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休眠及解除方法共27页

合集下载

种子的休眠与催芽

种子的休眠与催芽
120-240 80
40-60
2.变温层积催芽
变温层积催芽是利用高温和低温交替进行层积催 芽的方法。
3.高温层积催芽
高温层积催芽是将浸种吸胀后的种子放在高温 (15-30℃)条件下进行层积催芽的方法。
(三)其他催芽方法
用各种物理方法擦伤无透性的种皮,以利种 子吸水,如国外已有专门的种子擦伤机。此 外用化学药剂、微量元素、赤霉素、类生长 素等溶液浸种,对一部分树种的种子亦能起 到催芽作用。
是将种子与湿润物(河沙、泥炭、锯末等)混合或 分层放置,在一定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解除 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一种催芽方法。 适用于生理休眠的种子,也广泛用于强迫休眠种 子。 根据层积的温度不同,可将层积催芽分成低温层 积、变温层积和高温层积催芽等方法。
1.低温层积催芽
它是目前种子催芽效果最好的方法之一。 低温层积催芽的主要条件是低温、湿润和通气。 低温阶段一般控制在0-7℃,待播种前再逐渐升温。
种子的休眠与催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本章内容
种子休眠 种子催芽 种子萌发
第一节 种子休眠
一、概述
(一)种子休眠(seed dormancy)
是指具有生命力的种子,由于种皮障碍、种 胚尚未成熟或种子内含有抑制物质等原因, 在适宜萌发条件下,也不能萌发的现象。 林木种子成熟后有三种形态。即胎生、静止 和休眠。
(二)休眠的意义
(4)换水
凡浸种时间超过12小时的都要每天换水1-2次。
(5)硬粒种子用热水逐次增温浸种效果更好
先用70℃热水浸种1昼夜后,将筛子筛出的硬粒种 子,再用90℃热水浸种,反复2-3次,大部分硬粒 种子都能吸胀。
2.催芽
一般有以下方法: (1)生豆芽法

第四章种子休眠及其调控

第四章种子休眠及其调控
对萌发就成为不必要的激素。CK不是萌发所必需的激素,但能 抵消ABA的作用,使因ABA而休眠的种子萌发。 该学说不仅表明了每种激素的作用,而且表明了各激素间的互作效应。
第四节 种子休眠及调控
➢农业生产意义
有利方面
避免穗发芽,丰产丰收; 有利于种子储藏; 延长种子寿命。
不利方面
影响发芽结果 有时降低种用价值 造成根除杂草困难
第四节 种子休眠及调控
二、种子休眠的原因 种子休眠的原因很复杂,造成一种种子休眠,可能是单方
面原因,也可能是多方面原因综合影响的结果。
(一) 胚休眠(2个方面) (二)皮层的障碍(5个方面) (三)种子中抑制物质的存在 (四)光 (五)不良条件的影响
种子中的主要抑制物质
1. 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如氯化纳、氯化钙、硫酸镁、氰化氢、 氨、乙烯等。
2. 醇醛类――如乙醛、苯甲醛、胡萝卜醇等。 3. 有机酸类――如ABA、阿魏酸、儿茶酸、水杨酸、咖啡酸等。 4. 生物碱类――如咖啡碱、可可碱、烟碱(尼古丁)等。 5. 芥子油类――如丙烯异硫氰酸等。 6. 香豆素 7. 酚类――如苯酚、间苯二酚、邻苯二酚等。 8. 苷类――如苦杏仁苷。
图 白三叶种脐附近的种皮结构(Thomas,1987)
(二) 种皮障碍
2. 种皮不透气性 有些种子的种皮能够透入水分,但由于透氧性不良,种子仍然不 能得到充分的萌发条件而被迫处于休眠状态,如禾谷类、棉花等。 尤其在含水量较高的情况下,种皮更成为气体通透的障碍,因为水 分堵塞了种皮上的空隙,阻碍了气体的扩散。
14
(二) 种皮障碍 5. 种皮的机械约束作用 有些种子的种皮具有机械约束力,使胚不能向外伸展,即使在氧
气和水分能得到满足的条件下,给予适宜的发芽温度,种子仍长期处 于吸胀饱和状态,无力突破种皮。直至种皮得到干燥机会,或者随着 时间的延长,细胞壁的胶体性质发生变化,种皮的约束力逐渐减弱, 种子才能萌发。

