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三章第三节超声与次声教案2(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3章 第3节 超声与次声教案 (新版)沪科版

第三节超声与次声【学习目标】1.从搜集的信息中了解超声的特点,了解超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2.从搜集的信息中了解次声的一般特点和危害性。
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标出来。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超声自主阅读教材P47~48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正常人的耳朵只能听到频率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超声是指高于20000Hz,次声是指低于20Hz。
2.受蝙蝠利用超声导航的启示,人们制成超声雷达,用它来探测海底深度、海中暗礁等。
利用超声具有很强穿透能力的特点,人们制造了超声诊断仪用来检查、治疗人体疾病。
利用超声对物体有很强破坏力的特点,用来破坏细菌结构,对医疗器械和食物进行杀菌消毒。
知识链接:超声具有频率高、方向性好、反射力强、穿透能力强、“破碎”能力强、生理作用等特点,应用于超声雷达(声呐)、超声诊断仪(B超)、超声金属探伤仪、超声波杀菌消毒、超声波去污、缩短种子发芽时间。
归纳总结:人能够听到声音需要四个条件:一是有声波到达人耳;二是人的听觉系统不出现故障;三是声响达到一定值;四是声音的频率在某一范围内,这四个条件只要有一个不满足,人就无法听到声音。
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教师巡视,根据完成情况挑选3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知识板块一、二。
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
给每组分发器材,组织好方案的探究活动,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并讨论其原因,选择两组在全班进行展示讲解,师生共同评估,得出一致性的结论。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3.图中的各个选项是生活中利用超声波的例子,其中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A )知识板块二次声自主阅读教材P48~49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4.火山爆发、地震、风暴、核爆炸、导弹发射等都能产生次声,能量高的次声具有极大的破坏力。
人在强次声环境中,器官将受到破坏,产生不适感,严重时造成内脏出血,危及生命。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三章第三节超声与次声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第三章声的世界第三节超声与次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从收集的信息中了解超声的特点,了解超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2.从收集的信息中了解次声的特点,了解次声的应用和危害性。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及信息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科学技术的兴趣,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1.知道超声、次声的概念。
2.知道超声的应用。
难点培养和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对自然和科学技术的兴趣。
教具准备音像资料,图片或光盘,电脑及多媒体的设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声现象的一些性质并探究了它的规律,这些现象不仅有趣,而且都包含了一定的科学道理。
在物理课的学习中,不能忘记思考物理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物理知识是从实际中来的,又要应用到实际中去。
一句话,学习物理知识就是要应用它来为人类服务,提高人们生活的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现在,你大概已经有了体会,那么你对超声和次声知道多少?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学习它。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阅读课本,完成本节学生用书“课前预习”部分。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研究发现,声波的频率范围是很宽的,由10-4Hz到1012Hz,但正常人的耳朵只能听到20 Hz到20000 Hz之间的声音,低于和高于此频率范围的声音人都听不到。
通常把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音称为超声,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称为次声。
探究点一超声1.概念: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音。
2.特点:(1)频率高,能量大(强穿透力,强破碎能力);(2)沿直线传播,可反射。
3.应用:学生阅读图3-27,了解自然界中的一些发声频率、人和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
例如:狗能听到频率达50000 Hz的超声,蝙蝠能听到频率为十几万赫的超声。
(1)利用超声雷达(又叫声呐)探测物体位置等。
(2)超声有很强的穿透能力。
超声诊断仪(如B超);超声金属探伤仪。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第三章第三节超声与次声教案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第三章第三节超声与次声一、教学内容1. 超声与次声的定义及其特点2. 超声与次声的应用实例3. 人耳听觉频率范围的理解4. 超声与次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超声与次声的定义及其特点,能够分辨超声与次声。
