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数理逻辑部分考试试

合集下载

离散数学试题及答案

离散数学试题及答案

离散数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在集合论中,下列哪个选项表示两个集合A和B的并集?A. A ∩ BB. A ∪ BC. A - BD. A × B答案:B2. 命题逻辑中,下列哪个符号表示逻辑非?A. ∧B. ∨C. ¬D. →答案:C3. 在有向图中,如果存在一条从顶点u到顶点v的路径,那么称顶点v为顶点u的:A. 祖先B. 后代C. 邻居D. 连接点答案:B二、填空题1. 一个命题函数P(x)表示为“x是偶数”,那么其否定形式为________。

答案:x是奇数2. 在关系R上,如果对于所有的a和b,如果(a, b)∈R且(b, a)∈R,则称R为________。

答案:自反的三、简答题1. 简述什么是等价关系,并给出其三个基本性质。

答案:等价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二元关系,它满足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

自反性指每个元素都与自身相关;对称性指如果a与b相关,则b也与a相关;传递性指如果a与b相关,b与c相关,则a与c也相关。

2. 解释什么是图的连通分量,并给出如何判断一个图是否是连通图。

答案:连通分量是指图中最大的连通子图,即图中任意两个顶点之间都存在路径。

判断一个图是否是连通图,可以通过深度优先搜索或广度优先搜索算法遍历整个图,如果所有顶点都被访问,则图是连通的。

四、计算题1. 给定命题公式P:((p → q) ∧ (r → ¬p)) → (q ∨ ¬r),证明P是一个重言式。

答案:通过使用命题逻辑的等价规则和真值表,可以证明P在所有可能的p, q, r的真值组合下都为真,因此P是一个重言式。

2. 给定一个有向图G,顶点集合V(G)={1, 2, 3, 4},边集合E(G)={(1, 2), (2, 3), (3, 4), (4, 1), (2, 4)}。

找出所有强连通分量。

答案:通过Kosaraju算法或Tarjan算法,可以找到图G的强连通分量,结果为{1, 4}和{2, 3}。

数理逻辑考试题及答案

数理逻辑考试题及答案

“离散数学”数理逻辑部分考核试题答案--------------------------- ★-----------------------------一、命题逻辑基本知识(5分)1、将下列命题符号化(总共4题,完成的题号为学号尾数取4的余,完成1题。

共2分)(0)小刘既不怕吃苦,又爱钻研。

解:—p ∧q ,其中,P :小刘怕吃苦;q :小刘爱钻研。

(1)只有不怕敌人,才能战胜敌人。

解:q→-p ,其中,P :怕敌人;q :战胜敌人。

(2)只要别人有困难,老张就帮助别人,除非困难已经解决了。

解:—r→(P→P),其中,P:别人有困难;q :老张帮助别人;r:困难解决了。

(3)小王与小张是亲戚。

解:p,其中,P:小王与小张是亲戚。

2、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总共5题,完成的题号为学号尾数取5的余,完成1题。

共1分)(0)A :(-(p^q)_;((P -q)(.p^q))) r(1)B : (P 一9一;P))(r q)(2)C: (P -r)>(q r)(3)E : p-;(P q r)(4)F :—(q-;r) r------------------------------------------------------------------------ 解:用真值表判断,A为重言式,B为矛盾式,C为可满足式,E为重言式,F为矛盾式。

