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指导书

合集下载

实验四、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tcp协议分析及应用层命令

实验四、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tcp协议分析及应用层命令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TCP协议分析及应用层命令实验指导教师:韩家伟孙玉钰实验4TCP报文段分析及应用层命令实验1.实验目的1.掌握使用IRIS工具对TCP与UDP协议进行抓包分析的方法。

2.掌握TCP协议的报文格式及其优缺点。

3.熟悉应用层命令。

2.实验设备与环境1.Iris网络分析软件2.网络数据包捕获3.捕获TCP报文段并分析(一)实验内容1.启动网络嗅探工具,设置好过滤条件,捕获UDP用户数据报和TCP报文段。

2.分析UDP与TCP协议。

(二)TCP协议实验指导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传送协议。

它在传送数据时是分段进行的,主机之间交换数据必须建立一个会话。

它用比特流通信,即数据被作为无结构的字节流。

通过每个TCP传输的字段指定顺序号,以获得可靠性。

它是在OSI参考模型的第4层,TCP是使用IP的网际间互联功能而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IP不停地把报文放到网络上,而TCP负责确信报文到达。

在协同IP的操作中TCP负责握手过程、报文管理、流量控制、错误检测和处理(控制),并根据一定的编号顺序对非正常顺序的报文给予重新排列顺序。

TCP是面向连接的协议。

在面向连接的环境中,开始传输数据之前,在两个终端之间必须先建立一个连接。

对于一个要建立的连接,通信双方必须用彼此的初始化序列号seq和来自对方成功传输确认的应答号ack(指明希望收到的下一个八位组的编号)来同步,习惯上将同步信号写为SYN,应答信号写为ACK。

整个同步的过程称为三次握手,如图4-1所示。

图4-1 TCP连接的建立对于一个已经建立的连接,TCP使用四次握手来结束通话(使用一个带有FIN附加标记的报文段)。

如图4-2所示。

图4-2 TCP连接的释放TCP每发送一个报文段,就对这个报文段设置一次计时器。

只要计时器设置的重传时间到期,但还没有收到确认,就要重传这一报文段。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学部:信息工程学部专业:软件工程课程:计算机网络姓名:洪江山教师:李毕祥2017 年 2 月目录实验一双绞线线缆的制作 (5)实验二 TCP/IP协议常用网络工具的的使用 (8)实验三在Windows2003上安装与配置DHCP服务器 (11)实验四在Windows2003上安装和配置DNS服务器 (16)实验五实现Web服务器和FTP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 (21)实验六路由器基本实验-静态路由、缺省路由配置 (28)实验七交换机基本实验-VLAN、 VTP、TRUNK (34)《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1、实验课程信息课程编号:061331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实验总学时数:10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专业2、实验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和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先修课为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课程。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从事计算机应用、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和电子商务应用的人员应该掌握的重要知识。

通过课程实验,学生应学会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学习和掌握通信媒体、网络工具的使用,典型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配置方法,服务器的配置和测试方法,为进一步进行网络系统的分析、设计、组建、管理和进行网络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3、实验项目名称和学时分配计算机网络实验共10学时,实验分为“必修实验”和“选修实验”两大类。

其中必修实验2个,共4学时;选修实验分2个等级:A级和B级,学生可根据自身能力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选修实验A级或选修实验B级,共6学时。

4、实验教学设备和仪器(1)实验设备和仪器名称:RJ-45接头、双绞线、RJ-45压线钳、打线钳、测试仪、计算机等。

(2)计算机(内存为1G以上),学生一人一机。

(3)实验环境配置:计算机安装Windows XP或Windows 2003 Server系统,局域网。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附部分答案)..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附部分答案)..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湖南工业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网络工程系目录实验一 802.3协议分析和以太网 (3)一、实验目的 (3)二、预备知识 (3)三、实验环境 (4)四、实验步骤 (5)五、实验报告内容 (6)实验二 IP层协议分析 (7)一、实验目的 (7)二、实验环境 (7)三、实验步骤 (7)四、实验报告内容 (8)实验三 TCP协议分析 (9)一、实验目的及任务 (9)二、实验环境 (9)三、实验步骤 (9)四、实验报告内容 (10)实验四 HTTP和DNS分析 (11)一、实验目的及任务 (11)二、实验环境 (11)三、实验步骤 (11)四、实验报告内容 (12)实验一802.3协议分析和以太网一、实验目的1.分析802.3协议2.熟悉以太网帧的格式3.熟悉ARP报文的格式二、预备知识要深入理解网络协议,需要仔细观察协议实体之间交换的报文序列。

