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译口诀及10大技巧,建议收藏[2020年最新]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口诀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口诀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有两种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所谓逐字逐句直译,是指尽可能逐字逐句直译中文原文。
直译的优点是逐字翻译;缺点是有时翻译句子的意思很难理解,语言不够流畅。
所谓意译就是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翻译,以便尽可能地符合原意,句子尽可能地照顾原意。
意译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增加或减少单词,可以改变单词的位置,也可以改变句型。
意译的优势在于文本和意义的连贯性。
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相对流畅易懂。
有时,原文的不足之处在于它无法实施。
这两种翻译方法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下”的意思是保持。
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以及古代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名、年号、计量单位等,在翻译过程中可以保持不变。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
“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充”指补充。
(1)将单音节词改为双音节词;(2)在省略句中补上省略;(3)填写省略的陈述。
注:在省略的部分或句子中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
将古代汉语的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的句型。
倒装主谓句、介词宾语句、介词宾语句和定语后置句的语序应进行调整,以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古代汉语翻译公式。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及口诀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及口诀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及口诀高考语文文言文一向是考生得分率较低的题目,接下来,店铺为你分享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及口诀,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
“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口诀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简简单单得高分高考文言文翻译口诀

简简单单得高分:高考文言文翻译口诀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
“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古文翻译口诀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吾""余"为我,"尔""汝"为你。
简简单单得高分高考文言文翻译口诀-语文综合知识

简简单单得高分高考文言文翻译口诀|语文综合知识简简单单得高分高考文言文翻译口诀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
“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古文翻译口诀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吾""余"为我,"尔""汝"为你。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翻译的十种方法及口诀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翻译的十种方法及口诀误区1:混淆古今异义文言文阅读:翻译的十种方法及口诀!【例1】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误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背着行囊送礼的,官方赠送的、私人遗留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正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分析与对策]句中的“行李”,古义为“使者”;今义是“出行时带的箱子、包裹”等。
“遗”的古义为“赠予赠送的东西”,今义为“遗失、遗漏、遗留”等。
考生以今义释古义,原因是不明古义,不知古今词义不同。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1、积累古今异义词。
一是借助教材注释识记古义,如《烛之武退秦师》中“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二是借助成语识记古义,如成语“短兵相接”的“兵”字就保留了“兵器”这个古义;三是借助复习资料上的《古今异义词简表》识记古义。
2、翻译一个词,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这个词的古义,除此之外还要检验这个古义放在句中是否妥帖,句意与上下文是否相符等。
误区2:词类活用分析错误文言文阅读:翻译的十种方法及口诀!【例2】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误译]后母的衣服也就是女儿的衣服,袖子里的那把刀也向着池塘呼唤鱼儿。
[正译]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
[分析与对策]句中的第一个“衣”,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穿”;“袖”,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袖子里藏着”。
一般情况下,“名词名词”的结构,第一个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1、借助复习资料熟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类别,并能通过对活用特征的识记、比较,结合语境进行正确翻译。
如,形容词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可译为“认为……”“以……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2020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方法

2020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方法( 一). 翻译方法“留”,就是保存。
凡是古今意义同样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胸怀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存不变“删”,就是删除。
删掉不必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方“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 沛公的侍卫樊哙。
“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补”,就是补充。
(1) 变单音词为双音词 ;(2) 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3) 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换”,就是替代。
用现代词汇替代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切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如“波涛不惊”,可活译成“( 湖面 ) 海不扬波”古文翻译口诀古文翻译,自有次序,首览全篇,掌握粗心 ; 先明主题,收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全都理解,连接一同,对待难句,则需心细,照料前文,联系后句,认真商酌,推测语气,力争做到,通情达理,词句之间,联系密切。
如有省略,补出本义,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用翻译,人身称呼,依照贯例, " 吾"" 余"为我, " 尔"" 汝" 为你。
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以后,还须认真,逐句比较,领会语气,句子流利,再行搁笔 ( 二). 归纳重点归纳中心1、整体阅读,整体掌握,依照文体特色抓重点。
“归纳内容重点,归纳中情意思”,阅读是基础。
阅读时要一直带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思虑:(1)文章写了一些什么人的一些什么事 ;(2)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怎样 ;(3)文章说了一些什么道理 ;(4) 是以什么作为说理依照的。
详细说,对记述性文字,要理清时间、地址、人物、事件的前因结果; 一般的列传文,要弄清作者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色和精神风采。
文言文翻译需要掌握哪10字口诀

