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特色训练29 120个文言实词归纳串记练(克、类、怜、弥、莫、明)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28:120个文言实词归纳串记练(见、解、就、举、绝、堪)

高考语文28:120个文言实词归纳串记练(见、解、就、举、绝、堪)

特色训练28120个文言实词归纳串记练(见、解、就、举、绝、堪) 43.见成语助记:真知灼见见微知著相形见绌瑕瑜互见
44.解成语助记:庖丁解牛善解人意不求甚解迎刃而解
45.就成语助记:功成名就避实就虚将计就计删繁就简
47.绝成语助记:韦编三绝络绎不绝惨绝人寰深恶痛绝
48.堪成语助记:不堪回首苦不堪言
答案:43.(1)看见(2)拜见,会见(3)召见,接见(4)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自己怎么样(5)表示被动,相当于“被”(6)看见的东西(7)通“现”,出现(8)见面(9)知道44.(1)解剖(2)解释,解答(3)理解,懂得(4)解除,免除
45.(1)接近,靠近(2)赴任,就职(3)接近,这里是“受、接受”的意思(4)前往,赴,到(5)归于,趋向(6)踏上,登上
(7)成功
46.(1)攻取,占领(2)举出,提出(3)发动,举行(4)推荐,推举(5)拿(6)尽(7)行为,行动(8)成功(9)举起,抬起
47.(1)隔绝的(2)停止,断绝(3)直上穿过(4)横渡(5)停止(6)停止,气绝(7)超过(8)极,非常
48.(1)经得起,忍受(2)能够,可以(3)胜任。

(通用版)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特色训练30120个文言实词归纳串记练(内、期、奇、

(通用版)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特色训练30120个文言实词归纳串记练(内、期、奇、

特色训练30 120个文言实词归纳串记练(内、期、奇、迁、请、穷)
55.内成语助记:内外夹攻五内俱焚色厉内荏
56.期成语助记:不期而遇遥遥无期
57.奇成语助记:奇闻逸事奇文共赏缺乏为奇
59.请成语助记:不情之请请君入瓮负荆请罪
60.穷成语助记:穷形尽相穷且益坚穷奢极欲穷途末路
答案:55.(1)里面,跟“外〞相对(2)内部,指国家内部,朝廷内部(3)通“纳〞,接纳(4)内心,心里
56.(1)日期,期限(2)及,至(3)约定,约会(4)一周年(5)穿一周年孝服的人(6)期望,期待
57.(1)奇特的,罕见的,不平常的(2)以……为奇,惊异(3)适宜,合适(4)零数,余数
58.(1)贬谪,放逐(2)改变(3)晋升或调动官职
59.(1)恳求(2)请人允许自己做某事(3)请教,请示
60.(1)困窘,处境困难(2)不得志,不显贵,与“达〞相对(3)穷尽。

120个文言实词个人整理归纳

120个文言实词个人整理归纳

120个文言实词个人整理归纳A(2个)一、爱动词1、热爱、喜欢、爱好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班固《汉书·苏武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杜牧《阿房宫赋》)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3、宠爱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白居易《长恨歌》4、爱惜、吝惜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贾谊《过秦论》)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向使三国各爱其地(苏洵《六国论》)5、爱护虽曰爱之,其实害之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陈涉世家》二、安动词1、安抚、抚慰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2、使……安既来之,则安之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种树郭橐驼传》3、安适、安乐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归去来兮辞》4、养生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左传·曹刿论战》形容词1、安定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原《离骚》)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安全、平安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苏洵《六国论》)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苏武传》副词表反问哪里、怎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将进酒》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论语·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鲍照《拟行路难》)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韩愈《马说》)”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代词表疑问哪里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班固《汉书·苏武传》)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班固《汉书·苏武传》)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李白《行路难》)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陈寿《隆中对》)B(6个)三、被动词1、受、遭受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2024高考120个实词汇总系列(L):类、怜

2024高考120个实词汇总系列(L):类、怜

高中文言120个实词(L):类、怜
50.类
①种类;类别。

例: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齐桓晋文之事》)
译:大王不能统一天下,属于向老者折腰行鞠躬礼一类的事。

②事物;事例。

例: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屈原列传》)
③像;类似。

例: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项脊轩志》)
④大都;大多;大致。

例:近岁风俗尤多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训俭示康》)
译:近年来的风气尤为奢侈浪费,跑腿的大多穿士人衣服,农民穿丝织品做的鞋。

