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两首-荷叶母亲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两首》荷叶母亲教案新人教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散文诗两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对自然、人生、情感的独特观察和表达的情况?”举例说明:比如,你们是否曾经被某个自然景象所打动,想要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散文诗的奥秘。
3.欣赏散文诗的语言美,体会散文诗所表达的情感,提高文学审美能力。
4.能够进行简单的文学鉴赏,培养审美能力,对文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5.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口头表达和交流能力。
6.学会如何将散文诗中的情感和意象与自己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进行创造性思考和表达。
7.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能够对散文诗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分析。
5.拓展内容:关于散文诗的文学评论和研究,如《散文诗的艺术特色》、《散文诗的发展历程》等。
6.拓展要求: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阅读以上作品,深入理解散文诗的文学价值和审美特点,提高文学批评和鉴赏能力。同时,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
7.拓展内容:关于散文诗的创作技巧和方法,如《散文诗的创作技巧》、《散文诗的创作实践》等。
4.能够进行简单的文学鉴赏,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课件 PPT

议(10分钟)
对议:
二人一组,互读本文。(一人读,另一人听, 如有读错的地方,另一人负责纠正)
组议:
1、《金色花》篇末,妈妈见到孩子为什么说 “你这坏孩子”?这是什么口吻?而孩子为 什么不告诉妈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
2、《荷叶·母亲》作者是怎样托物寄情,以花 喻人的?
展(5分钟)
口头展示你的疑惑:
我读出了一个淘气的贪玩的孩子,一位慈祥的爱读书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伶俐可爱的孩子,一位温柔善良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活泼机灵的孩子,一位勤劳美丽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爱妈妈的孩子,一位爱孩子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聪明的孩子,一位圣洁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神奇的孩子,一位笃信宗教的妈妈。
我要变作一串珍珠项链,挂在妈妈脖子上,让妈妈更美丽。 我要变作小鸟,时刻飞在妈妈身边,唱出美妙的歌给妈妈听。 我要变作影子,她到哪里我到哪里,永不分离。 我要变作手,代替她做烦琐的家务劳动。 假如我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发卡,我要别在妈妈的秀发上,让她更加年轻 漂亮。 假如我变成了妈妈的手,我要帮妈妈分担家务,让她不再那么操劳。 假如我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小丑,我要表演很多有趣的节目,逗妈妈开心, 让她笑口常开。 假如我变成了一盏灯,我要为妈妈照亮夜行的路…… 假如我变成了一把伞,我要为妈妈遮风当雨…… 假如我变成了一把椅子,我要让妈妈下班后坐在椅子上消除一天的疲 劳……
请用“假如我变成了……”说一句话来表达对母亲(父 亲)的爱。
如: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 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 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 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假如我变成了一盏灯,我要为妈妈照亮夜行的路……
2、顽皮可爱的孩子变成一朵盛开的金色花,与慈爱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ppt

05
附录与参考文献
相关评论与研究论文
论文1
这篇论文对金色花和荷叶母亲这两首散文诗进行了深入的分 析,从文学角度探讨了它们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和思想内 涵。
论文2
该论文对泰戈尔的散文诗进行了整体研究,分析了泰戈尔散 文诗的哲学思想、美学追求和社会意义。
相关诗歌原文与注解
金色花
该诗歌原文及注解可在此处添加。
02
《金色花》分析
主题思想
表达母子之间深厚 的情感
传达感恩和敬爱母 亲的情感
展现对母亲无私付 出的赞美
艺术特色
运用想象和联想,将自然与人 文元素相结合
以金色花为象征,表现母爱的 光辉与伟大
借助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对 母亲的感激之情
价值意义
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激发人们对母爱的珍视和感恩之心
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升人生境界
03
《荷叶母亲》分析
主题思想
母爱
这篇散文诗通过荷叶与红莲的比喻,表达了母爱的伟大和崇 高。在作者看来,母爱是无所不在、无微不至的,即使在红 莲凋零的时刻,荷叶也会毫不犹豫地保护红莲,就像母亲无 条件地爱着自己的孩子一样。
感恩
文章中还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对母爱的回报和敬 意。通过把荷叶比作母亲,不仅突显了母的伟大,也暗示 了我们应该像荷叶一样去感恩母亲的养育之恩。
对后世的影响与传承
《金色花》
泰戈尔的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美妙的艺术魅力,影响了无数读者。它所表达 的母爱和对儿童的热爱,成为印度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重要遗产,代代相传。
