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统计》课件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3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西师大版20张

我会做
(1) 41 ÷7的商是三位数,
里可以
填( 7、8、9 ),
里最大填(9 )。
(2)536除以一个一位数,商是两位数,这个
一位数可以是(6、7、8、9、),最小是 ( 6 )。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 学习,你学到 了什么?
笔算除法高位起。 一位一位除下去。 除数一位看一位。 一位不够看两位。 除到哪位商哪位。
拓展题
3 603
4 428
商是三位数
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 1、从哪儿除起? 2、如何确定商的位置? 3、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笔算除法高位起。 一位一位除下去。 除数一位看一位。 一位不够看两位。 除到哪位商哪位。 余数总比除数小。
147÷3
商的最高 位是几?
645÷5 商的最高位是几?
783÷9 商的最高位是几?
合作探究 (1.)先用被除数中的数字几除以3? (2.)当1个百除以3不够商1个百时, 该怎么办呢? (3.)13个十除以3,商应该写在哪一 位上呢?
独立尝试
135÷3如何笔算?
45 3 135
12 15 15 0
4为什么写在 十位上?
分组练习
我发 现①
当百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是两位数。
26
427÷7 商的最高位是几?
357÷3 商的最高位是几?
648÷4 商的最高位是几?
数学医院
69
8
5 382 30ຫໍສະໝຸດ 改: 765 382
882
35
8 656 64 1
45
32
37
30
2
改:8
82
656
64
16
16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简单的统计活动》活动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2

小学数学西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简单的统计活动》第2课时活动设计科目版本小学数学西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章节第六单元课名简单的统计活动第2课时学习目标 1.体会分段统计的必要性,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段统计。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描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具体环节设计教学环节内容1.教师上课1.1情景导入1.制造认知冲突,引出分段统计方法。
用统计表和统计图统计我们班第一大组同学的年龄情况。
(课件出示第一大组年龄情况)三(1)班第1大组学生年龄情况:刘莉8岁叶小凤9岁王茂程9岁李星杭8岁曹梦馨8岁文皓阳8岁赵晨博7岁陈家业8岁刘厶铭9岁曹明桔10岁李金膘9岁廖文杞8岁你能根据以上信息制作统计表吗?学生可能回答:“用姓名作为项目,将相应的年龄写在下方……”教师引:这样可行吗?假如我们要统计的人数是几十个、甚至上百个,都这样统计吗?(让学生体会到项目太多,不好统计)学生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引出分段统计的方法。
1.2探索新知 1.制作统计表。
(1)尝试分段统计。
学生讨论:怎样分段比较恰当?师生共同制作空白统计表:第一大组同学年龄统计表年龄7岁8岁9岁10岁合计人数(人)各个项目的人数可以用什么方法统计比较好?(学生可能有两种回答,一是一个一个地数,在这里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数全班同学、全年级同学、全校同学,就容易数重或数漏,所以人们通常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具体数量。
让学生体会正字刚好五画,数起来好数。
)抽学生上台试一试,完成统计表。
(2)小结分段统计。
评价一下这种统计方法怎么样?小结:这就是统计学中著名的“分段统计法”。
大家看统计表,8岁和9岁这两段人数最多,7岁及以下分布较少,如果还有6岁或其他的话,就没有必要单独列一项,就可以设定为“8岁以下”一项就可以了,同样,如果还有10岁及以上的话,就可设定为“9岁以上”一项(教师改动统计表),而年龄则应该改为年龄段,这样,我们的统计表就更简单明了,利于制作了。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单元教案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义务教育教科书)课本目录如下:简单的统计活动一天用的纸统计第1课时统计(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页例1及92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123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
【教学难点】选择简便科学的统计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鱼、小鸟、小兔卡片若干张。
为学生准备学具盒6个,每个盒子里放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卡片共15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回顾旧知教师出示杂乱地贴在黑板上的学具卡片。
谈话:今天有一些小动物想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学习,大家高兴吗?看一看都有谁呀?学生看图把小动物分成小鱼、小鸟、小兔。
教师:谁来告诉我们大家,小鱼的卡片有几张?学生1:看不清楚,太乱了。
学生2:数不准。
教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很清楚地看出小鱼、小鸟、小兔的卡片各有多少张吗?(指名学生说一说。
)教师: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分一分,排一排?(找一个学生上来分一分,排一排。
)教师:现在你能说出它们各有多少张了吗?学生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回答。
教师:像这样分一分、再数一数的方法是我们学习过的统计。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
(出示课题)[点评:以旧引新,通过出示小动物的图片,让学生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体会初步的统计思想,为下面探索统计的方法做好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二、统计图形,探索统计方法1(1)教师: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有一个盒子,里面有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从盒子里摸出一个来看一看,并告诉大家盒子里有许多这样的图形卡片。
(有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教师:咱们每个小组的小朋友都来看一看盒子里的这些卡片,你有什么想法?学生1:太乱了,我没看到圆形卡片。
学生2:我想知道三角形的卡片有几张,就是数不准。
学生3:我想知道正方形的卡片有几张,但看不出来。
教师:我也想知道你们小组里圆形卡片有几张,我们该怎么办呢?学生1:我们把卡片拿出来在课桌上摆一摆,再数一数就行了。
学生2:我认为不行,如果课桌太小了,放不下怎么办?2(1)教师:我有一个办法,你们愿意听一听吗?(2)老师对学生提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一个同学说图形名称,其他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统计2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统计2一、教材简介本教材为《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本册教材侧重于数学基础的巩固和提高,着重强化数字的运算和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注重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对题目的解读和分析,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的规则,掌握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方法;2.学生能够通过自主练习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运算速度和精度,熟练地运用数字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3.学生能够将已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理解和掌握数学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高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提高数学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第一课时:加减法口算练习1.教师讲解加减法口算练习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介绍口算练习的重要性和作用;2.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让学生熟悉口算练习的过程和技巧;3.组织学生进行口算练习,通过自主练习、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运算速度和精度。
第二课时:加减法综合应用1.教师讲解加减法的综合应用,介绍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思路;2.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综合应用;3.组织学生进行加减法的实际问题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课时:乘法口算练习1.教师讲解乘法口算练习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介绍口算练习的重要性和作用;2.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让学生熟悉口算练习的过程和技巧;3.组织学生进行口算练习,通过自主练习、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运算速度和精度。
第四课时:乘法综合应用1.教师讲解乘法的综合应用,介绍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思路;2.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的综合应用;3.组织学生进行乘法的实际问题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课时:除法口算练习1.教师讲解除法口算练习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介绍口算练习的重要性和作用;2.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让学生熟悉口算练习的过程和技巧;3.组织学生进行口算练习,通过自主练习、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运算速度和精度。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课件

