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病毒分析和防治

合集下载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及防治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及防治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及防治一、计算机病毒的特点1、隐蔽性:计算机病毒可以在计算机系统内进行潜行,并且被隐藏在某些正常文件内部,使得计算机用户难以发现其存在。

2、破坏性:计算机病毒会对计算机的系统文件和数据文件进行修改、删除等破坏行为,导致计算机无法正常运行。

3、传染性:计算机病毒可以通过磁盘、网络、邮件等多种途径进行传染。

4、变异性:计算机病毒一般都有变异的能力,能够随机改变自身的代码或者披上新的外壳,使得查杀计算机病毒变得更加困难。

5、独立性:计算机病毒能够自行繁殖、扩散,不需要人工干预,因此非常危险。

6、侵入性:计算机病毒能够深入计算机系统内部进行钓鱼、取证、攻击等行为,严重威胁计算机及网络安全。

二、计算机病毒的防治1、安装杀毒软件:这是最基本的防治措施,用户应该及时安装杀毒软件并且定期对计算机进行全盘扫描和更新病毒库。

2、不轻易点开陌生邮件或链接:计算机病毒通常通过邮件、网络链接等方式进行传播,因此,用户应该避免点击内容不明的邮件或链接。

3、安装防火墙:防火墙可以监控计算机的网络通信,阻止黑客对计算机进行攻击,从而提高计算机及网络的安全性。

4、备份重要数据:在计算机受到病毒攻击的时候,备份重要数据可以避免数据的永久丢失。

5、避免使用盗版软件:盗版软件可能被嵌入病毒,使用盗版软件会增加计算机感染病毒的风险。

6、规范化使用计算机:用户应该遵守使用计算机的规范和流程,不随意更改计算机设置和操作系统,避免出现安全漏洞。

7、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操作系统和软件的漏洞会被黑客利用,因此,用户应该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避免漏洞被利用。

总之,计算机病毒带来的危害巨大,用户应该加强对计算机安全的防治,保护个人数据和隐私安全。

计算机网络维护与病毒防治技术

计算机网络维护与病毒防治技术

计算机网络维护与病毒防治技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网络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出现网络故障、病毒感染等问题,因此需要进行网络维护和病毒防治。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网络维护与病毒防治的技术和方法。

一、计算机网络维护技术1. 硬件维护计算机网络中,硬件设备是网络正常运行的基础。

为了确保网络设备的正常工作,需要定期进行硬件维护。

具体来说,包括对计算机、网络设备、打印机等硬件设备进行清洁、维修和更换工作。

定期检查硬盘、内存、主板等关键部件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硬件故障问题。

2. 软件更新软件是计算机网络中运行的核心。

为了确保网络的安全和稳定,需要定期对网络中的软件进行更新和升级。

常见的软件更新包括操作系统、防病毒软件、网络安全软件等。

及时更新软件可以修复已知的漏洞和安全问题,降低网络被攻击的风险。

3. 数据备份数据备份是计算机网络维护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由于网络中存储着大量的重要数据,一旦发生硬件故障或病毒攻击,数据可能会丢失。

定期对网络中的重要数据进行备份是非常必要的。

备份数据可以存储在外部硬盘、云端存储等地方,以防止数据的丢失。

4. 网络监控网络监控是保证网络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

通过网络监控软件可以实时监测网络设备和流量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网络故障。

网络监控软件还可以对网络流量进行分析和优化,提高网络的运行效率。

二、病毒防治技术1.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是网络安全的核心设备,能够有效阻止恶意攻击和病毒入侵。

