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雷人语:赤壁之战 孤烧船自退
火烧赤壁的火谁放的,与演义大不相同,正史中曹操竟主动放火烧船

火烧赤壁的火谁放的,与演义大不相同,正史中曹操竟主动放火烧船《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记载:“黄盖用刀一招,前船一齐发火。
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涨天。
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
也就是说,黄盖用二十条火船,撞入曹操水寨之后,一下子点着了曹操全部船只。
不过,曹操二十万大军南下,水军大约有数万,船只至少数百上千,即便船只全被铁环锁住,但想要二十条火船在风力帮助之下短时间内点燃全部船只,怎么看都不太靠谱。
第二,火起之后,黄盖中箭落入水中,周瑜舰队突然失去敌前指挥官,增加了曹操军舰撤退的机会,因此不太可能尽烧北船。
第三,曹操船只是“首尾相连”,犹如一字长蛇阵,先烧前面再烧后面,这就给后船提供了撤退的机会。
第四,面对黄盖火攻,曹操大军不可能无动于衷,不去撤退剩余船只。
可见,三国演义对赤壁之火的描述,肯定没有客观反映历史。
既然如此,赤壁之战的火到底是谁放的,真实历史与三国演义大不相同!曹操一统北方之后,开始南征,准备一统中国,但在攻打东吴孙权之前,其实还有两个小目标。
曹操南征的第一个目标是荆州刘表,但由于刘表当时去世,于是荆州拥立其子刘琮继任荆州牧,曹操南下之后,刘琮很快就投降了曹操,同时让曹操获得了荆州水军。
曹操南征的第二个目标是刘备,当时刘备驻地是樊城,听闻曹操到来之后,立即弃樊南逃,但旁边的江陵是荆州物资转运中心,因此曹操担忧刘备占领江陵获得大量物资,于是曹操亲率五千名精锐骑兵急速追赶,最终爆发了长坂坡之战,俘获了大量的人马辎重。
占领江陵之后,曹操准备顺江东下,一举灭亡东吴。
所谓唇亡齿寒,此时孙权与刘备只能抱团取暖,双方组成联军对抗曹操。
公元208年,曹操率领二十万大军南征孙权,东吴的左右督周瑜、程普各自督领一万五千精兵,与刘备军一起逆江而上,与正在渡江的曹军相遇在赤壁。
因此,曹操是20万大军,孙刘联盟是5万大军,双方兵力相差很大。
这一年12月,曹操新编水军及新附荆州水军难以磨合,士气明显不足,初战被周瑜水军打败。
曹操所败原因

原来,曹操烧船自退是因为士兵感染了瘟发的是什么瘟疫呢?最近出版的《改变中国历史的偶然事件》里说,是该死的血吸虫病。难怪黄盖十船易燃物品就尽烧曹军,因为没有人救火,大家都在发高烧,要不就在拉肚子。曹操士兵都是北方人,对这种流行病没有免疫力,成了易感染人群。他们根本不知道南方竟然有这种老是让人跑厕所的疾病。
赤壁之战翻译

《赤壁之战》翻译建安十三年春季,孙权征讨江夏,周瑜任前部大督。
这年九月。
曹操进入荆州,刘琮率人马投降,曹操得到了他的水军,水兵、步兵有几十万人,吴军将士听说此事都很恐惧。
孙权召见众属下,询问计策。
议论的人都说:“曹公是豺虎一样的人,但他假藉汉朝丞相名义,挟持天子,征讨四方,行动都以朝廷为藉口,现在如果抵抗他,事情就更不顺利。
况且将军您的优势,可以用来抵御曹操的,是长江。
如今曹操得到荆州,全部占领了那一地区,刘表训练的水军,蒙冲斗舰,数以千计,曹操全部把他们沿江摆开,还有步兵,水陆齐下,这就是长江天险,他已经和我们共有了。
而敌我实力的强弱,又不能相提并论,我们认为最上策不如迎接他。
”周瑜说:“不对。
曹操虽然假藉汉朝丞相的名义,其实是汉朝的奸贼。
将军您以神勇英武的雄才,又依仗父兄的功业,割据江束,土地方圆几千里,军队精良,物资充足,英雄乐意报效,正应当横行天下,为汉朝除去奸邪恶贼。
何况曹操亲自来送死,怎么能去迎接他呢?请让我为将军您筹划此事:如今假使北方已经安定,曹操没有后顾之忧,能够旷日持久前来争夺疆域,又能够同我们在船舰上较量胜负吗?如今北方并没有安定,加上马超、韩遂还在潼关以西,是曹操的后患;而曹操舍弃鞍马,依仗舟船,和吴越的人争斗较量,这并不是中原人的长处;并且现在天气严寒,战马没有草料;驱使中原的士兵长途跋涉江湖之间,不服水土,必定生出疾病。
这四种情况,是用兵的禁忌,而曹操都贸然为之。
将军您擒获曹操,应该就在今天。
周瑜我请求得到精兵三万人,进军驻守夏口,保证为将军您打败曹操。
”孙权说:“老贼想废掉汉室自立为皇帝已很久了,只是顾忌二袁、吕布、刘表和孤罢了。
如今几位雄杰已经灭亡,只有孤还在,孤与老贼,势不两立。
您说应当抗击,和孤的心意非常相合,这是上天把您授予给我啊。
”这时刘备被曹操打败,想率军向南渡过长江,和鲁肃在当阳相遇,于是就共同商议计策,就进驻夏口,派诸葛亮去拜见孙权。
孙权于是就派周瑜和程普与刘备合力迎击曹操,在赤壁相遇。
赤壁之战文言文对应翻译

