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空气动力学基础专题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空气动力学ppt课件

压缩减速
膨胀加速
超音速气流
尾激波
压缩减速
音爆 激波面上声学能量高度集中,这些能量让人感受到短暂而极其强烈的爆炸声。
冲压发动机
亚燃冲压发动机 3<Ma<6
进气道及扩压段 斜激波及正激波
气流增压至亚音速
燃烧室 燃烧
拉伐尔喷管 气流超音速喷出
推力
超燃冲压发动机
进气道/斜激波 气流增压且超音速
隔离段 附面层诱导激波串
压强脉动形成声波 辐射声波
龙卷风 积雨云中大范围分布的涡量
由下降气流带到地面 涡管拉细/涡量增强 地面气压急剧下降/风速急剧上升
森林空气动力学 建筑物空气动力学
树木风阻∝风速:种植方式避免风害 风阻树冠/树叶: 树叶在高速风中结构变形 种子传播:繁衍规律、仿生力学
高/矮建筑物间涡流:风速大于普通布局的3-4倍 建筑物迎背风面: 背风面低压吸力效应 斜屋顶:倾斜角较小吸力效应屋顶掀翻
宏观运动规律 不考虑微观结构
100km以下
伯动努 量利 守方 恒程DVr Rrp
Dt
忽略空气质量 定常流动 忽略黏性/理想流体 不可压流体
p V2 const
2
Dvx Dt
Rx1px1x2vxx 2 3Vr1yvyx vxy 1zvzx
空气动力学
绪论及基本概念、知识
空气与气体动力学的任务、研究方法及发展
流体力学
流体静力学 流体动力学
液体
水力学 理论流体动力学 润滑理论
气体 无黏流动 黏性流动
变化小
变化大
不可压缩低速
空气动力学 高度或低压影响
高速影响
动力气象学 稀薄气体动力学
气体动力学 亚/跨/超声速空气动力学 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 电磁流体动力学
膨胀加速
超音速气流
尾激波
压缩减速
音爆 激波面上声学能量高度集中,这些能量让人感受到短暂而极其强烈的爆炸声。
冲压发动机
亚燃冲压发动机 3<Ma<6
进气道及扩压段 斜激波及正激波
气流增压至亚音速
燃烧室 燃烧
拉伐尔喷管 气流超音速喷出
推力
超燃冲压发动机
进气道/斜激波 气流增压且超音速
隔离段 附面层诱导激波串
压强脉动形成声波 辐射声波
龙卷风 积雨云中大范围分布的涡量
由下降气流带到地面 涡管拉细/涡量增强 地面气压急剧下降/风速急剧上升
森林空气动力学 建筑物空气动力学
树木风阻∝风速:种植方式避免风害 风阻树冠/树叶: 树叶在高速风中结构变形 种子传播:繁衍规律、仿生力学
高/矮建筑物间涡流:风速大于普通布局的3-4倍 建筑物迎背风面: 背风面低压吸力效应 斜屋顶:倾斜角较小吸力效应屋顶掀翻
宏观运动规律 不考虑微观结构
100km以下
伯动努 量利 守方 恒程DVr Rrp
Dt
忽略空气质量 定常流动 忽略黏性/理想流体 不可压流体
p V2 const
2
Dvx Dt
Rx1px1x2vxx 2 3Vr1yvyx vxy 1zvzx
空气动力学
绪论及基本概念、知识
空气与气体动力学的任务、研究方法及发展
流体力学
流体静力学 流体动力学
液体
水力学 理论流体动力学 润滑理论
气体 无黏流动 黏性流动
变化小
变化大
不可压缩低速
空气动力学 高度或低压影响
高速影响
动力气象学 稀薄气体动力学
气体动力学 亚/跨/超声速空气动力学 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 电磁流体动力学
《空气动力学》课件

未来挑战与机遇
环境保护需求
新能源利用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空气污 染和气候变化的研究需求增加,这为 空气动力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能源的利用涉及到流动、传热和燃 烧等多个方面,需要空气动力学与其 他学科合作,共同解决相关问题。
航空航天发展
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对空气动力学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改进和完 善现有技术,以满足更高性能和安全 性的需求。
04
翼型与机翼空气动力学
翼型空气动力学
翼型概述
翼型分类
翼型是机翼的基本截面形状,具有特定的 弯度和厚度。
根据弯度和厚度的不同,翼型可分为超临 界、亚音速和超音速翼型等。
