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思维导图及讲解)
文言文翻译技巧归纳张PPT教学课件

意念被动,译时加“被”。
文言文翻译技巧归纳(课件27张)
六、贯——根据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 文言文翻译技巧归纳(课件27张)
1、借喻:译为它所比喻 的事物。
2、借代:译为它所代替 的人或物。
3、用典:译为这个典故 所包含的普遍意义。
4、互文:译时要把两部 分合二为一。
5、委婉:译时应还原其 本来的意思。
文言文翻译技巧归纳(课件27张)
文言文翻译技巧归纳(课件27张)
实战演练
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 女妻侃子瞻。
译文:当时陶侃担任闲散官员,周访举荐他做主簿的 官职,与他结为好友,周访把女儿嫁给陶侃的儿子陶 瞻。
• (译对“妻”字给1分,译对大意给2分。妻:嫁给。) • 说明: “妻”为名词用作动词,译为“嫁给”。此
自己的得失而喜悦或者悲伤。 (5)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委婉,发动战争。
文言文翻译技巧归纳(课件27张)
总结
留 字 字
换 落 实
删
文言文翻译技巧归纳(课件27张)
调 句 句
补 通 畅
贯
文言文翻译技巧归纳(课件27张)
总结
•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判断句和被动句,如判断句 (2)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多以“者……也”或“乃、 我认为这个人是位勇士。
即、皆、则”等作标志,被 (3)公之逮所由使也。
动句多以“为”“见”“于” 周公被逮捕就是由他主使的。
等作标志。但有例外,就是
(4)洎牧以谗诛。 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被诛杀。
不带任何标志的意念判断句
高中语文复习重点:【文言文阅读】要点提炼,12张思维导图,掌握答题模式,打卡~

高中语文复习重点:【文言文阅读】要点提炼,12张思维导图,掌握答题模式,打卡~
文言文阅读
【要点提炼】
一、如何读懂选文
(1)先读题(即内容概括和分析这一道选择题),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
(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
(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做标记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
二、文言文知识导图及解题技巧
三、内容归纳题
【答题技巧】
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
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
⑴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
⑵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
⑶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
⑷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
⑸凭空添加,无中生有;
⑹强加因果关系。
2022年高三文言文复习专题思维导图PPT优秀课件教案

词的比 喻义
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 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现在属贬义;“草菅人命”中 的“草菅”,本义是野草,比喻义是不值得珍惜的事物
词的假 借义
先有某义,但无表示此义的字,于是借用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 该意义,该意义就叫做被借用的这个字的假借义。如“而”原意为胡须 ,借用为连词义;“来”原意为小麦,借用为来去的“来”的意义
古 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 师说》)中的“受”是古字,“授”
今 区别,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 是今字,古今字在意义上一般是有联
字 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
系的,课本为了方便起见,对于通假
字和古今字,都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通”表示
一词多义
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是一个普遍现象,即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把握 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应根据具体语境仔细辨别。
三、之
定后标志,这,取独,的,音节助词,去,他,宾前标志
词 性
用法
代 ①代人、物、事 词 ②表示近指
③表示修饰,限制
释义
他,他们,它,它 们 这,这种
的
④用 的在 独主 立谓 性之间,取消句子 不译 助
词 ⑤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不译
⑥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不译
⑦补足音节
不译
动 词
⑧用在表示处所的词语前 往,去,到……去
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南面 可怜
面向南而坐, 即称帝
1、可爱 2、值得同情
南边 值得怜悯
宜可以南面而刺秦
中间 中,当中; 间,夹杂着
当中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高考语文冲刺文言文翻译技巧指导仅供参考

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
原 句子结构。 则 直译和意译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
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2021/1/19
直 译
留
删
换
六
字 法
调
补
对
2021/1/19
翻译下列句子: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译: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 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
