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化学2.2.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课件1鲁科版

合集下载

2020版化学鲁科版选修4课件:第2章 第2节 第3课时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020版化学鲁科版选修4课件:第2章 第2节 第3课时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实验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按表中实验步骤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填写下表:
实验原理
2NO2(g) (红棕色)
N2O4(g) (红棕色)
ΔH=-57.2 kJ·mol-1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热水中混合气体颜色_加__深__;冰水中混合气体颜色_变__浅__
混合气体受热颜色_加__深__,说明NO2_浓__度__增__大__,即平衡向_逆__反__应_ 实验结论 方向移动;混合气体被冷却时颜色_变__浅__,说明_N__O_2_浓__度__减__小_,
第2章 第2节 化学反应的限度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HEXINSUYANGFAZHANMUBIAO
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从变化的角度认识化学平衡的移动, 即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温度改变平衡将会发生移动而建立新 的平衡。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实验论证说明温度的改变对化学 平衡移动的影响,构建分析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思维模型。
C.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N2同时消耗a mol H2
D.单位时间内有1 mol N≡N键断裂同时有3 mol H—H键断裂
解析 化学平衡的标志是v正=v逆,故v(生成NH3)=v(分解NH3),A项正确; 生成a mol N2与生成3a mol H2都表示逆反应,不论是否达到平衡,单位时间内 生成a mol N2总是同时生成3a mol H2,B项错误; 生成a mol N2表示逆反应,消耗a mol H2表示正反应,但是N2、H2的化学计量 数之比为1∶3,C项错误;
2.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分析
注意:新平衡与原平衡相比,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或质量)发生相应 的变化。
3.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 (1)根据结果判断 对于一个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反应,如果平衡移动的结果使反应产物浓 度变大,则称平衡 正向(或向右) 移动,反之,称平衡 逆向(或向左) 移动。 (2)根据反应速率判断

优课系列高中化学鲁科版选修4 2.2.3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第2课时 课件(21张)

优课系列高中化学鲁科版选修4 2.2.3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第2课时 课件(21张)

正向
实验结论
研究对象 浓度改变
反应物
C反应物↑
C反应物↓
生成物
C生成物↑
C生成物↓
平衡移动方向 正向 逆向 逆向 正向
铬酸钾(K2CrO4)与重铬酸钾(K2Cr2O7)有如下转化:
2CrO42-+ 2H+
Cr2O72- + H2O
黄色
橙红色
已知重铬酸钾的稀溶液呈橙红色。
向重铬酸钾的稀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呈___黄____色
实验结论
表2
热效应
温度变化
△H<0
T↑
T↓
△H>0
T↑
T↓
平衡移动方向 吸热 放热 吸热 放热
K值的变化 变小 变大
变大 变小
表3
2NO2(g)
T/K
298 333
N2O4(g) △H<0
K/mol-1·L 6.80 0.601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质上是
通过改变__平__衡__常__数__K_值_ 而实现的。
T↑, 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T
T↓, 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C反↑或 C生↓ ,平衡正向移动
C
C反↓或 C生↑ ,平衡逆向移动
课堂练习
10分
6分
4分
2分
没有题哟!恭喜你获得勇气分10分。
某一化学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 体,只改变下列一个条件一定能使化学平
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 )
A.增大反应物浓度 B.降低温度 C.增大生成物浓度 D.升高反应温度
实验分析:
2NO2(g)
N2O4(g) △H<0
表1
红棕色

(鲁科版高中化学精品系列)《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第二节《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课件

(鲁科版高中化学精品系列)《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第二节《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课件

