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发电位的基本知识及临床应用共50页文档
诱发电位及其临床应用

视诱发电位
Cz
右眼
AVERAGING
O'z A1 O1 Oz O2
70 cm
刺激.:棋盘格 大小:视角 频率.:最大. 2 Hz 暗室
O'1-Cz O'z-Cz O'2-Cz
N145 N75
P100
100
200 ms
• 反应从视网膜到视皮层的整个视觉通路的传导 功能。这条通路的解剖结构包括:视网膜→视 神经→视交叉→视放射→视觉皮层。
• VEP在检查视交叉前视神经传导障碍时最有价 值,但VEP的异常并没有特异性,例如,肿瘤 压迫视神经、缺血改变或脱髓鞘疾病都可引起 P100波潜伏期延长。
检测方法:
常用方法为棋盘格翻转VEP
正常VEP波性辨认及正常值
波形命名:N75、P100、N145 波形辨认及正常值:由三相复合波组成 异 常 : 波 形 消 失 ; 潜 伏 期 > M + 3 SD
(117.6ms) ;波幅降低;潜伏期和波幅均异常 N145
N75
P100 12
VEP异常的临床意义:
(1)波形消失:尤其是双眼波形消失,可能出现技 术问题、注意力不集中或势力极差。若排除, 说明视觉传导通路病变。单眼波形消失,提示 病变侧视交叉前部病变。
刺激强度:主观听阈+60dB 短声(click);频率:1030c/s 刺激方式:单耳,对侧白噪音掩盖;每侧重复2次 记录电极:Cz,参考:乳突或耳垂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VI VII
IV V III II
I
刺激
V
IV III II I
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

一、BA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一)BAEP在临床听力学方面的应用1.鉴别听力损伤 BAEP可以测出幼儿或儿童听力下降,但有一定频率的局限性,BAEP波V反应阈只能反映1000~4000Hz的高频信息,不能预报1000Hz以下听觉敏感。
从根本上说,BAEP反映外周听觉敏度和脑干听通路得神经传导能力,但不能代表真实的听力。
2.听力功能异常定位当听力损失小于60dB HL时,BAEP对鉴别耳蜗和蜗后病变时最敏感的方法。
听神经病变可能引起BAEP的两种异常:(1)仅能看到波Ⅰ,其后各波消失。
之所以保留Ⅰ波是因为波Ⅰ产生于听神经的离心端,其后各波消失是由于听神经传导阻滞的缘故;(2)波ⅤPL延长,导致Ⅰ~ⅤIPL延长。
表12-1-1 不同年龄组各波BAEPⅠ~Ⅵ波潜伏期的性别差年龄组性别nBAEP潜伏期(ms)IPL(ms)ⅠⅡⅢⅣⅤⅥ4~20 男21 1.74±0.19 2.76±0.16 3.92±0.16 5.12±0.15 5.83±0.24 7.12±0.34 女27 1.63±0.12 2.62±0.15 3.76±0.16 1.96±0.33 5.62±0.28 7.10±0.42 p <0.05 <0.01 <0.01 <0.1 <0.02 <0.5 21~30 男59 1.76±0.15 2.83±0.21 3.90±0.15 5.12±0.22 5.89±0.19 7.56±0.50 女84 1.71±0.13 2.76±0.17 3.81±0.17 5.01±0.21 5.67±0.22 7.02±0.34 p<0.05 <0.05 <0.01 <0.001 <0.001 <0.001 31~40 男54 1.80±0.20 2.87±0.22 3.98±0.25 5.18±0.29 5.94±0.24 7.36±0.34 女77 1.72±0.15 2.81±0.16 3.87±0.18 5.02±0.23 5.75±0.20 7.21±0.42 p<0.01 <0.1 <0.01 <0.001 <0.001 <0.001 41~50 男78 1.80±0.16 2.80±0.19 3.97±0.20 5.19±0.27 5.99±0.26 7.52±0.38 女45 1.73±0.18 2.75±0.22 3.86±0.19 5.01±0.31 5.78±0.23 7.14±0.35 p<0.05 <0.2 <0.01 <0.001 <0.001 <0.001 51~60 男85 1.83±0.18 2.87±0.23 4.05±0.23 5.30±0.27 6.06±0.23 7.70±0.48 女50 1.76±0.16 2.82±0.24 3.91±0.22 5.08±0.24 5.88±0.20 7.25±0.39 p<0.05 <0.4 <0.001 <0.001 <0.001 <0.001 61~男48 1.94±0.21 2.98±0.27 4.09±0.26 5.45±0.27 6.31±0.21 7.71±0.43 女30 1.85±0.20 2.85±0.31 3.97±0.29 5.21±0.28 5.93±0.27 7.31±0.27 p<0.1 <0.1 <0.001 <0.001 <0.001 <0.001表12-1-2 不同年龄组各波BAEPⅠ~Ⅲ、Ⅲ~Ⅴ、Ⅰ~ⅤIPL的性别差年龄组性别nBAEP潜伏期(ms)IPL(ms)Ⅰ~ⅢⅢ~ⅤⅠ~Ⅴ4~20 男21 2.17±0.14 1.92±0.17 8.09±0.16 女27 2.13±0.16 1.86±0.18 3.99±0.23p >0.4 >0.3 >0.1 21~30 男59 2.15±0.13 1.98±0.13 4.12±0.15女84 2.11±0.17 1.85±0.16 3.96±0.21p>0.3 <0.001 <0.001 31~40 男54 2.18±0.16 1.96±0.17 4.14±0.18女77 2.14±0.15 1.89±0.15 4.03±0.19p<0.1 <0.02 <0.01 41~50 男78 2.18±0.17 2.02±0.19 4.19±0.23女45 2.13±0.17 1.92±0.17 4.05±0.21p<0.05 <0.02 <0.001 51~60 男85 2.22±0.23 2.01±0.22 4.24±0.21女50 2.16±0.21 1.97±0.14 4.12±0.19p<0.05 <0.02 <0.001 61~男48 2.25±0.24 2.12±0.23 4.37±0.22女30 2.14±0.25 1.96±0.22 4.10±0.19p<0.1 <0.01 <0.001(二)后颅窝肿瘤以脑桥小脑角肿瘤(cerebellopontine angle tumor,CPAT)最常见,其中又以听神经瘤(acousticneuroma,AN)占多数(约占70%~80%),其他为脑膜瘤和胆脂瘤,肿瘤与听神经和脑干关系密切,因此异常率高达95%以上。
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常识及临床应用课件

