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指导书)
实验四、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tcp协议分析及应用层命令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TCP协议分析及应用层命令实验指导教师:韩家伟孙玉钰实验4TCP报文段分析及应用层命令实验1.实验目的1.掌握使用IRIS工具对TCP与UDP协议进行抓包分析的方法。
2.掌握TCP协议的报文格式及其优缺点。
3.熟悉应用层命令。
2.实验设备与环境1.Iris网络分析软件2.网络数据包捕获3.捕获TCP报文段并分析(一)实验内容1.启动网络嗅探工具,设置好过滤条件,捕获UDP用户数据报和TCP报文段。
2.分析UDP与TCP协议。
(二)TCP协议实验指导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传送协议。
它在传送数据时是分段进行的,主机之间交换数据必须建立一个会话。
它用比特流通信,即数据被作为无结构的字节流。
通过每个TCP传输的字段指定顺序号,以获得可靠性。
它是在OSI参考模型的第4层,TCP是使用IP的网际间互联功能而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IP不停地把报文放到网络上,而TCP负责确信报文到达。
在协同IP的操作中TCP负责握手过程、报文管理、流量控制、错误检测和处理(控制),并根据一定的编号顺序对非正常顺序的报文给予重新排列顺序。
TCP是面向连接的协议。
在面向连接的环境中,开始传输数据之前,在两个终端之间必须先建立一个连接。
对于一个要建立的连接,通信双方必须用彼此的初始化序列号seq和来自对方成功传输确认的应答号ack(指明希望收到的下一个八位组的编号)来同步,习惯上将同步信号写为SYN,应答信号写为ACK。
整个同步的过程称为三次握手,如图4-1所示。
图4-1 TCP连接的建立对于一个已经建立的连接,TCP使用四次握手来结束通话(使用一个带有FIN附加标记的报文段)。
如图4-2所示。
图4-2 TCP连接的释放TCP每发送一个报文段,就对这个报文段设置一次计时器。
只要计时器设置的重传时间到期,但还没有收到确认,就要重传这一报文段。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适用于电子商务专业)实验一网线制作 (4)1.实验目的 (4)2.实验任务 (4)3.实验设备 (4)4.实验方法 (4)5.实验预习要求 (5)6.实验报告内容 (5)7.摸索题 (6)实验二网络常用命令 (7)一、实验目的及任务 (7)二、实验环境 (7)三、预备知识 (7)四、实验步骤 (7)五、实验报告内容 (11)实验三DNS服务器的配置与治理 (12)一、实验目的及任务 (12)二、实验环境 (12)三、预备知识 (12)四、实验步骤 (12)五、实验报告内容 (18)实验四W EB服务器配置与治理 (19)一、实验目的及任务 (19)二、实验环境 (19)三、预备知识 (19)四、实验步骤 (20)五、实验报告内容 (30)实验五FTP服务器的配置与治理 (31)一、实验目的及任务 (31)二、实验环境 (31)三、预备知识 (31)四、实验步骤 (32)五、实验报告内容 (36)实验DHCP服务器配置与治理(选做) (37)一、实验目的及任务 (37)二、实验环境 (37)三、预备知识 (37)四、实验步骤 (37)五、实验报告内容 (42)实验六熟悉网络互连设备及其差不多配置 (43)一、实验目的 (43)二、实验环境 (43)三、实验步骤 (43)四、实验报告内容 (46)实验一网线制作1.实验目的(1)认识LAN中常用的几种网线、连接器及各自特点。
(2)认识网卡、Modem、Hub、交换机等网络设备,了解其差不多功能。
(3)学会用双绞线制作网线。
(4)学会网卡、Modem、Hub、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安装、接线等差不多使用方法。
2.实验任务(1)熟悉LAN中常用的几种网线、连接器及各自特点。
(2)独立制作一根合格的双绞线网线。
(3)完成网卡的硬件安装。
(4)熟悉网卡、Modem、Hub、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接口及接线和使用方法,弄清各指示灯的含义。
