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匡国建博士就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有关

合集下载

新版个人征信报告解读

新版个人征信报告解读

新版个人征信报告解读作者:刘三民来源:《善天下》2019年第05期征信维度更加多元化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何南野表示,个人征信数据更新和建设是一件颇具难度的事情,需要多方通力合作。

因此,央行征信中心推出新版征信报告,肯定是经过诸多考虑之后,慎重作出的决定。

一方面,过去几年,国家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很多方面已实现了全国联网与互联互通,个人重要信息归集成为可能;另一方面,近几年,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的发展,让个人信息更趋完善,征信维度具备了多元化基础。

同时,新时期经济发展对个人征信报告提出了新要求。

如何更有效、更全面、更精准地反映个人信用情况,如何快速构建一个完善高效的信用社会,成为征信行业当前重要任务。

那么,新版个人征信报告与旧版最大不同在哪里?何南野认为可以概括为三大变化,即更细化、更全面、更精准。

首先是更细化。

新版个人征信报告,个人信息将更加细化。

除旧版个人基本信息之外,新版个人信息将更加完整,还可以查看配偶信息。

同时,职业信息也更完整,信息量与个人求职简历相当。

更细化的信息,将使个人信用情况更为一目了然。

其次是更全面。

新版个人征信报告,维度更加丰富、更加全面。

比如,还款记录延长至5年,将记录详尽的还款信息、逾期信息;新增还款金额,逾期或透支额也将标注出来。

除借贷等金融信息外,新版征信将纳入更广泛的信息,如电信业务、自来水业务缴费情况、欠税、民事裁决、强制执行、行政处罚、低保救助、执业资格和行政奖励等信息。

如此,征信报告更能反映个人的信用情况,增强个人征信报告的公信力和实际应用度,这也是新版个人征信报告与旧版报告最大的不同。

最后是更精准。

新版的个人信息更加细化和全面,使得个人信用状况可以得到更加真实的反映,金融机构的信贷管理将变得更有针对性,风险管理更加精准,可有效降低信贷风险。

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新版个人征信报告里的信息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任何地方的失信,都可能会被新版个人征信报告记录在案。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广东省志(1979-2000)编纂委员会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广东省志(1979-2000)编纂委员会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广东省志(1979-2000)编纂委员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5.11•【字号】粤办函[2010]306号•【施行日期】2010.05.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广东省志(1979-2000)编纂委员会的通知(粤办函〔2010〕306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加强对《广东省志(1979-2000)》编纂工作的领导,省人民政府同意成立《广东省志(1979-2000)》编纂委员会(原广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同时撤销)。

组成人员如下:主任:肖志恒(省委常委、副省长)副主任:谭一鸣(省委副秘书长)杨绍森(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强(省地方志办主任)委员:刘少荣(省纪委副秘书长、办公厅副主任)顾作义(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朱穗生(省委政法委秘书长)陈文学(省委政研室副巡视员)黄功绵(省发展改革委巡视员)吴锋(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副主任)文传道(省教育厅副巡视员)廖兆龙(省科技厅副巡视员)温卫平(省民族宗教委副主任)骆招群(省民政厅副厅长)戴运龙(省财政厅副厅长)李长峰(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邢建江(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杜挺(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刘敏(省水利厅副厅长)谢悦新(省农业厅厅长)黄永智(省外经贸厅巡视员)黄飞(省卫生厅副厅长)江效东(省人口计生委副主任)谢昌晶(省体育局副局长)朱遂文(省统计局副局长)屈家树(省海洋渔业局副局长)梅其洁(省旅游局副局长)林琳(省侨办副主任)王世彤(省外办副主任)陈圣河(省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新家(省社科院副院长)谭云龙(省地方志办巡视员)XXX和(省地方志办副主任)王克光(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副主任)匡国建(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张宗武(省邮政公司总经理)向晋成(省烟草专卖局局长)唐金华(省军区副参谋长)《广东省志(1979-2000)》编纂工作任务完成后,该编纂委员会自行撤销。

个人征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个人征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个人征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在如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个人征信体系已成为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之一。

