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凄美的放手》谈教师自选课文
孙建锋《凄美的放手》实录

孙建锋《凄美的放手》实录在教学中孙老师积极引导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
一、导入课题师:刚才主持人向听课的老师们介绍了今天给你们上课的老师,姓什么?生:姓孙,孙建锋。
大声齐读“孙建锋”三遍。
师:你把课题念一念。
指一生读课题。
生读课题,师:基本上能闻到一点凄美的感觉。
一起来,再来一遍,真会念书。
二、初读课文师:课前预习得怎么样?想听你们读书的声音,愿意站着读就站着读,愿意坐着读就坐着读。
生自由读课文生一个一个接着读课文。
生1读第一句,师:多么清晰的声音。
生2接读第一自然段,师:多了一个字,少了一个字,师打住,生再接读。
师再评:比较好,这么长的一段文字,基本正确流利。
生3接读第二自然段,师正音“眉睫”请再读这个词,评:真是好样的,从一开始的没读准到后来的读准了,这就是进步。
生读第三第四自然段……师:最后一个字音“——爱”,读得非常有情感。
生4读第二则故事,生5、生6、师正音:还有那么多孩子!消失在湍急的洪流中。
生7、生8接着读。
请了8位同学把两则小故事读完,师认真倾听,随机正音,点评,用热情洋溢的话语来赞美和鼓励着学生。
师小结:你们的课前预习、读书是成功的,基本已读正确,流畅,有的还较有感情了。
三、研读第一则故事师:孩子们,看着课题,一起再来读一读。
生再次有感情齐读课题。
师:放手,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一个手上的动作。
再看放手,课文两个小故事,交代的是始于什么,不同的结果是什么?我想听听你们的看法。
生1:第一个故事是妻子莫莉亚丝在丈夫罗夫曼失足坠崖的瞬间毅然放手,和丈夫共同坠入万丈深谷。
师插点:从哪里放手,放手的结果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是?生2:第二个故事讲了董方保的妻子在洪水前从容从小树上放手,消失在了湍急的洪流中。
师插点:从哪里放手,放手的结果是什么?师:这两个女人,放手的结果是?生:死亡。
这个从课题哪一个词看出?生:凄美。
师:难道还有比放手之后的死亡更悲惨凄楚的吗?这样的事情不是凄惨的么?为什么又说是美的呢?放手的经过告诉我们,美在课文中,美在语言中,美在课文的文字里。
对话,让生命在场——我教《凄美的放手》

对话,让生命在场——我教《凄美的放手》
林睿
【期刊名称】《教育研究与实验:新课程研究》
【年(卷),期】2006(000)009
【总页数】2页(P40-41)
【作者】林睿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前埔北区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2
【相关文献】
1.进入心灵的对话——观孙建锋老师《凄美的放手》一课有感 [J], 何正容
2.对话,让生命在场——二教《“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J], 岳金春
3.对话:让生命在场——二教《"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J], 岳金春
4.让生命在场——与《放牛班的春天》的教育对话 [J], 许昌良
5.心与心对话,情与情交融——《凄美的放手》教学实录 [J], 孙建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初中语文文言文论文—有一种爱叫“放手”

有一种爱叫“放手”有一句歌唱到“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可以等待”。
但对于初中语文,我却想说:“有一种爱可以延续,有一种爱叫放手”。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多数老师很大程度上还是把学生当作知识的接受器,总怕遗漏了某一点知识。
强化了语文的知识性,弱化了语文的人文性。
华中师范大学的杨再隋教授曾经在《语文本色和本色语文》中指出:“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
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用语文的课。
”我想,在语文课改这条漫漫长路上,不管怎样鸟语花香,怎样绚丽多彩,主人公始终是学生。
因此我觉得让学生被动的接受老师“苦口婆心”的爱,还不如让他们愉快的接受一种爱叫“放手”。
特别是初中文言文阅读。
学生对于文言文语言的理解,我想就相当于我们对当今流行的“非主流”文化认识。
对于文言文课文的教法,很多老师都会是一本文言文翻译书理解,一支粉笔板书结构。
也许对于现在对付初中文言考试是绰绰有余,但换上没学过的文言文很多人就傻眼了。
在我们的课本中每册都有文言文自读课文,也许有的人就当讲读课文一样上了,有的则放弃不管。
我觉得既然有这样的自读文章,就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
也许对他们而言还是一种锻炼。