3.实验设备●5类双绞线、RJ-45头、双绞线压线钳,电缆测试仪、剪刀等●细缆、BNC接头、T型接头、端接器。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 实验指导书

目录前导实验添加常用服务以及设置网络属性一、常用服务简介1、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
它为Internet(因特网)上的计算机提供名称(即如“”的域名)到地址(即如“192.168.0.48”的IP地址)的映射服务以用于域名解析。
2、IIS(Internet Infomation Server):Internet信息服务。
它是一种Web 服务,主要包括WWW服务器、FTP服务器等。
它使得在Intranet(局域网)或Internet(因特网)上发布信息很容易。
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上提供的为IIS 5.0。
3、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e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它是设计用于简化管理地址配置的TCP/IP标准。
它使用服务器集中管理 IP地址以及在您的网络上使用的其他相关配置(比如网关、DNS服务器等)的详细信息。
二、添加DNS、IIS和DHCP服务1、添加IIS。
选“控制面板→添加/删除程序→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Internet信息服务→全选”。
2、添加DHCP和DNS。
选“控制面板→添加/删除程序→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网络服务→选中: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选中:域名服务系统DNS”。
3、添加成功后,不需重新启动,即可在“开始→程序→管理工具”中看到并使用相关服务。
如下图:三、网络属性设置要使用以上所述服务,本机必须要有静态(即固定)的IP地址。
如果只是在局域网中使用,原则上可用任意的IP地址,最常用的是“192.168.0.1”到“192.168.0.254”范围内的任意值。
欲为网卡绑定静态IP地址,按如下操作:1、打开网络属性设置窗口:即TCP/IP属性设置窗口。
选“控制面板→网络和拨号连接→本地连接→属性→Internet协议(TCP/IP)→属性”。
2、为网卡绑定第一个IP地址:此IP同时也将成为本机的默认IP地址。
2024版《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使用`tracert`命令跟踪路 由路径
使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 连通性
使用`netstat`命令查看网 络连接状态
实验结果与分析
1. 网络配置结果 展示主机名、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
认网关的配置结果 2. TCP/IP协议分析结果
展示捕获的数据包,并分析各层协议 头部信息,包括源/目的IP地址、源/ 目的端口号、协议类型等
01 1. 环境搭建
02
安装和配置实验所需的软件和工具,如虚拟机、操作系
统、网络模拟器等;
03
构建实验网络拓扑,包括内部网络、外部网络和防火墙
等组成部分。
实验内容和步骤
2. 防火墙配置
选择一种防火墙软件或设备,如iptables、pfSense等; 配置防火墙规则,包括访问控制列表(ACL)、网络地址转换(NAT)、 端口转发等;
1. 连接路由器和交换机, 并启动设备
实验步骤
01
03 02
实验内容和步骤
3. 配置路由器接口,并启用路由协议 4. 配置交换机VLAN,并启用STP 5. 验证配置结果,确保网络连通性
实验结果与分析
01
实验结果
02
路由器和交换机配置成功,网络连通性良好
03
各设备运行状态正常,无故障提示
04
分析
02 如何提高网络服务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3
如何优化网络服务器的性能?
04
在实际应用中,如何管理和维护网络服务 器?
