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5月抗菌药使用情况小结

合集下载

抗菌药物使用总结

抗菌药物使用总结

大连盛和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总结我院自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以来,制定了《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成立了抗菌药物领导小组和抗菌药物点评小组,设置了专项活动办公室,经过2014年和2015年近两年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2015年医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总结如下: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5%,较2014年下降了10个百分点。

2、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百分率: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为18%,较2014年基本持平。

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为35%。

3、抗菌药物使用强度:2014年度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46DDD,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药品销售金额的比例为22%;2012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38DDD。

抗菌药物占药品销售金额的比例为16.9%,成效显著。

4、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Ⅰ类切口手术病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62%。

比2011年下降38%。

5、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机:现阶段择期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都能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给药。

6、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时间大大缩短,基本在24小时以内,个别临床科室手术预防用药延长至48--72小时。

(在专家的建议下)二、主要措施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按照《2015年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明确了各科室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控制指标。

全院医生签署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承诺书,做到人人知晓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点评小组加强了与临床科室沟通,对抽查中发现的每一例有问题的病历,都与相关科室主任及当事医师约谈,对有争议的问题共同探讨,对存在问题较多的科室,进行专项培训,提高了临床医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整体水平。

完善制度,严格抗菌药物管理:结合现阶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我院今年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的补充规定》、《关于加强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补充规定》二个补充规定。

2015年第一季度抗菌药物耐药性总结分析

2015年第一季度抗菌药物耐药性总结分析

2015年第一季度抗菌药物耐药性总结分析一、监测情况:1、革兰阳性球菌(前三位)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抗生素耐药见下(1)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耐药率超过75%:青霉素。

耐药率50-75%: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

耐药率40-50%:苯唑西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

耐药率30-40%:左氧氟沙星、利福平、莫西沙星。

(2)表皮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耐药率超过75%:青霉素。

耐药率50-75%:苯唑西林、红霉素。

耐药率40-50%:无。

耐药率30-40%:克林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

(3)粪肠球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耐药率超过75%:克林霉素、喹奴普叮/达福普叮。

耐药率50-75%:四环素、红霉素。

耐药率40-50%:庆大霉素。

耐药率30-40%:青霉素、氨苄西林。

2、肠杆菌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对抗生素耐药率(1)大肠埃希菌对抗生素耐药率见下:耐药率超过75%:氨苄西林。

耐药率50-75%:无。

耐药率40-50%:头孢唑啉、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吡肟、氨曲南、头孢他啶、复方新诺明。

耐药率30-40%: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

(2)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抗生素耐药率:耐药率超过75%:氨苄西林。

耐药率50-75%: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庆大霉素。

耐药率40-50%:复方新诺明。

耐药率30-40%:无。

(3)奇异变形杆菌抗生素耐药率:耐药率超过75%:呋喃妥因。

耐药率50-75%:氨苄西林、头孢唑啉、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新诺明。

耐药率40-50%:无。

耐药率30-40%:环丙沙星。

3、假单胞菌和非发酵菌抗生素耐药见下:(1)铜绿假单胞菌抗生素耐药率:耐药率超过75%:头孢唑啉、头孢呋辛钠、头孢呋辛酯、头孢替坦、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呋喃妥因、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

耐药率50-75%:无。

耐药率40-50%:无。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总结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总结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总结《篇一》抗菌药物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治疗手段,对于感染性疾病的控制和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等。

因此,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成为了当今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一、基本情况我作为一名抗菌药物药师,主要从事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管理工作。

在工作中,我深入了解了抗菌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特点等,同时,也对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发展趋势等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二、工作重点我的工作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方案:根据患者的感染情况、药物过敏史、肝肾功能状况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抗菌药物使用方案,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监测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

3.开展抗菌药物知识培训:对医护人员进行抗菌药物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识和能力。

4.参与感染控制工作:与感染性疾病科、微生物科等部门密切合作,共同做好感染控制工作。

三、取得成绩和做法通过我的努力,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合理使用率逐年提高。

具体做法如下:1.制定严格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南: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指南,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严格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南。

2.加强用药监督:对医生的用药情况进行监督,确保他们按照指南要求使用抗菌药物。

3.开展多学科合作:与临床科室、微生物科等部门开展多学科合作,共同研究和解决抗菌药物使用中的问题。

4.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积极参加各类抗菌药物相关的培训和学术活动,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四、经验教训及处理办法在工作中,我遇到过一些挑战和困难,但也从中汲取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1.耐心沟通:在与医生沟通时,我深刻体会到耐心和细致的重要性。