征信体系指的是记录个人信用信息、评估信用水平的系统,通过市场机制来激励个人提高信用素质,也为金融、社会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资源。

然而,在我国征信体系建设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使得征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迫在眉睫。

一、我国征信体系的现状目前,我国的征信市场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征信机构数量较少,各机构之间也存在竞争和合作的矛盾。

此外,我国的征信法律法规尚未健全,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问题也亟待解决。

当前,征信市场的重点领域主要集中在银行贷款、信用卡、房地产等方面。

针对这些领域,市场开拓者大多采用场景营销或数据合作的方式,而政策和法规方面也在逐步完善。

二、个人征信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 信息安全风险大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征信机构所管理的大量个人信息数据也越来越容易被黑客攻击和窃取。

对于机构自身而言,缺乏有效的信息安全保障系统也使得数据被盗窃的风险加大。

2. 数据共享难度大在我国,个人征信机构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形式并不完善,多数都仅停留在独立收集个人信用信息的阶段,缺少信用信息的共享和整合,使得征信机构难以从中获取规模化的商业价值。

3. 缺少资质的征信机构居多目前,我国的个人征信市场上征信机构层出不穷,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是缺少质量和专业资质的。

这些机构往往推出的数据存在质量问题,也缺少细致的用户服务和相应的信息保护手段。

三、完善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议既然已经明确了我国征信体系面临的挑战和问题,那么如何对征信体系进行改革和优化呢?1. 加强征信机构的合法性建立健全的征信市场监管机制,确保征信机构有合法的数据收集、管理和使用能力。

此外,需要增强征信市场相关人员和机构的资质审批和资质监管力度。

2. 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控制个人信息数据的使用和流动渠道,建立专业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在信息化建设中加入防护体系,开展不回滚赔付项目,努力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就“中国现代派书法十周年纪念活动”有关问题张强答本刊记者问

就“中国现代派书法十周年纪念活动”有关问题张强答本刊记者问

就“中国现代派书法十周年纪念活动”有关问题张强答本刊记
者问
佚名
【期刊名称】《书画艺术》
【年(卷),期】1996(000)005
【摘要】记者:如果从现代派书法首展算起,1985至1995正好十周年,可以看出,在这十年间现代书法呈现出冷暖交替,峰谷并举的状态,但我们注意到,近年来现代书法出现了新的局面,特别是书法主义更是吸引了书法界的视线,引起了大家的热情关注。

作为书法主义的学术核心主持,您是怎样参与到现代书法十周年的活动主持之中。

同时,本次活动缘于何种动意呢?张强:1991年,由文备先生发起并主持了“南京、中国现代书法家作品邀请展”以来,一直不断地向我表示要创办一份现代书法的专业
报纸,但后来大家不断地被身边的事务所打断。


【总页数】2页(P3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92.1
【相关文献】
1.以人为本强化法制促进和谐--省法制办、省信访办负责人就贯彻落实新《信访条例》有关问题答本刊记者问 [J], 郭庆晨
2.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有关负责人就《中央投资项目招标代理资格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答本刊记者问 [J],
3.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匡国建博士就个
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有关问题答本刊记者问 [J],
4.牛凤岐教授就医用超声仪器计量检定有关问题答本刊记者问 [J], 杨学功;马靖;姜艳
5.全面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让老百姓吃上放心食品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司长纪正昆就食品质量安全有关问题答本刊记者问 [J], 纪正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个人征信管理的发展和现状

个人征信管理的发展和现状

个人征信管理的发展和现状个人征信管理是指对个人信用状况进行评估、记录和管理的过程。

随着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个人信用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个人征信管理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推动。

在中国,个人征信管理的发展经历了起步、发展和完善的阶段,目前已基本形成了规范的个人征信管理体系。

个人征信管理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当时,我国金融体系的推进,个人信用状况的重要性逐渐被认识到。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开始建立个人征信管理体系。

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牵头成立了征信业务管理办公室,负责协调和统筹我国个人征信业务发展。

同时,中国借调了国际上一些个人征信标准和经验,逐渐完善和建立起了个人征信管理的基础框架。

随着金融体系的深化和个人金融服务的普及,我国个人征信管理得到了快速发展。

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了“个人信用报告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个人信用报告的组织、管理和使用等重要事项。