05
实验五:网络安全与防火 墙配置
实验目的和要求
理解和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 理;
通过实验,了解防火墙在网络安全中 的作用和重要性。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 实验指导书 课 程:计算机网络 编 著:孙兴春 讲 师 审 批: 文立斌 高级工程师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 2009 年 9 月 8 日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CITY COLLEGE OF DGUT《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它是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操作系统为一体的综合应用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实验,使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提高其实验动手能力,增强其实际应用能力,更好地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服务。
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理解计算机网络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对网络相关研究方向的认识。
在学习完该课程的相关内容后,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使用网络命令进行网络测试和维护、合理地规划和实现局域网、配置相应的服务、对交换机和路由器进行基本的配置和管理。
在此基础上利用实验室现有的设备构建一个局域网,完成所有的配置和测试,提高网络工程能力,同时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以及应用。
本实验指导书是作为《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的补充,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实验环境和实验所需的预备知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时对每个实验都根据实验目的精心设计了实验内容,给出了实验步骤。
共20学时的实验学时。
拟定安排以下9个实验,其中实验四占4个课时,其他各两个课时。
实验一:双绞线的制作实验二:CRC的VC++/C++实现实验三:IP协议分析实验四:子网划分与多网段互连互通实验五:动态路由协议配置实验六:TCP/UDP协议分析实验七:DNS服务器的搭建实验八:FTP、WWW服务器的搭建实验九:电子邮件的加密处理总则 (1)实验一双绞线的制作 (2)实验二CRC的VC++/C++实现 (7)实验三IP协议分析 (8)实验四子网划分与多网段互连互通 (12)实验五动态路由协议配置 (16)实验六TCP/UDP协议分析 (21)实验七DNS服务器的搭建 (22)实验八FTP、WWW服务器的搭建 (24)实验九电子邮件的加密处理 (27)本实验指导书的编写依据是《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附部分答案)..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湖南工业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网络工程系目录实验一 802.3协议分析和以太网 (3)一、实验目的 (3)二、预备知识 (3)三、实验环境 (4)四、实验步骤 (5)五、实验报告内容 (6)实验二 IP层协议分析 (7)一、实验目的 (7)二、实验环境 (7)三、实验步骤 (7)四、实验报告内容 (8)实验三 TCP协议分析 (9)一、实验目的及任务 (9)二、实验环境 (9)三、实验步骤 (9)四、实验报告内容 (10)实验四 HTTP和DNS分析 (11)一、实验目的及任务 (11)二、实验环境 (11)三、实验步骤 (11)四、实验报告内容 (12)实验一802.3协议分析和以太网一、实验目的1.分析802.3协议2.熟悉以太网帧的格式3.熟悉ARP报文的格式二、预备知识要深入理解网络协议,需要仔细观察协议实体之间交换的报文序列。
为探究协议操作细节,可使协议实体执行某些动作,观察这些动作及其影响。
这些任务可以在仿真环境下或在如因特网这样的真实网络环境中完成。
观察在正在运行协议实体间交换报文的基本工具被称为分组嗅探器(packet sniffer)。
顾名思义,一个分组嗅探器捕获(嗅探)计算机发送和接收的报文。
一般情况下,分组嗅探器将存储和显示出被捕获报文的各协议头部字段内容。
图1为一个分组嗅探器的结构。
图1右边是计算机上正常运行的协议(在这里是因特网协议)和应用程序(如:Web浏览器和ftp客户端)。
