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拾穗》课件

合集下载

小学四年级语文《拾穗》教案示例三篇语文知识点讲解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拾穗》教案示例三篇语文知识点讲解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是基础课程,教育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理解和运用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点,培养语文能力,教师也需要特别重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

本文将着重介绍小学四年级语文《拾穗》精选教案示例三篇语文知识点讲解教案。

一、知识点介绍:1.故事情节故事情节是小学语文必学的基础知识,也是教学内容的重点之一。

学生需要理解故事的起承转合,把握事件的发展和结局,从而发掘故事的含义和主旨。

2.词语解释词语解释是科学学习的基础要素之一。

学生需要逐步理解和掌握单个词汇的意义、用法和引申意义,从而提升对整个语言的理解能力。

3.语言表达语言表达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

学生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语言活动,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理解和领会语言表达的艺术魅力。

二、拾穗教学案例下面是三篇小学四年级《拾穗》教学案例,分别从故事情节、词语解释和语言表达三个角度进行介绍。

案例1 故事情节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故事《拾穗》,了解故事情节的基本构成,能够理解故事的主旨。

教学内容:教师给学生讲解故事的起承转合,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的基本构成,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故事,进一步挖掘故事的主旨。

教学步骤:1.导入(讲解故事基本情节和题目)2.阅读故事《拾穗》3.分析故事情节的起承转合4.理解故事主旨5.小组讨论6.学生表达教学反思:在学习故事情节的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感情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主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品德教育。

案例2 词语解释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故事《拾穗》,掌握词语的基本意义与解释,理解词语的应用和意义的转换。

教学内容:教师通过课本中的词语解释,引导学生理解每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词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1.导入(引入新词语)2.词语解释3.学生朗读故事4.课后巩固5.小组讨论6.学生表达教学反思:词语解释是学生掌握语言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词汇的运用和理解。

《拾穗》教学教案

《拾穗》教学教案

教学案例
学校名称:石家营中心小学
课程名称:语文
内容主题:《拾穗》
教材版本:北师大版
教师姓名:
内容简介:
“收获”一词,作动词用,指获取已成熟的农作物,这是一种行为动作;作名词用,指已取得的农产品,也可泛指一切劳动的成果,乃至比喻战果/心得等。

《拾穗》一文结合对背景资料的欣赏和课文内容,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增强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我的思路是让学生课前阅读课文五步法:读—划—写—记—练让学生养成学会读书的习惯。

在读中发现不懂的问题。

然后课堂上小组自主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四年级语文上4.2 拾穗

四年级语文上4.2 拾穗

我会写
课件PPT
写法:“田”两侧下边稍 向内收,左窄右宽。
组词:描红 描写
字词乐园
huì

我会写
课件PPT
写法:“会”的撇、捺要 写得舒展些。
组词:描绘 绘图
字词乐园
课件PPT
埋:土+里=埋,把东西放进土里, 就是“埋”起来了。
描:描-扌+目=瞄,用眼就是“瞄”; 描-扌+口=喵,用嘴就喊“喵”。

四十八、浪费别人的时间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是慢性自杀。──列宁

四十九、意志薄弱的人不可能真诚。——拉罗什科

五十、梦想绝不是梦,两者之间的差别通常都有一段非常值得人们深思的距离。——古龙

五十一、得其志,虽死犹生,不得其志,虽生犹死。——无名氏

五十二、所虑时光疾,常怀紧迫情,蹒跚行步慢,落后最宜鞭。——董必武

五十三、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我们不就是生活在梦想中的吗?——丁尼生

五十四、很难说什么是办不到的事情,因为昨天的梦想,可以是今天的希望,并且还可以成为明天的现实。——佚名

五十五、要用你的梦想引领你的一生,要用感恩真诚助人圆梦的心态引领你的一生,要用执著无惧乐观的态度来引领你的人生。——李开复

三十六、梦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会沐浴在梦想的光辉之中。——佚名

三十七、一块砖没有什么用,一堆砖也没有什么用,如果你心中没有一个造房子的梦想,拥有天下所有的砖头也是一堆废物;但如果只有造房子的梦想,而没有砖头,梦想也没法实现。——俞敏洪

