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模块 学前儿童的发展练习题
2023年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儿童发展》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版

2023年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儿童发展》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20题)1.【判断题】3-4 岁儿童,随着言语能力的发展,自我控制不愉快情绪的能力逐渐形成,哭泣现象开始减少。
( )2.【单选题】儿童通过多次尝试,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
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A.具体形象思维阶段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C.抽象思维阶段D.具体思维阶段3.【判断题】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奠基人是普莱尔。
( )4.【问答题】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什么?5.【判断题】适应性告知是儿童思想的一种传递方法。
6.【单选题】观察力初步形成于( )A.婴儿B.幼儿C.乳儿D.新生儿7.【判断题】幼儿在参观动物园后,要孩子马上说出看见什么,他们往往说不出多少,第二天却能说出来很多,这种现象可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来解释。
8.【判断题】儿童攻击性行为表现上具有明显的年龄差异。
9.【单选题】幼儿在道德判断时,往往只注重行为的后果,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不好的。
根据科尔伯格的理论,幼儿的这种道德水平是()A.以工具性目的为取向B.以服从和惩罚为取向C.以社会契约为取向D.以维持社会秩序为取向10.【单选题】一般认为,婴儿从( ) 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A.生后1 个月B.生后2 个月C.生后3 个月D.生后4 个月11.【判断题】在儿童交往中,受欢迎的儿童往往具有外向。
友好的人格特征,在活动中没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
( )12.【单选题】张老师在上音乐课时,边唱边弹琴,边组织孩子们按音乐节奏做各种动作。
从注意的品质来看,张老师的这些行为属于注意的()A.广度B.分配C.稳定性D.选择性13.【单选题】儿童在评定行为是非时总采取极端的态度,不是好的就是坏的,该阶段是( ) 。
A.前道德阶段B.他律道德阶段C.自律道德阶段D.道德理想阶段14.【判断题】皮亚杰主要研究儿童的个性。
幼师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儿童发展考试题

幼师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儿童发展考试题1、单选有个孩子很喜欢长颈鹿,有一天他对小朋友说:“我家有一头真的长颈鹿。
”这说明()。
A.幼儿想象的独特性B.幼儿想象的夸张性C.幼儿想象的情绪性D.幼儿想象(江南博哥)不受外界刺激的影响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幼儿想象夸张性的表现:夸大事物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混淆假想与真实,这个孩子很喜欢长颈鹿,强烈的愿望导致他混淆假想与真实,说:"我家有一头真的长颈鹿",这是想象夸张性的表现。
故选B。
2、单选人出生头2~3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是()。
A.手眼协调动作B.独立性的出现C.坚持性的出现D.分离焦虑的出现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独立性的出现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人出生头2-3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
它表明,儿童心理具备了人类的一切特点:直立行走,使用工具,用语言交际,能进行想象和思维,有了自我意识。
3、问答题简述幼儿攻击性行为发展的特点。
正确答案:(1)攻击性行为频繁,主要表现为:为了玩具或其他物品而争吵、打架,行为更多是破坏玩具、物品或直接争夺;(2)幼儿更多依靠身体上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3)从工具性攻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的趋势;(4)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4、问答题我班徐温友小朋友今年4岁,是今年刚刚插到我班的新生,他生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知识面较广,这和他的父母工作有一定的关系。
他的爸爸妈妈都在旅游公司工作,平时接触的知识面较广,他平时在家里遇到不懂的地方就问父母,有了不同的知识,他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都是以自己为中心。
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观能动性就强,对家里人的要求和安排不会一味服从,喜欢闹"独立",家里父母叫他干什么事情的时候,他就表现出任性、不听话,你叫他这样,他非不这样,常常使得家长束手无策。
请从幼儿心理学角度分析徐温友的行为,并提出教育建议。
正确答案:其实材料中徐温友的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逆反心理,是一种心理特点,而家长如果不了解孩子的这种特点,没有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看待,因而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孩子在此时的行为表现,而认为孩子变坏了,不乖了,对孩子的行为横加指责一味训斥、打骂,这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如执拗任性或胆大妄为。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儿童发展)真题试卷2(题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儿童发展)真题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简答题 4. 材料分析题单项选择题1.按照皮亚杰的观点,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