3、判断推理是否正确(总共2题,完成的题号为学号尾数取.2的余,完成1题。

共2分)(0)设y=2∣x∣,X为实数。

推理如下:如y在x=0处可导,则y在x=0处连续。

发现y在x=0处连续,所以,y在x=0处可导。

解:设y=2|x|,X为实数。

令P: y在x=0处可导,q:y在x=0处连续。

由此,P为假,q为真。

本题推理符号化为:(p—;q) q—;P。

由P、q的真值,计算推理公式真值为假,由此,本题推理不正确。

(1)若2和3都是素数,则6是奇数。

2是素数,3也是素数。

《离散数学》考试试卷(试卷库20卷)及答案

《离散数学》考试试卷(试卷库20卷)及答案

《离散数学》考试试卷(试卷库20卷)及答案第 1 页/共 4 页《离散数学》考试试卷(试卷库20卷)试题总分: 100 分考试时限:120 分钟、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设论域为全总个体域,M(x):x 是人,Mortal(x):x 是要死的,则“人总是要死的”谓词公式表示为( )(A ))()(x Mortal x M → (B ))()(x Mortal x M ∧(C )))()((x Mortal x M x →?(D )))()((x Mortal x M x ∧?2. 判断下列命题哪个正确?( )(A )若A∪B=A∪C,则B =C (B ){a,b}={b,a}(C )P(A∩B)≠P(A)∩P (B)(P(S)表示S 的幂集)(D )若A 为非空集,则A ≠A∪A 成立3. 集合},2{N n x x A n∈==对( )运算封闭(A )乘法(B )减法(C )加法(D )y x -4. 设≤><,N 是偏序格,其中N 是自然数集合,“≤”是普通的数间“小于等于”关系,则N b a ∈?,有=∨b a ( )(A )a(B )b(C )min(a ,b)(D ) max(a ,b)5. 有向图D=,则41v v 到长度为2的通路有( )条(A )0 (B )1 (C )2 (D )36. 设无向图G 有18条边且每个顶点的度数都是3,则图G 有( )个顶点(A )10 (B )4 (C )8 (D )127. 下面哪一种图不一定是树?()(A )无回路的连通图(B )有n 个结点n-1条边的连通图(C )每对结点间都有通路的图(D )连通但删去一条边则不连通的图 8. 设P :我将去镇上,Q :我有时间。

命题“我将去镇上,仅当我有时间”符号化为()(A )P →Q (B )Q →P (C )P Q (D )Q P ?∨? 9. 下列代数系统中,其中*是加法运算,()不是群。

数理逻辑考试题及答案

数理逻辑考试题及答案

“离散数学”数理逻辑部分考核试题答案━━━━━━━━━━━━━━━━━━★━━━━━━━━━━━━━━━━━━一、命题逻辑基本知识(5分)1、将下列命题符号化(总共4题,完成的题号为学号尾数取4的余,完成1题。

共2分)(0)小刘既不怕吃苦,又爱钻研.解:⌝p∧q,其中,P:小刘怕吃苦;q:小刘爱钻研.(1)只有不怕敌人,才能战胜敌人.解:q→⌝p,其中,P:怕敌人;q:战胜敌人。

(2)只要别人有困难,老张就帮助别人,除非困难已经解决了。

解:⌝r→(p→p),其中,P:别人有困难;q:老张帮助别人;r:困难解决了.(3)小王与小张是亲戚。

解:p,其中,P:小王与小张是亲戚。

2、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总共5题,完成的题号为学号尾数取5的余,完成1题.共1分)(0)A:(⌝(p↔q)→((p∧⌝q)∨(⌝p∧q)))∨ r(1)B:(p∧⌝(q→p)) ∧(r∧q)(2)C:(p↔⌝r)→(q↔r)(3)E:p→(p∨q∨r)(4)F:⌝(q→r) ∧r解:用真值表判断,A为重言式,B为矛盾式,C为可满足式,E为重言式,F为矛盾式。

3、判断推理是否正确(总共2题,完成的题号为学号尾数取2的余,完成1题。

共2分)(0)设y=2|x|,x为实数。

推理如下:如y在x=0处可导,则y在x=0处连续。

发现y在x=0处连续,所以,y在x=0处可导。

解:设y=2|x|,x为实数.令P:y在x=0处可导,q:y在x=0处连续。

由此,p为假,q为真。

本题推理符号化为:(p→q)∧q→p。

由p、q的真值,计算推理公式真值为假,由此,本题推理不正确。

(1)若2和3都是素数,则6是奇数。

2是素数,3也是素数.所以,5或6是奇数。

解:令p:2是素数,q:3是素数,r:5是奇数,s:6是奇数。

由此,p=1,q=1,r=1,s=0.本题推理符号化为:((p ∧ q) →s)∧p ∧q) →(r ∨ s)。

计算推理公式真值为真,由此,本题推理正确.二、命题逻辑等值演算(5分)1、用等值演算法求下列公式的主析取范式或主合取范式(总共3题,完成的题号为学号尾数取3的余,完成1题。