防火墙可以对网络流量进行过滤和检测,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防范网络攻击。

入侵检测系统能够监测网络中的异常行为,及时发现并阻止入侵行为。

2. 安全策略制定合理的安全策略是保证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

安全策略包括网络访问控制、账号权限管理、数据加密等措施。

合理的安全策略可以有效防止网络被攻击和数据泄露。

3. 邮件过滤邮件是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因此需要对邮件进行过滤和检测。

计算机病毒防治措施

计算机病毒防治措施

备份恢复
数据备份是保证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可以通 过与备份文件的比较来判定是否有病毒入侵。当系 统文件被病毒侵染,可用备份文件恢复原有的系统。 数据备份可采用自动方式,也可采用手动方式;可 定期备份和也可按需备份。数据备份不仅可用于被 病毒侵入破坏的数据恢复,而且可在其它原因破坏 了数据完整性后进行系统恢复。
1.1 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措施(续)
• 尽量避免在无防毒措施的机器上使用软盘、U盘、移 动硬盘、可擦写光盘等可移动的储存设备。
• 使用新软件时,先用杀毒程序检查。 • 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等防病毒工具,并准备一套具
有查毒、防毒、解毒及修复系统的工具软件。并定期 对软件进行升级、对系统进行查毒。 • 经常升级安全补丁。 • 使用复杂的密码。有许多网络病毒是通过猜测简单密 码的方式攻击系统的,因此使用复杂的密码,可大大 提高计算机的安全系数。
1.3 常用病毒防治软件简介
各种防病毒软件通常具有如下一些功能:按照用 户要求对系统进行定期查毒、杀毒;对系统进行文件 级、邮件级、内存级、网页级的实时监控;定期或智 能化的升级病毒库;硬盘数据的保护、备份和恢复; 注册表的维护和修复;多种压缩格式的查毒、杀毒; 多种安全策略的选择和用户自定义安全规则的设置。 有些还提供了硬盘恢复工具、系统漏洞扫描工具、系 统优化工具等。
• 了解一些病毒知识。这样就可以及时发现新病毒并 采取相应措施,在关键时刻使自己的计算机免受病 毒破坏。
1.1 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措施(续)
• 一旦发现病毒,迅速隔离受感染的计算机,避免 病毒继续扩散。并使用可靠的查杀工具,必要时 需向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中心和当地公共信息网 络安全监察部门报告,请专家协助处理。
软件过滤
软件过滤的目的是识别某一类特殊的病毒,以防止 它们进入系统和复制传播,已被用来保护一些大、中型 计算机系统。如国外使用的一种T-cell程序集,对系统 中的数据和程序用一种难以复制的印章加以保护,如果 印章被改变,系统就认为发生了非法入侵。又如Digital 公司的一些操作系统采用CA-examine程序作为病毒检 测工具主要用来分析关键的系统程序和内存常驻模块, 能检测出多种修改系统的病毒。

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有些什么

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有些什么

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有些什么为了防范计算机病毒,我们都有些什么措施呢?下面由小编给你做出详细的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一:1.安装好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并及时更新。

2.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不去点击一些不良网站和邮件。

3.定期杀毒,及时给系统打好补丁。

4.学习网络安全知识,远离黑客工具。

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二:要使电脑少中毒,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1、安装一款好的防毒软件。

比如360杀毒简单方便,对系统的病毒防护和修复功能都很好。

2、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

下载软件到官方网页,或者到自己熟悉的网站下载,不要浏览不良网站,不要随意打开陌生人的邮箱、网址链接等。

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三:对于技术方面,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主要有实时扫描技术、实时监测技术、防火墙、完整性检验保护技术、病毒情况分析报告技术和系统安全管理技术。

综合起来,技术层面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提高包括系统管理员和用户在内的人员的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

对重要部门和信息,严格做好开机查毒,及时备份数据,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2) 网络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

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访问。

它是保证网络安全最重要的核心策略之一。

访问控制涉及的技术比较广,包括入网访问控制、网络权限控制、目录级控制以及属性控制等多种手段。

3) 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

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是数据库管理员维护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操作。

备份是恢复数据库最容易和最能防止意外的保证方法。

恢复是在意外发生后利用备份来恢复数据的操作。

有三种主要备份策略:只备份数据库、备份数据库和事务日志、增量备份。

4) 应用密码技术。

应用密码技术是信息安全核心技术,密码手段为信息安全提供了可靠保证。

基于密码的数字签名和身份认证是当前保证信息完整性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密码技术主要包括古典密码体制、单钥密码体制、公钥密码体制、数字签名以及密钥管理。

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

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

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51号《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已经20xx年3月30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

下文是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欢迎阅读!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完整版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治理,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计算机的应用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以及未联网计算机的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主管全国的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公安机关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工作。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制作计算机病毒。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有下列传播计算机病毒的行为:(一)故意输入计算机病毒,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二)向他人提供含有计算机病毒的文件、软件、媒体;(三)销售、出租、附赠含有计算机病毒的媒体;(四)其他传播计算机病毒的行为。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社会发布虚假的计算机病毒疫情。