A.具体运算阶段B.形式运算阶段C.感知运动阶段D.前运算阶段正确答案:D解析:皮亚杰将儿童认知过程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因此,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
知识模块:学前儿童发展2.在陌生情境实验中,妈妈在婴儿身边时,婴儿一般能安心地玩玩具,对陌生人的反应也比较积极。
婴儿对妈妈的这种依恋类型属于( )。
A.回避型B.无依恋型C.安全型D.反抗型正确答案:C解析: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当母亲在场时,会自由地进行探索,与陌生人打交道;在母亲离开时会表现得心烦意乱,并在看到母亲返回时表现出高兴。
知识模块:学前儿童发展3.婴儿手眼协调动作发生的时间是( )。
A.2~3个月B.4~5个月C.7~8月D.9~10个月正确答案:B解析:4~5个月的婴儿出现最初的手眼协调。
知识模块:学前儿童发展4.按顺序呈现“护士、兔子、月亮、救护车、胡萝卜、太阳”的图片让幼儿记忆,有些幼儿回忆时说:“刚才看到了救护车和护士、兔子和胡萝卜,还有太阳和月亮。
”这些幼儿运用的记忆策略是( )。
A.复述B.精细加工C.组织D.习惯性正确答案:C解析:组织策略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地分类、整理与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
组织策略在幼儿阶段表现不明显,他们只是采用最初级的形式,如把两种有着某种共同点的东西联系在一起记忆。
知识模块:学前儿童发展5.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等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以引起儿童心理的变化。
这种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B.自然实验法C.测验法D.实验室实验法正确答案:B解析:自然实验法是指在日常生活等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和控制一定的条件来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练习题与答案

想象练习题一、选择题(30*3)1.幼儿看见天上的云彩,说是“有个小孩在骑大马”,这是一种()。
A.注意B.感觉C.想象D.知觉2.学前儿童在游戏中,一会儿把木棍当成枪,一会儿又当马骑。
这属于()。
A.记忆活动B.想象活动C.思维活动D.注意活动3.想象发展的初级阶段在()。
A.0-2岁B.2-3岁C.3-6岁D.5-6岁4.看天上的白云,想象它是飞奔的“骏马”或是一座会动的“山”。
这种想象属于()。
A.无意想象B.有意想象C.再造想象D.幻想5.梦是一种奇怪的心理现象,属于想象的一种,是()。
A.创造想象B.再造想象C.有意想象D.无意想象6.幼儿在看图说话时,能说出许多图上没有但与主题相关的内容,这属于()。
A.创造想象B.再造想象C.无意想象D.有意想象7.鲁迅先生创作的“阿Q”属于()。
A.创造想象B.无意想象C.再造想象D.幻想8.学前儿童想象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A.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B.有意想象占主要地位C.创造想象占主要地位D.理想占主要地位9.在同一桌上绘画的幼儿,想象的主题往往雷同。
这说明幼儿想象的特点是()。
A.想象有预定目的,不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B.想象的主题不稳定,由外界刺激引起C.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性,形象间不能产生联系C.以想象过程为满足,没有目的性10.一个孩子用积木搭了模型,高兴地说我的“火车”可以开了,看见电视里正在播放发射火箭,便说“火车”是“火箭”了;看到别的小朋友搭了房子,便又说“火箭”是“房子”。
这属于()想象。
A.无意B.有意C.再造D.创造11.幼儿常常是画了“小船”又画“气球”;画了“牙刷”又画小花。
表明幼儿想象的特点是()。
A.以想象过程为满足B.想象内容零散、无系统C.想象受情绪的影响D.想象受兴趣的影响12.下列关于幼儿想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想象容易受自身情绪的影响,也容易受别人情绪的影响B.想象容易受自身情绪的影响,不受别人情绪的影响C.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实质上是自由联想D.不要求意志努力,意识水平低,是幼儿想象的典型形式13.5岁的儿童说:“我想画小兔、小草,还想画小狗.....”他基本上按他所说的去画,想象特点是()。
保教知识与能力练习题

保教知识与能力练习题第一模块学前儿童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是()A学习B游戏C劳动 D 手工2.幼儿记忆的特点之一是()A 形象记忆占优势B 语词记忆占优势C 具体形象思维D 形式运算思维3. 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是()A 直观行动思维B 抽象逻辑思维C 具体形象思维D 形式运算思维4 幼儿词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A 代词B 名词C 动词D 语气词5.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最基本的方法是()A 投射法B 观察法C 测验法D 问卷法二、简答题1. 简述“成熟势力说”的主要观点及启示。
2. 社会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什么作用?三、材料分析题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很多年轻父母工作都十分繁忙,或经常外出工作,所以,有的父母就把孩子长期托付给家中老人或其它亲属抚养;有的父母则干脆把孩子送到全托幼儿园。
其中,第一种现象在当前我国农村尤为突出。
这样使得很多学前儿童不能经常与其父母见面,与父母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亲子关系越来越淡漠-------请您结合案例,分析早期亲子关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谈谈家长应该怎么做?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A 3 C 4 A 5 B二、简答题1. 简述“成熟势力说”的主要观点及启示。
格赛尔提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成熟论”,认为在没有达到生理成熟水平之前,训练儿童去学习和掌握某种技能,效果是欠佳的。
学习依赖于成熟所提供的准备状态。
