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及进展--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抗心律失常药物PPT课件

抗心律失常药物PPT课件

抗心律失常药物用法
β受体阻滞剂--用于控制房颤和房扑的心室 率,也可减少房性和室性期前收缩,减少 室速的复发 口服起始剂量如美托洛尔25 mg、bid,或 普萘洛尔10 mg、tid,根据治疗反应和心率 增减剂量
抗心律失常药物用法
胺碘酮:适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可用于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者,促心律失 常反应少 静注负荷量150mg(3-5 mg/kg),10min注入, 10-15min后可重复,随后1-1.5mg/min静滴6 h, 以后根据病情逐渐减量至0.5mg/min 24h总量一般不超过1.2g,最大可达2.2g 主要副作用为低血压(往往与注射过快有关)和心 动过缓 口服胺碘酮负荷量0.2g 、tid、共5 -7d,0.2g、 bid、共5 -7d,以后0.2(0.1-0.3)g、qd维持, 但要注意根据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以疗效递增为顺序)
房性过速性心律失常 常
Ia类 索他洛尔 Ic类
胺碘酮
房室结参与的过速性心律失常 室性过速性心律失
Ia类 地高辛 II 类 维拉帕米 (p.o) 索他洛尔 Ic类 胺碘酮 维拉帕米(i.v) 腺苷
II 类 Ib类 Ia类 Ic类
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选择(依首选至次选顺序)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
Ⅳ类药物:为 L型钙通道阻滞剂,主要阻 滞心肌细胞的兴奋收缩偶联,减慢窦房结 和房室结构的传导。 Ⅳ类药物--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
抗心律失常药物用法
奎尼丁:在房颤与房扑的复律、复律后窦律的维持 和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
首先给0.1g试服剂量,观察2h无不良反应,可以 两种方式进行复律:(1)0.2g、q8h,连服3d左右, 其中有30%左右的患者可恢复窦律; (2)第一天 0.2g、q2h、共5次,第二天0.3g、q2h、共5次, 第三天0.2g、q2h、共5次。每次给药前测血压和 QT间期,一旦复律成功,以有效单剂量作为维持 量,每6-8h给药一次。

第22章-抗心律失常药 ppt课件

第22章-抗心律失常药  ppt课件

ppt课件
7
心律失常对循环的影响
心率变化:
心动过速→舒张期缩短→冠脉供血↓;
心动过缓→心搏量↓→外周重要脏器供血↓
心动规律变化:
房室收缩不协调、传导阻滞等→心室充盈量↓
心脏收缩功能丧失:
房颤→心室舒张期充盈量↓ →心搏量↓;
室颤→功能上等于停搏。
ppt课件
8
第一节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
心肌 细胞
心脏正常电活动
Schemat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ac electrical activity
ppt课件
11
mv
1相
30
K+外流
2相
0
K+外流,Ca2+内流
0相 Na+内流
3相 K+外流
-70
-90
APD
4相
ppt课件
12
窦房结细胞AP的形成
工作细胞: 特殊传导系统: 窦房结、房室交界、 房室束支(His束)、 浦肯野纤维
ppt课件
9
第一节 正常心肌电生理学基础
(一)心肌细胞跨膜电位
1.静息电位 (resting membrane potential ,RMP)
细 测得胞的在电静位息差时为,静膜息电膜位电呈0m位外V 。正1内负2 的极化状态,所
ppt课件
16
第一节 正常心肌电生理学基础
(三)有效不应期: 复极过程中膜电位恢复到-60~-50mv时,
细胞才对刺激产生可扩布的动作电位。从除极 开始到这以前的一段时间即为有效不应期 (ERP)。它反映钠通道恢复有效开放所需的最 短时间,其时间长短一般与动作电位时程变化 相应,但程度有所不同。动作电位时程(APD) 指0相至3相的时程。