在文言文教学中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学习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在八年级下册有一篇文言文自读课文——《满井游记》,下面我就以此为例,谈谈放手让学生去按“览、读、疑、问、答、习”为基础的信息方式来资源共享、品读美文、寻找疑点、提出问题、共同解答、延伸练习。
《满井游记》是一片语言优美、清新的游记性散文。
作者以游览踪迹为线索描写北京郊外满井早春景象。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句意简单,结构清晰,很适合放手学生自读。
第一步就要落实“览”即学生自主学习、寻找资料,资源共享。
课前,先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袁宏道及“公安三袁”的作品,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
走近名师—孙建锋老师课堂实录精华

走近名师—孙建锋老师课堂实录精华《最大的麦穗》课堂实录师:古希腊堪称西方文明的发源地,那里曾诞生过许多世界级的哲学大师,苏格拉底便是其中一位。
让我们跨越时空的隧道,走近大师,领略他的风采,共享他的智慧。
请打开课本,我们一同分享《最大的麦穗》带给我们的愉快的精神之旅。
(板书:“最大的麦穗”)我相信你们经过反复练习,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约七八分钟后,学生自由练习把课文读了三遍。
)师:请大家推荐一位平时读书最棒的同学朗读课文。
(一位女同学毛遂自荐,面带微笑地站起来。
)师:你就是咱们班读书最棒的?!生:是呀!(她摇动着两条羊角辫,显得信心十足。
)师:你很有自信!现代人就需要充满自信,自信的本身就是一种实力。
相信你一定能把课文读好。
(生读课文1—5节,读得有声有色。
)师:课文的第6节将留给平时读书机会较少的同学朗读。
(“唰”地站起来五位同学)师;你们很诚实,也很勇敢。
表面上看来读书机会是老师给予的,实际上是自己争取的,希望你们珍惜自己争取的读书机会。
(站起来的学生都读得很投入,很卖力气。
)师:课文还剩最后一节,这次读书的机会还剩下一次,如果你愿意就请站起来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
(一时间,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站起来,顿时,教室内书声琅琅。
)师:经过四遍读书的练习,你们已经能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下面请你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自己明白了些什么?(同学们仔细地默读课文,边读书、边思考、边圈画。
教师也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读书活动之中。
)师:请你们自由交流各自的读书体会,好吗?生:我从中体会出一个道理:时间一去不回头,机会失去难挽留。
我们要好好地把握每一次机会。
师:体会得很准确。
生:课文启示我们,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把握住现在,就掌握了未来。
师:好一个“把握住现在,就掌握了未来”,你朴实的话语中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生:人的一生仿佛是在麦地中行走,人人都在追求一个最高的理想,犹如在麦地中寻找那一株最大的麦穗。
如果好高骛远,不能脚踏实地,到头来只会落得两手空空。
凄美的放手稿件指导

凄美的放手稿件指导1. 加急请出示学校语文六班级《凄美的放手》课文凄美的放手张丽钧1998年夏,中国嘉鱼。
洪水铺天盖地袭来的时候,董方保和他的妻子在急流中同时抓住了一棵小树。
他们都不会水,求生的天性使他们死死地抱住了那棵救命的小树。
洪水迅猛地往上涨,他们拼死地往上爬。
最终,幼嫩的树干再也无力承受两个人的分量,一点点朝水面弯下来,弯下来。
妻子安静地看了丈夫一眼,说:“还有那么多孩子等着你呢,多保重呵。
”还没等董方保反应过来,他的妻子已从容地放开了紧握树干的双手,消逝在湍急的洪流中。
董方保哀思欲绝,但理智告知他,他不行以随她而去——他是一所学校的校长,他的生命属于千百个天使般的孩子。
——让我先走一步吧。
这是一个爱着丈夫所爱的女人最终的心音。
你可晓得,我多么不愿也不忍这么早就对你说出这诀别的话语。
别了,生我养我的土地;别了,生死相依的爱人。
带着我的一颗心好好活下去呵。
待到洪水退去的时候,请你肯定要领着我们的女儿小董钰来寻这棵树,告知她,妈妈已经怎样地紧握;更要告知她,妈妈又是怎样浅笑着放手。
2. 请贴出学校六班级语文《凄美的放手》课文爱上我是一个错,苦痛像无休止的反复段落,你我是剧本里平行的线索,命运没有支配我们相见的结果,感人的情节不经意间已错过,请落下无法悲伤的帷幕,把伤心的泪水交给清风诉说。
爱上我是一个错,苦恼像潮水一样起起落落,人生路上我们是相向的船舶,没有我们共同驶向的湖泊,纵横的道叉错乱我们的眼波,请唤回天空留恋的白鹤,把迷茫的心绪交给浪花朵朵。
爱上我是一个错,煎熬捆着我们像牢牢的绳索,人生路上你要珍惜的太多,为什么陷进情海不能摆脱,没有我你的秋天也会有硕果,忘了我吧不要蹉跎岁月,凄美的放手救你出旋涡。
当爱已随风放弃不是错,是理智的选择挽救你我,当爱成往事回忆飘散在风雪,不要再痴痴等候苦苦求索,请放飞你心情的白鸽,衔来春天芳香的花朵,为你唱响一首祝愿的歌。
凄美人生阅读答案

