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季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7 跳水教学反思1

合集下载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反思(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反思第【1】篇〗教学反思复述是建立在感知、理解、体会的基础上的一项综合能力,是掌握和积累语言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言语智能的主要渠道之一。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第二学段中提出:“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跳水》这篇文章,重在激发阅读兴趣,掌握复述方法,升华情感。

先通过角色的出场顺序,简要复述故事的内容,以此激发对故事的阅读兴趣。

集中识字、扫清阅读障碍后,再聚焦人物对话,按时间顺序抓住故事情节。

(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发生了危险,船长要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孩子得救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从语言、动作、神态等富有表现力的词句中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通过分角色朗读加深感受,为详细复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然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抓住最有表现力的词句尝试合作复述。

最后鼓励学生模仿课文的讲述方法,发挥想象,创编故事。

学生从简单复述到具体复述,再选择创造性复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掌握了复述方法,提高了表达能力。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反思第【2】篇〗《跳水》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写,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十分惊险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

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

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悬念叠起,整个故事始终在事物的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的。

不仅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而且能帮助学生独立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循环)的能力,更适合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使之在学生心中栽培下创造的“小苗”。

因此,我在教学《跳水》一文时,紧扣“问”字,问在课前,问在课上,问在课后。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与反思第【1】篇〗跳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肆、桅”等7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艘、航”等14个会写字;正确读写“风平浪静、显然、放肆、龇牙咧嘴、桅杆、心惊胆战”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理清课文的层次。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难懂词语的意思。

难点:了解课文内容,弄清文中所讲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相关、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案设计幻灯片示例创设情境导入课题(5分钟)1.出示:跳水运动员跳水。

2.鼓励学生说一说:中的人物在干什么?(跳水)你喜欢跳水这项比赛吗?(学生自由发言。

)3.谈话激趣:同学们,奥运会上,我国的体育健儿在跳水项目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自豪。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不是体育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

(板书:跳水)学生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25分钟)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2.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思考每一部分的内容。

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一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写在一艘船上,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放肆起来。

(起因)第二部分(2~4):写孩子为了拿回帽子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

(经过)第三部分(5、6):写船长命令孩子跳水,孩子跳入水中后,水手们把孩子救上了船。

(结果)4.识记生字,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艘航肆帽桅撕逗唬钩扭咧舱鸥瞄(2)学生书写,老师相机纠正。

“艘”右上边中间是两短横,“肆”横向笔画间初读课文学习字词(25分钟)距均匀,“撕”中的的“其”写得略靠上。

5.理解本课重点词语。

航行放肆吓唬桅杆瞄准龇牙咧嘴心惊胆战(1)学生读词语,教师相机正音。

“吓”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桅”读第二声;“龇”是平舌音。

(2)理解难懂词语的意思。

2020年春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17 跳水教学反思1

2020年春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17 跳水教学反思1

17 《跳水》教学反思《跳水》一课记叙了发生在一艘环游世界归的帆船上的惊险故事。

课文情节曲折,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了几个过程船员逗猴子,猴子放肆起;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孩子为拿到帽子,走上最高的横木,遇到生命危险;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把孩子救上船。

一、教学效果1.逆向溯,层层深入教学内容。

设置问题,激发兴趣。

学生边读书边思考:到底是谁跳水?他为什么跳水?(学生很容易就能说出由于孩子当时处境十分危险,船长用枪逼他跳的水。

)追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当时孩子处境危险?(学生抓住“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只要……就……”“即使……也……”“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等重点词句分析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

)出示插图,展开讨论:为什么说他拿到帽子也难以回转身?引导学生观察,猴子挂帽子时的动作和孩子取帽子时的样子体会他根本不可能拿到帽子,再加上他当时已吓得心惊胆战,两腿发抖,随时都可能“直摔到甲板上”;退一步讲,横木那么细,他又没有任何辅助物,就是他拿到了帽子,也还是一样的结果。

指导朗读,体会情境。

引导:孩子的处境太危险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也都绷得紧紧的,那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体会到当时那紧张的气氛吗?(学生朗读)谁还能用平时积累的词语形容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学生自由说)二、成功之处1.设身处地地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

让学生说说在危急时刻,船长是怎么做的:想象一下,当时船长是怎么想的?学生从而想到:孩子掉在甲板上,必死无疑;跳入海中,虽有危险,但有海水,还有生还的希望。

用枪逼孩子跳水,是不让他因惧怕而犹豫,因犹豫而拖延时间,拖延时间,有可能掉在甲板上,就意味着死亡。

读到这,我们不得不对船长的机智和果敢产生敬佩之情。

2.想象故事的结尾。

在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说说从故事中获得的一些有益的启示。

孩子得救后,船长、水手、孩子可能会说什么。

学生有的说,水手会说:“累死我了,还好救上了”。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7 跳水》教学反思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7 跳水》教学反思

17 跳水教学反思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三个方面:一、引导学生从课题质疑入手,从情感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更好地学习课文。