翼型设计
翼型与升力
翼型设计需考虑气动性能、结构强度和稳 定性等多个因素。
翼型通过产生升力使飞机得以升空。
机翼空气动力学
01
机翼结构
课程目标
掌握空气动力学的基本概 念和原理。
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了解空气动力学在各领域 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培养学生对空气动力学的 兴趣和热爱。
02
空气动力学基础
流体特性
01
02
03
04
连续性
流体被视为连续介质,由无数 微小粒子组成,彼此之间存在
相对运动。
可压缩性
流体的密度会随着压力和温度 的变化而变化。
《空气动力学》PPT课件
目 录
• 引言 • 空气动力学基础 • 流体动力学 • 翼型与机翼空气动力学 • 空气动力学应用 • 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引言
主题介绍
空气动力学:一门研 究空气运动规律和空 气与物体相互作用的 科学。
课件内容涵盖了基础 理论、应用实例和实 验演示等方面。
(精品)空气动力学(全套1082页PPT课件)

雷诺(OsborneReynolds, 1842~1921),英国工程师兼物理学家, 维多利亚大学(在曼彻斯特市)教授。
录像\第0章\turbulent_laminarcombo.avi
0.3 空气动力学的发展进程简介
1904年普朗特提出了边界层理论,是 现代流体力学的里程碑论文。
在1910年-1920年期间,其主要精力 转到低速翼型和机翼绕流问题,提出著 名的有限展长机翼的升力线理论和升力 面理论。
陆士嘉长期从事空气动力学和航空工程的 研究和教学工作,倡导漩涡、分离流和湍流 结构的研究。
0.3 空气动力学的发展进程简介
儒可夫斯基简介 儒可夫斯基(Joukowski,
1847~1921),俄国数学家和空气 动力学家,科学院院士。1868年毕 业于莫斯科大学物理系,1886年起 历任莫斯科大学和莫斯科高等技术 学校教授,直至1921去世,一直在 这两所学校工作。
0.3 空气动力学的发展进程简介
• 钱学森(1911-2009) 1938年,他在导师冯卡门指导下,获
得博士学位,1947年任麻省理工学院终 身教授,1955年回国。
钱学森的主要贡献集中在跨、超声速 空气动力学方面。1946年他在一篇重要 的学术论文中首创了Hypersonic(高超 声速)一词,并提出了高超声速相似律。
的建立,流体力学和空气动力学才逐步迈 入理性研究和持续发展的阶段。
0.3 空气动力学的发展进程简介
微积分问世后,流体成为数学家们应用微 积分的最佳领域。
1738年伯努利出版了“流体力学”一书, 将微积分方法引进流体力学中,建立了分 析流体力学的理论体系,提出无粘流动流 速和压强的关系式,即Bernoulli能量方程。
0.2 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对象
录像\第0章\turbulent_laminarcombo.avi
0.3 空气动力学的发展进程简介
1904年普朗特提出了边界层理论,是 现代流体力学的里程碑论文。
在1910年-1920年期间,其主要精力 转到低速翼型和机翼绕流问题,提出著 名的有限展长机翼的升力线理论和升力 面理论。
陆士嘉长期从事空气动力学和航空工程的 研究和教学工作,倡导漩涡、分离流和湍流 结构的研究。
0.3 空气动力学的发展进程简介
儒可夫斯基简介 儒可夫斯基(Joukowski,
1847~1921),俄国数学家和空气 动力学家,科学院院士。1868年毕 业于莫斯科大学物理系,1886年起 历任莫斯科大学和莫斯科高等技术 学校教授,直至1921去世,一直在 这两所学校工作。
0.3 空气动力学的发展进程简介
• 钱学森(1911-2009) 1938年,他在导师冯卡门指导下,获
得博士学位,1947年任麻省理工学院终 身教授,1955年回国。
钱学森的主要贡献集中在跨、超声速 空气动力学方面。1946年他在一篇重要 的学术论文中首创了Hypersonic(高超 声速)一词,并提出了高超声速相似律。
的建立,流体力学和空气动力学才逐步迈 入理性研究和持续发展的阶段。
0.3 空气动力学的发展进程简介
微积分问世后,流体成为数学家们应用微 积分的最佳领域。
1738年伯努利出版了“流体力学”一书, 将微积分方法引进流体力学中,建立了分 析流体力学的理论体系,提出无粘流动流 速和压强的关系式,即Bernoulli能量方程。