他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历史演化的结果,是由儿童的生理成熟所规定的,有着自己的阶段性和顺序性。
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动力是自然的成熟,即发展是遗传因素的主要产物。
外环境则给发展提供了适当的时机和条件,学习作为一种和外环境有关的因素,仅在个体成熟时发生,并只是对成熟起到促进作用而已。
2.社会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什么作用?(1)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2)宏观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从根本上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
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儿童心理发展规律B.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C.个体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D.个性心理的发生和发展规律2.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时间段包括()A.0~6岁B.0~18岁C.从出生到死亡D. 从出生到成熟3.在发展心理学中,通常把儿童在某一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经典的,本质的特质称为()A.年龄特征B.心理特征C.关键特征D.典型特征4.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者是()A.皮亚杰 B.达尔文 C.陈鹤琴 D.普莱尔5.标志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的著作是()A. 《儿童心理学》B. 《一个婴儿的传略》C.《儿童心理之研究》 D. 《儿童心理》6.学前儿童教育专著《母育教育》(1633年)的作者是()A.卢梭B.蒙特梭利C.斐斯泰洛齐D.达尔文7.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教育方面的代表作是()A. 《理想家》B. 《林哈德与葛多德》C. 《爱弥儿》D. 《母育学校》8.首先将幼儿学校命名为“幼儿园”的教育家是()A.福禄贝尔B.蒙特梭利C.普莱尔D.达尔文9.提出教育要适应自然的原则,还是第一次提出“教学心理学化”思想,其代表作是《林哈德与葛多德》,这位教育家是()A.斐斯泰洛齐B.赫尔巴特C. 卢梭D.杜威10.英国自然科学家达尔文根据对自己孩子心理发展的长期观察和记录,于1876年出版的婴儿心理发展的著作是()A. 《儿童心理学》B. 《一个婴儿》C. 《儿童心理之研究》 C. 《儿童心理》11.1904年,霍尔出版了《青少年:它的心理学及其生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教和教育的关系》,将儿童心里研究的年龄扩展到()A.童年B.少年C.青年D.青少年12.世界上第一本以发展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发展心理学概论》(1930年)的作者是()A.霍金B.何林沃斯C.普莱尔D.詹姆斯13.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开始用“发展心理学”代替以前的“儿童心理学”,从此发展心理学研究领域开始注重人的毕生发展研究,发展心理学也被称为( )A.生命全程发展心理学B.个体发展心理学C.年龄与教育心理学 D.儿童发展心理学14.我国出版的第一本儿童心理学著作《儿童心理之研究》(1925年)的作者是()A.陈鹤琴B.朱智贤C.王国维D.陈大齐15.1962年朱智贤出版了代表当时我国儿童心理学研究成果的著作( )A. 《儿童心理之研究》B. 《发展心理学》C.《思维发展心理》 D. 《儿童心理学》16.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正式成立独立,这位心理学家是()A.穆勒B.艾宾浩斯C.布伦塔诺D. 冯特17.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许多教育家和心理学家都主张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内在”生长法则,使之获得自然的、自由的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18年上半年)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1~3岁儿童形成的人格品质是()。
A. 信任感B. 主动性C. 自主性D. 自我同一性2.(2017年上半年)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同卵双胞胎的智商测试分数很接近。
这说明()。
A. 遗传和后天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是平行的B. 后天环境对智商的影响较大C. 遗传对智商的影响较大D. 遗传和后天环境对智商的影响相当3.(2016年上半年)教师拟定教育活动目标时,以幼儿现有发展水平可以达到水平之间的距离为依据。
这种做法体现的是()。
A.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B.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C.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D.布鲁纳的发展教学法4.(2015年下半年)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
A.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身边人的行为学会分享B.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儿童学会分享的重要学习方式C.儿童能够学会分享是因为儿童天性本善D.儿童学会分享是因为成人采取了有效的惩罚措施5.(2015年上半年)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等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以引起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法 C.测验法 D.实验室实验法6. (2018·山东菏泽)()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顺序模式的过程,这个模式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和表现的。
