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水方案说明
浇灌冻水工作安排

浇灌冻水工作安排
浇灌冻水工作安排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灌溉时间:根据预测的天气预报和地区的气温,确定最佳的浇灌冻水时间。
一般来说,夜间气温较低且无降水的时候适合浇灌冻水。
2. 准备水源:确保在浇灌冻水之前有足够的水源供应。
水源可以是自来水、蓄水池或者水井等。
3. 准备冻水装置:如果需要使用冻水装置,如喷雾机或喷头,确保设备正常运作。
清洁设备,检查是否有任何损坏或堵塞。
4. 确定冻水区域:根据植物的需求和土壤的湿度,确定需要浇灌冻水的区域。
可能需要进行分区浇灌。
5. 运行冻水装置:根据设备的指示,将冻水装置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并开始浇灌冻水。
确保冻水均匀覆盖整个区域,以避免冻结和积水。
6. 控制浇灌时间:根据各个植物的需求和土壤吸水的情况,控制浇灌冻水的时间。
避免过度浇灌或浪费水资源。
7. 巡视和维护:定期巡视浇灌区域,确保冻水装置正常工作并进行维护。
清除可能堵塞喷头或喷嘴的杂物,并确保设备的耗材充足。
8. 记录和调整:记录每次浇灌冻水的时间、水量和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根据植物的生长情况和气温的变化,及时调整浇灌冻水的频率和时间。
以上是浇灌冻水工作安排的一般步骤,具体的工作安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空调冷却冷冻水管道系统详细施工方案

空调冷却冷冻水管道系统详细施工方案1、管道安装流程2、管道安装设计要求2。
1空调水系统中管道系统的最低点,应配置DN25泄水管并安装同口径闸阀。
管道系统的最高点应配置E121型自动排气阀,口径为DN20并配同口径闸阀.2.2每台水泵的进水管上应安装闸阀或碟阀,压力表和Y型过滤器,出水管上应安装缓闭式止回阀,闸阀或碟阀,压力表及后带护套的角型水银温度计,另外,与水泵相连接的进出水管上还应安装减震软接头.2.3所有阀门的位置,应设置在便于操作与维修的部位,主管上、下部的阀门,务必安装在平顶下和地面上便于操作维修处。
2。
4安装调节阀,碟阀等调节配件时,应注意将操作手柄配置在便于操作的部位。
2.5空调及热水系统管道上的调节阀,管径小于等于DN40采用截止阀或球阀;管径大于DN40的采用蝶阀.2。
6空调水系统管道上须设置必要的支、托、吊架,具体形式由安装单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做法参见国标05R417-1。
2。
7管道的支、吊、托架应设置于保温层的外部,在穿过支、吊、托架处,应镶以垫木。
2。
8空调水系统管道对于长度超过40m的直管段,要加装波纹补偿伸缩器。
每隔40m设置一个。
波纹补偿伸缩器为轴向内压式波纹补偿器。
2.9冷水管道在穿越墙身和楼板时,保温层不应间断,在墙体或楼板的两侧应设置夹板,中间空间以玻璃棉填充。
2.10空调水管道穿过防火墙时,在管道穿过处固定管道,并用防火材料填充。
2.11穿越沉降或变形缝处的水管应设置金属软管连接。
2。
12空调立管穿楼板时,应设套管。
安装在楼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20mm;安装在卫生间及厨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50mm,底部应与楼板底面相平;套管与管道之间缝隙应用阻燃密实材料和防水油膏填实,端面光滑。
2.13管道穿钢筋混凝土墙和楼板、梁时,应根据图中所注管道标高、位置配合土建工种预留孔洞或预埋套管;管道穿地下室外墙时、水池壁时,应预埋刚性防水套管。
2。
施耐德InRow冷冻水制冷系统