298 6.8
333 0.601 673 2.0
2NH3(g)
△H= + 92.2kJ· mol-1
N2(g) +3H2(g)
473
0.0015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平衡常数实现的
联系生活
(双选)关节炎病因是在关节滑液中形成尿酸钠晶 体,尤其在寒冷季节易诱发关节疼痛。化学机理为: ①HUr + H2O Ur -+ H3O+ 尿酸 尿酸根离子 ②Ur-(aq)+Na+(aq) NaUr(s) 下列对反应②叙述中正确的是( BD ) A. 正反应的△H>0 B. 正反应的△H<0 C. 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 D. 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
实验内容
将充有NO2的 烧瓶放入冷水 将充有NO2的 烧瓶放入热水
温度变 化 降温 升温
讨论交流
在一定条件下,对于下述反应,升高温度时,体系颜色 加深,请据此现象完成(预测)下列表格。 (放热反应)2HI(g) H2(g)+I2(g)(吸热反应) 改变条件 现象 结论
升温 降温
Hale Waihona Puke 颜色加深 颜色变浅 2NO2
动、等、定、变
平衡被破坏
V正≠ V逆 Q≠K
化学平衡移动:改变外 界因素使可逆反应由一 个平衡状态变为另一个 新平衡状态的过程 新条件下
改变
新平衡
V’正=V’逆
活动探究1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原理: (吸热反应) 2NO2 红棕色
序 号
1 2
N2O4 (放热反应) 无色
实验记录 混合气体颜 色 颜色变浅 颜色变深 实验结论 (平衡移动 c(NO2) 方向) 减小 增大 正向 逆向

2.2.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课件(鲁科版选修四)

2.2.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课件(鲁科版选修四)

学习·探究区
2.根据下表中的数据, 分析平衡常数大小与温度变化的关 系,将其结论填入表中: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学习·探究区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归纳总结] 吸热反应 (1)温度升高,平衡向________________ 方向移动; 放热反应 温度降低,平衡向_________________ 方向移动。 平衡常数 (2)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是通过改变 ____________ ΔH 是特征。 K变 来实现的,___________ 是实质,_________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学习·探究区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热水中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冰水中混合气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 颜色变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混合气体受热颜色加深,说明NO2浓度增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被冷 实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却时颜色变浅,说明NO2浓度减小,即平衡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探究区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学习·探究区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学习·探究区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归纳总结 ]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1.判断依据 (1)v 正= v 逆 ①对同一物质,该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它的消耗速率。 ②对不同物质,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 比,但必须是不同方向的速率。 (2)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可逆反应具备这两个依据之一(同时另一条件肯定也满 足 ),则就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否则就没达到。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2章第2节第3课时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课件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2章第2节第3课时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课件


质量(= )。

②判断方法:“变量不变即为平”,即假设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时,该物
理量若发生变化,则某时刻该物理量不再改变时,即认为达到平衡状态;若
该物理量为一直不变的量,则无法用于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学习任务2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自主梳理
1.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A.四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均变成 2 倍
B.四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均变成


C.CO、CO2 的物质的量均变成 2 倍
D.NO、N2 的物质的量均增加 1 mol
B )
解析:平衡常数 K=
( )· ( )
()· ()
,保持温度不变则 K 不变,当条件改变时,若 Q=K,则仍处于平衡状态;
.
=1=K,平衡不移动,故 C 错误;恒容绝热容器中,随反应进行,温度升高,平衡向
逆反应方向进行,氢气产率降低,故 D 错误。
题后悟道
(1)直接判据。
①v正=v逆≠0或Q=K。
②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质量或浓度或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2)间接判据。

①常用物理量:气体总的物质的量、压强、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ρ= )、平均摩尔
5.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浓度、压强等),平衡将向着能够
减弱 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简单记忆:改变→减弱这种改变。
微点拨:(1)勒·夏特列原理仅适用于已达到平衡的反应体系。(2)勒·夏特
列原理对所有的动态平衡(如溶解平衡、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等)都适用。
(3)勒·夏特列原理只适用于判断“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时平衡移动
程式中X、Y、Z的系数之比为1∶2∶2,故同一个反应方向,X、Y、Z的速

鲁科版2020年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 第二章 第2节 化学反应的限度(第3课时)

