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小区划:理论与实践
2024年地震安全性评价相关知识(3篇)

2024年地震安全性评价相关知识一、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概念和目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指对建筑、结构或区域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和预测的过程。
通过地震安全性评价,可以评估建筑或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为设计、改造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地震灾害的抵抗能力,减少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评估建筑、结构或区域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2. 评估已建成建筑、结构或区域的地震安全性,并提供改造或加固建议;3. 为地震设计和结构抗震指标提供科学依据;4. 为地震风险管理和灾害防治提供决策支持。
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体系地震安全性评价主要借助于地震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包括基于经验、基于响应谱、基于非线性分析等不同的方法。
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建筑物级、区域级和连续结构级地震安全性评价。
在地震安全性评价过程中,有多个指标用于评估建筑、结构或区域的地震安全性,常见的指标包括:地震烈度、结构易损性、抗震设防状况、耐震性能等。
1. 地震烈度:用于描述地震的强度和影响范围,常用的指标为烈度等级(如中国地震烈度表)。
2. 结构易损性:用于评估建筑或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程度,常用的指标包括破坏率、承载力剩余系数等。
3. 抗震设防状况:用于评估建筑或结构的抗震能力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包括设防烈度、基本地震加速度等。
4. 耐震性能:用于评估建筑或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性能水平,常用的指标包括层间位移角、层间位移比等。
三、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影响因素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受多个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地震活动性、土壤条件和建筑或结构特性三个方面。
1. 地震活动性:地震活动性是指某一地区地震发生的频率和大小,地震活动性越高,建筑或结构破坏的风险越大。
2. 土壤条件:土壤的类型、厚度和物理力学性质对建筑或结构的地震反应有着重要影响。
软土地基和液化土条件下建筑或结构的抗震能力较弱。
2022年防震减灾日主题班会教案

引导学生进行地震应急疏散 演练
总结演练过程中的问题和不 足,提出改进措施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强调防震减灾的重要性 呼吁大家关注地震安全,做好自我保护 布置作业,引导学生课下继续学习相关知识
测试题:针对本节班会涉及的知识点设计测试题,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观察法:观察学生在讨论、回答问题时的表现,评估学生对防震减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 度。
防震减灾科普图书:通过阅读科普图书,让学生了解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基本知识、预防措施及 应急处理方法。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软件:通过虚拟仿真技术,让学生亲身体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情景,增强学 生的安全意识。
仿真道具:模拟地震现场的倒塌建筑、家具等 模拟演练软件:用于学生自救互救的虚拟演练平台 救援工具:如灭火器、急救包等 安全教育宣传资料:如海报、手册等
练习法:学生通过 练习、实验或活动 掌握知识技能,提 高实践能力。
互动法:教师与学 生、学生与学生之 间进行互动交流, 共同探讨问题,加 深对知识的理解。
定义:讨论法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交流、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积极参与的教学方法。
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播放地震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讲解地震的危害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地震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
防震减灾知识讲解:包括预 防措施、应急避险、自救互 救等
地震基本知识讲解:包括地 震成因、地震波、震级等
地震案例分析:结合具体地 震案例,讲解防震减灾的重
要性和必要性
互动问答环节:鼓励学生提 问,增强学生对防震减灾知
地震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建筑 物倒塌、人员伤 亡、自然灾害等
社会工作实务(高级)及答案

社会工作实务(高级)一、主观题(每小题10 分,共 100分)1、小芬,女,16岁,初中三年级学生。
小芬有两个哥哥,都是初中没毕业就外出打工,现在都已经成家。
小芬家在农村,父母都是农民,但由于这两年天气干旱,庄稼收成不好,父亲便出去打工,做起了农民工。
小芬的父母一直对小芬寄予很大希望,希望小芬能考进重点高中,所以对小芬要求严格,要她努力学习,一定不能辜负父母的期望。
小芬虽家庭不富裕,可是在小芬的教育投资方面,父母却很舍得。
从小芬小时候起,小芬的每一天都排满了学习课程,小芬父母还为小芬买了各种各样的辅导书。
小芬外出玩耍的时间很少,出去玩一会都要向父母请示,得到父母同意,买文具、衣服等,妈妈都会全程监督。
小芬看到很多同学都可以去外面自由玩耍,可以随意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心里很羡慕也很难受。
小芬如果和同学出去玩,回来也不敢跟家里人说,害怕挨父母批评。
马上就要中考了,小芬很担心,如果考不上重点高中,父母会责备她,有时小芬不敢回家,故意在外磨蹭,还学会了对父母撒谎。
小芬的父母觉察到小芬经常说谎,而且最近一次月考的成绩也没有以前考得好。
1.小芬面对的主要困境有哪些?2.针对小芬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在介入时可以用到哪些相关理论?【答案】1.上述案例中,小芬面临的主要困境有:(1)父母管教严厉,缺乏自由。
父母对小芬寄予厚望,在学习上要求严格,平时对小芬有太多的约束,限制了小芬正常活动的自由。
(2)升学压力大。
小芬马上就要进行中考,升学压力较大,月考成绩不理想,不敢回家,害怕遭受责骂。
(3)与父母没有正确的沟通。
小芬向往自由,却不敢和父母说,害怕遭受责骂。
小芬和父母之间缺乏沟通,甚至还学会了撒谎。
2.针对小芬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在介入策略中可能会用到的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有:(1)家庭系统理论家庭系统理论有三个基本观点:①家庭成员的基本问题是整个家庭不良的沟通交流方式导致的;②家庭所面临的危机既是机会,也是挑战;③因“问题”而导致的家庭功能的失调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用法制推进防震减灾工作