2021/1/19
机动 练习
根据对文言的理解,翻译下面一段话。
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
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
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
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
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
为逼真。
(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
2021/1/19
参考译文:
译: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 征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 他以勇气闻名于诸侯各国。
第二式:
凡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 器物名、朝代、度量衡等专有名词或古今通用词 语,2021皆/1/19保留不动。
翻译下列句子: 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
文言文翻译方法技巧.pptx

7、调序法: 即把文言文中的倒装句(主谓倒装句、宾主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译成非倒装句。
.处理专有名词。文言文中的地名、人名、官名、年号等专有名词,通常可以直接照抄不译。如"侍中、侍郎郭攸 之、费祎、董允等”。
.调整语序。文言文的语序有时与现代汉语不同,如介宾短语后置、宾语前置等,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 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如”屠惧,投以骨”应译为“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啃)
文言文翻译方法技巧
文言文翻译方法技巧
文言文翻译是一项复杂的技能,需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和技巧。以下是一些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供参考:
.深入理解原文。在翻译时,需要仔细领会原文的字词含义和句子结构,不能生搬硬套。比如《桃花源记》中的“绝 境”,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没有出路的境地”,而应该理解为”与世隔绝的地方,
.灵活运用直译和意译。一般情况下,直译是首选,但当直译不能很好地表达原文意思时,可以采用意译。如“明察秋 毫”,直译为“能看清楚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不如意译为”能看清楚很细小的问题”。
.处理助词和虚词。文言文中有许多助词和虚词,有的可以不译,有的需要删除,有的需要补充。如”夫战,勇气也“中 的“夫”是发语词,可以删除;”久之,目似瞑“中的“之“是音节助词,可以不译。
.把握关键词语。文言文中有许多关键词语,如果理解不准确,就很难翻译好整个句子。比如《狼》中的”其一犬 坐于前”,关键是要理解“犬”在这里是作状语,应该翻译为“像狗一样坐在前面、
.补充省略成分。文言文中常有省略的成分,翻译时需要根据上下文补充完整。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应该补充为“第一次击鼓,士气振作;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泄尽了。”
2024届高考文言文阅读常见实词思维导图梳理

被
Bei(四声)
②受(v.)
②披散,散开 (v.)
③表被动(被 动义)
多音字记忆法
①曾经
ceng(二 声)
①曾祖父
曾
zeng(四声) ②通“增”(通假义)
③竟然(副词)
多音字记忆法
①朝见,朝拜
②朝廷
①早晨
zhao(一 声)
朝
朝(二声)
③朝代
④对,向
每一个朝代,大臣都要在朝廷上对皇帝朝拜。
多音字记忆法
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 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地近方官侍调问任兵京官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 枢臣,不能对也。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 绍圣因初罪被年降,职或入流京放担任吏部尚书,章惇当时担任宰相,和蔡卞一同大肆 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日:” 发人之墓, 网罗收捕,将元祐诸位大臣全部贬官,上奏要挖掘因司年老马而光辞的去职墓务。 非盛德事。”知颍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
联想记忆法
恨
①怨恨、仇恨
②遗憾、不满意
联想记忆法
兵 ①兵器(本义) ②士兵 ③军队
联想记忆法
鄙 ①边远的地方(本义) ②以…为边邑
(意动义) ③庸俗、浅陋(形容词) ④轻视、看不起(动词)
⑤轻贱
填空题
1.“兵”字的本义是
2.“爱”的本义是
3.“恨”有
、
,引申为 、 ,引申为 、
两种意思。
两种意思。 、。
文言文阅读之翻译题
2022年全国乙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 (2)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的思维课件

检测:翻译本段文字
丁亥,制:“决死囚者,二日中五覆奏;行刑之日,尚食 勿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 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由是全活甚众。其五覆奏 者,以决前一二日,至决日又三覆奏;唯犯恶逆者一覆奏 而已。
• 丁亥日,皇上下诏:“判决死刑犯,二天之内要五次回 奏;行刑的日子,主管膳食的不许上酒肉,内教坊和太常 寺不许奏乐。(这些规定)都由门下省督察。有根据法律 应当处死而情理上有值得同情的,记下情况上报朝廷。” 因此而保全性命的(死囚)很多。五次回奏,是指处决前 一二天(两次回奏),到处决当天还要三次回奏。只有犯 恶逆罪(恶逆是十恶之一)的,只要一次回奏就行了。
(),()不敢违法,这当中能完全没有冤枉的呢?”
