希腊初民对勤劳勇敢和英雄主义精神的赞美和向往。
它常以某一英雄为中心,形成一个个传说系列,如俄狄浦斯传说系列,赫拉克勒斯传说系列,奥德修斯传说系列等等。
希腊神话的特点①神人同形同性。
希腊神话中的神像人一样,有情欲有善恶有计谋,互有血缘关系,都是人格化了的形象。
②多神系统而不是一神教。
③人本主义与命运观念并存——古希腊人相信人受命运的主宰,又不轻易放弃自己的信念。
④酒神与爱神:欲望的喜剧与悲剧。
酒神与爱神在希腊神话中的重要地位,表明了古希腊人对食与色两大情欲的崇拜。
希腊神话的深刻性在于它揭示了人的两大情欲带给人们的悲剧性和喜剧性的人生体验。
情欲既是“万恶之源”,也是“万乐之源”。
幸福与罪恶、快乐与灾祸相伴相随,构成希腊神话中的悲剧意识与喜剧精神。
为什么说古希腊文学和古希伯莱文学是世界文学发展的两大源头?①思想上、艺术上的首创性质;②创造了文学史上的各种艺术体裁;③形成了两种基本的创作方法;④巨大的文化哲学影响。
综述古希腊文学的主要成就①荷马时代的神话和英雄史诗;②古典时期的戏剧、抒情诗、艺术散文和文艺理论;③希腊化时期的新喜剧。
古罗马文学与古希腊文学的比较古罗马人崇尚武力,追求社会与国家、法律与集权的强盛与完美,富于牺牲精神和责任观念。
外国文学史上期末重点(郑克鲁版)

外国文学史【知识点】1.欧洲文学的源头:古希腊-罗马文学和希伯来-基督教文学。
2.古希腊文化的内质特点:“神—原欲—人”三位一体。
3.希腊神话的艺术特征、影响:①特征:一是想象力极强。
它把自然界万事万物拟人化、神话化,也把人类精神领域、感情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的现象拟人化、神话化了,而且入情入理,合乎逻辑,创造出令人难忘的意境和鲜明的形象。
如阿波罗的爱情故事。
二是故事性极强。
希腊神话故事普遍具有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而且情节曲折,起伏跌宕,娓娓道来,十分动听。
如普罗米修斯的故事。
三是哲理性极强。
希腊神话既富有情趣,又极其深刻,许多故事都有丰富而深刻的寓意,发人深思。
如金苹果的故事。
②影响:首先,它是古希腊文学艺术的宝库和土壤。
著名的荷马史诗是在希腊神话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赫西俄德的《神谱》是用长诗对希腊神话的系统整理,大量美术、雕刻作品也是以它为素材的。
其次,它对古罗马文学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古罗马从政治、军事上征服了古希腊,而古希腊的文化艺术又征服了古罗马,其中,希腊神话当居首位。
如奥维德的《变形记》几乎是对希腊神话的全面转述,只是神明和英雄的名字被改为罗马名字而已。
4.罗马文学特征:①古罗马文学具有比古希腊文学更强的理性精神和集体意识,因而也具有更强的庄严崇高的气质,但又缺少了古希腊文学那种生动活泼的精神灵气和无拘无束的儿童式天真与浪漫,相比之下显出了精神与情感世界的相对贫乏。
②古罗马文学在艺术上强调均衡、严整、和谐,重视修辞与句法,技巧上偏于雕琢与矫饰,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古希腊文学的自然质朴的特征。
5.《荷马史诗》的艺术特点:①规模宏大,构思精巧是史诗结构的一大特色。
②用自然质朴的口语写成,使用了大量口头艺术的表现形式,如夸张、烘托、明喻、暗喻、象征、固定修饰语和套语等。
③诗歌本身独特的韵律和源于神话传说的丰富的想象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④史诗无论是在题材处理及谋篇布局,还是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都显现了惊人的水平。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亚非文学-导论)

导论0.1 复习笔记一、东方文化与东方文学特质(一)“东方”的多方面意义1.地理学概念的东方地理学家把亚洲及北非洲称作“东方”,并依次划分为近东、中东和远东三个部分,其范围西至塞浦路斯、土耳其和埃及,东到中国、朝鲜、日本,南达恒河、印度河流域各国以及印度尼西亚诸岛,北抵太平洋西北部沿岸地区。
2.历史概念的东方(1)一批西方学者在考古发掘的科学实证活动中,系统地对亚洲和北非洲一些文明古国的语言、文字、历史、宗教、艺术、风俗及其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进行研究,逐渐形成了“东方学”。
(2)1822年法国学者商博良对埃及象形文字成功地进行了破译,此后英国学者罗林森等对两河流域楔形文字的解读告捷,使东方学得到突破性的发展,奠定了埃及学、亚述学等东方学学科的基础。