鲁科版2020年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 第二章 第2节  化学反应的限度(第3课时)
Q ﹥K
平衡移动方向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活动.探究2]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质: Fe3+ + 3SCN-
Fe(SCN)3
浅黄色
红色
根据所给实验用品设计实验,验证你的预测。
1mol/L FeCl3 溶液、0.01mol/L FeCl3 溶液、胶头滴管 1mol/L KSCN溶液、0.01mol/L KSCN溶液、铁粉、试管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小结:对化学反应: aA+bB
cC+dD
ca(A)•cb(B)
c平a(A)•c平b(B)
cc(C)•cd(D)
c平c(C)•c平d(D)
平衡时: Q
==
K
改变条件:浓度改变
温度改变
Q ≠K
Q 改变 K 不变
Q 不变 K 改变
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
1.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适用范围:
只适用于气体或溶液
说明:改变纯固体、纯液体的量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2.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应用:
①在化工生产中常常通过增大某种廉价、易得的反应物的 浓度,使反应所建立的化学平衡不断向正向移动,从而 提高另一种昂贵、稀缺的反应物的转化率。
②为了提高产率,生产过程中常常将反应产物及时从体系 中移走,使反应所建立的平衡不断向正向移动。
第2节 化学反应限度(第3课时)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 2、了解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
响,能够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化学反应由一种平衡状态变为另一种平衡状态的过程
化学平衡移动
平衡状态Ⅰ

优课系列高中化学鲁科版选修4 2.2.3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课件(21张)

优课系列高中化学鲁科版选修4 2.2.3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课件(21张)
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 向进行
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方 向进行
思考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压强 如何影响化学平衡
小结
温度
通过改变平衡常数 来实现的
原平衡状态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平衡移动
新平衡状态
改变浓度,若Q < K,平衡正向移动 改变浓度,若Q > K,平衡逆向移动
压强 压缩体积 增大
压强 增大体积 减小
反应 现象
颜色先变深 后变浅 颜色先变浅 后变深
平衡移动 方向
正向
逆向
你能解释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吗?
增大压强 Q↓ K不变 Q<K 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右移)
减小压强 Q↑ K不变 Q>K 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左移)
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对于前 后气体分子数变化的反应
1
将充有NO2的 烧瓶放入冷水
降温