为探究协议操作细节,可使协议实体执行某些动作,观察这些动作及其影响。

这些任务可以在仿真环境下或在如因特网这样的真实网络环境中完成。

观察在正在运行协议实体间交换报文的基本工具被称为分组嗅探器(packet sniffer)。

顾名思义,一个分组嗅探器捕获(嗅探)计算机发送和接收的报文。

一般情况下,分组嗅探器将存储和显示出被捕获报文的各协议头部字段内容。

图1为一个分组嗅探器的结构。

图1右边是计算机上正常运行的协议(在这里是因特网协议)和应用程序(如:Web浏览器和ftp客户端)。

分组嗅探器(虚线框中的部分)是附加计算机普通软件上的,主要有两部分组成。

分组捕获库接收计算机发送和接收的每一个链路层帧的拷贝。

高层协议(如:HTTP、FTP、TCP、UDP、DNS、IP等)交换的报文都被封装在链路层帧(Frame)中,并沿着物理介质(如以太网的电缆)传输。

图1假设所使用的物理媒体是以太网,上层协议的报文最终封装在以太网帧中。

分组嗅探器的第二个组成部分是分析器。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专业:物联网工程适用班级:1201-1202适用时间:2013-2014第二学期二○一三年太原理工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技术交流QQ群:135822243实验目录实验1 PacketTrace基本使用 (3)实验2 交换机配置 (11)实验3 VLAN基本配置 (14)实验4 VLAN 主干道配置 (17)实验5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19)实验6 静态路由配置 (22)实验7 RIP路由协议配置 (27)实验8 单区域OSPF路由协议配置 (31)实验9 DHCP的配置 (36)实验1 PacketTrace基本使用一、实验目的掌握Cisco Packet Tracer软件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任务在Cisco Packet Tracer中用HUB组建局域网,利用PING命令检测机器的互通性。

三、实验设备集线器(HUB)一台,工作站PC三台,直连电缆三条。

四、实验环境实验环境如图1-1所示。

图1-1 实验环境五、实验步骤(一)安装模拟器1、运行“PacketTracer53_setup”文件,并按如下图所示完成安装;图1-2 安装界面点“NEXT”图1-3 安装界面选择“I accept the agreement”后,点“next”图1-4 安装界面不用更改安装目录,直接点“next”图1-5 安装界面点“next”图1-6 安装界面点“next”图1-7 安装界面点“install”图1-8 安装界面正在安装图1-9 安装界面点“Finish”,安装完成图1-10 PT界面(二)使用模拟器1、运行Cisco Packet Tracer软件,在逻辑工作区放入一台集线器(HUB)和三台终端设备PC,用直连线(Copper Straight-Through)按下图将HUB和PC工作站连接起来,HUB端接Port口,PC端分别接以太网(Fastethernet)口。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路由)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路由)

双实验平台的路由实验设计双实验平台的路由实验设计实验一路由器基本配置实验实验二路由器的密码恢复实验实验三路由器的IOS恢复实验实验四路由器通信基础实验实验五静态路由的配置实验实验六RIP路由协议实验实验七OSPF路由协议实验实验八PPP协议实验实验九ACL配置实验实验十NAT配置实验实验十一DHCP配置实验实验十二Packet Tracer综合实验实验一路由器基本配置实验1.1实验目标:通过本实验,我们应该掌握:●通过Console口配置路由器●通过telnet配置设备●基本配置命令1.2 设备要求●路由器一台●PC机一台●网线一根●Console线一根1.3实验环境搭建图1-1实验基本拓扑1.4命令参考1.5 检测PC与路由器的连通性使用ping命令检测,能否ping通路由器;并在PC上运行telnet应用程序登录路由器。

如果没有成功,请检查配置文档实验二路由器的密码恢复实验2.1实验目标:通过本实验,我们应该掌握:●路由器的密码恢复●路由器重置2.2 设备要求●路由器一台●PC机一台●Console线一根2.3实验环境搭建图2-1 实验基本拓扑2.4命令参考真机平台第一步:当我们用console线连接MSR路由器控制时同样需要密码,而这个密码也被遗忘了。