3.有关东方文学的早期探索(1)英国学者威廉·琼斯最早确认梵文与希腊文、拉丁文、德文和波斯文之间的关系,并于1789年把《沙恭达罗》翻译成英语,第一次把印度古代文学介绍给西方。
(2)早期有关东方文学的探索,基本上是处于发掘材料、确认语言文字、整理古典文献和译解作品的阶段。
(3)20世纪初俄国学者图拉耶夫的《东方文学论文集》等研究论著的问世,标志着东方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已经发展起来。
4.我国将东方文学称为“亚非文学”(1)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界长期形成一个约定俗成的惯例,将西方文学换称为“欧美文学”,东方文学换称为“亚非文学”。
(2)在国内高校中文系“外国文学”这门课程中,东方文学与亚非文学只是称谓不同,而内涵则基本一致。
故而,东方文学与亚非文学这两个概念是可以互换的。
5.世界文化的四大体系(1)当今较为流行的共识是把世界文化划分为四大体系:欧洲文化体系、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和汉文化体系。
(2)欧洲及其相关的美洲、澳洲拥有统一的种族类型、基于同一语系的语言和同一模式的文化传统,这决定了欧美澳三洲文化和文学艺术的发展一脉相承,有着历史进程的整体性和共同性。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20世纪俄苏文学)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20世纪俄苏文学)第2章20世纪俄苏文学2.1 复习笔记一、概述(一)20世纪上半期俄苏文学的基本面貌1.19世纪末20世纪初——“白银时代”(1)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相对落后的俄国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同时,马克思主义和西方各种现代社会哲学思潮开始传播,欧洲优秀的艺术成果也越来越多地被介绍到了俄国,这为俄国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推动力,并促成了新的文化高潮(所谓“白银时代”)的到来。
(2)文学成就①现实主义文学依然繁荣除了列夫·托尔斯泰和契诃夫(《樱桃园》,1903)等老作家继续在推出他们的新作外,高尔基、蒲宁、库普林(《决斗》,1905)、安德列耶夫(《红笑》,1905)和魏列萨耶夫等后起的作家又为现实主义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②象征主义、未来主义、阿克梅派等各种文学流派纷纷登场出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作家,如巴尔蒙特、别雷(《彼得堡》,1916)、梅烈日可夫斯基(《基督与反基督者》三部曲,1896~1905)、梭罗古勃、勃洛克、洛扎诺夫、古米廖夫、阿赫玛托娃、曼德尔施塔姆、赫列勃尼可夫等,他们为俄国文学打开了一个新天地。
(3)代表作家及作品①高尔基高尔基的主要作品发表在20世纪,他以自己优秀的作品承继传统,启迪未来。
作为社会主义文学的先驱者,他在俄罗斯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②蒲宁蒲宁的早期诗集《落叶》曾获普希金奖,后致力于小说创作,主要成就在中短篇小说上。
a.前期小说创作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俄国的社会生活,主题深刻、风格独特,较重要的作品有:《乡村》(1910)、《苏霍多尔》、《伊格纳特》和《旧金山来的绅士》(1915)等。
b.1920年起,他侨居法国。
后期创作了200多篇中短篇小说,基本主题是死亡、爱情和大自然,艺术成就很高,较重要的有:中篇小说《米佳的爱情》、自传体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1927~1938),以及短篇集《幽暗的林荫道》等。
外国文学史_郑克鲁版_复习资料全

<外国文学史> 郑克鲁版复习资料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学第一节概述古希腊与罗马文学是希腊与罗马民族氏族社会与奴隶社会的文学,是西方最古老的文学。
