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荷叶母亲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荷叶 母亲》课文、结构层次及作者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荷叶 母亲》课文、结构层次及作者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荷叶·母亲》课文、结构层次及作者简介【课文】荷叶·母亲冰心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

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z ǐ)妹。

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

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hàn)萏(dàn) 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qī)斜。

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

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一九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结构层次】第一部分:包括第1至3自然段,主写父亲的朋友送来两缸莲花,引起我的思考及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包括第4至7自然段,描绘自己的赏莲过程以及雨中荷叶护红莲的动人情景。

第三部分:包括第8至9自然段,以莲喻人,点明主题,表达作者对母亲由衷的感激与爱恋。

【结构层次】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课件

词语释义
纷杂:(事情)多而杂乱。 烦闷:(心情)不畅快。 菡萏:荷花的别称,文中指红莲含苞未放。 亭亭:形容高耸。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攲斜:倾斜,歪斜。 心绪:心情(多就安定或紊乱而言)。 慈怜:仁慈而怜爱。 流转:流动转移,不固定在一个地方。
整体感知,划分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1~3):由两缸莲花引起对故乡园院内莲花 的回忆。 第二部分(4一7):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感人情景。 第三部分(8-9);直接抒情,赞美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赏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倾侧”一词写出了荷叶为红莲的荫蔽。“覆盖”
一词极言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的保护。
4.作者看红莲的过程中,情绪有何变化?这些变化表现 了什么?
作者的情绪由“烦闷”到“不适意”,再到“不 宁的心绪散尽了”,表现了作者对红莲的爱好和对荷 叶护莲的感动。
5.文中多次写到风雨,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学习第一部分,回答问题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 都摆在院子里。
交代莲花的来历、颜色及摆放的位置,引出下文。
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 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由花及人,用花和三姊妹作比,暗示三蒂莲即“我们”三 姊妹,为下文以花喻人蓄势。
写作特色
1.象征手法,托物抒情。 作者看到雨中荷叶遮蔽红莲,受到触动,产生联想: “我”是风吹雨打下的红莲,母亲是给红莲遮风挡雨的 荷叶。作者写红莲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 亲,用荷叶覆盖红莲,象征母亲对儿女的庇护,以此贴 切形象地表现了母爱的伟大,表达了对母爱由衷的感激 与赞美。
2.语言清雅,意蕴丰富。 作者以清丽的笔调,描画了一朵红莲被雨点打得左 右攲斜,红莲旁的大荷叶倾斜覆盖在红莲上,无惧无 畏地守护着红莲,正如母亲呵护儿女一般的情景,表 达了对母亲由衷的感激和爱恋。文章语言清雅,富有 生活力息,意蕴丰富,让人回味无穷。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7.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课件(28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7.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课件(28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7.散文诗二首 ——荷 叶母亲 课件(2 8张PPT )
有感情地齐读6、7段。(重点字:慢慢 地、倾侧、覆盖、勇敢、慈怜)
7、结合刚才这两段文字,你认为给这幅画起一个什么名
字?
(荷叶护莲图)
师过渡:这一朵红莲正在荷叶的庇护之下,安全 地成长着……这画面不仅让作者感动,也深深地 触动了我们的心弦。试想一下:如果红莲没有了 荷叶的保护,结果会怎样呢?
检查预习
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并蒂( dì) : 并排长在同一个茎上的两朵花。
菡萏(hàndàn):书面语,指荷花。
繁密: 多而密。
姊妹( zǐ )
攲斜( qī ): 歪歪斜斜。
荫蔽( bì): (枝叶)遮蔽。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 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 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散文集 《寄小读者》,诗集《繁星》 《春水》。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7.散文诗二首 ——荷 叶母亲 课件(2 8张PPT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7.散文诗二首 ——荷 叶母亲 课件(2 8张PPT )
3、此时的红莲出场了,它又是怎么样的呢? 开满了,亭亭地立在绿叶间。(红莲盛
开,显示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情境)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7.散文诗二首 ——荷 叶母亲 课件(2 8张PPT )
(凋零、枯萎)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7.散文诗二首 ——荷 叶母亲 课件(2 8张PPT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7.散文诗二首 ——荷 叶母亲 课件(2 8张PPT )
师:对,如果红莲没有了荷叶的保护,就会像 文中的那株白莲。
请一个同学说说:文中白莲的结局怎样? (请看图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7.散文诗二首 ——荷 叶母亲 课件(2 8张PPT )