为本 、因地制 宜、 明确 责任 、强化监 管 、注 重实效 ”的
答: 条例》共六 章 5 条 , 《 0 分为总则 、 震 地
立法 指导思想 。立法 工作组按 照指导思 想 ,总结我 市依 地震 灾害预 防、地震应 急机制 和监督 管理 、
l 圈 圆
全市地 震监 测台 网实行统一规 划 ,分级 、分类 建设和管 加 强地震 应急避难 场所 的监管 ,明确 了新 建 、改建 、扩
理 ,其 建设 、改造资金 和运行 经费列入 本级财 政预算 。
石 油化 工、大 型水库 、特大桥 梁 、超 限高 层建 ( )筑 构 物 等重大建 设工程 ,建 设单位 应当依法 建设专 用地震监 建 应急避难场所 的备案 、管理和公示制度 。
.
中国的防震减灾立法工作早在 2 O世纪 8 年代 中期就 已经开始 了。 O 18 年 ,经 国务院 批准 ,当时的国家 地震 局正式颁布了 《 98 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 。这是中国第一部正式发布
的 防震 减 灾 方 面 的 行 政 规 章 。
19 年 ,当时的国家地震局 开始组织专家 制定地震法 ,但 由于该法涉及 的理论和实践 问题很多 ,所以 ,从 90 19 年底开始突 出以防震减灾立法工作为重点 , 90 成立 了由若干专家组成的 Ⅸ 破坏性地震 应急条例》立法起草小组 , 这是中国突发公共事件领域第一部与应急有关的行政法规 。条 例于 1 9 9 5年 2月 1 1日由第 12号国务院 令发 布, 7
南市 在 全国副省 级城 市 中率先 出台防震 减 灾法律 法规 ,
台的 过 程 。
并通过 报纸 、网络 向社 会公开征 求意 见。根 于 2 1 年 6月 3日市政府第 7 次常务会议讨。 01 8
等效线性化地震反应的震级距离参数调整法及其在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等效线性化地震反应的震级距离参数调整法及其在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沈建文;刘峥【摘要】One of the critical shortcomings by traditional equivalent linear method (EQLM) is that when large motions are input, the magnification of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calculated i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observed. In seismic safety evaluation, such defect may lead to a serious result of underestimating design ground motion parameters for key projects. In 2010, Shen Jianwen and etc. Suggested a EQLM (M, R) method to improve EQLM through parameters of magnitudes and distances. In this paper we point out the important effect of the strain discount coefficient to the computation result, and discuss equivalent linear method EQLM (M, R) further. Taking a seismic safety evaluation project as an example, we determine magnitude-distance pairs with the concept of scenario earthquake, and calculate the soil seismic response.%传统等效线性化波动法最主要的缺陷之一是,当基岩输入地震动较强时,高频段算得的放大倍率比实际场地的实测结果明显偏低.在地震安全性评价中,该缺陷导致了低估重大工程设计地震动参数的严重后果.为弥补等效线性化方法的上述缺陷,沈建文等(2010)提出了通过震级M和距离R参数修正等效线性化的方法EQLM(M,R).本文指出应变折减系数对计算结果的重要影响,对土层反应的等效线性化方法EQLM (M,R)做了进一步的讨论.同时结合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算例,用设定地震确定了震级—距离,用EQLM (M,R)完成了土层反应的计算.【期刊名称】《震灾防御技术》【年(卷),期】2011(006)003【总页数】11页(P220-230)【关键词】地震安全性评价;土层地震反应;等效线性化方法;设定地震【作者】沈建文;刘峥【作者单位】上海市地震局,上海200062;上海市地震局,上海200062【正文语种】中文土层对基岩地震动的影响对于抗震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地震安全性评价的问题及对策刍议

