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考前静悟篇 倒数第11天 地质作用
合集下载
2015届高考地理第二轮总复习课件6

• (1)钓鱼岛的气候类型属于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候 • C.温带季风气候 D.热带季风 气候 • (2) 钓鱼岛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 因是 • ( )
• ①位于大陆架上,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 用强 ②大规模的人工鱼苗投放 ③东部
• ( ) B.亚热带季风气
• 解析 钓鱼岛的纬度25°~26°N,位于亚 欧大陆东侧,故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据附 近海域等深线,其深度不超过 200米,故海 底地形为大陆架。 • 答案 (1)B (2)A
体系构建
名师点拨 1.注意等高线的数值变化、疏密程度、弯曲 和延伸方向,这是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关 键。 2.在复习等压线图时,注意与大气运动的有 关内容结合起来,理解气压与大气水平运 动及垂直运动之间的联系,进而理解其对 天气状况的影响。 3.等值线类型繁多,新颖的等值线层出不穷 ,遇到此类等值线,只需要按照等值线判 读的一般规律(数值变化、疏密程度、弯曲 和延伸方向)进行判读即可。
• 类型一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与技巧 • [典例剖析] • 【典例1】 (2014·上海地理,18~19)读某 地区等高线示意图 (单位:m)和地形剖面图 (单位:m),回答问题。
• (1) 左图中剖面线 AB 和 MN 的交点在右侧两 剖面图上所对应的位置分别是 • ( ) • A.①和③ B.②和③ C.①和④ D.②和④ • (2) 若该区位于一个拟建水库的库区内,当 最高蓄水位达海拔 150米时,图示范围内将 出现 • ( ) • A.一个岛 B.两个岛 C.三个岛
• [读图指导]
• 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 • 答案 (1)D (2)D
• [方法总结] • 1.判断地形类型 • (1)小地形的判断
2015届高考地理第二轮总复习课件23

• 2.读南美洲安第斯山脉某段植被垂直变化 示意图,完成(1)~(2)题。
• •
(1)图示山地的地理纬度最可能是 • ( ) A . 5°N B . 10°S C . 30°N
• (2) 该段山脉东坡雪线比西坡低,其形成的 主要原因是东坡 • ( ) • A.光照弱 B.降水多 C.气温低 D.气压低 • 解析 第 (1) 题,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某段 植被垂直变化示意图可知,其基带为热带 雨林带,其对应的气候应该为热带雨林气 候,该气候分布在南北纬 10°之间。第 (2) 题,该段山脉东坡雪线比西坡低,主要是 由于该段山脉东坡位于迎风坡,降水多。
• [读图指导]
• 尝试自解 (
• 解析 第(1)题,根据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中 夏季风的成因可知西南风成因是南半球的 信风带随直射点移动,并在地转偏向力的 影响下形成。第(2)题,图中有两条等温线, 沿岸等温线向北温度递增,故可知是洋流 来自相对低温区,是寒流。第(3)题,秘鲁 渔场成因知识的迁移。7月索马里半岛盛行 西南风,来自陆地的离岸风,使沿岸表层 海水减少,底层海水上涌,带来海底丰富 营养盐类,吸引鱼群。第(4)题,沙漠带的 成因主要与冬夏季都是来自陆地的较干燥 的风,与夏季沿岸寒流的降温减湿的影响
• 有的关联示意图会留几个空框要求考生填 空或者选择填空,在推理时要充分利用已 知条件,从最简单、最有把握的方框入手, 当已知条件逐渐增多时,再推理其他空白 处的内容就相对容易了。判读关联图时一 定要在完成了各框内容之后,利用所掌握 的概念、原理、分布规律等将所填内容验 证一遍,确保其正确性。
• 如:(2014·海南地理,1~3)一些跨国企业 通过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订单的方式,将 产品的制造环节转移给承接订单的企业。 下图示意某一般模式。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三回扣基础微专题13地质作用课件

A.东北地区 C.青藏地区
B.华北地区
√D.江南地区
解析 根据材料,该地土质黏重,土壤潮湿,颜色是红色土壤,可能位
于我国江南丘陵区。
解析 答案
编后语
有的同学听课时容易走神,常常听着听着心思就不知道溜到哪里去了;有的学生,虽然留心听讲,却常常“跟不上步伐”,思维落后在老师的讲解后。这两种情况都 不能达到理想的听课效果。听课最重要的是紧跟老师的思路,否则,教师讲得再好,新知识也无法接受。如何跟上老师饭思路呢?以下的听课方法值得同学们学习:
二、同步听课法
有些同学在听课的过程中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比如老师讲到一道很难的题目时,同学们听课的思路就“卡壳“了,无法再跟上老师的思路。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如果“卡壳”的内容是老师讲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具体问题,同学们应马上举手提问,争取让老师解释得在透彻些、明白些。
如果“卡壳”的内容是公式、定理、定律,而接下去就要用它去解决问题,这种情况下大家应当先承认老师给出的结论(公式或定律)并非继续听下去,先把问题 记下来,到课后再慢慢弄懂它。
船在中央行。”结合下面河流
剖面等流速线分布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河底和河岸附近的流速最快
√B.水面流速在岸边最慢,向着最大水深
方向加快
C.凸岸附近流速比凹岸附近流速快
D.水面流速在岸边最快,向着最大水深方向减慢
解析 水面流速受河床摩擦力影响,岸边最小,河流中间最大,即图中
般不宜造住宅。凸岸宜造宅、凹岸不宜造宅的原因是
A.凸岸受流水的侵蚀,河岸陡峭,宜建码头
√B.凹岸易受河流侵蚀,河岸易坍塌
C.凹岸泥沙淤积,土壤肥沃,地下水资源丰富,利于人们生活
