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五

合集下载

河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五

河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五

实验(五):熟悉IP协议实验说明:6个人一组参考内容: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通用版)课件实验三网际协议IP实验报告:给出拓扑图(表明各主机的IP地址和MAC地址)给出各个练习网卡捕获的数据(需要说明是哪一个练习)练习一:各主机打开协议分析器,进入相应的网络结构并验证网络拓扑的正确性,如果通过拓扑验证,关闭协议分析器继续进行实验,如果没有通过拓扑验证,请检查网络连接。

本练习将主机A、B、C、D、E、F作为一组进行实验。

1.主机B在命令行方式下输入staticroute_config命令,开启静态路由服务。

2.主机A启动协议编辑器,编辑一个IP数据报,其中:MAC层:目的MAC地址:主机B的MAC地址(对应于172.16.1.1接口的MAC)。

源MAC地址:主机A的MAC地址。

协议类型或数据长度:0800。

IP层:总长度:IP层长度。

生存时间:128。

源IP地址:主机A的IP地址(172.16.1.2)。

目的IP地址:主机E的IP地址(172.16.0.2)。

校验和:在其它所有字段填充完毕后计算并填充。

自定义字段:数据:填入大于1字节的用户数据。

【说明】先使用协议编辑器的“手动计算”校验和,再使用协议编辑器的“自动计算”校验和,将两次计算结果相比较,若结果不一致,则重新计算。

●IP在计算校验和时包括哪些内容?只包括IP报文中的首部,不包括数据部分3. 在主机B(两块网卡分别打开两个捕获窗口)、E上启动协议分析器,设置过滤条件(提取IP协议),开始捕获数据。

4. 主机A发送第1步中编辑好的报文。

5. 主机B、E停止捕获数据,在捕获到的数据中查找主机A所发送的数据报,并回答以下问题:●第1步中主机A所编辑的报文,经过主机B到达主机E后,报文数据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记录变化的字段,并简述发生变化的原因。

报文数据发生变化。

发生变化的字段有:“生存时间”和“首部校验和”。

其截图如下:主机B的截图中,本机连接2对应的是路由,其IP地址为172.16.0.1,“生存时间”字段的值为128,“首部校验和”字段的值为0D78,而主机E中,“生存时间”字段的值为127,“首部校验和”字段的值为0E78。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五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五

实验五、TCP 协议分析实验报告序号:姓名:学号:成绩1.实验目的:理解TCP报文首部格式和字段的作用,TCP连接的建立和释放过程,TCP数据传输过程中编号与确认的过程。

2.实验环境:连网环境,可以是局域网,也可以是连入Internet的单机。

3.实验步骤:(1)启动Etherel协议分析软件,并开始抓包。

(2)启动某个基于TCP的应用程序,例如连接某个FTP站点,或通过浏览器访问某个网页。

(3)等出现浏览的网页后停止数据包的捕获。

(4)出现协议分析界面,将filter 一栏填入tcp,则只显示TCP协议信息,通过此信息,可以看到TCP连接的三次握手过程和协商的初始的序列号,数据传输过程以及拆除连接的相应信息。

4.实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打开捕获文件tcp-ethereal-trace-1,通过捕获的数据包分析TCP建立连接的三次握手的过程,并将TCP建立连接过程中的三个报文填写下来。

字段名称第一条报文第二条报文第三条报文报文序号 6 7 8Sequence Number 0 0 1 Acknowedgement Numbber 0 1 1ACK 0 1 1SYN 1 1 0(1)TCP建立连接时的三个报文,其报文首部与其他TCP报文有什么不同?TCP在建立连接时的三个报文,在报文首部比别的报文多了OPTION的字段(2)报文首部的OPTION字段的作用是什么?值为多少?至少一字节的可变长字段,标识哪个选项有效。

如果没有选项,这个字节等于0。

说明选项的结束。

这个字节等于1,表示无需再有操作它的值为至少一个字节的可变长字段的长度。

(3)分析TCP数据传输阶段的前8个报文,将报文信息填入到表中报文序号报文种类(发送/确认)序号字段确认号字段数据长度被确认报文序号9 确认 1 764 436 810 确认437 764 1440 911 发送764 1877 0 1112 确认1877 764 1440 1113 确认3317 764 1440 1214 发送764 4757 0 1415 确认4757 764 1440 1416 确认6197 764 1440 15数据传送阶段第一个报文的序号字段值是否等于连接建立时第三个报文的序号?不等于,确认号是下一个将要被确认的字段值。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内容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内容