2.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超声与次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对人体听觉频率范围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超声与次声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超声与次声的定义及其特点,超声与次声的应用实例。
难点:人耳听觉频率范围的理解,超声与次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超声波探测仪、次声波发生器。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超声波探测仪和次声波发生器,为学生演示超声与次声的现象,让学生初步感受超声与次声的区别。
2. 知识讲解:(1)介绍超声与次声的定义及其特点。
(2)讲解超声与次声的应用实例,如:超声波清洗、B超、次声波探测等。
3. 课堂互动:(1)提问:请同学们说一下超声与次声的特点及应用。
(2)学生互相讨论,分享各自的答案。
4.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超声与次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超声波探测胎儿、次声波探测地震等。
5. 随堂练习:(1)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还有哪些领域应用了超声与次声技术?(2)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问题。
六、板书设计1. 超声与次声的定义2. 超声与次声的特点3. 超声与次声的应用实例4. 人耳听觉频率范围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两个超声与次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2. 请解释一下人耳听觉频率范围的含义。
3. 思考题:还有哪些领域可以应用超声与次声技术?请举例说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初步感受超声与次声的现象。
在知识讲解环节,通过讲解超声与次声的定义、特点及应用实例,使学生了解超声与次声的相关知识。
课堂互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答案,加深了对超声与次声的理解。
八年级物理全册 3.3 超声与次声教案 (新版)沪科版

第三节超声与次声一、课前准备1. 人耳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有多大?什么是超声和次声?(答案:人耳听觉频率范围在20 Hz至20000 Hz之间。
高于20000 Hz以上的声音称为超声,低于20 Hz的声音称为次声。
)2. 超声和次声各有何特性?(答案: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力强、对物体有很强的“破碎”能力,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由于次声波的频率很低,因而它显示出了种种奇特的性质,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传播的距离远,而且不容易被吸收.)二、名师解读点拨知识点1:超声与次声高于________Hz以上的声音称为超声,低于________Hz的声音称为次声。
人耳听觉频率范围在________________Hz之间。
答案:20000 20 20 Hz至20000【明确】我们平常听到的各种声音只是声音世界中的一部分,尽管听不到,却很有意义。
知识点2:超声及其应用【想一想】超声有哪些的应用?【点拨】超声波的应用是很广的。
定向发射的超声在水中传播的距离比光和无线电信号远得多.模仿蝙蝠使用超声的道理,人类发明了声纳这种装在船只及潜艇上的装置.靠超声在水中传播时碰到物体产生回波,来测定距离,确定位置,能发现对手,或保证航行安全;超声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超声诊断仪(B超)可以用来检查、治疗人体疾病,超声探测仪能探测金属内部存在的缺陷;超声对物体有很强的“破碎”能力,能将一般情况下不能混合的液体(如油和水)混合在一起,可用在化学工业上,它还能破坏细菌结构可对医疗器械和食物等进行杀菌消毒。
用超声处理过的种子可以缩短发芽时间,提高发芽率。
【注意】超声仍是一种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利用超声来测定距离确定位置时需要有传播的物质。
知识点3:次声及其应用【想一想】哪些情况可产生次声?【点拨】火山爆发、坠人大气层中的流星、极光、地震、海啸、台风、雷暴、龙卷风、电离层扰动,等等.利用人工的方法也能产生次声波,例如核爆炸、火箭发射、化学爆炸,等等.【说明】许多灾害性的自然现象,如火山爆发、龙卷风、雷暴、台风等,在发生之前可能会辐射出次声波,人们就有可能利用这些前兆现象来预测和预报这些灾害性自然事件的发生.预测自然灾害性事件,探测出这些次声源的有关参量.【想一想】次声有何破坏性?【点拨】次声能量很高,能使机器设备破坏、飞机解体、建筑物破坏;在强次声环境中,人的平衡器官的功能将受到破坏,会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内脏出血破坏,危及生命。
沪科版物理八全3.3超声与次声教案3

第三节超声与次声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从收集的信息中了解超声的特点,了解超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2.从收集的信息中了解次声的一般特点,了解次声的应用和危害性。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及信息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科学技术的兴趣,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知道超声、次声的概念。
2.知道超声的应用。
【教学难点】培养和提高学生惧信息的能力及对自然和科学技术的兴趣。