第八条从事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生产的单位,应当及时向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批准的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检测机构提交病毒样本。

第九条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检测机构应当对提交的病毒样本及时进行分析、确认,并将确认结果上报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

第十条对计算机病毒的认定工作,由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批准的机构承担。

第十一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使用单位在计算机病毒防治工作中应当履行下列职责:(一)建立本单位的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制度;(二)采取计算机病毒安全技术防治措施;(三)对本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人员进行计算机病毒防治教育和培训;(四)及时检测、清除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计算机病毒,并备有检测、清除的记录;(五)使用具有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的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六)对因计算机病毒引起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瘫痪、程序和数据严重破坏等重大事故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并保护现场。

计算机病毒防治措施

计算机病毒防治措施

计算机病毒防治措施xx年xx月xx日contents •计算机病毒概述•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计算机病毒危害•计算机病毒防治技术•计算机病毒防治策略•计算机病毒典型案例目录01计算机病毒概述计算机病毒是一种恶意软件,它能够复制自身并且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传播,从而破坏数据、干扰计算机操作,甚至危害网络安全。

计算机病毒通常隐藏在电子邮件附件、网页浏览器、应用程序、共享软件等中,并且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下载和执行。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计算机病毒的特点计算机病毒可以复制自身,并且通过感染文件、内存、网络等方式进行传播。

繁殖性隐蔽性破坏性传染性计算机病毒往往隐藏在正常程序中,难以被发现。

计算机病毒可以破坏数据、干扰计算机操作,甚至危害网络安全。

计算机病毒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传播。

1计算机病毒的分类23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计算机病毒可以分为蠕虫病毒、文件病毒、宏病毒、网络病毒等。

根据传播途径分类根据破坏性程度的不同,计算机病毒可以分为良性病毒和恶性病毒。

根据破坏性程度分类根据行为特点的不同,计算机病毒可以分为木马病毒、黑客病毒、蠕虫病毒等。

根据行为特点分类02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03共享文件夹传播限制使用共享文件夹,避免在其中保存敏感信息;对共享文件夹设置访问权限。

网络传播01网上下载病毒不从不可信的网站下载软件,特别是游戏、音乐、电影等文件;下载后应使用防病毒软件进行彻底检查。

02网络钓鱼攻击警惕网络钓鱼攻击,不打开陌生人发送的邮件、链接或附件;避免使用弱密码,并定期更新密码。

对移动存储设备进行防病毒扫描,并定期更新防病毒软件。

移动设备防病毒不将未知来源的设备连接到电脑,避免使用USB 自动播放功能。

安全使用移动设备使用移动设备时,应避免将设备连接到有病毒风险的电脑。

设备间传播移动存储设备传播文件传播文件防病毒扫描对所有从网络或可疑来源接收的文件进行防病毒扫描。

不打开未知来源的文件不打开未知来源的邮件、下载或复制的文件。

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制度(3篇)

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制度(3篇)

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制度第一条为加强计算机的安全监察工作,预防和控制计算机病毒,保障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凡在本网站所辖计算机进行操作、运行、管理、维护、使用计算机系统以及购置、维修计算机及其软件的部门,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系统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第四条任何工作人员不得制作和传播计算机病毒。

第五条任何工作人员不得有下列传播计算机病毒的行为:一、故意输入计算机病毒,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

二、向计算机应用部门提供含有计算机病毒的文件、软件、媒体。

三、购置和使用含有计算机病毒的媒体。

第六条预防和控制计算机病毒的安全管理工作,由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小组统一领导,信息中心负责实施。

其主要职责是:一、制定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制度和技术规程,并检查执行情况;二、培训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人员;三、采取计算机病毒安全技术防治措施;四、对网站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和使用人员进行计算机病毒防治教育和培训;五、及时检测、清除计算机系统中的计算机病毒,并做好检测、清除的记录;六、购置和使用具有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的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七、向公安机关报告发现的计算机病毒,并协助公安机关追查计算机病毒的来源;八、对因计算机病毒引起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瘫痪、程序和数据严重破坏等重大事故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并保护现场。

第七条计算机安全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计算机操作人员的审查,并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第八条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部门应建立计算机运行记录制度,未经审定的任何程序、指令或数据,不得输入计算机系统运行。

