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大学精神
感悟大学精神

感悟⼤学精神感悟⼤学精神凝聚了社会最优秀⼈才与资源的⼤学⽆疑是每个⼈⼼中最向往的殿堂,⽽⼤学的灵魂——⼤学精神,则⽆疑是整个⼈类社会⽂明的象征。
⼤学精神是⼤学及其师⽣在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质的精神形式的⽂明成果,其从本质上反映了⼀个时代的⽂化精神,并充分体现在每个当代⼤学⽣中。
作为⼀名当代⼤学⽣,在经历了⼀年多的⼤学⽣活后,我所感悟到的最主要的⼤学精神有以下⼏点⼀.⾃由⾃律与⾃强陈寅恪先⽣定义的⼤学精神第⼀要义:独⽴之精神,⾃由之思想。
在此基础,我希望加上⼀点:⾃强之觉悟。
⾃由是⼤学⽣不可或缺的精神之⼀,只有思想⾃由,学术⾃由,⼤学⽣才能更好地理解、思考知识,才能创造性地提出新的观点、知识,从⽽促进⽂明的进步。
在⾃由的基础上,⾃律便显得格外重要。
只有⾃由⽽⽆⾃律,⼤学⽣便会放纵、沉迷⾃我,⼜何谈创造性呢?梁启超为清华书写的⼤学精神:⾃强不息、厚德载物。
由此可见⾃强的重要性。
唯有⾃强不息,⼤学⽣⽅能突破束缚,完成前⼈不曾完成的任务。
⼆.平等与团结⼤学是⼀块真正的净⼟,在这块⼟地上,⽆论肤⾊、种族与地域,每个⼈均是平等,⽆⾼低贵贱之分。
这或许便是⼤学最具魅⼒的地⽅之⼀。
在⼤学⾥,不仅同学之间相互平等,师⽣之间亦是如此。
师⽣关系不再是简单的上下,相互尊敬拉近了师⽣的距离,这更有利于师⽣之间的交流学习。
作为⼀个⼤学⽣,每个⼈在校园⾥都找到了属于⾃⼰的“家”,不管是寝室,班级,亦或是社团,当你真正的融⼊其中,你便会感受到团结的魅⼒,你不再孤单,因为有⼀群志同道合的⼈伴你左右;你不在害怕,因为你有了可以⼀起解决难题的朋友。
三.求是与创新⼤学是以⼈才培养为⼰任的,⽽创造性恰恰是⼈才的核⼼特质。
曾任哈佛⼤学校长40年之久的艾略特认为,⼤学⽂化最有价值的成果是使学⽣具有开放的头脑,经过训练⽽谨慎的思考态度,谦恭的⾏为,掌握哲学研究⽅法,全⾯了解前⼈积累的思想。
创造精神是“⼤学精神”的⼤学存在的价值所在,是⼤学在社会中保证⾃⾝地位的根本⽣命⼒。
论大学精神及其意义

论大学精神及其意义题记:●中国20世纪所有的不幸,所有的悲哀,所有的愚蠢,都在于在平常时期几乎完全没有真正的大学,只有人才培训机构,只有培养工具的地方,只有培养听话的螺丝钉的地方。
——姚国华●公司、商行、卡拉OK和超市乃至歌舞厅,大学一概不缺,惟独缺乏自己的理念。
——张汝伦大学之为大学,不仅在于它是一种客观物的出现,更因为它是一种精神的存在,是追求文明进步的精神殿堂。
正因为大学有不朽的精神存在,大学才得以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生命力的源泉。
“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 ,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
大学精神是对学校品格、个性、精神、理想、信念、价值观等精神文化建设内容的高度凝练和整合,一般可以用言简意赅且富有哲理的语言形式加以概括和表达,是现代意识与大学个性相结合,能够被广大师生员工普遍认同,并广泛渗透在学校传统、校风、目标追求、道德规范、领导作风、教风学风等方面的群体意识和精神力量。
某种优良大学精神一经形成,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从而使生存于斯、感受于斯的人们形成某种特有的“精神气质”。
那么,值得我们传播和示范的大学精神是什么呢?我认为应该包括自由精神、开放精神、民主精神、创新精神、理想精神五个方面。
大学不仅是学生求学之所,也是向周围社区传播文化的载体。
一所成功的大学,应当也能够充分展示大学的自由精神、开放精神、民主精神、创新精神和理想精神。
大学精神,是一定历史时期一个民族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最高表现。
具体言之,这种高度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表现为四个方面:怀疑精神、批判精神、超越精神、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
作为大学生,最应提倡的是其追求真理之精神,这是一种忘我殉道的精神。
真理是大学的最高“皇位”,能打退一切“物欲”与“权势”的威逼,保持大学的高度独立性。
真理谁都没有,真理在一个看不见的地方,在一个绝对的地方,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理性去分有去享有真理,老师并不一定有真理。
校园精神发言稿

