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岩石分类及鉴定[详细]

合集下载

2.2 岩石的分类和鉴定

2.2 岩石的分类和鉴定
结合一般
பைடு நூலகம்结合差 结合很差
结构面结合程度的划分表
结构面特征 张开度小于1mm,无充填物; 张开度1~3mm,为硅质或铁质胶结; 张开度大于3mm,结构面粗糙,为硅质胶结 张开度1~3mm,为钙质或泥质胶结; 张开度大于3mm,结构面粗糙,为铁质或钙质胶结 张开度1~3mm,结构面平直,为泥质或泥质和钙质 胶结; 张开度大于3mm,多为泥质或岩屑充填 泥质充填或泥夹岩屑充填,充填物厚度大于起伏差
极 锤击声哑,无回弹,有较深凹 软 痕,手可捏碎; 岩 浸水后,可捏成团
代表性岩石
末风化~微风化的; 花岗岩、正长岩、闪长岩、辉绿岩、玄武岩、安山岩 、片麻岩、石英片岩、硅质板岩、石英岩、硅质胶结 的砾岩、石英砂岩、硅质石灰岩等
1.弱风化的坚硬岩; 2.未风化~微风化的:
熔结凝灰岩、大理岩、板岩、白云岩、石灰岩、钙 质胶结的砂岩等
岩体基本质量分级 表
基本质 量级别
岩体基本质量的定性特征
Ⅰ 坚硬岩,岩体完整

坚硬岩,岩体较完整; 较坚硬岩,岩体完整
坚硬岩,岩体较破碎; Ⅲ 较坚硬岩或软硬岩互层,岩体较完整;
较软岩,岩体完整
坚硬岩,岩体破碎; 较坚硬岩,岩体较破碎~破碎; Ⅳ 较软岩或软硬岩互层,且以软岩为主, 岩体较完整~较破碎; 软岩,岩体完整~较完整
1.强风化的坚硬岩; 2.弱风化的较坚硬岩; 3.未风化~微风化的: 凝灰岩、千枚岩、砂质泥岩、泥灰岩、泥质砂岩、粉 砂岩、页岩等
1.强风化的坚硬岩; 2.弱风化~强风化的较坚硬岩; 3.弱风化的较软岩; 4.未风化的泥岩等
1.全风化的各种岩石; 2.各种半成岩
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表
名称 未风化 微风化 弱风化 强风化 全风化

岩土分类分级与鉴定描述汇总

岩土分类分级与鉴定描述汇总

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一般规定 (2)第三章岩土的分类和分级 (3)第四章土的分类 (5)第五章特殊性岩土的分类 (8)第六章土的分级 (9)附表1 岩石按风化程度分类 ................................................ - 11 - 附表2 岩体的裂隙发育程度分级 ........................................ - 12 - 附表3 岩体按结构类型分类 ................................................ - 13 - 附表4 砂土的野外鉴别 ........................................................ - 12 - 附表5 粉土的野外鉴别 ........................................................ - 13 - 附表6 粘性土的野外鉴别 .................................................... - 13 - 附表7 有机土分类及野外鉴别 ............................................ - 14 - 附表8 碎石土密实度的野外鉴别 ........................................ - 14 - 附表9 粉土、砂土湿度的野外鉴别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10 粘性土状态的野外鉴别 .......................................... - 15 -附表11 粉土、粘性土的野外目力鉴别………………………- 15 -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了统一和规范岩土工程勘察的岩土定名,保证和提高分院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特制订本标准。

岩土工程中的岩石分类与评价

岩土工程中的岩石分类与评价

岩土工程中的岩石分类与评价引言: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着土壤和岩石的性质和行为,为土木建筑项目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而在岩土工程中,岩石的分类与评价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本文将从岩石的分类方法、常见的岩石类型以及岩石的评价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岩石的分类方法岩石的分类方法主要分为岩性分类和成因分类。

1. 岩性分类:岩性分类是根据岩石的物理和化学特征对岩石进行分类。

岩性分类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火成岩是由于地壳上深部的高温熔融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如花岗岩、玄武岩等。

沉积岩是通过水、风、冰等运动将岩屑、动植物遗体等沉积而形成的岩石,如砂岩、泥岩等。

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岩石接触变质或区域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岩石,如云母片岩、石英岩等。