0.2 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对象
空气动力学基础 ppt课件

① 理想流体,不考虑流体粘性的影响。 ② 不可压流体,不考虑流体密度的变化,Ma<0.4。 ③ 绝热流体,不考虑流体温度的变化,Ma<0.4。
第二章 第 5 页
空气动力学基础
相对气流方向
自然风方向
运动方向
第二章 第 6 页
●空气动力学基础
只要相对气流速度相同,飞机产生的空气动力就相同。
第二章 第 7 页
●空气动力学基础
直流式风洞
第二章 第 8 页
回流式风洞
●空气动力学基础
第二章 第 9 页
●空气动力学基础
第二章 第 10 页
空气动力学基础
迎角就是相对气流方向与翼弦之间的夹角。
第二章 第 11 页
●空气动力学基础
第二章 第 12 页
●空气动力学基础
平飞中,可以通过机头高低判断迎角大小。而其他飞 行状态中,则不可以采用这种判断方式。
第二章 第 21 页
空气动力学基础
流体流过流管时,在同一时间流过流管任意截面的 流体质量相等。
质量守恒定律是连续性定理的基础。
第二章 第 22 页
●空气动力学基 础
1
A1,v1
2 A2,v2
单位时间内流过截面1的流体体积为 v 1 A 1
单位时间内流过截面1的流体质量为1 v1 A1
同理,单位时间内流过截面2的流体质量为 2 v2 A2
P0
—总压(全压),它是动压和静压之和。总压可以理解为, 气流速度减小到零之点的静压。
第二章 第 27 页
●空气动力学基础 同一流线: 总压保持不变。 动压越大,静压越小。 流速为零的静压即为总压。
第二章 第 28 页
●空气动力学基础 同一流管: 截面积大,流速小,压力大。 截面积小,流速大,压力小。
第二章 第 5 页
空气动力学基础
相对气流方向
自然风方向
运动方向
第二章 第 6 页
●空气动力学基础
只要相对气流速度相同,飞机产生的空气动力就相同。
第二章 第 7 页
●空气动力学基础
直流式风洞
第二章 第 8 页
回流式风洞
●空气动力学基础
第二章 第 9 页
●空气动力学基础
第二章 第 10 页
空气动力学基础
迎角就是相对气流方向与翼弦之间的夹角。
第二章 第 11 页
●空气动力学基础
第二章 第 12 页
●空气动力学基础
平飞中,可以通过机头高低判断迎角大小。而其他飞 行状态中,则不可以采用这种判断方式。
第二章 第 21 页
空气动力学基础
流体流过流管时,在同一时间流过流管任意截面的 流体质量相等。
质量守恒定律是连续性定理的基础。
第二章 第 22 页
●空气动力学基 础
1
A1,v1
2 A2,v2
单位时间内流过截面1的流体体积为 v 1 A 1
单位时间内流过截面1的流体质量为1 v1 A1
同理,单位时间内流过截面2的流体质量为 2 v2 A2
P0
—总压(全压),它是动压和静压之和。总压可以理解为, 气流速度减小到零之点的静压。
第二章 第 27 页
●空气动力学基础 同一流线: 总压保持不变。 动压越大,静压越小。 流速为零的静压即为总压。
第二章 第 28 页
●空气动力学基础 同一流管: 截面积大,流速小,压力大。 截面积小,流速大,压力小。
飞机的飞行原理--空气动力学基本知识 ppt课件

PPT课件 21
4、电离层(暖层、热层)
电离层位于中间层之上,顶界离地面大约 800公里。 电离层的特点: 1)空气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急剧增加, 气温可以增加到400 ℃以上(最高可达1000 ℃ 以上)。 2)空气具有很大的导电性,空气已经被 电离,主要是带负电的电离子。 3)空气可以吸收、反射或折射无线电波。 4)空气极为稀薄,占整个大气的1/亿. 这层空气主要有人造卫星、宇宙飞船飞行。
PPT课件 16
对流层的特点: 1)气流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在对流层中.由于空气受热的直接来源不是太阳,而 是地面,太阳放射出的能量,大部分被地面吸收,空气是 被太阳晒热的地面而烤热的,所以越靠近地面,空气温度 就越高。在中纬度地区,随着高度的增加,空气温度从15 ℃降低到11公里高时的-56.5 ℃。 2)风向、风速经常变化 由于太阳对地面的照射程度不一,加之地球表面地形、 地貌的不同,地面各地区空气气温和密度不相同,气压也 不相等,即使同一地区,气温、气压也常会发生变化,使 大气产生对流现象,形成风,且风向、风速也会经常变化。 3)空气上下对流激烈 地面各处的温度不同,受热多的空气膨胀而上升,受 热少的空气冷却而下降,就形成了空气的上下对流。