第五章 种子的休眠

第五章 种子的休眠

外在条件一旦适合-迅速萌发
正常条件-仍不萌发
Baskin
物理休眠-种皮透水性、透气性、机械障碍
化学休眠-被覆物中的化学物质
符合休眠
三、种子休眠的原因
胚休眠 种皮的障碍
发芽抑制物质的存在 光的影响
不良条件的影响
(一)胚休眠
1.种胚未成熟 从外表看,各部分组织已充分成熟并已脱离母 株,但内部种胚尚未成熟。 草本花卉种子:毛莨科、罂粟科,人参、浙贝 等药用植物种子;冬青树、银杏;兰花……
原因: 禾谷类种子的休眠与种被的影响有关
水稻、大麦、燕麦的休眠:由于稃壳包被籽粒,使萌发时
种胚的氧气供应受到阻碍,果种皮对种子发芽也有同样限 制作用。
小麦:果种皮阻碍了氧气的通透 实际操作: 水稻去除稃壳,小麦用机械方法擦伤籽粒的外层,或者采
用双氧水处理,改变种被的透性或提供氧气,种子就能很 快萌发。
麦类(大麦、燕麦)休眠明显,水稻、玉米休眠浅 皮大麦休眠期>裸大麦、粳稻常有休眠期、籼稻休眠性不
明显。我国栽培的一般品种通常不存在休眠期,在高温高 湿条件下容易发生穗发芽现象。
小麦休眠期—种皮颜色:红皮小麦>白皮小麦
2.生理因素
不同成熟度的禾谷类种子休眠期存在显著差异,一般从乳
熟期起,成熟度越高,休眠期越短。
抑制发芽
抑制发芽
种子对光的敏感性不是绝对的,往往受 到生长状态、种皮的完整性、成熟度、干藏 后熟、氧分压、温度、酸度以及硝酸盐或其 他化合物有无而改变。
(四)光的影响
根据光敏感性,将种子分为三类: 因白光的存在而缩短 或解除休眠的种子
因白光的存在而加强 或诱导休眠 在光下或黑暗中均能 很好萌发的种子
1.种胚未成熟

种子学-种子的休眠

种子学-种子的休眠

禾谷类种子休眠期的影响因素 1 遗传因素
种间差异(大麦、燕麦、小麦、水稻、玉米), 品种间差异。 皮大麦>裸大麦;红皮小麦>白皮小麦;粳稻>籼稻 多基因控制
2 生理因素
从乳熟期起,成熟度越高休眠期越短。 种子着生部位不同,成熟度和生理状态有别,休眠深度也有差别。
3 环境因素
成熟期间的环境条件决定休眠深度:温度越高,休眠越短 储藏环境条件影响休眠解除速度:高温加速解除;含氧高解除快。
相互作用
GA
ABA
CK
乙烯
+
+
+
+
-
+
+
+
-
萌发
+
-
-
-
+
+
-
-
+Βιβλιοθήκη -+-
休眠
-
-
-
CK仅在ABA存在时才有必要,而且具有减轻逆境诱导二次 休眠的作用,而且这一作用是通过刺激乙烯的产生。
乙烯: 促进萌发,解除休眠
生长素:对萌发(休眠)无明显影响,促进幼苗生长
2 呼吸途径调控学说 萌发:EMS-TAC途径 转向 PPP TCA过于强烈,大量耗氧,抑制了其他的需氧过程 增加氧气可以促进萌发; 抑制EMS-TAC,降低耗氧量,有利于休眠的解除
低温潮湿的环境(0-10 ℃)-----低温层积 果树(桃,苹果,李,杏等);三叶草等
2 皮层的障碍 皮层不透水:种子不能吸胀(硬实) 种皮坚韧致密,具有疏水物质(蜡质角质层) 豆科,锦葵科,旋花科等
皮层不透气:水分可以透入,但是透氧性不良
皮层结构致密,在含水量高的情况下,水分堵塞种皮空隙; 皮层中的酚类物质和过氧化物酶消耗氧气(深色种子休眠较深); 皮层限制二氧化碳排出,影响种子正常呼吸作用 小麦、油菜、豆类种子普遍现象