”A. 弗洛伊德B. 皮亚杰C. 格赛尔D. 华生7. (2018·山东临沂)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狼孩”的事例。
这说明了()。
A. 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B. 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C. 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作用D. 自然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8. (2018·安徽合肥)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
0~1.5岁幼儿处于()时期,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
幼师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儿童发展

幼师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儿童发展1、单选儿童心理活动形成系统的奠基时期是在()。
A.0~1岁B.1~2岁C.2~4岁D.3~6岁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0~1岁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江南博哥)又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
1~3岁先学前期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
3~6岁是幼儿心理活动形成系统的奠基时期,故选D。
2、单选婴儿注意人脸主要是注视脸的()。
A.中央B.边缘C.上部D.下部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婴儿注意人脸主要是注视脸的边缘。
实际上,小于两个月的婴儿更多地将注意集中在对比度高的人脸边缘,而很少注意那些更能表明他们将人脸视为整体的有意义图形的内部特征(如鼻子、嘴唇)。
3、单选关于幼儿想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想象容易受自身情绪的影响,也容易受别人情绪的影响B.想象容易受自身情绪的影响,不受别人情绪的影响C.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实质上是自由联想D.不要求意志努力,意识水平低,是幼儿想象的典型形式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幼儿想象容易受自身情绪的影响,也易受别人情绪的影响。
4、问答题5~6岁儿童心理发展有哪些主要特征?正确答案:5~6岁属于幼儿晚期,这一时期幼儿主要表现为以下心理特点:(1)好学、好问;(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3)个性初具雏形;(4)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5、单选幼儿阶段,儿童能轻松地学会母语,错过这一时间,语言能力将受到严重损害,这一时期被称为语言发展的()。
A.关键期B.钢化效应C.去习惯化D.习惯化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关键期指儿童对某一方面最敏感的时期。
6、单选以下关于作品分析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以作品为依据,具有客观性B.按科学程序分析,具有系统性C.受研究者自身的倾向性影响,作品分析的视角和结果具有多样性D.可以人为地创设条件,对某些在自然观察中不易观察到或不易集中观察到的情境现象进行研究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D项是实验法的优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一、选择题1. 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是( C )。
A.关键期B.敏感期C.最近发展区D.转折期【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三节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待征和发展趋势有关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几个概念【出题机率】2 【题目难度】2(5为非常高,或非常难)【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几个概念的熟记程度。
儿童心理发展某种特征的形成,或儿童某种能力的发展,在某一个时期容易出现,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产生。
容易形成某种心理特征的时期,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敏感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2.儿童语言获得的关键时期是( B )A.婴儿期B.学前期C.学龄期D青年期【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三节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待征和发展趋势有关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几个概念【出题机率】2【题目难度】1【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关键期现象的熟知程度。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现象,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
资料证明,学前期是人生学习口语的时期,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学会人的语言。
狼孩在7岁后才开始接触人类的语言,学习口语,但始终不能学会说话。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3.现在的幼儿与几十年以前的幼儿某些心理年龄特点.如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爱活动、爱游戏等基本相同。