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掌握字词,理清事情的先后顺序后,鼓励学生顺着事情发展的顺序自读自悟、小组合作交流,品味重点词句,进而感受到孩子处境的危险,理解情况的危急,再通过感情朗读,从而体会情感。

最后让学生了解在危急时刻,船长是怎么做的,使学生感受到:跳入海中,虽有危险,但有海水,还有生还的希望。

再通过多种方法的对比使学生对船长的机智和果敢产生敬佩之情。

学完课文后让学生说说从故事中获得的一些有益的启示。

二、教学中重视读、重感悟、重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读为本,以读促思,让学生随着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专心地、投入感情地读书,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从而体会孩子的处境,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在真切理解“绝境”的基础上,引导孩子体会到船长的机智、果断、了不起以及对孩子深切的爱。

三、拓展交流,了解船长。

船长是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但是课文对他的描写不多。

为了使学生理解船长这一形象,理解他的品质,在体会孩子处于千钧一发的处境后,我抛出了一个问题:快想想办法,看你能想出什么好的办法救这个孩子?孩子们积极思考,想出了很多办法。

然后我再让他们看看船长是怎么做的,把自己的办法和船长的做法进行对比,这样他们就能够深切体会到船长的沉着、果断和机智,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

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拓展交流环节:在拓展交流环节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孩子千钧一发之际,其他人束手无策,船长却这样沉着,能想出“跳水”的办法来呢?通过交流使学生就能进一步认识到这个船长是远洋轮船的船长,而远洋轮船在航行中是会遇到各种风险的,船长具有应付各种复杂情况的经验,所以能临危不乱,当机立断。

在拓展交流环节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万一那孩子在船长命令发出后还没有跳水,船长会不会真的开枪?他该怎么办?在交流中使学生的思维发生变通,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而这种训练是与我们的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反思第1篇】这是我和徒弟同上的一节课,同时也是结合学校的校本教研中的问题:“如何上好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如何帮助学生学会读书”这一研讨主题进行的教学研究课。

两课时进行下来,感觉课堂确实是现实的,的确让我思考了很多问题。

反思之一:关注课堂生成是把双刃剑,很多课堂上生成的东西,比数学课更难驾御。

尤其自己是个非常感性的人,可能会针对学生的思考,改变原有的教学预设。

这可能有两种结果,其一:是师生共同经历了一次无法预约的精彩,比如处理学生阅读描写猴子的语句时的二次评价。

其二:可能这样的处理会让其他环节的时间处理相对紧张,削弱其他教学重点的把握。

反思之二:两课时我都没有按预案完成,我在思考我的问题出在哪里。

我想做教师的都有这样的通病,就是生怕讲少了。

我这节课也是这样,尽量想给老师呈现更多的我对阅读教学的理解。

导致第二课时中的后半部分处理的比较粗糙。

所以在教学中,无论课堂学生的思绪飘到哪里,都要把握课堂教学的几个目标。

而且目标要准确,切记过多,否则就会哪个也落实不了。

语文教学的目标不是一节课都能尽展,要根据单元,根据整册教材确立长远的训练目标,这样,长短目标相结合,把对孩子的语文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

反思之三、第二课时前面的台阶式的板书是我临上课前决定加进来的,在这里为的是让学生体会文章中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是怎样一步步引向深入的。

这个部分大概用了3分左右,到底这样的呈现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也欢迎读帖的老师能给予评价。

反思之四:课后交流时,有老师问我,怎样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孩子学会过渡,我把自己对第一自然段中对因而和放肆的处理,和老师们做以交流。

因而是句子与句子的过度。

“因而更加放肆”一句是对上下两段的一个过渡。

下面的段落对猴子是如何更加放肆的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宋老师还提到她的作文教学中,要学会留茬。

其实这个“因而更加放肆”就是留给下段的茬。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跳水》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跳水》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跳水》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跳水》是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海上遭遇困境,最后在父亲的帮助下成功脱险的故事。

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体会文章中所表现的人性与亲情,提高对语文学科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通过分析教材,我发现本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亲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阅读理解、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他们已经能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基本的故事情节,对人物形象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但在体会亲情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于海上求生的知识了解不多,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学会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章所表现的人性与亲情,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学会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亲情;理解海上求生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媒体资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辅助教学。

2.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海上求生知识资料:收集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额外学习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海上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海洋的认识,从而引出本课课题《跳水》。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人物形象,如小男孩、父亲等。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2.学习用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模仿”、“显然”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事情的发展是由于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联系而产生、发展、变化的。

教学难点学生认识事物在发展和变化中,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动。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段落大意。

(三)读课文,初步认识事物是在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的。

二、教学重点(一)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段落大意。

(二)初步认识事物是在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的。

三、教学难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2课《跳水》,请大家齐读课题,从题目中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教师边叙述边板书课题:(板书:《跳水》)从题目入手让学生设疑,展开想象,使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兴趣深入课文之中,由“要我学”自然变成“我要学”。

