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幼儿园_《谁住在皮球里》教学课件设计
《谁住在皮球里》教案设计

《谁住在皮球里》教案设计第一章:认识皮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皮球的特征和用途。
2. 培养学生对皮球的兴趣。
教学内容:1. 皮球的定义和特点。
2. 皮球的制作材料和工艺。
3. 皮球的用途和玩法。
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展示各种皮球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
2. 实物展示:展示实物的皮球,让学生触摸和感受。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皮球的用途和玩法。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皮球的描述和讨论。
2. 学生完成皮球用途和玩法的调查表。
第二章:探索皮球里的秘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皮球里的结构和成分。
2.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教学内容:1. 皮球里的结构:气门、橡胶、内胆等。
2. 皮球里的成分:气体、液体等。
教学方法:1. 视频播放:播放皮球制作过程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皮球里的结构。
2. 实验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索皮球里的成分。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皮球里的结构和成分。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皮球结构的描述和讨论。
2. 学生完成皮球结构和成分的调查表。
第三章:认识住在皮球里的小动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住在皮球里的小动物。
2.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住在皮球里的小动物:蜗牛、蚂蚁、蜘蛛等。
2. 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展示住在皮球里的小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
2. 故事讲述:讲述小动物在皮球里的生活故事。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小动物的描述和讨论。
2. 学生完成小动物生活习性和特点的调查表。
第四章:探索小动物在皮球里的生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动物在皮球里的生活方式。
2.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小动物在皮球里的生活:食物、住所、繁殖等。
2. 小动物在皮球里的适应能力。
教学方法:1. 实验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小动物在皮球里的生活。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小动物在皮球里的生活方式。
中班语言《谁住在皮球里》教案