《荷叶母亲》
冰心的《荷叶母亲》作为中国现代散文诗的经典之作,不仅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了后人学习和传承的典范。它所传递的母爱和对家庭的 珍视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继续影响着现代读者。
荷叶母亲冰心原名

荷叶母亲冰心原名荷叶母亲冰心原名《荷叶母亲》是冰心的一篇借景抒情,托荷叶赞母的散文诗,也是作者的经典作品之一。
原文/《荷叶母亲》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
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
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
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hàn )萏(dàn)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qī)斜。
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
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一九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词语注释/《荷叶母亲》①荷叶母亲:选自《冰心全集》第一卷。
原题作《往事(一)》之七,题目是编者加的;②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
③并蒂(bìng dì):指两朵(及以上)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④花瑞(ruì):花中的祥瑞,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花,本文指花带来好预兆。
⑤菡萏(hàn dàn):指未开的荷花,即花苞。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散文诗两首-荷叶母亲》教案

1. 教学重点
(1)课文阅读理解:《荷叶母亲》的全文阅读,理解作者通过荷叶母亲意象表达对母爱的赞美和思念之情。
举例:分析课文中“母亲是荷叶,我是红莲”的比喻,理解作者如何运用意象描绘母爱的伟大。
(2)词语学习: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特别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举例:学习“依托”、“抚慰”等词语,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2. 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母爱的不同形式,分析母爱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并鼓励他们表达对母爱的感激之情。
3. 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散文诗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如何鉴赏。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母爱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生活中更加珍惜和感激母爱。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6. 写作训练:模仿课文写作风格,进行创意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培养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强化思维品质与创造力;增强文化意识与价值观。具体目标如下:
1. 通过阅读与感悟《荷叶母亲》,培养学生对散文诗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1. 预习指导:引导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冰心及其作品背景,初步感受散文诗的美。
2. 课文阅读:详细解读课文内容,分析荷叶母亲的意象,探讨作者对母爱的赞美。
3. 词语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词语的含义、用法,拓展词汇量。
4. 修辞手法: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并学会运用。
第7课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知识点归纳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知识点归纳一、作者简介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被称为诗圣。
他的诗集有《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长篇小说有《沉船》《戈拉》。
1913年他的散文诗集《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冰心,原名谢婉莹。
有散文集《寄小读者》《往事》,诗集《繁星》《春水》。
她的创作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二、生字词匿笑、并蒂、桔梗、摇摆、沐浴、祷告、阴影、姊妺、綮杂、烦闷、徘徊、遮蔽、覆盖、心绪、荫蔽、乘凉、莲蓬、嗅觉、花瓣、皱斜、菡莤、慈怜三、词语解释①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②沐浴:洗澡③匿笑:偷偷地笑④花瑞: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花,或花带来的好兆头。
⑤慈怜:慈爱怜惜。
⑥菡萏:荷花的别称,这里指含苞待放。
⑦酸斜:倾斜、歪斜四、文学常识: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
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五、文本分析1、《金色花》描写了三次嬉戏①让母亲嗅到花香②投影到母亲读的书页上③跳到母亲面前变成孩子2、《金色花》的中心思想《金色花》这首散文诗是以一个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的口吻写的。