司法鉴定中心常用测试项目 用于验伤,测谎等: 视觉/听觉/体感诱发/常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 /P300 科研院所 主要用于运动生理研究及动物试验:
EMG/NCV/EP测试项目
肌电图:静息肌电图/刺激肌电图/运动单位电位 (MUP)及分析/单纤维肌电图/巨肌电图/干扰相分 析(QIP) 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脑干听 觉诱发电位/事件相关电位(P300)/运动诱发 (结合磁刺激器使用) 神经传导: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H反射/F波/瞬 目反射/重复神经刺激 交感皮肤反应(SSR)
突触模式图:突触间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接受完成冲动的传递。常见 的神经递质有乙酰胆碱、多巴胺、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肽类、 组织胺、氨基酸类。
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长轴突及包绕它的胶质细胞构成,根据包裹它的 神经胶质有的会形成髓鞘,支配内脏的运动神经纤维多为无髓纤维。神 经由神经纤维集合而成,有感觉神经,运动神经,混合神经的区别。多 数神经既有髓纤维,又有无髓纤维。 神经末稍:分为感觉神经末梢,和运动神经末稍。 1、感觉神经末梢与各种感觉小体形成感受器,骨骼肌内的感受器叫肌梭, 但是其中也有运动神经末稍,与腱反射有关。 2、运动神经末稍与所支配的肌肉腺体等构成效应器。
五官科(眼科/耳鼻喉科) 视神经炎与多发性硬化/前视路的压迫病变/弥 散性神经系统病变/后视路病变/新生儿及婴幼 儿听力筛选/器质性耳聋和功能性耳聋的测定/ 听觉中枢系统疾病/客观听力及残余听力分析
相关医学常识
神经元:神经细胞也称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构成,突起又分为树突 和轴突两种。树突可以有多根,可接受刺激并传向胞体,而轴突只有 一根,但末端常有分支,主要负责将冲动从胞体传向终末。神经元之 间通过突触连接实现冲动的传递。
诱发电位肌电图临床知识简介

