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岩石的分类和鉴定
岩石的分类

岩石的分类1 (岩浆岩)花岗岩:般为淡红色、肉红火红色。
常用于中级和高等级公路面料和铁路道 渣,抗磨性高玄武岩:岩浆喷发形成,颜色深,优势为深绿甚至全是绿色,是高速 公路面层的最好用料。
垃宦岩蛙9-jpi& 花呂岩03O.jpg 花 jpg花岗sSOSA.花炭岩C33 jf g 花贡訝OtO.:Fg花樹神"UR 海 花州岩H~ jp^ 斗挣|吉MF Jr? 蒂啊青(1餌jp2 (沉积岩)石灰岩:是道路基层、烧制石灰和水泥、电厂和钢厂脱硫、混凝土的重要用料.3(变质岩)片麻岩:可作为高速公路面料,主要成分为:长石和石英3,工程石料用品(1)片石:是由爆破得到的不规则的石块,一个方向的尺寸一般为30~40cm厚度不小于15cm,体积不小于0.001立方,质量在30公斤以上。
用于砌筑路基边坡、挡土墙和桥梁护坡等工程。
(2)碎石料:岩石经破碎和筛分加工而成的具有菱角、多面、表面粗超的石料碎块,是道路、建筑等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材料之一。
主要用于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的粗料集(骨料)。
按粒径大小可分为大、中、小骨料。
尺寸范围通常为5〜100mm (3)砂:砂的来源有天然(山砂、河、海砂)和人工(岩石破碎形成)两种。
是水泥砂浆、水泥混凝土等主要原料(细集料),砂的粒径在2mm~75u之间。
4,石料的技术分级:按照公路工程对各种不同组成结构的岩石的不同技术要求,可将+自然界的岩石划分为四大类:岩浆岩类:花岗岩,正常岩,辉长岩,辉绿岩,闪长岩,橄榄岩,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石灰岩类: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凝石岩;砂岩和片岩类:石英岩,砂岩,片麻岩,花岗片麻岩;砾石类:鹅卵石;5,按照我国路用石料标准,各类岩石可按其主要的物理一一力学性质(饱水状态的抗压强度金额磨耗率)划分为四个等级:1级〜最硬的岩石(玄武岩,辉绿岩)2级〜坚硬的岩石(花岗岩,片麻岩)3级〜中等坚硬的岩石(石英岩,鹅卵石)4级〜较软的岩石(石灰岩)6,按物料的粗细程度分为破碎和粉磨两个过程。
岩石土壤知识点归纳总结

岩石土壤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岩石的基本知识点总结1. 定义:岩石是由一个或多个矿物组成的固体矿物结合体,是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2. 分类:岩石主要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类。
火成岩是由岩浆在地表或地下凝固而形成的;沉积岩是由岩石碎屑、有机物等通过风化、运移、沉积过程形成的;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下由已有的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的。
3. 特性:岩石具有硬度大、结构密实、化学成分复杂等特点,不同类别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特性。
4. 地质意义:岩石记录着地球历史的变迁和演化,通过对岩石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5. 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岩石是建筑材料的重要来源,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此外,一些珍贵的矿产资源也是由特定类型的岩石形成的。
二、土壤的基本知识点总结1. 定义:土壤是由岩石通过风化、物理、化学作用以及有机物质的加入形成的一层薄而松散的表层,是生物生长和生存的重要基础。
2. 分类:土壤可以分为沙土、壤土、粘土三类。
沙土颗粒粗大,透气性好;壤土颗粒适中,适合作为耕地;粘土颗粒细小,透水性差。
3. 特性:土壤具有吸附、保肥、调节水分和气候等特性,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和水份。
4. 地质意义:土壤是岩石风化形成的产物,通过对土壤的研究也可以了解岩石的风化和变质过程。
5. 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土壤是农业的基础,也是建筑、园艺、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资源。
