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课件:4.1《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必然》(人教版选修3)

合集下载

4.1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课件(人教版选修3)

4.1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课件(人教版选修3)

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起来。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在近代历史上,为了救亡图存,许多仁人志士上下求索,
为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国提出了种种主张,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康有为、梁启超、邹容、孙中山等都是杰出的代表,他们的 努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最终都是以失败而告终。这 些事实证明( )
寻求适合的政权组织形式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得出一个重要的
历史性结论,这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权,只 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符 合我国国情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
总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 国采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政权组织形式,是历史的必然,
2.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 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一纲领( )
①具有临时宪法的地位
②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奠定了法律基础 ③是党领导人民建立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尝试 ④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A。①②的表述是正确的。③表述错误,1927年 选举产生的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是党领导人民建立民主制 度的第一次尝试;④表述错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 同纲领》是代行宪法,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才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
A.资产阶级没有能力领导人民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近代历史上的革命斗争虽然实现了人民民主,但没有实现 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C.资产阶级革命不是民主革命
D.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对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没有作出什么

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3 专题4.1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必然 课件 (共16张PPT)

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3 专题4.1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必然  课件 (共16张PPT)

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阅读材料)民国时期的中国梦胡愈之主编的《东方杂志》在1932年11月1日向全国各界知名人物遍发通启约400余份,征集“中国梦”。

那时的知识分子对未来中国有着怎样的期盼呢?他们回答的是这样两个问题: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先生个人生活中有什么梦想?民国人设想了怎样的一个未来中国?1931年,日本侵占东三省。

1932年初,日军又进攻上海。

面对外敌入侵,国内军阀割据,内战不断,独裁专制,贪污腐败……在贫穷落后的中国里,民不聊生,中国正处在一场噩梦之中。

民国的知识分子对一个什么样的未来中国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富强的国家林语堂只希望有一小片净土林语堂则说:“我不希望有全国太平的天下,只希望国中有小小一片的不打仗,无苛捐,换门牌不要钱,人民不必跑入租界而可以安居乐业的干净土。

”天下为公梦郁达夫想中国人个个都不要钱郁达夫:我只想中国人个个都不要钱,而只把他们的全部精力都用到发明、生产,互动,与有意义的牺牲上去。

将来的中国,可以没有阶级,没有争夺,没有物质上的压迫,人人都没有,而且可以不要“私有财产”。

民国人的民生梦周谷城:人人有机会用抽水马桶大便中学生杂志编辑叶圣陶对民生梦有个抽象的构建:“个个人有饭吃,个个人有工作做;凡所吃的饭绝不是什么人的膏血,凡所做的工作绝不是充塞一两个人的大肚皮。

”暨南大学教授周谷城:“未来中国首要之件便是:人人能有机会坐在抽水马桶上大便。

”对当官的有何期待?外交部长罗文干:“武官不怕死,文官不贪钱。

”制度梦邹韬奋:政府不是统治人民的林语堂:我不做梦,希望民治能实现,人民可以执行选举、复决、罢免之权。

只希望人民之财产生命,不致随时被剥夺。

我不做梦,希望中国政治人才辈出,只希望有一位差强人意,说话靠得住的官僚。

郑振铎:我并没有什么梦想,我不相信有什么叫做“梦想”的。

人类的生活是沿了必然的定律走去的。

未来的中国,我以为,将是一个伟大的快乐的国土。

因了我们的努力,我们将会把若干年帝国主义者们所给予我们的创痕与血迹,医涤得干干净净。

2015高中政治选修3课件专题四4.1人民的选择历史的

2015高中政治选修3课件专题四4.1人民的选择历史的
历史条件的制约
人民的选择还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 ,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民的选择 可能存在差异。
人民选择的影响
01
02
03
社会发展的方向
人民的选择决定了社会发 展的方向,对社会发展进 程产生重要影响。
国家政策的制定
人民的选择是国家政策制 定的基础,国家根据人民 的选择制定相应的政策措 施。
个人命运的改变
目标不同
人民选择的目标是实现人 民的利益和愿望,而历史 选择的目标则是推动社会 的发展和进步。
动力不同
人民选择的驱动力主要是 人民的利益和意愿,而历 史选择的动力则主要是社 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如何正确看待人民选择与历史选择
尊重人民的意愿和选择
01
在实践中,应该尊重人民的意愿和选择,让人民的意愿得到充
2015高中政治选修3 精品课件专题四4.1人 民的选择历史的
目录
• 引言 • 人民的选择 • 历史的选择 • 人民选择与历史选择的关联 • 总结与思考
CHAPTER 01
引言
课程背景
历史背景
本课程以人民的选择和历史的进程为 主题,探讨了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的选 择如何影响历史的走向。
现实意义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 解历史发展的规律,认识到人民的选 择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培 养自己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分表达和实现。
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02
在实践中,应该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让历史的进程得到合理的
引导和推动。
实现人民利益与历史发展的统一
03
在实践中,应该努力实现人民利益与历史发展的统一,让人民
的选择和历史的进程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CHAPTER 05