诱发电位/肌电图
临床知识简介
临床诱发电位知识简介
诱发电位是指在神经系统某特定部位给予 适宜的刺激在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的相应部位 检出与刺激的有锁时关系的电位变化。 诱发电位检查是一种客观、定量检测神经 传导功能的方法
诱发电位分类:
• • • • 一、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 二、视觉诱发电位(VEP) 三、听觉脑干诱发电位(BAEP) 四、事件相关电位(P300)
③正常值的计算:确定波幅递减是计算第4
或第5波比第1波波幅下降的百分比;而波
幅递增是计算最高波幅比第1波波幅上升的
百分比;正常低频波幅递减在10%~15%以
内,高频刺激波幅递减在30%以下,而波 幅递增在50%以下。
3.异常RNS及临床意义 低频波幅递减>15%和高频刺激波幅递减 >30%为异常,见于突触后膜病变如重症肌无 力;高频刺激波幅递增>57%为可疑异常;> 100%为异常波幅递增,见于Lambert-Eaton 综合征。
(4)异常运动单位动作电位:①神经源性损 害:表现为MUP时限增宽、波幅增高及多 相波百分比增高,见于脊髓前角细胞病变、 神经根病变和周围神经病等;②肌源性损 害:表现为MUAP时限缩短,波幅降低及 多相波百分比增高,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 良、炎性肌病和其它原因所致肌病。
脑诱发电位临床应用

BAEP的正常波形与结果分析
可记录到5-7个波,即Ⅰ~Ⅶ波,一般认为各波起源如下 Ⅰ波起源于耳蜗神经 Ⅱ波耳蜗神经核 Ⅲ波上橄榄核 Ⅳ波外侧丘系 Ⅴ波下丘 Ⅵ波内侧膝状体 Ⅶ波可能源于听辐射 其中,Ⅰ、Ⅲ、Ⅴ波出现率几乎达100%,且较稳定。Ⅵ、 Ⅶ波不甚稳定,故临床应用以前五波为主,特别是Ⅰ、 Ⅲ、Ⅴ波,是判断的主要标志。
源于颈髓后角;
C3、C4记录到的N20是一级体感皮层原发反应,以
后的各波可能起源于顶叶感觉区皮层间的联系。
SEP的正常波形与结果分析
刺激胫后神经可记录到以下几个波:
Cz点的P40,一般认为起源于刺激肢体对侧
的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上端;
部分正常人在胸椎12棘突点可记录到腰髓后
角起源的电位(LP)。 记录到的其他波形成分起源尚不明确。
敏度损伤有鉴别诊断价值。
可用于复核行为听觉测试结果,短声诱发
的BAEP可预报纯音听力图中1000-4000Hz 范围的听觉敏度。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SEP)
SEP的神经传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路
临床上常用的是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
(SLSEP)。主要沿深感觉传导通路传导,
即由脊髓背根神经节的中枢支传入脊髓后
索,向上达延髓薄束核及楔束核,换元后
交叉至对侧组成内侧丘系向上传导达丘脑 腹后外侧核,换神经元,通过内囊达大脑 皮层中央后回。
SEP的检查方法
用表面刺激电极,以0.2ms波宽的方形脉冲波分别
刺激两侧上肢正中神经及下肢胫后神经,刺激强度
一般以拇指出现抽动为宜
刺激频率2-5次/秒
迭加次数1000左右
通频带20-3000Hz 分析时间50-100ms 记录电极上肢安放在C3、C4,颈椎7棘突,锁骨上
诱发电位简介讲课文档

第二十七页,共56页。
第27页,共56页。
SEP
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是神经康复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其传统检查方式仅能反映神经系统的解剖状况,而无法很好地反映神经系统的 功能状态,SEP在一定程度上则可弥补其不足。
应用SEP N20 P40的测定具有相对稳定性及特异性的特点,能了解早期脑血管疾病中枢
第三十三页,共56页。
第33页,共56页。
BAEP
III-V IPL延长提示病损可能影响到脑干内的听觉传递通路。
如果I-V IPL的ILD显著,病损可能在I-VIPL较长的一侧。
第三十四页,共56页。
第34页,共56页。
BAEP记录的电活动源于脑干,因而脑血管疾病的BAEP多着重 于检查椎基底动脉系统
第二十二页,共56页。
第22页,共56页。
临床应用 (脑1血8管区疾)病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高血压病 冠心病
昏迷
帕金森
偏头痛
第二十三页,共56页。
第23页,共56页。
临床应用
(18区)
脑血管疾病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高血压病
糖尿病
冠心病
昏迷
帕金森
偏头痛
第二十四页,共56页。
幕上基底节区血肿量越大,BAEP延长越明显,说明对脑干压迫越大,预后不良 血肿量<30ml时,Ⅰ~Ⅴ IPL多无进行性异常,采取保守治疗效果比较好。
血肿量>30ml且<50ml时,若Ⅰ~Ⅴ IPL趋于正常,多不需手术治疗。若呈进行性异常时,
它提示对脑干有进行性受累,应及时手术治疗。 血肿量>50ml,Ⅰ~Ⅴ IPL显著延长时,一般手术治疗也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因此,通过测试BAEP来判断有无脑干受损及受损程度,同时与CT及临床结合起来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医学-康复资料-诱发电位