土壤的健康状况对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岩石与土壤之间的关系1. 岩石是土壤的物质来源,土壤是岩石风化形成的产物。
2. 土壤中含有硅、铁、铝等元素是由岩石风化而来的。
3. 土壤的类型和特性受到岩石的影响,不同的岩石类型风化形成的土壤也不同。
4. 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微生物对岩石的风化起着重要作用。
四、岩石与土壤的保护和利用1. 岩石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环境和人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通过科学矿产勘查、合理矿产开发等手段,保护和利用岩石资源。
2. 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农业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岩石种类鉴别

岩石种类鉴别
实验二岩石种类鉴定
一、实验目的
了解常见岩石的鉴别方法,掌握三大岩石种类的基本特徵。
二、实验用品
放大镜、剖面刀、硬度计等。
三、实验方法
用观察法,识别常见岩石种类。
四、实验内容
1. 认识沉积岩
学习沉积岩的肉眼鉴定方法,加深对沉积作用的理解。
通过鉴定初步认识常见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沉积岩。
本次实验在认识沉积岩时,需要完成的内容如下:观察沉积岩的颜色
了解沉积岩的矿物组分
认识沉积岩的结构构造
沉积岩的分类
2. 认识岩浆岩
岩浆岩是由熔融的岩浆在地壳不同深度冷凝而成的岩石。
因此岩石本身具有与其成因相联络的特点,以此可与其他两大类岩石区别。
这些特点体现在岩浆岩的矿物成分、产状、结构、构造等方面。
通过本次实验不仅要求学生认识各大类岩浆岩的主要代表岩石,学习肉眼鉴定岩浆岩的方法,而且了解岩浆岩的结构、构造和它们在地壳中的产出状态。
3. 认识变质岩
变质岩是由岩浆岩或沉积岩等岩石变化而来,通过本次实验了解变质岩的主要特徵;认识一些常见变质矿物和变质岩型别,加深对变质作用的理解。
此外,通过对未知岩石标本的鉴定,达到複习和巩固对三大类岩石特徵的认识,了解变质岩、岩浆岩及沉积岩的一些主要区别,进一步掌握肉眼鉴定岩石的步骤和方法。
四、实验报告
描述几种矿物并将其矿物形态及物理性质等特徵填入报告之中。
如:钾长石、石墨、方铅矿、萤石、石英等。
沉积岩的分类

沉积岩的分类一、什么是沉积岩?沉积岩是由风化、侵蚀和摩擦作用在地表上产生的碎石、砂粒、泥浆等物质通过沉积和固结形成的岩石。
它们通常以层状结构存在,包含了丰富的生物、化石和其他地质信息。
二、沉积岩的分类方法2.1 根据颗粒大小分类2.1.1 碎石岩碎石岩主要由较大的岩石颗粒组成,颗粒大小通常在2毫米到64毫米之间。
根据颗粒和胶结物之间的相对含量,碎石岩分为不同类型,比如砾石、卵石等。
2.1.2 砂岩砂岩主要由砂粒组成,砂粒的大小在0.0625毫米到2毫米之间。
砂岩可以根据砂粒的成分和颗粒形状进一步分类,如石英砂岩、长石砂岩等。
2.1.3 泥岩泥岩主要由泥浆和粘土颗粒组成,颗粒大小小于0.0625毫米。
泥岩的成分和质地有很大的差异,可以是粘土岩、页岩等。
2.2 根据沉积环境分类2.2.1 深海沉积岩深海沉积岩主要形成于海洋的较深水域,环境条件相对稳定。
这类岩石通常富含有机质和化石,如石灰岩、页岩等。
2.2.2 河流沉积岩河流沉积岩主要形成于河流和河口附近的区域,水流速度较快,颗粒较粗。
这类岩石通常具有层状结构和交错纹理,如砂岩、砾石等。
2.2.3 湖泊沉积岩湖泊沉积岩主要形成于湖泊及其附近的区域,水流速度较慢,沉积物容易沉淀。
这类岩石通常具有泥质结构和平行纹理,如泥岩、碳酸盐岩等。
2.2.4 陆地沉积岩陆地沉积岩主要形成于陆地上的河谷、湖泊和沙漠等地区。
这类岩石通常具有草木痕迹和干缩裂隙,如砂岩、页岩等。
2.3 根据岩石成因分类2.3.1 碎屑岩碎屑岩由碎屑颗粒通过风化、侵蚀和沉积形成,并通过胶结物固结而成。
碎屑岩可以根据颗粒的大小和形状进一步分类,如砾石岩、砂岩等。
2.3.2 生物碎屑岩生物碎屑岩由生物残骸经过沉积和固结形成。
根据生物的种类和成分,生物碎屑岩可以分为珊瑚岩、骨炭岩等。
2.3.3 化学沉积岩化学沉积岩主要由水中溶解的物质沉积并通过固结而成。
根据溶解物质的成分和结构特征,化学沉积岩可以分为石灰岩、盐岩等。
岩土工程勘察描述技术规程(勘察记录簿员必备)

岩⼟⼯程勘察描述技术规程(勘察记录簿员必备)岩⼟⼯程勘察描述技术规程前⾔近年来,随着国家及岩⼟⼯程勘察⾏业⼀系列相关规的颁布,对岩、⼟的鉴定和编录提出了新的规定,描述容和精度要求也更加严格,公司原编制的⼯程地质勘察岩⼟现场描述规程,已经不能满⾜现今野外⼯作的需要。