种子的休眠

种子的休眠

种子休眠的意义
冷热交替的北方地区,气候条件多变,种子要经 过一些时间的休眠才能萌发,主要是在秋季形 成种子后到翌年春发芽,从而避免了冬天严寒 的伤害.
这是植物长期进化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
种子休眠原因
第二类是种壳(种皮和果皮等)的限制造成 的。包括种壳的机械阻碍、不透水性、不透 气性以及种壳中存在抑制萌发的物质等原因。 用物理、化学方法破坏种皮或去除种壳即可 解除休眠。
胚本身的因素
胚的影响
银杏、人参等的种子采收时外部形态已近成 熟,但胚尚未分化完全,仍需从胚乳中吸收养 料,继续分化发育,直至完全成熟才能发芽。
种子的休眠
种子休眠(seed dormancy):活种子在适宜 的萌发条件(温度、水分和氧气等)下仍不能 发芽的现象,是植物重要的适应特性之一。
休眠的分类
根据种子休眠产生的时间可分为两类
初生休眠:收获时即已具有的休眠现象 次生休眠:原来无休眠或解除休眠后的种子 由于高湿、低氧、高二氧化碳、低水势或缺 乏光照等不适宜环境条件的影响诱发的休眠
胚本身的因素
另如樱桃、山楂、梨、苹果、小麦等种子胚 的外部形态虽已具备成熟特征,但在生理上 必须通过后熟过程,在种子内部完成一系列 生理生化变化以后才能萌发。
种皮的影响
由种皮构造所引起的透性不良和机械阻力的 影响 一是种皮因具有栅状组织和果胶层而不透水, 导致吸水困难,阻碍萌发(如豆科植物种子)
机械处理 对硬实种子采用机械处理如切割、削破和擦 伤种皮等可打破其休眠
解除种子休眠
药剂处理
常用的化学药剂有过氧化氢等氧化剂和赤霉 素乙烯等激素。 赤霉素可逆转脱落酸引起的效应,打破由后者 诱导的休眠;在低温条件下赤霉酸促进发芽 的效果尤其明显,对三叶草种子可用极低浓 度的乙烯解除休眠。

种子休眠及破除方法

种子休眠及破除方法

• 种皮切割法:休眠种子经种皮切割处理后,再进行发芽试验, 结果这些种子的发芽率平均达93.36%(表2),几乎达无休眠 种子的发芽水平。种皮切割法不象TTC或BTB法那样需要 配制专门的试剂,且比种胚切割易行,对籽粒较小种子特别 适合。
• 种皮切割之所以能有效地打破休眠,主要有两条原因,其一 是消除了种皮障碍,提高种子吸水透气能力;其二是切割过 程造成人为损伤,改变了生物膜的渗透性。但切割程度宜适 当,否则会损伤种胚或因切口过大,引起腐烂等原因,致使发 芽率下降。
• 种皮切刻法休眠种子(即发芽试验中未能发芽的完好种子) 用单面刀片徒手切割或剔破少许种皮,造成人为机械损伤, 然后再进行发芽试验。
• 冷冻处理法休眠种子放置于1℃冷藏箱中冷冻处理24h,然 后再进行发芽试验。干嫌处理法休眠种子浸种24h,取出后 在太阳下晒干,使种子含水量在8%以下,再进行发芽试验〔。
材试验标准,从符合净度要求的供试材料中随机取样,每样品 重复3次,每试样均在100粒种子以上。将种子置于吸水纸 的发芽床中,加水至种子饱和含水量的60%一80%,籽粒间 保持一定距离,在发芽过程中及时补充水分,若发现霉烂种 子及时取出。于试验的第3天和第5天各统计一次发芽种子 数,最后计算种子的发芽率。
参考文献:
( 1 ) 陈丹1992.短叶13萝卜种子休眠的初步探讨.种子(4):29一 31
( 2 ) 陈禅友等1990长可豆种子成熟度对种子活力及田间生产 性的影响.中国蔬菜(2):50一52
( 3 ) 谷建田等1992老化前后湿干处理对番茄及菜花种子的效 应.种子(3):13一18
(4)张存信1992.破除蔬菜种子休眠技术.蔬菜(2):28一29
表2 不同处理对休眠大白菜种子’发芽率的影晌