襄樊学院物电学院08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一、以太网帧的构成(4学时),拓扑结构一实验二、网际协议IP(4学时),拓扑结构一实验三、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ICMP(2学时),拓扑结构二实验四、域名服务协议DNS(2学时),拓扑结构一实验五、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2学时),拓扑结构一实验六、传输控制协议TCP(4学时),拓扑结构一指导老师:吉向东年级班级:电子信息工程0811班学号:×××姓名:×××实验一以太网帧的构成一、实验目的1. 掌握以太网的报文格式2. 掌握MAC地址的作用3. 掌握MAC广播地址的作用4. 掌握LLC帧报文格式5. 掌握仿真编辑器和协议分析器的使用方法二、实验原理(一)、两种不同的MAC帧格式常用的以太网MAC帧格式有两种标准,一种是DIX Ethernet V2标准;另一种是IEEE的802.3标准。

目前MAC帧最常用的是以太网V2的格式。

下图画出了两种不同的MAC帧格式。

(二)、MAC层的硬件地址1、在局域网中,硬件地址又称物理地址或MAC地址,它是数据帧在MAC层传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识符。

2、网卡从网络上收到一个 MAC 帧后,首先检查其MAC 地址,如果是发往本站的帧就收下;否则就将此帧丢弃。

这里“发往本站的帧”包括以下三种帧:单播(unicast)帧(一对一),即一个站点发送给另一个站点的帧。

广播(broadcast)帧(一对全体),即发送给所有站点的帧(全1地址)。

多播(multicast)帧(一对多),即发送给一部分站点的帧。

三、网络结构四、实验步骤练习一:编辑并发送LLC 帧本练习将主机A 和B 作为一组,主机C 和D 作为一组,主机E 和F 作为一组。

现仅以主机A 和B 为例,说明实验步骤。

1、主机A 启动仿真编辑器,并编写一个LLC 帧。

目的MAC 地址:主机B 的MAC 地址。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通用6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1一、实验目的1、熟悉微机的各个部件;2、掌握将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的方法和步骤;3、掌握每个部件的安装方法;4、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5、熟悉并掌握DOS操作系统的使用;6、掌握文件、目录、路径等概念;7、掌握常用虚拟机软件的安装和使用;8、熟悉并掌握虚拟机上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及使用;9、掌握使用启动U盘的制作和U盘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方法;10、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配置和优化方法。

二、实验内容1.将微机的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2.调试机器,使其正常工作;3.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

4.安装及使用虚拟机软件;5.安装WINDOWS7操作系统;6.常用DOS命令的使用;7.学会制作启动U盘和使用方法;8.WINDOWS7的基本操作;9.操作系统的基本设置和优化。

三、实验步骤(参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内容,结合实验过程中做的具体内容,完成此项内容的撰写)四、思考与总结(写实验的心得体会等)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2windows平台逻辑层数据恢复一、实验目的:通过运用软件R-Studio_5.0和winhe_对误格式化的硬盘或者其他设备进行数据恢复,通过实验了解windows平台逻辑层误格式化数据恢复原理,能够深入理解并掌握数据恢复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能熟练运用这些软件对存储设备设备进行数据恢复。

二、实验要求:运用软件R-Studio_5.0和winhe_对电脑磁盘或者自己的U盘中的删除的数据文件进行恢复,对各种文件进行多次尝试,音频文件、系统文件、文档文件等,对简单删除和格式化的磁盘文件分别恢复,并检查和验证恢复结果,分析两个软件的数据恢复功能差异与优势,进一步熟悉存储介质数据修复和恢复方法及过程,提高自身的对存储介质逻辑层恢复技能。

三、实验环境和设备:(1)Windows _P 或Windows 20__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S配置
在IDS上安装并配置相应的检测规则,以便对网络流 量进行实时监测。
根据安全策略对异常流量进行报警和记录。
实验步骤与操作
4. 漏洞扫描
使用漏洞扫描工具对内部网络进行扫描,发现潜在的安全 隐患。
根据扫描结果,评估网络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 施。
实验步骤与操作
5. 数据加密与安全通信 使用加密技术对数据传输进行保护,如SSL/TLS协议等。 配置安全协议,如VPN等,实现安全的远程访问和数据传输。
网络连接(如以太网)
实验步骤与操作
1. 实验准备 • 在计算机上安装Wireshark网络协议分析器。
• 通过网络连接将计算机连接到目标网络中。
实验步骤与操作
2. 数据包捕获
• 打开Wireshark软件,选择捕获数据包的网卡,并开始捕获数据包。
• 在捕获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过滤器来筛选出特定类型的数据包,如 IP、TCP等。
理解并实践各种网络设备的配置和使用 了解和掌握中小型企业网络的日常维护 和管理
实验设备
路由器
用于网络连接和数据 包转发
交换机
用于局域网连接和数 据帧转发
服务器
用于提供网络服务和 资源共享
客户端
用于访问网络服务和 资源共享
网络线
用于连接设备和传输 数据
实验步骤与操作
1. 设计网络拓扑结构,并依据 设计进行设备的选型和连接。
实验设备
计算机(Windows操作系统)
入侵检测系统(IDS) 防火墙
网络交换机 路由器
实验步骤与操作
1. 网络拓扑结构搭建
准备实验设备,将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和IDS按照网络拓扑结构进 行连接。
实验步骤与操作