小数的初步认识(一)
起点
第 一 关
36.6,体温正常
1.5
1.2
像 3.45、0.85、2.60、36.6、1.2 和 1.5 这样 的数叫做小数。
这个小圆点叫小数点。
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1
21
整小
小
数数
数
部点
部
分
分
起点
起点
小数的读法:
第 二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起点
起点
第四关
铅笔每支 0.5元
5角
1元=10角
( )角=
元 = 0.( ) 元
1元=100分
=
1分=( )元=0.01 元 ( )分= 元 =0. 0( )元
起点
第五关
.
元
想一想
整数 部分
小数部分 小数部分
第一位
第二位
元
角
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起点
起点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谢谢大家!
读作:十八点五 读作:九点零五
最后读小数部分,顺次读出 每一位上的数字。
起点
起点
写小数
一点八 五十点五六 一点零五 零点五 九点零五
第三关
写作:1.8 写作:50.56 写作:1.05 写作:0.5 写作:9.05
小数的写法:
写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 来写; 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 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位上的数字。
关
. 3
45
读作:三点四五
按整数的 读作点 像报电话号码一样依次
读法来读
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读小数
最新西师大版数学六下《统计》公开课课件

No Image
铅笔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2个百2个十合起来是220。2个百6个 十合起来是260支。
返回
统计
两种笔一共有多少支?
220+260=〔 480 〕(支)
方Im法Nao一ge 拆分法
220=2+00+20+
260=200+60
400+ 80=480
返回
统计
两种笔一共有多少支?
220+260=〔 480 〕(支)
方Im法Nao二ge 利用数的组成计算
No Image
百位上的2个百加2个百等于4个百, 十位上的2个十加6个十等于8个十,
4个百和8个十合起来是480。
返回
统计
两种笔一共有多少支?
返回
统计
在统计与概率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
经整理后的数据可以用统 计表或统计图表示。我们 学过的统计图有……
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返回
统计
在统计与概率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
条形统计图
可以清楚 地看出数 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
不但可以看出数 量的多少,而且 很容易看出数量 的增减幅度或变 化趋势。
〔15×3+25+38〕÷〔15+9+12〕 =108÷36 =3〔棵〕 答:平均每人植树3棵。
返回
统计
2.山上某镇离山下县城有60千米路程,一人骑车从某 镇出发去县城,每小时行20千米;从县城返回某镇时, 由于是上山路,每小时行15千米。问他往返平均每小 时约行多少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