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甲藻孢囊的分类鉴定研究进展
中国典型近海海域甲藻孢囊分布及其与富营养化和赤潮生消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典型近海海域甲藻孢囊分布及其与富营养化和赤潮生
消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目前,大规模赤潮是全球重要的海洋环境问题之一。
赤潮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健康和经济发展也带来了重大挑战。
甲藻是赤潮发生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因此对于甲藻的研究是防控赤潮的重要环节。
本研究将聚焦于中国典型近海海域的甲藻孢囊分布及其与富营养化和赤潮生消关系的研究。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甲藻孢囊的采集与鉴定:采集样品来源于中国典型近海海域,包括黄海、东海和南海等地。
采集后将进行甲藻孢囊的筛选与鉴定,对不同种类的甲藻孢囊进行分类和比较。
2. 富营养化和赤潮发生条件的研究:通过对样品的分析,探究富营养化和赤潮发生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如水体温度、盐度、浓度等,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3. 甲藻孢囊分布与富营养化和赤潮发生关系的研究:通过对甲藻孢囊分布与富营养化和赤潮发生条件的分析,研究它们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为预测和防控赤潮提供依据。
4. 赤潮生消机理的研究:通过对赤潮的生消过程进行研究,探究赤潮发生的机理和规律,为防控和处理赤潮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技术。
本研究将采用实验室分析和现场观测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多种仪器设备进行甲藻孢囊的鉴定和富营养化和赤潮发生条件的分析,以期为中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海洋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单个甲藻孢囊分子鉴定的方法[发明专利]
![单个甲藻孢囊分子鉴定的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f345b0d75727a5e9856a61f7.png)
专利名称:单个甲藻孢囊分子鉴定的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董燕红,战爱斌,高养春,方宏达,李海涛申请号:CN201710323825.0
申请日:20170510
公开号:CN107523613A
公开日:
20171229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一种单个甲藻孢囊分子鉴定的方法,包括:获取甲藻孢囊破碎液;以其为模板,以序列为GTCCGCCCTCTGGGTG的核苷酸为外引物上游引物,以序列为TCGCAGTAGTSYGTCTTTAAC的核苷酸为外引物下游引物,进行第一PRC扩增,获取第一扩增产物,以根据第一扩增产物确定甲藻孢囊的物种。
若第一扩增产物经电泳检测条带弱不适宜测序,则以序列GTCCGCCCTCTGGGTG的核苷酸为内引物上游引物,以序列为TCGCAGTAGTSYGTCTTTAAC的核苷酸为内引物下游引物进行第二PRC扩增、测序、确定物种。
采用该技术方案无需核酸提取,无需孢囊萌发就能快速而准确地对单个甲藻孢囊进行分子鉴定。
申请人: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地址: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55号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波兰多甲藻,中国淡水产毒甲藻新记录

波兰多甲藻,中国淡水产毒甲藻新记录胡圣;刘国祥;周广杰;梅洪;胡征宇【期刊名称】《植物科学学报》【年(卷),期】2008(026)005【摘要】2006年,在湖北姊归香溪河高阳镇河段发现一种甲藻,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鉴定该种为波兰多甲藻(Peridinium polonicum),中国新记录.文献显示该藻是一种产毒甲藻,可以在水库或池塘形成水华,造成鱼类死亡.该种为目前淡水甲藻产毒的唯一记录,其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值得关注.