2
将充有NO2的 烧瓶放入热水
升温

颜色变浅 减小 正向 颜色变深 增大 逆向
你能解释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吗? 范托夫公式:
T↓ K↑ Q<K 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右移) T↓ K↓ Q>K 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左移)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进行
增大反应物
增大c(FeCl3)
颜色变深 正 向
增大反应物 增大c(KSCN) 颜色变深 正 向
你能解释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吗?
增大c(FeCl3)
Q↓ K不变 Q<K 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右移)
增大c(KSCN)
Q↓ K不变 Q<K 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右移)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精品课件3:2.2.3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精品课件3:2.2.3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现象
红棕色 变浅 ,
红棕色 变 深,
结论
温度降低,平 衡向 右 移动
温度升高,平 衡向 左 移动
思考:温度变化,化学平衡为什么会发生移动? 移动有什么规律?
2NO2(g) 红棕色
N2O4(g) ∆H=-57.2 kJ·mol-1 无色
已知: 升温 颜色加深
NO2浓度变大 ,
K= [N2O4] [NO2]2
∆H=+92.3 kJ·mol-1
(g)
∆H=+51.6 kJ·mol-1
298 K=2.1×10-17
K=3.8×10-10
4的收获
(1)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平衡常 数实现的。 (2)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 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第3课时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学习目标
1. 会分析化学平衡的建立,会判断化学平 衡移动的方向。
2. 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3. 知道温度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规律。
情景导学
如图是二氧化氮在常温、热水、冰水中颜色变化 的情况,常温时是红棕色,加热时颜色变深,降 温时颜色变浅。 【思考】(1)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2)化学平衡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知识回顾
一. 化学平衡常数 aA(g)+bB(g)
[C]c[D]d K=
[A]a[B]b
cC(g)+ dD(g)
二. 平衡转化率(α)
(A)%
A的初始浓度 A的平衡浓度 A的初始浓度
100%
c0 (A) [A] 100% c0 (A)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①逆 对象:可逆反应 ②等 v正=v逆> 0(对同一物质) ③动 动态平衡,反应仍在继续进行 ④定 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⑤变 外界条件发生改变使v正≠v逆,各组成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若Q<K 若Q>K
平衡正向移动或向右移动 平衡逆向移动或向左移动
一.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有两个主要的特征:一是正 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二是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 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以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的反应mA(g)+nB(g) pC(g)+ qD(g)为例: 在一定条件下,若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则反应达到平衡状 态。
正向 正向
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本质原因: 温度升高,吸热反应的平衡常数K增大,Q<K,所以化 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观察下列数据,思考温度是如何影响平衡的?
2NO2(g) N2O4(g) ΔH<0 K(298 K)=6.8(mol·L-1)-1 K(333 K)=0.601(mol·L-1)-1
(2)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浓度的变化趋势
为c (H2)_减__小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下同),c (I2)_减__小_____,而c (HI)__增__大______,从而化学反 应速率v正_减__小_________,而v逆__增__大________。 (3)当反应进行到v正与v逆_相_等______时,此可逆反应就达到 了平衡。若保持外界条件不变时,反应混合物的总物质的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原平衡状态
平衡移动
新平衡状态
1.模型法是化学中把微观问题宏观化的最常见方法,对于 2HBr(g) H2(g)+Br2(g)反应,下列四个图中可以表示 该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为可逆反应的是 ( C )
【解析 】根据可逆反应的特征:反应物与生成物共存。
【方法技巧】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方法
平衡状态强调两方面: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例如对于反应A2(g)+B2(g) (1)不变。
2AB(g)。
若说不变,则是指含量,或能表明含量的叙述。可以是A2、 B2、AB的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质量分数以及分子数 之比不变,A2、B2的转化率不变,体系的温度不变,体系 的颜色不变;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还
【延伸探究】(1)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来 说,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能否表示反应已达平衡? 提示: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的压强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有关, 压强不变表示反应已达平衡。 (2)若原题中A的状态为气态,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能否表示 反应已达平衡状态?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呢? 提示:若A为气体,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一直不变,即无论反 应是否达平衡,密度都不变,密度不变不能表示反应达平 衡;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可以表示反应已达平衡状态。
【解析 】 到达平衡时,各组分百分含量不变,所以b正确; 这是一个不等体反应,压强不变,说明反应已达平衡,c 正确。
(2)(1)中所述反应到达平衡后,再向混合气体中充入一定
量的18O2,足够长的时间后,18O原子___d_____。
a.只存在于O2中
b.只存在于O2和SO3中
c.只存在于O2和SO2中 d.存在于O2、SO2和SO3中
常温下颜色相同
热水
冷水
2NO2(g)(红棕色) N2O4(g) ΔH=-57.2 kJ·mol-1
序 号
实验内容
实验记录