中班语言《谁住在皮球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小动物们住在皮球里的情节。
2. 学会生词:皮球、小鸟、小兔、小鱼、小蚂蚁。
3.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小动物们的生活环境。
4. 培养幼儿对语言的兴趣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生词和简单描述小动物们的生活环境。
难点:能够用语言表达小动物们住在皮球里的情景。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谁住在皮球里》。
2. 皮球道具。
3. 小动物图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皮球道具,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猜猜,谁住在皮球里呢?”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
2. 讲述故事:教师使用课件讲述故事《谁住在皮球里》,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
3. 互动环节: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和生活环境,如模仿小鸟飞翔、小兔跳跃、小鱼游泳等。
4. 语言训练:教师出示小动物图片,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小动物们的生活环境,如:“小鸟住在皮球里的树上,小兔住在皮球里的草地上,小鱼住在皮球里的水里,小蚂蚁住在皮球里的土里。
”5.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故事内容,并提问:“你们觉得谁住在皮球里最开心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五、作业设计:1. 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其他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
2. 尝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其他小动物的生活环境。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根据幼儿的反馈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
在语言训练环节,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拓展环节,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1. 回顾故事《谁住在皮球里》,巩固对小动物生活环境的理解。
2. 学习新故事《皮球旅行记》,了解皮球在不同地方的冒险。
3.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认识更多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小动物。
4.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不同的生活环境。
5. 完成故事书《皮球旅行记》的拼图,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谁住在皮球里》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谁住在皮球里》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2.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特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资料:包括图片、视频等。
2.教学工具:皮球、纸、铅笔、彩色笔等。
三、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引导学生做拉伸运动,放松身体。
•提问:你们知道动物住在哪里吗?•让学生自由发言,鼓励表达自己的观点。
2. 导入新课•准备一个皮球,告诉学生《谁住在皮球里》是一本关于动物住所的书。
•在黑板上写下问题:“你们猜猜看,皮球里住着什么动物?”•让学生组成小组,思考并讨论问题。
3. 呈现故事•展示故事中的图片或通过幻灯片讲解故事情节。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听故事。
4. 讨论与分享•分组让学生共同回答问题:“皮球中住着哪些动物?它们为什么选择住在皮球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想法,并与组员进行讨论。
5. 观察动物特征•在黑板上列出故事中出现的动物,并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
•鼓励学生讨论并描述动物的外观、行为和习性。
6.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随机抽取一种动物,要求小组成员合作记录该动物的住所、特征和行为习性。
•提醒学生要互相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7. 展示与分享•让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的记录和发言。
•鼓励其他小组提出问题和补充。
8. 总结与归纳•让学生总结不同动物住所的特点和原因。
•提醒学生要学会观察和思考,发现问题并寻找答案。
9. 课堂延伸•提问:你们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和体会?•让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并进行分享。
10. 课堂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观察动物的住所,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标注它的特点和住所。
四、教学反思通过《谁住在皮球里》这本优质课教材,学生不仅了解了动物的住所和特点,还培养了观察、思考和合作的能力。
教学中组织了多次讨论和小组合作,使学生积极参与,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谁住在皮球里》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谁住在皮球里》适用年级:大班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皮球里的生物。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1. 皮球若干个2. 画纸、画笔3. 记录表格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教师出示皮球,引导幼儿观察皮球的外观,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2. 探索: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寻找住在皮球里的生物。
如:昆虫、小动物等。
3. 观察:教师指导幼儿观察找到的生物,让幼儿了解生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4. 记录:教师提供记录表格,引导幼儿将观察到的生物名称、特征和生活习性进行记录。
5. 分享:教师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活动,观察幼儿在观察、表达、合作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幼儿对住在皮球里生物的了解程度。
四、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鼓励家长带领幼儿在家中进行类似观察活动。
2. 环境创设:教师将本次活动延伸至主题墙饰,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生物的知识。
3. 区域活动:教师在科学区提供相关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和操作,进一步了解生物。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活动结束后,针对幼儿的表现和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优点和不足,为下次教学活动提供改进方向。
六、教学内容与步骤6. 创作:教师提供画纸、画笔等绘画材料,让幼儿根据观察到的生物特征和生活习性,创作出自己心目中的皮球生物。
7. 展示:教师组织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让幼儿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想法。
8. 评价: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评价,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喜欢的作品原因,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念和表达能力。
十、教学延伸10.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鼓励家长带领幼儿在家中进行类似观察和创作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11. 环境创设:教师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主题墙饰上,让其他班级的幼儿也能欣赏到本次活动成果。
学前幼儿园_中班语言《谁住在皮球里》柏丽雪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班语言活动:谁住在皮球里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通过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认知皮球的运动特性:跳、滚、飞等。
2、发挥联想,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讲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1.《谁住在皮球里》PPT。
2.充足气的皮球两个,气针一枚。
活动过程:一、激发想象:谁住在皮球里?1、出示大皮球:谁来说说你平时会怎样玩皮球呢?分别请几个小朋友说说并演示皮球的不同玩法。
2、启发幼儿说出玩皮球时,皮球的运动方式(跳、滚、飞起来等)。
师:圆圆的皮球会跳,会滚,会飞;球里面住着谁呢?为什么?我也不知道,我们一起来听一下,究竟是谁住在皮球里?二、讲述故事第一段、第二段,发挥联想。
1、第一段故事里讲,有可能是谁住在皮球里?你觉得是吗?2、第二段里为什么说皮球里是兔子,轮子、喜鹊?3、是兔子住在皮球里,所以皮球会跳。
想一想你觉得还有谁住在皮球里,让皮球也会跳?4、球会滚,谁住在里面?除了轮子还有谁会让皮球滚起来?球还会飞,那里面还住着谁?除了喜鹊还有谁会让皮球飞起来?三、欣赏故事后半段,说说皮球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幼儿简单说说听完这个故事的感受。
1、事情怎么发生的?兔子、轮子、喜鹊怎么说的?2、皮球为什么既会跳、也会滚、还会飞呢?皮球怎么样了?四、再次欣赏《谁住在皮球里》故事,播放视频,皮球里住的到底是谁?1、故事里为什么说皮球里住的是兔子,轮子、喜鹊?总结:因为皮球像兔子一样会跳,像轮子一样会滚,像喜鹊一样会飞。
2、皮球里到底住的是什么呢?我们把皮球里的东西放出来看看。
总结:刚刚我们放出来的是空气,原来住在皮球里的不是兔子、轮子、喜鹊,而是空气。
故事看完了,皮球会蹦跳、滚动、飞起来,这么有趣,让人以为里面住了小动物,原来皮球里面是空气,我们人也离不开空气,让我们现在一起排好队到外面呼吸新鲜空气吧!活动延伸:阅读幼儿活动资源,看看并讲讲故事内容。
中班语言活动《谁住在皮球里》学情分析学情分析:《纲要》中明确规定: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还应敏锐地捕捉到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新的关注点、兴奋点和新的发展需要,适时适宜的组织活动,培养孩子的好奇、好问、乐于探索的精神等。
谁住在皮球里PPT----01