第二步:这时我们可以将MSR路由器的电源关闭,然后在CONSOLE线连接正常的情况下重新启动MSR路由器。

第三步:注意观察终端连接中显示的信息,当出现“press CTRL+B to enter extended boot menu”时我们迅速按下CTRL和B键,这样将进入扩展启动选项。

第四步:在扩展启动选项中有九个选项提供给我们选择,依次是启动CF卡中的系统,进入串口子菜单,进入以太口子菜单,文件控制,修改bootrom的密码,忽略加载系统config文件启动,清空super超级密码,设备操作以及重新启动。

要注意的是清空super超级密码并不是我们要选择的,他只适用于基于密码的验证而不是基于用户名和密码两者验证的方式。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河北科技大学大学英语精品课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河北科技大学大学英语精品课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英文名称:Computer Network一、实验的地位、作用计算机网络实验作为课程实践性环节之一,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通过计算机实验和案例分析,使学生加深理解、验证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增强计算机网络的感性认识;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二、实验开设对象本实验开设对象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习者,实验为必修内容.三、基本原理及课程简介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计划中,《计算机网络》是核心课程,其它管理类、工商类专业中,它是必修课或选修课。

因此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注重讲授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

在实践能力方面着重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课程不同于理论课程,应充分体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认知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共开设4~8个实验项目。

四、指导教师原则上由计算机网络课程讲授教师负责,由年轻教师担任主要实验指导教师,实验室人员配合指导.在每次实验前指导教师应讲清实验目的、基本原理、实验要求等,并指导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课程实验。

五、实验设备配置在局域网环境中,每人配置1台电脑,并可访问Internet。

六、考核与报告1.实验后,学生将实验结果等内容写出实验报告,应符合实验教学的要求,并得到指导教师认可.2.指导教师对每份实验报告进行审阅、评分。

3.该实验课程内容是对理论教学内容的应用与验证,实验课的成绩记入课程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5%.实验一局域网组网一、实验题目局域网组网。

二、实验课时2课时。

三、实验目的1.参观校园网或商学院局域网,对计算机网络组成、硬件设备等有一定的了解。

2.利用网络设备,学生自己组成局域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局域网组网技术,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查询资料和撰写书面文件的能力.四、实验内容和要求1.了解局域网的组成、各种设备的用途。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交换机的基本配置一、实验目的1.掌握交换机命令行各种操作模式及其相互切换。

2.掌握交换机的全局配置。

3.掌握交换机端口的基本配置。

4.掌握交换机配置的查看方法。

二、实验设备S2126G交换机一台,PC机两台,直连线一条。

三、技术原理交换机是一种基于MAC地址识别,能完成封装、转发数据包功能的网络设备。

交换机可以学习MAC地址,并把其存放在内部地址表中,通过在数据包的始发者和目标接收者之间建立临时的交换路径,使数据包直接由源地址到达目的地址。

交换机有以下四种命令行操作模式:1.用户模式,提示符为switch>,这是进入交换机后得到的第一个模式,该模式下可以查看交换机的软硬件版本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测试。

