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语文真题解析分类汇编:13.名句名篇默写(含文学常识) Word版含解析
高考语文试卷语文默写题分类汇编含解析(附答案)

高考语文试卷语文默写题分类汇编含解析(附答案)一、高中语文默写训练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1)颜渊喟然叹曰:“________,________。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论语》)(2)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________,________,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杜牧《阿房宫赋》)(4)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
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5)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________,________。
(李贺《李凭箜篌引》)【答案】(1)仰之弥高;钻之弥坚(2)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3)缦立远视;而望幸焉(4)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5)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本题属于后者。
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弥、胥、赢、仓皇、缦、作客、芙蓉。
故答案为: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⑵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⑶缦立远视;而望幸焉;⑷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⑸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点评】此题考查识记和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
默写要求学生在识记时候要以理解为基础进行识记,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平时对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要多记忆,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
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书写务必规范。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曾子曰:“________,任重而道远。
________,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2)鼎铛玉石,________,_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杜牧《阿房宫赋》)(3)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
2014高考语文名篇名句默写测试(含答案)

2014高考语文名篇名句默写测试(含答案)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
时光飞逝,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高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时间:150分钟分值:180分)(对应学生用书P385)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1)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________________,人亦念其家。
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2)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_,风霜高洁,________________,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3)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_。
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答案 (1)秦爱纷奢奈何取之尽锱铢 (2)佳木秀而繁阴水落而石出者(3)甲光向日金鳞开塞上燕脂凝夜紫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___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________________?(《孟子·鱼我所欲也》)(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答案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________________,不如须臾之所学也;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014年高考全国卷1新课标1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Word

(新课标卷Ⅰ)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第Ⅰ卷阅读题甲必做题一、现代文阅读I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
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
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
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
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
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
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
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
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
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
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2014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专题分类汇编 名句名篇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名家名篇默写题汇编(新课标卷Ⅰ)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3)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试题考点】默写【试题解析】命题改变以往给出上下,填写下句纯记忆型方式,而是改为通过名句含意的提示要求默写,这样就将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
因此,解题时必须注意:一是语意的提醒,如(1)中“百姓苦难生活”“流泪”,(2)中的“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3)中的“花鸟”等。
二是注意难写字“猱”、形近字“哀”“衰”等。
(新课标卷II)(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答案】(1)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3)轴轳千里旌旗蔽空【解析】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17份 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

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17份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北京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四川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大纲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天津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安徽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山东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广东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江苏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江西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浙江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湖北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湖南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福建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课标1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课标2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辽宁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重庆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2014·安徽卷(课标语文)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2014·安徽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
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舐,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舏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舔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
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2014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和答案详解