PPT课件 17
4)有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 地球表面的海洋、江河中的水由于太阳照射而不断蒸 发,使大气中常常聚集着各种形态的水蒸气,在空中形成 了“积雨云”,随着季节的变化,就会形成云、雨、雾、 雪、雹和打雷、闪电等天气现象。 5)空气的组成成分一定 对流层中几乎包含了全部大气质量的3/4,主要是由于 地球引力作用的结果。 由于对流层具有以上特点,会给飞机的飞行带来很大 影响。在高空飞行时,气温低,容易引起飞机结冰,温度 变化还会引起飞机各金属部件收缩,改变机件间隙,甚至 影响飞机正常工作。上下对流空气会使飞机颠簸,既不便 于操纵,又使飞机受力增大。
4、电离层(暖层、热层)
电离层位于中间层之上,顶界离地面大约 800公里。 电离层的特点: 1)空气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急剧增加, 气温可以增加到400 ℃以上(最高可达1000 ℃ 以上)。 2)空气具有很大的导电性,空气已经被 电离,主要是带负电的电离子。 3)空气可以吸收、反射或折射无线电波。 4)空气极为稀薄,占整个大气的1/亿. 这层空气主要有人造卫星、宇宙飞船飞行。
PPT课件 16
对流层的特点: 1)气流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在对流层中.由于空气受热的直接来源不是太阳,而 是地面,太阳放射出的能量,大部分被地面吸收,空气是 被太阳晒热的地面而烤热的,所以越靠近地面,空气温度 就越高。在中纬度地区,随着高度的增加,空气温度从15 ℃降低到11公里高时的-56.5 ℃。 2)风向、风速经常变化 由于太阳对地面的照射程度不一,加之地球表面地形、 地貌的不同,地面各地区空气气温和密度不相同,气压也 不相等,即使同一地区,气温、气压也常会发生变化,使 大气产生对流现象,形成风,且风向、风速也会经常变化。 3)空气上下对流激烈 地面各处的温度不同,受热多的空气膨胀而上升,受 热少的空气冷却而下降,就形成了空气的上下对流。
PPT课件 17
4)有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 地球表面的海洋、江河中的水由于太阳照射而不断蒸 发,使大气中常常聚集着各种形态的水蒸气,在空中形成 了“积雨云”,随着季节的变化,就会形成云、雨、雾、 雪、雹和打雷、闪电等天气现象。 5)空气的组成成分一定 对流层中几乎包含了全部大气质量的3/4,主要是由于 地球引力作用的结果。 由于对流层具有以上特点,会给飞机的飞行带来很大 影响。在高空飞行时,气温低,容易引起飞机结冰,温度 变化还会引起飞机各金属部件收缩,改变机件间隙,甚至 影响飞机正常工作。上下对流空气会使飞机颠簸,既不便 于操纵,又使飞机受力增大。
空气动力学基础60912课件

流体动力学应用
航空航天
流体动力学在航空航天领域中有 着广泛的应用,如飞机、火箭和
卫星的设计与优化。
交通运输
流体动力学在交通运输领域中也有 着重要的应用,如汽车、船舶和高 速列车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和优化。
能源工程
流体动力学在能源工程领域中同样 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风力发电、水 力发电和火力发电中的流体动力学 的应用。
利用流体静压力转换原理 ,实现不同压力级别之间 的转换。
03
流体动力学基础
流体动力学基本概念
流体
流体是气体和液体的总称,具有流动性和不 可压缩性。
速度
流体在单位时间内流过单位面积的量,表示 为流速。
压力
流体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力,表示为压强。
密度
流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表示为密度。
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
THANKS
感谢观看
汽车设计
汽车的外形设计和内部空 气流动管理都涉及到气体 动力学的应用。
航天器设计
航天器的设计和运行过程 中,气体动力学发挥了重 要作用,如火箭推进、卫 星轨道等。
05
湍流基础
湍流基本概念
湍流定义
湍流产生原因
湍流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流动状态,其 中流体的速度、压力和方向在空间和 时间上都有随机变化。