第九条计算机安全管理部门应对引起的计算机及其软件进行计算机病毒检测,发现染有计算机病毒的,应采取措施加以消除,在未消除病毒之前不准投入使用。

第十条通过网络进行电子邮件或文件传输,应及时对传输媒体进行病毒检测,接收到邮件时也要及时进行病毒检测,以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传播。

浅谈计算机病毒的检测及防治方法

浅谈计算机病毒的检测及防治方法

浅谈计算机病毒的检测及防治方法计算机病毒是计算机系统中常见的一种恶意软件,能够在未经用户授权的情况下在计算机系统中进行破坏、篡改、窃取数据等操作。

计算机病毗主要通过网络传播,对用户的计算机系统和数据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

为了保护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我们需要学习计算机病毒的检测及防治方法。

一、计算机病毒的检测方法1. 安装杀毒软件安装杀毒软件是最基本的计算机病毒检测方法。

选择一款可信赖的杀毒软件,并经常更新病毒库,及时发现和清除计算机中的病毒。

2. 定期进行全盘扫描除了实时监控外,定期进行全盘扫描也是必不可少的。

全盘扫描可以检测隐藏在计算机各个角落的病毒,保护计算机系统的安全。

3. 手动检测在安装杀毒软件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手动检测的方式来确认计算机系统中是否存在病毒。

检测过程中应该注意一些系统异常,如速度变慢、程序频繁崩溃等现象。

1. 谨慎下载在互联网上下载文件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网站,并且不要下载来源不明的文件。

病毒很容易隐藏在一些看似无害的文件中,从而破坏计算机系统。

2. 定期更新系统软件定期更新系统软件可以修补系统中的漏洞,增强系统的安全性,减少病毒的侵袭。

3. 备份重要数据备份重要数据是保护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关键措施之一。

在病毒入侵时,及时恢复备份的数据,可以减少病毒对计算机系统的损害。

4. 注意邮件附件不要随意打开不明邮件附件,这些附件中可能隐藏着病毒。

在收到陌生邮件时,一定要小心谨慎。

5. 使用强密码使用强密码可以有效防止黑客对计算机系统的攻击,减少病毒的传播。

总结:计算机病毒的检测及防治方法对于保护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安装杀毒软件、定期进行全盘扫描、手动检测等方法来检测计算机病毒;通过谨慎下载、定期更新系统软件、备份重要数据、注意邮件附件、使用强密码等方法来防治计算机病毒。

我们也应该不断加强自己对计算机安全的认识,提高自身防范能力,共同保护计算机系统的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V0 . 9 N o 2 P. 7 11 . 3
Sum 72 2002
第 1 9卷 第 2期 总第 7 2期
第 3 7页 20 0 2年
HEBE1】 0UR A1 OF NDU S J I TRI L A
收 稿 日 胡 :o l0 — 8; 回 日妫 :o l0 — 2 o 41 惨 2 o 一0 1 7 责 任 编 辑 : 书 欣 陈 作 者简 介 : 连 华 ( 9 ) 女 , 北 武 安 县 人 】7一 . 河
在 网 络 上 , 毒 可 通 过 网 络 病
的通 信 机 制 , 助 高 速 传 输 介 质 迅 速 扩 散 , 扩 借 且
散 范 围很 大 。
计 算机 病 毒是 一种特 殊 的计 算 机程 序 , 它 通 过 某 种 途 径 传 染 并 寄 生 在 磁 盘 的 特殊 扇 区或 程 序 中 , 系 统 启 动 或 运 行 时 , 机 进 入 计 算 机 在 伺 内存 . 当达 到 某 种 预 期 条 件 时 被 激 活 , 以 感 染 可 其他 程序 或 磁盘 . 计算 机 系统进 行 干扰 和破 对 坏 。 算 机病 毒 具 有 隐 蔽 性 , 染 性 、 伏 ’ 寄 计 传 潜 眭、 生 性 和 破 坏 性 等 特 征 , 引导 模 块 、 染 模 块 和 由 传
务 端 。 现 在 流 行 的 一 些 高 级 木 马 多 将 自身 复 制 到 某 个 文 件 夹 下 隐 藏 起 来 , 为 它 要 运 行 就 得 因
自启 动 , 以 检 查 注 册 表 HKE 所 Y I AI OC
M AC NE \s fwa e\ ir s f \wid ws HI ot r m coot no \
维普资讯