原文:曹操自江陵北还,遂破荆州,生擒关羽,进兵江东。
孙权与刘备惧,结盟抗曹。
刘备遣诸葛亮、周瑜等,共议破敌之策。
瑜曰:“今曹操拥百万之众,南征北战,其势不可当。
吾等当以火攻破之。
”诸葛亮曰:“善。
”于是,瑜以东风助火,火攻曹操船队,烟炎张天,船舰皆焚。
曹军大乱,死伤无数。
曹操败走华容道,仅以身免。
翻译:曹操从江陵向北撤退,于是攻破荆州,活捉了关羽,进而进军江东。
孙权与刘备感到恐惧,结成联盟抵抗曹操。
刘备派遣诸葛亮、周瑜等人,共同商议破敌之策。
周瑜说:“现在曹操拥有百万大军,南征北战,其气势不可抵挡。
我们应当用火攻来击败他。
”诸葛亮说:“好。
”于是,周瑜利用东风助燃,发动火攻曹操的船队,烟火弥漫,天空中布满火焰,船只全部被烧毁。
曹军大乱,死伤无数。
曹操败逃至华容道,仅以身免。
原文:曹操败后,退还许昌。
刘备遂领荆州,又进兵益州。
孙权亦乘胜追击,夺回荆州之地。
自此,三国鼎立之势已成。
翻译:曹操战败后,退回许昌。
刘备于是接管荆州,又进军益州。
孙权也趁机追击,夺回了荆州。
从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原文:赤壁之战,曹操败绩,乃因自恃兵强马壮,轻敌冒进,又不善用兵,以致败北。
孙刘联军以智取胜,乃国运之所系,后世传为佳话。
翻译:赤壁之战,曹操之所以败北,是因为他自认为兵力强大,轻敌冒进,又不善于用兵,以至于失败。
孙刘联军凭借智谋取得胜利,这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后世将其传为美谈。
三国演义火烧赤壁原文文言文

三国演义火烧赤壁原文文言文
《三国演义》是一部中国经典的历史小说,其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赤壁之战。
以下是文言文版本的《三国演义》中关于火烧赤壁的原文:
原文:
赤壁之战,曹操率军十万征讨孙坚,孙坚遣前部将军鲁肃率兵两万拒敌。
肃曰:“操兵众而我兵寡,宜坚守勿战。
”坚曰:“今曹操亲身来征,吾故敢闭门不出。
但闻操军至,急击之,操必惊走。
”遂不听鲁肃之言,急令人筑坚城,严守不出。
曹操至赤壁,见江水涨落,地形险要,乃谓荀攸曰:“孙坚乃江东小辈,颇知兵法,此所谓以寡敌众,勇者得志者也。
今宜速战。
”攸曰:“江上风大,当令军士用湿草搭于船上,率军顺流而下,以攻其不备,此计必胜。
”曹操从其言,率军顺流而下。
孙坚军见曹操军顺流而下,皆惊慌失措,皆欲退军。
鲁肃令军士火攻,遂大破曹军,曹操仅以五千骑逃回江陵。
拓展:
火烧赤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战役,也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战役之一。
这场战役发生在公元 208 年,当时曹操率领十万大军征讨孙坚,孙坚则派遣前部将军鲁肃率领两万军队在赤壁抵御曹军。
鲁肃采取了坚守不出的策略,让曹操误以为孙坚军队非常强大,导致曹操决定率军顺流而下,试图在江东地区击败孙坚。
然而,当曹操的军队到达赤壁时,遇到了孙坚军队的猛烈攻击,最终导致了曹军的惨败。
这场战役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一次重要胜利之一。
火烧赤壁典故