高二思政人教版选修3课件:4.1 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必然

高二思政人教版选修3课件:4.1 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必然

首 页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X
新知导学
INZHI DAOXUE
Z
重难探究
HONGNAN TANJIU
D
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EI
名师精讲
1 .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而强大起来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就是掠夺财富,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 因此, 帝国主义不可能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更不允许中国富强起来。 2 .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反对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发展资本主义必然要损害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帝国主义在华的利 益,因而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极力阻止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能担当起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重任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十分弱小,具有先天的软弱性,他们不能领导中国反 帝反封建的斗争取得彻底的胜利。 总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条件下,中国要振兴,要实现独立、 统一、 民主和富强,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这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所决 定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权,只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 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同这一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民主 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首 页 一 二
X
新知导学
INZHI DAOXUE
Z
重难探究
HONGNAN TANJIU
D
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EI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 .法律基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奠定了法 律基础。
专题四 民主集中制: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高中政治选修3精品课件4:4.1 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必然

高中政治选修3精品课件4:4.1 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必然

1964年5月,西藏昌都专区小日通乡的藏族同胞投票选举人民代表。
1982年11月26日,出席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代表投 票表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四部宪法。
北京区县、乡镇人大代表的选举陆续展开。这是北京朝阳门街道大方 家胡同选区的工作人员在贴选民榜(1987年4月摄)。
1990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专题四 民主集中制: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第1课时
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必然
一、梦想的破灭:资本主义制度行不通 1、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 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2、资产阶级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资产阶级也没有能力领导人民彻底完成 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更谈不上实现人民民主。 实际上,旧中国的政治制度,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没有改变其代表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利益的本质,中国人民仍然处于被压迫、被奴役、被剥 削的悲惨地位。
1954年9月27日首都人民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的标志: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 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人 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起来。
1993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前左二)在 平顶山煤矿,了解矿工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2002年12月15日,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高峰乡海联选区的彝族 选民在投票选举新一届县级人大代表。
2008年3月18日,参加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础:全国范围内的第一次普选 1953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普选,在此基础上 自下而上逐级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 召开奠定了组织基础。

4.1《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必然》课件(选修3)

4.1《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必然》课件(选修3)
《八月桂花遍地开》
(二)人民的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雏形
《解放区的天》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民主政府爱人民啊 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 呀呼嘿嘿 咿呼呀嘿 呀呼嘿呼嘿呀呼嘿 嘿嘿 呀呼黑黑咿呼呀嘿
(二)人民的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 雏形
A中国共产党担起了领导中国人民实现
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重任 1要实现民族独立、人民独立和国家富 强、人民幸福,就必须彻底推翻 ____________统治广大人民群众的政 治制度,建立新型的人民民主的政治制 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①1953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历史上第
一次____________。在此基础上自下而上逐 级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为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的召开奠定了____________基础。 ②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 ____________在我国正式建立起来。
(3)旧中国的政治制度没有根本改观
• ①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的 ____________。 • ②资产阶级没有能力领导人民彻底完成 ____________的任务。实现国家独立和民 族解放,更谈不上实现人民民主。 • ③旧中国的政治制度没有改变其代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的本质。 • ④在旧中国,____________仍然处于被压 迫、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地位。
(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国体 和政体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权,
只能是____________领导的,以 ____________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②同这一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 只能是____________的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

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3专题四第一框《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3专题四第一框《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ppt课件

2.历史的必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 会议通过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具有临时 宪法 的地位,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奠定了法律 基础。
(2)1953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普 选,在此基础上自下而上逐级召开的 人民代表大会 ,为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奠定了组织基础。 (3)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
[悟典题·明考向]
[典例]
今天仍有人认为,如果效法欧美国家采用资本主义
( )
民主制度,近代中国就能实现现代化。你认为这种观点
A.是正确的,欧美国家通过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成了发达国

B.是错误的,因为只有建立新型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才 能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C.是正确的,因为至今仍有很多人支持在中国建立资本主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
话中,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回顾总结了我们党
90年的伟大成就。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 度是其中的一大成就。据此回答1~4题。
1.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开始,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人民民 主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创造。综观中国近代政治发展的历程 和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新型人民政权的实践,我们可以得出 的结论 A.新中国的政体必须是人民民主专政 ( )
[读教材·填要点] 知识点一 梦想的破灭,资本主义制度行不通
旧中国的政治制度,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没有改变其 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利益的本质,中国 人民仍然处于 被压迫 、被奴役、被剥削 的悲惨地位。
知识点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和确立