湍流通常由流体内部的各种非线性相 互作用和外部扰动引起,如流体粘性 、边界条件和重力等。
04
气体动力学基础
气体动力学基本概念
气体
气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连续介质,具有流动性和可压缩 性。
流场
流场是指气体流动的空间和区域。
流线
流线是气体流动路径上的点的集合,表示气体流动的方向 和速度。
流速、流量和流阻
《空气动力学基础》绪论72页PPT

础》绪论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标准状态下,空气的运动粘度为 1.428×10-4m2/s
汽车系统动力学
第三节 伯努利方程
当理想不可压缩流体作定常运动时,可采用 伯努利方程来描述其力学特性。 伯努利方程以理想流体和能量守恒为基础而 建立,它忽略了空气重力的影响,用于描述 流体速度和压强之间的关系。
汽车系统动力学
物体边界层以外的流体简化为非粘性流体,所 以空气各微团间主要以法向压力相互作用。对 以亚声速行驶的车辆来说,空气密度变化通常 不大(散热等内流场情况除外),因此在车辆 空气动力学研究中,通常可以忽略车身周围气 体密度的变化。
汽车系统动力学
3、压力能。由于流束位于边界表面具有一 定静压力的流体内,且静压力在各向均匀作 用,因而流体内部必须有相等的压力来保持 平衡,如图4-3所示。
流体微元的压力能等于它克服外界压力保持自 身体积所需的功,即外部压强P乘以自身体积V0
汽车系统动力学
综上所述,所讨论的流体微团总能量为压力能 与动能之和,即:
第4章空 气动力学
基础
汽车系统动力学
第一节 概述
当汽车在空气中运动时,会受到空气的作用 力,空气动力随车速的增加而迅速增加,从 而对汽车高速行驶时的动力学性能有着显著 的影响。
研究的主要内容:对车外流和对车内流 研究的目的:减少风阻、提高侧风稳定性、
提高发动机进气管道的效率等等。
汽车系统动力学
流体越粘,流体传至物体的力也越大。
汽车系统动力学
粘度分为:动力粘度 和运动粘度
动力粘度会随温度缓慢变化,通常随温度的增加 而增加。定义温度为15℃时的空气动力粘度为标 准值,大小等于1.822×10-5Pa·s
运动粘度定义为动力粘度与密度的比值
即: / 单位为m2/s
设流束是一个由理想不可压缩的流体组成的 独立系统(即无流体通过边界),因此系统 总能量沿轴向保持恒定,只是存在的形式可 以不同,能量的形式可以是以下三种:
汽车系统动力学
1、势能。与流体高度变化有关,与流体密度 和高度成正比,对车辆空气动力学研究来说, 可以忽略不计。 2、动能。其表达式如下:
EK1 2W gv21 2mv21 2V0v2
汽车系统动力学
第二节 空气的特性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由于气体分子的 运动,各气体微团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根据产 生方式的不同,作用力可分为两种:
法向应力:两微团相互碰撞时交界面上没有相对滑动发生 切向应力:微团间相互滑动,存在分子间的动量交换
汽车系统动力学
两种不同形式的相互作用力如下图所示
pT 0 p0 T0
式中,p为大气压强,单位为Pa T为热力学温度,单位为K
为空气密度,单位为kg/m3
下标“0”表示标准状态或任一初始状态
汽车系统动力学
1、空气密度随温度的变化
大气温度或某局部条件变化都会导致空气温度变化。 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变化引起的空气密度变化 可由初始绝对温度与当前热力学温度的比值乘以初始 空气密度求得。
当气流与物体相对运动时,环绕物体的气流 总会被分成两个或更多的方向流动,如图4-4 所示的分流点O为驻点,其压力等于静压与动 压之和,称为驻点压力。
汽车系统动力学
第四节 压力分布和压力系数
一、压力分布
由伯努利方程可知,如动压增加,则流体的静压必定 减小,反之亦然。翼剖面就是一种利用压力变化来产 生动力的装置,如图4-5所示。
汽车系统动力学
根据前面对空气不可压缩和连续性条件的假定 ,通过翼前端附近横截面的空气体积要等于流 过翼后端横截面的体积。因此,在翼剖面较厚 之处流管变细,空气流速增加,典型的情况如 图4-6所示:
(pV0)
(1 2
V0v2)
汽车系统动力学
为便于处理,通常以单位体积计算其总能量,等
于:
p 1 v2
2
上式第一项为静压,通常以气流压强表示静压, 第二项定义为动压q。