2. 成因分类:成因分类是根据岩石形成的地质过程对岩石进行分类。

成因分类包括构造岩、热液岩和沉积岩三大类。

构造岩是在构造运动过程中形成的岩石,如断层岩、喷发岩等。

热液岩是由于热液活动而形成的岩石,如石英脉、石英矽卡岩等。

沉积岩是通过水、风、冰等运动将岩屑、动植物遗体等沉积而形成的岩石。

二、常见的岩石类型在岩土工程中,常见的岩石类型包括花岗岩、玄武岩、砂岩、泥岩、页岩等。

1. 花岗岩:花岗岩是一种以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为主要成分的酸性火成岩,具有石质致密、结构均匀、硬度较高的特点。

花岗岩在岩土工程中广泛用作建筑材料和路基填料,具有较好的强度和耐久性。

2. 玄武岩:玄武岩是由于地壳上的中等温度熔融作用而形成的基性火山岩,具有致密、韧性良好、耐久性较强的特点。

玄武岩在道路、隧道等土建工程中经常用作路面铺装材料和防水材料。

3. 砂岩:砂岩是由于风、水等运动将砂质颗粒沉积而形成的沉积岩,具有颗粒状骨架、透水性好、易于开采的特点。

砂岩常用作建筑材料、路基填料以及石英砂等工业原料。

4. 泥岩:泥岩是由于湖泊、河流等环境中的泥质颗粒沉积而形成的沉积岩,具有疏松、胶结性强、可塑性高的特点。

岩土工程勘察分级土石鉴定与分类

岩土工程勘察分级土石鉴定与分类

Wu>60%
除有泥炭质土特征外, 结构松散,土质很轻,暗无 光泽,干缩现象极为明显
注:有机质含量 Wu 按灼失量试验确定。
(4)土按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IP)可划分为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具体规定 如下。
① 碎石土和砂土的划分应符合表 1.8、表 1.9 的规定。 碎石土:粒径大于 2mm 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 50%的土。 砂土:粒径大于 2mm 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 50%、粒径大于 0.075 mm 的颗粒质量超 过总质量 50%的土。 ② 粉土:粒径大于 0.075mm 的颗粒不超过全部质量的 50%,且塑性指数 IP≤10。 ③ 黏性土:根据塑性指数分为粉质黏土和黏土。当 10<IP≤17,定为粉质黏土;当 IP>17 时,定为黏土。
一般为23稳定在变形特征上接岩变质岩组有少量分离体近弹性各向同性体续表岩体结岩体地质主要结构可能发生的岩土结构面发育情况岩土工程特征构类型类型体形状工程问题岩体接近均一的各多韵律的薄层理片理节理裂隙向异性体其变形及强层状层及中厚层状层状可沿结构面滑塌但以风化裂隙为主常有度特征受层面控制可结构沉积岩副变板状可产生塑性变形层间错动面视为弹塑性体稳定性质岩较差层理及层间结构面较发完整性破坏较大整破裂状构造影响严育结构面间距025体强度很低并受软弱碎块状结构重的破碎岩层050?m一般在3组以上结构面控制多呈弹塑易引起规模较大有许多分离体性体稳定性很差的岩块失稳地下水构造及风化裂隙密集结断层破碎完整性遭到极大破加剧岩体失稳散体状构面错综复杂并多充填带强风化及碎屑状坏稳定性极差岩体结构黏性土形成无序小块和全风化带属性接近松散体介质碎屑3按软化系数kr的大小可分为软化岩和非软化岩
岩体结 构类型
岩体地质 类型

主要结构 体形状

(整理)工程地质岩石分类及鉴定

(整理)工程地质岩石分类及鉴定

工程地质岩石分类及鉴定中国•宜昌2016年5月4日目录1.工民建工程 (3)2.公路工程 (5)3.港口工程 (10)4.铁路工程 (13)5.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18)1 工民建工程1.1、岩石坚硬程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注:1 当无法取得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数据时,科用点荷载试验强度换算,换算方法按现行国家标准《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执行;2 当岩体完整程度极为破碎时,可不进行坚硬程度分类。

1.2、岩石坚硬程度等级定性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3、岩体完整程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注: 完整性指数为岩体压缩波速与岩块压缩波速之比的平方。

1.4-1、岩石完整程度的定性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4-2、岩体完整程度划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1.5、岩石按风化程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注:1 波速比Kv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压缩波速度之比;2 风化系数K f为岩石与新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3 花岗岩类岩石,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划分,N≥50为强风化;50>N≥30为全风化;N<30为残积土。

4 泥岩和半成岩,可不进行风化程度划分。

1.6、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7、岩石按质量指标RQD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8、岩层厚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9、岩石按在水中软化系数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注:软化系数(K R)等于饱和状态与风干状态的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之比。

