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起源与昆仑山

合集下载

昆仑山背后的故事

昆仑山背后的故事

昆仑山背后的故事摘要:一、昆仑山的背景介绍1.昆仑山的地理位置2.昆仑山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地位二、昆仑山的神话传说1.传说中的昆仑山仙境2.神仙们的生活3.神话传说中的昆仑山意义三、昆仑山的历史故事1.古代帝王与昆仑山的关系2.昆仑山在历史上的重要事件3.昆仑山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四、昆仑山的自然景观1.昆仑山的壮丽景色2.昆仑山脉的特点3.昆仑山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五、昆仑山的文化价值1.昆仑山的文化遗产2.昆仑山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3.昆仑山的文化意义及未来展望正文:昆仑山背后的故事昆仑山,位于我国西部的一座巍峨的山脉,自古以来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不仅是神话传说中的仙境,还是古代帝王祭天的地方,昆仑山背后的故事丰富多彩,令人神往。

一、昆仑山的背景介绍昆仑山位于我国新疆、西藏交界处,全长约30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宽130-200公里,总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

昆仑山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万山之祖”,是神话传说中的仙境,也是古代帝王祭天的地方。

二、昆仑山的神话传说1.传说中的昆仑山仙境昆仑山是传说中的神仙们的居所,被称为“仙境”。

《山海经》记载,昆仑山上有瑶池、悬圃、增城等仙境,这些地方都是神仙们修炼、游乐的地方。

2.神仙们的生活昆仑山上的神仙们过着无忧无虑、长生不老的生活,他们拥有神奇的法力,能够呼风唤雨、驾驭雷电。

昆仑山是神仙们的乐园,令人向往。

3.神话传说中的昆仑山意义昆仑山在神话传说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连接天地的桥梁,是神仙们修炼、游乐的场所。

昆仑山在中华民族心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三、昆仑山的历史故事1.古代帝王与昆仑山的关系古代帝王对昆仑山有着特殊的感情,他们认为昆仑山是神仙们的居所,是天命所在之地。

因此,古代帝王纷纷来到昆仑山祭天,祈求神仙们的庇佑。

2.昆仑山在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昆仑山在历史上发生过很多重要的事件,如汉武帝巡狩昆仑、唐太宗祭祀昆仑等。

中华昆仑文化简介

中华昆仑文化简介

中华昆仑文化简介道依中华昆仑文化,是起源于中国青海昆仑山主脉的文化,是对神秘高原自然、人文、审美经验的积累,是对人类生息繁衍和社会进步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的总汇,所以,中华昆仑文化是反映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起源、进程的“源头文化”、“根部文化”、“传统文化”;是多元文化融合的典型;是复兴中华文明,圆融世界文明的精神文化之源。

一、昆仑文化与人类文明同步昆仑山,最早见于上古文献《尚书—禹贡,《河图》描述其“天中柱,气上通天””《水经注》言:“昆仑墟,在西北,去嵩高五万里,地之中也”,《尔雅》言“河出昆仑”《山海经—海内西经》云:“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

”《淮南子—地形》更对大禹在昆仑上的神奇所见进行了渲染.。

《神异经》中黄帝、颛项、帝喾、尧、舜五帝所理,与天感应,巡幸昆仑,昆仑因而被誉为中国的“奥林匹斯”,是“百神之所在”和“帝之下都”、“万山之祖”。

所有的历史学家公认,人类社会先是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母系社会时期,然后才进入父系社会。

而母系社会的代表人物是女娲(九天玄女)和西王母。

这两位女大神既是妈(民族母亲),又是祖(始祖和保护神),她们大善、大智、大勇,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天动地,激励着一代代龙凤传人披荆斩棘,创造一个个奇迹。

昆仑神话是世界两大神话的主体神话。

昆仑神话主要记载了人类从诞生到发展的重要历程,距今已有360万年的历史,是最原始的“史书”,所以说,昆仑神话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产生和发展是同步的。

昆仑神话中的核心人物女娲、盘古、西王母等均与青海的昆仑山、扎麻隆凤凰山、青海湖、长江、黄河、湟水河、祁连山密切联系。

只是人类的初始阶段,由于受语言、文学、交通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而没有形成系统化,更没有迅速传播开来。