7.荷叶母亲

7.荷叶母亲

1、把握节奏 2、注意语调 2、体会情感
选择你喜欢 的段落进行配乐 美读比赛
1、本文花了大量笔墨描写 的对象是什么?
莲花(红莲)
2、文中几次写到红莲?当时的环境、作者的 心情、红莲的情形红 莲 三写看红 莲
繁杂的雨 浓阴的天 雷声作了雨 越下越大
心情
烦闷
红莲
开满亭亭
左右欹斜 无依无靠
在大荷叶的覆 盖下,不动摇
雨肆意的 下着
不适意 徘徊 不宁的心绪 散尽 感动
3、本文题目《荷叶 母亲》,作者写了荷叶对 雨中红莲的呵护。这和母亲有什么关系?
母亲因为怕我被雨淋湿被雷吓着,唤我回 屋,给予我荷叶般的呵护和荫蔽。
母亲给予我的爱与荷叶给予红莲的爱是一 样的,都是一种浓浓的母爱。
荷 叶 母 亲
冰 心
冰心
(1900-1999)
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著名 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
诗集《繁星》、《春水》
创作内容大致包括: 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 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 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 本出发点。
注音注解 花瑞:ruì 花开的好预兆。 莲蓬:liánpéng 莲花开过后的花托。 烦闷:心情不畅快。 菡萏:hàndàn 荷花,文中指含苞待放。 亭亭:①形容高耸; ②形容人或花木美好,同“婷婷”。 适意:舒适。 徘徊:páihuái 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②比喻犹豫不决。 斜:qī 倾斜,歪斜。 遮拦:zhē 遮挡,阻挡。 荫蔽:yīn bì ①(树叶)遮蔽;②隐蔽。
1、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和坎坷磨难
2、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 磨难的人。母亲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时 得到安慰,在孤独时得到快乐,在失望中得到 希望,在冷落中得到幸福

第7课《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课件 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7课《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课件 语文七年级上册

1.作者在风雨中几次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 红莲的姿态 如何? 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环境 红莲 心境
繁杂的雨声 开满亭亭 烦闷
雷声作了 雨越下越大
雨肆意地下着
左右欹斜 无依 不动摇 无靠
不适意,徘徊 感动 不宁的心绪散尽
环境描写
精读课文
2.文中多次写到风雨,请一一标出来,并尝试说明这样写有什么作 用。
红莲是全文着力用墨的重点。作者先作平平淡淡的铺垫,接着把花放 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 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的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文段简析
初读课文
4.文章第4段写了白莲,明明红莲是本文描写的重点,本段为什么 要写白莲? 对比。
作者意在将红莲与白莲进行对比。白莲因为没有荷叶的保护,被雨点 打谢了,而红莲却能够在荷叶的庇护下迎接风雨。这样对比,突出了 母亲对“我”的照顾,写出了母爱的伟大。
课后作业
2.探究《金色花》、《荷叶.母亲》的异同点。
《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两篇散文诗都是写母爱的。 ①思想内容:前者表现孩子对母亲的热爱,后者则更多的是依恋 和感激; ②感情基:前者温馨明朗,带有孩童的调,后者深沉压抑,到 最后才变得高昂;
课后作业
2.探究《金色花》、《荷叶.母亲》的异同点。
精读课文
借景抒情,讴歌母爱
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描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由此联想到 儿女对母亲的依恋,母亲对儿女的呵护。作者借景抒情,并以红莲自 比,讴歌伟大的母爱,自然贴切,新颗独特。
文章小结
忆红莲(1-3)