文言文翻译需要掌握哪10字口诀文言文是中学语文的一大重点也是难点,除了大都读来生涩拗口之外,对学生来说更难的是理解!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翻译需要掌握哪10字口诀,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文言的翻译方法,总结起来,是十个字,“增、删、调、留、扩、缩、直、意、替、选”: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具来。
”“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
”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
“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
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
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三种情况:1、前置谓语后移例:“甚矣!汝之不惠。
”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2、后置定语前移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4、介宾短语前移。
“还自扬州。
”可调成“自扬州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方法和口诀.doc

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方法和口诀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
“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
如“波澜不惊”,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
三、古文翻译口诀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吾”“余”为我,“尔”“汝”为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是凝缩,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使用繁笔,在翻译时应将 其意思凝缩。 例: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 译句: “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
七直
即直译, 就是指紧扣原文, 按原文的词句进行对等翻译的方法。 对于文言文的实 词、大部分虚词、活用词和通假字,一般是要直接翻译的。 例: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译句: “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
三调
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才能使译句通顺。 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 大体有 四种情况: 1.前置谓语后移: 例: “甚矣!汝之不惠。 ”可调成 “汝之不惠甚矣 ”。 2.后置定语前移: 例: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可调成 “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 民 ”。 3.前置宾语后移: 例: “何以战? ”可调成 “以何战 ”。 4.介宾短语前移: 例: “还自扬州。 ”可调成 “自扬州还 ”。
二删
就是删除, 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 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 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2020-2021年最新
例 1:“夫战,勇气也。 ”译句: “战斗,靠的是勇气 ”。“夫 ”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 2:“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句: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之“”为宾语前 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句: “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也“” 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 掉。
2020-2021年最新
高考文言文翻译口诀及 10 大技巧,建议收藏
文言文是高考语文的必考题型,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近年各地的高考试卷古诗文分值都在 30 分以上,文言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不少同学在文言文翻译上总会丢分,其实文言文翻译也是有技巧哒。
文言文翻译口诀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五扩
1.单音节词扩为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 例: “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 译句: “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 ”役“”、 “赋”扩展为双音 节词。 2.言简义丰的句子,根据句义扩展其内容: 例: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 译句: “使敌人降服,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 ”
四留
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专有名词、 国号、年号、 人名、 物名、人名、 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 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 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 ”庆“历四年 ”为年号, “巴 陵郡 ”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2020-2021年最新
八意
即意译,就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 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 翻译的方法。 文言文中的一些修辞格如比喻、互文、借代、婉曲等,不能直译的要恰当处理, 将其意译。
2020-2021年最新
1.互文不可直译: 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错而又相互补足,交互见义并合而完整达意。 例: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译句: “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而归。 ” 2.比喻: 例: “金城千里 ”中的 “金城 ”,不能译为 “金子修筑的城 ”或“金属修筑的城 ”,可译 为 “钢铁般的城防 ”或“坚固的城防 ”。 3.借代: 例: “臣本布衣 ”中的 “布衣 ”代未做官之人。 “万钟于我何加焉 ”中的 “万钟 ”代高官厚禄等。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中的 “黄发 ”代指老人, “垂髫 ”代指孩子。 4.婉曲: 主要是避讳。 如把国王的死说成 “山陵崩 ”,把自己的死说成 “填沟壑 ”,还有把上厕所说成 “更 衣 ”。
2020-2021年最新
十选
就是选择,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 一词多用的现象很常见, 因此要选用恰当的词义 翻译才能使句子正确。 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兵“”是一个多义词, 它有 “兵器、士兵、军队、军事、 战争 ”等义项。例句中的 “兵”翻译时应选择 “兵器 ”。
“增、删、调、留、扩、缩、直、意、替、选 ”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结合在一起, 要根据表 达灵活运用。
九替
1.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例 1:“愚以为宫中之事,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这句中的 “愚”,要换成 “我”;“悉”, 要换成 “都”;“咨 ”,要换成 “商量 ”。 例 2:“先帝不以臣卑鄙 ”中的 “卑鄙 ”要换成 “出身卑微,见识短浅 ”。 2.固定结构替换成现代词或结构: 例: “然则 ……:”换成 “既然这样,那么 ……;”“何以 ………?”换成 “根据什么 ……。”
接下来小书为大家一一解析:
一增
就是增补, 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注意: 补出省略的成分或 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 例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句: “桃(源中人 )一见渔人,大为惊奇, 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 例 2:“一鼓作气, 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了谓语 “鼓 ”,翻译时要补上。 例 3:“君与具来。 ”与“”后省略了宾语 “之 ”。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 例: “不治将益深 ”是一个假设句,译句: “如(果 )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