后来,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尤其人类语言的形成,文字的出现,昆仑神话才得以相对系统化,并逐渐传播开来,形成了江河源神话、中原神话、蓬莱神话、南岳神话、民族神话、佛教神话和道教神话。

神话故事 人类起源神话故事

神话故事 人类起源神话故事

神话故事人类起源神话故事反映人类自然斗争的神话故事人类起源神话故事在渤海东面,不知几亿万里的地方,有一个巨大的沟壑,名叫“归墟”。

归属于墟深不可测,就是一个个非常大的无底洞。

小地上,四方八面的流水全都流向归属于墟;天空中,银河以及其它星河的流水,也全都流至归属于墟。

不知过了几千万年,归墟变成一个巨大的海洋。

它的海水无边无涯,百川汇流不再使海水增加,千年干旱也不能让海水减少。

那归属于墟的海面上飘浮着五座仙山,第一座叫做岱舆,第二座叫做员峤,第三座叫做方壶,第四座叫做瀛洲,第五座叫做蓬莱。

五座仙山有美丽的亭台楼阁,楼台是用美玉筑成的,宫殿是由金银建造的。

仙山上布满奇特的花木,山林中生活着奇珍的异兽。

每朵花都又美又茶,每个果子都味道鲜美。

平常人只要言那花香,喝那果子,就可以长生不老,永远不能死。

长着翅膀的羽人就住在这五座仙山上。

羽人像海鸟一样,在海面飞来飞去,他们从一座仙山飞往另一座仙山,饮酒谈诗,过着逍遥快活的日子。

不过,五座仙山都就是无根山,它们的底部并不相连。

它们随其海潮戏水,在波浪里上下高速行驶,无法存有一刻的安定。

如果漂到归墟的边缘,羽人就要晃动大桨,把仙山划出返回海洋的中央区域。

时间一长,仙人厌恶了这种漂浮无定的生活,他们派使者飞到上天,面见天帝,请求道:“天帝啊,让我们居住的地方安稳下来吧!”天帝也害怕五座仙山被风浪跳至北方,那样的话,仙山就可以倾覆,神仙和圣人就可以丧失居所。

于是,天帝召见海神禺强,吩咐他想办法解决这件事。

禺强到海水底下巡游了一周,很快找来三只庞大的巨鳌,他教它们抬起脑袋,在水底下撑起岱舆山。

哈哈,这么着,岱舆山真给紧固居住了!“看来,这是个好办法。

”海神禺强又找来十二只大鳌,让它们照着样子,把员峤、方壶、瀛洲和蓬莱也都扛住。

这么一来,五座仙山稳住了,不再随水颠簸。

神仙们安安稳稳、平安无事过了好几千年的岁月。

昆仑山的北面,存有一个龙伯国,龙伯国的国民就是世界上最巨大的巨人,体重三十丈,能活一万八千岁。

1.04关于昆仑、伊甸园和阿耨达山的比较

1.04关于昆仑、伊甸园和阿耨达山的比较

关于昆仑、伊甸园和阿耨达山的比较简介:昆仑是华夏的圣山,是华夏先民的居住地,伊甸园是西方的乐园,是西方祖先亚当夏娃生活的地方,阿耨达是佛教里的圣地,是佛教里四大河的发源地。

本文通过比较昆仑、伊甸园和阿耨达山,得出了这三个地方是三种文明对同一地方的不同描述。

也就佐证了世界文明同一起源的观点。

人类文明起源于同一地点,华夏民族把这里看成祖先奋斗的地方,佛教看成极乐世界,而西方世界看成上帝赐给人类的乐园。

昆仑山,伊甸园和印度的阿耨达山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是三者之间却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