开满
烦闷


.
看红莲

7.散文诗之荷叶母亲

7.散文诗之荷叶母亲
三看叶覆盖 下,不摇动
烦闷 不适意
不宁散尽 感动
“烦闷”是因为半夜的雨让白莲凋谢 了,白瓣儿像小船一样散漂在水面上, 开得正艳的红莲会不会遭遇白莲的命运 呢? “不适意”的原因是雷雨越下越大, 红莲被打得左右攲斜,“我”无法可想。 “不宁的心绪散尽”是因为母亲唤我 回屋的同时,红莲旁边的大荷叶正倾侧 下来覆盖在红莲上面。母亲保护女儿的 同时荷叶正保护这红莲(暗示母亲像荷 叶)。
荷花是“我”,荷叶是母亲, 温馨感人,爱意浓浓。母爱博 大无边,伟大无穷。文章结尾 卒章显志,升华主题。
5.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美文,试着从写景、意境、 感情三个方面进行赏析。
文章美在三处:一是场景美,描绘了一 幅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二是意 境美,作者被美景感动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 与关爱,幻化出“荷叶母亲”如诗如画的美 好形象。三是情感美,母亲是纯洁的,总是 在你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你慰藉和力量; 母亲是无私的,她将永远罩临着你,伴随你 一生。

板书设计
荷叶 母亲
冰心
三看红莲: 雨前红莲、雨打红莲、叶覆红莲 借物喻人 赞颂母爱 三种情绪: 烦闷、不适意、不宁心绪散尽
拓展延伸
仿写句子。
母爱就像一场春雨,一首清歌,润物无声, 绵长悠远。
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 清淡;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 饰,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 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就是一阵 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纷。
2.为什么会发生这些情绪变化?
3.“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 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中“无力 的水珠”象征了什么?
象征着在母亲的保 护伞下,一切的困 难阻碍只不过是如 此脆弱的水珠而已。
4.结尾一段“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 下的荫蔽?”蕴含了怎样的感情?有什么作用?

7.《荷叶母亲》

7.《荷叶母亲》

读“莲”,读出情味
注意——字音准确、语速舒缓、 语调轻柔、饱含深情。
注意——情感的变化。
整体把握
这篇文章抒写和歌颂的对象是什么? 母亲
作者是借助哪种具体形象来歌颂的 ? 荷叶
课文重点描写了一幅什么景象?由 此联想到什么? 雨打红莲、荷叶护莲。
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与关爱之情。
合作探究
文章主要写“雨中三次看红莲”,红 莲的形态是如何变化的呢?当时的环 境是怎样的?作者的心境又是怎样?
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
联想
抒发
荷叶护莲
母亲呵护孩子
感激赞美之情
借物喻人:
作者将自己比作风吹雨打的荷花,将 母亲比作替荷花遮风挡雨的荷叶,歌颂了伟 大无私的母爱。
思考探究
文中回忆九年前“我”与祖父赏莲的事属 于哪一种记叙顺序(方式)?有什么作用?
插叙。 由花及人,把三个姊妹比作三蒂莲,表 现一家人对莲的喜爱,同时也为下文的以花喻 人作铺垫。
散文诗两首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了罕见 的8级地震,震区的人民需要救援,在消防 官兵实施救援时,发现一名母亲被石块压着, 而怀抱里,竟是一名熟睡的婴儿,母亲手里 的手机上打着一行字,让在场的消防官兵泪 流不止,“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还活着,一 定要记住我爱你”,原 名谢婉莹,中国现代著名女 作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 有:散文集《寄小读者》
赏析“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 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修辞手法: 比喻、反问
“心中的雨点”指什么? 象征着人生路上的风雨、坎坷、 磨难等。
如何理解这一段? 作者由荷叶隐蔽荷花比喻母亲对自己 的呵护、关爱,表达对母爱的由衷赞美和感激之情。