校园精神发言稿大家好!我是XXX学校的一名学生代表,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想法和思考。
作为一所寄宿制学校,我们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的地方,更是一个我们成长的地方。
在这个过程中,校园精神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那么,什么是校园精神呢?我认为,校园精神是指学校内部所特有的,以人文精神为核心,以集体荣誉感为导向的一种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念。
首先,校园精神是一种共同的价值追求。
学校是一个汇集了来自不同背景的人才的地方,每个人都有灵魂深处的渴望和追求。
而校园精神正是将这些追求融合,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这个价值观可以是勤学上进、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等等。
它们代表了学生们对美好生活和社会的向往,也是学校对学生培养的期望。
只有在共同的价值目标下,我们才能以和谐的方式相处,共同进步。
其次,校园精神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作为学生,我们要意识到,校园精神不仅仅是一种口号,更是一种动力。
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它能激励我们勇往直前;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它能鼓舞我们互帮互助。
正是校园精神的力量,让我们在困难面前不畏艰辛,在挫折面前不言放弃。
它时刻提醒着我们,要有勇气面对挑战,要有毅力坚持奋斗。
再次,校园精神是一种文化传承。
学校是一面镜子,反映着学生的品质和文化素养。
一个学校的精神氛围,就是这面镜子的映像。
如果学校的精神氛围充满着和谐、友爱和进取,那么它就会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进入,也会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员工加入。
同时,校园精神也能够传承和弘扬学校的优秀传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从中受益。
只有通过文化的传承,学校精神才能发扬光大,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最后,校园精神是一种责任与担当。
作为学生,我们有责任去维护和发展校园精神。
我们应该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保护学校的环境,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我们应该团结友爱,乐于助人,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同学。
我们应该持之以恒地学习,不断进取,为学校争取更好的成绩和荣誉。
我们应该担当起学校精神的传承者和弘扬者的责任,让学校的精神氛围更加浓厚。
我心中的大学 大学之道在于何方

