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新人教版选修5高中地理1.2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第3课时导学案
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五导学案1.2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1.2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各种气象灾害(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的概念、时空分布、成因、危害,并进一步探讨预防措施。
2. 了解地质灾害的概念。
掌握各种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成因、危害及关联性。
3.掌握水文灾害的形成原因、发生季节和地区、危害及灾害链。
4. 了解生物灾害的种类、危害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5. 了解世界两条主要自然灾害带,分析各大洲自然灾害的特点。
【重点难点】1. 理解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2. 理解各种地质灾害的危害3. 各种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的原因及时空分布【知识链接】一、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 1.热带气旋(1)概念:发生在①__________________的深厚的②________________。
(2)形成⎩⎪⎨⎪⎧广阔的暖洋面,海水蒸发⇒充足的③ ④ 的不稳定大气层结⇒空气上升,水汽凝结致雨(3)分布(4)a .界定: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在⑨________的热带气旋。
b .结构及影响2.干旱 (1)干旱a .定义:因长期⑱________或⑲__________而造成空气干燥、⑳____________的一种现象。
b .成因:由较长时间的○21____________或○22______________引起。
c .分布(2)旱灾a .概念:在某些地区较长时段内降水○26____________,引起水分○27____________,不足以○28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甚至危及人和动植物的○29________,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b .性质:一种○30________性的自然灾害。
c .分布○31______________地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32 地区旱灾最严重3.寒潮(1)概念:一种大范围○33____________活动。
(2)成因:高纬度的冷气团向○34__________方向猛烈冲击。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学案-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第3课时

1.2 主要自然災害的形成與分佈第3課時水文災害、生物災害與世界主要自然災害帶學案(人教版選修5)【學習目標】 1.掌握水文災害的形成原因、發生季節和地區、危害及災害鏈。
2.瞭解生物災害的種類、危害及與自然環境的關係。
3.瞭解世界兩條主要自然災害帶,分析各大洲自然災害的特點。
一、洪澇、風暴潮等水文災害1.洪澇類型洪水澇漬實質是特大①__________不能被江河、湖庫容納,水位②__________是③____________不能及時排除形成條件以④______為主要補給的河流汛期,流量大,水位高⑤______弱,⑥______不暢,地勢低窪分布緯度集中在中低緯度地區氣候區亞熱帶季風區,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溫帶海洋性氣候區地形區江河兩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區低濕窪地(1)定義:指由於⑦____________擾動,引起海岸水面異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陸的現象。
(2)主要類型類型颱風風暴潮溫帶風暴潮發生季節夏秋⑧______多發地區受⑨______影響的沿岸地區中緯度沿海地區熱帶氣旋區⑩______氣旋與高緯度地帶冷暖空氣交互影響地區特點來勢猛、速度快、強度大、破壞力強增水過程相對⑪______1.病害(1)分類類型常見病害農作物病害稻瘟病、小麥銹病、棉花枯萎病、煙草炭疽病等森林病害楊樹爛皮病、松皰銹病、溶葉病、泡桐叢枝病等(2)病因⎩⎪⎨⎪⎧气候⑫⑬ 入侵(3)危害:使農作物、樹木枯萎甚至死株,導致大面積農田、森林被毀壞。
2.蟲害類型常見蟲害最危險蟲害 農作物蟲害 蝗蟲、黏蟲、水稻螟、棉鈴蟲等蝗蟲 森林蟲害 松材線蟲、⑭________、楊樹蛀幹害蟲、泡桐大袋蛾等松材線蟲3.鼠害(1)重災區:⑮______、⑯______及⑰______。
(2)危害⎪⎪⎪⎪啃食植株—地下打洞危害植物根系—→农业减产、森林草地遭破坏4.蟲鼠害成因⎩⎪⎨⎪⎧有害生物具有⑱ 快、⑲ 能力强等特点适宜繁殖的气候条件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⑳ 减少三、世界主要自然災害帶1.概念:全球自然災害在空間上的○21____________現象,稱為自然災害帶。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1

主要自然灾祸及其散布(2-3课时)【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经过阅读有关资料,说出地震有关观点以及对震级和烈度的认识;依据有关图示,联合已有知识概括世界地震带的散布规律;经过剖析有关资料比较泥石流、滑坡的差别。
过程与方法:运用六大板块表示图,在地震灾祸的成因剖析的基础上得出生界地震灾祸的主要散布地带,培育读图能力。