【总页数】4页(P454-457)【作者】胡圣;刘国祥;周广杰;梅洪;胡征宇【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2;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2;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2;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2;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9.24【相关文献】1.源于中国东海的有毒裸甲藻Karlodinium micrum的显微观察和分子鉴定 [J], 周成旭;孙雪;冯婧;严小军2.有毒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spp.)和链状裸甲藻(Gymnodinium catenatum)孢囊在中国沿海的分布 [J], 王朝晖;MATSUOKA Kazumi;齐雨藻;吕颂辉3.中国沿海甲藻两个新记录属——艉杆藻属和易碎藻属 [J], 顾海峰;王艳4.中国淡水甲藻两个新记录属 [J], 刘国祥;胡征宇5.中国淡水水华甲藻一新记录种及其生态风险 [J], 谭好臣; 王瑗媛; 李书印; 张琪; 刘国祥; 刘本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窑湾养殖区赤潮甲藻孢囊种类组成及分布的研究

甲藻 孢囊 被认 为是初 春海 域 营养细 胞及 赤潮 发 生的 “ 种源 ”,赤潮 发生 后期 大 量孢 囊 的形 成也 是 赤 潮 消亡 的重要 原 因之一 ¨。孢囊 对 物种 分 布 、繁 ] 殖 、保存 都具 有 特殊 的生 物 学意 义,有 毒 种类 的孢
旋 ,然后 用 吸管 吸 取 上层 浮液 至 小 塑料 瓶 中,并 定
容 至 5 。 Olm u 0mL 在 y p s显微镜 下对 孢囊进 行鉴定 ,
观 察 时,吸取 01 . mL 已处 理样 品至 1 mL 方 .—05
湾海 区的水域 生态 环境 和资 源可 持续利 用提 供理 论
第 3卷 第 3 5 期
2 1 0 1年 5月
水 生 生 物 学 报
ACT A HYDR 0BI OGI I CA OL CA S NI
VO1 .35。N O. 3 M ay. 20 1 1
D0 1 0. 24 SRJ 1 5. :1 37 / . 03 201 . 48 100 9
且 大 多数 甲藻 孢囊 具有 孢 粉质 状 物质 的孢 囊 壁,可 长 期保 存 在底 部沉 积 物 中 。因此,沉积 物 中 的孢 囊 集 群 能在一 定 程度 上反 映 浮游植 物 的历 史信 息 ,同
时也 为追 溯各 海域 浮游 植物 历史 记 录和水 质历史 状 况提 供 了有效 的信 号 。本文研 究 了大 窑湾 甲藻孢 囊 的种 类 和分 布 ,旨在 为 深人研 究 、保 护 和改 善大 窑
法 鉴定 到种 的 一种原 多 甲藻孢 囊 。膝 沟藻 类孢囊 的种类 数 占绝对 优势 ,占 5 %,其 次是 原多 甲藻 类孢 囊 占 0 3 %,钙质类 孢囊 和裸 甲藻类孢 囊各 占 1 %。1 0 O 0种孢囊 中有 3种异 养 型孢 囊 和 7种 自养 型孢囊 。 发现 两种 并 产 麻痹性 贝毒 (S ) P P 的孢囊一 塔玛 亚历 山大藻 / 状 亚历 山大藻复 合体 ( e a d im lmae s/.c tn l ) 链 Al n r a rn e x u A ae el 和 a 链 状裸 甲藻( y o iim c tn tm) G mn dnu ae au 。孢囊 密度 的季节分 布呈 现 明显 的双 峰型 ,在 2 0 0 7年 1月份和 2 0 0 7年 的 8月份 出现 了两个 高峰 。2 0 0 7年 的 1 份达 到 了调 查全年 的孢囊 密度 最 高值 ,达 到 了 1 9 1 yt/ 月 .  ̄ 0 c s g湿 0 s
福建省主要河口海湾沉积物中甲藻休眠孢囊分类学初步研究

福建省主要河口海湾沉积物中甲藻休眠孢囊分类学初步研究蓝东兆;李超;方琦;顾海峰【期刊名称】《海洋学报(中文版)》【年(卷),期】2005(027)002【摘要】通过对福建省厦门湾、闽江口海域、三沙湾三个主要河口海湾144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甲藻休眠孢囊的系统分析,根据甲藻休眠孢囊的形状、外壁结构、颜色、表面修饰物等形态特征共鉴定出9属25种及不定种,并对各孢囊属种的特征进行了分类描述,其中有毒甲藻休眠孢囊2种,即Alexandriumminutun,A.tamarense,有害种类4种,即Alexandrium af fine,Lingulodinium polyedrum,Scrippsiella trochoide.通过对比表明Alexandrium affine,A.minutum,Diplopelta cf.parva,Polykrikos cf.schwartzii,Protoceratium reticulatum,Protoperidinium minutum,P.cf.minutum,P.cf.americanum以及Alexandrium sp.,Protoperidinium sp.1,P.sp.2等u种甲藻休眠孢囊为本次在福建省海域新发现的种,这些新发现的甲藻种类可能是近年来通过国际间往来的航运船只在我国沿岸海域排放压舱水或贝类引种带来的.【总页数】9页(P70-78)【作者】蓝东兆;李超;方琦;顾海峰【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厦门大学,海洋系,福建,厦门,361005;厦门大学,亚热带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9.242.5(557)【相关文献】1.