只有充分了解医生的需求和顾虑,才能更好地帮助和建议。

(完整版)医院抗生素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完整版)医院抗生素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医院抗生素药物使用情况分析院领导和医务科领导:药剂科于2015年9月对我院抗生素药物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了解其应用现状,评价其合理性,进一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对2015年1月~2015年6月处方进行抽查,对含抗生素药物的处方数,所用抗菌素种类和数量,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半年共1500份处方中使用抗生素药物的有867份,使用率为54.22%。

三代头孢菌素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使用率最高,分别为23.47%和21.01%。

其中联合用药312份,占32.00%。

DDDs前四位的均为口服抗生素药物,以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为主。

结论抗生素药物应用整体上存在用药起点高、档次高的问题,并存在预防用药、联合用药、治疗方案不合理等现象。

分析结论显示,抗生素药物合理应用问题不容忽视,应该慎重而合理地使用抗生素药物,以减少、减慢细菌耐药的几率。

临床应用抗生素药物比较普遍,滥用情况严重,特别是民营医院,硬件与软件力量薄弱,更易造成抗生素药物的不合理使用,造成耐药菌或多重耐药菌的产生,病原体对药物敏感性下降,甚至对多种药物不敏感,从而不仅仅增加了社会和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还导致不良反应的产生,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因此,本文对比较有代表性的民营医院使用抗生素药物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民营医院抗生素药物的使用现状和存在问题,为降低抗生素药物的使用率以及搞好抗生素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三代头孢菌素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使用率高,分别达到23.47%和21.01%,是临床最广泛使用的品种,其中以高价,医保用药品种最多。

二者新产品多,尤其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使用方便,无需皮试,抗菌谱广,临床应用普遍,但耐药率也在增长。

三代头孢主要应用于杆菌感染,目前由于这一原本适用于较严重感染的抗生素药物被广泛运用,产生了破坏抗生素药物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使肠杆菌科等多种细菌对第三代头孢耐药。

青霉素类和一、二代头孢菌素类使用率分别为16.09%和14.55%,也是主要使用的品种。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工作小结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工作小结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工作小结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然而,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当使用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细菌耐药、药物不良反应等。

为了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我国卫生行政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本文将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工作进行小结,以期为今后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现状1. 抗菌药物品种繁多,覆盖范围广泛。

目前,我国市场上的抗菌药物品种繁多,涵盖了各类细菌感染的治疗。

这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但也增加了抗菌药物滥用的风险。

2. 抗菌药物使用量逐年上升。

随着人口老龄化、慢性病患者增多以及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增加,抗菌药物的使用量逐年上升。

然而,部分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导致了细菌耐药性的增加。

3. 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

部分医疗机构和医生在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存在无指征用药、剂量过大、疗程过长等问题。

这些不合理用药现象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可能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4. 抗菌药物管理逐步加强。

近年来,我国卫生行政部门对抗菌药物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如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处方权管理制度等。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1. 抗菌药物使用率得到有效控制。

通过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限制了一线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降低了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

2. 细菌耐药性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随着抗菌药物使用政策的调整,细菌耐药性的增长速度有所减缓。

3. 医生抗菌药物知识水平提高。

通过开展抗菌药物培训、宣传等活动,提高了医生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认识。

4. 患者用药安全得到保障。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加强,降低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1. 部分医生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认识不足。

部分医生在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合理用药的现象。

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总结

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总结

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总结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的有效工具,然而,过度和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与传播,进而威胁人类健康。

因此,对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对于改善抗菌药物管理、控制耐药性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一、总体使用情况分析:1.抗菌药物使用量:医院通过收集抗菌药物使用数据,并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可以了解不同抗菌药物的使用量情况,从而理解医院使用抗菌药物的整体趋势和用药特点。

2.抗菌药物使用频率: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特别是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频繁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有可能导致耐药性问题,因此有必要优化使用频率,并推广合理使用的指导原则。

3.医生开具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分析医生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比例,了解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对抗菌药物的依赖程度,对于制定合理的抗菌药物管理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二、临床用药细节分析:1.抗菌药物种类分析:了解医院常用的抗菌药物种类及用途,可以为医院提供参考,帮助制定临床治疗指南,推广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知识。