同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了征信中心,负责个人征信管理的具体操作和监督工作。

此后,我国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其他涉及个人信用状况的机构纷纷建立起与征信系统的对接机制,实现了个人信用信息的收集和共享。

到了2024年,个人征信管理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个人征信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征信机构的准入条件、个人信用信息的收集和使用规则,以及个人征信报告的编制和查询等相关事项。

此举进一步规范了个人征信业务,增强了公众对个人征信管理的信任。

在发展的同时,个人征信管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个人信用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容易引发个人隐私泄露的问题。

当前,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相关制度和技术手段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其次,个人征信管理的数据质量和数据共享仍存在不足。

有些个人信用信息采集不完整或准确,而且不同征信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不够顺畅,造成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另外,个人征信管理的公平性和透明度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以避免不公正对待个人信用信息。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分析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分析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分析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已经成为了当前金融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个人征信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保护金融安全和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按照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通过收集、整理、评估和分享个人信用信息,建立和维护的一个信用信息数据库和信用评价体系。

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是金融行业全面实施风险防控、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促进金融业发展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个人征信体系建设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促进了金融服务的创新和普惠,但也带来了更多的信用数据和维度,个人征信体系需要更多的信息来源和更全面的数据维度。

互联网金融的特点是参与者更加广泛和多元化,包括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第三方支付机构、P2P网络借贷平台等,个人征信体系需要更加全面和全方位地覆盖这些参与者的信用信息。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和欺诈问题日益突出,个人征信体系需要更加及时和准确地反映个人信用状况,以提高风险防控和金融服务精准度。

针对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数据来源和数据共享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个人的信用数据来源更加多元化和全面化,不仅包括传统的银行征信数据,还包括互联网平台的交易数据、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支付数据、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借贷数据等。

这些数据来源的不断增长,为个人征信体系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来源和更全面的数据维度。

如何将这些数据有效整合和共享,成为了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的一大挑战。

个人征信体系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数据获取和整合机制,包括对各种数据来源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处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个人征信体系需要建立更加全面的数据共享机制,包括建立更加开放和透明的数据共享平台,推动各行业间的数据共享,提高数据利用效率和覆盖面。

个人征信体系需要建立更加严格的个人隐私保护机制,保障个人信息的安全和隐私,确保数据共享的合规性和合法性。

珍爱信用记录,享受幸福人生

珍爱信用记录,享受幸福人生

珍爱信用记录,享受幸福人生-“6.14信用记录关爱日”暨《征信业管理条例》颁布五周年“信用记录关爱日”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发起的,定于每年的6月14日,旨在鼓励公民主动关心个人信用记录,形成健康的信用消费习惯,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意识。

今年的6.14是全国第11个“6.14信用记录关爱日”。

同时,今年也是《征信业管理条例》颁布五周年。

下面就跟我们一起来回顾下这些年,我国征信管理发展的大事记。

一、征信管理法规制度建设卓有成效2013年,国务院颁布了《征信业管理条例》,央行配套出台了《征信机构管理办法》、《企业征信机构备案管理办法》、《征信投诉办理规程》等一系列制度及行业标准,规范了征信机构等市场准入,明确了征信业务活动规则。

初步形成以《征信业管理条例》为主,由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和行业标准构成的多层次征信法规制度体系,在保障征信信息安全和信息主体权益的前提下,在制度层面为征信体系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同时,央行于2016年印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征信合规管理工作的通知》(银发〔2016〕300号文)、于2017年印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加强征信系统查询用户信息管理的通知》(银办发〔2017〕164号文),强化了制度、监管、技术等方面机制建设,提升征信信息安全管理水平,规范征信市场的发展。

此外,央行还会同发改委、证监会等部门联合起草了《信用评级业管理暂行办法》,拟就评级程序、业务规则、监督管理等建立跨市场统一的监管框架。

今年是《征信业管理条例》颁布五周年。

央行于4月印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征信信息安全管理的通知》(银发〔2018〕102号),进一步提升征信信息安全问题的认识,加强制度、监管、技术等方面的建设,补齐短板,从严问责,切实保护信息主体权益,确保不发生征信信息安全事件。