【教具准备】音像资料,图片或光盘,电脑及多媒体的设备。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声现象的一些性质并探究了它的规律,这些现象不仅有趣,而且都包含了一定的科学道理。
物理知道是从实际中来的,又要应用到实际中去。
一句话,学习物理知识就是要应用它来人类服务,提高人们生活的水平,改善生活的质量。
这节课,我们来认识超声和次声。
(二)进行新课研究发现,声波的频率范围是很宽的,由10-4Hz到1012Hz,但正常人的耳朵只能听到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低于和高于此频率范围的声音人都听不到。
通常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
一、超声1概念: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2 特点:⑴频率高,能量大(强穿透力,强破碎能力)⑵沿直线传播,可反射3 应用学生阅读图3-32,了解自然界中的一些发声频率、人和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
例如:狗能听到频率达50000Hz的超声,蝙蝠能听到频率为十几万赫的超声。
(1)利用超声雷达(又叫声呐)探测物体位置等。
(2)超声有很强的穿透能力。
超声诊断仪(如B超);超声金属探伤仪。
(3)超声对物体有很强的“破碎”能力。
举例。
(4)用超声处理过的种子可以缩短发芽时间,提高发芽率。
其他:超声空气加湿器、犬笛二、次声1 概念: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2 特点:⑴频率低,传播远⑵能量很高的次声具有极大破坏力3 应用:人声也听不到次声。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三章 声的世界 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公开课教案_2

§3.3超声与次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超声、次声的概念;知道超声的应用。
2、从搜集的信息中了解超声的特点,了解超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3、从搜集的信息中了解次声的一般特点和危害性。
4、通过对超声和次声的学习,培养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1)知道超声、次声的概念。
(2)知道超声的应用。
教学难点培养和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及对自然和科学技术的兴趣。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法、竞赛法、讲授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教具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音像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复习)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声现象的一些性质并探究了它的规律,这些现象不仅有趣,而且都包含了一定的科学道理。
在物理课的学习中,不能忘记思考物理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物理知识是从实际中来的,又要应用到实际中去。
学习物理知识就是要应用它束为人类服务,提高人们生活的水平,改善生活的质量。
现在,你大概已经有了体会,那么你对超声和次声知道多少?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学习它。
二、新课教学1、超声下面先请大家阅读课本相应的内容(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并在书上做好标记)问题:l、声波的频率范围是多少?2、正常入耳朵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多少?3、频率是多少的声音称为超声?4、频率是多少的声音称为次声?2、超声的应用。
学生看教材并举出利用超声的例子,最后教师讲解总结。
(1)蝙蝠用超声导航。
(2)医生用超声波击碎结石,排出体外,没有开刀。
(3)在眼镜店里,店员用超声波免费为我洗眼镜。
(4)渔民利用声纳探知海底和捕鱼。
(5)轮船航行在海里用声纳探测前方冰山的距离。
(6)B超检查身体的器官的病变。
(7)超声金属探伤仪能探测金属内部存在的缺陷。
(8)化学工业上用超声将一般情况下不能混合的液体。
(如油和水)混合在一起。
(9)超声能破坏细菌结构,用来对医疗器械和食物进行杀菌消毒。
(10)用超声处理过的种子可以缩短发芽时间,提高发芽率。
教师补充:超声加工是利用特制的工具作超声频率振动,通过液体中悬浮磨料来加工工件。
2019年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3章 第3节 超声与次声学案 (新版)沪科版

第三节超声与次声【学习目标】1.从搜集的信息中了解超声的特点,了解超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2.从搜集的信息中了解次声的一般特点和危害性。
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标出来。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超声自主阅读教材P47~48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正常人的耳朵只能听到频率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超声是指高于20000Hz,次声是指低于20Hz。
2.受蝙蝠利用超声导航的启示,人们制成超声雷达,用它来探测海底深度、海中暗礁等。
利用超声具有很强穿透能力的特点,人们制造了超声诊断仪用来检查、治疗人体疾病。
利用超声对物体有很强破坏力的特点,用来破坏细菌结构,对医疗器械和食物进行杀菌消毒。
知识链接:超声具有频率高、方向性好、反射力强、穿透能力强、“破碎”能力强、生理作用等特点,应用于超声雷达(声呐)、超声诊断仪(B超)、超声金属探伤仪、超声波杀菌消毒、超声波去污、缩短种子发芽时间。
归纳总结:人能够听到声音需要四个条件:一是有声波到达人耳;二是人的听觉系统不出现故障;三是声响达到一定值;四是声音的频率在某一范围内,这四个条件只要有一个不满足,人就无法听到声音。