【教课要点】运用六大板块表示图,在地震灾祸的成因剖析的基础上得出生界地震灾祸的主要散布地带。
【教课难点】正确描绘有关图像数据中所显示的地质灾祸的散布状况;差别泥石流与滑坡。
【教课方法】图例研究法事例剖析法【教课资源】多媒体课件教案——世界地图空白图视频:地震是如何产生的;火山为何会喷发;泥石流是如何发生的。
【教课过程】教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企图环节导入复习发问:自然灾祸的分类?依据灾祸特色和灾祸管理与减灾复习回首上节课内容系统的不一样将自然灾祸区分为七类:地震灾祸地质灾祸气象灾祸洪涝灾祸大海灾祸农业灾祸林业灾祸展现(1)08年汶川地震新闻照片引出对地震和地质灾图片读图思虑:地震是如何形成的?地震灾祸害的解说其巨大的能量从何而来?(2)地震的成因表示图地震是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联合表示图认识地震然发生破碎,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成因的形式激烈开释出来,而惹起一展现读图明确几个与地震有关的基本图片观点: 等震线:地面上损坏程度同样的点的连线;震中距:地面任一点到震中的距离;地震波:震源开释的能量波,分纵波和横波,纵波速度快,横波造成损坏大;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碎惹起震动的地方;震中:与震源相对应的地面的一点;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依据震源深度,地震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阅读课文阅读课本12页,回答以下问题:(1)表示地震强度的指标是什么?如何确立?(2)反应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损坏程度的指标是什么?如何确立?思虑①一次地震有几个震级?几个烈度?②烈度与哪些要素有关?定范围内陆面振动现象。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_3

地质灾害及其分布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地质灾害有哪几种;2、了解中国地质灾害的分布区和灾害特点;3、掌握地震、泥石流、滑坡发生的条件;4、掌握地质灾害发生的关联性2重点难点1、掌握地震、泥石流、滑坡发生的一些条件;2、把握各地质灾害发生的关联性;3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关于地震灾害4.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地质灾害一、导入新课汶川地震二、板书课题,提出明确的自学任务:1、老师讲解:1)地震构造示意图2)区别以下有关地震的几个概念:等震线:地面上破坏程度相同的点的连线;震中距:地面任一点到震中的距离;地震波:震源释放的能量波,分纵波和横波,纵波速度快,横波造成破坏大;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震中:与震源相对应的地面的一点;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二)自学课本中关于“地震”部分2、提出自学任务:(1)表示地震大小的指标是什么?如何确定?(2)反映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的指标是什么?如何确定?(3)①一次地震有几个震级?几个烈度?②烈度与哪些因素有关?③你认为同级别的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三者中,哪一种地震的破坏性最大?【探究活动】1995年1月17日,日本神户发生了里氏7.2级地震。
读图,回答问题:1、神户地震的震中位于哪两大板块的交界地带?2、日本的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中,受神户地震影响较小的是哪两个岛?3、如果其他条件相同,A、B两地测得的震级和烈度哪里大,哪里小?4、读“世界浅源地震震中分布”图,分析:世界上的地震分布有何规律?【阅读思考】(1)伊朗为什么多发地震?(2)地震对人类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三)、滑坡和泥石流1、成因2、分布3、主要危害4、主要危害【思考】我国川、黔、滇接壤地带地震、滑坡、泥石流频发,请你分析原因。
四、当堂检测(发练习题)五、总结一是总结本课节的重要知识,二是总结各小组的学习表现。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学案 1.2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第3课时

1.2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第3课时水文灾害、生物灾害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学案(人教版选修5)【学习目标】 1.掌握水文灾害的形成原因、发生季节和地区、危害及灾害链。
2.了解生物灾害的种类、危害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世界两条主要自然灾害带,分析各大洲自然灾害的特点。
一、洪涝、风暴潮等水文灾害1.洪涝类型洪水涝渍实质是特大①__________不能被江河、湖库容纳,水位②__________是③____________不能及时排除形成条件以④______为主要补给的河流汛期,流量大,水位高⑤______弱,⑥______不畅,地势低洼分布纬度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气候区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地形区江河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低湿洼地(1)定义:指由于⑦____________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