三十八、如意算盘,不一定符合事实。——奥地利
课件PPT

2019-2020学年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教案)拾穗

2019-2020学年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教案)拾穗

拾穗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字6个,写字6个,学习多音字“落”。

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积累自己喜欢的重要词句。

教法:启发引导教学难点: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段落大意。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收获”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拾穗》板书(拾穗)“拾”是什么意思?(弯腰捡东西)“穗”是指什么?(麦穗)(这是一篇介绍名画的说明文)二、出示目标三、检测预习,整体感知1.引入:昨天晚上,同学们对课文进行了预习,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挑战吗?2.同桌分段轮读读课文。

纠正读音。

能正确、流利地读下来的在同桌的书上插一面小红旗。

3.检测识字情况:(1)把下面词语填在句子的括号里,读一读。

搜寻欣赏传统弥散逼真收获的季节,麦香混合在晨雾中,(弥散)在田野上。

她手里紧紧地攥着麦穗,眼睛还在地上(搜寻)。

拾穗的穷人都遵循古老的(传统),只在白天拾穗,天黑了决不会来。

《拾穗》这幅画画得十分(逼真),充满对农民的理解和同情。

认真地(欣赏)画面,会使我们产生丰富的感受和联想。

(2)给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落(lao la luo)下毛病落(lao la luo)叶丢三落(lao la luo)四小结:没有老师的帮助,同学们自己就能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下来,并且能学会生字,真了不起。

4.整体感知。

接下来,请大家再次浏览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这幅画的?画面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交流:(有总到分,由近及远的顺序)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三个妇女正在收割后的麦田里捡拾麦穗。

5.学生再读课文,分段。

生先自学,再交流第一部分:(1-5)写拾穗画面。

第二部分:(6-7)写作者介绍及对画的评价。

6.老师小结。

四、堂清检测:1.指名朗读课文。

2.听写词语。

3.形近字组词;妇(妇女)麦(麦子)描(描写)扫(扫地)表(手表)猫(小猫)4.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落:五、作业:抄写好词五个,好句三个。

拾穗_PPT优秀课件3

拾穗_PPT优秀课件3

右边的妇女累了,欠起了身, 显然是腰疼,一下子直不起身了。 她手里紧紧地攥着麦穗,眼睛还在 地上搜寻。哦,她的年纪够大了, 也许是中年妇女的婆婆,一辈子辛 劳,腰都落下了毛病,可是,这是 她能为家里增加一点食物的惟一机 会呀!因此,虽然家里人不让她来, 她还是坚持来了。
左边穿深蓝色衣服带蓝色 帽子的妇女很年轻,可能是中 年妇女的女儿吧。她手脚麻利, 捡拾麦穗的动作像舞蹈:瞧, 她平平地趴下身子,右臂伸向 前方,拿着麦穗的左手弯在背 后,艰苦的生活刚刚开始,生 活的路还很长……
★对照图画,再读课文,看 看哪些文字写的是画面上有的内 容,哪些是作者想象的?
★ 刚才你们读的内容是画面中的 近景还是远景呢?那远处又有些什么 景象呢?
远处,有个人骑在马上,看着 田野里的一切……他在监督着工人 干活,而对拾穗者,他似乎并不在 意……
★从这幅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从这些句子中我们更深刻 的体会到了农民的艰辛和生活合理的联想 也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它 会使你的文章真实感人。
配乐欣赏
《拾穗》是米勒最重要的代表作, 这是一幅十分真实、亲切美丽、而又给 人以丰富联想的农村劳动生活的图画。 从中不难看出画家对劳动的甘苦,特别 是“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意义 是有着切身的深刻体验的。
画面上,米勒使用了迷人的暖黄 色调,红、蓝二块头巾那种沉稳的浓 郁色彩也融化在黄色中,整个画面安 静而又庄重,牧歌式地传达了米勒对 农民艰难生活的深刻同情,以及米勒 对农村生活的特别的挚爱。
3.你还知道米勒的哪些作品?
米勒(Jean Francois Millet 1814—1875),法国写实主义画 家。他从1849年定居巴比松村 后,就以农民的生活作为创作 的题材,因此人们称他是“农 民画家”。他笔下的农民形象 朴实,心地纯洁。而且画面色 彩浑厚、沉着,与其表达的情绪非常和谐。 从这幅画中可以看出,画家在平凡的题材中, 描绘出人物质朴的精神和恬静的气氛。显示 出画家对农民的深沉热爱。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拾穗》教学设计及评价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拾穗》教学设计及评价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拾穗》教学设计及评价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一篇课文——《拾穗》。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生字词,如“麦穗”、“拾”、“颗粒”等;2.引导学生了解和体会作者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尊重和赞美之情;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4.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良好品质。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劳动的艰辛,学会感恩与尊重。
(1)情感体验: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作者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赞美之情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帮助学生体验农民的辛勤劳作,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情感。
举例:让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人物,再现“拾穗”的场景,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2)修辞手法的运用: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对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可能存在困难。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感受这些修辞手法的美妙之处,提高其运用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主题。课文通过描述农民在麦田里拾穗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尊重和赞美。这种尊重和赞美是我们应该具备的良好品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描述。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体会作者如何生动地描绘农民的劳作情景。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着重讲解了生字词和修辞手法,通过案例分析和举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掌握仍不够扎实。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加强对这些难点的反复讲解和练习,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这一环节得到了学生的热烈响应。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了偏离主题的现象。为了提高讨论效果,我应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确保讨论紧紧围绕主题进行。