《离散数学》复习题及答案

《离散数学》复习题及答案

页眉内容《离散数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或填空(数理逻辑部分)1、下列哪些公式为永真蕴含式?( )(1)⌝Q=>Q→P (2)⌝Q=>P→Q (3)P=>P→Q (4)⌝P∧(P∨Q)=>⌝P答:(1),(4)2、下列公式中哪些是永真式?( )(1)(┐P∧Q)→(Q→⌝R) (2)P→(Q→Q) (3)(P∧Q)→P (4)P→(P∨Q)答:(2),(3),(4)3、设有下列公式,请问哪几个是永真蕴涵式?( )(1)P=>P∧Q (2) P∧Q=>P (3) P∧Q=>P∨Q(4)P∧(P→Q)=>Q (5) ⌝(P→Q)=>P (6) ⌝P∧(P∨Q)=>⌝P答:(2),(3),(4),(5),(6)4、公式∀x((A(x)→B(y,x))∧∃z C(y,z))→D(x)中,自由变元是( ),约束变元是( )。

答:x,y, x,z5、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

若是,给出命题的真值。

( )(1)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2) 陕西师大是一座工厂。

(3) 你喜欢唱歌吗? (4) 若7+8>18,则三角形有4条边。

(5) 前进! (6) 给我一杯水吧!答:(1)是,T (2)是,F (3)不是(4)是,T (5)不是(6)不是6、命题“存在一些人是大学生”的否定是( ),而命题“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的否定是( )。

答:所有人都不是大学生,有些人不会死7、设P:我生病,Q:我去学校,则下列命题可符号化为( )。

(1) 只有在生病时,我才不去学校 (2) 若我生病,则我不去学校(3) 当且仅当我生病时,我才不去学校(4) 若我不生病,则我一定去学校答:(1)PP⌝P→⌝↔(4)QQ→⌝(2)QP⌝→(3)Q8、设个体域为整数集,则下列公式的意义是( )。

(1) ∀x∃y(x+y=0) (2) ∃y∀x(x+y=0)答:(1)对任一整数x存在整数 y满足x+y=0(2)存在整数y对任一整数x满足x+y=0 9、设全体域D是正整数集合,确定下列命题的真值:(1) ∀x∃y (xy=y) ( ) (2) ∃x∀y(x+y=y) ( )(3) ∃x∀y(x+y=x) ( ) (4) ∀x∃y(y=2x) ( )答:(1) F (2) F (3)F (4)T10、设谓词P(x):x是奇数,Q(x):x是偶数,谓词公式∃x(P(x)∨Q(x))在哪个个体域中为真?( )(1) 自然数(2) 实数 (3) 复数(4) (1)--(3)均成立答:(1)11、命题“2是偶数或-3是负数”的否定是()。

离散数学 练习-第1部分 数理逻辑(解答)

离散数学 练习-第1部分 数理逻辑(解答)

5、下列命题公式为重言式的是( D ),为矛盾式的是( C )
A、(P→Q)⋀Q⋀R
B、(P→P)→Q
C、(Q⋁R)⋀R
D、((P→Q)⋀(Q→R))→(P→R)
6、命题公式 (P→Q) 的主合取范式中含有( D )个极大项, 主析取范式中含有( B )个极小项 A、0 B、1 C、2 D、3
7、下列式子不正确的是( D ) A、∃xA(x) ⇔ ∀xA(x) B、∃x(A→B(x)) ⇔ A→∃xB(x) C、∀xA(x) ⇔ ∃xA(x) D、∀x(A(x)→B) ⇔ ∀xA(x)→B
以下方案任选一:①A不去,B不去,C去;②A不去,B去,C不去; ③A去,B不去,C去
9、证明下列谓词公式为永真式
(xF( x) yG( y)) (yG( y) xF( x))
证明:题中的谓词公式为 (P Q) (Q P) 的代换实例
(P Q) (Q P) (P Q) (Q P) (P Q) (P Q) 1 (A A 1)
(P Q R) (P Q R) (P Q R) (P Q R) (P Q R) (P Q R) (P Q R) (P Q R) m001 m000 m011 m111 m0 m1 m3 m(7 主析取范式) M2 M4 M5 M(6 主合取范式) (P Q R) (P Q R) (P Q R) (P Q R)
命题“并不是所有汽车都比火车跑得慢”可符号化为( C )
命题“说汽车都比火车快是不对的”可符号化为( C ) A、∃x(F(x)∧∀y(G(y)→H(x,y))) B、∃x∃y(F(x)∧G(y)→H(x,y)) C、∀x∀y(F(x)∧G(y)→H(x,y)) D、∀x(F(x)∧∃y(G(y)→H(x,y)))