为了推⾏和适应现⾏国家标准,统⼀规我院野外描述的程序和容,指导岩⼟⼯程勘察基础⼯作,保证取得第⼀⼿资料的详实、准确、可靠,特编制本技术规程。
本规程由总则、岩⽯描述、碎⽯⼟描述、粘性⼟及粉⼟描述、特殊⼟描述和附录等章节组成。
容主要包括描述员的⼯作职责和常见岩⼟的鉴定描述要点。
岩⼟⼯程勘察描述技术规程⽬次1 总则 (1)1.1 ⼀般规定 (2)1.2 量尺记录………………………………………1.3 取样与测试……………………………………………1.4 地下⽔…………………………………………………1.5 探井验收及编录………………………………………2 岩⽯描述………………………………………………………2.1⼀般规定………………………………………………2.2岩⽯的鉴定与描述………………………………………3 碎⽯⼟描述………………………………………………3.1⼀般规定………………………………………………3.2碎⽯⼟的鉴定与描述………………………………………4 砂⼟描述……………………………………………4.1⼀般规定………………………………………………4.2 砂⼟分类与描述………………………………………5 粉⼟描述5.1⼀般规定………………………………………………5.2 粉⼟的鉴定与描述…………………………………6 黏性⼟描述……………………………………………………6.1⼀般规定………………………………………………6.2粘性⼟的鉴定与描述…………………………………7 特殊性岩⼟描述……………………………………………………7.1 湿陷性⼟…………………………………7.2 红粘⼟…………………………………7.3 软⼟…………………………………7.4 混和⼟…………………………………7.5 填⼟…………………………………7.6 多年冻⼟…………………………………7.7 膨胀岩⼟…………………………………7.8 盐渍岩⼟…………………………………7.9 风化岩和残积⼟…………………………………7.10 污染⼟…………………………………附录A附录B 现场记录表附录C 触探试验记录表ccgec岩⼟⼯程勘察描述技术规程1 总则1.1⼀般规定1.1.1野外描述是岩⼟⼯程勘察⼯作基础容之⼀,应客观反映所揭露的地层属性和层位的分布,正确记录描述岩⼟对象的形状、特征及包含物等,为业资料分析整理提供准确完整的第⼀⼿资料。
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2《不一样的岩石》教案

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2《不一样的岩石》教案一、教学分析:本课先给出岩石的科学名称,规范学生的科学用语。
然后出示了三种典型性的岩石:花岗岩、大理岩和砂岩。
教师组织学生对三种岩石的表面特征进行观察和记录,对每一种岩石的观察结果进行集中展示和比较。
当大家认可了一种岩石的基本特征信息后,教师在引导学生利用表格的形式有效处理信息,统计和比较三种岩石的异同,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
最后可以对研究的岩石和第一课自己采集的岩石进行标本的制作。
制作分为四个步骤,其中确定岩石名称的步骤就需要采用信息处理的结果,需要比对文字信息和实物信息,确定基本特征的异同,给生活中的岩石命名。
二、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与记录,认识花岗岩、砂岩、大理岩在颜色、颗粒均匀度、颗粒大小及质地软硬方面的基本特征。
2、通过表格统计的形式比较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观察和统计活动中客观准确、实事求是,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比较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
四、教学准备花岗岩、砂岩、大理岩、放大镜、刻刀、铜钥匙、岩石标本盒等,PPT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制作岩石卡片师:上节课,大家通过玩石头、欣赏各种石头,发现石头千奇百怪、各不相同。
我们周围的天然石头,在科学上都称为“岩石”(板书),地球表面就覆盖着一层岩石。
花岗岩、大理岩、砂岩是地球上最常见的三类岩石。
师:现在这三种岩石在大家的桌面上,你们能分清三种岩石吗?大家先观察观察。
(学生分组观察)生1:白颜色的是大理岩,我知道有许多漂亮的石狮子就是用大理石做的。
生2:花色的应该是花岗岩,我家的地面就差不多是这样的。
生3:那剩下的就是砂岩吧,我在旅游的时候见过这样的岩石。
师:大家在认识岩石的时候往往会记住它们的颜色和用途。
其实,认识一种岩石就像认识一个人一样,要对这个人的性别、年龄、外貌特征、性格等有一个综合的认识才行。
我们认识岩石也需要从岩石的颜色、组成它的颗粒大小、颗粒均匀度以及软硬等几个方面去观察和认识。
工程地质岩石分类及鉴定