二、征信系统建设日趋完善央行建设了覆盖全国的、集中统一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数据库”),提高金融信用信息服务能力,提升社会金融信用信息服务水平。

广州市信誉体系建设情形与展望

广州市信誉体系建设情形与展望

2020年广州市信誉体系建设情形与2020年展望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增强与广州市金融办、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等地址政府部门的沟通和谐,尽力推动征信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成立健全数门和行业信息公布共享机制,强化行业信誉监管,完善信誉法规制度,踊跃开展诚信宣布道育,全面推动广州市社会信誉体系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踊跃的进展。

一、2020年广州市信誉体系建设情形(一)征信系统稳健运行,在帮忙金融机构防范信誉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在地址党政和各级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下,踊跃推动征信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不断提高征信效劳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统计,截至2020年末,企业征信系统已收录广州市企业及其他组织万户,涉及信贷余额本外币合计15986. 18亿元;个人征信系统已收录广州市自然人约709. 81万人,涉及信贷余额3067. 69亿元。

2020年全年,广州市金融机构累计查询企业信誉报告万次,累计查询个人信誉报告387. 62万次。

广州市各金融机构依托征信系统.成立健全了信贷风险治理制度,查询企业和个人信誉报告成为信贷审查的必经程序。

针对广东省35家金融机构问卷开展的调查显示:2020年,金融机构通过查询企业征信系统拒绝存在潜在信誉风险的企业信贷业务申请920笔,金额为2148. 24亿元,占信贷业务总额的14. 95%;金融机构通过查询个人征信系统拒绝存在潜在信誉风险的个人信贷业务申请25万笔,金额为168. 08亿元,占个人信贷业务总额的%。

征信系统在帮忙金融机构防范信誉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中小企业信誉体系建设进展顺利,民营企业融资环境不断改善中小企业信誉体系建设在改善民营经济运行的信誉环境,降低银企两边的交易本钱,增加中小企业的融资机遇,增进中小企业增强信誉治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2020年12月末,广州市录人中小企业信誉档案户数为114232户,其中,取得银行授信意向的中小企业5239户,取得银行融资的中小企业5104户,融资金额为3177. 85亿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 者 : 个人 信 用 信 息基 础 数 据 库 对 社 会 和 非金 融 机 构 开 放 情 况 如 何 ? 如 果 个人 想 查 询 自 己 的 信 用 记 录 , 怎 么 查询 ?是 否要 收 费? 匡 : 当 前人 民 银 行 推 动 建 设 的 伞 阁统 … 的个 人 和 企 业 信 用 信 息 基 础 数 据 库 只 向联 的 金 融 机 构 提 供 查 询 服 务 。 未 来 是 否 对 计 会 和 非 金 融 机 构 丌 放 。取 决 于 如何 通 过 立 法 来 平 衡 保 护 个 人 隐 私 和 共 亨 信 用 信 息 之 间 的 关 系 。我 市 信 , 随着 征 信 法 规 的 完 善 和 征 信 市 场 H 的 发 展 ,个 人信 用 信 息 基 础 数 掘 J 依 法 向合 格 征 信 午将
中国人 民银行广 州分行副行长 匡国建博士
就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有关问题答本刊记者问
20年 1 06 月,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商业银行建设的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正式投入运行,这标志 着我国征信体 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此背景下,为加深大家对人民银行征信工作和征信系统的了解,最近本
录的人数约为 4 0 万人 ,涉及个人信贷余额 22万亿 00 .
元 。 截 至 20 0 6年 1月 底 ,各 家 金 融 机 构 建 了 各 级
逐 步 形 成 诚 实 守 信 、遵 纪 守 法 、重 合 同 讲 信 用 的社 会
风 气 ,捉 i 十 诚 信 水 甲 ,促进 N  ̄ t 的 建 设 。 岛丰 会 l t 会
广 东的运 行 状 况如 何 ?
匡 :近 年 来 人 民银 行 全 力推 进 个 人 信 用 信 息 基 础 数 据 库 的 建 没 。2 0 0 4年 底 在 7个 城 市 实 现 了 l 5家
有 和 股 份 制 商 业 银 以及 8家城 市商 业 银 行 的试 点 运
行 。2 0 0 6年 1 .全 国个 人 信 用 信 息 基 础 数 据 库 正 式 运 行 ;截 至 2 0 0 6年 2月 1 日,个 人 信 用 信 息 基 础 数 3
匡 : 个 人 信 用 信 息 基 础 数 库 是 在 国 务 院 领 导 下 ,由 中 人 民银 = 商业 银 彳 建 立 的 个 人信 用 信 【 织 t 息 数 共 享 半 台 ,其 f常 运 行 和 管 理 由 中 国人 民 银 行 1
征 信 服 务 中心 承 担 该 数 据 库 主 要 采 集 和 保 存 个 人 在
刊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匡国建博士
记 者 :这 次 全 国统 一 的 个人 信 用 信 息 基 础 数 据 库
大意 义 ?
投 入 运 行 引起 了社 会 各 方 的 普 遍 关 注 。首 先 , 您 能 否
从 专 业 角度 解 释 一 下 ,什 么是 个 人 信 用 信 息 基础 数 据
维普资讯
20 年第 3 06 期
( 总第 3 5 ) 5期
南 方 金