火烧赤壁典故火烧赤壁是三国演义里精彩的故事。
你们想要了解火烧赤壁的典故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火烧赤壁典故,供大家阅读!火烧赤壁典故周瑜与诸葛亮商量好进攻曹操的时间,然后,把人马分成6队,只等东南风一刮起来,就开始行动。
东南风刮起来后,黄盖带了20只装满芦苇、硫磺等物的火船,向对岸开去。
快到曹操军营时,船一齐起火,顺着风势,将曹军船只烧着。
由于曹操听信庞统的话,将所有的船用铁环锁在一起,根本没法逃走。
这时,曹军水寨全都烧着,一片火光。
许多兵士被烧死了。
曹操知道中了计,一边叫骂,一边寻找船只。
这时,张辽驾着一只小船过来,曹操才脱离火海。
曹操被救上岸时,东吴兵马已杀了过来。
他在张辽等人的保护下,终于甩掉了东吴的追兵。
他们来到一个山势很险的地方。
这时,曹操哈哈大笑起来,将士们都吓了一跳,问他笑什么,曹操说:“我笑诸葛亮、周瑜不懂计谋,如果他们在这里埋伏下一支兵马,那就厉害了!”话没说完,杀出了一支人马,原来是早已埋伏在这里的赵云。
曹操连忙突围,死伤了许多兵士,好不容易才逃出来。
这时,天已经亮了,正下着大雨。
曹操以为没有危险了,就下令休息吃饭。
他坐在树林中,不禁又哈哈大笑起来。
旁边人问:“丞相您损失了那么多人马,笑什么呢?”曹操说:“我笑诸葛亮、周瑜还是缺少计谋,如果他们在这里埋伏下一支人马,我们还能逃得了?”话音没落,突然一阵喊声,张飞率领兵马冲了过来。
曹操大吃一惊,甲衣也没穿就上了马。
他手下的将士一边跑一边迎敌,许多人都受了伤。
这次,曹操开始走小路。
他们来到了华容道。
曹操见远处还有烟雾,像有伏兵。
曹操说:“这是诸葛亮叫人放的烟,让我不敢走这条路。
”于是,曹操等人走上了华容道,这条路本来不平,加上刚下过雨,特别难走。
曹操下令砍树搬草,垫平路面。
不少士兵累得昏倒在地上。
好不容易到了平坦一点的路面,曹操又哈哈大笑起来:“如果是我指挥打仗,肯定在这里埋伏一支军马,诸葛亮、周瑜到底是不行啊!”话没说完,有是一声炮响,关羽带人截住了去路。
文言文翻译赤壁之战

是时,曹操大军北渡长江,锐不可挡。
孙权、刘备联军设防于赤壁,欲以火攻破曹。
其时,诸葛亮往见周瑜,献计火攻。
瑜大喜,遂与诸葛亮定计。
瑜曰:“吾闻曹公北征,其船舰相连,首尾难顾。
吾欲用火攻,烧其船舰,使其全军覆没。
”亮曰:“此计甚妙。
然火攻非易事,须得东风助之。
”瑜曰:“东风何时至?”亮曰:“东风只在江上,不可强求。
吾有一计,可使东风如期而至。
”瑜曰:“愿闻其详。
”亮曰:“吾将作七星坛,于坛上祈求东风。
若东风不至,吾当自焚。
”瑜从之。
于是,瑜与诸葛亮于赤壁上设坛,祈求东风。
果如诸葛亮所料,东风如期而至。
瑜命黄盖诈降曹操,曹操不疑,遂接纳黄盖。
黄盖乘夜,暗引火船,乘风入曹营。
曹军不备,火势迅速蔓延,船舰尽毁。
曹操大惊,急令水军上岸,欲退守江北。
刘备、孙权联军乘胜追击,曹操大败。
自此,曹操势力大减,不复能南征。
赤壁之战,曹操虽败,然其威名犹在。
孙权、刘备联军得胜,三国鼎立之势始定。
其后,刘备据蜀,孙权据江东,曹操据中原,各据一方,互有攻守,终成三国局面。
赤壁之战,实为三国鼎立之关键。
是役也,孙权、刘备联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堪称千古奇观。
曹操虽败,然其谋略、兵力皆胜于孙刘联军,故此战亦为曹操作战生涯之巅峰。
战前,曹操大军势如破竹,志在必得。
然其轻敌,未料到孙刘联军能联合抗曹。
战时,曹操虽用火攻,然因风向不利,未能成功。
战后,曹操虽败,然其威名犹在,使得孙刘联军不敢轻举妄动。
总之,赤壁之战乃汉末三国之际,一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争。
是役也,孙权、刘备联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而曹操虽败,然其谋略、兵力皆胜于孙刘联军,实为一代枭雄。
此战之后,三国鼎立之势始定,天下三分,各据一方,成为后世传颂千古之佳话。
赤壁之战歇后语