离散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离散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离散期末考试题及答案离散数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集合论中,以下哪个符号表示属于关系?A. ∈B. ∉C. ⊆D. ⊂答案:A2. 有限集合A和B的并集,其元素个数最多是A和B元素个数之和,这个性质称为:A. 德摩根定律B. 幂集C. 并集原理D. 子集原理答案:C3. 命题逻辑中,以下哪个命题是真命题?A. (p ∧ ¬p) ∨ qB. (p ∨ ¬p) ∧ qC. (p ∨ q) ∧ ¬pD. (p ∧ q) ∨ ¬p答案:B4. 在图论中,一个无向图的边数至少是顶点数的多少倍才能保证图中至少存在一个环?A. 1B. 2C. 3D. 4答案:B5. 以下哪个算法用于生成一个集合的所有子集?A. 欧拉回路B. 哈密顿回路C. 深度优先搜索D. 子集生成算法答案:D6. 在关系数据库中,以下哪个操作用于删除表中的行?A. SELECTB. INSERTC. UPDATED. DELETE答案:D7. 以下哪个是有限自动机的状态?A. 初始状态B. 终止状态C. 转移状态D. 所有选项答案:D8. 以下哪个是图论中的一个基本定理?A. 欧拉定理B. 哈密顿定理C. 狄拉克定理D. 所有选项答案:D9. 在命题逻辑中,以下哪个是德摩根定律的逆命题?A. ¬(p ∨ q) ≡ ¬p ∧ ¬qB. ¬(p ∧ q) ≡ ¬p ∨ ¬qC. ¬(p ∨ q) ≡ ¬p ∨ ¬qD. ¬(p ∧ q) ≡ ¬p ∧ ¬q答案:B10. 在集合论中,以下哪个操作表示集合的差集?A. ∩B. ∪C. -D. ×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11. 集合{1, 2, 3}的幂集包含________个元素。

离散数学考试题及答案

离散数学考试题及答案

离散数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关于图论的基本概念,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 无向图中的边无方向性,有向图中的边有方向性。

B. 有向图中的边无方向性,无向图中的边有方向性。

C. 无向图和有向图都是由顶点和边组成的。

D. 无向图和有向图都只由边组成。

答案:A2. “若顶点集合为V,边集合为E,那么图G可以表示为G(V, E)”是关于图的哪个基本概念的描述?A. 图的顶点B. 图的边C. 图的邻接D. 图的表示方法答案:D3. 以下哪个命题是正确的?A. 若集合A和B互相包含,则A和B相等。

B. 若集合A和B相交为空集,则A和B相等。

C. 若集合A和B相等,则A和B互相包含。

D. 若集合A和B相等,则A和B相交为空集。

答案:C二、填空题1. 有一个集合A = {1, 2, 3, 4},则集合A的幂集的元素个数为__________。

答案:162. 设A = {a, b, c},B = {c, d, e},则集合A和B的笛卡尔积为__________。

答案:{(a, c), (a, d), (a, e), (b, c), (b, d), (b, e), (c, c), (c, d), (c, e)}3. 若p为真命题,q、r为假命题,则合取范式(p ∨ q ∨ r)的值为__________。

答案:真三、计算题1. 计算集合A = {1, 2, 3, 4}和集合B = {3, 4, 5, 6}的交集、并集和差集。

答案:交集:{3, 4}并集:{1, 2, 3, 4, 5, 6}差集:{1, 2}2. 计算下列命题的真值:(~p ∨ q) ∧ (p ∨ ~q),其中p为真命题,q为假命题。

答案:真四、证明题证明:对于任意集合A和B,如果A和B互相包含,则A和B相等。

证明过程:假设A和B互相包含,即A包含于B且B包含于A。

设x为集合A中的任意元素,则x也必然存在于集合B中,即x属于B。

同理,对于集合B中的任意元素y,y也属于集合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散数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四)数理逻辑部分本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共4次,内容由中央电大确定、统一布置。

