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5.1第1课时

合集下载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5《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教案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5《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教案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5《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5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掌握SSS、SAS、ASA、AAS四种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此内容是学生学习几何的基础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知识,对于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学生可能初次接触,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掌握SSS、SAS、ASA、AAS四种判定方法。

2.能够运用判定方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SSS、SAS、ASA、AAS四种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以及运用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图形实例,让学生观察、分析、总结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折叠、拼接等,增强直观感受。

3.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图形实例和相关的练习题。

2.教具:三角板、直尺、剪刀等。

3.练习题:准备一些判断三角形全等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图形,如自行车三角架、三角尺等,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观察、总结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如:–SSS: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AS:两边和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SA:两角和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1课时 乘方2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1课时 乘方2
解:用带符号键 (-)的计算器.
( (-) 9 ∧ = 531 441.
显示:(-9)∧6
( (-) 7 ∧ = -16807.
显示:(-7)∧5 所以96 531441, 75 16807.
练一练
用计算器计算:
(8)6 ; (-6)7 ; 124 ; 6.35.
262 144
279 936 20 736 9 924.36543
一般地,n个相同因数a相乘,即:
a×a ×… ×a ×a
n个
记作:an,读作a的n次方.
知识要点
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即:an= a×a ×… ×a ×a
n个
知识要点
底数
(任意有理数)
an
an也读作a的n次幂 .
指数 幂
a的平方
a a 记作 a2 读作 a的二次方
a的2次幂
a的立方
解:(1)第①行数是-3,(-3)2 ,(-3)3, (-3)4,···.
(2)对比①②两行中位置对应的数,将会发 现第②行数是第①行相应的数加3,即
-3+3,(-3)2+3 ,(-3)3+3,(-3)4 +3,···.
对比①③两行中位置对应的数,将会发 现第③行数是第①行对应的数的2倍再加1, 即
例3:计算:
23 3 42 2 32 2
解:原式 8 3 16 2 9 2 8 3 18 4.5
8 54 4.5 57.5
例3 计算:
(1)
4
4 5
3 4
1 2
3
;
(2)33 5 5 24
11
4
2 3
3
.

:
(1)
1 1 1 1 1 1 ···+ 1 1 1 2 2 3 3 4 999 1000

八年级上科学1.5.1

八年级上科学1.5.1

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第5节物质的溶解(1)学习目标1.通过蔗糖溶解的实验,理解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

2.通过“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的探究实验,理解物质的溶解性受温度、溶剂的种类、溶剂的质量等因素的影响。

