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种子休眠机理与解除方法初探

合集下载

种子休眠与破眠机理研究进展

种子休眠与破眠机理研究进展

种子休眠与破眠机理研究进展李蓉;叶勇【期刊名称】《西北植物学报》【年(卷),期】2005(25)11【摘要】种子休眠机理主要围绕透性、抑制剂作用和光敏素转化等方面的研究而建立.种皮的阻碍作用可能是由于种皮的物理或化学特性引起,可导致对水、光、气体或溶质的透性改变.抑制剂作用机理是抑制物质可抵消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发育的激素的作用.光敏素转化机理来源于与休眠有关的生物活性化学物质的合成、活化或破坏受光诱导的观点,由于发现了光敏素蓝色蛋白的活化型(Pfr)和钝化型(Pr)而得到强有力的支持,种子光休眠取决于光敏素蓝色蛋白的活化型(Pfr)含量和Pfr/(Pr+Pfr)比值.目前,打破休眠的方法一般有机械破皮法、激素处理法、分子生物学技术法、物理处理法(如激光、烟、热等处理技术)、CO2处理法等.激素的平衡由抑制剂占优势向促进物占优势的变化是打破休眠的决定因素.研究破眠机理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有多种,包括ABA突变体的利用、分子标记、转基因技术、用反义RAN阻止基因的表达、cDNA克隆技术等.用激光照射种子,把适宜的光射入细胞,可增加细胞生物能,促进种子发育,从而可能打破休眠.热处理的机理是由于加热可以增加种皮的透气性.CO2之所以能提高某些物种的萌发率,在于其影响了种子内部乙烯的敏感性.【总页数】6页(P2350-2355)【作者】李蓉;叶勇【作者单位】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361005;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361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5.35;S330.2【相关文献】1.国内外椴树属种子休眠与破眠机理研究进展 [J], 许洋;李迎超;宁超;贺磊;郭芳2.忍冬种子休眠特性及破眠方法研究 [J], 李建军;贾国伦;李博;李静云;杨丽3.曼陀罗种子休眠机理与破眠方法研究 [J], 慕小倩;史雷;赵云青;段磊;雷霁4.巨紫荆种子休眠原因及破眠技术研究 [J], 陈镇;张建;王碧;徐思远;赵振军;姚振5.铜钱树种子休眠特性及破眠技术研究 [J], 曹运梅; 张建; 向云; 赵振军; 费永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种子休眠及解除方法

种子休眠及解除方法
种胚后熟
解除方法
低温层积处理
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
毛果含笑
种胚发育不完全和种子所含的萌 发抑制物质是导致毛果含笑种子 休眠的主要原因。毛果含笑种皮 具有较好的透水性,与其休眠的关 系不大,由此可认为毛果含笑种子 的休眠类型为形态生理休眠;用蒸 馏水浸泡或赤霉素液浸泡种子均 可有效破除毛果含笑种子休眠,促 进其萌发。
同时去除瘦果果皮和胚的限制
低温层积前,用硫酸腐蚀或进行暖温层积
蔷薇种子休眠,是胚活力降低及种皮 抑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故同时去除两 种限制能在短时间内有效打破休眠, 提高发芽率。
解除内源抑制物质
过滤去除抑制物质
加入外源激素
在低温层积中抑制物质可以被滤去,土 壤中的水分也可以滤去抑制物质。在层 积过程中加入活性炭,发芽率提高,是因 为活性炭吸附了抑制物质,且发芽率随 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研究表明,虽 然抑制物质存在于休眠的瘦果中,休眠 解除后能消失,但如果只是去除抑制物 质,并不能有效地诱导发芽,滤去抑制物 质后仍需一个低温后熟过程。利用外源 激素GA3能打破激素间的平衡,提高发芽 率,但不同物种间有差异。
种子休眠原因 胚自身 因素
Part 1
种壳 限制
Part 2
Part1.
胚自身因素
• 胚发育未完成;生理上未成熟;缺少 必须的激素或存在抑制萌发的物质。 用低温层积、变温处理、干燥、激素 处理等方法可解除休眠。
Part2. 种壳限制
• 种壳的机械阻碍、不透水性、不透气 性以及种壳中存在抑制萌发的物质等 原因。用物理、化学方法破坏种皮或 去除种壳即可解除休眠。
解除方法
低温层积可打破部分种子休眠,但 发芽率较低;变温层积可有效打破 种子休眠,且先暖温后低温处理顺 序不可逆。浓硫酸酸蚀可促进种子 萌发并可提高发芽率,但种子腐烂 严重;另外,外源GA3浸种对打破 种子休眠也有一定作用,且作用随 浓度升高而增强。最佳种子处理方 法为98%浓硫5min+500mg· L -1GA3溶液浸种48h+暖层积60d+ 低温层积160d

