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翻译五种技巧

合集下载

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可用“留、补、调、删、换”五个字来概括。

一、留,就是保留不译。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以及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建筑物名等,可不翻译,直接保留。

例如“楚人有涉江者。

”这里的“楚”是国名保留不译。

再如“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太守”是官名也保留不译。

二、补,增补,补充原文中被省略的成分以及量词。

如“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这句“从其所……”前省略了主语“他”。

翻译时就应补充出来,译为:船停了,他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三、调,即调整词序。

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这些特殊的句式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词序。

如《童趣》中“徐喷以烟”一句,就应该调整语序理解为“以烟徐喷”,译为:用烟慢慢地喷它。

四、删,即删除的意思。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要删去。

如“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这里的“也”表示肯定语气,没有实在意义。

再如“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中的“而”连接两个动词,没有实在意义。

五、换,即替换之意。

不少的文言词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翻译时应换用现代汉语的某个词语。

如“环堵萧然,不避风日”中的“堵”在古文中是墙壁的意思,而不是“堵塞”。

总之,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注意特殊句式和特殊词语,努力提高自己的古文涵养。

到那时,我们就一定会得心应手。

二、高中文言文阅读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御书带经堂记(清)朱书古书契未立,天地民物之常理,灿然上下间。

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备之于身,以成理万物,无经之名,而莫非经也。

至孔子不得位,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而后世奉之为六经。

文言文学习方法实用技巧五种方法助力文言文句子巧翻译

文言文学习方法实用技巧五种方法助力文言文句子巧翻译

随堂·真题 (山东威海中考)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 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 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 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 世也。是尚友也。
• 【注释】善士:品德高尚的人。
• 尚:通“上”,向上。
• 首先把课内的课文弄清、弄懂,在学习课内文言文中最 基本的是课下的注释还有通篇解释时不懂的字词意思或 者语法,做到最起码能够把整篇文章完整的翻译成现代 语言,即大家能懂得意思。其次,在初学文言文阶段, 文言文对我们而言如同一门外语,我们不了解的很多, 这时需要我们要有一种较真的精神,具体到每一个字都 弄明白它的意思或者作用。
• (2)椎鼓径进……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1.(1)慢;(2)看。 • 2.(1)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 • (2)用椎敲着鼓,径直向前驶去。 • 3.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 • (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
简介
•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 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 篇。
• 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
• 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 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
• 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 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后人留存有多篇《诫子书》。

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

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
译文中括号内的文字是根据文意增补的。而原文中 “及”“尽”两字,应正确理解为“到……时”、“竭尽”才 算落到实处。
12
(四)处理好一些特殊用词和修辞手法。
1.注意借代,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处理。 如: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金戈 铁马”,借代精锐的部队;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借代曹 操战船,这里借代曹操水军;
★(2005湖南省高考试题)因乞李氏以归。 译文:于是(向)李氏讨取(这部书)回家。
9
5.调,将古今汉语不同的语序,按现代 汉语的规范调整。
如: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译: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现在哪里呢!
★(2004年湖南高考试题)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译文: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
★(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其李将军之谓也 译文: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金城千里”,“金城”在文中比喻坚固的城墙, 而不能译成“金属筑成的城墙”。 2.注意古人行文中一些委婉的说法。 如“方与将军会猎于吴”,“会猎”是决战的委婉 说法;再如“权起更衣”,“更衣”即上厕所。
13
3.注意准确翻译“互文”现象。 如: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 往。(《货殖列传序》) 译:天下的人熙熙攘攘,都为利而来,为利而 往。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译:枝枝叶叶相覆盖,相交错 。
11
(三)处理好直译和意译的关系。
从高考的特点来看,命题者一般来说总是立足于 要求考生采用直译的方式,只有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 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为辅助手 段,如上文所举“波澜不惊”的例子。
例如:2002年全国语文高考试卷第16题(2)“及死之日, 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必须翻译成:“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 人),都为(他)竭尽哀悼。”

文言文翻译技巧方法

文言文翻译技巧方法

文言文翻译技巧方法文言文翻译技巧方法学习方法,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因个人条件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选取的方法也不同。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言文翻译技巧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言文翻译不易,也算是高考中的一个“高难度动作”。

其中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考生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做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容易得多;否则,就会捉襟见肘,甚至难以完成。

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要译好一个句子,同样要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来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

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是如何选用的,怎样准确断句,意译如何进行,这些都要依托上下文。

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准确理解,也就很难能翻译好。

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两眼只盯着要求翻译的句子本身,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翻译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就是没有语境意识造成的。

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即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即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词。