51.怜
①哀怜;同情,怜悯。

例: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陇西行》)
②怜爱;喜爱。

例: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滁州西涧》)。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特色训练26 120个文言实词归纳串记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特色训练26 120个文言实词归纳串记

特色训练26 120个文言实词归纳串记练(过、何、恨、胡、患、或) 31.过成语助记:过犹不及闻过则喜白驹过隙矫枉过正
32.何成语助记:何去何从何罪之有何足挂齿
33.恨成语助记:报仇雪恨相见恨晚抱恨终身悔恨莫及
34.胡成语助记:胡服骑射胡作非为
35.患成语助记:患得患失内忧外患患难之交防患未然
36.或成语助记:不可或缺
(7)过分,过于(8)探访,拜访
32.(1)哪里(2)什么(3)多么(4)怎么样
33.(1)遗憾,后悔(2)仇恨,怨恨
34.(1)什么,怎么(2)我国古代西北部民族的统称
35.(1)忧虑,担心(2)祸患(3)忌讳,顾忌(4)毛病,弊端36.(1)有的(2)或许(3)倘若(4)通“惑”,迷惑
(5)有时。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精析精练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精析精练
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

1. 边界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2. 庸俗,见识浅,鄙陋
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 复合词:鄙人,自称的谦词
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史记•冯唐列传》)
2

1. 安全,安稳,安定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安抚,抚慰
则宜抚安,与结盟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赤壁之战》)
3. 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沛公安在?(《鸿门宴》)
4. 养生
衣食所安。(《曹刿论战》)
3

1. 被子(名词)
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
2. 覆盖(动词)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3. 介词,表示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
4

1. 通“背”,背叛,违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2. 一倍,加倍
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孙子•谋攻》)
3. 增加
焉用亡邻以倍郑?(《烛之武退秦师》)
4. 越发、更加、倍加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精析精练
序号
文言实词
解释
例句
1

1. 喜欢,爱好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
2. 吝惜,爱惜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3. 爱慕,欣赏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4. 恩惠
古之遗爱也。(《左传》)
5. 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

2018_2019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特色训练33120个文言实词归纳串记练(适书孰属数率)

2018_2019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特色训练33120个文言实词归纳串记练(适书孰属数率)

特色训练33 120个文言实词归纳串记练(适、书、孰、属、数、率) 73.适成语助记:削足适履适可而止适逢其时无所适从
74.书成语助记:罄竹难书书香门第奋笔疾书
75.孰成语助记:是可忍,孰不可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76.属成语助记:冠盖相属非我莫属
77.数成语助记:数不胜数数典忘祖数见不鲜擢发难数
78.率成语助记:率由旧章率马以骥
答案:73.(1)出嫁(2)顺从,适合(3)刚才(4)适应,顺应
(5)到……去(6)恰巧,正好
74.(1)写,记下(2)信(3)书籍(4)写字
75.(1)通“熟”,仔细(2)谁,哪一个
76.(1)撰写(2)通“嘱”,嘱托(3)类、辈(4)隶属,归属,附属(5)管辖,掌管(6)属于(7)部属,亲属
77.(1)数目,数量(2)规律,命运(3)屡次(4)计算
(5)密,与“疏”相对
78.(1)带领,率领(2)全都,一概。

【高考文言文】120个文言文重点实词积累:51. 怜 52.弥(含练习答案)

【高考文言文】120个文言文重点实词积累:51. 怜 52.弥(含练习答案)

【高考文言文】120个文言文重点实词积累:51. 怜52.弥51、怜【词义推导】“怜”的本义是“怜悯”,怜悯不就是有爱心吗?故引申出“爱怜”之义。

【词义例释】(1)动词①哀怜,同情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耶?(《信陵君窃符救赵》)——您纵然轻视我赵胜,抛弃我,使我投降秦国,难道你就不怜惜你的姐姐吗?②疼爱,爱惜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男人也疼爱他的小儿子吗?③爱戴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陈涉世家》)——项燕做为楚国的将军,多次立功,爱护士兵,楚国人爱戴他。