(2)主要类型类型台风风暴潮温带风暴潮发生季节夏秋⑧______多发地区受⑨______影响的沿岸地区中纬度沿海地区热带气旋区⑩______气旋与高纬度地带冷暖空气交互影响地区特点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增水过程相对⑪______1.病害(1)分类类型常见病害农作物病害稻瘟病、小麦锈病、棉花枯萎病、烟草炭疽病等森林病害杨树烂皮病、松疱锈病、溶叶病、泡桐丛枝病等(2)病因⎩⎪⎨⎪⎧气候⑫⑬入侵(3)危害:使农作物、树木枯萎甚至死株,导致大面积农田、森林被毁坏。
2.虫害类型常见虫害最危险虫害农作物虫害蝗虫、黏虫、水稻螟、棉铃虫等蝗虫森林虫害松材线虫、⑭________、杨树蛀干害虫、泡桐大袋蛾等松材线虫(1)重灾区:⑮______、⑯______及⑰______。
(2)危害 ⎪⎪⎪啃食植株—地下打洞危害植物根系—→农业减产、森林草地遭破坏4.虫鼠害成因⎩⎪⎨⎪⎧ 有害生物具有⑱ 快、⑲ 能力强等特点适宜繁殖的气候条件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⑳ 减少三、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1.概念:全球自然灾害在空间上的○21____________现象,称为自然灾害带。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_6

第一章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第1课时)【学习目标】1. 了解各种气象灾害(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的概念、时空分布、成因、危害,并进一步探讨预防措施。
2. 了解地质灾害的概念。
掌握各种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成因、危害及关联性。
3.掌握水文灾害的形成原因、发生季节和地区、危害及灾害链。
【学习重难点】1. 理解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2. 理解各种地质灾害的危害 【课堂六环节】 一、“导”——教师导入新课。
(2—3分钟) 二、“思”——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结合教材自主学习,完成以下有关内容(时间不少于13分钟) 【学习过程】一、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 1.热带气旋(1)概念:发生在①__________________的深厚的②________________。
(2)形成⎩⎪⎨⎪⎧广阔的暖洋面,海水蒸发⇒充足的③ ④ 的不稳定大气层结⇒空气上升,水汽凝结致雨(3)分布主要分布区 ⑤____________海域 集中分布区[来源:][来源:]⑥____________北部及沿海地区[来源:][来源:]中国⑦________、日本和东南亚国家 ⑧____________和美国东部海岸(4)特殊形式——台风a .界定: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在⑨________的热带气旋。
b .结构及影响组成 天气 影响台风眼 无⑩____、少⑪____和干⑫____伴随着⑮______、⑯______,来势凶猛,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现象⑬__________区 产生最强烈降水外围大风区 风速从外向内⑭______c.发生时间: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⑰______月最为频繁。
2.干旱 (1)干旱a .定义:因长期⑱________或⑲__________而造成空气干燥、⑳____________的一种现象。
b .成因:由较长时间的○21____________或○22______________引起。
c .分布时间 持续数月,甚至若干年空间 地域○23______,有时会波及整个○24______或部分○25____ (2)旱灾a .概念:在某些地区较长时段内降水○26____________,引起水分○27____________,不足以○28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甚至危及人和动植物的○29________,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b .性质:一种○30________性的自然灾害。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1.2《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3)学案(含答案)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中地理 1.2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3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学习目标】 1.掌握水文灾害的形成原因、发生季节和地区、危害及灾害链。
2.了解生物灾害的种类、危害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世界两条主要自然灾害带,分析各大洲自然灾害的特点。
一、洪涝、风暴潮等水文灾害1.洪涝类型洪水涝渍实质是特大①__________不能被江河、湖库容纳,水位②_________是③____________不能及时排除形成条件以④______为主要补给的河流汛期,流量大,水位高⑤______弱,⑥______不畅,地势低洼分布纬度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气候区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地形区江河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低湿洼地2.风暴潮(1)定义:指由于⑦____________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