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教师巡视,根据完成情况挑选3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知识板块一、二。
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
给每组分发器材,组织好方案的探究活动,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并讨论其原因,选择两组在全班进行展示讲解,师生共同评估,得出一致性的结论。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3.图中的各个选项是生活中利用超声波的例子,其中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A )知识板块二次声自主阅读教材P48~49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4.火山爆发、地震、风暴、核爆炸、导弹发射等都能产生次声,能量高的次声具有极大的破坏力。
人在强次声环境中,器官将受到破坏,产生不适感,严重时造成内脏出血,危及生命。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三章 声的世界 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优质课教学设计_2

课题超声与次声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从收集的信息中了解超声的特点,了解超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从收集的信息中了解次声的一般特点,了解次声的应用和危害性。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及信息交流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科学技术的兴趣,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重点超声和次声的概念,超声的应用。
难点收集与整理信息的水平。
教学环节教师调控学生活动备注超声1概念: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音2 特点:⑴频率高,能量大(强穿透力,强破碎水平)⑵沿直线传播,可反射3 应用超声雷达(“声纳”)、金属探伤仪、超声处理过种子缩短发芽时间,提升发芽率、超声加工(利用特制的工具,做超声频率振动,通过液体中悬浮磨料加工工件,主要用于加工各种执导阅读教材P45—信息窗,了解能听到超声与发出超声的动物讲解超声特点让学生归纳生活中超声的应用总结评价补充对于超声的应用,要求学生知道给出应用实例看书、了解能听到超声与发出超声的动物归纳、回答了解超声在各个行业的应用不导电的硬脆材料,例如:玻璃,石英,陶瓷,宝石等)、化工业使一般情况下不能混和液体(如油和水)混合、探测鱼群、 B超诊断与治疗,医疗设备杀菌消毒、超声洗牙其他:超声空气加湿器、犬笛次声1 概念:频率低于20HZ 的声音2 特点:⑴频率低,传播远⑵能量极大的次声具有极大破坏力3 应用:⑴预报灾害:发生前会辐射次声源⑵医疗:人和生物对次声波反应,某些器官也会发生微弱次声源,可了解人体生物器官活动⑶军事:核武器4 危害:使机器设备破裂,飞机解体,建筑物遭到破坏人的平衡器官的功能破坏,会产生恶心,晕眩,旋转等症状,严重的造成指导阅读教材P45—信息窗,了解能听到次声与发出次声的动物讲解次声特点让学生归纳次声的应用总结评价补充对于次声的应用,要求学生知道给出应用实例学生给出次声危害的事例总结评价补充看书、了解能听到次声与发出次声的动物归纳、回答给出次声危害的事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三章第三节超声与次声
教案2(新版)沪科版
超声和次声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2、学科:物理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本节内容;
、学生搜集有关超声与次声的信息、资料。
教学课题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超声、次声的概念
2.从搜集的信息中了解超声的特点,了解超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3.从搜集的信息中了解次声的一般特点和危害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有关超声与次声的信息、资料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课堂上的交流讨论提高合作和交流能力,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2.保持对自然和科学技术的兴趣。
教材分析
1、1.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物理课
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这内容不多,主要在于让学生认识什么是超声和次声,特别是了解超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广泛应用,以及次声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教育学生自觉远离次声源。
2.内容分析
超声波与次声波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自然界和动物界中也大量的存在着超声波和次声波现象。
本节知识重视在日常生活、生产技术的例子,注意通过例子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如蝙蝠扑食蚊虫,动物中的狗的听觉等。
教材还注意将要学习的物理知识应用于科学技术和生产之中,以加强物理知识“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如向学生介绍“用超声探测鱼群”,“超声观察胎儿”,“超声金属探测仪”等。
教师和学生通过对超声和次声的资料收集、讨论,力求达到这样一个目的:物理有用、有趣。
3.学情分析一般特征: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二的学生,大部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
学生已经学习了声音的一些基本知识。
1
初始能力:
对声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但有些是错误的认知且缺乏系统的认识。
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
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
信息素养:
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学生有一定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但不是很强。
大部分学生都会上网找资料,但能力不是很强。
4.教学重点:
知道超声、次声的概念,知道超声的应用。
5.教学难点:
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及保持对自然和科学技术的兴趣。
6.教学准备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超声与次声”的相关教学材料,并翻阅了很多教学参考书,了解到教学的重难点,确定课堂形式和方法。
根据课堂教学需要,用百度在网上搜索相关图片等资料,做了PPT课件。
教学方法及教学思路
按照我对教材的理解,学生情况的了解,并参照《物理课程标准》提出教学建议,本节课的设计如下:
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学会通过不同的渠道来收集信息。
我们做实验是收集信息,通过网络也可以收集信息,我事先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一方面布置学生预习本节内容,课堂上通过竞赛抢答的形式检验学生的预习成果,既可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又可让学生了解本节的知识点。
另
一方面让他们在互联网上,甚至在自己的生活中来收集信息。
通过各个渠道收集信息,学生可以了解到超声波在各个方面都会有应用。
堂课上以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踊跃把自己收集的信息拿来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上主要采用师生交流、学生分组交流、共同归纳整理、多媒体展示等方法。
通过交流讨论不仅知道了超声、次声的概念,知道超声和次声的特点及其应用、破坏性,还锻炼了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合作和信息交流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师:这艘多年前神秘失踪的“马可波罗”号帆船,船上的全体船员离奇死亡,没有一丝伤痕,而船上的一切设备及物品却完好无损。
那么他们的死亡之谜是什么?这个谜底就藏在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当中,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二、新课教学 (一)超声
2
师:上节课,我已经布置大家去预习和查找资料了,这节课就让我们以竞赛的形式来检验大家的成果吧。
学生分四个大组开展竞赛活动。
活动规则:第一轮为抢答题,每题1分,第二、三轮为必答题,在规定时间内每个队说出一个事例,允许讨论,不准重复,轮流进行,答对一道题加2分,答错不得分,用电
脑在投影屏幕上计时和记分。
第一轮抢答题 1、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多少? 2、正常人耳朵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多少 3、频率是多少的声音称为超声 4、频率是多少的声音称为次声 5、狗的听觉范围? 6、超声有那些特点? 7、蝙蝠利用什么导航?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的点评并拓展
蜜蜂的翅膀振动的频率为300赫兹,蝴蝶的翅膀振动的频率为10赫兹左右,同学们谁能解释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飞的声音,却能听到蜜蜂飞的声音?请抢答。
第二轮必答题
学生活动:四大组轮流回答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布置作业:
1、课后作业第一题
2、大胆设想未来,把超声与次声发展一下,能应用到我们生活的哪些方面,为我们人类造福。
以此为题材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小短文,题目自拟。
板书设计:
第三节超声与次声
1.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20~20XX0Hz。
2.超声与次声
频率高于20XX0Hz的声音叫超声、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
3.超声的特点:穿透能力、“破碎”能力、导航能
力。
超声的应用:碎石、B超、声纳定位、超声导航。
3
4.次声危害:对机器、建筑物、人体有伤害。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用帆船的故事引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都想把这节课的内容学好,好揭开谜底。
2、这堂用竞赛的形式进行教学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整堂课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因此,在课堂上气氛很热烈,四大组的学生都踊跃发言。
3、教学中采用多媒体展示超声和次声方面的资料,用广博的事例生动直观地使学生对超声和次声有了一定的认识。
可以说这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不足之处:
于时间问题,没办法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发言。
所以,我课后把学生查到的资料都贴在墙上,让全班同学来看。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两个最大的感触。
1、互联网在这堂课中起的作用很大。
一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是通过网络查找资料的;另一方面,我课件上的资源都是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