D.凸岸泥沙淤积,易淹没农田
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倒数第天地表形态的塑造与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28页PPT

考点一
专题二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 干旱、半干旱 地区(例:
风力侵蚀 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 雅丹地貌)
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 湿润、半湿润 地区(例: 侵
本学案栏目开
侵
蚀 成 VE形v谷a,l使ua坡t面io破n碎o,n形ly长. 江三峡、黄土高原千沟
ed wi蚀th 流A水spose成.S沟l壑id纵e横s的f地o表r .形N态ET 3万.5壑的C地li表e形nt态P、r瀑o布fi)le 5.2
作Copyr(i河gh流t中2下01游9)-201积9,A颗s粒po等se) Pty Ltd.
用
形成沙丘(静止沙 小、比重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
风力 丘、移动沙丘)和 小的后 漠、黄土高原的黄
沉积
堆积
土)
考点一
专题二
本学案栏目开
4.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
(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 龄越老,其位置越 靠下 ;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
东欧平原)
考点一
专题二
冰川
有冰川分布的高山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沉积
和高纬度地区
形成 冲积扇
(出
河流出山口和河流 颗粒大、
本学案栏目开
沉 流水 山口)、E三va角lu洲atio比n重o大nly.的中下游(例:黄河
ed wi积th A沉s积po(s河e口.S)、li冲de积s平fo原r 的.N先E沉T 3.三5角C洲lie、n恒t 河P平ro原file 5.2
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 主导 作用。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
地球外部 ,主要是太阳能,其次是重力能。
(2)地质构造:由 地壳运动 引起的地壳变形、错位。如背
2015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课件 高考倒计时13天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

考前押题
7. √
分析:印度洋板块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洋板块,它包
括印度洋的北部、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及 其邻近的海洋与岛屿。
8.×
分析: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
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大陆边缘 受挤压隆起为岛弧和海岸山脉,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 下形成海沟。板块张裂形成了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 大西洋)。
( A.褶皱的形成晚于断层 B.水平岩层的形成晚于倾斜岩层 C.沉积物的形成早于喷出岩 D.岩浆岩的形成早于沉积岩 )
主干知识
易错辨析
考前押题
解析
第(1)题,①处岩石与②处岩石相接触,②处是地球内
部岩浆侵入形成的岩浆岩,使①处岩石变质;②处岩石因温 度降低,冷却凝固而形成;③处是后来形成的沉积岩,温度 低,不易变质;④处岩石是岩浆喷出地表迅速冷却而形成的 岩浆岩,岩浆中气体溢出,因而形成的岩石具有气孔构造。
活动、变质作用 风化、侵蚀、搬
运、堆积等
高低不平
使地表趋于平坦
外力作用
太阳辐射能
①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
相互关系 ②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一种作用占优势 ③内力作用对地表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
主干知识 易错辨析 考前押题
2. 地质构造及对地貌的影响
类
型
从形态上看
从岩层新老关
系上看
对地貌的
而“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由外力
侵蚀作用形成的。
主干知识
易错辨析
考前押题
4.√
分析:在不受外力影响的情况下,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
挤压作用会使背斜形成山地;但是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影响, 岩石破碎易被流水、风等外力作用侵蚀形成谷地。 5.× 分析:断层是在岩石断裂变形阶段产生的,只有当岩石
2015届高考地理第二轮总复习课件19

[预测演练] 视角1 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1.(2014·福州期末质检)读我国西部各省区土 地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完成(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甘肃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 B.内蒙古水土流失的面积与宁夏的一样大 C.西北各省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干旱 D.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 主要是过度放牧 (2)保护和恢复西部的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 有 ( )