凄美人生阅读答案【篇一:凄美人生阅读答案】考点名称:议论文阅读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
这类文章或从正面提出某种见解、主张,或是驳斥别人的观点。
新闻报刊中的评论、杂文、说法或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感受等,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总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记叙文是以事感人,说明文是以知授人。
议论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说服,以表明自己的见解、主张、态度的表达方式,通常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构成。
议论文题目分为论题,论点,寓意型。
论题型为作者观点但以简洁为主,所以中心论点一般不能直接抄论题,论题型,论题型一般没有观点倾向性,例如:君子之交淡如水。
寓意型一般与论题论点并存且不能直接作为中心论点要还原本意。
议论文的特征:一、议论文的分类:议论文包括一般性议论文,评论,杂文、跋等。
从论证方式来看,议论文又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1、立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讲事实,摆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章体裁。
要求:①要对论述的问题有正确的看法②用充足有说服力的论据③要言之有理,合乎逻辑2、驳论文:论辩是针对对方的观点加以批驳,在批驳的同时阐述己方的观点方式:①提出论点②证明论点③总结论点驳论文的破立结合: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再批驳已指出的错误论点,并在批驳的同时或之后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加以论证。
二、议论文三要素:1、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点应该正确、鲜明、概括,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
绝不可模棱两可。
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①文题②开头③文章中间④结尾2、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选用事实论据要注意:①必须具有典型性。
古今中外的都可以。
是大多数人所知道的,最起码是登过报纸上过电视的。
感受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语言的魅力

感受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语言的魅力摘要: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逐渐呈现出多样性与开放性,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有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
而担任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扶持者的老师在课堂上适时地有针对性地使用一些激励性评价语言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实现课堂评价有效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和谐发展这一根本宗旨。
关键词:小语教法课堂评价激励机制和谐发展口语表达是教师最重要、最基本的职业技能。
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无论是传授文化知识、培养能力技巧,还是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都离不开口语。
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优劣,也会对学生素质的提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以自己精湛的语言评价艺术,创设教育教学氛围。
同时,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给他们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
以往在课堂上经常会听到“不错”、“很好”、“再想想”、“你能比她还好”等等这样的评价语言。