抗心律失常药物ppt课件

抗心律失常药物ppt课件
降压作用
1.小剂量静脉给药则能出现 2.给药5mg/kg时动脉压下降 3.口服无此作用
增加心输出量
洋地黄+胺碘酮 治疗心衰+心律失常
14
胺碘酮
抗心律失常作用至今为止,最强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
A.离子通道作用
1)Na+通道阻滞:较轻,与利多卡因相似,快频率依赖,促心律失常作 用<Ⅰ类药物
11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用于控制房颤和房扑的心室率,也可减少房 性和室性期前收缩,减少室速的复发。
口服起始剂量如美托洛尔25mg、2次/d, 普萘洛尔10mg、3次/d,或阿替洛尔 12.5~25mg、3次/d,根据治疗反应和心 率增减剂量。
不良反应:抑制心脏功能、诱发加重哮喘、 反跳现象
6
利多卡因
用法:
负荷量:1.0mg/kg(50-200mg),3-5min静推, 5-10min重复
维持量:1-2mg/min 1h内最大剂量不超过200-300mg(4.5mg/kg) 连续应用24-48h后半衰期延长,减低维持量 >70岁或肝功障碍:负荷量同上,维持量减半
7
利多卡因
于室性心律失常 对室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颤动等均有较好疗效 对强心苷中毒引起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也
有较好疗效,但对伴有传导阻滞者应慎 用 对心肌梗死引发的室性心律失常有良效 5
利多卡因
因口服迅速经肝首过代谢,故利多卡因 需静脉应用才能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
半衰期为8min,清除半衰期1.5-2h,最终 在肝脏代谢。因此,开始静脉用药时如 不给负荷量,将需20-60min才能达到治 疗浓度。
危险
18
其他药物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进展PPT课件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进展PPT课件

② 诱发持续性室速: 按持续性室速处理
③ 诱发血流动力学障碍持续性室速或 室颤 按持续性室速处理 心脏复律除颤器(ICD)
器质性持续性室速
➢ 预后不良,易猝死 ➢ 病因治疗,控制诱因(低钾镁 利尿剂
洋地黄 交感兴奋) ➢ 终止室速
电复律 药物:利多卡因、胺碘酮
索他洛尔 禁用心律平(心衰)
心肌炎、MI(下壁)、心脏术后 洋地黄过量 正常人 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去诱因
安装起搏器后复律
心房扑动
病因治疗 多数自动转房颤 复律:食道调搏、射频消融、电复律
药物: 洋地黄 心律平 氨碘酮 奎尼丁 控制室率:首选维拉帕米 地尔硫卓
β-受体阻滞剂 心衰 —— 首选洋地黄
房颤分类
❖ 阵发性房颤: < 7d 预防复发 控制室率,抗凝(sos)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目的
识别高危人群 减少心性猝死
高危人群识别
➢ 功能性室早 ➢ 器质性室早 ➢ 危险室早(MI、心绞痛
心衰、大心脏)
功能性室早的治疗
去诱因 紧张、焦虑:镇静剂、β-受体阻滞剂 症状明显: β-受体阻滞剂
慢心律、心律平(短期)
器质性室早治疗
治疗原发病 控制诱发因素 无心功能不全
可导致休克 骤停 呼吸停止 (4)胺碘酮( 150mg iv ):需监护 适合心衰 心梗
室上性心动过速(3)
预防发作
发作不频繁:不长期用药 发作频繁
根治—射频消融 复律— 普罗帕酮或莫雷西嗪 维拉帕米
、地尔硫卓
维持—普罗帕酮或 莫雷西嗪+β-受体
阻滞剂
加速性交界区自主心律
异位节律点:房室交界区,频率70-130次/min 见于:严重窦缓 传导阻滞