3.通过氢氧化钠在水中溶解时的升温现象和硝酸铵在水中溶解时的降温现象,了解某些物质溶解时会伴随着放热或吸热现象。

课前预习1.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的。

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

3.一般情况下,固体和液体的溶解性随温度的升高而。

知识梳理影响溶解性的因素物质的溶解溶解吸放热举例课时练习【夯实基础】1.比较食盐和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必须控制的条件是()A.温度相同B.水的质量相等C.食盐和蔗糖质量相等D.食盐和蔗糖颗粒大小相同2.可以加快固体溶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的措施有:①加热;②搅拌;③将固体溶质研细;④增加溶剂的量.一般可行的是()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①②③3.能比较出室温下白糖和食盐溶解性大小的一组实验是()A.B.C.D.4.如表说明A、B、C、D四种液体的性质,小龙取其中一种液体与蒸馏水加入试管中,在室温下,充分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试管内的情况如图所示.则小龙所取的液体为哪种()液体密度(g/cm3)熔点(℃)沸点(℃)与蒸馏水作用A0.78﹣9.765可互相溶解B0.8 6.481不可互相溶解C 1.15﹣5.2218不可互相溶解D 1.312.5290可互相溶解A.A B.B C.C D.D5.通常情况下,下列哪些方法能够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速度()①溶解时不断搅拌;②把大颗粒的固体碾成粉末;③增加水的用量;④溶解时给物质加热;⑤减少水的用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6.为了探究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探究水的温度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B.对比实验②和③,可探究水的温度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C.对比实验②和③,可探究固体溶质的颗粒大小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D.对比实验①和③,可探究固体溶质的颗粒大小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7.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①中的水迅速出现倒吸现象,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可能是()A.水和氯化钠B.水和氧化钙C.水和硝酸铵D.稀硫酸和锌粒8.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质,右侧U型管中的液面未发生明显变化,该物质是U形管液面右侧升高,该物质是U形管液面右侧降低,该物质是A.浓硫酸B.烧碱固体C.生石灰D.硝酸铵E.氯化钠.【对接中考】9.(昆明)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如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①②③④X双氧水水水水Y二氧化锰氯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铵A.①②B.①③C.①③④D.②③④10.(济宁)物质在水中溶解是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着热量变化,因此,不同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温度有所不同.下列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A.NH4NO3固体B.NaOH固体C.NaCl固体D.浓H2SO411.(常德)下列物质溶于水后温度明显升高的是()A.蔗糖B.氯化钠C.氢氧化钠D.硝酸铵12.(南平)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NH4Cl、CaCl2、NaCl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药品器材】水、NH4Cl、CaCl2、NaCl;烧杯、药匙、玻璃棒、量筒、温度计等.【实验探究】三种物质各取1药匙于烧杯分别溶于水,另还有一个烧杯只加水,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实验水的体积所加物质测量液体温度(℃)实验150mL NH4Cl15实验250mL CaCl228实验3X NaCl21实验450mL无22【数据分析】(1)表中X为mL.(2)比较实验2与实验4,可获得结论是.(3)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上述三种物质中最合适的是.【反思提升】(4)经讨论认为本实验操作中存在缺陷,它是(填选项,可多选).A.实验操作过程没有采取较为严格的保温措施B.加入物质的质量可能不相等C.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一样.13.(长沙)某兴趣小组利用家中的材料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步骤设计如下:℃、称取六份冰糖和一份食盐,每10g为一份,并将其中五份冰糖研磨成粉末.℃、按照下表进行实验(实验所需仪器略)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实验温度20℃20℃20℃20℃20℃20℃80℃固体种类冰糖冰糖冰糖(粉末)冰糖(块状)冰糖食盐冰糖固体质量10g10g10g10g10g10g10g溶剂种类水植物油水水水水水溶剂质量50g50g10g10g10g10g10g请你对他们的实验设计进行分析:(1)根据上述设计,你认为他们准备研究的影响因素是,其中不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2)根据第四组实验与前三组实验的比较,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能力提升培优】14.如图所示,把内装适量水的烧杯放在湿木块上,然后往烧杯里加入硝酸铵使之溶解,不久拿起烧杯时发现木块粘在烧杯的底部,说明硝酸铵溶解时要热量,使温度而木块上的水结冰的缘故.15.茗茗在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实验时,将实验内容以下表的形式记录下来,请根据表中的信息回答问题.(1)填写表中的空白部分:①(选填“放热”或“吸热”,下同);②.(2)根据实验现象和结论判断,NaCl固体在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水中加入的溶质NaCl固体NH4NO3固体NaOH固体加溶质前水的温度/℃202020溶解现象全部溶解全部溶解全部溶解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的变化温度无明显变化温度降低温度升高结论固体氯化钠溶于水无明显放热和吸热现象固体硝酸铵溶于水时产生现象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时产生现象16.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现象,设计并进行了如表实验.实验现象 固体溶解,形成紫色溶液固体几乎不溶解固体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1)对比实验①、②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 (2)设计实验②、③的目的是 .17.物质在溶解时速率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以硫酸铜为例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假设】假设一:温度因素;温度越高,硫酸铜晶体溶解速率越快; 假设二:搅拌因素;搅拌能加大硫酸铜晶体溶解速率; 假设三:颗粒大小因素; . 【进行实验】设计实验证假设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在2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中,分别注入温度相同的100mL 水,再同时向烧杯中各加入一药匙颗粒大小相同的硫酸铜晶体,用玻璃棒搅其中一个烧杯在搅伴的情况下,硫酸铜晶体溶解得 (填“快”或“慢”)假设二正确【反思评价】(1)在上述因素中,能改变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是 . (2)用分子观点解释温度的影响 .(3)在本实验中搅拌能加快晶体溶解速度的原因 . (4)要使试管里的固体加速溶解,常采用的方法是 .课前预习答案1.有限2.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3.升高答案:1.A2.D3.B4.B5.B6.A7.C8.选E;ABC;D.9.B10.A11.C12.【数据分析】(1)实验目的是探究NH4Cl、CaCl2、NaCl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因此水的量要控制,所以X=50mL,故答案为:50.(2)比较实验2与实验4,往水中加入氯化钙后,温度升高,因此可获得结论是氯化钙溶解过程中放热,故答案为:氯化钙溶解过程中放热.(3)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说明这种物质溶解时吸热,从表中可以看出上述三种物质中氯化铵溶解时吸热,故答案为:NH4Cl.【反思提升】(4)A.实验操作过程中若保温措施不行会影响实验效果,故A符合题意;B.加入物质的质量必须相等,否则影响实验效果,故B符合题意;C.探究的就是NH4Cl、CaCl2、NaCl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因此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会影响实验,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A、B.13.(1)通过对实验设计表格的分析,重点是看几组实验的条件发现探究的问题,主要有温度的改变;物质的改变;状态的改变;溶剂的改变等,由于物质的溶解性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受本身的状态以及是否配制成溶液而受影响.所以溶质的状态对物质溶解性无影响.故答案为:固体种类(第三组)、溶质颗粒的大小(第二组)、温度(第三组和第四组)、溶剂种类(第一组)、溶剂质量(第一组和第三组);溶质颗粒的大小、溶剂质量(2)升高温度会增加同一物质的溶解速度,使实验时间变短;故答案为:温度升高溶解速率加快14.解:烧杯中加入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的温度降到0℃以下,木板上的水结冰,从而使烧杯与木块粘在一起.故答案为:吸收;温度降到0℃以下15.解:硝酸铵溶解于水温度降低,所以可以知道硝酸铵溶解时表现出来的是吸收热量,同时说明NH4NO3固体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而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所以氢氧化钠表现出来的是放出热量;故答案为:(1)吸热放热(2)等于16.解:(1)实验①、②是高锰酸钾溶解在等体积的水、汽油中,现象分别是固体溶解,形成紫色溶液,固体几乎不溶解,说明同种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不同.(2)实验②、③分别是高锰酸钾、碘溶解在等体积的汽油里,现象分别是固体几乎不溶解,固体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说明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溶解性不同.故答案为:(1)同种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不同;(2)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溶解性不同.17.解:【提出假设】颗粒大小会影响物质溶解的速率,所以假设三是颗粒越小溶解速率越快;【进行实验】假设二是搅拌能加大硫酸铜晶体溶解速率,所以实验方案是: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在2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中,分别注入温度相同的100mL水,再同时向烧杯中各加入一药匙颗粒大小相同的硫酸铜晶体,用玻璃棒搅其中一个烧杯在搅伴的情况下,硫酸铜晶体溶解得快假设二正确;【反思评价】(1)溶解度只受温度的影响,所以在上述因素中,能改变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2)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增大,所以温度越高,硫酸铜晶体溶解速率越快;(3)搅拌能加快分子运动速率,所以搅拌能加大硫酸铜晶体溶解速率;(4)要使试管里的固体加速溶解,常采用的方法是振荡试管.故答案为:假设三:颗粒越小溶解速率越快;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快【反思评价】(1)温度;(2)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增大;(3)搅拌能加快分子运动速率;(4)振荡试管.。