一、古希腊文学(一)古希腊文学形成的背景1、古希腊民族是海洋民族;2、古希腊文明是本土文明,与外来文明的融合,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二)古希腊文学的地位——西方文学的第一源头*新神谱(俄林波斯神系)ppt (三)古希腊文学的发展分期1、“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 (前12世纪-前8世纪):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神话:(1)古希腊神话的起源:“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的产物。
(2)古希腊神话的主要内容A、神的故事——旧神谱(前俄林波斯神系):B、英雄传说——赫拉克勒斯的传说(3)古希腊神话的主要特征A、神人同形同性,神话具有浓郁的世俗人本主义色彩;B、想象丰富,故事生动;C、象征隐喻中蕴含着人生哲理。
(4)古希腊神话的地位与影响A、“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 ——马克思B、古希腊神话对后世西方文艺、文化有深远影响。
史诗:1、荷马史诗(见第二节)赫西俄德(约公元前8世纪末-7世纪初)作有现实生活题材的教谕诗《工作与时日》与神话诗《神谱》。
希腊神话中的胜利女神尼克,在《神谱》中,她是泰坦神帕拉斯和斯梯克斯的女儿。
分析《荷马史诗》的艺术成就?史诗时代还是人类的童年期,但是这《荷马史诗》却达到了当时历史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惊人的水平。
①结构的巧妙和完整。
《伊利亚特》一开头就交代说:“阿基琉斯的愤怒是我的主题”。
全篇围绕着他的发怒和息怒这一情节线索来组织材料,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选取精彩的战争部分来描写,有利于突出史诗所要歌颂的英雄主义思想,也有利于塑造英雄人物。
主要情节好比是史诗的主干,在这个大的支架当中,史诗还包含有很多插曲。
约占全诗的2/3,主干与插曲相结合的方法,使得整个诗篇像一棵大树,主干分明、枝叶繁茂,更显得宏伟丰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文学史I复习提要一、填空题二、单选题三、名词解释四、简答题五、论述题论述之四题:1、塞万提斯《堂吉诃德》2、莎士比亚戏剧创作3、莫里哀对戏剧的革新,性格喜剧,《伪君子》4、歌德《浮士德》,浮士德精神、难题,魔鬼的善恶,浮士德与魔鬼的关系第一章古代文学俄林波斯神系:统称俄林波斯圣山上的12主神,指希腊神话中居住在奥林匹斯神山,以宙斯为众神之主的神的大家族。
希腊/罗马神话神名对照表希腊神话的内容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
神的故事包括神的产生、神的谱系、神的活动、神的创造(天地开辟、人类起源、万物初生等)。
英雄传说中的英雄都是神和人所生的后代,是半神半人式的英雄,具有过人的才能和非凡的毅力,都在某一神保护下完成一番惊人的业绩,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展示了希腊初民对勤劳勇敢和英雄主义精神的赞美和向往。
它常以某一英雄为中心,形成一个个传说系列,如俄狄浦斯传说系列,赫拉克勒斯传说系列,奥德修斯传说系列等等。
希腊神话的特点①神人同形同性。
希腊神话中的神像人一样,有情欲有善恶有计谋,互有血缘关系,都是人格化了的形象。
②多神系统而不是一神教。
③人本主义与命运观念并存——古希腊人相信人受命运的主宰,又不轻易放弃自己的信念。
④酒神与爱神:欲望的喜剧与悲剧。
酒神与爱神在希腊神话中的重要地位,表明了古希腊人对食与色两大情欲的崇拜。
希腊神话的深刻性在于它揭示了人的两大情欲带给人们的悲剧性和喜剧性的人生体验。
情欲既是“万恶之源”,也是“万乐之源”。
幸福与罪恶、快乐与灾祸相伴相随,构成希腊神话中的悲剧意识与喜剧精神。
为什么说古希腊文学和古希伯莱文学是世界文学发展的两大源头?①思想上、艺术上的首创性质;②创造了文学史上的各种艺术体裁;③形成了两种基本的创作方法;④巨大的文化哲学影响。
综述古希腊文学的主要成就①荷马时代的神话和英雄史诗;②古典时期的戏剧、抒情诗、艺术散文和文艺理论;③希腊化时期的新喜剧。
古罗马文学与古希腊文学的比较古罗马人崇尚武力,追求社会与国家、法律与集权的强盛与完美,富于牺牲精神和责任观念。
这种民族与文化性格就使古罗马文学具有比古希腊文学更强的理性精神和集体意识,因而也具有更强的庄严崇高的气质,但又缺少了古希腊文学那种生动活泼的精神灵气和无拘无束的儿童式天真与烂漫,相比之下显出了精神与情感世界的相对贫乏。
与之相应,古罗马文学在艺术上强调均衡、严整、和谐,重视修辞与句法,技巧上偏于雕琢与矫饰,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古希腊文学的自然质朴的特征。