• 思考:只根据法律条文会导致即使情理上怎样? • 答案:值得同情 • 思考:情理上值得同情和不敢违法是什么关系?这个“而”
可以翻译成什么?
• 答案:转折,翻译成却
检测:翻译本段文字
上谓侍臣曰:“朕以死刑至重,故令三覆奏,盖欲思之详 熟故也。而有司须臾之间,三覆已讫。又,古刑人,君为 之彻乐减膳。朕庭无常设之乐,然常为之不啖酒肉,但未 有著令。又,百司断狱,唯据律文,虽情在可矜,而不敢 违法,其间岂能尽无冤乎!”
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
• 思考:“覆奏”是“反复上奏”,那么“覆视”可以翻译成什么? • 答案:表面上是“反复查看”,结合“门下省”可知应该翻译成“督察” • 思考:结合《陈情表》中“谨拜表以闻”来解释“以闻”的意思 • 答案:“以之闻”的省略,来让他知道。 • 思考:“录状以闻”是( )来让他知道? • 答案:“录”:记录 状:“情况”
PART four
4.文言文翻译精讲
2020年高考模拟复习知识点试卷试题之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思维导图及讲解)(20200615055129)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观句式、辨用法观句式——特殊句式要留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是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语法方面的重要区别,对特殊句式的考查往往放在翻译中进行。
特殊句式往往都有特殊的词语标志,只要抓住这些标志便可判断出来。
而无标志的判断句和被动句,尚需借助语意、语境作出判断。
特殊句式都有特殊的翻译要求,译时要把这些要求体现出来,如判断句要加“是”或“不是”,被动句要加“被”或“受”,倒装句式要回归到现代汉语语序中。
[边练边悟]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特殊句式的落实。
张昉,字显卿,东平汶上人。
金亡,还乡里。
严实行台东平,辟为掾。
乡人有执左道惑众谋不轨者,事觉逮捕,诖误甚众,诸僚佐莫敢言。
昉独别白出数百人,实才之,进幕职。
(节选自《元史·张昉传》,有删改)译文:答案:有用歪门邪道蛊惑人心图谋不轨的乡里人,事情败露后被捕,牵连的人很多,各位幕僚没有人敢说话。
(采分点:“乡人有执左道惑众谋不轨者”定语后置,“事觉逮捕”被动句,“诖误”,大意对)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特殊句式的落实。
宗越,南阳叶人也。
家贫无以市马,常刀楯①步出,单身挺战,众莫能当。
每一捷,郡将辄赏钱五千,因此得市马。
臧质、鲁爽反,越率军据历阳。
越以步骑五百于城西十余里拒战,大破斩胡兴、蜀等。
爽平,又率所领进梁山拒质,质败走,越战功居多。
又逼略南郡王义宣子女,坐免官系尚方②。
寻被宥,复本官,追论前功,封筑阳县子,食邑四百户。
(节选自《宋书·宗越传》,有删改)注:①楯:盾牌。
②尚方:服苦役的监所。
(1)家贫无以市马,常刀楯步出,单身挺战,众莫能当。
译文:(2)又逼略南郡王义宣子女,坐免官系尚方。