• 标配 RS-485、SNMP 卡,支持 HTTP、HTTPS、SNMP、FTP、TELNET 等远程访问、 管理,并兼容于 StruxureWare 中央管理器、BMS(楼宇管理系统 ) 等
• 可将报警信息发送邮件通知用户,用户可以定义报警类型 • 可查看机组运行状态,报警信息,事件日志等 • 二级密码保护,安全可靠 • 内置冷凝水泵,主动管理冷凝物 • 配备便于移动的脚轮和固定的支脚
显冷量kW (BTU/hr) 36.8 (126,000) 43.7 (149,000) 51.2 (175,000) 56.0 (191,000) 61.0 (208,000) 69.6 (238,000)
• 双路电源输入,提供冗余供电保护 • 在实际应用中有多种应用模式可根据现场应用环境进行正确配置选择 :
1. InRow 模式(服务器进风温度控制风扇转速) 2. HACS/RACS 模式(服务器进、回风温差控制风扇转速)
• 冷冻水流量内部管理,内置电子流量计,电动三通阀等控制制冷量输出 • 支持冷冻水顶部或底部接管方式 • 采用热插拔可调速直流 EC 风机,根据需求自动调节风量,节能显著。
InRow ® 冷冻水制冷系统
紧靠热源的冷冻水型行级制冷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和网络 制冷管理
特点和优点
2
高可用性
动态响应控制、实时调整制冷量输出,精确控制机柜进风温度
• 将制冷设备部署在机柜之间,使之紧靠热负载,消除冷热空气混合,实现 可预测性的制冷架构
• 按需制冷,适应不可预测的 IT 设备功率密度的变化
部连接
• 易于扩展。用户可随业务发展逐步增加制冷设备,减轻一次性投资压力
易 于服务
• 采用模块化组件令服务化繁为简,缩短平均维修时间 • 采用热插拔风机,可不停机更换风机 (300 毫米宽机组适用 ) • 行级架构,可在冷通道或热通道中完成维修和保养服务 • 具有事件日志、数据日志和配置日志,便于机组运行状态的分析以及故障
冷冻水原理

冷冻水原理
冷冻水原理是指通过控制水的温度使其凝固成冰,以实现冷却或储存的目的。
冷冻水的原理主要涉及三个基本概念:冷冻点、冰的制冷能力和相变热。
冷冻点是指在一定压力下,液体变为固体时的温度。
通常情况下,水的冷冻点为0℃。
但是,当溶质或压力的存在时,水的
冷冻点会发生变化。
比如在海水中,因为其中溶解了许多盐类和矿物质,所以海水的冷冻点会比纯净水更低。
冰的制冷能力是指冰能够吸收的热量。
当水的温度下降到冷冻点以下时,它会开始凝固成冰。
在这个过程中,水会释放出相应的潜热,即相变热。
这个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使环境温度下降,实现冷却的效果。
相变热是指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在冷冻水的过程中,当水从液态变为固态时,吸收的热量称为凝固潜热。
凝固潜热的大小与物质的特性有关,对于水来说,凝固潜热为334焦耳/克。
基于这些原理,冷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空调、冷柜、冷冻食品加工等领域。
通过控制水的温度使其凝固成冰,可以实现对环境或物品的冷却效果,提供舒适的室内空间或延长食品的保鲜期限。
设计任务书——制冷系统

