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里的风月-读梁衡《韩愈》有感700字

合集下载

《读韩愈》读后感1000字

《读韩愈》读后感1000字

风骨——读《读韩愈》有感“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何其有幸,我曾拜读了梁衡散文选集,而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便是《读韩愈》。

——题记江流激湍,浪翻乳花,碧水自将青山绕;山峦叠翠,怒松插云,青山脚下碧水环。

自岭南以南,焕烂流光,皆集于潮州。

潮州之水,美不过韩江;潮州之山,雄不及韩山;而潮州之墨迹,妙笔皆生韩公祠。

在梁衡笔下,我有幸来到了这山清水秀的地方。

然而,韩愈一介书生,怎会使这山水易姓为韩呢?众所周知,韩愈乃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章佳句至今被人们争相传诵。

在文坛上,他是大唐的一块丰碑,但这尚不足以易姓河山。

在书中,我来到了唐宪宗时期,原本井井有条的市集却乱做一团,众人纷纷向法门寺赶去。

然如此兴师动众的,却不是什么利国利民的大事,而是唐宪宗迎佛指舍利入皇城。

一时间,朝野上下议论纷纷,却无一人敢指出帝王的不是。

此时,巷尾处一驾不甚华丽的车轿中,一位白发长须的老者,发出了一声重重的叹息。

天子殿前,一位手持玉笏的大臣,颤颤巍巍地从群臣中走了出来——正是前日巷尾那位老者,他思忖良久,终于开口:“陛下,臣曾奏表上书,望陛下取消法门之典。

陛下乃九五至尊,却要迎佛骨这朽秽之物入我大唐,置百姓社稷颜面于何地?若佛祖有灵,以为不敬,欲施行罚,便加之于臣身,臣万死不辞!”一翻言辞情真意切,感人甚深,却引得龙颜大怒,皇帝不顾众臣劝阻,把他贬至潮州。

这位老者便是韩愈。

朝为朝廷重臣,夕为左迁罪人,恐怕任何人都难以承受这种巨大落差。

然而,韩愈却挺了过来。

苏轼乌台诗案之悲释于对人生的超然,柳宗元被贬之苦释于对山水的眷恋,而韩愈的心灰意冷却释于他对百姓疾苦的操劳。

当时的潮州因离京甚远,不似王土,更如蛮夷。

韩愈见此心中大恸,忖道:我心中虽悲苦,但怎么比得上百姓的贫苦?于是,他重拾软毫,以文诛恶,驱鳄鱼,兴学堂,除奴制,修水利。

八个月过后,潮州面貌焕然一新,潮州进士也由原来的三名升到了一百三十名之多。

梁衡散文读后感

梁衡散文读后感

梁衡散文读后感梁衡散文读后感。

作文是每个人独特的表达方式,一篇优秀的作文通常都是主题集中思想明确的,作文写作中遇到的困难如何解决?小编为您准备了以下关于“梁衡散文读后感”的范文,请勿遗忘收藏本页的链接以便下次浏览!梁衡散文读后感篇1当我乘交通艇,一进入黄河上游的刘家峡水库时,便立即倾倒于她的绿了。

这里的.景色和我此时的心情,是在西北各处和黄河中下游各段从来没有过的。

一条大坝拦腰一截,黄河便膨胀了,宽了,深了,而且性格也变得沉静了。

那本是夹泥带沙,色灰且黄的河水;那本是在山间湍流,或在垣上漫溢的河床,这时却突然变成了一汪百多平方公里的碧波。

我立即想起朱自清写梅雨潭的那篇《绿》来。

他说:“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我真没有想到,这以“黄”而闻名于世的大河,也会变成一张绿荷叶。

水面是极广的。

向前,看不到她的源头,向后,望不尽她的去处。

我挺身船头,真不知该作怎样的遐想。

朱自清说,西湖的绿波太明,秦淮河的绿波太暗,梅雨潭的特点是她的鲜润。

而这刘家峡呢?我说她绿得深沉,绿得固执。

沉沉的,看不到河底,而且几尺深以下就都看不进去,反正下面都是绿。

我们平时看惯了纸上、墙上的绿色,那是薄薄的一层,只有一笔或一刷的功底。

我们看惯了树木的绿色,那也只不过是一叶、一团或一片的绿意。

而这是深深的一库啊,这偌多的绿,可供多少笔来蘸抹呢?她飞化开来,不知会把世界打扮成什么样子。

大湖是极静的,整个水面只有些微的波,像一面正在晃动的镜子,又像一块正在抖动的绿绸,没有浪的花、涛的声。

船头上那白色的浪点刚被激起,便又倏地落入水中,融进绿波;船尾那条深深的水沟,刚被犁开,随即又悄然拢合,平滑无痕。

好固执的绿啊。

我疑这水确是与别处不同的,好像更稠些,分子结构更紧些,要不怎会有这样的性格?这个大湖是长的,约有六十五公里,但却不算宽,一般宽处只有二三公里吧,总还不脱河的原貌。