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 D )A. 可变性B.整体性C.阶段性D.稳定性【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三节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待征和发展趋势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出题机率】2【题目难度】1【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特性的了解程度。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一般说来,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百年前和几十年前儿童心理学研究所揭示的幼儿心理年龄特征的基本点,至今仍然适用于当代儿童。
如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爱活动、爱游戏这些特征本质上没有变。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4.下列符合儿童动作发展规律的是(C )A.从局部动作发展到整体动作B.从边缘部分到中央部分C.从粗大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D.从下部动作发展到上部动作【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四节幼儿身体发育、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动作发展规律【出题机率】2【题目难度】2【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儿童动作发展规律的熟悉程度。
动作发展的规律包括(1)整体到局部规律:从整体动作发展到局部动作,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性的、弥漫性的,以后动作逐渐分化、局部化、准确化和专门化。
(2)首尾规律: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上部动作开始,然后到下部动作。
(3)近远规律:儿童的动作发展先从靠近中央部分(头和躯干,即脊椎)动作先发展,然后才发展边缘部分(臂、收、腿)的动作。
(4)大小规律: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粗大动作开始,而后学会比较精细的动作。
(5)无有规律:儿童的动作最初是从无意动作向有意动作发展。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5.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被称为( A )A.依恋B.合作C.移情D.社会化【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七节幼儿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亲子关系【出题机率】2【题目难度】2【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依恋概念的熟记程度。
依恋是指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
合作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方式。
移情是指从他人角度来考虑问题。
社会化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6.3岁以前.脑部的发育已达到成人的(B)左右。
A.70%B.80%C.60D.90【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四节幼儿身体发育、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身体发育规律【出题机率】2【题目难度】1【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儿童身体发育规律的熟悉程度。
儿童处于神经系统快速成熟发育期,6个月时脑重已经达到成人期的50%,2岁时达75%,4-6岁脑已经达成人期的85%-90%。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7.幼儿词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 A )A.代词B.名词 c.动词 D.语气词【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五节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出题机率】4【题目难度】2【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词类的运用的熟记程度。
词使用频率最高的是代词,幼儿大量使用代词,使用名词的频率较高,使用动词的频率多于名词。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8.儿童最先掌握的词性为( A )A.名词B.动词 c.形容词D.代词【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五节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出题机率】4【题目难度】2【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幼儿掌握各类词的顺序的熟记程度。
幼儿掌握各类词的顺序:先实词后虚词;对实词的掌握顺序是:名词一动词一形容词,对其他实词如副词、代词、数词等掌握较晚;对虚词,如连词、分词、助词、语气词等掌握较晚。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9.儿童能辨别上下的年龄是( A )A.3岁B. 4岁C.5岁D. 7岁【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五节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出题机率】3【题目难度】2【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幼儿方位知觉的熟悉程度。
3岁儿童能够辨别上下,4岁儿童能辨别前后,5岁能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7岁能辨别以别人为基准的左右。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10.矫正幼儿口吃的主要方法是( D )A.密切关注B.严格要求其改正C.让幼儿多说话D.解除紧张【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五节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出题机率】3【题目难度】2【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幼儿口吃的了解程度。
口吃的心理原因之一是说话时过于急躁、激动和紧张。