(2)主要类型类型台风风暴潮温带风暴潮发生季节夏秋⑧______多发地区受⑨______影响的沿岸地区中纬度沿海地区热带气旋区⑩______气旋与高纬度地带冷暖空气交互影响地区特点 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 增水过程相对⑪______二、病害、虫害和鼠害等生物灾害1.病害(1)分类类型 常见病害农作物病害 稻瘟病、小麦锈病、棉花枯萎病、烟草炭疽病等森林病害 杨树烂皮病、松疱锈病、溶叶病、泡桐丛枝病等(2)病因⎩⎪⎨⎪⎧ 气候⑫ ⑬ 入侵(3)危害:使农作物、树木枯萎甚至死株,导致大面积农田、森林被毁坏。
2.虫害类型 常见虫害 最危险虫害农作物虫害蝗虫、黏虫、水稻螟、棉铃虫等 蝗虫森林虫害 松材线虫、⑭________、杨树蛀干害虫、泡桐大袋蛾等 松材线虫3.鼠害(1)重灾区:⑮______、⑯______及⑰______。
(2)危害⎪⎪⎪⎪啃食植株—地下打洞危害植物根系—→农业减产、森林草地遭破坏 4.虫鼠害成因⎩⎪⎨⎪⎧ 有害生物具有⑱ 快、⑲ 能力强等特点适宜繁殖的气候条件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⑳ 减少三、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1.概念:全球自然灾害在空间上的○21____________现象,称为自然灾害带。
人教版高二下学期选修五地理学案1.2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学习目标:1、理解主要自然灾害种类的含义以及孕育它们的自然圈层;2、图文结合,简述干旱、地震、热带气旋、洪涝等自然灾害的成因、特点和危害;3、通过地图分析,能够阐述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
重点: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分析、特点、危害及分布规律难点:各种自然灾害的成因分析一、气象灾害(一)热带气旋1、概念:从气流来看,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
2、分类:(国际标准)①;②4、结构及其天气(P7图1.10)台风眼:旋涡风雨区:外围大风区:5、发生季节:全年,以、月最为频繁6、源地:7、影响地区:8、灾害特征:狂风、暴雨,产生风暴潮。
9、移动路径判断(图 1.11):受的影响。
如西北太平洋台风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向西北方向移动。
(北半球向西北、南半球向西南)分布:①南北半球大洋西北部的热带和副热带海域;②主要影响区域:太平洋的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印度洋的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大西洋的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③西北太平洋和南印度洋发生频率最高。
(二)干旱1、概念:2、旱灾成因:两个条件,一是;二是引起水分极度缺乏,不足以维持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甚至危及人和植物的生存,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3、旱灾特性:具有、、。
[学习方法]判断旱灾的标准:致灾因子——干旱;受灾体——人、畜、农作物。
干旱与旱灾的区别?——在气候湿润、经济、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干旱更容易酿成旱灾。
4、旱灾的分布: 。
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其中非洲最最严重。
[学习方法]判断易发生旱灾的地区:关键是[读图P9]旱灾多发生在西非、东非和南非地区,主要是 地区,而 和 发生频率较低。
(三)寒潮1、概念:2、影响寒潮强度的因素:3、寒潮的影响:4、我国寒潮的定义:24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这一天内最低气温在5℃以下,为寒潮;而24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下,这一天内最低气温在5℃以上,则为强冷空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第3课时 水文灾害、生物灾害与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 案(人教版选修5)
【习目标】 1掌握水文灾害的形成原因、发生季节和地区、危害及灾害链。
2了解生物灾害的种类、危害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世界两条主要自然灾害带,分析各大洲自然灾害的特点。
一、洪涝、风暴潮等水文灾害 1.洪涝
(1)定义:指由于⑦____________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
(2)主要类型
1.病害
(1)分类
(2)
(3)危害:使农作物、树木枯萎甚至死株,导致大面积农田、森林被毁坏。
2.虫害
(1)重灾区:⑮______、⑯______及⑰______。
(2)危害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4.虫鼠害成因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
1.概念:全球自然灾害在空间上的错误!未定义书签。
____________现象,
称为自然灾害带。
2.内容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 洪涝灾害
1.下列关于图中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主要发生在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中下游地区 B .集中在中高纬度地区 .发生在地形陡峻地区 D .河流两岸、中下游地区较多 考查点2 风暴潮灾害