种子休眠的原理是什么变化

种子休眠的原理是什么变化

种子休眠的原理是什么变化种子休眠是种子在一定条件下暂停其生理活动,保持不活跃状态的一种自然现象。

这种状态让种子能够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发芽和生长,以提高种子的存活率和繁殖成功率。

种子休眠的原理涉及到一系列生理、生化和遗传调控机制,下面将详细介绍。

首先,种子休眠的原理与外界环境因素有关。

种子休眠的触发和解除通常与外界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和化学物质等有关。

某些种子需要经历一定的低温处理(寒冷休眠)或一定的高温处理(热休眠)才能解除休眠状态。

还有一些种子需要通过光照(光照要求)或浸泡在特定的化学物质中(化学诱导)才能解除休眠状态。

这些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会引起种子内部生理和生化的变化,从而促进或抑制种子发芽。

其次,种子休眠的原理与内部因素的调控有关。

种子内部存在一系列激素和蛋白质,它们通过相互作用和调节来控制种子休眠和解除休眠状态。

激素赤霉素(gibberellin)和激素细胞分裂素(cytokinin)是促进种子发芽和生长的重要激素。

而激素脱落酸(abscisic acid)和乙烯(ethylene)是抑制种子发芽和生长的重要激素。

种子休眠的触发和解除与这些激素的相对含量和平衡有关。

一些休眠种子中存在抑制激素,使得赤霉素无法充分发挥其促进发芽的作用。

而当环境条件适宜时,种子内部的激素含量和平衡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休眠的解除。

另外,种子休眠的原理与种子结构和代谢状态的调控有关。

种子表皮和内胚乳层对水分的吸收和透过性能起到关键作用。

休眠种子在表皮和内胚乳层的阻隔下减缓了水分的吸收,降低了种子的活性和代谢速率。

种子内部还有以淀粉和油脂形式储存的能量和营养物质,能够在种子发芽时提供所需的能量和营养。

休眠状态下,这些能量和营养物质在种子内部储存,保持不被使用,以延缓种子的老化和损耗。

还有一些种子休眠的原理涉及到遗传因素和进化选择的作用。

种子休眠是一种适应环境变化的机制,确保种子在合适的时间和环境条件下才能发芽和生长,提高了种子的存活率和繁殖成功率。

种子的休眠与解除PPT课件

种子的休眠与解除PPT课件
土壤湿度
土壤湿度也是影响种子休眠解除的重要因素。过湿或过干 的土壤都不利于种子的休眠解除,适宜的土壤湿度有助于 种子的正常萌发。
遗传因素对种子休眠解除的影响
种子品种
不同品种的种子在遗传上存在差异,这决定了它们休眠解除的能力和速度。某 些品种的种子更容易解除休眠,而某些品种的种子则需要更长时间或更强的刺 激才能解除休眠。
06
CATALOGUE
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
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
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目前对于种子休眠解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验室环境下,对于自然 环境中的影响因素考虑不足,导致研究结果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偏差 。
缺乏跨学科合作
种子休眠与解除的研究涉及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 ,目前各学科间的合作较少,限制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使用植物激素如赤霉素、细胞分 裂素等,调节种子内部的生理平
衡,促进种子发芽。
化学药剂处理
使用特定的化学药剂处理种子, 干扰种子的休眠机制,促进种子
发芽。
酸碱处理
调节种子的酸碱度,打破种子的 休眠状态。
生物方法解除种子休眠
微生物处理
利用有益微生物与种子相互作用 ,调节种子的生理状态,打破休 眠。
胚培养
植物生态恢复中的应用
在植物生态恢复中,种子休眠解除技术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许多植物种子 在自然状态下需要经过长期的休眠才能萌发,这给植物生态恢复带来了很大的困 难。通过解除种子休眠,可以促进植物种子的萌发,加速植物群落的恢复。
在退耕还林、荒漠化治理等生态工程中,种子休眠解除技术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 景。通过解除种子休眠,可以提高植物种子的萌发率,加速植被的恢复进程。
不同类型种子的休眠特点
深度休眠种子的特点