1.10、岩体按结构类型划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 公路工程2.1、岩石坚硬程度分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注: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要点,见本规范附录B。

各种规范岩石分类

各种规范岩石分类

1 工民建工程1.1、岩石坚硬程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注:1 当无法取得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数据时,科用点荷载试验强度换算,换算方法按现行国家标准《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执行;2 当岩体完整程度极为破碎时,可不进行坚硬程度分类。

1.2、岩石坚硬程度等级定性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4-2、岩体完整程度划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1.5、岩石按风化程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注:1 波速比Kv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压缩波速度之比;1.8、岩层厚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9、岩石按在水中软化系数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10、岩体按结构类型划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2、岩体完整程度划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注: 完整性指数为岩体压缩波速与岩块压缩波速之比的平方。

2.3、岩体节理发育程度分类《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2.4、岩石按软化系数分类《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2.5、岩石坚硬程度的定性分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2.7、岩石完整程度定性分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2.8、岩石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2.9、岩石坚硬程度的定性划分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2.11、岩石完整程度定性分级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2.12、岩体完整程度按岩体完整性系数(Kv)划分《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注:岩体完整性指标Kv应采用实测值,当无条件取得实测值时,也可用岩体体积节理数Jv确定对应的Kv值。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岩石分类规范要求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岩石分类规范要求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岩石分类规范要求地质勘察工程是为了了解和评估地下岩石的特性和分布,从而对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依据。

岩石分类是地质勘察的重要环节,它有助于准确判断地质条件、预测地质灾害和确定工程方案。

本文将介绍地质勘察工程中岩石分类的规范要求,包括岩石的基本分类、标准和方法。

一、岩石的基本分类地质勘察中常用的岩石分类体系是岩石三分法,即按岩石的成因、结构和成分进行分类。

1.按成因分类根据岩石形成的物理化学过程将岩石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其中,火成岩是指岩浆冷却结晶形成的岩石,如花岗岩、玄武岩等;沉积岩是指岩层堆积形成的岩石,如砂岩、泥岩等;变质岩是指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发生改变形成的岩石,如片麻岩、云母片岩等。

2.按结构分类根据岩石中矿物之间的排列和连接关系将岩石分为块状岩、片状岩和纤维状岩三大类。

块状岩是指岩石中矿物以块状或颗粒状排列的岩石,如砂岩、密度堆积岩等;片状岩是指岩石中矿物以平行排列的片状体构成的岩石,如板岩、片麻岩等;纤维状岩是指岩石中矿物以纤维状排列的岩石,如石棉岩、石英岩等。

3.按成分分类根据岩石主要矿物的化学成分将岩石分为酸性岩、中性岩和碱性岩三大类。

酸性岩是指岩石中主要成分为硅酸盐矿物的岩石,如花岗岩、安山岩等;中性岩是指岩石中主要成分为含铝铁镁的矿物的岩石,如玄武岩、辉绿岩等;碱性岩是指岩石中主要成分为碱金属碱土金属的岩石,如橄榄岩、苏长岩等。

二、岩石分类的标准要求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岩石分类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要求,以确保分类结果准确可靠。

1.明确分类依据岩石的分类应该明确依据成因、结构和成分的要求进行,不得随意划分或混淆分类。

2.准确描述特征分类时应准确描述岩石的主要特征,包括颜色、结构、成分等,以便后续工作的判断和应用。

3.规范命名方法岩石分类应采用科学、系统的命名方法,遵循国际通用的地质学术语和命名规则,以提高交流和识别的准确性。

三、岩石分类的方法地质勘察工程中,常用的岩石分类方法有实地观察和取样分析两种。

地质勘察报告中的岩石分类

地质勘察报告中的岩石分类

地质勘察报告中的岩石分类地质勘察报告是对某一地域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研究和描述的专业性文档。

而在地质勘察报告中,岩石分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岩石作为地壳的主要组分,对于地质勘察和工程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地质勘察报告中的岩石分类进行探讨。

一、岩石分类的基本原则地质勘察中的岩石分类是按照岩石的成因、组成和结构特征来进行划分的。

一般而言,岩石的成因可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岩石的组成可分为矿物质和岩石基质两个组成部分,而岩石的结构特征则涉及岩石的纹理和结构。