译文:答案:(1)宗越家中贫穷,没有办法买马,常提着刀和盾步行出阵,单独挺身出战,敌众没有人能抵挡。
(采分点:“无以”,固定结构;“市”“当”;“刀楯”,名词用作动词;大意对)(2)(后来)宗越又胁迫掠夺南郡王刘义宣的子女,因此获罪而被免官,被囚禁在监所服苦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
—观句式、辨用法
rtt®实,宜静为主・it译为眦
[泵则|丘泽£泽立与应立有膛确的对应关帝用普变点芒
、[诡岸]东保持凍世不变的前提K 乂活站怖j式気擁辞
rrfSiXTJ-^文厲能命曲、鹹啜文童恕
标准*
11达]译丈应准痴她養达甌文的克思J射也空側
r介忻甸内和旬停语堆
童识,语肚叫分折內容珈结构脱
Lil廉童识1耙泽句中的茉锻词与特味句」划帝熨生擀尤的诃句弱泵起来•看T1网岩凤香液
f人名、地名‘ V『职喀、辭物乩年号誓不用翻译〔看址常需要翻译I
(古令畀义、词多丈.活用词、題假字爲婆翻泽
亜点实诃<【看实词隹旬中位IS I百星香沽用
I看句y前佶臟J选取合适的文用
•(看侧津切了方认1字字对译.单占变取住;语并是苦盟晏测整
-I右诃f有赚些虚饲|处尸旬中还是旬求?分剔有什么总罠?起什么作用
巫点虚词' -代詞:注葱拒代的内容
呦虽外诸丛結恂助词还丛附UW词
•〔结件话境逐落贺“介词:看淸介词的宾氐很眾底语做出仃理的翻译
连网:并蚪、腋承修饰任用黜谦*转折.遥进条伴,戦枚辄锲霸诵
诃:耍誦译出令理的语吒
"丨亦盍仔徘蒂娄型丨何式和同龙涪构多仃标盍”如劉陀、判新.披动&同誰结构特殊旬式I [补出吋了省遼城分1竇咯主语嗣语.介词宜语轧要把省賂的勺了成分补充完螯
.[注世诅斥的调纓1 i则前瓷•楚谱拆量、状话麻班.宾诅前置PH神倒蚀甸工[姿调姿诰序
( )
众谋不轨者”定语后置,“事觉逮捕”被动句,“诖误”,大意对)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特殊句式的落实。
宗越,南阳叶人也。
家贫无以市马,常刀楣①步出,单身挺战,众莫能当。
每一捷,郡将辄赏
钱五千,因此得市马。
臧质、鲁爽反,越率军据历阳。
越以步骑五百于城西十余里拒战,大破斩胡兴、蜀等。
爽平,又率所领进梁山拒质,质败走,越战功居多。
又逼略南郡王义宣子女,坐免官系尚方②。
寻被宥,复本官,追论前功,封筑阳县子,食邑四百户。
(节选自《宋书宗越传》,有删改)
注:①楣:盾牌。
②尚方:服苦役的监所。
(1 )家贫无以市马,常刀楣步出,单身挺战,众莫能当。
译文:
(2)又逼略南郡王义宣子女,坐免官系尚方。
译文:
答案:(1)宗越家中贫穷,没有办法买马,常提着刀和盾步行出阵,单独挺身出战,敌众没有人能抵挡。
(采分点:“无以”,固定结构;“市”“当”;“刀楣”,名词用作动词;大意对)
(2)(后来)宗越又胁迫掠夺南郡王刘义宣的子女,因此获罪而被免官,被囚禁在监所服苦役。
(采分点:“逼”“略”“坐”;“系”,无标
志的被动句,被囚禁;大意对)
参考译文:
宗越,南阳叶人。
宗越家中贫穷,没有办法买马,常提着刀和盾步行出阵,单独挺身出战,敌
众没有人能抵挡。
每一次取得胜利,郡中吏员就得到五千钱奖赏,宗越凭这钱才得以买马。
臧质、鲁爽反叛,宗越率军驻守历阳。
宗越率领步兵骑兵五百人在城西十余里处迎战,大破敌军,斩杨胡兴、刘蜀等人。