2.形成风暴潮的动力因素是( ) A .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
B.月球产生的天体引潮力
.地震产生的地震波能量
D.大气运动产生的风能
考查点3 生物灾害
3.有关生物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病虫害的发生只与受灾区的环境有关
B.危害我国森林的主要害虫有松毛虫、松材线虫等
.蝗灾的发生与洪涝有密切关系
D.鼠灾是危害最严重的爆发性生物灾害
考查点4 主要自然灾害带
4.环太平洋地带灾害集中的原因是( )
①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②地势高差大,地形复杂,多山地地质灾害③沿海地带多水文灾害④暴雨集中,滑坡时有发生
A.①② B.③④.②④ D.①③
方法技巧练
方法列表法比较记忆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
阅读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2011年4~5月份,长江中下游遭遇严重旱灾牵动人心。
一进入6月份,旱灾预警没得及解除,南方多省就因骤降两轮暴雨,一夜间由旱转涝。
据国家减灾委办公室统计,截至6月13日20时,两次灾害过程造成105人死亡,失踪63人。
材料二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
(1)雨涝灾害主要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
(2)我国多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提供的信息,分析我国雨涝区的时空分布规律。
(4)简述雨涝期对农作物的不利影响。
(5)对洪水可以采取________和________等措施进行防御。
方法技巧
“思考”教材P
14
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季风区降水年内分配不均(集中在夏季),降水年际变化大,容易引起洪涝灾害。
河流中下游地区,通常汇集了多条支流,水量较大,而且在地势低平处流速缓慢,因此多曲流、易淤塞,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思考”教材P
17
17
把活动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搜集资料,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果有上条件,可以使用搜索引擎(bdc或ggc等),输入关键词及其组合,快速、有效地收集络资料。
如果条件有限,也可到校图书馆和阅览室收集报刊、书籍资料。
第二步,收集的案例要有代表性,与教材内容联系密切,有利于理解某种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布和危害,多个案例可以显示出自然灾害的链发性、群聚性、群发性等特征。
第三步,分小组编写手抄报,互相阅读,进行评比,并把优秀的张贴到读报栏公布。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地表径流②上涨而泛滥③洼地积水④降水⑤蒸发⑥排水⑦强烈大风⑧春秋⑨台风⑩温带⑪平缓⑫变异⑬外病原体⑭松毛虫⑮农田⑯牧场⑰森林⑱繁殖⑲适应⑳天敌错误!未定义书签。
带状分布错误!未定义书签。
太平洋沿岸错误!未定义书签。
北纬20˚~50˚错误!未定义书签。
火山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震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旱灾害错误!未定义书签。
台风灾害错误!未定义书签。
集中错误!未定义书签。
发达错误!未定义书签。
高差大错误!未定义书签。
复杂基础达标练
1.D [洪涝集中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从地形因素看,江河的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严重。
]
2.D [风暴潮是由台风和温带气旋引起的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
]
3.B [病虫害的发生除了与气候条件有关外,还与外病原体入侵有关;蝗灾的发生与旱灾关系密切;蝗虫是危害最严重的爆发性生物灾害。
] 4.D [环太平洋灾害带处于太平洋板块的边缘地带,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吻合,多火山、地震灾害。
环太平洋灾害带又位于海陆交接处,受海洋灾害影响大,多风暴潮、海啸。
]
方法技巧练
(1)①气象因素:大雨、暴雨、持续降雨;②地形因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2)自然原因: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是造成我国多洪涝灾害的根本原因,夏季风活动异常,雨带停留时间偏长,形成持续暴雨,引发洪涝灾害;台风活动产生的暴雨也是东南沿海形成洪涝灾害的原因。
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围湖造田等。
(3)时间分布:我国雨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夏季(或夏秋季);空间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集中在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4)雨涝期光照、热量少,农作物生长缓慢;土壤过湿或积水涝渍使旱田作物生长受阻碍甚至死亡。
(5)工程非工程
解析雨涝灾害是指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等造成低洼地区淹没、积水现象,其形成既有气象因素又有地形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