一路走着,我俯身在船舷,平视着这如镜的湖面,看着湖中山的倒影,一种美的享受涌上心头。

读韩愈梁衡

读韩愈梁衡

读韩愈梁衡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

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因为中学课本上就有他的《师说》、《进学解》。

课外阅读,各种选本上韩文也随处可见。

他的许多警句,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跨越了一千多年,仍在指导我们的行为。

但由文而读其人却是因一件事引起的。

去年,到潮州出差,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

祠后有山曰韩山,祠前有水名韩江。

当地人说此皆因韩愈而名。

我大惑不解,韩愈一介书生,怎么会在这天涯海角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祀呢?原来有这样一段故事。

唐代有个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导下国内佛事大盛,公元八一九年,又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就是将据称是佛祖的一块朽骨迎到长安,修路盖庙,人山人海,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劳民伤财,一场闹剧。

韩愈对这件事有看法,他当过监察御史,有随时向上面提出诚实意见的习惯。

这种官职的第一素质就是不怕得罪人,因提意见获死罪都在所不辞。

所谓“文死谏,武死战”。

韩愈在上书前思想好一番斗争,最后还是大义战胜了私心,终于实现了勇敢的“一递”,谁知奏折一递,就惹来了大祸;而大祸又引来了一连串的的故事,成就了他的身后名。

韩愈是个文章家,写奏折自然比一般为官者也要讲究些。

于理、于情都特别动人,文字铿锵有力。

他说那所谓佛骨不过是一块脏兮兮的枯骨,皇帝您“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

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岂不盛哉,岂不快哉!”这佛如果真的有灵,有什么祸殃,就让他来找我吧。

(“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

”)这真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凛然大气和献身精神。

但是,这正应了我们现时说的,立场不同,感情不同这句话。

韩愈越是肝脑涂地陈利害表忠心,宪宗越觉得他是在抗龙颜,揭龙鳞,大逆不道。

于是,大喝一声把他赶出京城,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去当地方小官。

央视宗师列传韩愈篇观后感

央视宗师列传韩愈篇观后感

央视宗师列传韩愈篇观后感央视宗师列传韩愈篇:一窥文起八代之衰的风骨情韵初识韩愈,自是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警世名言。

然近日观央视推出的《宗师列传》韩愈篇,才真正领略到这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博大胸襟与卓越才情,其人格魅力犹如璀璨星辰,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节目开篇,镜头缓缓拉近,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韩愈的形象在我眼前愈发立体丰满。

他的生活轨迹,宛如一部荡气回肠的史诗,既有沙场秋点兵的豪迈气概,又有挥毫泼墨、激扬文字的书生意气。

感叹之余,不禁让我对这位“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师肃然起敬。

节目中,韩愈在逆境中的坚韧不屈令人动容。

面对仕途坎坷,他却以"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坚定信念,展现出了士人的担当与脊梁。

他倡导古文运动,力排佛老异端,振聋发聩,那份执着与坚守,如同石破天惊的一声呐喊,响彻云霄,直抵人心。

在艺术表现上,《宗师列传》韩愈篇巧妙地运用了蒙太奇手法,穿插韩愈诗词歌赋的经典篇章,让观众在视觉享受的同时,也能深深感受到韩愈词章之美,情感之深。

那一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不仅描绘出了一幅壮美辽阔的画面,更是寓含了他的人生哲理和情怀寄托,让人感慨万分。

此外,节目还细腻展现了韩愈作为教育家的一面。

他提携后进,奖掖人才,门下弟子众多,如柳宗元、李翱等人,皆成一时之俊杰。

这种无私的教育精神,犹如春雨润物,无声无息却又滋养万物,让人深深体悟到他的人格力量和社会责任感。

观罢此篇,心中涌动的是对韩愈这位文化巨擘由衷的敬仰之情,以及对那个时代文人士子们为了理想而奋力拼搏的热血沸腾。

韩愈的一生,是一首未竟的壮丽诗篇,他的智慧、勇气和担当,不仅照亮了唐朝的文化天空,更成为了中华文明宝库中一颗永不磨灭的璀璨明珠。

总的来说,《央视宗师列传》韩愈篇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情的叙述,让我跨越千年时空,与韩愈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体验了一段震撼心灵的文化之旅。

读梁衡散文有感范文(精选11篇)

读梁衡散文有感范文(精选11篇)

读梁衡散文有感读梁衡散文有感范文(精选11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散文吧?散文的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段或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

那么,你会写散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梁衡散文有感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梁衡散文有感篇1我不是一个热衷于政治的人。