抗心律失常药PPT【32页】

抗心律失常药PPT【32页】
VT, AF VP VT
AT, VT
AF, AT AF flutter9
I类 钠通道阻滞药
IA类:适度阻滞钠通道,对Vmax中等抑制,约30%,, 减慢传导,延长复极
IB类:轻度阻滞钠通道,对Vmax轻度抑制,约10%, 略减慢传导或不变,加速复极
IC类:重度阻滞钠通道,对Vmax重度抑制,约50%, 明显减慢传导,对复极影响小
禁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
及心源性休克。 对老人,尤其心、肾功能不良者应慎用。
30
☺ 小结
广谱(房性,室性心律失常) IA 类: 奎尼丁(房性);普鲁卡因胺(室性) IC类:其他药无效的危重病例 III类:房性,室性心律失常
窄谱 (室性心律失常) IB类
室上性心律失常(房颤,房扑, 室上性心动过速) II 类及IV类
功能障碍,加重心衰等。
19
Ⅱ类药: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 阻断β受体对心脏的作用。 ▪ 阻断儿茶酚胺对 If、IKS、INa、ICa的激活作用 ▪ 高浓度时的膜稳定作用。
20
普萘洛尔(Propranolol)
Ⅱ类
〖药理作用〗
1 抑制窦房结自律性,运动及情绪激动时尤为明显 2 降低儿茶酚胺所致的晚后除极及触发活动 3 高浓度时有膜稳定作用,明显减慢房室结传导 4 延长 ERP
管阻力,降低耗氧量、保护缺血心肌。(起初是用于抗
心肌缺血)
24
胺碘酮 (Amiodarone)
Ⅲ类
广谱抗心律失常药: ➢ 各种室上性及室性心律失常 ➢ 将房扑、房颤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转
复为窦性心律
25
胺碘酮 (Amiodarone)
Ⅲ类
不良反应——与剂量大小及用药时间长短有关 ▪ 心脏方面:窦性心动过缓、房室阻滞、Q-T间期延 长;低血压、心功能不全。 ▪ 消化道反应;过敏反应 ▪ 眼角膜微粒沉淀,震颤、面部色素沉着 ▪ 肺间质纤维化——定期检查胸部X片。 ▪ 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

抗心律失常药1PPT课件

抗心律失常药1PPT课件
第25页/共29页
胺碘酮(amiodarone)
【不良反应】
1. 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食欲减退 2. 角膜色素沉积 3. 甲状腺功能紊乱 4. 肺纤维化
• 可致间质性肺炎,形成肺纤维化,是最严重的不良反应, 致死原因。
第26页/共29页
四、Ⅳ类药—钙拮抗剂
维拉帕米(verapamil)
【药理作用】 1. 降低自律性 窦房结,抑制4相钙的内流。 2. 减慢传导 窦房结和房室结,抑制0相除极速
1. 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减慢心率
对抗交感神经兴奋造成的自律性增高。 对窦房结疾病造成的快速型心律失常也有作用。
第20页/共29页
二、Ⅱ类药—β受体阻断药
普萘洛尔(propranolol) 【药理作用】
2. 抑制房室结,减慢传导,延长有效不应期
★阻断β受体的剂量下对传导速度无影响,但 有些病例治疗剂量比较高,膜稳定作用可参 与治疗。
第15页/共29页
利多卡因(lidocaine)
【临床应用】
窄谱抗心律失常药。 室性心律失常:室早、室速、室颤
急性心梗致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 强心苷中毒所致的心律失常。
第16页/共29页
利多卡因(lidocaine)
【不良反应】
1. CNS 嗜睡、眩晕、定向障碍、惊厥、呼吸抑制
2. 心血管方面 剂量较大时,可有房室传导阻滞、停博等
缓者) 血压下降
(原有传导障碍或心动过
第17页/共29页
Ⅰb 类—苯妥英钠(phenytoin sodium)
【药理作用】
1. 降低自律性。 2. 缩短APD,相对延长ERP。 3. 传导性 影响比较复杂,与用药剂量和血钾水平有关。
【临床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