7.《荷叶母亲》精品课件

7.《荷叶母亲》精品课件

自学检测
2.解释词语。 并蒂:两朵及以上的花并排长在同一根茎上。 菡萏:荷花。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欹斜:倾斜,歪斜。 荫蔽:遮蔽。
自学检测
3.作者简介 冰心,福建人,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 女作家,歌颂母爱、歌颂自然、歌颂童心 是冰心作品的思想内核。“永远的爱心” 融入她近八十年的文学创作,洋溢在她七 百万字作品的字里行间。其代表作有诗集 《繁星》、 《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 和小说散文集《往事》。
悟“荷”,感悟情
3、作者在文中不由得发出了深情的呼喊,请大家大 声朗读出来并体会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 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明确:这里作者用了借物喻人写法。“心中的雨”暗 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 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是伟大的,可以 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得到欢乐, 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文章结尾卒章 显志,升华主题。
课后作业
1. 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2.课外阅读《繁星》《春水》中描写母爱的 小诗并摘抄赏析。
表达方式: 抒情、议论。
品“荷”,体悟美
1、它的美在于它描述的景象美。在第一段讲到 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子里乘凉,谈起了荷花。 这段话就让人联想到亮莹莹的月夜,爷孙俩在听着 虫鸣声看着荷花的亲和图像。后面的“那一朵红莲 ,昨天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 中间立着。”这句话就能让读者眼前显出一幅荷花 亭亭净植的样子。
品“荷”,体悟美
2、它的美还在于它的语言灵活美。 如:“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 ”短短十来个字就把一个昏暗的凄风苦雨的夜晚及 早晨描绘了出来,生动形象并且耐人寻味。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 中“左右攲斜”用得生动形象,读者不难想象出那 朵红色荷花的凄惨形荷叶爱莲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散文诗两首
走近 作者
一位世纪老人在年轻的时候,曾给她远方的朋友 写道:在去年秋风萧瑟、月朗星稀的一个夜晚,一本 书将你介绍给我,你的信仰、你的存蓄、你的诗词和 我的思想一缕缕合成琴弦,奏出缥缈神奇无调无声的 音乐,这思想就是爱的思想,这音乐就是爱的音乐。 你能猜猜这位世纪老人和她的朋友分别是谁吗? 著名女作家——冰心 印度诗圣——泰戈尔
报 得 三 春 晖 !
谁 言 寸 草 心 ?
意 恐 迟 迟 归 。
临 行 密 密 缝 ,
游 子 身 上 衣 。
慈 母 手 中 线 ,
孟 郊
游 子 吟
荷叶
母亲
冰 心
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 莹。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 童文学作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两个家庭》 《斯人独憔悴》《超人》;散文集 《往事》;诗集《繁星》《春水》; 儿童文学作品《寄小读者》。 冰心的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 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 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 根本出发点。
书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伶俐可爱的孩子,一位温柔善良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活泼机灵的孩子,一位勤劳美丽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爱妈妈的孩子,一位爱孩子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聪明的孩子,一位圣洁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神奇的孩子,一位笃信宗教的妈妈。
☆试读以下诗句,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
我从课文读到了一个
慈爱善良、喜爱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的妈妈。
活泼、可爱、顽皮、撒娇、天真、善良 慈爱、善良、虔诚、勤劳
为什么“我”那么快乐,那么天真, 那么可爱?诗歌抒发感情时往往借助具体 的事物,这首诗主要借助了什么事物呢? 因为“我”沐浴着母爱。 诗中我就是那 朵金色花,那朵金色花就是我。
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 你会认识我吗? (要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骄傲。) ②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
(要读出母亲的焦急惦念。) ③“我不告诉你,妈妈。”
④“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为什么妈妈见了 面,说“你这坏孩子”?)
(要读出孩子的淘气、机灵、撒娇、调皮和对母亲的爱恋。)
(儿童、成人、老人?) (2)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用金 色花作喻体现了诗人对孩子一种怎样的感情? (喜爱、憎恶?赞美、贬抑?) (3)人们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在诗中 有什么象征意义?
创意表达,升华情感美
用“假如我变成了
要 写,说一说。
,我 ”的句式,写一
⑴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 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 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 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⑵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 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 烤。 ⑶假如我变成了一盏灯,我要为妈妈照亮夜行的 路…… 假如我变成了一把伞,我要为妈妈遮风当雨…… 假如我变成了一把椅子,我要让妈妈下班后坐在椅 子上消除一天的疲劳……
品“荷”,赏语言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
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 空下的荫蔽?”
仿“荷”,抒真情
用“母亲啊!“你是
我是 , 写一句话,赞颂母爱。
, 。”
小结
回顾这节课,我们知道了诗歌的思想感 情要通过具体形象来表现,懂得了运用描写 具体形象来传情达意的写作手法,知道了母 爱伟大,母爱圣洁,母爱永恒。“谁言寸草 心,报得三春晖。”但愿有一天当我们张开 有力的翅膀翱翔于祖国辽阔的蓝天时,能看 到母亲欣慰的笑容。
作业
1、《荷叶 母亲》的结尾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 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句话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所选两首诗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参照这种写法,写一段 话或一首诗,表达对父母的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冰心的《繁星》完成下列问题: 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 淡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 (1)这首诗所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词,对不同时期的青年提出了不同 的要求。 (3)这首诗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中“嫩绿”“淡白”“深红”等色彩词汇,巧妙点明了时间正在向前移动, 事物也在运动变化 B 、诗中表现了诗人在探索人生道路时的愿望和理想 C 、“芽儿”“花儿”“果儿”其实是作者的化身 D 、这首诗共三段,句式结构基本相同
—美读指导
☆ 你认为该用什么样感情基调来朗读? ——喜悦、舒缓、温馨、深情,读出 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调皮
☆朗读感悟
2、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请你用“我读出 了一个____________的孩子和一个____________的妈妈”的 句式来回答。请说说你的理由。 示例:我读出了一个淘气的贪玩的孩子,一位慈祥的爱读
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 “我”变成 金色花与母亲嬉戏的画面。
妈妈
做祷告 读书时
拿灯去牛棚
---------------