闽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甲藻休眠孢囊的初步研究 [J], 方琦;蓝东兆;顾海峰;李超2.厦门湾沉积物中有害有毒甲藻休眠孢囊及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潜在危害 [J], 蓝东兆;方琦;顾海峰;李超3.三沙湾海域沉积物中甲藻休眠孢囊的初步研究 [J], 李超;蓝东兆;方琦;顾海峰;陈晨;王检国4.2006年冬季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分类学研究 [J], 黄海燕;陆斗定;夏平;王红霞5.厦门湾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初步研究 [J], 方琦;蓝东兆;顾海峰;李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甲藻孢囊在辽东半岛沿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分布

性分析结果显示,3个海域孢囊群 落 组 成 亲 缘 关 系 较 远. 普 兰 店 海 域 有 毒 有 害 甲 藻 分 布 广 泛,且 临 近
孢 囊 种 类 和 丰 度 较 高 的 长 山 群 岛 海 域 ,毒 素 在 贝 类 体 内 累 积 的 可 能 性 较 高 ,需 引 起 重 视 .
关 键 词 :甲 藻 孢 囊 ;辽 东 半 岛 沿 岸 海 域 ;分 布
沿岸海域贝毒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为掌握有毒有 害 甲 藻 在 辽 东 半 岛 沿 岸 海 域 的 种 源 分 布 情 况,笔 者
于2013年在辽东半岛普兰店(皮口)、庄河、东港浅海海域的菲律宾蛤仔增 养 殖 区 域 布 设 12 个 站 位,利
用柱状采泥器采集表层沉积物,通过定性和定量分 析,研 究 甲 藻 孢 囊 在 辽 东 半 岛 沿 岸 海 域 的 空 间 分 布
尽管孢囊研究在我 国 起 步 较 晚,但 近 年 来 发 展 较快.我国东 南 沿 海 的 长 江 口、广 东 柘 林 湾、大 亚 湾、大鹏湾、深圳湾、福 建 罗 源 湾 以 及 广 西 北 部 湾 等 少数几个赤潮高发海域的孢囊均以得到较为深入 的研究 . [2,5,18G26] 随着赤潮的 频 发 和 贝 毒 的 检 出,北 方海域的孢囊研究 也 引 起 了 学 者 的 重 视,在 大 连 长 山群岛、烟 台 四 十 里 湾、黄 海 北 部 及 中 部 海 域 均 已 开展甲藻 孢 囊 的 空 间 分 布 研 究,检 测 到 有 毒、有 害 甲藻的分布状况,尤 其 是 麻 痹 性 贝 毒 藻———塔 玛 亚 历 山 大 藻 (A.tamarense)在 部 分 海 区 的 高 密 度 分 布 状况 ,揭 [12,27G30] 示 了 长 山 群 岛 虾 夷 扇 贝 (PatinG opectenyessoensis)贝 毒 超 标 的 原 因 . [12] 这 些 研 究 结果表明,黄海海域 的 滤 食 贝 类 存 在 累 积 贝 毒 的 可 能性.由于孢囊的分 布 与 水 深、海 流 和 沉 积 物 的 类
南麂列岛海域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多样性和分布

南麂列岛海域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多样性和分布尤胜炮;高寒;雷向东;萧云朴;顾海峰;佟蒙蒙【摘要】南麂列岛地处亚热带海域,是台湾暖流和江浙沿岸流的交汇处,因而呈现出很好的生物多样性.据调查,南麂列岛附近海域已鉴定的浮游植物甲藻有53种,而到目前为止,对南麂列岛海域甲藻的休眠孢囊种类和分布的调查仍为空白.本文通过对2014年南麂列岛附近海域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调查研究,在该海域共发现甲藻孢囊10属26种,其中,种类最多的是原多甲藻属(Protoperidinium),有10种;其次是斯氏藻属(Scrippsiella)和亚历山大藻属(Alexandrium),分别有4种,膝沟藻属(Gonyaulax)2种,舌甲藻属(Lingulodinium)、易碎藻属(Fragilidium)、扁甲藻属(Pyrophacus)、翼藻属(Diplopsalis)、裸甲藻属(Gymnodinium)和多沟藻属(Polykrikos)各1种.这些甲藻孢囊中,异养型和自养型甲藻孢囊各13种,自养型甲藻孢囊在数量上所占比例较大(79%).2014年南麂列岛海域甲藻孢囊丰度较低,每毫升沉积物能检测出2-33个;夏、秋季的孢囊丰富度较高;岙口等相对开放海域的孢囊丰度明显高于岙内各站点.值得注意的是,三种有毒甲藻孢囊,塔玛/相似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affine),具刺膝沟藻(Gonyaulax spinifera)和多边舌甲藻(Lingulodinium polyedra)的孢囊也在样品中检出,并且分别占春季、夏季和秋季孢囊总丰度的37%、23%和27%.本研究为完善南麂列岛甲藻的物种多样性提供了依据.