No 3 2 0 ., 0 6 Ge e a . 5 n r1 No 3 5
S u h Ch n i nc o t i a F na e
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杏 询 用 户 52 8个 . 累 计 查 询 个 人 信 用 报 告 13 6 47 2 4
贷 资 源 配 置 ,促 进 消 费增 长 ,改 善 经 济增 长 结 构 ,促
进 经 济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特 别 是 随 着 该 系统 的建 设 和 完
善 ,通 过 埘 企 业 和 个 人 重 要 经 济 活 动 的 影 响 和 规 范 ,
据 库 收 录 的 自然 人 数 已 达 到 4 6 人 ,其 中有 信 贷 记 . 亿 8
库 ? Βιβλιοθήκη 匡 :个 人 信 用 信 息 基 础 数 据 J 入 运 行 是 个 人 征 辛投 信 系 统 建 没 的关 键 环 1 ,它 标 志 着 我 闰 征 信 系统 建 没 取 得 重 大进 展 ,其 意 义体 现 在 个 面 : 从 微 观 层 面 看 ,它 有 利 于 商业 银 行 核 实 借 款 人 真 实 身 份 ,客 观 判 断 客 户 的 还 款 能 力 或 还 款 意 愿 ,使 守 信 的 个 人 更 容 易 获 得 资金 融 通 ,从 而提 高 金 融 机 构 的
商业银 行的借 款 、还款 、信用 卜、担 保等信 用信息 ,
以及 相 关 的 身 份 识 别信 息 ,并 向 商 业 银 行 提 供 个 人 信
用 信 息 联 网查 询 服 务 ,满 足 商业 银 行 防 范 和 管 理 信 用 风 险 的需求 ,同 时 服 务 于 货 币政 策 和金 融监 管 。 记 者 :近 年 来 个 人 信 用信 息 基础 数 据 库 在 全 国和
风 险控 制 水平 和信 贷 资 会 的 微 观 配 置 效 率 。
从 产业 层 而 看 ,它 为 个 人 金 融 业 务 的 大 发 展 创 造 了历 史机 遇 。这 是 因 为 ,个 人 信 用 信 息 基 础 数 据 库 提 供 了 个 人 信 用 信 息 的通 道 ,使 得 基 r个 人 信 用 能 力 的 信 用 、短 期 消 费 信 贷 、住 房 按 揭 贷 款 、汽 午抵 押 贷 款有 了信 贷 发 放 的 依 据 ,更 有 了差 别 化 定 价 的 依 据 。 这 对 于 多层 次 个 人 信 贷 市场 的 培 育 具 有 决 定 性 意 义 . . 在 述 产 品 的基 础 卜,还 可 以推 和发 展 更 多 的 金 融 产 品 ,可 以大 规 模 挖 掘 潜 在 的 个 人 信 贷 客 户 。 从 宏 观 层 面 看 .它 有 利 于 维 护 金 融 稳 定 .优 化 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