用户模式下输入enable即可进入下面的特权模式。

2.特权模式,提示符为switch#,这是由用户模式进入的下一个模式,该模式下可以对交换机的配置文件进行管理和查看。

特权模式下输入configue terminal即可进入下面的全局配置模式。

3.全局配置模式,提示符为switch(config)#,属于特权模式的下一级模式,该模式下可以配置交换机的全局性参数(如主机名、登陆信息等)。

全局模式下输入类似interface fastethernet 0/5即可进入下面的端口模式。

4.端口模式,提示符为switch(config-if)#,属于全局模式的下一级模式,该模式下可以对交换机的端口进行参数配置。

可以通过exit命令退回到当前模式的上一级操作模式,通过end命令从特权模式以下级别直接返回到特权模式。

交换机的端口速率参数有10(10Mbit/s)、100(100Mbit/s)、auto(自适应)等三种选择,默认是auto。

端口工作模式有full(全双工)、half(半双工)、auo(自适应) 等三种选择,默认是auto。

四、实验步骤1.按图1-1将PC机通过串口(Com)连接到交换机Switch的控制(Console)端口,通过网卡(NIC)连接到交换机的F0/1端口。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肖洪生编著广东海洋大学信息学院网络技术实验室2008.3目录实验课程训练1物理层通信——RS-232串口三线制通信 (3)实验课程训练2双绞线制作与局域网组建 (11)实验课程训练3宽带网接入与局域网检测 (18)实验课程训练4网络协议分析软件Ethereal的使用 (27)实验课程训练5ARP 、I P、ICMP协议数据包捕获分析 (33)实验课程训练6 TCP连接过程与HTTP数据包分析 (39)实验课程训练1 物理层通信——RS-232串口三线制通信实验目的:1.掌握三线制串口通信原理;2. 制作简易串口通信线;3.掌握对通信组件编程的方法实验原理:1.RS-232接口标准RS-232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在上世纪60年代初推荐使用的串行通信标准,是数据终端设备(DTE)与数据通信设备(DCE)之间的接口标准,RS-232在通信系统中的位置如下图1-1所示。

图1-1 RS-232在通信系统中的位置图1-1中,PC机是DTE——数据终端设备;调制解调器(Modem)是DCE——数据通信设备,RS-232是DTE与DCE之间的通信电缆,RS-232即是这两者之间的接口技术标准。

串口通信更新的标准有EIA RS-499,IT-U V.24等,其性能比RS-232好的多,但由于RS-232标准应用早、使用广泛,至今还是计算机上的基本配置之一。

DTE可以是计算机或其它I/O设备,是面对用户、接收/发送数据的设备;DCE是将数据终端与网络相连的通信设备,负责编码、解码、数据链路建立/维持/释放的设备,如拨号上网的Modem等。

RS-232最初的标准为DB-25,即有25根信号线,其中包括主信道、辅助信道,及少数空置信号线(功能待以后扩充)几个部分;现在常用DB-9连接器,仅有主信道,其9根信号线的功能特性如表1-1所示:RS-232 的工作过程可用图1-3表示。

建立连接阶段: A方DTE终端准备就绪后④,A方DEC向A方DTE确认⑥,B方DCE就绪时⑥,B 方DTE 向B 方DCE 确认④; A 方DET 请求发送数据⑦,A 方DCE 允许发送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指导书》覃闻铭编著台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系2004年8月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代号:13329学时数:48学时理论环节学时数:38学时实践环节学时数:10学时学分:3学分开课单位:计算机工程系目录第一章实验大纲 (4)第二章实验一 (8)局域网组网入门第三章实验二 (19)对等网、主从网络的配置第四章实验三 (37)用户管理、文件共享和安全性第五章实验四 (41)DHCP、DNS的配置第六章实验五 (64)FTP服务、WWW服务的配置与使用第一章实验大纲一、实验的简介、作用和目的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网络原理的重要实践环节。

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理解、验证、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对网络原理的理解,获得对网络的工作原理与操作方法,特别是通过设计和综合实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指导书》是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网络并利用计算机网络原理分析网络技术的基础。

在本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它是一门专业主干课,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着重设计构思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熟练的上机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本实验课程共开设5个实验项目。

二、实验方式1、由任课教师先讲清楚实验的基本原理、方法及要求2、实验前必须制定好上机步骤,分发给每一位同学,待每位同学弄清实验目的后开始试验;3、实验小组为1~2人一组,每人每次一台计算机;三、实验设备及软件配备1、PC服务器、机柜各一台,配线架一部;2、可配置化为化为1760路由器10台,连PC配置线10根;3、PC机每人一台(配有网卡、CD-ROM);4、RJ-45头若干、信息模块若干、双绞线若干、RJ-45压线钳10把、打线钳10把、集线器(8口)七台、可配置交换机一台、测试仪10套;5、windows 2000 server、windows 2000 profession、 Office 2000、杀毒工具等软件。

四、实验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五、考核与报告1、实验时应将各种问题与结果记录下来,实验内容存入硬盘或自备U盘;2、任课教师对每次记录都要进行检查、分析、登记;3、课程总成绩应为理论考核与实验登记的综合;其中实验课应占到总成绩的30%。