【成语助记】顾影自怜:顾:看; 怜:怜惜。

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

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

形容孤独失意。

楚楚可怜:楚楚:植物丛生的样子,也形容痛苦的神情。

怜:可爱。

原指幼松丛密柔弱,后形容女子形体姿态惹人怜惜。

也形容神情凄楚或处境令人可怜,当然,不一定是形容女性。

同病相怜:怜:怜悯,同情。

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其他如:怜香惜玉我见犹怜摇尾乞怜【迁移练习】陌上有丽人,可怜()体无比,而家无亲人怜()之。

逢战火,随众流浪,一路艰辛,众皆怜()之。

祸后归家,可怜()焦土一片。

【练习答案】陌上有丽人,可怜(可爱)体无比,而家无亲人怜(爱惜)之。

逢战火,随众流浪,一路艰辛,众皆怜(怜悯)之。

祸后归家,可怜(可惜)焦土一片【高考链接】(2018·浙江卷)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人名)素与令善,怜其冤死怜:同情,怜悯52、弥【词义推导】“弥”的本义是“弥补”。

“弥”原作“彌”,表示弓上加柲,增加弓的弹射力,这不正是“弥补”其本身的不足吗?弥补了不足之后,弓可以“长久”使用,故有“长久”之义。

后又虚化为表程度的副词“更加”。

【词义例释】(1)形容词,满,遍马畜弥山(《苏武传》)――马和其他牲畜满山。

(2)副词,更加,越发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六国论》)——奉送的越多,侵犯得就越厉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姜夔《扬州慢》)
古时有一人,治学旷日弥(久长)久,烦之。一日外出,遇雨,久不止,仰弥(满,遍)天之云,心之弥(更加)烦,归家,方心安。
(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苏洵《六国论》)
(3)弥,久也(《逸周书·谥法》)
53.莫
记住经典
归纳义项
语段串记
(1)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司马光《赤壁之战》)
特色训练29120个文言实词归纳串记练(克、类、怜、弥、莫、明)
49.克
记住经典
归纳义项
语段串记
(1)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司马光《赤壁之战》)
齐将率众与魏战于桂陵,既克(战胜),威震天下。齐兵战后日益骄纵,未能克(约束)己,以致民怨四起,皆以为身处富强之国而不克(能够)蒙其泽。
(2)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4)有教无类(《论语》)
51.怜
记住经典
归纳义项
语段串记
(1)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
(《孔雀东南飞》)
陌上有丽人,可怜(可爱)体无比,而家无亲人怜(爱惜)之。逢战火,随众流浪,一路艰辛,众皆怜(怜悯)之。祸后归家,可怜(可惜)焦土一片。
(2)可怜身上衣正单
(白居易《卖炭翁》)
记住经典
归纳义项
语段串记
日莫(通“暮”,晚)时分,有好友二人离于沧州,二人皆语友人曰莫(不要)相忘,其一人曰:“人当重义,不义之财莫(不)取。如此,莫(没有谁)能加害于尔也。”
(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3)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司马光《赤壁之战》)
(4)莫春者,春服既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54.明
记住经典
归纳义项
语段串记
(1)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第二)年,政通人和,明(阐明)道德之广崇,拓人间之美景,郡之人皆以为明(贤明)也。一日夜游,见江船灯火独明(明亮),闻江上有筝声,听之有如仙乐。滕子京欲至观其由,遂亮起火把,行之甚远未至,然火不足以明(照明)也,遂罢。
(3)克己奉公(成语)
50.类
记住经典
归纳义项
语段串记
(1)举类迩而见义远(司马迁《屈原列传》)
宋人刘某,形类(类似)橐驼者,树之茶类(种类),其法异。众人怪之,问其以。刘举类(事例)讲解之,众皆以为其义之深。
(2)知则明通而郎也
(归有光《项脊轩志》)
(2)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3)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
(司马迁《屈原列传》)
(5)越明年,政通人和
(范仲淹《岳阳楼记》)
答案:49.(1)能够(2)战胜(3)克制,约束
50.(1)事例(2)类推(3)像,类似(4)种类,类别
51.(1)可爱(2)同情,怜悯
52.(1)满,遍(2)越,更加(3)久长
53.(1)没有谁,没有什么(2)不,不能(3)没有谁(4)通“暮”,晚
54.(1)明亮,光明(2)贤明,明智(3)照明(4)明确,阐明
(5)今之次,第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