汽车系统动力学
伯努利方程表达了在理想流场中沿流束 的能量守恒定律,即流体静压和动压之 和为常数:
pqH常 量
汽车系,通常以NACA/ NASA标准值 作为参照基准。
※NACA/ NASA标准:对于海平面上的干燥空气,
标准压强为1.013×105N/m2,标准温度为15℃,重 力加速度g为9.8m/s2,在上述规定的条件下标准空气 密度等于1.225kg/m3
汽车系统动力学
实际上,空气大多处于非标准状态,空气 密度的变化遵循气体状态方程,即:
汽车系统动力学
通常情况下,两种形式的应力同时存在,只是所 占的比例不同。与压应力相比,物体周围大部分 气流中的剪切力都很小,空气微团间相互作用力 垂直于接触面,表现为法向压力。
汽车系统动力学
一、空气密度
空气做不规则运动,其能量受温度的影响,温 度越高,分子速度越高,移动距离越远。若单 位体积内分子数目保持不变,则空气质量和压 强也将保持恒定。因而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量 也随温度的不同而不同,单位体积内空气质量 和空气密度会随温度发生变化。
2、空气密度随压强的变化
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空气压力直接与大气压力 成正比关系,因而天气状况或海拔的改变将引起大气 压力的改变。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空气密度越低
汽车系统动力学
二、空气粘度
粘度用来表述流体的粘性,流体粘性力由 气体的粘性和内部速度梯度共同决定。粘 性力在流体间相互传递,通过依附于固体 表面很薄的边界层作用于物体表面。
空气动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可概括为: 通过车身外部造型、流体控制和内部流通管道
的设计来减小车辆的空气阻力。 在空气阻力一定的情况下,尽可能增加向下的
气动压力以提高轮胎附着性,但同时减小对轮 胎侧偏力的影响。 比例模型或全尺寸车辆空气动力学试验,以及 对试验结果的分析。 研究空气动力与底盘设计及汽车使用情况之间 的相互关系及影响。
现根据相对运动原理来研究空气动力 学问题。在下面的推导中,假设空气 流动。
汽车系统动力学
图4-2所示的一根空气管道可看作是由若干流 线(表示定常连续流体的流向,流线越密的区 域标识流速越大)构成的流管。
汽车系统动力学
由于管道表面无气流穿过,其表面就相当于 固体边界。流管中微小流束的速度可由伯努 利方程来描述。
汽车系统动力学
第三节 伯努利方程
当理想不可压缩流体作定常运动时,可采用 伯努利方程来描述其力学特性。 伯努利方程以理想流体和能量守恒为基础而 建立,它忽略了空气重力的影响,用于描述 流体速度和压强之间的关系。
汽车系统动力学
物体边界层以外的流体简化为非粘性流体,所 以空气各微团间主要以法向压力相互作用。对 以亚声速行驶的车辆来说,空气密度变化通常 不大(散热等内流场情况除外),因此在车辆 空气动力学研究中,通常可以忽略车身周围气 体密度的变化。
汽车系统动力学
3、压力能。由于流束位于边界表面具有一 定静压力的流体内,且静压力在各向均匀作 用,因而流体内部必须有相等的压力来保持 平衡,如图4-3所示。
流体微元的压力能等于它克服外界压力保持自 身体积所需的功,即外部压强P乘以自身体积V0
汽车系统动力学
综上所述,所讨论的流体微团总能量为压力能 与动能之和,即:
第4章空 气动力学
基础
汽车系统动力学
第一节 概述
当汽车在空气中运动时,会受到空气的作用 力,空气动力随车速的增加而迅速增加,从 而对汽车高速行驶时的动力学性能有着显著 的影响。
研究的主要内容:对车外流和对车内流 研究的目的:减少风阻、提高侧风稳定性、
提高发动机进气管道的效率等等。
汽车系统动力学
流体越粘,流体传至物体的力也越大。
汽车系统动力学
粘度分为:动力粘度 和运动粘度
动力粘度会随温度缓慢变化,通常随温度的增加 而增加。定义温度为15℃时的空气动力粘度为标 准值,大小等于1.822×10-5Pa·s
运动粘度定义为动力粘度与密度的比值
即: / 单位为m2/s
设流束是一个由理想不可压缩的流体组成的 独立系统(即无流体通过边界),因此系统 总能量沿轴向保持恒定,只是存在的形式可 以不同,能量的形式可以是以下三种:
汽车系统动力学
1、势能。与流体高度变化有关,与流体密度 和高度成正比,对车辆空气动力学研究来说, 可以忽略不计。 2、动能。其表达式如下:
EK1 2W gv21 2mv21 2V0v2