(一)伊甸园简述《圣经》记载:7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

8耶和华神在东方的伊甸立了一个园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里。

9耶和华神使各样的树从地里长出来,可以悦人的眼目,其上的果子好作食物。

园子当中又有生命树和分别善恶的树。

10有河从伊甸流出来,滋润那园子,从那里分为四道。

11第一道名叫比逊,就是环绕哈腓拉全地的。

在那里有金子,12并且那地的金子是好的。

在那里又有珍珠和红玛瑙。

13第二道河名叫基训,就是环绕古实全地的。

14第三道河名叫希底结,流在亚述的东边。

第四道河就是伯拉河。

15耶和华神将那人安置在伊甸园,使他修理看守。

从《圣经》的记载可以做以下总结,1、人类是上帝用泥土创造的,人是来自泥土的,相比泥土,多了从上帝那里得来的灵性。

这和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非常相似。

2、伊甸园物产丰富,非常美丽。

“各样的树从地里长出来,可以悦人的眼目,其上的果子好作食物。

”从这一段的描述中可以知道,在伊甸园里,有各种各样的果子,这些果树不仅非常漂亮,可以愉悦眼睛,而且可以提供食物。

3、伊甸园里有四条河流,而且这四条河都是从同一个地方(伊甸)流出。

有河从伊甸流出来,滋润那园子,从那里分为四道。

第一道名叫比逊,第二道河名叫基训,第三道河名叫希底结,第四道河就是伯拉河。

4、伊甸园是上帝开创的,是帝在人间开创的住所。

山海经昆仑山的介绍

山海经昆仑山的介绍

山海经昆仑山的介绍昆仑山——《山海经》中的人间仙境与神秘传说在那遥远的古老东方,有那么一座山,巍峨耸立,横亘天地之间,它就是闻名遐迩的昆仑山。

此山非彼山,不是一般的崇峰峻岭可比,而是承载着华夏民族千年神话与传奇的神山——《山海经》中的昆仑,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与无尽想象的奇幻世界。

《山海经》如是记载:“昆崙之丘,实为帝之下都。

”一语道破了昆仑山的尊贵地位,仿佛它是天帝居住的后花园,藏匿着无数令人瞠目结舌的奇异景象和珍禽异兽。

这里的“丘”字并非轻描淡写,而是寓意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磅礴的生命力,犹如一部活生生的远古史诗,每一寸土地、每一块岩石都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其下有弱水之渊”,昆仑山下的弱水深不见底,流光溢彩,宛如镶嵌在大地上的璀璨明珠。

而那“四面环以炎火山”的描绘,则使昆仑山更显威严壮丽,仿佛一位历经沧桑却依然傲然挺立的智者,静静守护着自己的领地,同时又向世人展示着自然力量的伟大与震撼。

在这座神秘的昆仑山上,还生长着种种神奇的草木,“有珠树、文玉树、玗琪树、不死树”。

这些植物既象征着生命的繁茂与永恒,又揭示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更有那“九眼井”,传说饮其水能解百病,使得昆仑山蒙上了一层浓厚的神秘色彩,引得世人流连忘返,心生敬畏。

然而,昆仑山的魅力并不仅仅在于其瑰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物产,更在于那些流传千古的神话传说。

诸如西王母的瑶池盛会、黄帝问道于广成子等故事,皆发生于此,使得昆仑山成为了连接人间与仙界的桥梁,也成为了华夏儿女心中永恒的精神家园。

在此,我们不妨遥想一下,在那个古老的时代,当人们抬头仰望那巍峨的昆仑山,他们的眼中满是对未知世界的憧憬与敬畏,心中的情感定然是激荡不已。

“哇塞!这昆仑山,真是个神仙居所啊!”这样的感叹或许就是那时人们的共同心声吧。

总的来说,昆仑山在《山海经》中的形象,既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又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丰碑。

它以其独特的魅力,跨越时空的长河,始终鲜活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中,成为我们探寻历史、追寻文化根源的重要窗口,更是我们民族文化自信的源泉之一。

何处发昆仑,连乾复浸坤的解释

何处发昆仑,连乾复浸坤的解释

“何处发昆仑,连乾复浸坤”的解释
“何处发昆仑,连乾复浸坤”这句话出自中国古代的《周易》。

《周易》是一部研究宇宙自然规律、人生哲理的古代经典著作,被誉为“群经之首”。

这句话的意思是:从昆仑山开始,连绵不断地流淌,最终汇聚成大海,象征着宇宙间的万物都是从一个源头开始,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演变,最终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昆仑山位于中国西部,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自古以来就有“神山”之称。

在古代神话传说中,昆仑山被认为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是天地之间的枢纽。

因此,昆仑山被选为万物起源的象征。

“连乾复浸坤”中的“乾”和“坤”分别代表了天和地。

《周易》中将天称为乾,代表阳刚、主动、创造;将地称为坤,代表阴柔、被动、孕育。

这里的“连乾复浸坤”意味着阳气逐渐上升,与阴气相互融合,共同形成了一个和谐的宇宙。

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丰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宇宙观:《周易》认为宇宙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万物都是在阴阳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