鲁爽叛乱平息以后,宗越又率领自己统领的部队进军梁山迎战臧质,臧质败逃,宗越的战功居多。
(后来)宗越又胁迫掠夺南郡王刘义宣的子女,因此获罪而被免官,被囚禁在监所服苦役。
不久就被宽宥,恢复原有官职,并追评以前的功劳,被封为筑阳县子爵,食邑四百户。
辨用法——重点虚词要体现
所谓重点虚词,是指《考试说明》所列的1 8个虚词,尤其是“以”
“其”“之”“为”“于”等高频虚词。
另外指在文意中有实在意义的
常见副词及代词等。
翻译中,应结合它们在句中的位置判断其用法,再把意义译出来。
如“以”,首先要分清它在句中是作动词、连词还是介词,只要是动词、介词,必须译出意义,作连词时翻译可以虚化。
“以” 作介词时,表示工具、凭借的“用、拿”与表提宾作用的“把”容易混淆,需要用试译法来区分。
根据翻译“字字落实”的原则,对那些无实在意义的虚词删去不译时应当慎重。
[边练边悟]
3.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重点虚词的落实。
翁姓王氏,讳与准,字公度,浙之余姚人。
翁闭门力学,尽读先世所遗书。
乡里后进或来从学者,辄辞曰:“吾无师承,不足相授。
”因去从四明赵先生学《易》。
(节选自王阳明《遁石先生传》,有改动)
译文:
答案:乡里的后辈有人想来跟从他学习,他总是推辞说:“我没有得到老师的传承,不足以教授你们。
”(采分点:“或”“辄”“相”,
大意对)
4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重点虚词的落实。
程迥,字可久,应天府宁陵人。
登隆兴元年进士第,历扬州泰兴尉。
县大水,亡稻麦,郡蠲租税至薄,迥白于府曰:“是驱民流徙耳!赋不可得,徒存欠籍。
”乃悉蠲之。
调信州上饶县。
岁纳租数万石,旧法加倍,又取斛面米。
迥力止绝之,尝曰:“令与吏服食者,皆此邦之民膏血也。
曾不是思,而横敛虐民,鬼神其无知乎!”州郡督索经总钱甚急,迥曰:“斯钱古之除陌之类,今其类乃三倍正赋,民何以堪?”反复言之当路。
(节选自《宋史程迥传》,有删改)
(1 )是驱民流徙耳!赋不可得,徒存欠籍。
译文:
(2)曾不是思,而横敛虐民,鬼神其无知乎!
答案:(1)这样做就是逼迫人民流离失所!租税不可能收到,空留记录亏欠租税的账簿。
(采分点:“是……耳”“流徙”“徒存”“欠籍”)
(2)竟然不想着这种恩德,却横征暴敛虐待百姓,天地鬼神难道真
的不明察人间的事吗!(采分点:“曾”“思”“其”)
参考译文:
程迥,字可久,应天府宁陵县人。
隆兴元年考中进士,担任扬州泰兴县尉。
县里发了大水,庄稼没有收成,郡里免除百姓的租税极少,程迥向官府报告说:“这样做就是逼迫人民流离失所!租税不可能收到,空留记录亏欠租税的账簿。
”于是全部免除了百姓的租税。
调任信州上饶县。
上饶每年缴纳租税数万石,过去的做法加倍征收,官吏又巧取斛面米(量米时用手段多征的米)。
程迥极力制止杜绝这种现象,曾经说:
“县令和官吏所食用的,都是这地方老百姓的膏血。
竟然不想着这种恩德,却横征暴敛虐待百姓,天地鬼神难道真的不明察人间的事吗!”州郡催讨经总钱(宋代的一种附加杂税)非常急迫,程迥说:“经总钱就是古代的除陌钱(唐代的一种杂税),现在这钱征收的却是主要赋税的三倍,老百姓怎么能够承受得起?”反复把这话说给执政者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