本次形考作业是第四次作业,大家要认真及时地完成数理逻辑部分的形考作业,字迹工整,抄写题目,解答题有解答过程。

第6章命题逻辑1.判断下列语句是否为命题,若是命题请指出是简单命题还是复合命题.(1)8能被4整除.(2)今天温度高吗?(3)今天天气真好呀!(4)6是整数当且仅当四边形有4条边.(5)地球是行星.(6)小王是学生,但小李是工人.(7)除非下雨,否则他不会去.(8)如果他不来,那么会议就不能准时开始.解:此题即是教材P.184习题6(A)1(1)、(4)、(5)、(6)、(7)、(8)是命题,(2)、(3)不是命题。

其中(1)、(5)是简单命题,(4)、(6)、(7)、(8)是复合命题。

2.翻译成命题公式(1)他不会做此事.(2)他去旅游,仅当他有时间.(3)小王或小李都会解这个题.(4)如果你来,他就不回去.(5)没有人去看展览.(6)他们都是学生.(7)他没有去看电影,而是去观看了体育比赛.(8)如果下雨,那么他就会带伞.解:此题即是教材P.184习题6(A)2会带伞。

:如果下雨,那么他就:他会带伞。

:天下雨。

)(。

是去观看了体育比赛。

:他没有去看电影,而。

:他去观看了体育比赛:他去看电影。

)(:他们都是学生。

)(:没有人去看展览。

:有人去看展览。

)(去。

:如果你来,他就不回:他回去。

:你来。

)(道题。

:小王或小李都会解这:小李会解这道题。

:小王会解这道题。

)(时间。

:他去旅游,仅当他有:他有时间。

:他去游泳。

)(:他不会做此事。

:他会做此事。

)(Q P Q P Q P Q P P P P Q P Q P Q P Q P Q P Q P P P →∧⌝⌝⌝→∧→⌝876543213.设P ,Q 的真值为1;R ,S 的真值为0,求命题公式(P ∨Q )∧R ∨S ∧Q 的真值. 解:此题即是教材P.184习题6(A )4(2)(P ∨Q )真值为1,(P ∨Q )∧R 真值为0,S ∧Q 真值为0, 从而(P ∨Q )∧R ∨S ∧Q 真值为0。

4.试证明如下逻辑公式(1) ┐(A ∧┐B )∧(┐B ∨C )∧┐C ⇒ ┐(A ∨C ) (2) (P →Q )∧(Q →R )∧┐R ⇒⌝P(此题即是教材P.185习题6(A )5(1)、(4)))7()()8()6)(5()7()4)(2()6()4)(3()5()4()3()1()2()()1()(),(),(由由由由由证明:结论:前提:T B A T B A T A T B PC P C B T B A P B A B A CC B B A ∨⌝⌝∧⌝⌝⌝⌝∨⌝∨⌝⌝∧⌝∨⌝⌝∨⌝⌝∧⌝)4)(3()5()4()2)(1()3()2()1(),(),(由由证明:结论:前提:T PP R T R P PR Q P Q P P RR Q Q P ⌝⌝→→→⌝⌝→→5.试求下列命题公式的主析取范式,主合取范式. (1) (P ∨(Q ∧R ))→(P ∧Q ) (2) ┐(P →Q )∧Q(此题即是教材P.185习题6(A )6(2)、(4))))()()())()()())()()(()()()()()()()()()()()()()()())(())(())(()())()()())()())()())(()())((1R Q P R Q P R Q P R Q P R Q P R Q P R Q P R Q P R Q P AA R Q P R Q P R Q P A A R Q P R Q P R Q P R Q P R Q P R Q P R Q P R Q P R Q P R Q P R Q P R R Q P Q Q R P R R Q P Q P R P Q P Q P R Q P Q P R Q P Q P R Q P Q P R Q P ∨∨⌝∧⌝∨∨⌝∧⌝∨⌝∨⇔⌝∧⌝∧⌝∧∧⌝∧⌝∧∧∧⌝⌝⇔⌝∧⌝∧∨∧⌝∧∨∧∧⌝⌝⇔⌝⌝⇔⌝∧⌝∧∨∧⌝∧∨∧∧⌝⇔⌝⌝∧∧∨∧∧∨⌝∧∧⌝∨⌝∧⌝∧⌝∨∧⌝∧⌝⇔⌝∧∧∨∧∧∨⌝∧⌝∧⌝∨⌝∧∧⌝∨⌝∧⌝∧⌝∨∧⌝∧⌝⇔⌝∨∧∧∨⌝∨∧⌝∧⌝∨⌝∨∧⌝∧⌝⇔∧∨⌝∧⌝∨⌝∧⌝⇔∧∨⌝∨⌝∧⌝⇔∧∨∧⌝∧⌝⇔∧∨∧∨⌝⇔∧→∧∨)式为再求主合取范式(令公补齐法已成为析取范式已成为限定性公式)先求主析取范式解:()()()()()()()()(2Q P Q P Q P Q P QQ P FF P Q Q P Q Q P Q Q P QQ P ⌝∨⌝∧∨⌝∧⌝∨∧∨⇔∧→⌝⇔∧⇔∧⌝∧⇔∧⌝∧⇔∧∨⌝⌝⇔∧→⌝公式的主合取范式为式。