第二章实验一:局域网组网入门一、目的了解计算机网络组网的层次化原则;掌握局域网组网中从物理层到网络层所应完成的一般任务;掌握RJ-45头的制作;掌握信息模块的制作;掌握网卡的检测方法,学会规划和配置三类基本IP地址,了解子网掩码的作用和工作原理,初步掌握PING和WINIPCFG等命令的使用。

二、环境1、RJ-45头制作:RJ-45头若干、双绞线若干米、RJ-45压线钳一把、测试仪一套。

2、信息模块制作:信息模块若干个、双绞线若干米、打线工具一把。

3、IP地址设置、Ping等常用命令使用:在实验以前已经有安装好windows操作系统的网络机房三、预备知识双绞线联接标准(1)EIA/TIA-568-A标准EIA/TIA-568-A简称T568A。

其双绞线的排列顺序为:绿白,绿,橙白,兰,兰白,橙,棕白,棕。

依次插入RJ45头的1~8号线槽中。

参见下图。

(2)EIA/TIA-568-B标准EIA/TIA-568-B简称T568B。

其双绞线的排列顺序为:橙白,橙,绿白,兰,兰白,绿,棕白,棕。

依次插入RJ45头的1~8号线槽中。

参见附图1-2。

如果双绞线的两端均采用同一标准(如T568B),则称这根双绞线为:平接。

能用于异种网络设备间的联接,如计算机与集线器的联接、集线器与路由器的联接。

这是一种用得最多的联接方式,通常平接双绞线的两端均采用T568B联接标准。

如果双绞线的两端采用不同的联接标准(如一端用T568A,另一端用T568B),则称这根双绞线为:跳接。

能用于同种类型设备联接,如计算机与计算机的直联、集线器与集线器的级联。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集线器(或交换机)本身带有“级联端口”,当用某一集线器的“普通端口”与另一集线器的“级联端口”相联时,因“级联端口”内部已经做了“跳接”处理,所以这时只能用“平接”双绞线来完成其联接。

四、方法和步骤1、RJ-45头制作(1)将双绞线从头部开始将外部套层去掉20mm左右,并将8根导线理直;(2)确定是直连线还是跨接线式,然后按照对应关系将绞线中的线色按顺序排列,不要有差错;(3)将非屏蔽5类双绞线的RJ-45接头点处切齐,并且使裸露部分保持在12mm 左右;(4)将双绞线整齐的插入到RJ-45接头中;(5)用RJ-45压线钳压实即可;(6)将做好的双绞线两端的RJ-45头分别插入测试仪两端,打开测试仪检测制作是否正确。

注意在双绞线压接处不能拧、撕,防止有断线的伤痕;使用RJ-45压线钳连接时,要压实,不能有松动。

2、信息模块的制作(1)将双绞线从头部开始将外部套层去掉20mm左右,并将8根导线理直;(2)按照信息模块的标识色块,双绞线的线色与其对应一致,卡入信息模块端口中;(3)用打线工具将双绞线打入信息模块中。

注意在双绞线压接处不能拧、撕,防止有断线的伤痕;使用压线工具压接时,要压实,不能有松动。

3、IP地址设置、Ping等常用命令使用(1)右键点击桌面上的网上邻居,选“属性”,右击“本地连接”,选“属性”弹出如图:(2)双击“Internet协议(TCP/IP)”如图所示,根据实验前讲解的IP地址例子和子网掩码例子,在下图里填入相应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

(3)打开Windows系统桌面左下角“开始”,点击“运行”,在运行对话框的“打开”一栏里填入“cmd”,点击“确定”,启动Dos界面方式,根据以上对PC的IP 和子网掩码的设置,运行Ping命令,如图:“Destination host unreachable,目标主机不可达。

(4)在步骤(3)的Dos界面下,实验ipconfig/all等命名,查看Windows IP Configuration及本机的MAC地址、网关、DNS信息等,具体如图所示:注:Ipconfig 命令参数总结ipconfig/all:显示本机TCP/IP 配置的详细信息;ipconfig/release:DHCP 客户端手工释放IP 地址;ipconfig/renew:DHCP 客户端手工向服务器刷新请求;ipconfig/flushdns:清除本地DNS 缓存;ipconfig/displaydns:显示本地DNS 内容;ipconfig/registerdns:DNS 客户端手工向服务器进行注册;ipconfig/showclassid:显示网络适配器的DHCP 类别信息;ipconfig/setclassid:设置网络适配器的DHCP 类别。