分组嗅探器(虚线框中的部分)是附加计算机普通软件上的,主要有两部分组成。
分组捕获库接收计算机发送和接收的每一个链路层帧的拷贝。
高层协议(如:HTTP、FTP、TCP、UDP、DNS、IP等)交换的报文都被封装在链路层帧(Frame)中,并沿着物理介质(如以太网的电缆)传输。
图1假设所使用的物理媒体是以太网,上层协议的报文最终封装在以太网帧中。
分组嗅探器的第二个组成部分是分析器。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路由)

双实验平台的路由实验设计双实验平台的路由实验设计实验一路由器基本配置实验实验二路由器的密码恢复实验实验三路由器的IOS恢复实验实验四路由器通信基础实验实验五静态路由的配置实验实验六RIP路由协议实验实验七OSPF路由协议实验实验八PPP协议实验实验九ACL配置实验实验十NAT配置实验实验十一DHCP配置实验实验十二Packet Tracer综合实验实验一路由器基本配置实验1.1实验目标:通过本实验,我们应该掌握:●通过Console口配置路由器●通过telnet配置设备●基本配置命令1.2 设备要求●路由器一台●PC机一台●网线一根●Console线一根1.3实验环境搭建图1-1实验基本拓扑1.4命令参考1.5 检测PC与路由器的连通性使用ping命令检测,能否ping通路由器;并在PC上运行telnet应用程序登录路由器。
如果没有成功,请检查配置文档实验二路由器的密码恢复实验2.1实验目标:通过本实验,我们应该掌握:●路由器的密码恢复●路由器重置2.2 设备要求●路由器一台●PC机一台●Console线一根2.3实验环境搭建图2-1 实验基本拓扑2.4命令参考真机平台第一步:当我们用console线连接MSR路由器控制时同样需要密码,而这个密码也被遗忘了。
第二步:这时我们可以将MSR路由器的电源关闭,然后在CONSOLE线连接正常的情况下重新启动MSR路由器。
第三步:注意观察终端连接中显示的信息,当出现“press CTRL+B to enter extended boot menu”时我们迅速按下CTRL和B键,这样将进入扩展启动选项。
第四步:在扩展启动选项中有九个选项提供给我们选择,依次是启动CF卡中的系统,进入串口子菜单,进入以太口子菜单,文件控制,修改bootrom的密码,忽略加载系统config文件启动,清空super超级密码,设备操作以及重新启动。
要注意的是清空super超级密码并不是我们要选择的,他只适用于基于密码的验证而不是基于用户名和密码两者验证的方式。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交换机的基本配置一、实验目的1.掌握交换机命令行各种操作模式及其相互切换。
2.掌握交换机的全局配置。
3.掌握交换机端口的基本配置。
4.掌握交换机配置的查看方法。
二、实验设备S2126G交换机一台,PC机两台,直连线一条。
三、技术原理交换机是一种基于MAC地址识别,能完成封装、转发数据包功能的网络设备。
交换机可以学习MAC地址,并把其存放在内部地址表中,通过在数据包的始发者和目标接收者之间建立临时的交换路径,使数据包直接由源地址到达目的地址。
交换机有以下四种命令行操作模式:1.用户模式,提示符为switch>,这是进入交换机后得到的第一个模式,该模式下可以查看交换机的软硬件版本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测试。
用户模式下输入enable即可进入下面的特权模式。
2.特权模式,提示符为switch#,这是由用户模式进入的下一个模式,该模式下可以对交换机的配置文件进行管理和查看。
特权模式下输入configue terminal即可进入下面的全局配置模式。
3.全局配置模式,提示符为switch(config)#,属于特权模式的下一级模式,该模式下可以配置交换机的全局性参数(如主机名、登陆信息等)。
全局模式下输入类似interface fastethernet 0/5即可进入下面的端口模式。
4.端口模式,提示符为switch(config-if)#,属于全局模式的下一级模式,该模式下可以对交换机的端口进行参数配置。
可以通过exit命令退回到当前模式的上一级操作模式,通过end命令从特权模式以下级别直接返回到特权模式。
交换机的端口速率参数有10(10Mbit/s)、100(100Mbit/s)、auto(自适应)等三种选择,默认是auto。
端口工作模式有full(全双工)、half(半双工)、auo(自适应) 等三种选择,默认是auto。
四、实验步骤1.按图1-1将PC机通过串口(Com)连接到交换机Switch的控制(Console)端口,通过网卡(NIC)连接到交换机的F0/1端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指导书中原工学院计算机学院网络工程系2014年12月10日实验一Windows系统网络命令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 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提供的各种网络命令的功能。
