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听君课一堂 如闻仙乐耳暂明
“如听仙乐耳暂明”——孙双金《思乡组诗》教学赏析

“如听仙乐耳暂明”——孙双金《思乡组诗》教学赏析
陈清枢
【期刊名称】《黑河教育》
【年(卷),期】2012(000)002
【摘要】在厦门举办的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语文观摩研讨会上,孙双金老师饱含深情地演绎了精彩的一课,会场弥漫着浓浓的诗情,即便课已结束,学生与观课教师仍沉浸其中,久久不愿离去。
一、设情境——"未成曲调先有情"课始,教师与学生亲切地交谈,从姓名及其含义谈到老家:"你的老家在哪里?离这儿有多远?"看似无心之笔,实则有意为之。
不经意间,"老家"对于
【总页数】1页(P15-15)
【作者】陈清枢
【作者单位】福建省仙游县凤山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2
【相关文献】
1.灵动的课堂动人的诗意——特级教师孙双金《思乡组诗》教学艺术赏析
2.聚焦
语用的诗歌教学——以孙双金老师执教送别组诗为例3.梦回故园:明月遥寄相思,心中常驻芳华——感受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思乡组诗》一课4.用“砖”敲开写
作之门——孙双金老师观察作文教学赏析5.主题构建:精读一首带读一组——特级教师孙双金《送别组诗》教学赏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必背篇目

高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必背篇目1.高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必背篇目《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高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必背篇目《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且相如素XX,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高二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

高二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1.高二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篇一《琵琶行》白居易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
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诗歌鉴赏系列:5贬谪诗 教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这首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时所作。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赏析:首联概写谪守巴楚、度尽劫难的经历。“凄凉地”、“弃置身”,虽语含哀怨,却在感伤中不失沉雄,凄婉中尤见苍劲。二联感叹旧友凋零、今昔异貌。“闻笛赋”、“烂柯人”,借典寄慨,耐人寻味。三联展示的却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寄寓在其中的是新陈代谢的进化思想和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困厄的豁达襟怀;在手法上,它则将诗情、画意、哲理熔于一炉,以形象的画面表现抽象的哲理,旨趣隽永。尾联顺势而下,请白氏举杯痛饮,藉以振奋精神。全诗感情真挚,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释:(1)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2)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置:放置。弃置:贬谪(zhé)。(3)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4)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5)沉舟:这是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
含听的诗句

含“听”的诗句: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唐·李白《将进酒·君不见》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唐·杜甫《石壕吏》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唐·白居易《观刈麦》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唐·李白《蜀道难》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
先秦·屈原《离骚》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唐·白居易《琵琶行/ 琵琶引》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宋·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唐·王维《画》
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
汉·佚名《孔雀东南飞》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宋·欧阳修《画眉鸟》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宋·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唐·惠能《菩提偈》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高考古诗鉴赏原文和赏析50首

高考古诗鉴赏原文和赏析50首《诗经·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屈原《离骚》(节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8.3《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含答案)

8.3《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白居易《琵琶行•序》)文段二:白居易,字乐天,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
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顾况。
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
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
贞元十四年,始以进士就试,礼部侍郎高郢擢升甲科,吏部判入等,授秘书省校书郎。
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周至县尉、集贤校理。
居易文厚。
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
疏入不报。
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邽。
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
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
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
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
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
(节选自《旧唐书•白居易传》)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B.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C.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D.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和,唐宪宗年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年号。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基础篇目复习《琵琶行》学案(含答案).doc