汽车系统动力学
第二节 空气的特性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由于气体分子的 运动,各气体微团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根据产 生方式的不同,作用力可分为两种:
法向应力:两微团相互碰撞时交界面上没有相对滑动发生 切向应力:微团间相互滑动,存在分子间的动量交换
汽车系统动力学
两种不同形式的相互作用力如下图所示
pT 0 p0 T0
式中,p为大气压强,单位为Pa T为热力学温度,单位为K
为空气密度,单位为kg/m3
下标“0”表示标准状态或任一初始状态
汽车系统动力学
1、空气密度随温度的变化
大气温度或某局部条件变化都会导致空气温度变化。 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变化引起的空气密度变化 可由初始绝对温度与当前热力学温度的比值乘以初始 空气密度求得。
当气流与物体相对运动时,环绕物体的气流 总会被分成两个或更多的方向流动,如图4-4 所示的分流点O为驻点,其压力等于静压与动 压之和,称为驻点压力。
汽车系统动力学
第四节 压力分布和压力系数
一、压力分布
由伯努利方程可知,如动压增加,则流体的静压必定 减小,反之亦然。翼剖面就是一种利用压力变化来产 生动力的装置,如图4-5所示。
汽车系统动力学
根据前面对空气不可压缩和连续性条件的假定 ,通过翼前端附近横截面的空气体积要等于流 过翼后端横截面的体积。因此,在翼剖面较厚 之处流管变细,空气流速增加,典型的情况如 图4-6所示:
(pV0)
(1 2
V0v2)
汽车系统动力学
为便于处理,通常以单位体积计算其总能量,等
于:
p 1 v2
2
上式第一项为静压,通常以气流压强表示静压, 第二项定义为动压q。
汽车系统动力学
伯努利方程表达了在理想流场中沿流束 的能量守恒定律,即流体静压和动压之 和为常数:
pqH常 量
汽车系,通常以NACA/ NASA标准值 作为参照基准。
※NACA/ NASA标准:对于海平面上的干燥空气,
标准压强为1.013×105N/m2,标准温度为15℃,重 力加速度g为9.8m/s2,在上述规定的条件下标准空气 密度等于1.225kg/m3
汽车系统动力学
实际上,空气大多处于非标准状态,空气 密度的变化遵循气体状态方程,即:
汽车系统动力学
通常情况下,两种形式的应力同时存在,只是所 占的比例不同。与压应力相比,物体周围大部分 气流中的剪切力都很小,空气微团间相互作用力 垂直于接触面,表现为法向压力。
汽车系统动力学
一、空气密度
空气做不规则运动,其能量受温度的影响,温 度越高,分子速度越高,移动距离越远。若单 位体积内分子数目保持不变,则空气质量和压 强也将保持恒定。因而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量 也随温度的不同而不同,单位体积内空气质量 和空气密度会随温度发生变化。
2、空气密度随压强的变化
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空气压力直接与大气压力 成正比关系,因而天气状况或海拔的改变将引起大气 压力的改变。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空气密度越低
汽车系统动力学
二、空气粘度
粘度用来表述流体的粘性,流体粘性力由 气体的粘性和内部速度梯度共同决定。粘 性力在流体间相互传递,通过依附于固体 表面很薄的边界层作用于物体表面。
空气动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可概括为: 通过车身外部造型、流体控制和内部流通管道
的设计来减小车辆的空气阻力。 在空气阻力一定的情况下,尽可能增加向下的
气动压力以提高轮胎附着性,但同时减小对轮 胎侧偏力的影响。 比例模型或全尺寸车辆空气动力学试验,以及 对试验结果的分析。 研究空气动力与底盘设计及汽车使用情况之间 的相互关系及影响。
现根据相对运动原理来研究空气动力 学问题。在下面的推导中,假设空气 流动。
汽车系统动力学
图4-2所示的一根空气管道可看作是由若干流 线(表示定常连续流体的流向,流线越密的区 域标识流速越大)构成的流管。
汽车系统动力学
由于管道表面无气流穿过,其表面就相当于 固体边界。流管中微小流束的速度可由伯努 利方程来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