我心中的大学——梦、现实和理想几十年前,中国的高等教育在被压抑和停运十多年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始起于青萍之末。
就在那一阵清风中,我似一粒失水的种子,和着湿润的空气随风飘落在大学校园内,落入泥土,又走过发芽、生根、成长、开花、结果的历程。
风是那样的清而又轻,因着不断地回旋增势,未曾停止,淋浴着清风徐徐,高等教育始有新生、复苏之势。
人在大学校园里,感受着中国数千年难得一回的大变革,随着社会的大格局而一起跳动、振荡,一起快乐、幸福。
那是历经十多年苦苦而惴惴的期待后,几近于幻灭的理想才在飘然而至的清风中得以复萌。
历史上从没有哪一代人经历了我们这一代和上一代人所经历的频繁的、令人震憾的变革,无论是社会、政治,还是文化、教育。
命运注定要我成为大学校园主人中的一员。
当我身着工厂的粗布补丁工作服、骑着自行车来到校园,从掩映在冬季高大的法梧桐和白杨树错落的树干后面,找到就要在此扎根的楼宇。
与工厂的喧嚣和社会的躁动形成显明的落差,偌大的校园空旷并呈荒芜之景,虽历经沧桑,弃之有年,却依然布局有序,显得超脱、清幽、深邃,——是读书作学问的好去处。
我被幸福所围,放开来吮吸着这种幸福的感觉,内心的激奋涌动汩汩。
冥冥中感觉到,我此后的生命将与大学校园结缘相伴,再也不会分开,那一刻,是我人生路上的奇点。
还在少年轻狂的年龄,兄长就已经是北京大学的学生。
那年,我升入高中,哥把祝贺我升入高中的礼物从北京大学直接寄到我在的中学。
礼物不过是一本巴掌大的厚厚的《俄汉辞典》,却是我一生最珍贵的惜物,至今还在我的书架上。
我享受着同学们羡慕的眼光和询问,滋生出一种说不出的快乐,不独因为那个时代一本小小的辞典的价值,还因为我有一位在北京大学的兄长。
我第一次有了也要进入大学的想法,像哥哥一样。
那以后的几年逐渐让这一想法坚定下来。
每年寒暑假,哥都要回到济南,除了读书,就会带我去找他在济南的同学。
从繁华的市区到郊外的学校或某机关,步行总要几十分钟,这一路基本上都是哥在讲我在听。
守正 敏行 康乐 圆梦

33我心中的老年大学精神责编:悦 宁我心中的老年大学精神为:守正、敏行、康乐、圆梦。
守正是老年大学的立校之本。
老年大学是老年学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是党和政府联系老年人的桥梁和纽带,是老年人发挥作用的平台。
老年大学自创立之初,就坚持以老年人为本,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已构建了省、市、县、乡镇、村五级老年教育网络体系,与党政、群团等多个部门和团体建立了密切的组织联系。
30多年来,老年教育坚持政治引领,遵循发展规律,继承和弘扬优良传统,正道而行、弘扬正气,勇于进取、主动作为,体现出了强烈的政治属性。
敏行是老年大学的活力源泉。
老年大学以提高老年人综合素质、发挥老年人的潜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为目标,致力创新,丰富课程内容,坚持数字赋能,搭建智慧教室,实现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发展。
经过多年努力,老年学员已成为参与社会发展、继续服务社会的积极力量。
做风范长者,树长者风范,老年大学的学员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众多的道德、智力和健康支持,这一独特优势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进程中、在营造和谐的老年友好社区建设中均发挥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康乐是老年大学的教学目标。
老年大学以塑造康乐有为老人为目标,为广大老年人打造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精神家园、幸福乐园、银发学府,提供了一个文明和谐、健康快乐的温暖之家。
一方面,老年人通过上老年大学结识了新朋友,扩大了交际圈,并得以尽情展示自我、成就自我;另一方面,康乐有为的幸福老人在搞活“第一课堂”的同时,积极拓展“第二课堂”“第三课堂”,他们主动走出家门、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进一步传达了康乐的主题。
圆梦是老年大学的社会责任。
大部分老年人在退休前,由于工作条件、时间、家庭等因素的制约,自身一些兴趣爱好往往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和实施。
老年教育针对老年人的兴趣爱好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弹性的学习形式、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老年人在自由、放松中学习,在学习中实现自我价值。
我心目中的大学文化内涵