种子休眠的原因和解除方法

种子休眠的原因和解除方法
9
种子休眠的类型和原因
2)种子未完成后熟
有些种子采收后尚需经过一段继续发育的过程,或者完成形态建成,或者进行 一系列生理生化的变化,达到真正的成熟,才能萌发,这就是后熟作用(after ripe-ning)
种子休眠的类型和原因
1 .种子脱离母株时果实或种 子虽完全成熟,但胚的发育 尚未完成,因而处于休眠状 态。例如,银杏、人参、冬 青、当归和欧洲白蜡树等植 物的种子或果实,胚的体积 很小,分化不完全,结构不 完善,必须在后熟期间使种 胚继续发育完全后才能达到 可萌发的状态。后熟期间胚 乳的物质能向胚运输转化,
种子休眠的原因和解除方法
-
目录
CONTENTS
1
种子休眠的概念
2 种子休眠的类型和原因
3
种子休眠的破除
2
种子休眠的概念
种子休眠的概念
给予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仍不能萌发的现象称种子休眠
种子休眠又分为:强迫休眠和生理休眠
种子休眠的概念
静止状态(强迫休眠):由于外界环境 不适宜而使种子的生长处于暂时停顿 状态,这些种子称为静止状态 (quiescence)种子。静止状态种子只 要给予适宜的(非特异性)萌发条件, 如足够的湿度和适宜的温度,就可以 迅速萌发。因此,静止状态又称为强 迫休眠(epistotiedormancy)
生理休眠:休眠往往起因于内部的 生理抑制或种皮的障碍,称为生理 休眠,通常情况下休眠主要是指生 理休眠
种子休眠的概念
种子休眠对植 物本身来说是一种 自身保护的生物学 特性,是植物经过 长期演化而获得的 一种对环境条件及 季节性变化的生物 学适应性
这种能力对于植物 本身的生存、种族 的繁衍都是至关重 要的
种子休眠的类型和原因

破除植物种子休眠方法研究进展

破除植物种子休眠方法研究进展

破除植物种子休眠方法研究进展摘要:在植物界,种子休眠是植物适应环境的一种常见现象,对延续和保护物种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在生产和研究中往往需要破除种子睡眠。

要解除种子休眠,当前采用的主要方法有对种子进行机械、温度、射线、声波、电磁场以及干燥后熟和层积处理的物理方法和类似化学药物和激素处理的化学方法以及一些生物方法。

还有很多植物种子休眠的打破需要综合运用这些方法。

关键词:种子;休眠;破除方法种子休眠是指在适合种子发芽的条件下,有生命力的种子不能发芽的现象。

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植物种子都具有强弱不同的休眠特征,某些热带植物、柳属和许多栽培植物的种子除外。

在过去,有很多文章围绕破除木草、花卉和栽培植物的种子休眠来展开研究,但很少进行综合全面的探索和说明,而在近几年的文献资料中有很多文章提出了破除种子休眠的方法,所以对种子休眠的方法进行系统的归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更好的进行生产和研究打下基础。

1 种子休眠的类型我们可以将种子休眠的类型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由内因引起的,也就是胚没有发育完全,生理上还不成熟,要么缺乏必要的生长激素要么有抑制种子发芽的物质存在,降低了胚的存活率,使得胚本身有生理障碍,银杏、山楂、梨、苹果、小麦等植物的种子休眠都由这些原因造成的,称为胚休眠,它可以分为形态胚休眠和生理胚休眠。

另一类休眠是由外因引起的,它是指由于种壳的物理阻碍、缺乏通透性及种壳中存在抑制发芽的物质等引起的休眠,这些由于受胚外面的各种组织的约束而产生的休眠称为种壳休眠,比如,椴树、苜蓿和三叶草种子。