为永假式,无主析取范已成为限定性公式)先求主析取范式解:(6.利用求公式的范式的方法,判断下列公式是否永真或永假. (2)(P ∨Q )→R(此题即是教材P.186习题6(A )7(2))假式,是可满足式。

不是永真式,也不是永所以;为时,取,取,取当;为时,取,取,取:事实上,当注意假式,是可满足式。

不是永真式,也不是永所以解:R Q P R Q P R Q P R Q P R Q P R Q P R Q P R Q P R Q P R Q P R Q P R Q P Q Q R P Q Q R P R Q P R Q P R P R P R Q P R Q P R P R P R R Q P R P P Q P RQ P RQ P →∨→∨→∨→∨∧⌝∧⌝∨∧∧⌝∨∧⌝∧∨∧∧∨⌝∧⌝∧⌝∨∧⌝∧⌝⇔⌝∨∧∧⌝∨⌝∨∧∧∨⌝∧⌝∧⌝∨∧⌝∧⌝⇔∧⌝∨∧∨⌝∧⌝∧⌝∨∧⌝∧⌝⇔∧⌝∨∧∨⌝∨∧⌝∧⌝⇔∧⌝∨∨⌝∧⌝⇔∨∨⌝⇔→∨)(0)(0111)(111][)(,)()()()()()())(())(()()()()()()()()())(())(()()()(7.试证明C ∨D ,( C ∨D )→┐H ,┐H →(A ∧┐B ),(A ∧┐B )→(R ∨S )}蕴含R ∨S . (此题即是教材P.186习题6(A )8)))(由()()())(由()()())(由()()()证明:(结论:,前提:657643)()(5)()(421)()(3)(2)(1)()(),(,)(T SR PD C T S R D C PS R B A T B A D C PB A H P H DC SR S R B A B A H H D C D C ∨∨∨→∨∨→⌝∧⌝∧→∨⌝∧→⌝⌝→∨∨∨→⌝∧⌝∧→⌝⌝→∨∨8.设P :昨天天晴,Q :前天下雨,则命题“昨天天晴,但前天下雨”可符号化为( A ). A .P ∧Q B .P →Q C .P ∨Q D .Q → P(此题即是教材P.186习题6(B )1)9.可以确定下述推理的步骤( D )是正确的. A .(1) ┐P ∧QP (2) P T (1)IB .(1) P →QP (2) QT (1)IC .(1) P ∨QP (2) PT (1)ID .(1) P ∧QP (2) PT (1)I(此题即是教材P.186习题6(B )3)第7章 谓词逻辑1.将下列命题翻译成谓词公式(1) 有人能做这件事,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做。