这种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人与自然的关系:《周易》强调人类应该顺应自然,尊重
自然规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一思想在当今生态文明建设中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人生观:《周易》倡导人们在人生道路上要遵循道德伦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4. 文化传承:《周易》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对于后世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文人墨客都以《周易》为蓝本,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

关于昆仑山的神话故事有谁

关于昆仑山的神话故事有谁

关于昆仑山的神话故事有谁昆仑山是中国境内最高的山脉之一,也被誉为神山。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昆仑山一直被视为神仙居住的地方,同时也有许多与昆仑山相关的神话故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与昆仑山有关的神话故事。

故事一:仙鹤穿云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昆仑山上生活着一群仙鹤。

它们长着红红的嘴巴,通体雪白如玉,每当飞翔时,宛如一团白云穿行于天际。

仙鹤们善良而智慧,它们常常为人们带来好运。

有一年,昆仑山上发生了严重的干旱,农作物干枯,动物们也快要渴死了。

人们流离失所,生活变得异常艰难。

仙鹤们看在眼里,感到非常心疼。

于是,它们决定帮助人们化解这场干旱。

仙鹤们先是飞到云端,用它们雄壮而优美的翅膀击打云层,使得云彩滚滚而来。

接着,仙鹤们将嘴巴朝天吐出的长鸣声化为了甘霖,洒落在昆仑山的每个山峰和每个人的心头。

仙鹤们为人们带来的雨水滋润了大地,激活了沉睡的种子和树木。

干旱很快就结束了,农作物也茁壮成长。

人们感激不尽,纷纷给予仙鹤们最高的敬意和神圣的崇拜,认为它们是昆仑山上的灵魂。

故事二:舞狮传说在昆仑山的一个小村庄中,居住着一位名叫阿斗的小男孩。

阿斗非常爱好舞狮表演,每天都会在村庄中表演自己练习的舞狮技巧。

有一天,阿斗的村庄遭受了一次严重的山洪灾害。

村民们惊慌失措,无法找到逃生的出路。

阿斗看在眼里,他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寻找解决办法。

突然一天,阿斗梦到了一只身披彩虹羽毛的狮子。

狮子告诉他,只要他能用自己的舞狮技巧振奋人们的士气,洪水就会迅速退去。

于是,阿斗毫不犹豫地开始了表演。

他舞动的狮头如同活灵活现,狮子的咆哮声犹如雷鸣般震动着整个村庄。

村民们被他的表演所吸引,士气渐渐高涨起来。

不出所料,就在阿斗完成表演的那一刻,奇迹出现了。

山洪退去了,村庄恢复了平静。

人们纷纷赞叹阿斗的英勇和聪明才智,将他的舞狮技巧视为舞出昆仑山神奇力量的象征。

故事三:昆仑山仙女关于昆仑山的神话故事中不得不提到的还有昆仑山上的仙女。

这些美丽的仙女们拥有超凡的力量和绝世的容貌,在昆仑山上生活,保护着这片神圣的土地。

中国昆仑山竟藏身最大野人

中国昆仑山竟藏身最大野人

中国昆仑山竟藏身最大野人我们总在茫茫寰宇中寻找自己的“亲朋”,我们也总有探寻未知事物的渴望,当这两种孜孜不倦的找寻聚焦到一点时,一个神秘的物种进入我们的视野。

有人说它似人而长,是高达两米的庞然大物;有人说它长有黑红色的毛发,浑身散发出浓重的体味;有人见到它在丛林里健步如飞,不时发出怪叫;甚至有人收集到它硕大的脚印、粗直的毛发、影像资料,还有头骨、脚掌标本。

它叫野人,它绝不是局限于一地一时的孤立现象,而是满世界开花,也由此拥有了不少怪异的称谓,接下来我们就来盘点世界各地那些著名的野人传说。

1、大脚怪大脚怪(Bigfoot),又叫“沙斯夸支”(Sasquatch),是在美国和加拿大发现但未证实的一种似猿的巨型怪兽。

在北美的印第安人中,早就流传着这种神秘怪兽的传说。

有关“大脚怪”的说法最先是由美国人提出的,特指一种大型、多毛、像人的生物。

多年来,世界各地关于发现大脚怪或其脚印的消息层出不穷。

2、神农架野人据现有资料判断,世界上不但有“野人”,中国预计还残存200至500个野人,其中,新疆阿尔泰山、阿尔金山、昆仑山等地野人分布种类最多,多达七八种,“国内体型最大的野人在阿尔金山和昆仑山,最小野人在乌市附近深山里”。