【期刊名称】《海洋与湖沼》【年(卷),期】2016(047)002【总页数】8页(P460-467)【关键词】南麂列岛;甲藻;孢囊;物种多样性;沉积物【作者】尤胜炮;高寒;雷向东;萧云朴;顾海峰;佟蒙蒙【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南麂海洋环境监测站平阳 325400;浙江大学海洋学院舟山 316000;国家海洋局南麂海洋环境监测站平阳 325400;国家海洋局南麂海洋环境监测站平阳 325400;浙江省平阳县海洋与渔业局平阳 325400;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 361005;浙江大学海洋学院舟山 3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8休眠孢囊是甲藻生活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它的形成大多是甲藻在不利环境条件下的一种适应过程。
浙江梅山湾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分布和多样性研究

浙江梅山湾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分布和多样性研究冷天泽;郭卓然;邵倩文;陆斗定;戴鑫烽【期刊名称】《海洋与湖沼》【年(卷),期】2024(55)1【摘要】甲藻孢囊可以为赤潮提供种源,还可用于指示海区富营养化状态。
以往对甲藻孢囊分布的研究多集中于开放性水域和自然形成的海湾中,在半封闭性人工海湾中的研究较少。
梅山湾原属南北开放水域,但于2012~2017年在向陆侧建设了北坝和南坝,使其成为半封闭式人工海湾。
通过对梅山湾内外海域采集到的6份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共鉴定出37种甲藻孢囊,其丰度介于237~1054 cysts/g。
甲藻孢囊平均丰度湾内高于湾外,推测是筑堤后湾内水动力减弱,悬浮物质浓度降低,水体透明度升高,水中颗粒物质沉积速率降低和水体富营养化所导致。
调查海域甲藻孢囊物种多样性指数介于1.63~2.47,均匀度指数介于0.58~0.82,两者湾外均显著高于湾内,反映出湾内生态系统稳定性更弱,发生赤潮的可能性更高。
研究共检出16种赤潮种和9种有毒甲藻孢囊,产毒种及赤潮种丰度和种类占比湾内都高于湾外,优势种有原多甲藻(Protoperidinium sp.)、美利坚原多甲藻(Protoperidinium americanum)、透镜翼甲藻(Diplopsalis lenticula)、微小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minutum)、链状裸甲藻(Gymnodinium catenatum)和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
“筑堤效应”加剧了湾内外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分布的差异性,也加重了湾内有毒有害赤潮发生的风险,故应重视对湾内有毒有害甲藻的监测。
【总页数】10页(P145-154)【作者】冷天泽;郭卓然;邵倩文;陆斗定;戴鑫烽【作者单位】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宁波海洋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5【相关文献】1.胶州湾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分布2.深圳湾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垂直分布3.浙江象山港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多样性与分布研究4.福建东山湾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分布研究5.福建福宁湾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分布与多样性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重的经济损失, 甚至会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因此, 有害甲藻孢囊的多样性及分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有害甲藻 孢囊的准确判断不仅对研究其多样性及分布至关重要, 而且有助于水产品的安全检验和有害藻华的早期预警。对有害甲 藻孢囊的分类主要存在鉴定困难、 鉴定不准确等问题。本文综述了有害甲藻孢囊的危害、 中国沿海有害甲藻孢囊的种类和 分布, 以及有害甲藻孢囊的鉴定等 3 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提出利用孢囊及营养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分子生物学、 毒理学等 多学科研究手段准确鉴定有害甲藻孢囊的建议。