而在实际情况中,有些植物的种子同时具有两种休眠类型。

植物种子的休眠是植物适应外界环境、保持自身生殖和发育稳定性的生物特性,它的多样性也体现了生物多样性。

2 种子休眠的破除方法2.1 有机化学药物处理用某些有机溶剂处理种子可以破除种子休眠。

兰引三号结缕草种子用浓度为0.25 %硫脲试剂浸泡24小时后,其发芽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

山茱萸种子催芽对策

山茱萸种子催芽对策

在种子发芽后,及时进行移栽和养护,提 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和条件,促进种苗的生 长和发育。源自催芽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促进山茱萸产业的发展
通过推广和应用催芽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山茱萸种子的发芽率和 种苗质量,进一步促进山茱萸产业的发展。
提高种植效益
通过催芽技术,可以使山茱萸种植更加集中、高效,提高种植效益 和经济效益。
以评估催芽效果的好坏。
催芽效果的统计分析
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可以比较不同催芽方法之间的差异 ,分析各组之间的变异程度和显著性水平。
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可以研究催芽效果与环境因素之间 的关系,预测不同环境条件下催芽效果的变 化趋势。
催芽效果的优劣比较
不同催芽方法的比较
比较不同催芽方法的萌发率、发芽时间和幼苗生长状况,选择最 优的催芽方法。
生理生化机制,为催芽技术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开发新型催芽技术和设备
02
针对山茱萸种子的特性,积极探索新型的催芽技术和设备,提
高催芽效率和效果。
建立完善的催芽技术标准体系
03
通过建立统一、完善的催芽技术标准体系,规范催芽技术的实
施和管理,提高催芽效果和种苗质量。
提高催芽效果的方法和途径
选择优良的山茱萸品种
形态特征
山茱萸种子呈枣核形,表面光滑,颜色为暗红色或紫红色,大小因品种而异。
繁殖方式
山茱萸种子主要通过有性生殖方式进行繁殖,需要经过授粉和受精过程。
山茱萸种子面临的问题
01
02
03
休眠期长
山茱萸种子具有较长的休 眠期,需要经过一定时间 的贮藏才能打破休眠。
发芽率低
山茱萸种子的发芽率较低 ,受环境条件、贮藏时间 等因素影响。

浅谈种子的休眠及种子休眠的破除

浅谈种子的休眠及种子休眠的破除

浅谈种子的休眠及种子休眠的破除摘要:本文简要阐述了种子休眠的几个主要原因,并对如何破除种子休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休眠破除意义一、种子休眠的概念1、广义上种子的不发芽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种子本身未完全通过生理成熟或存在着发芽的障碍;另一种是种子已具有发芽的能力。

2、农学上的种子休眠是指种子在适宜的萌发条件(温度、水分、和氧气等)下仍不能发芽的现象,是植物重要的适应特性之一。

二、种子休眠的原因(类型)1、胚休眠(1)有些植物的种子从外表上看,各部分组织均已充分成熟,并已脱离母株,仅内部的胚在形态上尚未成熟,不成熟的种胚相对较小,某些情况下几乎没有分化,需从胚乳或其他组织中吸收养料,进行细胞组织的分化或继续生长,直到完成生理成熟。

(2)有些植物的种子的种胚虽已充分发育,种子各器官在形态上已完备,但由于子叶或胚轴中存在发芽抑制物质,而使胚的生理状态不适于发芽,即使发芽条件具备也不能萌发,只有切除子叶或除去抵制物质,或经过一定时期的后熟才具备发能力。

2、种皮障碍有些种子的种皮成为萌发的障碍,迫使种子处于休眠状态。

一旦种皮的性质发生改变,种子就能获得发芽能力。

种皮对发芽和休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种皮不透水有些种子的种皮厚而坚硬或种皮上附着蜡质角质层,其中存在疏水性物质,阻碍水分透入种子。