我可以很肯定地给自己这样的定位。

因为在我的认识里,政治是一个复杂的喧嚣的很难给心灵以纯洁和平静的世界。

它的天空有太多的变幻莫测,惊天动地的历史风云,那份深邃的阴霾下隐匿了太多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蛰居了太多的肮脏龌龊和萎靡奢华。

习惯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唯美恬然,适应了“花谢花飞花满天,红销肠断有谁怜”的凄伤哀恸。

因而当读到有关政治的文章时,总无法激发内心深处的热爱,但梁衡的政治散文却给人无法躲闪的震撼和美感。

不论是山水散文,还是人物散文,梁衡的作品中都可见智慧的哲思和感悟,充满大气磅礴的深刻思想。

充溢的激情蕴藏在深沉的思考中,别有的那份厚实与沉实,避免了简单的抒情与表白,显出大散文的气韵。

一些文摘对梁衡散文的评价可谓鞭辟入里。

的确梁衡散文就是这样。

在跌宕起伏中给人以极具震慑的感动。

他的散文,是深邃夜弩里璀璨的群星,光芒虽不及圆月,却能驱散黑暗。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这是怎样的壮志豪情?“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酸辛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又是何等的愁苦无奈?曾经的种种不解,在随着梁衡把栏杆拍遍后,终得释然。

他虽有岳飞般“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的豪情,但“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徜徉在这样的文字间我读懂了稼轩壮志难酬的无奈和大起大落的愁苦。

“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

”。

读韩愈梁衡读后感

读韩愈梁衡读后感

读韩愈梁衡读后感
《韩愈梁衡》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散文,通过对梁衡这个历史人物的描述,表达了韩愈对忠诚、清廉、正义的赞赏和追求。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文章开头就通过梁衡自己嘱托后人的言辞,展示了他身上那种勇敢正直的品质。

梁衡担忧自己的子孙会违背自己的遗志,不为世人所喜爱,于是写下遗言让后人铭记。

这种忠诚和坚定的品质让人敬佩不已。

文章中描写了梁衡忠诚正直的种种事迹,例如他在担任官职期间最为注重的就是廉洁自守,以身作则,并清查贪污的官员,提升了人们对他的敬意。

他还不畏权贵,勇敢地反对王安石变法,以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梁衡的这种清廉正直是当前社会所缺乏的,他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通过对梁衡的事迹的描写,韩愈告诉我们忠诚、正直、清廉的品质是伟大而可贵的。

他们不仅可以带来荣誉和尊重,也能够改变社会的风气。

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启示。

读完《韩愈梁衡》,我不禁想到了自身的行为和追求。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也应该以正直、忠诚、廉洁为处事的准则。

虽然身处这个现实世界,但我们仍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去影响和改变周围的环境。

总之,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和思考。

通过梁衡的人物形象,韩愈展现出了自身对于品德、忠诚和正义的追求。

这种追求是真诚而伟大的,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追求的。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更加坚定了自己追求正直品德的决心。

我眼中的韩愈,作文

我眼中的韩愈,作文

我眼中的韩愈,作文篇一:高考作文经典素材运用范文:韩愈寓乐于教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有三幸。

一曰伯乐遇千里马之幸。

失意之人皆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言知音难觅,明主难逢,固有一定道理,如果少些激愤,多些理智,从伯乐角度去思考,我们发现虽有伯乐之心,却难得英才,也是一件憾事。

戴维在化学领域的贡献无数,当有人问他最大的贡献是什么时,他却填上了发现学生法拉第。

在他看来,遇见千里马远比化学领域的发现更加艰难。

英才难得,得之并教育之,幸事也。

南方科技大学在探索高校改革的路上,遭遇政策限制,难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但是却有45位优秀学生顶住毕业后可能没有国家承认的文凭的压力参加了该校的自主招生考试。

如果没有这45位英才,南科大将名存实亡,一次教育改革的探索也将可能终结。

伯乐大幸,南科大大幸,中国教育界大幸。

二曰教学相长之幸。

得英才而教育之,师生在共同的领域中必定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教学相长。

著名哲学家罗素曾经是“新实在论”的提倡者,但后来招收了一个叫维特根斯坦的学生,这学生总是不相信他的研究,但这个学生的“异论”总是有依据,罗素在和弟子的思想碰撞中获得了“新生”,罗素的哲学观也因此转为“逻辑实证主义”,维特根斯坦后来也成为剑桥大学著名教授。

思想的碰撞让二人在哲学研究中走得更远,教学相长,罗素大幸,维特斯根坦大幸,哲学大幸。

三曰价值实现之幸。

天下英才为祖国希望,培育希望,树栋梁之才,明天和未来均握在自己手中,既是重担,更是教育工作者的人生价值的体现。

孔子有三千弟子,得英才七十二,隔代弟子更是无数,孟子就是其中一个,孔子的价值如果仅仅是创立了儒学体系,那么他至多只能辉煌一时、一代,正因为其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儒家思想才遍地开花,孔子的价值才得以最大化体现,我们才尊称其为“圣人”。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孔子大幸,儒学思想大幸。