工程地质岩石分类及鉴定年月日目录1.工民建工程 (3)2.公路工程 (5)3.港口工程 (10)4.铁路工程 (13)5.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18)1 工民建工程1.1、岩石坚硬程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注:1 当无法取得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数据时,科用点荷载试验强度换算,换算方法按现行国家标准《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执行;2 当岩体完整程度极为破碎时,可不进行坚硬程度分类。
1.2、岩石坚硬程度等级定性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3、岩体完整程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注: 完整性指数为岩体压缩波速与岩块压缩波速之比的平方。
1.4-2、岩体完整程度划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1.5、岩石按风化程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注:1 波速比Kv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压缩波速度之比;2 风化系数K f为岩石与新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3 花岗岩类岩石,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划分,N≥50为强风化;50>N≥30为全风化;N<30为残积土。
4 泥岩和半成岩,可不进行风化程度划分。
1.6、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7、岩石按质量指标RQD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8、岩层厚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9、岩石按在水中软化系数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注:软化系数(K R)等于饱和状态与风干状态的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之比。
1.10、岩体按结构类型划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 公路工程2.1、岩石坚硬程度分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注: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要点,见本规范附录B。
2.2、岩体完整程度划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注: 完整性指数为岩体压缩波速与岩块压缩波速之比的平方。
地质勘察报告中的岩石分类

地质勘察报告中的岩石分类地质勘察报告是对某一地域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研究和描述的专业性文档。
而在地质勘察报告中,岩石分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岩石作为地壳的主要组分,对于地质勘察和工程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地质勘察报告中的岩石分类进行探讨。
一、岩石分类的基本原则地质勘察中的岩石分类是按照岩石的成因、组成和结构特征来进行划分的。
一般而言,岩石的成因可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岩石的组成可分为矿物质和岩石基质两个组成部分,而岩石的结构特征则涉及岩石的纹理和结构。
1.1 火成岩火成岩是由地下或地壳内部的岩浆经过冷却凝结形成的岩石。
按照岩浆的来源和冷却方式的不同,火成岩分为侵入性岩石和喷发性岩石两类。
侵入性岩石主要指从岩浆直接入侵到地下形成的岩石,如花岗岩、辉绿岩等;而喷发性岩石主要指从地下喷发到地表形成的岩石,如玄武岩、安山岩等。
1.2 沉积岩沉积岩是由岩屑、有机质和溶解物等沉积物在地形低洼的地表或水体中沉积并经过压实成岩的岩石。
按照沉积过程和沉积环境的不同,沉积岩主要分为碎屑岩、化学沉积岩和有机沉积岩三类。