(2) 每个人都不会来。

(3) 没有人能做这件事。

(4) 所有的整数都是实数。

(5) 有些人能去,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去。

(6) 如果每人都这样做,那么就没有什么事做不了。

(7) 没有什么非做不可的事。

(8) 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做这件事。

(9) 所有人都需要不断地努力学习,争取进步。

(10) 如果x 大于y ,那么x +4大于y +1。

(此题即是教材P.208习题7(A )1)概念。

:本题用到了二元谓词注意于是,命题符号化为。

大于:,)(于是,命题符号化为争取进步。

:需要不断地努力学习。

:是人。

:)(于是,命题符号化为愿意做这件事。

:是人。

:)(于是,命题符号化为必须做。

:是事。

:)(于是,命题符号化为能被做。

:是一件事。

:这样做事,:是人。

:)(于是,命题符号化为能去。

:是人。

:)(于是,命题符号化为是实数。

:是整数。

:)(于是,命题符号化为能做这件事。

:是人。

:)(于是,命题符号化为会来。

:是人。

:)(于是,命题符号化为能做这件事。

:是人。

:)解:(][))1,4(),()()(()(10))()()()(()()()(9))()()(())()()(()()(8))()()(())()()(()()(7))()()(())()()(())()()(())()()(()()()()(6))()()(())()()(())()()(())()()(()()(5))()()(()()(4))()()(())()()(()()(3))()()(())()()(()()(2))()()(())()()(())()()(())()()(()()(1++→∃∃∧→∀⌝∧∃⇔→∀⌝⌝→∀⇔∧∃⌝→∀→→∀⇔⌝∧∃⌝→→∀⌝∧∃∧∧∃⇔→∀⌝∧∧∃→∀⌝→∀⇔∧∃⌝∧∃⌝⇔⌝→∀⌝∧∃∧∧∃⇔→∀⌝∧∧∃y x A y x A y x y x y x A x C x B x A x x x C x x B x x A x B x A x x B x A x x x B x x A x B x A x x B x A x x x B x x A x D x C x x B x A x x D x C x x B x A x y y D y y C x x B x x A x B x A x x B x A x x B x A x x B x A x x x B x x A x B x A x x x B x x A x B x A x x B x A x x x B x x A x B x A x x B x A x x x B x x A x B x A x x B x A x x B x A x x B x A x x x B x x A2.设谓词A (x ):x 是偶数,B (x ):x 是奇数,x 的取值为1至10之间的正整数,试求出下列谓词公式的值.(1)(∃x )A (x )∧(∃x )B (x ). (2)⌝(∃x )(A (x )→B (x )).(此题即是教材P.208习题7(A )5(2)、(3))。

真值为。

从而真值为,真值为,为时,为,例如,取真值为因为。

真值为)(。

真值为,从而真值为,真值为因为。

真值为解:F x B x A x T x B x A T x B F x A x T x B x A x F x B x A x T x B x x A x T x B x T x A x T x B x x A x ))()()(())()(()()(3))()()(())()()((2)()()()()()()()()()()())(1(→∃⌝→→∃→∃⌝∃∧∃∃∃∃∧∃3.试证明下列公式 (1)(∀ x ) A (x )⇒(∃x )A (x ). (2)(∃x )(P (x )∧R (x ))⇒ (∃x )P (x )∧(∃x )R (x ). (3)⌝(∃x )A (x )∨B ⇒(∀x )(A (x )→B ). (此题即是教材P.209习题7(A )9(1)、(3)、(5)))3()()()4()1()()3()1()()2()()()1()()()()(由由由证明:结论:前提:EG x A x T b A US a A P x A x x A x x A x ∃∀∃∀)6)(5()()()()()2()4()()()6()3()()()5()2()()4()2()()3()1()()()2())()()(()1()()()()())()()((由由由由由由证明:结论:前提:T x R x x P x EG x R x EG x P x T c R T c P ES c R c P P x R x P x x R x x P x x R x P x ∃∧∃∃∃∧∧∃∃∧∃∧∃)3())()(()4()2())()(()3()1()()()2()()()1())()(()()(由由由证明:结论:前提:T B x A x T B x A x T B x A x P B x A x B x A x B x A x →∀∨⌝∀∨⌝∀∨∃⌝→∀∨∃⌝4.试证明(∀x )(⌝P (x )→R (x )),(∀x )⌝R (x )可逻辑推出(∃x )P (x ). (此题即是教材P.209习题7(A )10))由()()由()())(由()()由()()()由()()证明:(结论:前提集合:6)()(75)(632)(53)(4)()(31)()(2))()()((1)()()()()),()()((EG x P x T b P T c P US c R P x R x US c R c P Px R x P x x P x x R x x R x P x ∃⌝⌝∀→⌝→⌝∀∃⌝∀→⌝∀5.设A (x ):x 是人,B (x ):x 犯错误,则命题“没有不犯错误的人”可符号化为(D ). A .(∀x )(A (x )∧B (x )) B .┐(∃x )(A (x ) → ┐B (x ))C .┐(∃x )(A (x )∧B (x ))D .┐(∃x )(A(x )∧┐B(x ))(此题即是教材P.209习题7(B )1)))()()(())()()(())()(()())()()((x B x A x x B x A x x B x A x x B x A x x x x x →∀⇔∨⌝∀⇔⌝∧⌝∀⇔⌝∧∃⌝必犯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