(2)种皮不透气有的种子的种皮虽能透入水分,但由于透氧性不良,种子仍不能得到充分的萌发条件而被迫处于休眠状态。

(3)种皮阻止抑制物质逸出种胚含有较高浓度的抑制剂,促使种子处于休眠状态。

(4)种皮减少光线到达胚部不同的植物要求的比例各不相同。

外皮厚、色泽深的种子比外皮薄、色泽淡的种子对光的敏感性要差。

为了种子的可靠萌发,在需要较长时间光照,改变特定红光或远红光比例的效力。

(5)种皮机械约束作用有些种子的种皮具有机械约束力,使胚不能向外伸展,即使在氧气和能得到满足的条件下,给予适宜的发芽温度种子仍长期处于吸胀饱和状态,无力突破种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b 1 . 3 3 No . 4 Ap r .2 01 3
山茱萸种 子休眠机理与解 除方法初探
湫香 香, 周晓东 , 刘红娜
( 南京林业 大学 森环院 ,江苏 南京 2 1 0 0 3 7)

要 :山茱萸种子 具深休 眠特 性 ,在 自然条件下需 2年才 开始 萌发。本研 究用 5 0 0 mg ・ L ~ GA 分别浸泡 山茱萸
A p r e l i mi n a r y s t u d y o n s e e d d o r ma n c y me c h a n i s m a n d r e l i e v i n g me t h o d s
i n C o r n u s o f i f c i n a l i s
因 此 山茱 萸 种 子 的休 眠属 于 复 杂 的 多 因 素 综 合 休 眠 。
关键词 :山茱萸 ;种 子休 眠;G A3 ;层积 处理 ; 解剖结构 中图分类号 :¥ 7 2 2 . 1 文献标志码 :A 文 章编 号:1 6 7 3 . 9 2 3 X( 2 0 1 3 ) 0 4 . 0 0 0 7 — 0 6
FU Xi a n g — x i a n g , ZHOU Xi a o — d o ng , L1 U Ho n g — na
( C o l l e g e o f F o r e s t Re s o u r c e s a n d E n v i r o n me n t , Na n j i n g F o r e s t r y Un i v e r s i t y , Na n j i n g 2 1 0 0 3 7 , J i a n g s u , 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S e e d o f C o r n u s o ic f i n a l i s p o s s e s s e s d e e p d o r ma n c y , nd a b e g i n t o g e mi n a t e a f t e r t wo y e a r s s t r a t i i f c a t i o n . I n o r d e r t o r e v e a l t h e me c h a n i s m o f s e e d d o ma r n c y a n d t o o v e r c o me s e e d d o r ma n c y o f e o ic f i n a l i s . GA a n d s t r a t i i f c a t i o n t r e a t me n t s we r e c o n d u c t e d .
5 0 0 mg L — GA3 s o l u t i o n wa s us e d t o s o a k t h e s e e d s f o r 3 d a ys a nd 5 d a ys ,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b e f o r e s t r a t i ic f a t i on re t a t me n t s i n c l u d i ng
t e mp e r a t u r e . At t he s a me t i me , he t a n a t o mi c a l s t r u c t u r e s o f u n t r e a t e d a n d re t a t e d s e e d s we r e o b s e r v e d t o c o mp a r e t he c h ng a i n g p r o i f l e s .
第3 3卷 第 4期 2 0 1 3年 4月
中 南 林 业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Ce n t r a l S o u t h Un i v e r s i t y o f F o r e s t r y& T e c i v e t e mp e r a t u r e a t 5℃ - 3 0℃ . c o l d s t r a t i ic f a t i o n a t 0℃ -5 ℃ . a s we l 1 a s c ol d s t r a t i i f c a t i o n f o r 1 . 5 mo n t h s ol f l o we d b y a l t e r na t i ve
种子 3 d和 5 d ,结合不 同层 积处理 ( 变温 ( 5~ 3 0  ̄ C)层积 )、低温 层积 ( 0~ 5 " C)、低温层积 1 个 半月后转 入变温 层积 ),以探索解 除种子休 眠的方法 ;并对层积 前后 的种 子进行解剖 比较研究 。结果表 明:G A 和层积 处理都可促进种 子休 眠的解除;层积 3个月的结果表 明变温层积解 除休 眠的效果最好, 低温层 积 +变温层积次之 , 低温层 积无效 果,但低温 层积 7个 月可使发芽 率达到 4 0 %;G A3 浸泡 结合层积处 理可有效解 除种子休眠 。处理 前后种子 的解剖 结构变化表 明:种子 的休眠原 因既有种 皮的机械束缚作用 ( 物理休眠 ) , 同时还存在胚的形态休眠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