荷马史诗《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的两大史诗,相传由名叫荷马的诗人所作,故称荷马史诗。
这两部史诗记载的是古希腊长期流传的关于特洛伊战争的英雄传说。
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辉煌的代表,两千年来一直被看作是欧洲叙事诗的典范。
(以下为选读)主题:《伊》的主题是赞美古代英雄的刚强威武,机智勇敢,讴歌他们的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奥》讴歌古代英雄在同自然力抗争中的机智勇敢和坚强意志,表达了主人公对部落和乡土的眷恋。
艺术特色:1、史诗在题材处理及谋篇布局上显示了惊人的水平。
两部史诗都涉及10年时间所发生的事,但都是采取戏剧式的集中、概括和浓缩的手法,把故事集中在一个人物、一个事件和某一段时间上,从而把众多的人物、纷繁的情节和丰富的生活画面浓缩成一个严谨的整体。
2、荷马擅长人物性格的刻画。
阿伽门农刚惶自用,阿基琉斯英勇善战,奥德修斯足智多谋,赫克托耳诲人不倦。
然而,史诗中的主要人物并非总是只有一张面孔;相反,他们的性格通常具有复合和层次分明的特点。
阿伽门农还有富贵豪强的一面,并且勇于自责;阿基琉斯任性、据傲,不能顾全大局。
奥德修斯意志顽强、英勇不屈。
3、荷马的叙述具有某些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明晰、快捷、生动和灵活中不失沉稳与庄严。
诗人不喜拖泥带水,总想把一切说得明明白白。
4、荷马是一位功底深厚、想象丰富、善于创新的语言大师。
荷马史诗辞章华丽,妙语迭出,生动、形象的用词和比喻俯拾皆是。
某些程式化饰词包含隐喻,如士),等等。
“民众的牧者”(喻首领)、“战争的屏障”(喻善战的勇铁”、“青铜”和“云”等是诗人经常用来构成隐喻的核心。
5、象征是诗歌创作中的常用手法,在荷马史诗里也到处可以找到。
象征手段的运用给直接、明快的表述增添了耐人寻味的余地,拓宽了作品的纵深。
荷马史诗的英雄价值观史诗通过英雄形象的描写,表现了古希腊个体本位的文化价值观念。
史诗中的英雄们视个人荣誉为第一生命,他们的行为动机都与个人的荣誉、爱情、财产、王位等分不开;他们的“冒险”,也往往出于显示自己的勇敢、技艺、智慧和健美,是为了得到权力、利益、爱情和荣誉。
在他们看来,与其默默无闻而长寿,不如在光荣的冒险中获得巨大而短促的欢乐。
这些都表现了热爱生活,肯定和追求人的现世价值的积极乐观的人本思想,显示了希腊文化乃至整个西方古典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重视生命对于个人的价值,具有很强的个体本位意识。
这种文化价值观念极大地促进了西方社会的发展,但阿基琉斯式的自由放任、漫无矩度的个人主义也给西方社会带来了难以治愈的社会瘤疾。
用有限的生命抗拒无限的困苦和磨难,在短促的一生中使生命最大限度地展现自身的价值,使它在抗争的最炽烈的热点上闪耀出勇力、智慧和进取精神的光华。
人终究还是要死的,但他在生与死的战火中得到了磨炼,表现出即使在最酷烈的条件下也不准备放弃抗争和自我检验的决心。
凡人中的精英不应回避生活的挑战—相反,他们有责任在赴汤蹈火的实践中,把对生命的热爱之情上升为对人生价值的追寻。
这便是古希腊人的人生观,也是西方“悲剧意识”的源头。
荷马史诗的艺术价值荷马史诗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性,它的审美价值是多方面的。
区别于其他的史诗诗人,荷马摆脱了历史的局限,而着意于摹仿完整的行动,使作品避免了流水帐式的平铺直叙,形成了主题明确,中心突出的整体格局.(亚里斯多德)。
题材:两部史诗都是题材重大,主题崇高的英雄史诗。
战争史诗 : 《伊利亚特》通篇写战争,歌颂古代氏族英雄的尚武精神,是军事题材的第一部巨著。
漂流史诗 : 《奥德赛》尽力写漂游,歌颂人类战胜自然的智慧和力量,是西方文学中第一部写个人遭遇的杰作,突出个体精神,成为中世纪流浪汉小说和近代小说的先驱,旅程文学的原型。
(二)倒叙结构 : 两部史诗的故事时间跨度都是10年。
采取倒叙的方法,从结尾处写起。
过去发生的事件通过人物的回忆和讲故事叙述出来。
史诗回溯倒叙的结构布局,成为西方戏剧和小说的一个传统结构。
即从中间写起,从高潮写起,从结尾写起。
荷马采取戏剧式的集中,概括和浓缩的手法,把故事集中在一个人物,一个事件和某一段时间上,从而把众多的人物纷繁的情节和丰富的生活画面浓缩成一个严谨的整体. (三)巧妙的线索安排:两条情节线:《奥德赛》将10年经历压缩在42天中表现,全诗有两条情节线索并行发展。
一是奥德修斯回家,二是帖雷马科寻父。
合二为一的情节:最后两条线索合二为一,父子相认,统一到对求婚人的斗争中,全家团圆。
(四)创作方法——真实生活与幻想情节交织:史诗出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创作方法的因素。