(1)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 ) A.印度、中国、日本、美国 B.印度、美 国、日本、中国 C.日本、印度、美国、中国 D.日本、中 国、印度、美国
(2)该图反映了 ( ) A.总排放量大的国家人均排放量大 B.城市化率高的国家人均排放量大 C.发达国家人均排放量一般高于发展中国家 D.发展中国家人均排放量都比发达国家小 (3)卡塔尔每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全球居 于前列的原因不包括 ( ) A.碳排放总量居世界前列 B.石油、天然气产业是支柱产业 C.人口较少
[预测演练] 视角1 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分析比较 1.(2014·临沂模拟)《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第18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八次 缔约方大会于2012年11月26日在卡塔尔首都 多哈开幕。下图为世界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总 量和人均排放量比较图(圆的大小反映国家排 放量,横坐标为城市化水平,纵坐标为二氧 化碳人均排放量)。完成(1)~(3)题。
[命题探源] 全球变暖的影响类问题的分析思路 在复习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时,应注重理清 思路,防止单纯地死记硬背知识点而不理解 知识之间的联系。在高考时,比较注重思路 的考查,应运用整体性的原理加以分析。如: 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原因、导致的影响及解 决措施
抓住思路,注重联系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就能顺利突破这一主干考点。
2015届高考地理第二轮总复习课件16

• 2.[2014·重庆文综,14(1)(2),14分]阅读图文 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 咖啡是世界主要饮品之一。世界某咖啡连 锁企业的原料实行全球化采购,我国云南的小 粒种咖啡也是其原料之一。小粒种咖啡树适宜 生长在海拔800~1 800 m、年均温19~20℃、 土壤排水良好等环境中。下图是某城区用地示 意图。
缓解了人地矛盾,改善了环境, 增加了收入,加强了迁出地与 对迁出 积极 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 地区 和文化的交流 消极 劳动力和人才流失 改变人口和人种的分布;促进 其他效应 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民族融 合和人种基因交流
• [预测演练] • 视角1 (再悟高考)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 • 1 . (2014· 福建文综, 5 ~ 6) 人口抚养比是 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 人口数之比。下图示意 1980 ~ 2030 年我国 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 读 图,回答(1)~(2)题。
• 视角2 (再悟高考)人口迁移及影响 • 2 . (2014· 上海地理, 7 ~ 9) 我国人口迁移 类型多种多样,对迁移人口的妥善安置, 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据此回答 (1)~ (3)题。 • (1)从人口迁移类型看,下列情况属于生 态移民的是( ) • A.三峡库区居民外迁 • B.三江源牧民迁入城镇 • C.农村人口进城务工 • D.地震区灾民搬至异地
江 苏 卷 上 海 卷
课 标 卷 Ⅰ 福 建 卷
广 东 卷 海 南 卷
江苏 卷 广东 卷 201 上海 2年 卷 四川 卷 山东 卷
江苏 卷 重庆 江 卷 海南 苏 卷 福建 卷 卷 天津 浙 江 卷 广东 江 - 苏 卷 北京 卷 卷 卷 浙江 上 卷 上海 海 卷 山东 卷 卷 广东 卷
高中地理二轮复习课件:高考倒计时第11天

(2)分布的高低 同一个自然带在山地上分布海拔的高低由两个因素决定: ①坡向:一般而言,向阳坡的地方,其温度条件较好,自 然带分布的海拔相对较高,如我国自然带的分布,一般是南坡 高度高于北坡。 ②降水量:自然带的分布受降水量的影响,降水量大的山 坡,自然带分布的高度相对较高。
(3)影响雪线高度分布的主要因素 ①温度:雪线高度与气温成正相关。世界范围内雪线高度的 总趋势是两极最低,向低纬逐渐升高。同一山体,阳坡因日照 强,气温高,故雪线高于阴坡。如天山南坡雪线比北坡约高 200~400 m。 ②降水:雪线高度与降水量成负相关。山地迎风坡降水多, 雪线较低,如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低,主要是因为南坡降水多。
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如图为某植
被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该植被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
A.干旱
B.湿润
() C.寒冷 D.炎热
11.高大
() B.地上部分叶片变大
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 D.地下部分分支减少
监测显示:2004~2016年,青海湖流域植被覆盖率总体上 呈增加趋势,其上游大风日数呈减少趋势,青海湖面积增加了 169.67 km2。如图为青海湖流域某时段年降水量变化统计图,据 此完成4~6题。
4.2004~2010年青海湖流域降水量
()
A.逐年增加
B.符合总体趋势
C.低于平均值
D.低于1965年
业压力 ④提高我国技术水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8.俄罗斯向中国输送液化天然气(LNG)采用海运的主要原因是