2020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语文天地
2020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2020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二 明月
2020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古诗二首
2020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走月亮
2020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爱我中华
2020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草原
2020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中国结
2020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2020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飞向月球
2020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语文天地
2020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三 民族之花
2020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39页 0093页 0146页 0185页 0221页 0252页 0296页 0346页 0368页 0399页 0443页 0507页 0558页 0589页 0605页 0629页
一 师生 孔子和学生 二 明月 走月亮 语文天地 爱我中华 中国结 四 收获 拾穗 五桥 桥之思 六 方寸世界 罗斯福集邮 七 地名 钓鱼的启示 语文天地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一 师生
2020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师恩难忘
2020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孔子和学生
2020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语文天地

拾穗

拾穗

麦:[mài]麦田,麦穗,小麦
重要字词
秋天来了,农民伯伯会到麦田里收割小麦,妇女们 就会时不时弯下腰捡麦穗。
妇:[fù] 妇女,妇孺,有妇之夫,有妇之夫,妇人 之见
妇人之见的想法真是一点儿实际意义都没有啊! 腰:[yāo]腰肢,半山腰,弯腰,腰包 埋:[mái]埋汰,埋头苦干,埋葬,十面埋伏
描绘:[miáo huì] 这幅山水画,描绘得栩栩如生

认识作者认识拾穗

作者:让·弗朗索瓦·米勒 《拾穗者》是法国画家米勒在1857年创作的著名油画,画 面描绘了描写农村秋季收获后,人们从地里拣拾剩余麦穗 的情景,是现实主义艺术风格的典型代表作。该画现珍藏 于巴黎奥赛博物馆内。
《拾穗者》法国著名农民画家米勒

作者抓住了人物哪些方面作 了具体的刻画和描写?
梵高的《播种者》
语言描写范例
1、小光是五年级的学生,圆圆的脸上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他学习不 错,就是不爱干活儿。偶尔让他干点活儿,他就噘着嘴,耷拉着脑袋,老 大的不高兴,走起路来也懒洋洋的,所以,爸爸总是喊着“小懒猫”,妈 妈也常说:“小懒猫啊,小懒猫,你什么时候才能变成小蜜蜂啊!”说来




描述,描写,描画,绘画,绘制。
第一自然段:

收获的季节,麦香混合在尘雾中,弥散[mí sàn]在田野上。 太阳偏西,割麦的男人们已经离开了。地头几棵大树旁, 已经堆起了好几排金黄色的麦垛 [duǒ] ,有人还在往车上 装捆好的麦子。

段意:介绍画面的远景,也是拾穗人 生活的背景。
第2-4自然段为一个段落段意:介绍《拾穗》的近 景,细致地描述了三个妇女拾穗的劳动场景。
3.说说你从画中体会到什么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间的是位中年人,夕阳照射在 她结实的后背上。那宽宽的肩膀,那 戴着套袖的手臂,一看就知道她是一 位从小担水背柴、十分能干的人。我 们看不见她的脸。她正深深地弯着腰, 一手攥着一把麦穗,另一只手还在捡 拾。她埋头苦干,因为她承担着生活 的重担,她知道多捡拾几把麦穗就能 为家里的晚餐增加一碗麦粥,或者早 餐多一两片面包。
中间的是位中年人,夕阳照射在 她结实的后背上。那宽宽的肩膀,那 外貌 戴着套袖的手臂。( ) 我们看不见她的脸。她正深深地 弯着腰,一手攥着一把麦穗,另一只 手还在捡拾。( ) 动作
这就是看图作文的方法,既要写图 上的内容,又要写推想。
• 用刚才的方法学习3、4自然段,找出画面
内容和推想。
右边的妇女累了,欠起了身,显然是 腰疼,一下子直不起身了。她手里紧紧 地攥着麦穗,眼睛还在地上搜寻。哦, 她的年纪够大了,也许是中年妇女的婆 婆。一辈子辛劳,腰已经落下了毛病, 可是,这是她能为家里增加一点食物的 宝贵机会呀!因此,虽然家里人不让她 来,她还是坚持来了。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观察油画,从 远处你看到了什么?
拾 穗
看到这些,我们知道这是怎样的一 个季节?
• 丰收的季节 • 在文中找一找哪部分是描写这个内容的?
读一读。
你觉得这段话写得怎样?
• 这是远处的景物,请看近处的景物,你又
看到了什么?
拾 穗
在远处我们看到了一片丰收的景象 ,在近处我们看到拾穗,你有什么 疑问? • 丰收了,为什么还要拾穗? • 作者小时也随母亲去拾过穗,对拾穗人了
拾穗
播 种 者
《播种者》欣赏:这件作品也
是米勒的著名作品,描撒播着希望的种子。 背景是一群飞鸟正在空中盘旋,寻 找食物,猎食着播下的种子,这是 一幅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缩影,表 现出作者对劳动者的无限赞美。
晚祷
《晚祷》表现了一对农民夫妇在暮色中谛听远
解,才会画出这幅名画。 • 你了解米勒吗?读读资料。 • 课文有对米勒的介绍吗?谁来读一读?
现在随作者一起从文中去欣赏这幅 名画。读课文1至4自然段
• 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 • 三个妇女拾穗 • 那几段是写这几个妇女的?作者用什么方
法来写的? • 动作 神态 外貌 • 对照图和课文,先看中间这位妇女。你发 现了什么? • 找出推想
读课文填空:
《拾穗》是19世纪( ) 国画家( )的 作品。由于他对劳动的( ), 因此《拾穗》这幅画画得十分( ), 充满对( )。 这幅画有( ),有( ),( )和( ) 相配合。画面本身是( ),而表现的内 容是( ),它使人好像也置身于( ), 来到( )。认真的欣赏,会产生 丰富的( )。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作业超市: • A 选一幅你喜欢的名画,仔细观察,