2014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
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
‛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
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
‛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
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
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
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
‛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
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
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
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
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
‚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料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臵为行,虽医卜亦有职。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常识、名言名句(完美整理版)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汇编:文学常识、名言名句高考阅读练习与指导0620 1324(10年全国卷Ⅰ)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一小题计分)(5分)(1)路漫温其修远兮,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亲贤臣,远小人,________________;亲小人,远贤臣,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愁空山,(李白《蜀道难》)(2)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_____________,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_,士也赠罔极,_____________。
(《诗经。
氓》)子曰:“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为政》)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1)吾将上下而求索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雄飞从雌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2)士贰其行二三其德。
可以为师矣。
(10年上海秋季卷)【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3.(1)青海长云暗雪山,__________________ 。
(王昌龄《从军行》)(2) __________________ ,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3) _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5) __________________,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6)伐竹取道,下见小潭,__________________。
(柳宗元《小石潭记》)(7)吾生也有涯,__________________ 。
(《庄子•养生主》)(8)香稻啄馀鹦鹉粒,__________________ 。
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解析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做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
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
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
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
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
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
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
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
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
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
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2014·安徽卷]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
)(6分)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乙:①______________,唯昭质其犹未亏。
(屈原《离骚》)②但为君故,____________。
(曹操《短歌行》)③泻水置平地,____________。
(鲍照《拟行路难》)④______________,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⑤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⑥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______________。
(周邦彦《苏幕遮》)10.[答案] 甲:①必先苦其心志②劳其筋骨③饿其体肤④空乏其身⑤行拂乱其所为⑥所以动心忍性乙:①芳与泽其杂糅兮②沉吟至今③各自东西南北流④玉露凋伤枫树林⑤唯见江心秋月白⑥梦入芙蓉浦[2014·北京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
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
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rěn)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
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ɡāi),深受人们喜爱。
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__甲__(题写/题签)的楹.(yínɡ)联等。
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__乙__(蕴涵/内涵)与品味。
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__丙__(吟咏/涵泳)起来锒锒..上口,齿颊..留香。
对联或镌.(jùn)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
1.AB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秋稔.(rěn)冬祥意蕴.B.楹.(yínɡ)联齿颊..留香C.言简意赅.(ɡāi) 撰.写D.镌.(jùn)刻锒锒..上口1.D[解析]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辨析。
镌.(juān)刻;“锒锒上口”应为“朗朗上口”。
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万户杨柳依依B.千家喜气洋洋C.春回爆竹声声D.春来微风缕缕2.C[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仿写及文学和文化常识的了解及应用。
对联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同、词义相对或相近、平仄协调(仄起平收)。
“万户”“千家”与“冬尽”词性、构词方式都不同,排除A、B两项;“缕”属于“仄”声字,用于下联收尾,不符合“仄起平收”的原则,排除D项。
C项“春回爆竹声声”体现“过年”的特点,内容与文意吻合,词性、结构、平仄也合适。
3.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A.题写内涵吟咏B.题签内涵涵泳C.题写蕴涵涵泳D.题签蕴涵吟咏3.A[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其中,“题写”即书写(标题、匾额等),“题签”原指题写书签,现也指题写书名;“内涵”是名词,指语言、作品等包含的内容,或人的内在涵养,而“蕴涵”是动词,意为“包含”,此处应指“对联的内容”,用“内涵”合适;“吟咏”指有节奏有韵调地诵读,“涵泳”指深入领会,属于思考过程,此处后面有“朗朗上口”,所以用“吟咏”。
4.下列关于“对联”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字数限于四言和六言B.上下联讲究对仗和押韵C.只适合在喜庆场合张贴D.常常与书法艺术相结合4.D[解析] 写对联也是一种传统文学创作,所以本题考查对文学体裁基本常识的了解。
对联字数不受限制,排除A项;对联不仅有喜联,也有挽联,排除C项;对联讲求平仄相谐,往往仄起平收,音韵协调即可,不要求押韵,故B项并不正确。
对联虽不一定要与书法艺术结合,但“常常与书法艺术相结合”还是讲得通的。
7.[2014·北京卷] “月”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本题与“月”的意象相关。
完成①~③题。
①有些诗句无“明月”二字,却写出“明月”之景。
下列不具有...这一特点的一项是(3分)()A.一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B.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C.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D.皓魄当空宝镜开,云间仙籁寂无声。
②“秦时明月汉时关”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下列与这一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烟笼寒水月笼沙B.明月楼高休独倚C.一夜飞度镜湖月D.夜吟应觉月光寒③《红楼梦》中,两位才女中秋月下联诗,其中一位被称作“多病西施”,她所吟的“冷月葬花魂”诗句,正是其诗意而悲剧的人生的写照。
此才女是(2分)() A.史湘云B.林黛玉C.薛宝钗D.妙玉7.①B[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未涉及“月亮”。
②A[解析] 本题考查常见修辞方法的运用。
“秦时明月汉时关”采用了互文的手法,“烟笼寒水月笼沙”也一样,其他三项均未使用这一手法。
③B[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涉及名著的具体内容,比过去的死记硬背多了一点推断与趣味。
题中诗句是《红楼梦》第76回中黛玉与湘云联诗时黛玉之语,湘云出句为“寒塘渡鹤影”,黛玉对曰“冷月葬花魂”。
而且从题干中“多病西施”“人生的写照”等词语也可将答案确定为林黛玉,因为黛玉体弱多病。
在高中课文《林黛玉进贾府》中就有描写。
13.[2014·大纲全国卷]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一小题计分)(5分)(1)《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是描写实景实感,也可形容由困窘步入佳境的一种境界。
(2)韩愈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先,要以之为师;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零丁洋》一诗中,表现文天祥民族气节以及舍生取义生死观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答案] (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2014·福建卷]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2)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3)______________?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饮酒》)(4)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5)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6)斜阳草树,______________,人道寄奴曾住。
(辛弃疾《永遇乐》)1.[答案] (1)而闻者彰(2)谈笑有鸿儒(3)问君何能尔(4)随风直到夜郎西(5)望帝春心托杜鹃(6)寻常巷陌[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的能力。
2014年新增加的要求背诵的五个篇目中涉考一篇,在默写时,考查主要注意避免出现错别字。
这六小题中,“彰”“儒”“尔”“郎”“鹃”“陌”属易错字。
5.[2014·湖北卷]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离娄》:“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
”意思是观察一个人,再没有比观察他的眼睛更好的了,因为眼睛不能掩盖一个人内心的丑恶。
正如俗语所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B.《明天》的结尾处,丧子的单四嫂子希望在梦中与儿子相会,朦朦胧胧地睡去。
作者并不去写她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这是为了遵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的将令,减少作品的消极色彩而采用的曲笔。
C.周冲是《雷雨》中最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人物,四凤对于他来讲不只是理想的伴侣,更是爱与美的象征,因此四凤选择周萍意味着周冲所追求的理想之梦终归破碎,于是这个陷入绝望的青年选择与四凤一同触电而亡。
D.卡夫卡的《骑桶者》描绘了一个真实而荒诞的世界,“真实”是因为作者对骑桶者生活细节和心理状态的描写逼真,使人感到是真实的;“荒诞”是因为故事的主要情节——“我”骑着煤桶去煤店不符合生活逻辑,不是对现实的真实摹写。
5.C[解析] 此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
C项,“因此四凤选择周萍意味着周冲所追求的理想之梦终归破碎,于是这个陷入绝望的青年选择与四凤一同触电而亡”理解有误。
周冲触电而亡属于偶然,并非有意的“选择”。
复习名著时要细致全面,不仅要熟悉其主要情节,还要领会其思想内容,把握其艺术技巧。
15.[2014·湖北卷]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限选5 个小题,如超过5 个,按所答的前5 个小题计分)(5分)(1)月明星稀,____________。
(曹操《短歌行》)(2)问今是何世,______________,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3)一去紫台连朔漠,________________。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4)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5)垆边人似月,______________。
[韦庄《菩萨蛮(其二)》](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__,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7)挟飞仙以遨游,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8)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15.[答案] (1)乌鹊南飞(2)乃不知有汉(3)独留青冢向黄昏(4)唯见江心秋月白(5)皓腕凝霜雪(6)云归而岩穴暝(7)抱明月而长终(8)弓如霹雳弦惊11.[2014·湖南卷] 古诗文默写。
(5分,每空1分)(1)____________,为刎颈之交。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农人告余以春及,______________。
或命巾车,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