神农架的“野人之谜”早已经尽人皆知.然而,野人的真面目至今没有展现在人们面前。

有一群执著的探索者,他们将青春、激情乃至生命融入神农架这片神奇的原始生态地区,10年、20年、30年……他们痴心无悔地在神农架原始森林中寻找“野人”的踪迹。

他们用生命的力量去求索,用科学的眼光在探寻,一心破解“野人”之谜,揭示人类起源的奥秘。

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奇异动物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方辰是这些“野人”探寻者的领头人,他已经寻找“野人”20多年了。

神农架的野人传说从战国屈原时代开始就层见错出。

曾有人多次目睹野人出现,特征多为身高两米以上、全身红棕毛发、直立行走、抓住人会大笑不止等,甚至有人猿杂交的猴娃的传闻,有关部门曾在林区组织过多次科考,至今未有确切的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起源与昆仑山贝克汉发表于:07-12-14 13:23 [只看该作者]、非洲科普特等,不过在下所破Phaistos Disc 文字还有待证实其与埃及象形文字的渊源。

5. 根据著述,昆仑山非常高。

或高“方八百高万仞” 或高“平地三万六千里”(《穆天子传》),或高万一千里,或高二千五百余里(《史记》)。

总之,高的一般人登不上去的,所以庄子说:等不了的山莫过于昆仑。

(《庄子-知北游》:不过乎昆仑。

)正因为如此高,所以古时候的人们认为,昆仑山可以通向天庭。

因此,昆仑又称“天柱”,《淮南子》曾经著述大洪水登天灾的产生与天柱的倒塌有关;《神异经》竟然更形象的说:昆仑山上有铜柱高耸入云三千里。

6. 昆仑曾经被毁坏过,并传说大洪水登天灾的产生与天柱的倒塌有关。

《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 因此,《山海经》之《海内西经》将毁坏后的昆仑山,叫昆仑之虚;郦道元《水经注》将毁坏后的昆仑山,叫昆仑墟,曰:去嵩高五万里,地之中也。

昆仑山既然被毁坏,因此他的高度日后就要打折扣,我们知道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山是西玛拉雅山,那么上古的位于埃及到中东之间的世界上最高的山——昆仑,在今天又确切的是那座山呢?7. 根据著述,昆仑山离中国王府非常远。

离秦都咸阳三十六万里,(《穆天子传》),或四十六万里(《十洲记》)。

我们知道《西游记》所述印度离唐长安十万八千里,与此相比,昆仑山至陕西西安的距离是印度至陕西西安的距离的两倍多。

8. 根据著述,昆仑山位于上古“联合古陆”的中心。

大禹治水之后对全球大陆的划分为九州岛,其中,中央冀州,而昆仑山位于埃及附近,在下在《华夏名源》一文中,考证埃及就是华夏的古音,华古音读萼,与萼甲骨文本同,夏,甲骨文与夔本同,古音读冀。

萼冀读音连起来就是埃及,简称为冀,冀州就是埃及Egypt。

于是埃及实际是中国古代的冀州,位于上古“联合古陆”的中心,而昆仑离埃及不远。

《河图括地象》云:地中央曰昆仑,昆仑东南,地方千里,名曰神州。

而冀州的别称就是神州。

中国自古以神州自居,而其实的神州却在埃及,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并不矛盾,中国历史上多次迁徙,多次战乱,多次分裂,但朝代容易改,江山却难移。

埃及自古是位于非洲,中国自古是位于亚洲,两地相去是非常遥远,但政权的扩张或政治中心的分裂与迁徙,未尝不可能将它们联系起来。

给个假设:你以前的房子叫冀斋,位于埃及,后来你有两个儿子,因为天灾,房子被毁,大儿子逃亡亚洲的中国,重新建造了一座房子,仍然起名叫冀斋;而二儿子,在原址附近,重新建造了一座房子,也起名叫冀斋。