1.1 火成岩火成岩是由地下或地壳内部的岩浆经过冷却凝结形成的岩石。

按照岩浆的来源和冷却方式的不同,火成岩分为侵入性岩石和喷发性岩石两类。

侵入性岩石主要指从岩浆直接入侵到地下形成的岩石,如花岗岩、辉绿岩等;而喷发性岩石主要指从地下喷发到地表形成的岩石,如玄武岩、安山岩等。

1.2 沉积岩沉积岩是由岩屑、有机质和溶解物等沉积物在地形低洼的地表或水体中沉积并经过压实成岩的岩石。

按照沉积过程和沉积环境的不同,沉积岩主要分为碎屑岩、化学沉积岩和有机沉积岩三类。

碎屑岩是由各种岩屑经过运动、沉积和压实形成的,如砂岩、泥岩;化学沉积岩是通过溶解物质在水中沉积和结晶形成的,如石膏、石灰石;有机沉积岩则是由有机质在水中沉积并压实形成的,如煤、石油页岩。

1.3 变质岩变质岩是由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或流体活动的作用下发生变质并形成的岩石。

按照变质作用的强度和岩石原岩的不同,变质岩可分为低变质岩、中变质岩和高变质岩三类。

低变质岩主要指经过轻微变质作用的岩石,如片麻岩、云母片岩;中变质岩是指经过中等程度变质作用的岩石,如石英岩、硬岩;高变质岩则是指经过强烈变质作用的岩石,如麻粒岩、石榴子岩。