地震安全性评价的问题及对策刍议摘要:随着地震安全性评价理论的成熟及工程经验的积累,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取得很大进展,但是在理论和工程实践方面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本文基于现有研究,分析和总结了现阶段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探讨和提出了一些相对应的改进办法及工作建议。
关键词:地震;安全性评价;危险性分析;问题;建议总结历次地震灾害的经验教训可知,地震引起的建筑物和工程设施倒塌破坏是导致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因此,只有使建筑物和工程设施具备适当的抗震能力才能有效减轻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一般而言,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涉及从工程的选址规划一直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确定科学合理的抗震设防要求是抗震设防的基础,只有按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严格的设计和施工,才能保证建筑物具备一定的抗震能力。
基于这个目标,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应运而生,其目标是针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强震,从工程上着眼为设计提供抗震依据,并力求在最经济的条件下,使建、构筑物具有足够抗震性能的设防标准,从而减轻地震对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破坏。
1.地震安全性评价概述地震安全性评价是对工程建设场地所进行的地震烈度复核、地震危险性分析、设计地震动参数(包括加速度、设计反应谱、地震动时程曲线)确定,地震小区划、场址及周围地震地质稳定性评价、场地震害预测等工作,是确定建设工程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抗震设防要求和采取什么样的工程抗震设防措施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近年来我国针对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研究与应用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地震安全性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场地和场地周围区域的地震活动环境评价、地震地质环境评价、断裂活动性鉴定、地震危险性分析、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地震地质灾害评价等。
依据评价对象不同,可将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划分为以下四个等级:Ⅰ级工作,包括地震危险性的概率分析和确定性分析、能动断层鉴定、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和地震地质灾害评价;Ⅱ级工作,包括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及地震小区划;Ⅲ级工作,包括地震危险性的概率分析、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和地震地质灾害评价;Ⅳ级工作,是对需要进行地震烈度复核者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4.05•【字号】甘政办发[2012]94号•【施行日期】2012.04.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甘政办发〔2012〕94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为提高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提升全社会应对地震灾害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省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按照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工作方针,积极宣传党和国家防震减灾工作方针政策,大力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增强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和参与防震减灾工作积极性,引导全社会主动、科学参与防震减灾工作,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工作目标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宣传部门的指导下,通过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七进”(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部队)活动、特殊时段重点宣传和地震应急演练,提高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普及率,增强社会公众参与防震减灾工作积极性,提高应对地震灾害的综合能力。
力争5年内,全省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率达到80%以上,社会公众基本掌握防震、避震、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
三、宣传内容(一)方针政策。
宣传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党和国家防震减灾工作的方针政策、发展方向、决策部署和工作措施。
(二)法律法规。
宣传防震减灾法律、国务院防震减灾行政法规,中国地震局部门规章,以及我省防震减灾的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
(三)监测预测知识。
宣传地震监测预测科普知识和技术方法,地震宏观异常现象在地震预测中的重要作用,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技术要求,我国地震预测的客观能力。
基于软土场地实测记录的三种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可靠性研

第27卷第5期2018年10月 自 然 灾 害 学 报JOURNAL OF NATURAL DISASTERSVol.27No.5Oct.2018 收稿日期:2018-01-18; 修回日期:2018-05-07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6YFE0105500);中央级公益性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6A02) Supported by :Key Special Project of National Key R&D Plan,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ooperation(2016YFE0105500);Sci⁃entific Research Fund of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2016A02) 作者简介:王鸾(1993-),女,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土动力学和岩土地震工程研究.E⁃mail:1286290758@ 通讯作者:汪云龙(1985-),男,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岩土地震工程、土工测试及地质勘察等方面的研究.E⁃mail:Wyl_iem@ 文章编号:1004-4574(2018)05-0012-08DOI押10.13577/j.jnd.2018.0502基于软土场地实测记录的三种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可靠性研究王 鸾1,袁近远2,汪云龙1,王 克1(1.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80;2.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中国香港)摘 要:软土场地地震反应计算分析方法是公认难题。
以日本KiK⁃net 强震观测台网中所有软土场地井下记录为样本,对传统等效线性化方法SHAKE2000、时域非线性方法DEEPSOIL 和频率一致等效线性化方法SOILQUAKE 三者在软土场地地震反应分析计算中的可靠性进行对比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