于是在世界上有两座冀斋,而主人却是同一血缘。

你于是住在大儿子那里,中国的冀斋那里成为你的主室,而非洲的冀斋,二儿子那里成为你经常访问的别墅。

9. 《山海经》之《西次三经》和《海内西经》同时说过:昆仑之丘,是“帝之下都”,这里的帝,应该是最早统治地球的天帝,即三皇;假如三皇天帝曾经将政权全部移交给五帝,那么这里的帝,也可以是五帝。

下都是指次都,即第二首都。

也就是上面比方中的别墅的概念。

10. 根据《穆天子传》对舂山的叙述,登临舂山,需要先进入昆仑之丘,丘甲骨文为两个三角,即两个山丘的象形,而山甲骨文为三个三角,即三个山丘的象形,他们的租文则是土之本字,一个三角,即一个山丘的象形,也就是说丘字的创制早于山字。

于是推断:昆仑之丘是个山脉,而舂山是昆仑山脉上的一个山峰。

昆仑山脉,周穆王说:“舂山是天下最高的山!”还说:“舂山润泽,清水出泉,温和无风,飞鸟百兽在此饮食,先王所谓县圃。

”山上物产丰富,“舂山,百兽之所聚也,飞鸟之所栖也。

爰有:□兽食虎豹,如麋而载骨,盘□始如□,小头大鼻。

爰有赤豹、白虎、熊罴、豺狼、野马、野牛、山羊、野豕,爰有白鸟、青雕,执太羊,食豕鹿。

”11. 根据著述,昆仑山体型庞大,面积硕大,应是一个大型山脉,而不是单体丘陵。

《尔雅-释地》说有“三成(层)”,三,中国古代数字观念,为极数,表示多数,而不仅限制于三个。

《淮南子-地形训》在描述昆仑之丘时,强调“或上倍之”,就是说因为繁多复杂,而不能确切倍数,故曰“上倍”。

12.《山海经-大荒西经》原文: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

根据在下《西王母是什么》一文的研究成果,此语是说:大西洋之南,撒哈拉沙漠旁边,红海以北,黑海以南,有座大山,名叫昆仑之丘。

根据地理描述和西王母一致,并有诸多先秦著述认为昆仑的所有权是西王母。

西王母经在下研究,在秦汉之际是埃及女王。

“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

” 即埃及狮身人面像,根据在下考证,白虎乃狮子古称,因为象虎为没有花纹,象豹而没有斑点,故曰白。

“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燃。

”炎火之山应该是活火山。

弱水之渊,应该是湖泊。

13. 关于山下出水的特征,除了《山海经-大荒西经》说下面有弱水之渊以外,大多都有记载。

《史记-大宛列传》说条枝有弱水、西王母,且引《禹本纪》言:“河出昆仑,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

其上有醴泉、瑶池”。

条枝,畲太山《汉文史籍有关罗马帝国的记载》中自己注释云:“条枝,指塞琉叙利亚,‘条枝’[dieu-tjie]乃国王都城[An]tiochi[a]的缩译。

”叙利亚,在中东,和伊拉克,古为亚述-巴比仑文明辖地。

在下认为仅发音不足为证,应该尊重《山海经》和《史记》著述,条枝在西王母附近。

而西王母目前在下考证在非洲,并非在中东,因此,条枝虽然尚待考证,但是日后研究不能受中东的灌输限制。

三、排除诸山上古的位于埃及到中东之间的世界上最高的山——昆仑,在今天又确切的是那座山呢?为了确切找出昆仑山的具体位置和著述特征,现在找出所有非洲、中东和西欧、以及亚洲西部的名山大川,一一排除。

排除因素有:A. 此山必须在中国(咸阳或西安)以西,离中国很远,至陕西西安的距离是印度至陕西西安的距离的两倍多(根据《穆天子传》《十洲记》等记载);B.此山地处大西洋或大湖(大西洋)之南,大(撒哈拉)沙漠附近,红色湖或海(红海)以北,黑色湖或海(黑海)以南,且呈三角排列特征。