碎屑岩是由各种岩屑经过运动、沉积和压实形成的,如砂岩、泥岩;化学沉积岩是通过溶解物质在水中沉积和结晶形成的,如石膏、石灰石;有机沉积岩则是由有机质在水中沉积并压实形成的,如煤、石油页岩。
1.3 变质岩变质岩是由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或流体活动的作用下发生变质并形成的岩石。
按照变质作用的强度和岩石原岩的不同,变质岩可分为低变质岩、中变质岩和高变质岩三类。
低变质岩主要指经过轻微变质作用的岩石,如片麻岩、云母片岩;中变质岩是指经过中等程度变质作用的岩石,如石英岩、硬岩;高变质岩则是指经过强烈变质作用的岩石,如麻粒岩、石榴子岩。
二、岩石分类的应用价值地质勘察报告中的岩石分类不仅对于地质科研具有重要价值,也对于工程建设和资源勘探有着重要意义。
2.1 地质科研通过对不同成因、组成和结构特征的岩石进行分类研究,可以对地球的演化历史和岩石形成机制进行深入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结合差 结合很差
结构面结合程度的划分表
结构面特征 张开度小于1mm,无充填物; 张开度1~3mm,为硅质或铁质胶结; 张开度大于3mm,结构面粗糙,为硅质胶结 张开度1~3mm,为钙质或泥质胶结; 张开度大于3mm,结构面粗糙,为铁质或钙质胶结 张开度1~3mm,结构面平直,为泥质或泥质和钙质 胶结; 张开度大于3mm,多为泥质或岩屑充填 泥质充填或泥夹岩屑充填,充填物厚度大于起伏差
极 锤击声哑,无回弹,有较深凹 软 痕,手可捏碎; 岩 浸水后,可捏成团
代表性岩石
末风化~微风化的; 花岗岩、正长岩、闪长岩、辉绿岩、玄武岩、安山岩 、片麻岩、石英片岩、硅质板岩、石英岩、硅质胶结 的砾岩、石英砂岩、硅质石灰岩等
1.弱风化的坚硬岩; 2.未风化~微风化的:
熔结凝灰岩、大理岩、板岩、白云岩、石灰岩、钙 质胶结的砂岩等
岩体基本质量分级 表
基本质 量级别
岩体基本质量的定性特征
Ⅰ 坚硬岩,岩体完整
Ⅱ
坚硬岩,岩体较完整; 较坚硬岩,岩体完整
坚硬岩,岩体较破碎; Ⅲ 较坚硬岩或软硬岩互层,岩体较完整;
较软岩,岩体完整
坚硬岩,岩体破碎; 较坚硬岩,岩体较破碎~破碎; Ⅳ 较软岩或软硬岩互层,且以软岩为主, 岩体较完整~较破碎; 软岩,岩体完整~较完整
1.强风化的坚硬岩; 2.弱风化的较坚硬岩; 3.未风化~微风化的: 凝灰岩、千枚岩、砂质泥岩、泥灰岩、泥质砂岩、粉 砂岩、页岩等
1.强风化的坚硬岩; 2.弱风化~强风化的较坚硬岩; 3.弱风化的较软岩; 4.未风化的泥岩等
1.全风化的各种岩石; 2.各种半成岩
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表
名称 未风化 微风化 弱风化 强风化 全风化
主要结构面类 型
相应结构类型
节理、裂隙、 层面
节理、裂隙、 层面
整体状或巨厚层状结 构 块状或厚层状结构
块状结构
节理、裂隙、 层面、小断层
各种类型 结构面
裂隙块状或中厚层状 结构 镶嵌碎裂结构 中、薄层状结构 裂隙块状结构
碎裂结构
散体状结构
注:平均间距指主要结构面(1~2组)间距的平均值。
名称 结合好 结合好
跨度>5m,一般无自稳能力,数日~数月内可发生松动变形、小塌 方,进而发展为中~大塌方。埋深小时,以拱部松动破坏为主,埋 深大时,有明显塑性流动变形和挤压破坏; 跨度≤5m,可稳定数日~1月
无自稳能力
注:①小塌方:塌方高度<3m,或塌方体积<30m3; ②中塌方:塌方高度3~6m,或塌方体积30~100m3;
在各种分类中,考虑较多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岩体完整性、成层条件、岩块强度、结构面发育 情况及地下水等。
下面介绍几种国内外应用较广、影响较大的分 类方法:
建设部——《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交通部——《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水利部——《水利水电工程 地质勘察规范》 中科院——《岩体结构分类》 铁道部——《铁路隧道围岩分类》 原国家建委——《人工岩石洞室围岩分类》
较软岩,岩体破碎; Ⅴ 软岩,岩体较破碎~破碎;
全部极软岩及全部极破碎岩
岩体基本质 量指标(BQ)
>550 550~451 450~351
350~251
≤250
确定了岩体级别后,可根据岩体级别评价岩体的物理力 学参数和围岩自稳能力。
岩体物理力学参数 表
岩体基本 质量级别
重力密度γ (kN/m3
)
抗剪断峰值强度
③大塌方:塌方高度>6m,或塌方体积>100m3。
The end
内摩擦角φ 粘聚力 (º) C(MPa)
变形模量 E(GPa)
泊松比 υ
Ⅰ >26.5
Ⅱ
Ⅲ
26.5~ 24.5
Ⅳ
24.5~ 22.5
Ⅴ <22.5
>60 60~50 50~39 39~27 <27
>2.1 2.1~1.5 1.5~0.7 0.7~0.2 <0.2