新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1.5 有理数的乘除 1.有理数的乘法 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

新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1.5 有理数的乘除 1.有理数的乘法 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
2
)
×1
6
= ﹣ ( 3 ×1 )= 1 .
26 4
(3) (﹣ 3 ) ×(﹣ 5 )= +( 3 × 5 )= 1.
5
3
53
(4) 8×(﹣1.25)= ﹣ (8×1.25)= ﹣10.
如果两个有理数的乘积为1,我们 称这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如 也就- 53是是说- 53,的- 53倒与-数53互,- 为53 是倒-数53 的. 倒数,
我们用负数和正数分别表示温度的下降和上升,例如下降 2℃ 记作 -2℃,上升 3℃ 记作 3 ℃.
又分别用负数和正数表示变化前后的时间,例如 3 min 后 记作 3min,2 min 前记作 -2min.
问题1
3
3 min 后甲标本 2 1
的温度比现在高 0 ﹣1
还是低?高(或 ﹣2
﹣3
低)多少?
﹣4
﹣5
﹣6
﹣7
(-2)×3 = -6
现在
1min后
2min后
3min后
问题2
3
2 min 前乙标本 2 1
的温度比现在高 0 ﹣1
还是低?高(或 ﹣2
﹣3
低)多少?
﹣4
﹣5
﹣6
﹣7
3×(-2) = -6
现在
1min前
2min前
问题3
7
6
3 min 前甲标本 5
的温度比现在高
4 3
还是低?高(或
1.5 有理数的乘除
1.有理数的乘法
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
沪科版 七年级上册
(﹢2)×(﹢3)= 6 , (﹢2)×0= 0 , (﹢5)×(﹢7)= 35 .
如果两个有理数相乘,其中有负数, 应该怎么计算?