2.抗菌药物使用指标分析:分析药物治疗指标的合理性,包括药物的剂量、疗程和使用途径等,有助于减少药物使用的不必要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3.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情况分析:针对多重感染及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估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以及可能的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三、耐药性监测与控制:1.抗菌药物耐药性分布情况:通过监测临床病原体的耐药性情况,分析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布,有助于制定抗菌药物选择原则,及时更换失效的抗菌药物。

2.耐药性传播分析:针对耐药菌株的传播途径和传播速度进行分析,找出感染控制的瓶颈和关键环节,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参考。

3.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分析临床药敏试验结果,了解不同菌株的敏感性和耐药性,为医院提供科学的抗菌药物选择和用药指导。

四、抗菌药物管理和政策建议:1.制定抗菌药物管理制度与政策:依据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制定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和政策,明确医生开具抗菌药物的权责,推广合理用药并加强监督。

抗生素使用情况总结

抗生素使用情况总结

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总结
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十分广泛,近年来,随着新的抗菌药物不断推出,为临床医师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提供了更多的用药选择,同时也为合理用药带来了更多的难题,其使用的合理性关系到医院的医疗质量,若滥用抗菌药物不仅导致药物资源的巨大浪费,还会使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增加,使现有的抗菌药物失去作用,同时,还可增加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毒副作用以及二重感染等。

根据“自治区抗菌药物临床分级管理”要求,现对我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总结如下。

一.抗菌药物注射剂使用情况
(一)非限制使用级
(二)限制使用级
(三)特殊使用级
二、抗菌药物口服制剂使用情况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预防用药不当
2、用法及用量不规范
3、对药物禁用或慎用重视不足
4、大量的使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5、本院门诊处方95%使用抗菌药物注射剂
四、抗生素使用改进策略
1、严格掌握预防、联合用药指征
2、病毒性疾病或高度疑为病毒性疾病的,不宜使用抗生素。

3、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使用抗生素
4、尽量避免抗生素外用
5、在选择抗生素时要综合考虑
综上所述,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药源性疾病,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是我们医药事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5年第一季度