202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基础篇目复习《琵琶行》【回顾旧知】1.走近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现存诗近三千首。
2.题解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出现。
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
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
琵琶二字中的“珏”意为“二玉相碰,发出悦耳碰击声”,表示这是一种以弹国预劳的方式发声的乐器。
演类时坚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卖,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
3.创作背景《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816)。
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喻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
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
白居易情急之中上疏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同马。
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加之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
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
次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诗人遭遇贬谪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琵琶女得以抒发怀抱,一首《琵琶行》流传至今。
就像俞伯牙遇到了钟子期才有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就像柴可夫斯基遇到了梅克夫人,于是有了灵魂之作《第四交响曲》,琵琶女和白居易这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因为音乐而相逢相识,因为音乐而成为千古之音,就像浔阳楼楹联所说: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朝听君课一堂如闻仙乐耳暂明
摘要:什么样的语文课是好课?需在语文教学中体现母语课堂的特色,体现出师生平等对话的精神,更注重人文方面的理解,最重要的是体现出了语文的本质,是美的语文。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母语;平等;人文;美的语文
苏州市星海实验中学罗天涛老师为七年级的学生开设的公开课,授课内容为“走进李白的诗歌世界”,十分成功。
如同阅读文章,尽管可以见仁见智,尽管“横看成岭侧成峰”,但总能让人觉出一个好或不好来,语文课公开课的优劣也应该有个标准。
新标准中最重要的一条是“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学生在前,语文在后,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这堂语文公开课,体现了一堂成功的语文公开课的特点。
一、走进母语课堂
于漪老师说:“只有对语文学科性质的全面把握,才能满腔热情地将灵动的、丰富的母语教育教得丰富多彩。
”我们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最博大精深的方块字,这些方块字缀珠串玉组成了锦绣华章。
这就是我们的母语,看到她,我们理应像看见自己母亲那样亲切;走近她,我们能感受到她扑面而来的温柔气息;拥抱她,我们更想深深地理解她、爱她。
语文课,应该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
而事实是学生宁愿上英语课,也不愿上语文课,因为面对语文,他们茫然不知所措。
“百无一用是语文”“误尽苍生是语文”,这样的评价让人痛彻心扉。
母语课堂是快乐的,自由的!
罗老师和他学生的课堂上,没有故弄玄虚的导入,一开始就用投影仪展示十几首李白的诗歌——“我们一起来诵读这些诗吧!”只有母语课堂才可以做到这样,清脆悦耳的诵读声中,看到了一张张如花的笑脸,闻到了阅读经典的校园书香,摸到了传统文化在这里被继承的脉搏。
欣喜在一点点荡漾开来,你可以感叹孩子们的天资聪颖,但一定不能忘记,母语课堂如此闪亮的表象后面,是日积月累的经典阅读过程。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固然应该在语文课堂上展示风采,但也不能忽视课后对学生阅读的引导,阅读经典,可以使人生变得丰厚,使人神清气爽,使人锦心绣口。
二、走进平等课堂
素质教育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对完整的人的教育。
语文课堂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更应该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态度。
而这种精神就是平等。
回到罗老师的课堂。
首先,他用真诚的微笑营造了一个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人的笑是从心而来的,只有不卑不亢,温暖如春风的微笑,才能够给彼此以尊重,而相互尊重就是平等的基础。
其次,他用浑厚、清晰的话音创造了一个平等对话的环境,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罗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简洁、表意准确,同时生动形象。
教师的范读,赢得学生的敬佩,但他没有显示出任何的自得之色,告诉学生,我和你们一样,都在享受着诵读的乐趣。
在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老师没有用已知去问未知,而是进行着
平等的探讨。
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我想无外乎创设一个平等的教学环境,教师不因自己的博学而高高在上,学生也不用因自己的见解粗浅而自惭形秽,在平等的对话中,学生才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三、走进人文课堂
“如果舍弃了人文精神,就是舍弃了语文的灵魂。
”
语言文字渗透了民族个性,负载着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
因此,在教学中应当使语文的工具作用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水乳交融,不能人为地割裂。
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有感情地用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哺育后代。
李白以及他的诗中呈现出来的就是生活在盛唐时期的人的一种
精神风貌,他们自信豪放,渴望建功立业,渴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一种十分积极的生活态度,但同时又受古代文人清高隐逸之风的影响,对自然山水又有一种向往之情。
罗老师通过学生给李白选择印在名片上的称呼,从诗仙、酒仙、到月仙、隐士,李白对酒、对月的情感是古代的中国酒文化、月文化的一种浓缩。
然后用李白的诗句对应他的人生经历去体悟诗人当时的情绪。
转承自然,来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
学生上这样的课,不仅走进了李白的诗歌世界,也走进了李白的精神世界,更走进了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殿堂,在与伟人的思想
交流之中,收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功效。
四、走进美的语文
“当你无心关注那一树树春色时,你就错过了春天!
文学本身就是美的,语文本来就是美的,如果一个语文教师不能体悟这种美感并引导学生去感悟这种美感的话,那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
感受语文的美,需要用心去聆听文字和谐中流淌出的音韵美。
发现语文的美,需要用醇厚的文化涵养感悟问句中的情感美。
领悟语文的美,需要用丰富的想象力去创造文段中的意境美。
冲出习题的淹没、展开思维的翅膀去创造;挣脱“标准”的锁链、释放个性潜能去创造。
用无拘无束的遐想去开拓,用纵横驰骋的思辨去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们要为掌握知识创造一个丰富而广阔的智力背景。
”可是,我们语文的学习空间却越来越狭窄,也越来越疏离语文的本质特性,成为干瘪枯燥乏味的功利语文。
评价一节课的优劣不同的时期标准也不相同,但在关注人的成长的总的教育理念之下,好的课是尊重语文学科的规律的,留给学生的精神是永恒的。
好的课应该成为一种不可复制的生命体验,这是一堂好课的真正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赵静.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j].现代教育科学,2009(1). [2]鞠九兵.新课程呼唤美的语文[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
(3).
[3]于漪.于漪文集.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4]侯云平.让学生诗意地徜徉在语文课堂上[j].现代语文,2010(3).
(作者单位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天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