>33 33~20 20~6 6~1.3 <1.3
10~20 20~35 >35
Kv
>0.75 0.75~0.55 0.55~0.35 0.35~0.15 <0.15
Kv与定性划分的岩体完整程度的对应关系表
Kv
>0.75
完整程度 完整
0.75~0.55 0.55~0.35 0.35~0.15 <0.15
较完整 较破碎 破碎
极破碎
③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应根据分级因素的定量指标 Rc 的兆帕数 值和 Kv,按下式计算:
(一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 50218-2014)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 50218-2014)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两步确定岩体 级别,先确定岩体基本质量,再结合具体工程特 点确定岩体级别。
1.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中岩体的基本质量指标由岩 石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性两个因素来确定。
岩石坚硬程度的定性划分表
名称
定性鉴定
锤击声清脆,有回弹,震手,
坚 难击碎;
硬 浸水后,大多无吸水反应
硬岩
质
岩
较 坚 硬 岩
锤击声较清脆,有轻微回弹, 稍震手,较难击碎; 浸水后,有轻微吸水反应
较 锤击声不清脆,无回弹,较易 软 击碎; 岩 浸水后,指甲可刻出印痕
软
质 岩
软 岩
锤击声哑,无回弹,有凹痕, 易击碎; 浸水后,手可掰开
<0.2
0.2~ 0.25
0.25~ 0.3
0.3~ 0.35
>0.35
地下工程岩体自稳能力表
岩体级别 Ⅰ Ⅱ Ⅲ
Ⅳ Ⅴ
自稳能力
跨度≤20m,可长期稳定,偶有掉块,无塌方
跨度10~20m,可基本稳定,局部可发生掉块或小塌方; 跨度<10m,可长期稳定,偶有掉块
跨度10~20m,可稳定数日~1月,可发生小~中塌方; 距度5~10m,可稳定数月,可发生局部块体位移及小~中塌方; 跨度<5m,可基本稳定
岩芯采取率、岩芯获得率、RQD值的区别?
2.定量指标及两者的对应关系
① 岩石坚硬程度的定量指标,应采用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 度 Rc ,Rc 应采用实测值。当无条件取得实测值时,也可 采用实测的岩石点荷载强度指数
IS(50)的值,并按下式换算:
Rc
22.82
I
0.75 s ( 50 )
RC与定性划分的岩石坚硬程度的对应关系表
2.2 岩石的分类和鉴定
一、围岩分级的目的 ①作为选择施工方法的依据; ②进行科学管理及正确评价经济效益; ③确定结构上的荷载(松散荷载); ④给出衬砌结构的类型及其尺寸; ⑤制定劳动定额、材料消耗标准的基础等等。
二、围岩分类方法 目前国内外已提出的围岩方法有数十种之多,
在定性的,也有定量的;有单一因素分类,也有 考虑多种因素的综合分类;分类原则和考虑因素 也不尽相同。
BQ=90+3Rc+250Kv
注:使用上式时,应遵守下列限制条件: ①当Rc>90Kv+30时,应以Rc=90Kv+30和Kv代入计算BQ值。 ②当Kv>0.04Rc+0.4时,应以Kv=0.04Rc+0.4和Rc代入计算BQ值。
三、确定基本质量等级
岩体基本质量分级,应根据岩体基本质量的定 性特征和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两者相结合,按 下表确定。
名称 完整 较完整
较破碎
破碎 极破碎
结构面发育程度 组数 平均间距(m) 1~2 >1.0 1~2 >1.0 2~3 1.0~0.4
主要结构面 的结合程度
结合好或 结合一般
结合差
结合好或 结合一般
2~3 1.0~0.4
结合差
≥3 ≥3 无序
0.4~0.2 0.4~0.2 ≤0.2
结合好 结合一般 结合差 结合一般 或结合差 结合很差
风化特征 结构构造未变,岩质新鲜 结构构造、矿物色泽基本未变,部分裂隙面有铁锰 质渲染 结构构造部分破坏,矿物色泽较明显变化,裂隙面 出现风化矿物或存在风化夹层 结构构造大部分破坏,矿物色泽明显变化,长石、 云母等多风化成次生矿物 结构构造全部破坏,矿物成分除石英外,大部分风 化成土状
岩体完整程度的定性划分表
Rc(MPa)>60 坚硬程度 坚硬岩
60~30 30~15 较坚硬岩 较软岩
15~5 软岩
<5 极软岩
② 岩体完整程度的定量指标,应采用岩体完整性指
数 Kv ,Kv 应采用实测值。当无条件取得实测值时, 也可用岩体体积节理数 Jv ,按表确定对应的 Kv 值。
Jv与Kv对照表
Jv(条/m3) <3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