---------------------------------
散发香气 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变回孩子, 求妈妈讲故事
我从课文读到了一个 活泼可爱、热爱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读一读,记一记
花瑞: 花开的好预兆。 莲蓬: 莲花开过后的花托。 菡萏: 荷花。文中指含苞欲放。 徘徊: ①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②比喻犹豫不决。
攲斜:
遮拦: 荫蔽:
倾斜、歪斜。 遮挡、阻挡。
①(树叶)遮蔽;②隐蔽
读“荷”,说印象
1.《荷叶 母亲》一文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怎样的 感情? 2.文中第三自然段为什么要插叙与故乡园院里的“莲 花”有关的往事? 3.文中主要描写的事物是:“红莲”。作者一共写到 几次红莲?作者每一次看红莲时的自然环境和红莲 的情景是怎样的?作者的心情如何? 4.文中最触动你心灵的句子是哪一句?
走近泰戈尔:
泰戈尔
印度文学家(印度作家 、诗人、社会活动家。) 在二十世纪20-40年代 对中国文坛产生了很大的 影响。爱、欢乐、光明是 他歌唱的永恒主题。
(1861——1941)
1913年获得诺贝尔 文学奖。
名人对泰戈尔的评价
金色花
又译作: “瞻波伽”或 “占波”, 印度圣树, 木兰花属植物, 开金黄色碎 花。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
感。 2.学习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感情的写法。 3.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美好的 母子深情。
读 准 字 音


xiù


dǎo

yǎn



péng

bàn

mù yù


花瓣
沐 浴
一首诗就像一幅画,这首 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 画呢?
(要读出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这首诗为我们创设了一幅幅 情景交融的画面。现在我们 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这 些画面。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诗中的画面,
可以用“我感受到这样的画面……”的句式来 做恰当描述。发挥集体的智慧,比一比哪一 组描述得最美。
深入探究,挖掘想象美
(1)在中国,我们一般用花儿来比喻什么?

让我怎样感谢你(汪国真)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 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 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 撷取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 亲吻一朵雪花,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