计算机网络实验五网络层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五网络层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南昌航空大学实验报告年月日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实验名称:网络层协议分析班级:学生姓名:邓佳威学号: 2212893107 指导教师评定:签名:一、实验目的分析ARP协议报文首部格式及其解析过程;分析ICMP报文格式和协议内容并了解其应用;分析IP报文格式、IP地址的分类和IP层的路由功能;分析TCP/IP协议中网络层的分片过程。

二、实验内容(一)ARP协议分析1.实验原理(1)ARP协议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是地址解析协议的简称,在实际通信中,物理网络使用硬件地址进行报文传输,IP地址不能被物理网络所识别。

所以必须建立两种地址的映射关系,这一过程称为地址解析。

用于将IP地址解析成硬件地址的协议就被称为地址解析协议(ARP协议)。

ARP是动态协议,就是说这个过程是自动完成的。

在每台使用ARP的主机中,都保留了一个专用的内存区(称为缓存),存放最近的IP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对应关系。

一旦收到ARP应答,主机就将获得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对应关系存到缓存中。

当发送报文时,首先去缓存中查找相应的项,如果找到相应项后,遍将报文直接发送出去;如果找不到,在利用ARP进行解析。

ARP缓存信息在一定时间内有效,过期不更新就会被删除。

(2)同一网段的ARP解析过程处在同一网段或不同网段的主机进行通信时,利用ARP协议进行地址解析的过程不同。

在同一网段内通信时,如果在ARP缓存中查找不到对方主机的硬件地址,则源主机直接发送ARP 请求报文,目的主机对此请求报文作出应答即可。

(3)不同网段的ARP解析过程位于不同网段的主机进行通信时,源主机只需将报文发送给它的默认网关,即只需查找或解析自己的默认网关地址即可。

(二)ICMP协议分析1.实验原理(1)ICMP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是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RFC792]的缩写,是因特网的标准协议。

山东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实验五

山东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实验五

软件学院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五传输协议控制姓名班级2013级软件1班学号实验名称传输控制协议(TCP)实验时间 2015.12实验目的:1.掌握TCP协议的报文格式;2.掌握TCP连接的建立和释放过程;3.掌握TCP数据传输中编号与确认的过程;4.掌握TCP协议校验和的计算方法;5.理解TCP重传机制。

实验步骤及结果:该实验采用网络拓扑结构一练习一练习名称:察看TCP连接的建立和释放练习内容:各主机打开协议分析器,进入相应的网络结构并验证网络拓扑的正确性,如果通过拓扑验证,关闭协议分析器继续进行实验,如果没有通过拓扑验证,请检查网络连接。

本练习将主机A、B、C、D、E、F作为一组进行实验。

1. 主机B、C、D启动协议分析器捕获数据,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TCP协议)。

2. 主机A启动TCP工具连接主机C。

(1)主机A启动“实验平台工具栏中的地址本工具”。

点击[主机扫描]按钮获取组内主机信息,选中主机C点击[端口扫描]按钮获取主机C的TCP端口列表。

(2)主机A启动“实验平台工具栏中的TCP工具”。

选中“客户端”单选框,在“地址”文本框中填入主机C的IP地址,在“端口”文本框中填入主机C的一个TCP端口,点击[连接]按钮进行连接。

3. 察看主机B、C、D捕获的数据,填写下表。

字段名称报文1 报文2 报文3序列号4035280841 655101085 4035280842确认号0 4035280842 655101086ACK 0 1 1SYN 1 1 0● TCP连接建立时,前两个报文的首部都有一个“最大字段长度”字段,它的值是多少?作用是什么?结合IEEE802.3协议规定的以太网最大帧长度分析此数据是怎样得出的。