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性方法是解除紧张。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11.儿童理解语言迅速发展的阶段指( C )A.0~6个月B.6~12个月C.1~1.5岁D.1.5~2岁【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五节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出题机率】3【题目难度】2【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阶段的熟悉程度。
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阶段分为:(1)前言语阶段(生后第一年);(2)言语发生阶段(1~3岁),言语发生阶段的两个小阶段:理解语言迅速发展阶段(1~1.5岁);积极说话发展阶段(1.5~2、3岁)。
(3)基本掌握口语阶段(2、3岁~6、7岁)。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12. 3岁前儿童的思维主要是( A )A.具体形象思维B.抽象逻辑思维C.直觉思维D.直观行动思维【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五节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出题机率】4【题目难度】2【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特点的熟记程度。
直观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在2-3岁儿童身上表现最为突出。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典型的思维方式。
学前儿童晚期时,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13.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最基本的方法是( B )A. 投射法B. 观察法C. 测验法D. 问卷法【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九节儿童发展基本研究方法【出题机率】4【题目难度】2【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儿童发展基本研究方法的熟记程度。
观察法是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14. 当物体触及新生儿手掌心时,他会立即把它紧紧握住,这种反射属于( B )A.莫罗反射B.达尔文反射C.巴布金反射D.巴宾斯基反射【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三节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待征和发展趋势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待征【出题机率】2【题目难度】2【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新生儿本能反射的熟记程度。
达尔文反射:又称抓握反射,物体触及掌心,新生儿立即把它紧紧握住。
巴宾斯基反射:物体轻轻地触及新生儿的脚掌时,他本能地竖起大脚趾,伸开小趾。
这样,5个脚趾形成扇形。
莫罗反射:又称惊跳反射,突然发生的高噪声刺激,或者被人猛烈地从高处放下,都会使新生儿立即伸直双臂,张开手指,弓起背,头向后仰,双腿挺直。
巴布金反射:如果新生儿的一只手或双手的手掌被压住,他会转头张嘴。
当手掌上的压力减去时,他会打呵欠。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15. 幼儿最容易辨别的几何图形是( B )A. 三角形B. 圆形C. 长方形D. 半圆形【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五节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出题机率】3【题目难度】2【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形状知觉的熟记程度。
幼儿对几何图形辨别的难度由易到难的顺序是: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16. 在幼儿的记忆中,占主要地位、比重最大的记忆形式是( C )A. 运动记忆B. 情绪记忆C. 形象记忆D. 语词记忆【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五节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出题机率】3【题目难度】2【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记忆内容的熟记程度。
从记忆内容看,可分为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
儿童最早出现的是运动记忆;儿童最晚出现的是运动记忆;在幼儿记忆中,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比重最大。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17. 小班幼儿往往对某个故事百听不厌,其原因主要是( A )A.以想像过程为满足B.想像的内容零散C.想像受情绪影响D.想像具有夸张性【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五节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学前儿童想像的发展【出题机率】3【题目难度】2【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幼儿无意想像的特点的熟记程度。
幼儿无意想像的特点:(1)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学前儿童的想象常常没有自己预定的目的,在游戏中想象往往随玩具的出现而产生。
(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幼儿想象进行的过程往往也受外界事物的直接影响。
因此,想象的方向常常随外界刺激的变化而变化,想象的主题容易改变。
(3)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由于想象的主题没有预定目的,主题不稳定,因此幼儿想象的内容是零散的,所想象的形象之间不存在有机的联系。
(4)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幼儿的想象往往不追求达到一定目的,只满足于想象进行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