17.爬天都峰【第1课时】

17.爬天都峰【第1课时】

( 决 )心
( 呼 )喊

xiàng
一张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liàn

biàn
小子
pān


笑呵
石级


高级 拾级而上
铁链
liàn

锁链 链条
攀着
pān

攀登 高不可攀
一张相
xiàng

相片 相貌
小辫子
biàn

发辫 梳小辫儿
笑呵呵


呵气 一气呵成
多音字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加点的字 是多音字!
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 ,留作
纪念。
xiāng (相信) 相
xiàng (相册)
注意加点字 的读音!
读一读:这本相. (xiàng)册是我为你挑选的生日礼物,我相. (xiāng)信
你一定会喜欢的。
理解词语
【攀着】 【石级】 【奋力】 【居然】 【白发苍苍】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充分鼓起劲来。 (抓着铁链)向上爬。 头发灰白,形容人苍老。 用石头砌的台阶。 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我会写 chàn
发颤 颤
结构:左右 音序:C 部首:页 组词:颤抖 颤动
造句:这座吊桥太高来,走在上 面,我的腿直发颤。
书写指导:笔画多要写紧 凑,左边上边是横下边是 提,上边“回”稍宽。
我会写 pān
攀着 攀
结构:上下 音序:P 部首:手 组词:攀登 高不可攀 造句:消防员攀着云梯从窗户向
二楼的着火点喷水。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1.5.1第2课时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1.5.1第2课时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

第2课时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能合理使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难点)2.养成在计算前认真审题,确定运算顺序,计算中按步骤审慎进行,最后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一、情境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和乘方运算,对各种运算的法则、运算律和运算技巧已经比较熟悉,如果遇到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你有信心进行准确的计算吗?下图是小玲和小亮的对话,你同意小亮的说法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计算:(1)(-5)-(-5)×110÷110×(-5); (2)-1-{(-3)3-[3+23×(-112)]÷(-2)}.解析:(1)题是含有减法、乘法、除法的混合运算,运算时,一定要注意运算顺序,尤其是本题中的乘除运算.要从左到右进行计算;(2)题有大括号、中括号,在运算时,可从里到外进行.注意要灵活掌握运算顺序.解:(1)(-5)-(-5)×110÷110×(-5)=(-5)-(-5)×110×10×(-5)=(-5)-25=-30; (2)-1-{(-3)3-[3+23×(-112)]÷(-2)}=-1-{-27-[3+23×(-32)]÷(-2)}=-1-{-27-2÷(-2)}=-1-{-27-(-1)}=-1-(-26)=25.方法总结: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可用下面的口诀记忆:混合运算并不难,符号第一记心间;加法需取大值号,乘法同正异负添;减变加改相反数,除改乘法用倒数;混合运算按顺序,乘方乘除后加减.探究点二:数字规律探索为了求1+2+22+23+24+…+22015的值,可令S =1+2+22+23+…+22015,则2S =2+22+23+24+…+22016,因此2S -S =22016-1,所以1+2+22+23+…+22015=22016-1,仿照以上推理,那么1+5+52+…+52015=________.解析:观察等式,可发现规律,根据规律即可进行解答.则设S =1+5+52+53+…+52015,5S =5+52+53+54+…+52016,5S -S =52016-1,∴S =52016-14,故填52016-14. 方法总结:解规律性问题的关键在于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题.三、板书设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有理数的运算是数学中很多其他运算的基础,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目标.在加、减、乘、除、乘方这几种运算基本掌握的前提下,学生进行混合运算,首先应注意的就是运算顺序的问题.小组讨论有理数运算法则后,教师应提醒学生牢固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几项规定,特别是加入乘方以后,学生对乘方运算不熟悉,容易算成加法或底数与指数相乘.学生在运算符号多的时候容易出错,需要进行针对性讲解.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已知线段AB 的长度为a ,CD 的长度为b ,则图中所有线段的长度和为( )A.3a+bB.3a-bC.a+3bD.2a+2b2.如图,轩轩同学用剪刀沿直线将一片平整的树叶剪掉一部分,发现剩下树叶的周长比原树叶的周长要小,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数学知识是( )A.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C.经过一点的直线有无数条D.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轮船航行到C 处观测小岛A 的方向是北偏西48°,那么从A 同时观测轮船在C 处的方向是( ) A.南偏东48°B.东偏北48°C.东偏南48°D.南偏东42°4.我国明代珠算家程大位的名著《直指算法统宗》里有一道著名算题: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丁?意思是:有100个和尚分100个馒头,如果大和尚1人分3个,小和尚3人分1个,正好分完,试问大、小和尚各多少人?设大和尚有x 人,依题意列方程得( ) A.()31001003xx +-= B.()31001003xx --= C.10031003xx -+= D.10031003xx --= 5.某种商品每件的标价是330元,按标价的八折销售时,仍可获利10%,则这种商品每件的进价为( ) A .200元 B .240元 C .250元 D .300元6.3x 的倒数与293x -互为相反数,那么x 的值为( ) A.32 B.32- C.3 D.-3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xy5-的系数是3- B.22m n 的次数是2次 C.x 2y 3-是多项式D.2x x 1--的常数项是18.如果3x 2m y n+1与﹣12x 2y m+3是同类项,则m ,n 的值为( ) A.m=﹣1,n=3B.m=1,n=3C.m=﹣1,n=﹣3D.m=1,n=﹣39.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a 2+a 3=a 5B .a 2•a 3=a 5C .(-a 2)3=a 6D .-2a 3b÷ab=-2a 2b10.如果温度上升10℃记作+10℃,那么温度下降5℃记作( ) A .+10℃ B .﹣10℃ C .+5℃ D .﹣5℃ 11.|-2|的倒数是( ) A.2B.-12C.-2D.12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3-是负数 B.若x 5=,则x 5=或x 5=- C.最小的有理数是零 D.任何有理数的绝对值都大于零二、填空题13.如果A 站与B 站之间还有C 、D 两个车站,那么往返于A 站与B 站之间的客车应安排_________种车票. 14.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时最多有1个交点,三条直线相交时最多有3个交点,四条直线相交时最多有6个交点,…,那么十条直线相交时最多有____个交点. 15.如果23x +与5互为相反数,那么x 等于___________.16.设一列数1a 、2a 、3a 、…、 a 2010中任意三个相邻数之和都是35,已知a 3=2x,a 20=15,993a x =-,那么a 2011=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爬天都峰》优秀课件(共80张PPT)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爬天都峰》优秀课件(共80张PPT)