一、诱发电位(一)定义及概述1、定义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EP)是指对神经系统某一特定部位(包括从感受器到大脑皮层)给予适宜的刺激,或使大脑对刺激的信息进行加工,在该系统和大脑的相应部位产生可以检出的、与刺激有相对固定时间间隔(锁时关系)和特定相位的生物电反应。
从定义可以看出,诱发电位有其空间、时间和相位特征,即EP必须在特定的部位才能检测出来,其潜伏期与刺激之间有较严格的锁时(time-locked)关系,并且各种EP有其特定的波形和电位分布。
在临床实践中,EP常用来评价感觉和运动系统的传导功能以及高级神经活动(如认知功能)。
2、诱发电位的检出(1)EP跟其它临床神经电生理测试一样,包括刺激系统、记录系统和信号处理系统。
其主要不同点是在信号处理系统中应用了平均叠加技术,原因是EP尤其是短潜伏期EP的波幅较低。
平均叠加次数视EP类型的不同而不同。
(2)平均叠加技术有其技术和理论上的不足,在实际应用中应尽可能地减少噪声源。
例如,测试时一般要求皮肤和电极间的极间阻抗小于5kΩ。
(3)为保证检出结果的可靠,EP测试要求至少重复一次,必要时需重复测试多次。
(4)需利用各种滤波技术以排除伪迹。
(5)记录导联标准采用国际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10-20系统电极安放法。
3、分类及命名(1)从临床实用角度我们将EP分为两大类,即外源性的与感觉或运动功能有关的刺激相关电位(stimulus-related potential,SRP)和内源性的与认知功能有关的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
SRP根据刺激的类型和模式一般分为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AEP)、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四类。
第一章(诱发电位概论) 第二章(体感诱发电位)(2013).

单侧异常
双侧异常* 4/7(57%)
下肢 SEP
单侧异常
5/11(45%)
2/1
2/4
2/4
2/4
9/19(47%)
10/19(53%)
双侧异常* 6/11(55%)
2.脑干病变 • 在同一健康受 试者SEP, C3’—A1和 F3—A1导联接 收到清晰的P14 波,而在C3’— Fz和F3—Fz导 联无P14波 (黄 一宁,1998)
第二部分
诱发电位学原理和临床应用
第一章
诱发电位概论
• 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 • 是对周围神经、外周感觉器官或中枢 神经系统某一特定部位给以适宜刺激, 在周围或中枢神经系统相应部位记录 相关的“锁时”生物电位,从而在功 能上判断病变部位、病变程度。前者 称为感觉诱发电位(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后者称为运动诱发电位 (motor evoked potentials)。
多发硬化深感觉障碍与SEP异常率的比较 (潘映辐,1999)
MS确诊型 有深感觉障碍 无深感觉障碍* 总 计 7/7(100%) 8/13(62) 15/20(75%)
MS拟诊性 2/2(100%) 2/10(20%) 4/12(33%)
MS可能型 2/2(100%) 4/18(22%) 6/20(30%)
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SEP表现
• 臂丛病变 (1)节后性损伤上肢神经SEP表现
(2)节前性损伤上肢神经SEP表现
• 胸廓出口综合征(thoracic outlet syndrome,TOS) : • (1)颈肋——尺神经SCV减慢,SEP的N9-N13波 IPL延长 。正中神经不受累。可伴锁骨下动脉体征。 • (2)斜角肌综合征——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 受累,斜角肌EMG阳性。 • 神经根病变: • (1)颈椎神经根——神经旁路传导作用,SEP阳性 率低下。 • (2)腰骶神经根——皮节SEP。第一趾跖趾关节内 侧(S1皮节)、第五跖趾关节内侧(L5皮节),CzFz导联的P40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