(根据《山海经-大荒西经》);C.此山上或附近有火山。

(根据《山海经-大荒西经》);D.此山下面有湖泊和河流。

(根据《山海经-大荒西经》)。

E.此山必须非常高耸。

(根据《山海经》《穆天子传》《史记》《神异经》等)。

F.此山必须曾经或至今物产丰富,曾经或至今有大量野生生物(根据《穆天子传》)。

G.此山必须体型庞大,面积硕大,应是一个大型山脉,而不是单体丘陵(根据《穆天子传》)。

以下对中国以西的各大山脉进行排除性调查。

所列山体主要有:喀啦昆仑山脉、天山山脉、祁连山山脉、阿尔泰山、阿尔卑斯山、冈底斯山、乞力马扎罗山。

其中符合以上要求项者作记号●;完全不符合以上要求项者作记号○;接近或趋同于以上要求项者作记号◎。

1. 喀啦昆仑山脉,中国古代称为“葱岭”。

A:◎,在中国咸阳或西安以西,但是没有印度远;B:◎,塔克拉玛干沙漠附近,但是没有红色湖或海(红海),黑色湖或海;C:●,阿其克库勒火山等南部地区;D:●,发源于昆仑山脉的有:克里雅河(出自乌斯腾格山);和田河;奈齐郭勒河(又称昆仑河或野牛沟,出自博卡雷克塔格山的哈拉梁勒湖)舒尔干河(又称雪水河,出自东端的雅拉达泽山;与黄河源头约古宗列;玉龙喀什河;车尔臣河;中国第二长河——黄河,也发源于昆仑山东延部分的巴颜喀拉山。

E:●,有“与天齐高”之誉,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高峰云集,其中4个超过8,000米,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为世界第二高峰。

山口的高程最高可达海拔5,300-5,700米。

山间河谷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之颠”;F:●,有大量野生生物;G:●,西起帕米尔高原,经新疆西藏之间;结果:排除,原因:1. 古称葱岭,不称昆仑;2. A:◎;B:◎。

2. 天山山脉A:◎,在中国咸阳或西安以西,但是没有印度远;B:◎,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附近,与阿尔泰山一同环抱准噶尔盆地,附近没有的大的湖泊或黑红色大的湖泊显示;C:○;D:●,无以数计的谷地、6890多条大小冰川,以及200多条河流的起源;E:●,天山横贯新疆,全长1,700千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7435.3米;F:●,拥有也许是整个新疆最美丽的森林;G:●,西起帕米尔高原,经新疆西藏之间;结果:排除,原因:A:◎ B:◎;C:○。

3. 祁连山山脉A:◎,在中国咸阳或西安以西,但是没有印度远;B:◎,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附近,与阿尔泰山一同环抱准噶尔盆地,附近没有的大的湖泊或黑红色大的湖泊显示;C:◎,《西游记》所载之火焰山,横亘于吐鲁番盆地中部,山体东西长达100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平均海拔500米,最高峰在胜金口附近,海拔达831米。

远远望去,10多个山头,均呈橘红色,在烈日的照耀下,宛若燃烧着的熊熊大火,故名火焰山;D:●,黑河、大通河、石羊河、巴音河等;E:●,平均山脉海拔在4000米-5000米之间;F:◎,原始森林区内,有15.7万公顷,200多万立方米的森林资源,有野生动物;G:●,东起黄土高原未端,西接阿尔金山;结果:排除,原因:1. A:◎ B:◎;2. 积雪特征多于炎热气候,F:◎;3. 火焰山离主体山脉很远,C:◎。

4. 阿尔泰山A:○,位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其中一些地区分别与哈萨克斯坦、中国和蒙古接壤,在中国咸阳或西安西北;B:○没有沙漠,没有西海的可能;C:○;D:●,1500多条冰河分布在910平方公里上,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之一——鄂毕湾的源头(鄂毕湾是西西伯利亚地区的主要水路),还有不计其数的湖泊、瀑布、河流以及大大小小的支流;E:●,海拔高度在109-4506米之间,阿尔泰山系最为原始、海拔最高的山脉,整个北冰洋的至高点;F:◎,森林线大体处在1800-1900米的高度,其占地面积为1,611,457公顷,其中有1,002,000公顷属特级保护区,植物种类达2,000余种,其中有17种属濒危物种,212种为该地所特有;阿尔泰山的动物大部分是西伯利亚森林的代表物种,其中包括60种哺乳动物、300种鸟、11种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河流湖泊中还发现有20多种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