2015年第一季度

×
× ×
× ×
×
× ×
急诊科
妇产科 五官科 急诊科 泌尿外科 急诊科 急诊科 妇产科 妇产科 儿科 口腔科
岳德建
李丽 魏三生 毛伟 刘长义 游军 黎云 陈旭花 连亚妮 张新芳 欧阳丽辉
1036
7 195 722 597 883 189 187 531 240 343
58056.73
181.9 19457.15 46934.22 48890.77 53444.46 12041.04 9788.12 44884.49 8010.53 6262.93
医院药 品 收 入 比 例
*抗菌药物使 用金额 占药品 总收入 比例
*门诊病人 抗菌 药 物使 用率
*住院病人 抗菌 药 物使 用率
#门诊病人 注射剂使 用率
2015-01
481
79.1%
481490.39元 / 29.7%
1623171.8
19.2%
200970.22元 / 12.4%
24.3%
45.6%
× ×
×
× × × ×
续表:
处方科室 手外科 内科 内科 皮肤科 妇产科 手外科 外科 妇产科 处方医生 游卫福 张泳波 崔利伟 华昌贵 何赋容 黄卫星 唐阿杰 王凤莲 总处方数 34 872 984 1036 478 43 13 925 总药品金额 3639.56 129158.94 119142.23 65114.98 22191.69 2818.43 426.26 71323.56 抗生素处方数 7 179 176 183 80 7 2 128 抗生素金额 336.12 17977.77 9533.42 8970.58 3100.62 476.63 52.56 8109.47 抗生素处方数百 分比 20.59 20.53 17.89 17.66 16.74 16.28 15.38 13.8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妇科 产科 儿科 新生儿科 经内科
内分泌消化内科
综合内科 五官科 康复科
合计
1月 59.10 12.40 19.65 56.78 53.52 40.09 14.83 38.61
28.81
48.43 71.44 4.64 37.42
2月 68.54 11.97 14.60 34.65 40.01 36.16 18.46 36.42
从上图表中可以看出2015年1-5月I类切口预防使用抗
菌药物情况很不乐观:
一、I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使用率1-5月份平均值 为39.15%,超比9.15%(去年同期比为22.07% )。
2、预防使用抗菌药的时机、疗程、及在抗菌药物的选择 上都呈下滑趋势。
原因分析: 1,手术类型的影响:
五、微生物送检率及耐药率
2015年一季度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微生 物送检率为32.45%(》30%)达标,接受限 制级抗菌药物治疗微生物送检率因信息系 统无法支持不能估算,接受限制级抗菌药 物治疗微生物送检率为100%。
根据2015年一季度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需要预警品种如 下:
耐药率(%)
药物名称
31.66
47.76 65.60 5.85 37.83
院规 60.00 15.00 15.00 60.00 60.00 30.00 30.00 25.00
25.00 25.00 60.00 8.00 40.00
超比 12.85 -1.54 2.32 -17.55 -12.58 8.34 -9.99 20.43
》30
头孢噻肟、庆大霉素、氨曲南
》40
头孢曲松、诺氟沙星
》50
克林霉素、头孢呋辛、阿奇霉素、
》75
青霉素
五、我院抗菌药物目录的调整
经过两年的使用,有些抗菌药物基本没有
使用,有些抗菌药物品规不太适合,需要做一些
调整。放在下一个内容----新药的引进与淘汰一
起讨论。
2.神经脊柱外科:神经脊柱外科手术类型有胸壁清创缝合术(1 例/0用)、腰椎间盘髓核切除术(1例/1用)、椎体成形术(3例 /2用)、皮下组织病损切除术(1例/1用),其中胸壁清创缝合 术、皮下组织病损切除术原则上不需要预防用抗菌药。
I类切口预防用药的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用药指征把握 不严,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不当,用药时机不佳及 用药过度、经验用药等。根据上述问题,制定如下对策:
1.制定我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管理规范。内容包括I类手 术名称目录、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用药时机和疗 程。(二甲4.14.5.5)
2.各科室严格按照手术预防管理规范执行。
3.完善目标监测,将每月监测发现的问题及时与科主任 及医生进行沟通。
四、特殊级抗菌药特殊管理情况:
1-5月份使用特殊级抗菌药患者有11位,其使 用的频率均值为0.09%;使用的品种为美罗培南 (6例)、氨曲南(5例);使用科室为ICU、神经 脊柱外科、神经内科。其使用指症明确,会诊纪 录单书写较完整,特殊级抗菌药物细菌送率为100 %。
2015
2015.1-5月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总结
一、2015.1-5月门诊、急诊、住院抗菌率使用情 况趋势图
注:住院科室抗菌率为各科室减去氧气雾化用庆大霉素针、阴道用 甲硝唑片后的实际抗菌率。
二、2015.1-5月住院抗菌药使用强度
月份
参考值 1 2 3 4 5
住院患者抗 菌药物使用 强度(DDD)
6.66
22.76 5.60 -2.15 -2.17
抗菌药使用强度指标数为40,1-5月份使用强度 均值为37.83,未超过规定值,但是4月份为40.69, 超过指标,这与普外、神外、三个内科、儿科、 五官科使用强度都超标有关,应引起高度重视。
三、2015.1-5月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趋势图
≤40DDD
37.42 34.11 38.84 40.69 38.09
住院使用量 (DDD数)
总床日数
4978.87 3608.38 5142.77 5749.21 6356.68
13306 10578 13242 14131 16687
各科室每月DDD情况汇总表
科室 普外泌外科
骨科 神经脊柱外科
22.87
37.53 68.79 10.75 34.11
3月 79.53 17.70 19.39 40.76 46.07 38.30 32.44 44.80
27.44
49.08 69.42 2.61 38.84
4月 81.03 11.44 19.63 34.17 41.25 40.94 17.21 57.51
原因分析:
二、存在不适宜用药现象(以2015年5月病历为例):
1、普外泌外科手术类型有:腹股沟疝修补术(9例/1用)、皮肤病 损切除术(6例/0用),两者原则上不预防用抗菌药,但是腹股沟疝 修补术有1例使用了抗菌药。此病例因患者具有高危因素可以使用, 但在选用抗菌药物品种、使用时机及疗程中有不当。
1. 2015年1-5月可以预防使用抗菌药的手术类型数量比 去年同期有所增长,而原则上可以不预防使用的I类手术 类型数量下降,这是I类切品预防使用率增高的原因之一。
2.在2015年4月份抽查五官科病例中发现有5份是I类切 口手术的病型未进行分类(双眼翼状胬肉、白内障超声乳 化+植入术等),病案室未将此病历纳入I类切口中,使我 们抽查的总例数下降。
37.99
60.90 60.44 7.77 40.69
5月 76.03 13.80 13.36 45.91 56.25 36.21 17.11 49.79
41.18
42.84 57.92 3.46 38.09
平均值 72.85 13.46 17.32 42.45 47.42 38.34 20.01 45.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