有此三幸,能不乐乎?有此三幸,能不寓乐于教?(选自2011年高考江西卷满分作文)问——打开真理之门问。

读韩愈读后感600字

读韩愈读后感600字

《读韩愈》读后感一最近读了《读韩愈》这本书,让我对韩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韩愈是唐朝中期的一位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他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读韩愈》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对韩愈的生平、思想和文学成就的介绍,让我看到了一个全面而真实的韩愈。

韩愈生活在唐朝中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民生困苦。

他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积极关注社会现实,反对骈文,提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要言之有物,抒发真情实感。

他的这种文学观点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韩愈还是一位思想家,他反对佛老,提倡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修养和个人的自我完善。

他的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也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政治家,韩愈在政治上也有一定的成就。

他曾担任过唐朝的刑部侍郎、兵部侍郎等职务,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韩愈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他的作品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阅读《读韩愈》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韩愈的生平和思想,也让我对他的文学成就和思想观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认为,我们应该学习韩愈的精神,关注社会现实,积极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思想水平,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读韩愈》是梁衡先生的一篇散文,通过对韩愈的解读,揭示了韩愈的人格魅力和他的文学成就。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韩愈的执着和坚持,他的学识渊博和他的为人处世之道。

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章佳句至今被人们争相传颂。

在文坛上,他是大唐的一块丰碑,但这尚不足以易姓河山。

韩愈一介书生,怎会使这山水易姓为韩呢?这是因为韩愈的人格魅力和他的文学成就,使得他的名字永远留在了中国文学史上。

韩愈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屈不挠,这种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深度探讨,这些都是他作品的魅力所在。

他的作品让我认识到,一个人的价值并不仅仅取决于他的地位和财富,更重要的是他的品格和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千里的风月-读梁衡《韩愈》有感700字
云层叆叇,薄雾迷离了千里归家之路。

你倚着瘦马,望前方积拥的皑皑白雪,心中可曾有过悔意?
潮州,那偏远艰苦、蛮夷陋僻之地,等待你的,会是什么……
我不知道,呈递奏折时的你,是否曾彻夜未眠,辗转反侧?你那双托起奏折的手,是否曾有过丝丝颤抖?透着辛酸而沉重的文字,我只仿佛看见一个傲然的身影,托着浸染血泪的薄薄书简,一步一步缓慢却坚定地向前,向前。

瘦骨寒衣,黑发融雪,在金妆玉砌的巍峨大殿中,显得格外渺小却又异常高大;我只依晰看见一个落寞的背影,在血雨腥风,苦恨交织的无奈后,孤人瘦马,形影相吊地走向海角天涯……
韩愈,你是令人敬佩的。

在一个为文说空话,为官说假话,虚与委蛇,惜官如命的时代,你勇敢地站起身,慷慨激言,抗龙颜,揭龙鳞。

人非草木,孰能无惧?只是有人选择明哲保身,有人遵从内心,选择大义。

而你,就是那个选择后者的人。

也许你早已预知自己的结局,但仍抑不住心痛不已。

昔年屈原投汨罗江而亡,而今,你真的要埋骨瘴江边吗?抑郁失意,心灰意冷,但当你看到潮州的百姓迷信愚昧、落后闭塞时,你找寻到自己活下去的意义!
你,必须活着!因为你身后站着潮州百姓,你有将他们从弊政陋习中拯救出来的使命!所以你必须活着,不仅为了自己,更为了苍生。

达则兼济天下,穷却不独善其身。

这是你一生的写照。

你不辞海隅之小,不求功名之显,倾尽毕生精力奉献于民,求成于心。

你并不富有,不能像达官显贵一样立碑建庙。

可你为潮州百姓所做的每一件善事——驱除鳄鱼,兴修水利,赎放奴婢,举办学校——都被细细镌刻在他们的心中,自有人为你刻碑勒石,建庙修祠,凭吊至今。

有麝自然香,无需当风立。

短短八个月,你为潮州百姓献出了你的拳拳之心。

在你之前任职潮州的官员很多,但值得铭记的,唯有你一人——韩退之。

从长安到潮州的八千里路,因你而浸透岁月的温柔,无论是你的两袖翩然带起的风,还是你偶尔思乡时咏叹过的月,都融入了你的风骨,你的赤诚之心,纵千古更迭,巍然不变。

心系苍生,此乃永恒。

风月如旧,碧血依然,愿你长眠之处,无雪无霜,当是八千里萋萋芳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