4.1《人民的选择_历史的必然》课件(选修3)

4.1《人民的选择_历史的必然》课件(选修3)

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中国近代政治发 展的历程和建立新型人民民主政权的 实践,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这就是: 实践,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这就是: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权,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权, 只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 只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 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同这一国体 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 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民主 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历史的必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历史的必然: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法律基础:《中国人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治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法律基础:《中国人民政治协 法律基础:《 商会议共同纲领》 商会议共同纲领》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基础:全国范围内的第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基础: 组织基础 次普选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的标志:第一届全国人民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的标志: 建立的标志 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
(一)梦想破灭:资本主义制度行不通 梦想破灭:
1、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是近代中国 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 仁人志士的追求 2、历史证明,在中国,照搬西方政治体制的模式是一条 历史证明,在中国, 走不通的路。 走不通的路。
经过艰难曲折的探索,中国人民终于认识到, 经过艰难曲折的探索,中国人民终于认识到,要实现民 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必须彻底推 翻剥削阶级统治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制度, 翻剥削阶级统治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制度,建立全新的人 民民主的政治制度,真正由人民当家作主。 民民主的政治制度,真正由人民当家作主。
(二)人民的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雏形 人民的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 页
X 新知导学 Z 重难探究
INZHI DAOXUE
HONGNAN TANJIU
D 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EI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的“三原因” 问题导引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 主专制制度。有人据此认为,辛亥革命改变了旧中国的社会性质,但没有实 现人民民主。请分析一下。 提示此观点错误。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 它的意义首先在于打乱了原有的反动统治秩序,从而为此后革 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但辛亥革命是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辛 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也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因此辛亥革 命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也没有实现人民民主。
首 页
X 新知导学 Z 重难探究
INZHI DAOXUE
HONGNAN TANJIU
D 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EI

二三ຫໍສະໝຸດ 3 .旧中国政治制度的本质: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 利益。
提醒
旧中国的政治制度,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没有改变其代表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利益的本质,中国人民仍然处于被压迫、被奴役、 被剥削的悲惨地位。
首 页
X 新知导学 Z 重难探究
INZHI DAOXUE
HONGNAN TANJIU
D 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EI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雏形
中国共产党为完成人民民主专政进行的探索和实践
时期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后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雏形 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和农民协会 工农兵代表苏维埃 参议会 各地普遍召开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提醒
《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 家权力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2 .组织基础 1953 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普选,在此基础上自下 而上逐级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奠定了组织基 础。
首 页
X 新知导学 Z 重难探究
思维脉络 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 资产阶级没有能力实现人民民主 中国人民形成的共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雏形 中国共产党的探索 实践的结论 法律基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组织基础 建立标志
资本主义制 度行不通
首 页
X 新知导学 Z 重难探究
INZHI DAOXUE
INZHI DAOXUE
HONGNAN TANJIU
D 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EI



3 .建立标志 1954 年 9 月 15 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4 .政权组织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 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人民 民主专政的新中国,采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的选 择,是历史的必然。
首 页
X 新知导学 Z 重难探究
INZHI DAOXUE
HONGNAN TANJIU
D 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EI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名师精讲
1 .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而强大起来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就是掠夺财富,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 因此, 帝国主义不可能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更不允许中国富强起来。 2 .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反对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发展资本主义必然要损害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帝国主义在华的利 益,因而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极力阻止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能担当起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重任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十分弱小,具有先天的软弱性,他们不能领导中国反 帝反封建的斗争取得彻底的胜利。 总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条件下,中国要振兴,要实现独立、 统一、 民主和富强,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这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所决 定的。
专题四 民主集中制: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 -
1 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必然
-* -
首 页
X 新知导学 Z 重难探究
INZHI DAOXUE
HONGNAN TANJIU
D 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EI
学习目标 1.知道资本主义制 度在中国行不通的 原因。 2.了解中国共产党 领导人民建立新型 人民政权的探索过 程和得出的结论。 3.知道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确立的过程 和标志。 4.理解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的形成和确 立是历史的必然。
HONGNAN TANJIU
D 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EI



一、梦想的破灭:资本主义制度行不通
1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 1840 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衰败,中国逐渐变成半 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 .志士仁人的求索 为了救亡图存,各阶级、 各阶层、 各种社会势力围绕在中国建立什么样 的政治制度提出了种种主张。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 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所窃夺。 辛亥革命 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主动思考康有为的戊戌变法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这证明了 中国不适合实行民主共和制。这种观点对吗? 提示:此观点错误。康有为的戊戌变法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有力证明了 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行不通。 我国现在实行的政体就属于民主共和制,因此 以上观点错误。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权,只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 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同这一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民主 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首 页
X 新知导学 Z 重难探究
INZHI DAOXUE
HONGNAN TANJIU
D 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EI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 .法律基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奠定了法 律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