的确,这些语言有一定的激励性,但久而用之,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反映变得淡漠,无法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种情况在初上讲台的新教师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由于自身评价语言的匮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某一个问题有多种想法,这其中水平自然有高有低,但我们实习时往往并不会就其进行必要的评价,只是会说“嗯,回答得不错。
”“还有吗?”“其他同学有什么想法?”“还有其他意见吗?”等等类似的话语,但深入地想一想,如果教师能够就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评价,效果则要好得多,但我们往往缺乏这样的评价思维。
我认为,课堂上的评价语言不应拘泥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要有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真正让课堂评价语言具有魅力。
放手,语文别样精彩

放手,语文别样精彩林彩英新课程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然而,多数的课堂上,教师恨不得把知识一股脑儿灌进孩子的脑中。
九年教育下来,学生获得的是千篇一律的知识,却多多少少丧失了自主成长的历练。
因为,我们总是担心一旦放手,秩序全乱,时间不好把握,学生答案五花八门……笔者以为,改变这一现状,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一、研读文本,选择贴近学生需求的内容特级教师薛法根说:文本的语言有三个层次:一是适合儿童现时交流的伙伴式语言,学生自己听懂,也能自由运用表达;二是适合儿童发展的目标式语言,学生经过学习,模仿就能受用的语言;三是适合文学作品的精粹式语言,这样的语言典范、优美,蕴涵丰富的思想和语言的表达艺术,具有言语智慧,但需要学生具备足够的生活积累、知识积累和情感积累,才能逐渐体悟到。
因此,在解读教材时,要用教师的智慧和生活阅历,潜心钻研,用心琢磨;哪些是适合儿童发展的目标性语言,设计综合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习,模仿运用;哪些是学生值得积累的精僻式语言,需要点拔、引导、讲解、积累;至于伙伴式语言,则可一带而过。
只有教师深入研读文本,方能胸有成竹。
站在教育者的高度,更有效地贴进儿童学习的切入点,设计出适合儿童阅读学习的最优方案。
例如:在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教学中,针对文本特点,我是这样设计的:①提出问题——作者围绕小艇介绍了哪些内容,用精练的语言概括。
②学习三个比喻句,体会小艇的外形特点,友情提醒——注意比喻句的不同。
③在“船夫的驾驶技术”一段中找出中心词,学习仿写。
④紧扣有“说不完的情趣”,引导想象:古老的威尼斯有哪些说不完的情趣。
在①②环节中,谈主要内容、理解比喻句学生已然掌握,在交流中训练重点放在“精练概括”与“比喻词的运用”上,训练引导学生中遣词造句的能力。
③环节中,“围绕中心词从不同角度进行说明”,训练学习表达能力的极好范例。
④“情趣”一词是这篇文章的“文眼”,侧重引导学生整合文本信息,与平时积累资源,再开展小组讨论,继而运用文本内外的语言,将此“情趣”变幻成一副副动人的场景,一句句优美的诉说——“听,铛、铛、铛,教堂的钟声沉稳而又清晰”;“看,船夫宽阔的肩膀上汗水闪烁”;“在船夫的歌声中,鸽子亲热地盘旋而来,搭在游人的肩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 了让 董方保 的妻 子 “ 死 得 其所 ” , 作 者 为 董 方 保 安 上 了小 学
校长 的头衔 , 按 照 文 中的 逻 辑 , 保 住 了校 长 , 就保住 了千百条 生命 , 这样 她的死就具 有 了“ 为 国捐躯 ” 的宏 大 意 义 。 而 另 外 一 篇 关 于 一 对 外 国夫 妻 的 故 事 ,同 样 让 人 匪 夷 所 思 。 故 事 中 的 夫 妻 俩 都 是 攀 岩 爱 好 者 ,两 人 共 同 攀 岩 的 过 程 中 ,在 没 有 任 何 防 护 措 施 的 情 况 下 ,丈 夫 不 慎 落 下 悬 崖 ,妻 子 见 状, “ 毅 然 脱 离 了 崖 壁 ,伸 出双 手 准 确 地 搂 接 住 了 迅 速 下 坠 的罗 夫 曼 。两 个 人 紧紧 依 偎 着 , 共 同 坠 入 万丈深谷 。” 丈夫不 小心死 了 , 妻 子 也 要 紧 紧 相 随 ,这 种 爱 值 得 歌 颂吗 ? 妻子 为什 么要 这样 做 ? 在 这 个 世 界 上 ,难 道 就 没 有 什 么 东 西 让她牵挂 吗? 她 没 有 事业 ? 没 有 孩 子? 没有朋友 ? 她 存 在 的 所 有 价 值 就 是 身 边 的 这 个 男 人 ? 她 紧 随 其
等 不 同 类型 来 用 好 这 些 文 章 。 关键词 : 孙建峰 《 凄美的放手》 自选 课 文
《 凄美 的放手》 是 特 级 教 师 孙 建锋 于2 0 0 6 年 改 编 自 张 丽 钧 散 文
妻 子 无 私 的奉 献 精 神 ,然 而 非 常
的光环 ” 。或者说 , 董 方 保 的 妻 子 已经 被 泛 化 成 为 一 个 虚 伪 的 道 德 符 号 ,她 所 承 担 的 就 是 “ 舍 己 为 夫” 之类 的道德说 教 。另一方 面 , 面对 死亡 的这种 平静 与 从 容 , 其 实是对 生命 的肆 意践踏 ,是一种 被扭曲了的人生观 。
一 .