“制冷系统”设计任务书热能1班一组、热能2班二组一、设计题目:烟台市某厂房工艺用冷冻水系统的设计二、设计条件:制冷负荷总计:(450+10×N)kW,N是每位同学学号最未二位数;冷冻水供回水温度:5/10℃;冷却方式:水冷、进水温度32℃制冷剂:R717三、设计内容:(一)制冷压缩机型号与数量的选择1.确定机房总制冷量。
2.确定制冷系统设计工况(蒸发温度t0、冷凝温度t k、压缩机排气温度t rp),要根据系统对冷冻水的要求及冷却水的条件。
3.将设计工况制冷循环表示在lgp—h图上。
4.将设计工况制冷量换算成标准工况(或制冷工况)相应制冷量,选择确定制冷压缩机的类型、型号、台数,并校核压缩机配套电机的功率。
(二)冷凝器的选择计算1.确定冷凝器的热负荷。
2.确定冷凝器的型式。
3.计算冷凝器所需换热面积,选择冷凝器台数。
4.计算冷却水用量。
(三)蒸发器的选择计算1.确定蒸发器的型式。
2.计算蒸发器的换热面积,选定蒸发器台数。
3.计算冷冻水循环流量。
4.确定冷冻水供水方案,估算选择冷冻水泵型号、台数。
(冷冻水系统供回水压力可按0.06—0.08MPa预留)(四)膨胀阀的选择计算1.确定膨胀阀型式。
2.计算确定膨胀阀的规格。
(五)其他辅助设备的选择按设计工艺要求对除杂质、贮存、干燥、(分油)、安全等诸方面辅助设备合理选择确定。
(六)机房布置1.把所选择的各设备及管道合理地布置在冷冻机房平面图上。
2.按安全规定布置事故通风设施。
3.绘制工艺流程图。
四、设计要求1.设计计算说明书:说明书的编写应保证设备计算分析的条件充分性、过程的层次分明性及结果的数据准确性。
所采用的主要公式应给出出处。
对所选用设备、确定的方案给出简要的技术经济分析。
2.说明书格式严格按照规范。
3.图纸:规格按国家规定标准,长度可根据需要加长。
图例、文字按专业制图标准要求。
4.设计说明:在机房平面图上应给出文字的设计说明,主要针对图面上无法清晰表达的,而又需要用户完全清楚的内容(如:管材、防腐、保温等)。
冷冻水制冷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冷冻水制冷系统设计摘要:为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好的掌握《制冷技术》这门课程的知识,现对其进行冷冻水制冷系统的课程设计。
设计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根据设计要求和任务,合理拟定制冷系统总体方案。
2、根据制冷系统设计方案要求,选择制冷剂、制冷压缩机、节流阀及制冷辅助设备等部件。
3、依据热力学、传热学及流体力学原理,设计计算制冷换热器(主要是冷凝器和蒸发器)。
4、制冷管道计算及保温层结构、厚度等设计。
5、绘制制冷系统流程图和机器设备布置图,并注明有关尺寸和技术要求。
设计资料:冷冻水工艺需冷量Q=(150+50×N)KW,=150+50 34=1850KWN=34,Q载冷剂为冷媒水:供水温度t1=+5℃;回水温度t2=+10℃,冷媒水采用闭式系统。
冷凝器采用水冷却式,冷却水进水温度tw=32℃。
关键字:蒸发器;压缩机;保温层;冷负荷目录第一章设计说明 (2)1.1确定制冷剂种类和系统型式 (2)1.2制冷系统的设计工况确定 (2)1.3制冷系统热力计算 (2)1.4选配制冷压缩机 (3)第二章蒸发器与冷凝器的设计选型 (5)2.1卧式壳管式蒸发器的计算 (5)2.2冷凝器设计 (7)第三章制冷辅助设备选型 (11)3.1油分离器的选择 (11)3.2贮液器的选择 (12)3.3空气分离器的选择 (12)3.4紧急泄氨器的选择 (13)3.5 氨液分离器的选择 (13)3.6 集油器的选择 (14)第四章冷冻站制冷设备布置 (15)4.1冷冻站位置选择 (15)4.2制冷设备的布置 (15)第五章制冷系统的管路设计 (17)5.1管路布置要点 (17)5.2 管路管径的选择 (18)5.3设备及管道的保温 (21)设计体会 (23)参考文献 (24)第一章 设计说明1.1确定制冷剂种类和系统型式制冷剂为氨;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供冷方式为直接供液;冷凝器的冷却方式为水冷却。
1.2制冷系统的设计工况确定1.蒸发温度t o :一般比冷冻水供水温度低3~5℃,由所给条件知冷冻水供水温度为t 1=5℃,所以t o =5-5=0℃。
冷冻水管道设计规范

一、贯彻实施设计规范、标准方面实际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1通风空调系统防火阀的设置不符合规范要求《高规》中规定,风管不宜穿过防火墙或变形缝,如必须穿过时,应在穿过防火墙处设防火阀;穿过变形缝时,应在两侧设防火阀。
然而,有的高层建筑,风管穿防火墙处未设防火阀,有的风管穿过变形缝时仅在一侧设有防火阀,而另一侧则未设。
2空调管道敷设坡度不符合规范要求《设计规范》规定,空调管道的敷设应有一定的坡度,对于冷冻水管坡度宜采用0.003,不得小于0.002。
然而,有的工程空调供回水管坡度只有0.001~0.0015。
有的工程因受条件限制,坡度达不到此要求,可在适当的位置增加立管加以解决。
3防烟楼梯间前室送风口风量的确定有问题《高规》对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前室加压送风量作出了规定,并分情况给出了具体风量值。
该条附注中说明开启门时通过门的风速不宜小于0.7m/s;条文说明中规定了门的开启数量,20层以下为2,20层以上为3。
《高规》还规定,防烟楼梯间前室的加压送风口应每层设一个。
根据这些规定,可以推算出各层前室送风口的风量应为L/2(20层以下)或L/3(20层以上,L为前室总加压送风量)。
然而,有的工程,其防烟楼梯间前室送风口的风量却标注为L/n(n为建筑物层数),显然小了许多。
4误将防烟分区排风量的计算混同于排烟风机风量的计算《高规》对排烟风机风量作了明确规定:担负一个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该防烟分区面积每m2不小于60m3/h计算,担负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m2不小于120m3/h计算。
请注意,这里指的是选择排烟风机的风量,并不是指防烟分区排风量加大一倍(对每个防烟分区的排风量仍然按防烟分区面积每m2不小于60m3/h计算),而是当排烟风机不论是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担负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只按两个防烟分区同时排烟来确定排烟风机的风量。
然而,有的工程排烟风机水平方向担负面积大小不等的2~3个防烟分区的排烟,设计上错误地将排烟风机风量按其所担负的2~3个防烟分区总面积每m2不小于60m3/h计算,而不是按其中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m2不小于120m3/h计算,致使排烟风机风量偏小,难以满足防火使用要求。
空调冷却冷冻水管道系统详细施工及方案