2. 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提供的各种网络命令的使用方法和输出格式。
3、掌握常用的网络命令,能用ping 、ipconfig等命令工具来进行网络测试、使用tracert路由跟踪命令、使用route、netstat、arp等命令查看网络状态。
二、实验内容1、常用网络测试命令PING的使用2、网络配置查看命令IPCONFIG的使用3、网络连接统计命令NETSTAT的使用4、网络路由表操作命令ROUTE的使用5、地址解析命令ARP的使用6、路由跟踪tracert命令的使用三、实验步骤(一)常用的网络测试工具-PING.EXE1、工作原理Ping的主要作用是验证与远程计算机的连接。
该命令只有在安装了TCP/IP 协议后才可以使用。
向远程计算机通过ICMP协议发送特定的数据包,然后等待回应并接收返回的数据包,对每个接收的数据包均根据传输的消息进行验证。
默认情况下,传输四个包含32 字节数据(由字母组成的一个循环大写字母序列)的回显数据包。
过程如下:(1)通过将ICMP 回显数据包发送到计算机,并侦听回显回复数据包来验证与一台或多台远程计算机的连接。
(2)每个发送的数据包最多等待一秒。
(3)打印已传输和接收的数据包数。
2、用法ping [-t] [-a] [-n count] [-l length] [-f] [-i ttl] [-v tos] [-r count] [-s count] [[-j computer-list] | [-k computer-list]] [-w timeout] destination-list参数一览表:3、示例(1)判断本地的TCP/IP协议栈是否已安装Ping 127.0.0.1 或Ping 机器名说明:若显示Reply from 127.0.0.1....信息则说明已安装。
(2)判断能否到达指定IP地址的远程计算机C:\>Ping 192.168.0.1 或202.102.245.25说明:若显示Reply ...信息则说明能够到达,若显示Request timed out.则说明不能够到达。
(3)根据域名获得其对应的IP地址C:\>Ping 回车说明:显示的Reply from xxx.xxx.xxx.xxx…信息则xxx.xxx.xxx.xxx就是域名对应的IP地址。
(4)根据IP地址获取域名C:\>Ping -a xxx.xxx.xxx.xxx说明:若显示Pinging [xxx.xxx.xxx.xxx]...信息则就是IP对应的域名。
(5)根据IP地址获取机器名C:\>Ping –a 127.0.0.1说明:若显示Pinging janker [127.0.0.1]...信息则janker就是IP对应的机器名。
此方法只能反解本地的机器名。
(5)Ping指定的IP地址30次C:\>Ping –n 30 202.102.245.25(6)用400字节长的包Ping指定的IP地址C:\>Ping –l 400 202.102.245.25(二)网络配置查看程序IPCONFIG1、工作原理该工具主要用于发现和解决TCP/IP 网络问题,可以用该工具获得主机配置信息,包括IP 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等等。
2、用法(1)查看所有配置信息:Ipconfig /all(三)网络连接统计命令NETSTAT1、工作原理Netstat是在内核中访问网络及相关信息的程序,它能提供TCP连接,TCP和UDP监听,进程内存管理的相关报告。
Netstat是控制台命令,是一个监控TCP/IP网络的非常有用的工具,它可以显示路由表、实际的网络连接以及每一个网络接口设备的状态信息。
Netstat用于显示与IP、TCP、UDP和ICMP协议相关的统计数据,一般用于检验本机各端口的网络连接情况。
该工具显示计算机上的TCP连接表、UDP监听者表以及IP协议统计。
通常可以通过这些信息得知计算机上正在打开的端口和服务。
可以看到机器正在和那些IP地址以TCP、UDP 或其他协议进行连接的状态。
通过该命令可判断计算机是否有非法连接等,如果有非正常端口在监听中,就需要注意。
2、用法可以使用netstat 命令显示协议统计信息和当前的TCP/IP 连接。
netstat -a 命令将显示所有连接,而netstat -r 显示路由表和活动连接。
netstat -e 命令将显示Ethernet 统计信息,而netstat -s 显示每个协议的统计信息。
如果使用netstat -n,则不能将地址和端口号转换成名称。
3、示例(1)显示所有连接C:\>netstat –a(四)操纵网络路由表的工具-ROUTE.EXE1、作用该工具用于显示和控制您的机器IP的路由表,主要显示的信息有:目标地址、网络掩码、网关和本地IP地址等。
2、用法route [-f] [-p] [command [destination] [mask subnetmask] [gateway] [metric costmetric]]参数说明(1)参数-f 清除所有网关入口的路由表。
如果该参数与某个命令组合使用,路由表将在运行命令前清除。
-p 该参数与add 命令一起使用时,将使路由在系统引导程序之间持久存在。
默认情况下,系统重新启动时不保留路由。
与print 命令一起使用时,显示已注册的持久路由列表。
忽略其他所有总是影响相应持久路由的命令。