二. 被“ 美化” 的死 亡
无 论 是 第 一 个 故 事 还 是 第 二 个 故 事 ,都 表 现 出 女 性 对 生 命 的
极度漠 视。 比如 当决定 舍弃 自己 的生 命时 ,董 方保妻 子的神情 是
“ 平静 ” “ 从容 ” ,似 乎 死 亡 就 如 同 吃饭 、睡 觉 一 样 平 常 , “ 平静 ” “ 从
“ 她” 是谁
容 ”地将 自己的生命 托付 给了死 神 ,我 完 全 有 理 由认 为 这 是 一 种 虚伪 的道德说 教 , 是虚假叙事 。在 死神面前 没有任何 挣扎 的 ,那是 神 而 不 是 人 。面 对 死 亡 , 应 该 有恐 惧; 面 对生 命 , 应该 有不 舍 , 我想 这才是 真实 的。可是 文 中没有 这 切 。一 方 面 , 文 章 把 董 方保 的 妻 子神化 了 , 在她身 上体现 出“ 圣 母
遗憾 的是 ,我 们竟然 不知道 这位 伟 大 的 妻 子 到 底 是 谁 ,文 章 对 她
的指 称 始 终 是 “ 他 的妻子 ” 、 “ 一 个 爱 着 丈 夫 所 爱 的女 人 ” 。尤 为 吊诡 的是 ,文 章 明 确 地 告 诉 我 们 丈 夫 叫董 方 保 , 他们 的孩子 叫董钰 , 偏 偏 不 告 诉 我 们 妻 子 姓 甚 名 谁 。 这 实 在 是 一 件 很 荒 唐 的 事 情 。你 要 讲 述 一 个 人 的故 事 ,你 要 赞 美 一 个人 , 可是 你 不 知 道 她 是 谁 。文 章 只是告诉 你 , 她是 “ 妻 子” , 她 始 终 面 目模 糊 ,也 没 有 太 多 的 内心 活 动 ,她 存 在 是 因 为 她 在 关 键 时 候 舍 弃 自 己 的生 命 而 成 就 了另 一 个 男 人 —— 她 成 为 一 个 道 德 符 号 , 她像 许许 多多的 中外 历史 中的那 些 面 目模 糊 的 女 性 一 样 ,没 有 姓 名, 没有爱好 , 甚 至 也 没 有 独 特 的 悲 喜 … …这 是 对 女 性 生 命 存 在 的 种忽视和极度的不尊重 。
后 的 死 亡 就 是 为 了 表 达 , 努力把学
生 带 入 课 文 中所 描 述 的 那 个 纯 美
的 真 爱 境 界 ,课 堂 结 束 , “ 不 少 学 生 流 下 泪 水 , 师 为 他 们 一 一 擦 去 泪痕 ” … 。而 因特 网 上 关 于 这 节 课 的 争 论 也 一 度 沸 沸 扬 扬 ,赞 同 者 认 为该 课 文 体 现 了 教 师 可 贵 的探 索精神 , 值 得 学 习效 仿 ; 否 定 者 认 为《 凄 美 的放 手 》 主题 过 于沉 重 、 复 杂 ,六 年 级 学 生 无 法 理 解 其 中 的 深 意 , 当 然 也 有 老 师 担 心 这 种 抒 写 爱 情 的 文 章 是 否 会 对 孩 子 们 造成误导 、 引发早恋 。 本 文 认 为孙 老 师 自选 自编 课 文, 体 现 了其 大 胆 的创 新 ; 课 堂 上 对 学 生 的 引 导 ,也 体 现 了 其 高 超 的教 学 艺术 , 都 非 常令 人 钦 佩 。不 过, 就《 凄 美的 放手 》 这 篇文 章作 为 课 文 本 身 而 言 ,本 文 认 为 似 有 不妥之处 , 表 现 在 如下 方 面 :
《 读懂 了女人 ,也 就明 白了世界 》
的一 篇 课 文 ,选 取 六 年 级 学 生 作 为 授 课 对 象 ,公 开课 上 完 后 引 起 很 大 反 响 ,课 堂 实 录 在 当年 发 表 于《 小 学青 年 教 师》 , 三年 后孙 老 师 在广 东又上 了一次 ,实录发表 于《 江西教育 》 。课 堂 上 孙 老 师 可
学教 育
从《 凄 美 的放手 》 谈教师 自选 课文
圄马 英
内容摘要 : 本 文认 为孙建 峰老 师 自编的《 凄美 的放手》 是 一篇 不太恰 当的课 文, 存在 美化死亡 、 性别角 色误 导等问题 。自选课 文要注意选取“ 文质兼美” 的文章 , 还 要符合 学生的认知水平 , 并要按 照定篇 、 用件、 例文 、 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