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

如:谁跳水?为什么跳水?跳水的结果是怎样的?等等。

(二)范读课文,学生思考。

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

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

)课文中的人、物之间有什么联系?请同学们用符号表示出来。

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既要动脑,又要动手,请几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他同学在本子上画。

(三)分段、概括段意。

根据板书让学生说一说事情发展的过程,初步认识事物是在相互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结束的。

谁来谈一谈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各是什么?(起因:水手们取乐猴子,猴子十分放肆;发展:猴子逗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高潮:孩子走上高最的横木,遇到生命危险;结果:船长命令孩子跳水,孩子得救了。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学反思(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学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学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学反思第【1】篇〗《跳水》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写,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十分惊险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

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

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悬念叠起,整个故事始终在事物的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的。

不仅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而且能帮助学生独立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循环)的能力,更适合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使之在学生心中栽培下创造的“小苗”。

因此,我在教学《跳水》一文时,紧扣“问”字,问在课前,问在课上,问在课后。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问在课前。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

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犹为重要。

”因而在学习课文之前,应该有意识将学生带进课文中,让他们在学习前生疑、思疑。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在进一步思考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1、结合课前预习问①读读课文,想想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是怎样引起的?②哪些句子反映小孩子处境的危险?2、启用图书资料问①列夫托尔斯泰是谁,他还写过哪些文章?②你知道哪些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故事?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问在课上。

课堂是学习课文的主阵地。

无任是教师的导问,学生的质疑,都应建立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上,力求每一处的导问、质疑都能恰到好处。

既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在探索过程中领会了真知。

1、从课题处问①谁跳水了,为什么跳水?②怎样跳水,在什么情况下跳水,跳下去了吗?2、从文章的思路入手问(不零敲碎打)抓住文章思路,挖掘课堂中的“问”,有利于学生顺藤摸瓜,把握课文的思想和内容,了解作者行文节局方面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春季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17 《跳水》教学反思
《跳水》一课记叙了发生在一艘环游世界归来的帆船上的惊险故事。

课文情节曲折,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了几个过程:船员逗猴子,猴子放肆起来;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孩子为拿到帽子,走上最高的横木,遇到生命危险;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把孩子救上船。

一、教学效果
1.逆向溯源,层层深入教学内容。

设置问题,激发兴趣。

学生边读书边思考:到底是谁跳水?他为什么跳水?(学生很容易就能说出由于孩子当时处境十分危险,船长用枪逼他跳的水。


追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当时孩子处境危险?(学生抓住“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只要……就……”“即使……也……”“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等重点词句分析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


出示插图,展开讨论:为什么说他拿到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引导学生观察,猴子挂帽子时的动作和孩子取帽子时的样子体会他根本不可能拿到帽子,再加上他当时已吓得心惊胆战,两腿发抖,随时都可能“直摔到甲板上”;退一步讲,横木那么细,他又没有任何辅助物,就是他拿到了帽子,也还是一样的结果。

指导朗读,体会情境。

引导:孩子的处境太危险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也都绷得紧紧的,那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体会到当时那紧张的气氛吗?(学生朗读)谁还能用平时积累的词语来形容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学生自由说)
二、成功之处
1.设身处地地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

让学生说说在危急时刻,船长是怎么做的:想象一下,当时船长是怎么想的?学生从而想到:孩子掉在甲板上,必死无疑;跳入海中,虽有危险,但有海水,还有生还的希望。

用枪逼孩子跳水,是不让他因惧怕而犹豫,因犹豫而拖延时间,拖延时间,有可能掉在甲板上,就意味着死亡。

读到这,我们不得不对船长的机智和果敢产生敬佩之情。

2.想象故事的结尾。

在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说说从故事中获得的一些有益的启示。

孩子得救后,船长、水手、孩子可能会说什么。

学生有的说,水手会说:“累死我了,还好救上来了”。

有的说,船长会说:“一个帽子拿走了不就算了,有这么重要吗?”有的说,孩子会说:“爸爸,我以后再也不敢了。

”还有的说,孩子会说:“爸爸,我要学游泳。

”从而体会到文中蕴含的道理。

三、不足之处
在“自主读识”—“检测词语”环节,在检测课文词语时相机教学多音字“咽”,此处我
只是进行了口头教学,没有把多音字呈现在ppt上,也没有进行板书。

在让学生朗读孩子处境危险时,虽然也找了几个同学读,但是有的地方读得感情不到位,没有充分表达出作者所描写的那种情况紧急处境危险。

忽略了引导学生体会事情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的。

四、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不足,我想可以:
1.提前把它显示出来,学生掌握得会更加扎实。

2.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去引导一下,如当一个学生读得不到位,根据学生回答出的感受,教师可以引导:老师听出来了,水手们真紧张!
3.在引导学生体会孩子心里变化过程之后应该顺势提出:孩子为什么会遇险?找出推动事情发展的因素。

水手、猴子、孩子缺一不可。

猴子在水手的取乐中放肆起来,去逗孩子,而孩子在猴子的戏弄中,在水手们的笑声中恼羞成怒、失去理智,最终将自己至于险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