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进行想象,描绘了儿童与母亲的三次嬉戏,表达了儿童对母亲的爱和依恋,表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3、《荷叶母亲》中“我”的情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烦闷-不适意一不宁的心绪散尽4、当“我”注意到雨中的荷叶覆盖红莲时,为什么“不宁的心绪散尽了”?因为“我”看到荷叶护莲,就像坚强的母亲对儿女深情的关爱和勇敢无畏的守护一样。
5、比较《金色花》《荷叶母亲》相同点:①思想感情:赞美母爱的伟大神圣。
②想象:图画美。
不同点:①语言:《金色花》语言质朴秀丽。
《荷叶母亲》七年级语文教案

《荷叶母亲》七年级语文教案【教材分析】《荷叶母亲》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自读课文《散文诗两首》,两篇散文诗歌,均以母爱为主题,表达儿女对母亲深情的眷恋与赞颂,《荷叶母亲》就是一篇歌颂母爱的美文。
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活场景所敬佩,而M18x至母亲的爱护与关怀。
她以荷叶为题,托物抒情,吟诵了一曲母爱的颂歌。
文如平淡的春水里繁星的倒影,温润璀璨,又耐人寻味。
【学情分析】文章颂扬母爱,文字质朴,情感真诚,极容易引起共鸣。
必须鼓励学生多角度体悟文章,唤起学生的感情,唤起学生关爱之情。
同时鼓励学生探究文章托物抒情的读法,抒写内心真诚的情感。
【教法学法】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鼓励促进作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还课堂以生命力,还学生以活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黄老本、因学论教,对学生的学法展开正确引导。
情景创设法:课前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创设情境。
朗诵法:学生朗诵与书法展结合,提升朗诵水平,培育朗诵观赏能力。
讨论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师生互动,共同讨论,突破重难点。
【教学目标】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根据这篇散文诗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目标:1、存有感情朗诵文章,体验人间真情,培育关爱的情怀。
2、品味朴实、清丽的语言,学习托物抒情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反反复复背诵,鼓励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2、教学难点自学托物抒情的读法,尝试利用具体内容的形象或事物去抒发感情。
【教学步骤】一、情境引入课前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
课前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或《母亲》(阎维文)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看到的画,所表达的共同主题是什么?(母爱)对,母爱千年,沉浸于万物之中,蓄积于天地之间,奔涌于岁月的长河。
她们的爱,例如春雨润物无声,例如太阳和煦温暖。
歌唱家用迷人的歌声赞美母爱,那做为现代文学家的冰心又用怎样的语言去颂扬这份浓浓的母爱呢?下面使我们来到散文诗《荷叶母亲》,一同回去观赏那感人至深的场景吧!(板书课题作者)二、整体感知⑴恳请大家用心回去倾听朗诵,标示不熟识的字词,同时思索: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播出幻灯片录音)⑵在听读的过程中,同学们是否注意到了这些词的读音?请看大屏幕:(播放幻灯片注音)花簇(dì)姊妹(zǐ)莲蓬(péng)菡萏(hàndàn)停留(páihuái)攲斜(qī)荫蔽(bì)白瓣儿(bàn)⑶一首诗就像一幅画。
散文诗两首之《荷叶母亲》ppt课件完美版

母亲啊! 你是荷叶, 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 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 空下的荫蔽?
“心中的雨”
暗指人生路上 的风风雨雨, 坎坷磨难,只 有母亲是保护 自己度过人生 路上坎坷与磨 难的人。
细读,找出你认 为精彩的句子, 说说你的想法。
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 飘在水面。
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 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 在绿叶中间立着。
这是一篇托荷赞母的散文,写荷花是 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 达到“我”是雨打风摆的荷花,而母 亲 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的境界 是的,连荷叶都会自觉地保护荷花, 何况母亲爱护自己的子女
结
构
层
次
本文从自家院子的莲花写起,
重点写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
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
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
风,没有衣裳;时间,没有居所;它们是拥有全世界的两个穷人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了心中的那片海不顾一切。 运动太多和太少,同样的损伤体力;饮食过多与过少,同样的损伤健康;唯有适度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 秋水无痕聆听落叶的情愫红尘往事呢喃起涟
漪无数心口无语奢望灿烂的孤独明月黄昏遍遍不再少年路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
这首散文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 抒发对母亲的爱。
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 首诗,表达对母亲的爱!