(2)commandprint 打印路由add 添加路由delete 删除路由change 更改现存路由destination 指定发送command 的计算机。
mask subnetmask 指定与该路由条目关联的子网掩码。
如果没有指定,将使用255.255.255.255。
gateway 指定网关。
名为Networks 的网络数据库文件和名为Hosts 的计算机名数据库文件中均引用全部destination 或gateway 使用的符号名称。
如果命令是print 或delete,目标和网关还可以使用通配符,也可以省略网关参数。
metric costmetric 指派整数跃点数(从1 到9999)在计算最快速、最可靠和(或)最便宜的路由时使用。
3、示例(1)要显示IP路由表的完整内容,执行以下命令:route print(2)要显示IP路由表中以10.开始的路由,执行以下命令:route print 10.*(五)地址解析工具-ARP.EXE1、工作原理ARP是地址解析协议,将一个IP地址解析成MAC地址。
该工具用于查看和处理ARP缓存。
ARP原理:某机器A要向主机B发送报文,会查询本地的ARP缓存表,找到B的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后就会进行数据传输。
如果未找到,则广播A一个ARP请求报文(携带主机A的IP地址Ia——物理地址Pa),请求IP地址为Ib的主机B回答物理地址Pb。
网上所有主机包括B都收到ARP请求,但只有主机B识别自己的IP地址,于是向A主机发回一个ARP响应报文。
其中就包含有B的MAC地址,A接收到B的应答后,就会更新本地的ARP缓存。
接着使用这个MAC地址发送数据(由网卡附加MAC地址)。
因此,本地高速缓存的这个ARP表是本地网络流通的基础,而且这个缓存是动态的。
ARP表:为了回忆通信的速度,最近常用的MAC地址与IP的转换不用依靠交换机来进行,而是在本机上建立一个用来记录常用主机IP-MAC映射表,即ARP表。
2、用法arp -a [inet_addr] [-N [if_addr]]显示IP地址与mac地址的绑定arp -d inet_addr [if_addr]删除列表arp -s inet_addr ether_addr [if_addr]添加静态列表参数说明:-a 通过询问TCP/IP 显示当前ARP 项。
如果指定了inet_addr,则只显示指定计算机的IP 和物理地址。
-g 与-a 相同。
inet_addr 以加点的十进制标记指定IP 地址,比如:202.102.245.32。
-N 显示由if_addr 指定的网络界面ARP 项。
if_addr 指定需要修改其地址转换表接口的IP 地址(如果有的话)。
如果不存在,将使用第一个可适用的接口。
-d 删除由inet_addr 指定的项。
-s 在ARP 缓存中添加项,将IP 地址inet_addr 和物理地址ether_addr 关联。
物理地址由以连字符分隔的 6 个十六进制字节给定。
使用带点的十进制标记指定IP 地址。
项是永久性的,即在超时到期后项自动从缓存删除。
ether_addr 指定物理地址。
3、示例(1)显示当前ARP 项C:\>arp -a(2)添加一个静态入口C:\>arp -s 157.55.85.212 00-aa-00-62-c6-09(六)路由跟踪tracert命令的使用1、工作原理Tracert(跟踪路由)是路由跟踪实用程序,用于确定 IP数据报访问目标所采取的路径。
Tracert 命令用 IP 生存时间 (TTL) 字段和 ICMP 错误消息来确定从一个主机到网络上其他主机的路由。
该诊断实用程序将包含不同生存时间 (TTL) 值的 Internet 控制消息协议 (ICMP)回显数据包发送到目标,以决定到达目标采用的路由。
要在转发数据包上的 TTL 之前至少递减 1,必需路径上的每个路由器,所以 TTL 是有效的跃点计数。
数据包上的 TTL 到达 0 时,路由器应该将“ICMP 已超时”的消息发送回源系统。
Tracert 先发送 TTL 为 1 的回显数据包,并在随后的每次发送过程将 TTL 递增 1,直到目标响应或 TTL 达到最大值,从而确定路由。
路由通过检查中级路由器发送回的“ICMP 已超时”的消息来确定路由。
2、用法tracert [-d] [-h maximum_hops] [-j computer-list] [-w timeout] target_name参数说明-d 指定不将地址解析为计算机名.-h maximum_hops 指定搜索目标的最大跃点数.-j host-list 与主机列表一起的松散源路由(仅适用于IPv4),指定沿host-list的稀疏源路由列表序进行转发。
host-list是以空格隔开的多个路由器IP地址,最多9个。
-w timeout 等待每个回复的超时时间(以毫秒为单位).-R 跟踪往返行程路径(仅适用于 IPv6).-S srcaddr 要使用的源地址(仅适用于 IPv6).-4 强制使用 IPv4.-6 强制使用 IPv6.target_name 目标计算机的名称.3、示例(1)在下例中,数据包必须通过两个路由器(10.0.0.1 和 192.168.0.1)才能到达主机172.16.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