二、岩石分类的应用价值地质勘察报告中的岩石分类不仅对于地质科研具有重要价值,也对于工程建设和资源勘探有着重要意义。

2.1 地质科研通过对不同成因、组成和结构特征的岩石进行分类研究,可以对地球的演化历史和岩石形成机制进行深入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地质岩石分类及鉴定
中国•宜昌
2016年5月4日
目录
1.工民建工程 (3)
2.公路工程 (5)
3.港口工程 (10)
4.铁路工程 (13)
5.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18)
1 工民建工程
注:1 当无法取得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数据时,科用点荷载试验强度换算,换算方法按现行国家标准《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执行;
2 当岩体完整程度极为破碎时,可不进行坚硬程度分类.
1.3、岩体完整程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注: 完整性指数为岩体压缩波速与岩块压缩波速之比的平方.
1.4-1、岩石完整程度的定性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1.4-2、岩体完整程度划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1.5、岩石按风化程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注:1 波速比Kv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压缩波速度之比;
2 风化系数K f为岩石与新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
3 花岗岩类岩石,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划分,N≥50为强风化;50>N≥30为全风化;N<30为残积土.
4 泥岩和半成岩,可不进行风化程度划分.
1.6、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1.8、岩层厚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1.9、岩石按在水中软化系数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注:软化系数(K R)等于饱和状态与风干状态的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之比.
1.10、岩体按结构类型划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 公路工程
2.1、岩石坚硬程度分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注: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要点,见本规范附录B.
2.2、岩体完整程度划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注: 完整性指数为岩体压缩波速与岩块压缩波速之比的平方.
2.3、岩体节理发育程度分类《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注:软化系数(K R)等于饱和状态与风干状态的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之比.
2.5、岩石坚硬程度的定性分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2.6、岩石的风化程度分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注:1 波速比Kv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压缩波速度之比;
2 风化系数K f为岩石与新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
3 花岗岩类岩石,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划分,N≥50为强风化;50>N≥30为全风化;N<30为残积土.
4 泥岩和半成岩,可不进行风化程度划分.
2.7、岩石完整程度定性分级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2.8、岩石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 ao]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2.9、岩石坚硬程度的定性划分《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2.10、Rc与岩石坚硬程度定性划分的关系《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2.11、岩石完整程度定性分级《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注:平均间距指主要结构面(1~2组)间距的平均值.
2.12、岩体完整程度按岩体完整性系数(Kv)划分《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注:岩体完整性指标Kv应采用实测值,当无条件取得实测值时,也可用岩体体积节理数Jv确定对应的Kv值.
K v=(Vp米/Vpr)2
Vp米—岩体弹性纵波速度(千米/s);
Vpr—岩石弹性纵波速度(千米/s).
2.13、公路隧道围岩分级《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注:1 本表不适应于特殊条件的围岩分级,如膨胀性围岩、多年冻土等.
2 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
BQ=90+3Rc+250Kv
Rc—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米Pa);Kv—岩体完整性系数.
①当Rc>90Kv+30时,应以Rc=90Kv+30和Kv代入计算BQ值.
②当Kv>0.04Rc+0.4时,应以Kv=0.04Rc+0.4和Rc代入计算BQ值.
3 围岩基本质量指标修正值[BQ]:
[BQ]=BQ-100(K1+K2+K3)
K1—地下水影响修正系数;
K2—主要软弱结构面产状影响修正系数;
K3—初始应力状态影响修正系数.
2.14、地下水影响修正系数K1《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2.15、主要软弱结构面产状影响修正系数K2《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2.16、初始应力状态影响修正系数K3《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2.17、高初始应力地区围岩在开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现象《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注:σ米ax为垂直洞轴线方向的最大初始应力.
注:①本表数值不包括黄土地层.
②选用计算摩擦角时,不再计内摩擦角和粘聚力.
2.19、岩体结构面抗剪断峰值强度《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2.20、隧道各级围岩自稳能力判断《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注:①小塌方:塌方高度<3米,或塌方体积<30米3.
②中塌方:塌方高度3~6米,或塌方体积30~100米3.
③大塌方:塌方高度>6米,或塌方体积>100米3.
3 港口工程
3.1、岩石按强度分类《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240——97)
注:强度指新鲜岩块的单轴饱和极限抗压强度.
3.2、硬质岩石岩体按风化程度划分《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240——97)
3.3、软质岩石岩体按风化程度划分《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240——97)
3.4、岩石按在水中软化系数分类
《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J250——98)
注:软化系数(K R )等于饱和状态与风干状态的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之比.
3.5、岩石按质量指标RQD 分类 《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240——97)
注:RQD 指用N 型(75米米)双层单动金刚石钻头钻进,获取的≥10厘米的不破碎岩芯长度的岩芯采取率,以百分
数表示.
3.6、岩层厚度分类 《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240——97)
3.7、风化岩容许承载力(KPa) 《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240——97)
注:软质岩石全风化按土考虑.
d
注:①强风化岩石改变埋藏条件后,如强度降低,宜按降低程度选用较低值;当受倾斜荷载时,其承载力设计值应进行专门研究;
②微风化硬质岩石的承载力设计值如选用大于4000Kpa时应进行专门研究;
③全风化软质岩石的承载力设计值应按土考虑.
4 铁路工程
4.1、铁路岩石按强度分类《铁路工程地质手册》(2002年版)
4.2、铁路岩体完整性定性划分《铁路工程地质手册》(2002年版)
注:岩体完整性系数为岩体声波波速与岩石声波波速之平方比.
4.4、岩体风化程度分带《铁路工程地质手册》(2002年版)
注: K R为风化岩石抗压强度;
R f为未风化岩石抗压强度;
Vpt为风化岩体纵波波速;
Vps为未风化岩体纵波波速;
4.5、铁路隧道围岩强度分类与地质情况《铁路工程地质手册》(2002年版)
注:①准围岩强度即岩体的强度;
②岩质见岩质分类;
③本表资料取自日本《隧道围岩分类》,仅供参考.
4.7、岩质分类《铁路工程地质手册》(2002年版)
4.8、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经验值《铁路工程地质手册》(2002年版)
5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 5.1、岩石坚硬程度的定性划分
5.2、岩石风化程度划分
5.3、岩体完整程度的定性划分
注:平均间距指主要结构面(1~2组)间距的平均值.
5.6、岩石坚硬程度按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划分
注:Rc采用实测值,当无条件取得实测值时,也可才应实测的岩石点荷载强度指数(I s(50))的换算值,按下式换算:R c=
22.82 I s(50)0.75.
5.7、岩体完整程度按岩体完整性指数(Kv)划分
注:岩体完整性指数Kv应采用实测值,当无条件取得实测值时,也可用岩体体积节理数Jv确定对应的Kv值.
K v=(Vp米/Vpr)2
Vp米—岩体弹性纵波速度(千米/s);Vpr—岩石弹性纵波速度(千米/s).
5.8、岩体基本质量分级
注: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 Q=90+3Rc+250Kv
Rc—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米pa);Kv—岩体完整性指数.
①当Rc>90Kv+30时,应以Rc=90Kv+30和Kv代入计算BQ值.
②当Kv>0.04Rc+0.4时,应以Kv=0.04Rc+0.4和Rc代入计算BQ值.
5.9、各级岩体基岩承载力基本值(f o)
注:考虑基岩形态影响时,基岩承载力基本值(fk)按下式计算:fk=ηf o η—基岩形态影响折减系数.
5.10、基岩形态影响折减系数η
注:基岩内结构面倾向与基岩面坡向大致相同为顺坡型;相反为反坡型.
5.10、岩体物理力学参数
5.11、岩体结构面抗剪断峰值强度
5.12、地下工程岩体自稳能力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