1、我心目中的大学文化内涵大学不仅仅是客观的物质的存在,更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并且关键在于它的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
包括精神内涵、制度内涵、行为内涵、环境内涵等。
大学的文化是追求真理的文化,是严谨求实的文化,是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负的文化,是崇尚学术自由的文化,是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文化,是崇尚道德的文化,是大度包容的文化,是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文化。
作为一所新生的技术本科院校,其大学文化内涵除应该具有一般大学的文化内涵外,还应该具有鲜明的技术文化内涵,除了已有的“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基本校训,“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方针,还应该包括“健康第一,终身受益”的人本自觉,“各尽所能,人尽其才”的管理机制,“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工于琢器,善于创新”的学术氛围等内容,甚至还可以包括“允许失败,鼓励竞争”的容人机制等内容。
作为技术本科院校的管理者,就是要致力于将这种大学文化的精神弥漫在校园之中,融入在学生的思想深处,奔腾在校友的血液里。
2、我所期待的上海电机学院的学风、校风和教风学风:根据汉典对“学风”的定义为:一所学校的风气。
集体的品行。
一是指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二是指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
有时也特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气。
我所期待的上海电机学院的学风应该是:“教师善教,学生善学,员工善管”的浓厚而和谐氛围。
“教师善教”就是指每个教师都能够以自己的学识能力和人格魅力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上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为学生传授知识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学生善学”就是指学生具有非常明确的学习目的、完全自觉的学习主动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融入和谐的学习氛围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具有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严谨求实、尊师重教、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的自觉行为。
“员工善管”就是指各级管理干部和每个工勤服务人员都能够“以学生为本”,努力做到科学管理、科学服务,积极自觉地营造方便学生参加各种学习的条件和环境,充分体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效果。
大学精神 演讲稿

大学精神演讲稿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学精神,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是一种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生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感。
它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不断超越自我。
首先,大学精神体现在对知识的追求上。
大学,是一个知识的海洋,我们在这
里汲取知识的营养,培养自己的才华。
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努力钻研各门学科,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我们才能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大学精神体现在对人生的热爱上。
在大学,我们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更是为了塑造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我们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
我们要珍惜年华,不负韶华,勇敢地去追寻梦想,勇敢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最后,大学精神体现在对社会的责任感上。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树立
正确的人生观念,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们要有担当精神,不畏艰难,不怕挫折,勇敢地去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大学精神,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境界,是一种对知识、人生、社会的热爱和
责任感。
让我们怀揣大学精神,勇敢地向前迈进,让我们怀揣大学精神,勇敢地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为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大学精神的理解

大学精神的理解
中国有千百年的历史,这些历史的背后就是一切中国过去的伟大思想,这些思想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形成了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体系。
而其中最重大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传承自中国古代的“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从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诞生的,是一种精神的的思想,其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崇尚虚心,练达智慧,积极创新,勤俭节约,长达为人正直,遵纪守法,恪守诺言,恭敬孝顺,细心谨慎,吸取教训,勇于担当,具有超越自我的精神力量,服务于全社会福祉。
这是对传统中国古代文化的最源因性的总结,也是一种追求
高尚精神生活和仁爱意识的信念、心态和行为准则,深深扎根在中国社会传统文化中。
“大学精神”首先就是传授人们虚心听取他人的观点,增加反思的能力,由此可以汲取他人的经验,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提升自我。
此外,“大学精神”还崇尚向上学习,真正努力去学习、掌握社会科学,了解客观规律和追求理想目标,以此求得真正的智慧。
而“大学精神”还支持廉洁、奉献、保持良好的性格,以此把握住人的美德,把握住当下的机遇和发展。
同时,“大学精神”还有另一个关键内涵:就是坚持法制,做到诚实坦率,对自己的行为拥有诚信的态度,认真负责有序地完成每件事,如此才能够真正得到良好的社会信誉、实现健康有建设性的发展。
总而言之,“大学精神”代表了令人尊敬的价值观,有助于深入探索生命的价值,让社会充满爱,并且推动学习和生活正能量,从而达到人际、知识和审美全面发展的目的。
所以,大学精神,也是一种文明、理性、公正、包容的精神,应该永远在人们的心中留有一份空间,其基本精神一定要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上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心中的大学精神
法事一区团支部
团支书:周海青 2017.12.10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
大学教人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行,再推己及人, 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 变。
大学精神的核心:
以育人为第一要旨。 以全面人才教育为大学使命。 育人的重点,首先是培养学生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
培养有抱负、有政治远见、有广博学识、有责任心的人。
大学精神的内容:
第一:独立与自主、自由与民主的人文精神。 这是培养大学生独立人格的前提条件。 第二:批判与创新、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这是一切科学成为科学的前提,是科学家们的共同信念。
这是大学精神的灵魂。
第三: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