第 l g卷
并 不发 作 . 是其 隐蔽性 、 在 除 干 净 . 有 极 大 的 潜 在 危 险 。 关 研 究 表 具 有 明: 即使 病 毒 在 网络 上 被 清 除 了 。 5 的 网 络在 8 3 0天 内再 次被 感 染 。 1 3 网 络 病 毒 的 传 播 方 式 . 在 网 络 上 传 播 的 病 毒 , 般 使 用 VB、a a 一 Jv 、 Acie 等 语 言 编 写 , 要 通 过 网 络 上 使 用 频 t X v 主
c re t vso r n下 面 有 没 有 什 么 值 得 怀 疑 的 u r n \ iin u 对 象 就 行 了 。 果 对 这 些 不 熟 悉 的 话 . 载 一 个 如 下 叫 ce n r的软 件 亦 可 解 决 许 多 木 马 同 题 。 la e
清 除 难 度 大 网 络 中 只 要 有 一 台 工 作 站 消 毒不 干 净 , 可 以使 整 个 网 络 被 感 染 . 此 仅 对 就 因
工 作 站 进 行 杀 毒 处 理 不 能 从 根 本 上 解 决 网 络 中
的 病 毒 问题
潜 伏 性 强 网 络 一 旦 感 染 病 毒 . 然 当 时 虽
计 算机 网络 的主要 功能 是进 行资 源 共 享 。 但 是 , 旦 网络 上 的共 享 资 源 感 染 了 病 毒 , 一 网络
节 点问信 息 频繁 传输 , 会使 病毒 传染 到所 有 将
共 享 的机 器 上 , 成 比 单 机 更 大 的 危 害 。 造 计 算 机 网 络 病 毒 具 有 以下 新 特 点 : 传 染 方 式 多 病 毒 人 侵 网络 的途 径 主 要 通
1 计 算 机 网 络 病 毒 分 析
1 1 计 算 机 病 毒 的 概 念 .
过 工 作 站 传 播 到 服 务 器 硬 盘 , 由 服 务 器 的 共 再 享 目录传 播 到 其 他 工 作 站 。例 如 引导 型 病 毒 可 传染 工作 站或 服务 器 硬盘 分区表 及 引导 扇 区 , 通过 用 户 登 录 文 件 L OGI NV. ExE、 任 务 加 多 载模块等 途径进行 传染 。 传 染速 度 快
本 文 介 绍 了 计 算 机 病 毒 的 特 点 . 此 基 础 上 提 在 出了合理 、 效 的防范措施 。 有
破坏 表现 模块 构 成 , 以磁 盘 的 引 导 扇 区 或 可 执
行 文 件 作 为 宿 主 程 序 以 获 得 执 行 权 , 行 破 坏 进
活动 。
1 2 网络 病 毒 的 新 特 点 .
关 键 词 : 毒 ; 算机 安 全 技 术 ; 病 计 网络 安 全
中 图分 类 号 : 9 . 8 TP 3 3 0 文献标识码 : A
自 18 3年 美 国 的 计 算 机 安 全 专 家 Frd 9 e C h n 博 士 研 制 出一 种 在 运 行 过 程 中 可 以复 制 oe 自身 的 破 坏 性 程 序 , 实 验 上 证 实 了 计 算 机 病 在 毒 的 存 在 以 来 , 算 机 病 毒 象 瘟 疫 一 样 席 卷 了 计 整 个 计 算 机 世 界 , 别 是 随 着 互 联 网 的发 展 , 特 计 算 机病 毒 给人类 社 会带 来 了无法 估量 的损失 。
SCI ENCE & TECH NoLoG Y
文 章 编 号 :0 81 3 ( 0 2 0 — 0 -3 10 j 42 0 )203 0 7
计 算 机 网 络 病 毒 分 析 和 防 治
连 华 , 瑞 梅 , 春 华 赵 李
0 05) 5 0 4 ( 北 科 技 大 学信 息 科 学 与 工程 学 院 , 北石 家 庄 河 河

要 舟 绍 计 算 机 病 毒 概 念 的 基 础 上 , 重 分 析 了计 算机 两络 病 毒 的 特 点 , 出 在 两 在 着 提
络 日益 发 达 的 夸 天如 何 有 效 防 治 计 算 机 两络 病 毒 的 方 法 ,T确 保 信 息 系统 安 全 、 靠 地 运 v , 可
行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