(5)在步骤(3)的Dos界面下,根据指导老师的理论讲解,练习arp命令的操作,如图:(6)在Dos方式下,利用 Hostname 工具查看主机名,如图:(7)在DOS 窗口下,利用 Nbtstat 工具查看 NetBIOS 使用情况在 DOS 窗口下输入“nbtstat -n”命令,查看客户机所注册的 NetBIOS 名称。

如图所示:在 DOS 窗口下输入“nbtstat -c”命令,显示本机 NetBIOS 缓存信息,如图所示:在 DOS 窗口下输入“nbtstat -r”命令,显示本机 NetBIOS 统计信息,如图所示:在 DOS 窗口下输入“nbtstat –a 远程主机 IP 地址”命令,用来显示远程主机的 NetBIOS信息,并能获得远程主机的 MAC 地址,如下图所示:arp 命令。

(8)在 DOS 窗口下,利用 Netstat 工具查看协议统计信息在 DOS 窗口下输入“netstat”命令,用来查看本机和其他计算机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协议信息,如图所示。

第三章实验二:对等网、主从网络的配置实验三 Windows 网络的硬件连接及软件的安装1、目的(1)掌握星型局域网的网络硬件的连接方法;(2)掌握微机局域网Windows 2000 Server 的软件安装方法;(3)了解对等网和主从式网络的概念以及两者间的区别;(4)掌握WINDOWS网络中关于域和域服务器的概念;2、环境(1)硬件环境①2台PC机,一台作为服务器,另一台作为工作站。

若有条件的可以配备专用文件服务器,用于服务器的微机建议有硬盘和光驱;②带RJ-45口的以太网卡;③8口Hub(集线器)一台;④RJ-45接头4个;⑤两段至少1m长的5类非屏蔽双绞线。

注意:不同的拓朴结构网络硬件配备并不一样。

比如配置总线型网络,还需要有带BNC头的以太网卡、BNC T型接头、同轴电缆和电阻终端器等。

(2)软件环境①Windows 网络操作系统软件(光盘);② V.60以上MS DOS操作系统(系统软盘或硬盘自带);3、内容服务器及客户机系统软件的安装。

4、方法与步骤(1)硬件连接步骤①安装网卡打开机箱,将网卡安装在文件服务器和工作微机的总线扩展插槽上。

如果是带硬跳线设置开关的网卡,按网卡说明书要求设定中断号、端口地址等(目前市场上已少有),切记不要带电操作。

②接好网线要将RJ-45头与双绞线连接好,为确保连接正确可用万用表测量。

③网络连接先将做好的一根双绞线一端插入服务器网卡的RJ-45接口上,另一端插入Hub的RJ-45接口上。

再将做好的另一根双绞线一端插入 Hub的RJ-45接口上,另一端插入客户机网卡的RJ-45接口上。

(2)操作系统安装的步骤1 、设置 CMOS 从光盘引导计算机2 、将 Windows 2000 Server 安装盘插入光驱引导计算机安装 Windows 2000Server 如图所示。

安装程序首先对计算机的硬件配置进行检查,并加载安装过程所必须的文件,如下图所示。

3、检查完毕,会出现下图所示信息。

4 、按 Enter 键继续,会出现下图所示信息。

5、按 C 键继续安装,出现 Windows 2000 协议界面,如下图所示。

6、按 F8 键同意许可协议,出现下图所示界面7、选择“未划分的空间”,在未划分的硬盘空间创建磁盘分区,会出现如下图所示界面。

8 、根据实际情况创建安装 Windows 2000 的分区大小,如下图所示。

9 、选择“新的(没有格式化的)”硬盘分区,按 Enter 键继续,会出现如下所示界面。

10 、选择”用 NTFS 文件系统格式化磁盘分区”,出现如下图所示信息。

11 、文件复制结束后,安装程序初始化 Windows 2000 配置,自动重新启动计算机,如下图所示。

12 、计算机重新启动后进入 Windows 2000 图形安装模式,如下图所示。

13 安装程序开始检测并安装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如下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