(五)宏大的史诗场面:《伊利亚特》格调雄壮,战争场面宏伟壮观,气势磅礴,节奏急促,具有阳刚之美。
荷马史诗又称英雄史诗..描写英雄必须首先描写战争,因为战争场面为英雄们提供了一展雄姿的天地,而对战争场面的描写本身也体现了作者对英雄理想的追寻与歌颂..(六)第三人称叙述:两部史诗都采用了直接描写、间接描写和第三人称的叙述手法,为后世的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
(七)动作语言和视听语言:荷马的叙述具有明晰快捷,生动灵活并不失沉稳与庄严的特点.在语言上创新并善用修辞.如明喻,象征等. 史诗的语言都是从民间口头语言发展而来的,生动、准确、富于形象性。
特别是大量比喻都是直接源于生活,表现了诗人非常准确细致的观察力,都是动作语言和视听语言,具有立体感,增添了语言的色彩和史诗的魅力。
这些语言大都是具体的名词,具体的动词,具体的形容词,抽象性不强。
大量民间谚语的使用(八)细节描写细致入微,对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九)性格固定:塑造了一系列古代英雄的形象。
他们具有古代英雄共性特征:勇猛顽强、武艺高超。
又有各自的个性.如阿伽门农的刚愎自用,阿基琉斯英勇善战,奥德修斯的足智多谋,赫克托耳诲人不倦等.人物性格通常具有复合和层次分明的特点.如阿伽门农还有富贵豪强的一面,并勇于自责,阿基琉斯任性倨傲,不顾全大局等.荷马式比喻:荷马史诗中的诗句流畅、自然、优美、比喻生动形象,常借用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来喻人,类似这种根据生活中的直接观察,取之于自然现象的比喻,被后人赞誉为“荷马式的比喻”。
(具体例子见课本P32)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的创作特点埃斯库罗斯古希腊悲剧之父,剧作提倡民主精神,反对僭主制度,反对不义战争。
对戏剧的贡献是首创写英雄悲剧、命运悲剧,发明了第二个演员。
由此有了正式的对话。
第一个采用“三部曲”的悲剧形式。
索福克勒斯希腊悲剧中的荷马,“戏剧艺术的荷马”,生活在民主制全盛时期。
作品有《俄狄浦斯王》《埃阿斯》、《安提戈涅》,剧作内容提倡民主,反对僭主,宣扬英雄主义。
贡献:打破写三部曲的传统,注重戏剧结构的完美紧凑,在一部剧里写一个有头有尾,扣人心弦的戏剧故事。
善用对照、突转手法。
增加第三个演员,发明活动布景。
欧里庇得斯心理戏剧的鼻祖,“舞台上的哲学家”。
生活在雅典动荡时代。
作品:《美狄亚》、《希波吕托斯》、《安德洛玛刻》、《特洛亚妇女》等。
作品内容反对暴政、反对假民主,反对男女不平等。
关注妇女问题。
他是第一个对妇女表同情的作家。
对戏剧的贡献表现在创作手法,一是写实性,二是心理分析。
三大悲剧诗人发展轨迹第二章中世纪文学文学史上中世纪的定义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从此欧洲开始了封建化的进程并进入了封建制社会的发展阶段。
欧洲封建社会的历史,大体分为三个时期。
早期(5至11世纪)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中期(12至14世纪)是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晚期(15至17世纪中叶)是封建社会衰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时期。
就文学史的时间划分来看,中世纪的欧洲文学不包括上述最后一个阶段,因为它已经成为欧洲近代资产阶级文学的发端。
骑士文学:①骑士文学盛行于中世纪的欧洲,是骑士制度的产物,是世俗的封建贵族的文学,反映骑士阶层的生活和理想,作品主人公大多为武艺高强、锄强扶弱、建立丰功伟绩的英雄。
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技巧上,为欧洲后来的诗歌和长篇小说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②骑士文学的体裁有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
骑士抒情诗产生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内容主要是表现骑士对恋人,特别是对贵妇人的爱慕和追求。
骑士抒情诗根据题材和内容的不同,还可分为追求牧羊女的“牧歌”,爱恋贵妇人的“破晓歌”,表现爱情对话的“情歌”“夜歌”“怨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