赤壁之战歇后语
以下是 9 条赤壁之战歇后语及例子:
1.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 例子:“哎呀,你看他们俩,这不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嘛!就像小王心甘情愿地帮小李干活,也不抱怨啥,真是有意思!”
2. 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 例子:“哇塞,这次集市上他可真是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啊,买了一大堆好东西呢!”
3.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 例子:“咱买苹果就得草船借箭——多多益善呀,多买点能吃好久呢!”
4.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 例子:“你看那家伙气势汹汹地去挑战,结果输得一塌糊涂,真是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哟!”
5. 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
- 例子:“他呀,就是会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抓住了那个好机会,一下子就成功了!”
6.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 例子:“他可真蠢,被人骗得团团转,就像蒋干盗书——上了大当呀!”
7. 黄盖献计——自讨苦吃。
- 例子:“他这不是自找麻烦嘛,非要去干那事,真是黄盖献计——自讨苦吃啊!”
8. 赤壁之战——大火连天。
- 例子:“哇,那场面,就跟赤壁之战——大火连天似的,热闹极了!”
9. 庞统献连环计——干脆利索。
- 例子:“你看他做事,那真叫一个庞统献连环计——干脆利索呀,佩服佩服!”
我觉得这些歇后语都特别生动有趣,能很好地形容各种场景和情况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
曹操雷人语:赤壁之战孤烧船自退
赤壁水战的结束,不在乌林(长江北岸),而在湖南的巴丘湖。
《三国志·周瑜传》引《江表传》说:“曹公与孙权书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
《三国志·郭嘉传》:“太祖(曹操)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
《三国志·魏武纪》:“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公自江陵征(刘)备至巴丘(引《括地志》曰:‘巴丘湖中有曹公洲即曹公为孙权所败,烧舡处。
在巴陵南四十里’)。
”
以上可证:巴丘湖,确曾发生悲壮一幕。
曹操将乌林战后逃回的及留在原地的舰队,放火烧掉。
从陆路退走。
陈寿《三国志》的说法较符合历史事实,乌林一战、周军不可能烧尽北船,因为:1.曹军舰队舰船多。
黄盖说:“寇众我寡”,当有千艘舰船,而烧船的手段单一。
十艘引火船不可能引发千艘以上舰船同时着火。
2.曹军舰队的列阵,不可能全烧:
黄盖曰:“操军船舰。
首尾相接。
”即曹军舰队必然是沿长江从东向西排成首尾相接的很长的“长蛇阵”。
这样的阵形,烧头则其中及尾部必然离散,烧其中则头尾两段离开。
当时曹军的舰船用的是刘表的旧船,舰船的锚具仍只是大棕索系矴石(石锚)(见《三国志·董袭传》),并无铁索、铁锚,更谈不上用铁索铁环将全部舰船锁住。
何况当时黄盖利用东南风、由南向北烧,直烧到北军岸边营寨。
故只能将曹军舰队断为两截。
3.曹军舰队的顽抗,黄盖中箭落水。
放火舰队中断指挥。
黄盖指挥先头舰队用“诈降计”使得十艘引火船可以闯入曹军舰队中间放火烧船,但火起后,黄盖中箭落水。
《三国志·黄盖传》引《吴书》:“赤壁之役,盖为流矢所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