莲花峰
课堂练习
一、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jià )_假__日__ 假
( jiǎ )_假__装__
(xiānɡ)_相__信__ 相
(xiànɡ)_相__片__
( dōu )_全__都__ 都
( dū )_都__市__
( chàn)_颤__抖__ 颤
( zhàn)_颤__栗__
二、比一比,再组词。 级(年级) 汲(汲取) 辫(辫子) 辨(辨认)
多音字

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
xiànɡ
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
xiānɡ
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我会写
li
jí liàn chàn pān hóu
哩级 链颤 攀猴

niàn biàn hē
鲫念辫呵
生字归类
哩 级 链颤攀 猴 鲫念 辫呵
上下 结构
左右 结构
左中右 结构
识字方法
加一加: 今+心=念 钅+连=链 纟+及=级
三、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1.我点点头 , 仰起脸 , 问:“老爷爷 ,您也
来爬天都峰 ?” 2.爸爸听了 , 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
有意思 , 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
字词听写
第二课时
这一老一小是如何 爬上天都峰的呢?我们 来继续学习课文!
互动课堂
“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 天都峰。”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爬天都峰之前——爬天都峰——爬天都峰之后
课堂演练
一、选字填空。
纪 记 年( 纪 ) ( 记 )住 日( 记 ) ( 纪 )念 作 做 工( 作 ) 留( 作 ) ( 做 )( 作 )业 相 像 ( 相 )声 ( 相 )片 好( 像 ) 照( 相 )

《名校课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1]

《名校课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1]

47
返回 主页
Word版习题
导学案 7年级
导学案
教学资源包
进入论坛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第1课时 合并同类项
第2课时 移项 第3课时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 模型
48
返回 主页
Word版习题
导学案 7年级
导学案
教学资源包
进入论坛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 去括号与去分母
43
返回 主页
Word版习题
导学案 7年级
导学案
教学资源包
进入论坛
第一章 有理数
1.5.1 乘方 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方法则 第2课时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44
返回 主页
Word版习题
导学案 7年级
导学案
教学资源包
进入论坛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2.1 整式 第1课时 用字母表示数 第2课时 单项式 第3课时 多项式
第1课时 去括号 第2课时 去分母
24
返回 主页
Word版习题
Word 版习题 7年级
导学案
教学资源包
进入论坛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第1课时 产品配套问题与工 程问题 第2课时 销售中的盈亏与球 赛积分表问题 第3课时 电话计费问题
25
返回 主页
Word版习题
Word 版习题 7年级
3
返回 主页
Word版习题
Word 版习题 7年级
导学案
教学资源包
进入论坛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1.2 有理数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1.5 有理数的乘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