人们都说,皮球里的兔子,喜鹊和轮子相互一争吵, 有趣的游戏就开始了。于是皮球就像鸟那样飞,像轮 子那样滚,像兔子那样跳。要想让他们停呀,不用想!
问题来了
这时,左脚又使劲地把皮 球踢了一下,喜鹊醒了, 它伸展翅膀,球飞了起来, 高高地直往天上飞去, “哼”喜鹊扇动着翅膀“轮 子,想不到你这么爱闹! 你要滚就自己滚去得了, 干嘛把我闹醒?” .
兔子生喜鹊的 气,喜鹊生轮 子的气,轮子 生兔子的气。 他们吵得不可 开交,这时的 球呢,又跳、 又飞、又滚。
谁住在皮球里呢,这是个问题,嗯!这是 个十分有趣的问题,小朋友们想知道是谁住在 皮球里在这圆不溜的快乐屋
可能是仙女,太可能了。 可要细心地想一想,仙 女应该住在森林里呀, 怎么会住在圆球里呢?
那么,可能是地 下精灵吧?因为 地下精灵体型小, 圆球能容下它的 身体,可它为什 么要住进皮球里 呢? 。
哎,也许是魔术师 吧?他完全可能缩 进一个球体里去。 为了让观众喝彩, 他会那么做 的。 .
然而,皮球里住着的既不是仙 女,也不说地下精灵,更不是 魔术师。那里面住着的是……..
第一,是兔子,因此,球会跳跃。
第二,是轮子,因此,球会滚动。
兔子,轮 子和喜鹊 都睡着的 时候,圆 球一动不 动,像是 里头什么 也没有,。 不过,要 是来那么 一只 脚……这 就得从头 说起了。
第三,是鸟,好像是一只喜鹊,因此,球会飞。
兔子、轮子、喜鹊都睡了,皮 球安静的躺在草地上,这时一 只左脚踢了皮球一下,轮子醒 了,埋怨兔子:哎,兔子你干 嘛踢我一脚啊?我要睡,不要 滚。 .
这时右脚又把皮球提踢了一下, 于是兔子醒了,在球里蹦了几 下,兔子大声叫:哎哎哎,喜 鹊你别闹,我想睡觉,不想 跳。 .
年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谁住在皮球里》

年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谁住在皮球里》教案目标:•通过讲故事,培养幼儿对自然和生物的兴趣和探究能力•通过观察和讨论,激发幼儿对动物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关注教学时长:一节课,约40分钟教学内容:课程内容介绍:本节课将通过讲述《谁住在皮球里》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蜘蛛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培养幼儿对小动物的保护意识和生态环境的关注。
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蜘蛛的生活习性和栖息地。
2.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引发幼儿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增强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书籍《谁住在皮球里》•PPT或图片展示蜘蛛的图片•皮球模型•讲故事板书准备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故事引入(10分钟)1.用生动的语言介绍故事《谁住在皮球里》的背景,提前激发幼儿对话的兴趣。
2.展示书籍封面,并简单介绍故事主要内容。
活动二:观察蜘蛛模型(10分钟)1.展示蜘蛛的图片或模型,引导幼儿观察蜘蛛的特征和习性。
2.提出问题激发幼儿思考,如蜘蛛为什么要住在皮球里?蜘蛛在皮球里是如何生活的等。
活动三:讲故事《谁住在皮球里》(15分钟)1.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讲述故事,让幼儿身临其境地体验蜘蛛的生活。
2.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细节情节,帮助他们理解小动物的生存环境。
活动四:讨论与总结(5分钟)1.引导幼儿回顾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蜘蛛的生态环境,并反复提问引发幼儿思考。
2.结合故事内容,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对生物保护和生态环境的看法。
教学延伸:•可以结合手工制作,让幼儿使用泥土模仿蜘蛛的皮球巢,增强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组织户外观察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小动物栖息地,激发他们探究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热情。
教学反思:本教案围绕《谁住在皮球里》这一寓意深远的故事展开,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述和多样化的互动活动,引导幼儿关注自然界奇妙生物的生存状态及其重要性,培养幼儿的保护意识和生活态度。
未来可以进一步丰富故事的延伸活动,让幼儿通过多种途径深入探究动物生活,构建更完整的生态保护观念。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谁住在皮球里》2

幼儿园中班语言优秀教案《谁住在皮球里》一、教学目标1. 引发幼儿对故事内容的兴趣,培养幼儿倾听和表达能力。
2. 通过故事《谁住在皮球里》,让幼儿认识几种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3. 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激发幼儿想象力及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让幼儿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认识几种小动物。
2. 难点:培养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激发幼儿想象力及创造力。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皮球一个,小动物手偶若干,图片若干。
2. 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一些常见的小动物。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皮球,引导幼儿观察,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这个皮球里住着谁呢?我们一起去故事里看看吧!”2. 基本部分:a. 教师讲述故事《谁住在皮球里》,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出现的小动物。
b.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认识几种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c. 教师出示小动物手偶,让幼儿触摸、观察,加深对小动物的认识。
d. 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小动物故事。
3. 结束部分:教师总结故事主题,强调友谊和团结。
提问:“故事里的动物朋友们在一起快乐地生活,我们应该怎样和同学相处呢?”五、作业设计1. 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故事《谁住在皮球里》,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内容。
2. 家长协助幼儿创作一个关于小动物的故事,第二天与老师、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兴趣。
2. 通过幼儿的作业展示,评估他们对故事内容和动物特征的掌握情况。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中分享故事的情况,以及家长对教学内容的看法。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角色,进行故事再现。
2. 开展一个关于动物的生活习性的主题活动,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动物。
3. 鼓励家长带领幼儿进行户外考察,如动物园访问,以加深对动物的认识。
八、教学反馈1. 家长反馈:收集家长对幼儿学习情况的反馈,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和他们对故事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