A.运量大,运输速度快
() B.限制少,全年皆可通航
C.损耗小,机动灵活
D.成本低,造船技术先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威峡湾、东欧
平原)
沉积 作用
冰川沉积
杂乱堆积,形 有冰川分布的高 成冰碛地貌 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 形成冲积扇(出山
河流出山口和河流
水 口)、三角洲(河口 颗粒大、
沉 沉 )、冲积平原(河流 比重大的
的中下游(例:黄河
三角洲、恒河平原
积
作 用
积 中下游)
先沉积,
等)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 区(例:塔克拉玛干 沙漠、黄土高原的 黄土)
废弃的河曲成了牛轭湖。
答案 B
2 .关于图中所示地区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牛轭湖地势较为平坦,水流缓慢 B.降水丰富,适宜发展种植业 C.牛轭分布在河流的右岸 D.交通便利,人口密集
解析
第 2 题,牛轭湖由于河道弯曲,水流缓慢, A 正
确;
从图中可以看出,牛轭分布在河流的左岸,C错误。 图示地区河流流速缓慢,河流运输价值低,并且容易
岭,但背
斜顶部因 受张力, 容易被侵 蚀成谷地
拉雅
山脉、 良 好 的 储 安第 斯山 脉 油构造
褶皱
状弯曲
中心老,
两翼新
地质构造 形成原因 当岩层受到地 壳运动产生的 褶皱 向 强大挤压作用
特征
构造地貌
实例
现实意义
从形态上
看:岩层
常形成谷地或 喜马 盆地,但向斜 拉雅 槽部受到挤压, 山脉、 良 好 的 储
3.图中岩石按形成先后,由早到晚排列正确的是( D ) A.③①②④⑤ C.③④②①⑤
解析
B.③②④①⑤ D.③①⑤②④
第3题,水平岩层一般下部形成的早,上层形成的
晚;其他岩石与岩浆岩之间,一般被侵入的岩石形成较
早,据此判断结论。
4.从岩石类型和地质构造看,下列各处不能形成相应
矿床的是( A )
(3) 风力作用:在风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
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风蚀地貌;在风力搬运途中,
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考前押题
内蒙古的乌梁素海、湖北的白露湖、排湖因形状像牛
轭(牛犁地时套在牛颈上的曲木),因此被称为牛轭湖。
下图为牛轭湖形成示意图,面向河流下游,左手一侧 为左岸,右手一侧为右岸。读图,完成1~2题。
C.c地种植苹果、柑橘等水果
D.南水北调后,d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解析
第 4 题, a 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水分条件差,
因此应以草地、荒漠为主,故A项错。 b 地水分条件比 a 地好,因此应以退耕还草为主,防止
荒漠化进一步发展,合理利用草场,故B项对。
c地位于黄土高原,热量条件不能满足柑橘的生长,故
发生洪涝灾害,所以,B、D选项也是错误的。
答案 A
读“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外力作用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①②③④各区域的主要外力作用依次是(
)
A.风力沉积、风力侵蚀、流水沉积、流水侵蚀
B.风力沉积、风力侵蚀、流水侵蚀、流水沉积 C.风力侵蚀、风力沉积、流水侵蚀、流水沉积 D.风力侵蚀、风力沉积、流水沉积、流水侵蚀
A.①—天然气 C.③—石油 B.②—有色金属 D.④—大理石
解析 第4题,①处为向斜构造,不可能存有天然气;
②为岩浆岩,可能存有有色金属;③处为背斜,为良好
的储油构造;④处为变质岩,可能有大理石形成。
考点二 基础再现
外力作用与地貌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 风化作用
分布地区 普遍(例: 花岗岩的球
风 形成沙丘(静止沙 颗粒小、 力 丘、移动沙丘)和 比重小的 沉 沙漠边缘的黄土 积 堆积 后沉积
技法提升
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1)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
和风力沉积地貌。(2)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
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3)高山地区多冰川作
技法提升 1.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方法
(1)岩浆是“岩石之本”,地壳物质循环源于岩浆,也是
地壳物质循环中各类岩石的起点和归宿,因此找准岩 浆是判断地壳物质循环的基础。
(2)各类岩石要重熔再生形成岩浆,大多要经过变质, 因此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箭头指向的应为变质岩。 (3)组成地壳的物质中,岩浆岩只能由岩浆上升冷却凝
专题
倒数第11天 地质作用
考点一 内力作用与地貌
考点二 外力作用与地貌
栏目索引
考点一 基础再现
内力作用与地貌
1.几个概念 (1)地质作用: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 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 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的热能,对 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
用,多角峰、冰斗、 “U” 形谷、冰碛丘陵等地貌。(4) 沿
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海滩等地貌。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1)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堆积。因此,上 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 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