' Research Center for Eco-Environrnent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5, China ; 2South China Sea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 Guangzhou, Guangdong 510300, China A bstract :Har^nful dinoflagellate cysts refer to cysts derived from dinoflagellates that can produce toxins and (or) cause har^nlul di noflagellate blooms. So far, 18 species in 10 genera have been recorded along coasts of China seas, accounting for three quarters of the total number of harmful dinoflagellate cysts globally. These harmful dinoflagellate cyst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along Chinese coasts. Harmful dinoflagellate cysts largely threaten marine ecosystems, aquaculture industries and even human health. Consequent ly, the study of 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s of harmful dinoflagellate cysts has become a hotspot in marine biology and ecology. The i dentification of harmful dinoflagellate cysts is crucial for sea food safety inspection and prediction of harmful dinoflagellate blooms. However,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represents a big challenge, mainly owing to limited available 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harmful di noflagellate cysts. Here we review research progress on har^mful dinoflagellate cysts on Chinese coasts, including their negative im pacts, diversity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s, and species identification of har^mful dinofagellate cysts. In addition, we suggest that it is nececarry to ultilize multiple methods including those based on morph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as well as methods based on toxicology and reproductive biology, to accurately identify harmful dinoflagellate cysts. Key w ords : harmful dinoflagellate cyst;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关键词: 有害甲藻孢囊; 形态学特征; 分子鉴定
Research progress on identification of harmful dinoflagellate c y s ts : A review
Y a n g -c h u n G A O 1 , Y a n -h o n g D O N G 2 , H a i-ta o L I 2 , A i- b in Z H A N 1* *
JOURNAL OF BIOSAFETY
D01:10.3969/j.iwn.2095-1787.2016.04. 238-254 http : / / w^^^'
有害甲藻孢囊的分类鉴定研究进展
高养春 ' , 董燕红 2 , 李海涛2,战爱斌
1中 国 科 学 院 生 态 环 境 研 究 中 心 , 北
京 100085; 2国 家 海 洋 局 南 海 环 境 监 测 中 心 , 广 东 广 州 510300
摘要: 有害甲藻孢囊主要是指能产生毒素和( 或) 能引起有害藻华发生并对水生态系统产生各种危害效应的甲藻孢囊。我
国沿海共记录了
10 属 18 种 , 占全球有害甲藻孢囊的 3 /4 。这些有害甲藻孢囊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 会对水产养殖业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