试着按照一定的顺序把看到的和想到 的写下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B 上网 搜集齐白石,张大千,徐悲 鸿 的作品欣赏 • C 背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右边的妇女累了,欠起了身,显然是 腰疼,一下子直不起身了。她手里紧紧 地攥着麦穗,眼睛还在地上搜寻。哦, 她的年纪够大了,也许是中年妇女的婆 婆。一辈子辛劳,腰已经落下了毛病, 可是,这是她能为家里增加一点食物的 宝贵机会呀!因此,虽然家里人不让她 来,她还是坚持来了。
紧紧体会到什么?
右边的妇女累了,欠起了身。(外貌 ) 她手里紧紧地攥着麦穗,眼睛还在地上 搜寻。( 动作)
《晚祷》正是由于深刻地反映了这样一种复
杂的矛盾,因而具有长久的魅力。画面上,夕 阳西下,劳动了一天的农民夫妇,听到远方教 堂钟响,丢下手中的活计,俯首默默祷告。画 家着力描绘出他们的虔诚,我们为他们的纯朴 和诚实所感动。可是画中反映的现实生活又形 象地告诉人们,他们虔诚的结果是什么--简陋 的工具,破旧的衣衫,两小袋马铃薯,在无垠 的大地的映衬下,他们是那样地孤立无援。 《晚祷》的主题不单是对命运的谦恭和柔顺, 而更重要的是人们缅怀在那大地上辛勤劳动, 流尽汗水以养育众生的农民。米勒在法国绘画 中确立了真实地反映农民日常生活和艰苦劳动 的新型风俗画,《晚祷》即是这一主题的佳作
艰苦的生活刚刚开始,生活的路还很 长……
左边穿深色衣服戴蓝色帽子的妇 女很年轻,( 衣着 ) 她手脚麻利,瞧,她平平地趴下 身子,一只手伸向前方,另一只手拿 着麦穗,弯在背后。( 动作 )
图上除了有拾穗的人,还有监工, 你体会到什么?
• 很穷,尽管穷,但他们怎样?读五自然段
。你体会到什么? • 怎样评价这幅画的? • 你会产生怎样的联想?
拾 穗
中间的是位中年人,夕阳照射在 她结实的后背上。那宽宽的肩膀,那 戴着套袖的手臂,一看就知道她是一 位从小担水背柴、十分能干的人。我 们看不见她的脸。她正深深地弯着腰, 一手攥着一把麦穗,另一只手还在捡 拾。她埋头苦干,因为她承担着生活 的重担,她知道多捡拾几把麦穗就能 为家里的晚餐增加一碗麦粥,或者早 餐多一两片面包。
处教堂钟声时正在祈祷的情景。米勒本人曾强调, 此画的意境主要是表现钟声。因为他画《晚祷》 时,曾回想到童年时代在田间劳动时,每当晚钟 响起,祖母总要一家人停止工作,为可怜的死者 祈祷。宗教就其本质来说是“精神的鸦片”,不过 在诚实劳动者身上,信仰就是“追求道德”,就 是“向善”,他们真正相信“人不单是靠面包活 着”,更是靠首先理想的支持。他们认为统治阶 级的贪婪无耻,违背“上帝的本意”。他们看不 到宗教在劝导人们安贫乐道的时候,实际上是维 护了剥削者的利益。但从劳动者自身的笃言信行 和苛求于已方面,反映了他们品格中的优良素质。
•油画是用透明的植物油(亚麻仁油、
罂粟油、核桃油等)调和颜料,在经过 加工的底布、纸、木板等材料上塑造艺 术形象的绘画。作画时使用的稀释剂为 挥发性的松节油和干性的亚麻仁油等。 画面所附着的颜料有较强的硬度,当画 面干燥后,能长期保持光泽。凭借颜料 的遮盖力和透明性能较充分地表现描绘 对象,色彩丰富,立体质感强。油画是 西洋画的主要画种之一。
左边穿深色衣服戴蓝色帽子的妇 女很年轻,可能是中年妇女的女儿吧。 她手脚麻利,捡拾麦穗的动作像舞蹈: 瞧,她平平地趴下身子,一只手伸向 前方,另一只手拿着麦穗,弯在背后。 艰苦的生活刚刚开始,生活的路还很 长……
左边穿深红色衣服戴蓝色帽子的妇 女很年轻,可能是中年妇女的女儿吧。 她手脚麻利,捡拾麦穗的动作像舞蹈: 瞧,她平平地趴下身子,一只手伸向 前方,另一只手拿着麦穗,弯在背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