平衡移 温度变化 气体颜色 c(NO2) 动方向
将充NO2的 1 烧瓶放入
降温
颜色变浅 减小
正向
冷水中
将充NO2的 2 烧瓶放入
升温
颜色变深 增大
逆向
热水中
温度变化与反应放热吸热的关系。
5.550 ℃时,有如下反应:2SO2+O2 2SO3 ΔH<0。 (1)把2 mol SO2和1 mol O2放入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判断该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b_c_(填字母序号,下同)。 a.SO2和SO3浓度相等 b.SO2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c.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 d.SO3的生成速率与SO2的消耗速率相等 e.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解析 】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H2(g)是逆反应,生成 n mol I2(g)也是逆反应,故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达平衡。
3. 能确认发生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 D ) A.化学反应速率发生了变化 B.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了压强 C.由于某一条件的改变,使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 度发生了改变 D.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
第 2 节 化学反应的限度 第 3 课时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会分析化学平衡的建立,会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2.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3.知道温度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规律。
1.在200 ℃时,将1 mol H2(g)和2 mol I2(g)充入到体积为V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4.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H2(g)+Br2(g) 2HBr(g) ΔH<0,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且其他条件不变时: (1)如果升高温度,平衡混合物的颜色__加__深____。 (2)如果在体积固定的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气,化学平 衡向__正__反__应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Br2(g) 平衡转化率__变__大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可逆反应 (都是气体)
原平衡浓 改变 度mol·L-1 条件
新平衡浓 度 mol·L-1
移动方向
N2+3H2 2NH3 ΔH<0
N2:20 H2:40 NH3:10
降温
2HI H2+I2 ΔH>0
HI:1.20 H2:0.20 I2:0.20
升温
N2:19.5 H2:38.5 NH3:11
HI:0.80 H2:0.40 I2:0.40
T/℃ 700 800 830 1 000 1 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正反应为 吸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 c(CO2)c(H2)=c(CO) c(H2O),可判断此时的温度为 830 ℃。
通过改变平衡常数来影响平衡
2.恒温恒容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H2(g)+I2(g) 2HI(g), 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 ( B ) A.混合气体颜色不再变化 B.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氢气的同时生成n mol碘蒸气 C.若该反应在隔热密闭体积恒定的容器中进行反应,体 系的温度不再变化 D.2 v正(H2)= v逆(HI)
在一定温度下的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 不再改变时,表明反应:A(s)+2B(g) C(g)+D(g)已 达平衡的是( ) A.每生成1 mol A时,消耗1 mol D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C与D的物质的量相等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
【解析】选B 。A 的生成与D的消耗都表示逆反应速率, 不能表示反应达平衡状态;容积不变时,混合气体的密度 不变表示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即固体A的质量不变,表 示反应已达平衡;无论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C与D的 物质的量都相等;A是固态,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不变化。
(1) v(正)= v(逆)。 (2)对于体系中的各组成成分。
(3)对于体系中的混合物。
【特别提醒】(1)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时,注意反应方程 式中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及外界条件是容积不变(恒容) 还是容积可变(恒压)。 (2)利用v(正)= v(逆)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注意两点: ①“一正一逆”:两反应速率必须一个表示正反应速率, 一个表示逆反应速率。②“相等”:不同反应物表示的速 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 (3)容积不变时容器内的压强和容积可变时容器的容积都与 体系内气体的物质的量有关。
量为__3________mol。此时放出的热量Q__<______c kJ(填
“=”、“>”或“<”)。
2.化学平衡移动
某条件下化学 平衡状态Ⅰ
v正= v逆 Q=K
改变 条件
平衡 一段时 破坏 间后
v正≠ v逆 Q≠K
新条件下的新化 学平衡状态Ⅱ
v ′正= v ′逆 Q=K
化学平衡移动
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I2(g)+H2(g) 2HI(g) ΔH=-c kJ·mol-1 (1)反应刚开始时,由于c (H2)=__V1__m_o_l·_L_-,1 cV2(Im2)o=l·L-1 ·L-1__V2__m__ol_·L_-_1,而c (HI)=_____0_____,所以化学反应速率 __v__正____最大(填“v正”或“v逆”,下同),而___v_逆____最 小(为零)。
2NH3(g) N2(g)+3H2(g) ΔH>0
K(473 K)=0.001 5 (mol·L-1)-1 温度升高,吸热反应的
K(673 K)=2.0 (mol·L-1)-1
平衡常数K增大,Q<K,
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温度对化学平的密闭容器中,反应CO2(g)+H2(g) CO(g)+H2O(g) 的化学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如下表:
N2 +3H2
2 NH3 ΔH<0。
如果升高温度,K、Q如何变化?平衡如何移动?
K = ——[N—H—3]—2 — [N2]·[H2]3
Q= c2 (NH3) c(N2)·c3(H2)
改变温度——Q不变, K变 升温时,放热反应的K减小,Q > K,平衡向 左 移动。
体会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NO2(g)(红棕色) N2O4(g) ΔH=-57.2 kJ·mol-1
【解析 】 可逆反应表现为正、逆反应均在进行,随着正反
应的进行,18O会存在于SO3中,随着逆反应的进行,18O又 会存在于SO2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