种子休眠的解除方法

种子休眠的解除方法

• 3 生物处理 • 除了植 物自身能合成的激素之外,其它一些 生化物质,如壳梭孢(菌)素、Cotylenol、CotyleninE、 独脚金醇(Strigol)等植物和真菌的产物,能打破种子的 休眠,如壳梭孢(菌)素能促进被脱落酸(ABA)抑制的莴 苣种子的萌发,并加速玉米和萝卜种子的萌发,所以将 有些休眠种子堆集于刨花等碎物中接种微生物发酵, 可减轻或打破种子休眠[3,5]。在自然情况下,这种情 况是通常发生的,植物果实成熟后脱落,被一些枯枝落 叶所覆盖,堆积发酵而解除休眠。 动物对有些植物果 实的采食有利于种子萌发,赤麂取食南酸枣 (Choerospondiasaxillaris)吐出果核,使果肉与种子分开, 免除了果肉对种子的抑制作用[16];对于有些硬实种 子,经过动物的啃咬、咀嚼等会破坏部分种皮,增加透 水透气性;经过胃肠时,消化液中的稀酸和酶等在一定 程度上均会软化种皮,减弱种子的休眠性[16,17],因此 动物的取食对硬核的果树种子萌发是有利的。 4
• 干燥后熟的速度因植物种类、温度和种子含水量而 异,与氧的供应也有一定的相关性。温度越低,干燥种 子休眠维持的时间越久。温度与休眠消失速率间具 有数学关系,以稻种子为例:若以升到50%发芽率所需 的时间(D)代表休眠解除速率,T代表温度, 则:logD=a+bT,其中a与b皆是常数。不过该直线关系 所涵盖的T的范围是有限的,约在27~57℃之间。直 线的斜率(b)代表温度的效应,由之可以计算出Q10(温 度每上升10℃,反应速率所增加的倍数),稻的Q10约为 311,大麦为319。稻种子含水量在12%~1415%之间 时,并不影响温度解除种子休眠的能力,但是在 419%~1118%之间,则越干燥,解除的效果越差,但后 熟时间过久,特别是温度或种子含水量高时,容易引起 种子劣变。与稻种子相似,三裂叶豚草 (Ambrosiatrifida)、天山槭(Acersemenovii)和欧洲白蜡 树(Fraxinus excelsior)种子的休眠解除程度也随干燥 程度而变化。

种子学chapter. 种子休眠及其调控(精选优秀)PPT

种子学chapter. 种子休眠及其调控(精选优秀)PPT
Roberts(1969)提出调控种子休眠与萌发的PP途径假说,其大意如图所示:
种子一定不பைடு நூலகம்发芽。种子发芽是否受到抑制决定于 若将它们置于一定温度条件下,可以提高其发芽率或使之发芽良好。
由于白光中的红光和远红光成分的联合作用,使胚内光敏素(P)活化型(Pfr)与钝化型(Pr)达到一定比例时,需光的种子便能萌发(即休眠
2.种子休眠的意义 (1)生物学意义:休眠对植物本身有利。长期自
然选择中所形成的抵抗不良环境条件的适应性, 有利子种质的延续。
(2)农业生产意义: 1)有利方面:防止穗发芽;
有利于种子储藏; 还有后熟作用,可以增加产量。 2)不利方面:降低了种子利用价值; 造成根除杂草困难。
二、休眠的原因
(一)胚休眠(embryo dormancy) 1. 种胚尚未成熟
(三) 抑制物质可以存在于种子的不同部位----种被、胚
部或者胚乳中。 白芥等一些十字花科种子成熟后,残留在果壳内
的种子不能发芽或发芽率和发芽速率较低; 小麦中曾发现稃壳中的抑制物质会使小麦的田间
萌发率降低,直到抑制物质因雨水淋洗而淋失,或 降低浓度后才能萌发;
番茄、黄瓜等新鲜果实含有抑制自身种子萌发的 物质(种子尚包在果实内时);
所含抑制物质的浓度、种胚对抑制物质的敏感性以 被打破)。
(1)白光可以结束种子休眠,如苋属(西风古---短时间照光)、芥菜、莴苣(品种Grand Rapids)、烟草、芹菜等。 学说要点是:
及种子中可能存在的拮抗性物质。 弱光虽然有效,但需延长照光时间。
如黄瓜、莴苣(品种Great lakes等)、番茄的某些品种和萝卜。 ②GA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激素,起原初作用。 干燥条件-----花期较长的作物,不同部位所着生的种子因成熟度不同,硬实百分率也有差异。 图 休眠与萌发的代谢调控机制 同一年中不同季节收获的种子硬实率亦有显著差异。 种子休眠的概念(seed dormancy) 种皮的物理障碍导致CO2在种子的积聚。 许多作物的休眠种子并非绝对不能发芽,而是其萌发温度不同于非休眠种子,而且发芽的温度范围偏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