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方法,许多翻译题做起来就不难了。

例: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

译文:自己认为不能够广泛施恩,以至使得这个人跌倒了,于是就在种植竹子处的水沟上建立一座小桥,让人足以能够通行。

原句中的“自”“以”“广”“施”“至”“使”“此”“乃”等都是由单音节词换成了双音节词。

3、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换”“调”“留”“增”“补”“删”五字诀。

五字诀是译文语言组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举例简述如下:(1)“换”。

对那些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说法已经不同的词,在译文中替换为现代汉语。

例: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

”各怀之而出。

译文: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不需要(它们)了。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文言文直译原则——信、达、雅“信”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

《达》是现代翻译的文本。

意思要清楚,语言要流畅。

“雅”就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

注:“字母”指译文应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得歪曲、遗漏或添加。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是指译文的句子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是指译文应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应相应地执行。

尽量保持原文选词造句的特点和相似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与原文保持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只有当直译不能表达原文意图时,意译才能在相关部分进行补充。

二文言直译的方法——“九字法”(一)对于实词(1)留。

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A然后他邀请吴国人民上法庭,杀死了五个人,包括严培伟、杨念如、马杰、沈阳和周文元b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江宁的龙坡、苏州的邓伟和杭州的西溪都产李子。

d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2)翻译。

翻译偏义复合词、古今同义词、灵活使用和常见虚词等古典汉语现象。

a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我们社会的演员是第一个,他为自己的声音和正义募集资金,送他上路。

c以旌其所为D.当月亮在夜间发光时,独自坐船到悬崖底部。

(3)意。

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例如:有多少人在大太监起义中,士绅们不能改变他们的野心,世界是大的?b况草野之无闻者欤?书架上摆满了借来的书,人们静静地坐着,发出一种声音。

d振长策而御宇内。

(二)虚词(4)删。

删去不译的词,例如:有多少人在大太监起义中,士绅们不能改变他们的野心,世界是大的?b五人者,盖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

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

文言文翻译技巧与方法一、基本方法:直译与意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与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就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就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就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就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就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就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就是保留。

凡就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就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

”(《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就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就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就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您”。

“调”就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就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就是“为什么”。

“变”,就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就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就是“近臣”。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五种方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五种方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五种方法学习文言文,就要会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

对于高考,文言文的翻译既是重要的语言综合训练,又是考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文言文知识的重要标志。

文言文的翻译虽说较难,但仍然有章可循,在复习中,我把文言文的翻译整理为“增补、调换、留借、删减、互联”五种方法。

【增补法】文言文言简意赅,故省略成分现象较突出。

文言文翻译的增补法,就是要把语句中省略的重要成分补全,使句子意思完整。

文言文中大量省略主语、谓语、宾语、兼语和介词、中心词等,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中就省略了主语“异蛇”,翻译时如果不增补齐全,意义就不太明确。

特别是一些句子成分省略较多的文言文句子,如“召入,使拜夫人”(《左忠毅公逸事》)一句就省略了主语和兼语,不增补全句子成分就译成“叫进来,让拜见夫人”,直接译出来,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可是增补后的句子应该是(“左光斗)召(史可法)入(家),使(史可法)拜夫人”,翻译成“左光斗叫史可法来自己家里,让他拜见自己的夫人”,大家一看就明白。

【调换法】文言文中许多句子结构和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经常出现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句式(在文言文中统称倒装句),如果原封不动地按照原句顺序翻译出来,意思就含糊不清。

如“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琵琶行并序》)译成了“曾经学习弹琵琶向穆、曹两位乐师”,让人不知所云,调换成正确的语序“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后就译为“曾经向穆、曹两位乐师学习弹琵琶”。

【留借法】“留”即保留原文不用翻译。

翻译文言文时,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朝代国号、帝号年号、典章制度和度、量、衡等专有名称直接留用,不用翻译。

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一句中,“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毋须翻译照用即可。

“借”即借用相关的词语代替现有的词语,这主要是针对文言文中的“通假”而言。

文言文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新的物象,而没有现成的字词,只得借用相关的字词来寄托所要表达的意义(即许慎在《说文》中称之为“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文言文:文言文翻译技巧

文言文:文言文翻译技巧


例: (2014·山东高考)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上怒,欲举兵诛之。莫为计,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 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 之,不问。
解析: “无人”“可以”是古今异义词,“没有人才”“可以用来”; “活”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命”; “孰谓”“是”“其”应换成现代汉语词; “乃”“赦”应换成双音节词。 以上情况都要替换,否则,就会造成文白夹杂。 答案:

关键虚词 “遽”,副词,立即;“以”,介词,因为;“岂”,副词,难道;
“其”,代词,他;“之”均为助词,的。

文言句式 “非一颐浩之力”为判断句,翻译时要译成带“是”字的语句。 译文:
陛下不想立即罢免吕颐浩,难道不是因为他有帮助陛下恢复帝位的功 劳吗?我认为功劳出自众人,并不是吕颐浩一个人的功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提示:在翻译句子之 前,请先找出“关键实词”“关键虚词”“文言句式”并加以解释)(《三维设计》 P93) 4.张浚乞复其田产税役,令一卒持书瑞昌,而凌悖其令郭彦参,彦参系之狱。 关键实词 “乞”,请求;“复”,恢复;“凌悖”,欺侮违背;“系”,拘禁。
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 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jī tǎng ]金振之。

解析:
“副使”是官职名,“崔应麟”“登云”是人名,“雁”是物名, 翻译时应该保留,不能强行翻译。


答案:
那年发生大饥荒,人相互吞食,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泽中的雁 屎,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陈登云随即送到朝廷。皇上立即派遣寺 丞钟化民带着库银赈恤百姓。

(一)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翻译五种技法指导
一、保留.法
—⑴凡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朝代、度量衡等专有名词;⑵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语(古今称谓一致的词语)。

例如: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译: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征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他以勇气闻名于诸侯各国。

②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猎上林中”,得雁……
译:让(汉朝的)使者对单于说,说“(汉朝的)天子在上林苑中∕里打猎”,射得(一只)大雁……
③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

(2004’安徽真题)
译:(合浦)郡不生产粮食,然而海里出产珠宝,和交阯郡相邻境,经常互相通商,买进粮食。

④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

(2010年,安徽真题)
译:(周)太祖刚入关时,贺兰祥与晋公护都在晋阳,后来(周太祖)才派遣使者接他们到身边来。

二、替换.法
⑴(不完全替换法)双音节化法—将文言句中单音节词译成一个与其有着共同语素的现代汉语双音节词。

⑵完全替换法:①诸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文言固定结构等特殊的文言现象;②因为古今称谓有变化而不一致的词语。

例如: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地变故。

②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

(2011’安徽真题)
译:长兄突然听到他这样说,感到很吃惊,说:“既然这样,那么我要考考你”。

③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译: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习,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习,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④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2003’安徽真题)
译:国君厌恶听到他的过失,那么忠臣就会转化成为佞臣;
国君喜欢听到正直的言论,那么佞臣就会转化成为忠臣。

三、增删
..法
㈠增补法—⑴省略句中被省略的内容;⑵体现译句逻辑关系的连词;⑶判断句、被动句所对译的“是”和“被”字;⑷数量词或动量词。

例如:①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译:但是力量可以到达那里(却没有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
②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2013’安徽真题)
译:南越国中没有值得(我)同(他)交谈,直到你来,让我每天听到过去从未听到过的(道理)。

㈡删略法—⑴删去不表示实在意义的虚词;⑵偏义复词略去不表意义的语素。

例如: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②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译:(他)离开后,(撇下我)在江口守着空船。

四、调.整法
—将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主谓倒装句等特殊句式调整过来,从而使译句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或表达习惯。

例如:①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译:为什么心神不宁,想要到哪里去呢?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译: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

③岂其有歉于彼耶?(2012’安徽真题,节录)
译文:(许曾裕)难道比他们少吗?
④其李将军之谓也?
译:
五、变.(贯)通法
—⑴运用表现手法:如比喻借代还原本体;⑵互文见义合二而为一;⑶避讳(婉曲)、用典直接还原其本来的意思;⑷常见古代文化知识点明文化含义。

例如: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筑起长城来把守边疆。

②主人下马客在船,举杯欲饮无管弦。

(互文见义)
译:
③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译:(我)现在率领八十万水军,将与你在吴地会(决)战。

④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译:有朝一日您死了,长安君凭什么使自己在赵国安身立足呢?⑤
【当堂训练】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而求食。

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饿者吁曰:“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

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1)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

(2)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

(3) 向使夫子不不食,能其哀我乎?
译文:
(1)庄子到齐国去,看到一个饥饿的人,很同情他。

(2) 我看见很多人从我面前走过,可没有一个人同情我。

(3)假使先生不是没吃饭,还会同情我吗?
【口诀助记】
•通读全文领会大意逐字逐句斟酌词义
•人名地名保留不译汉字通假换成本字
•偏义复词删去陪衬特殊句式调整语序
•省略句式补充通顺字词句篇前后联系
•忠实原文力求直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