答:两个报文首部的“最大字段长度”字段值均为为1460。

作用表示在一个帧中数据部分最大长度为1460,不能发出比此更长的帧。

以太网中规定发出的帧长度不能超过1500,而IP首部的长度为20个字节,TCP首部的长度为20个字节。

武汉理工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 第5次实验报告

武汉理工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 第5次实验报告

学号:实验报告书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名称WAN协议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班级物联网工程1201班姓名指导教师郭小兵2014 年12 月 3 日5.WAN协议5.1.实验准备●学习PPP、HDLC、X.25和FR协议5.2.实验目的●掌握WAN协议的配置方法。

●掌握PPP协议的安全验证的配置方法。

5.3.实验内容5.3.1.PPP协议配置(PAP和CHAP)5.3.2.网络拓扑图图5-1 PPP网络拓扑图5.3.2.1.实验要求1)如图5-1所示,路由器R1和R2通过串口线互连,用PPP协议通信,采用单向PAP验证通信(R1主验证方,R2被验证方),实现R1和R2的互通。

2)采用CHAP双向验证(双方即做主验证方又做被验证方),实现R1和R2的互通。

说明:通过命令display interface s01/0/0查看接口的配置信息,如果接口的物理层和链路层的状态都是Up状态,并且PPP的LCP和IPCP都是opened状态,说明链路的PPP协商已经成功。

注意:须用shutdown和undo shutdown重启端口,WAN端口配置才能生效。

“Serial0/0 current state :UP ”,表明路由器的物理接口是正常的。

“Line protocol current state :UP ”,表明接口的链路层是正常的,也就是两边的协议参数是没有问题的。

5.3.3.PAP配置5.3.3.1.R1(主验证方)[ourR1]aaa[ourR1-aaa]local-user cyan password cipher 123456[ourR1-aaa]ocal-user cyan service-type ppp[ourR1]interface Serial0/0/0[ourR1]link-protocol ppp[ourR1]ppp authentication-mode chap[ourR1]ppp chap user magenta[ourR1]ppp chap password cipher 123456[ourR1]ip address 192.168.88.10 255.255.255.05.3.3.2.R2(被验证方)[ourR1]interface Serial0/0/0[ourR1-Serial0/0/0]link-protocol ppp[ourR1-Serial0/0/0]ppp pap local-user cyan password cipher 123456 //提供PAP认证的用户和口令,必须符合主验证方中的PPP用户[ourR1-Serial0/0/0]ip address 192.168.88.20 255.255.255.05.3.4.CHAP参考配置5.3.4.1.R1[ourR1]aaa[ourR1-aaa]local-user cyan password cipher 123456[ourR1-aaa]local-user cyan service-type ppp[ourR1]interface Serial0/0/0[ourR1-Serial0/0/0]link-protocol ppp[ourR1-Serial0/0/0]ppp authentication-mode chap[ourR1-Serial0/0/0]ppp chap user magenta[ourR1-Serial0/0/0]ppp chap password cipher 123456[ourR1-Serial0/0/0]ip address 192.168.88.10 255.255.255.05.3.4.2.R2[ourR2]aaa[ourR2-aaa]local-user magenta password cipher 123456 [ourR2-aaa]local-user magenta service-type ppp[ourR2]interface Serial0/0/0[ourR2-Serial0/0/0]link-protocol ppp[ourR2-Serial0/0/0]ppp authentication-mode chap[ourR2-Serial0/0/0]ppp chap user cyan[ourR2-Serial0/0/0]ppp chap password cipher 123456[ourR2-Serial0/0/0]ip address 192.168.88.20 255.255.255.0注意:双方密码必须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内容与完成情况:
1.规划局域网络:确定局域网IP地址、DNS服务器。

确定组内每台邮件服务器域名:mail序号.小组名.com。

DNS服务器:windows server 2003
ip : 111.111.111.111/24 DNS : 111.111.111.111
客户机1 :windows xp
ip: 111.111.111.20/24 DNS : 111.111.111.111
客户机2 :windows xp
ip: 111.111.111.30/24 DNS : 111.111.111.111
(1)安装邮件服务功能:开始>控制面板>添加删除程序>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电子邮件服

(2)安装DNS服务功能:开始>控制面板>添加删除程序>网络服务>域名系统
(3)打开pop3服务器
(3)在DNS中创建主区域,然后创建主机记录。

开始>管理工具> DNS>
(4)在客户1端配置outlook,然后相互发送邮件
(5)在客户机2 中配置outlook 并收发一封邮件。

(6)在客户机1中接收回应邮件。

出现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