母亲啊! 你是荷叶, 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 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繁星 》
谢谢 再见
作者心态
一看
四 看 红 二看 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仔细阅读本文,探究一下本文与《金色花》有哪些异同。
相同点:都是通过具体的意象来表达母爱。诗人把自己对母亲的爱寄托到金色花或荷叶上。
不同点:
①感情基调不同:《金色花》天真、欢快、充满童稚的乐趣,享受母爱;《荷叶·母亲》温馨、呵护、关爱、博大无边、伟大无穷的母爱。
②同是写母爱的文章,可是却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5、两朵莲花,一红一白,一谢一安然,以白衬红,更突出红莲在勇敢慈怜的荷叶的庇荫下的幸福。
6、“心中的雨点”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这段话将母亲比成荷叶,将自己比成红莲,意在说明只有母亲才是保护自己渡过人生路上坎坷和磨难的人。“除了你”强调母爱的伟大,表达作者对母爱的依恋和赞美。
检测小结
巩固训练
【总结反思】
精读诗歌,品味诗情
1、再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荷叶”和“母亲”之间的相似之处。
“荷叶”和“母亲”有什么相似点?从文中找依据。
2、你从哪里读出“红莲”是在风雨中的?从文中找出来,并朗读。
3、你从哪里读出“我”心中是有“雨点”的?从文中找出有关词语。
4.文章表面是写荷叶对荷花的庇护,其实是写母亲对“我”的呵护,可以这样理解的理由是什么?
【学习过程】《荷叶·母亲》
环节
内容·方法·手段
创境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从中感受到了一个沐浴着母爱的孩子的快乐。而受泰戈尔影响很大的我国现代诗人、散文家冰心在散文诗《荷叶·母亲》中又将让我们感受怎样的母爱呢?一起来学习《荷叶·母亲》。
自主学习
自学导学
1、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引导学生听读诗歌,圈出生字词,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意象,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第5节中:“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
第7节中:“雨势并不减退……雨点不住地打着……”)
3、(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
(从第4至第6节可以找到相关的答案。
4、荷花、荷叶之间的关系与“我”和母亲之间的关系有相似点,这种写法叫“以花喻人”。借描写荷叶对红莲的保护,赞美母亲对儿女无微不至的呵护,这也就是托物寄情的写法。
2、发挥你的想象,仿照文中的语言写一段献给母亲的诗句。
例如:母亲啊!您是_________,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板书
如果把父爱比作高山,那么母爱就是一条长河,就是一片大海,它恬静、清澈、轻柔,源远而流长。人类之爱中,它最崇高、最神圣、最仁慈、最伟大!孟郊在《游子吟》中写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依依小草怎回报得了春日阳光的恩泽呢?汪国真说“我们也爱母亲/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让我们永记母恩,回报母亲!
2看看本文标题有何特点?
自学检测
1、抽查学生朗读情况,师生一起评价并纠正其中的错误。然后播放PPT,呈现字词检测练习(见课件),引导学生把握重点字词。
2、想一想:为何将“荷叶”和“母亲”并列作为文章的标题?
因为荷叶像母亲;借“荷叶”这个意象表达母爱。(刚学过《金色花》,可能会受点启发。)
合作探究
问题讨论
5、园里莲花有很多,只择其中两朵来写,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有什么作用?
6、“心中的雨点”指什么?如何理解结尾一段话的内涵?
合作探究
高效点评
1、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点评明确:荷叶为风雨中的荷花遮风挡雨;母亲是心中有雨点的“我”的荫蔽。
2、(第4节中:“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