(2) 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形成冰斗、角峰等,山下 堆积形成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
溶 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 分布地区(例:桂林山 水、路南石林等)
蚀 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
表水易渗漏
有冰川分布的 侵蚀 作用
形成冰斗、角峰、 高山和高纬度
冰川侵蚀 “U”形谷、冰蚀平 地区(例:挪
原、冰蚀洼地等
向下弯曲。
从岩层新 老关系看: 中心新, 两翼老
斜
时,会产生一
系列的波状弯
岩性坚硬,不 安第
易被侵蚀,反 斯山
水构造
曲
而成为山岭
脉
当地壳运 动产生的 岩体发生 强大压力 破裂,并
大的断层常常形成
裂谷或陡崖;相对 断块
断层
上 升 的岩 块, 常 形 山 —— 华山、 和张力, 且沿断裂 建筑工程、 成块状山地或高地; 泰山、庐山; 超过了岩 面两侧岩 隧道选址应 相对下降的岩块, 凹陷地形 — 石所能承 块有明显 避开断层 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 渭河平原、 受的程度, 的错动、 在断层构造地带上 汾河谷地 岩 体 就 会 位移 常发育沟谷、河流 破裂
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
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 础上演变而来的)
状风化)
风力吹蚀和磨蚀, 侵蚀 作用
形成戈壁、风蚀
风力侵蚀 洼地、风蚀柱、
干旱、半干旱
地区(例:雅
风蚀蘑菇 用 流 水 侵 蚀
长江三峡、黄土高原 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 蚀 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瀑布)
D.岩石崩塌形成的堰塞湖
解析
第 1题,结合景观图可知其为锥形山地景观,并
有火山口发育,是在火山口形成的天池。 答案 A
2.乙图岩石( B )
A.可能为石灰岩
C.可能为变质岩
解析
B.上升冷凝而成
D.具有层理结构
第2题,图示岩石气孔密集,为岩浆冷却凝固而成
的喷出岩。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③为石灰岩,完成3~4题。
固形成,且岩浆只能生成岩浆岩,因此若箭头太多、
太复杂的话,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是岩浆岩。
(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
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据此可以判断沉积岩。
2.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
(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
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
解析
第 3题,由图可以看出:①处是大风带走沙尘,
故属于风力侵蚀,②处发生降尘,属于风力沉积; ③处位于高原地区,降水形成地表径流,所以以流水
侵蚀为主;
④处是华北平原,流速变慢,泥沙开始沉积,即外力
作用主要是流水沉积。
答案 C
4.为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图中a、b、c、 d各区域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A.a地植树造林,防治风沙 B.b地退耕还草、退牧还草 )
1.图中四幅河流地貌的演变过程应为( A.①④②③ C.④①②③
解析
)
B.④①③② D.①④③②
第1题,河流弯曲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随着
时间的发展,河流的弯曲程度越来越大,根据这个原则,
④图应该是河流地貌发展的早期,之后是①图。
慢慢的,会堆积成闭合的形式,如图③,再之后,河 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河流遂截弯取直,河水 从截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原有被
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离海沟越远,
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
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考前押题 下图为莉娟同学所拍摄我国东北某地的自然风光(甲)及 在周边所拾得的与该景观形成直接相关的代表性岩石
(乙)的图片,据此回答1~2题。
1.甲图景观是(
)
A.在火山口形成的天池 B.溶洞塌陷形成的天坑 C.地壳下陷形成的湖泊
靠上(接近地表)。
(2)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 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3)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
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
岩浆岩。 (4)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
龄越小,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或者
C项错。
我国华北地区缺水严重,南水北调主要是解决工业和
生活用水及部分的农业用水,因此华北地区应以发展
节水农业为主,故D项错。
答案 B
部,主要是太阳能,其次是重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