空调冷却冷冻水管道系统详细施工方案1、管道安装流程2、管道安装设计要求2.1空调水系统中管道系统的最低点,应配置DN25泄水管并安装同口径闸阀。
管道系统的最高点应配置E121型自动排气阀,口径为DN20并配同口径闸阀。
2.2每台水泵的进水管上应安装闸阀或碟阀,压力表和Y型过滤器,出水管上应安装缓闭式止回阀,闸阀或碟阀,压力表及后带护套的角型水银温度计,另外,与水泵相连接的进出水管上还应安装减震软接头。
2.3所有阀门的位置,应设置在便于操作与维修的部位,主管上、下部的阀门,务必安装在平顶下和地面上便于操作维修处。
2.4安装调节阀,碟阀等调节配件时,应注意将操作手柄配置在便于操作的部位。
2.5空调及热水系统管道上的调节阀,管径小于等于DN40采用截止阀或球阀;管径大于DN40的采用蝶阀。
2.6空调水系统管道上须设置必要的支、托、吊架,具体形式由安装单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做法参见国标05R417-1。
2.7管道的支、吊、托架应设置于保温层的外部,在穿过支、吊、托架处,应镶以垫木。
2.8空调水系统管道对于长度超过40m的直管段,要加装波纹补偿伸缩器。
每隔40m设置一个。
波纹补偿伸缩器为轴向内压式波纹补偿器。
2.9冷水管道在穿越墙身和楼板时,保温层不应间断,在墙体或楼板的两侧应设置夹板,中间空间以玻璃棉填充。
2.10空调水管道穿过防火墙时,在管道穿过处固定管道,并用防火材料填充。
2.11穿越沉降或变形缝处的水管应设置金属软管连接。
2.12空调立管穿楼板时,应设套管。
安装在楼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20mm;安装在卫生间及厨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50mm,底部应与楼板底面相平;套管与管道之间缝隙应用阻燃密实材料和防水油膏填实,端面光滑。
2.13管道穿钢筋混凝土墙和楼板、梁时,应根据图中所注管道标高、位置配合土建工种预留孔洞或预埋套管;管道穿地下室外墙时、水池壁时,应预埋刚性防水套管。
2.14除地下一层车库部分管道明装外,所有管道暗装设于吊顶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描述:
1.原系统从冷冻水站输送至各车间的过程中,系统压降过大,即使系统输出泵的出口压力
达到3.0bar左右,但输送至各车间末端后仅剩余1.0bar左右;
2.冷冻水至车间使用端的进水与出水的压差很小(0.1bar-0.2bar),水流较慢,与设备的换
热效率较低;
3.原系统在夏天气温较高的情况下,所有制冷压缩机需全负荷运行的情况才能使水温达到
运行要求(9~12摄氏度),系统风险较大,且无法满足将来产能扩展及新生产线引进的需要;
4.原系统两组冷冻水机串联联接,且其输出端直接与各车间管道相联,在冷冻水机与车间
使用端之间没有缓冲容器;冷冻水机组会因使用端冷量需求变化频繁上下载,设备故障率较高。
5.原冷冻水循环系统中只有一个1立方米左右的补水水箱,这只能满足正常的补水需求,
一旦系统中存在泄漏,会因没有足够的缓冲水源而导致空气进入水泵及整个水系统,这会直接造成水泵故障及冷冻机联锁停机;
6.原冷冻水循环泵缺乏无水联锁保护,系统风险较高。
原因分析:
1.原管道管径过小,造成循环水从冷冻水站到车间的输送过程中压力损耗过大;
2.原冷冻水系统是一个封闭系统,在循环的过程中,它无法释放回水管内的压力,导致使
用端进出水压差小,水流慢;
3.原冷冻水系统管径、压力及水流等原因,造成系统在输送的过程中损耗过大,整个系统
的功效较低;
4.原冷冻水系统中水箱的联接方式及其容积大小,冷冻水机组与车间管网的联接方式都约
束着系统能力的扩展;
5.原冷冻水循环系统缺乏空气进入保护,且一旦出现空气进入的情况也缺乏空气排净措
施。
项目目标:
1.增大主管道管径,主进水管道管径由DN100增加为DN200,主回水管管径由DN100增
加为DN250;
2.增加一缓冲水池(同时为补水池)来释放回水管内的压力,以增加各使用端的进出水压
差,且放大其容积至8立方米以减少空气进入水系统的风险;
3.加大循环水泵的能力,包括流量及扬程,以满足将来系统扩容的需求;
4.分离循环水冷却系统与冷冻水至车间的外循环系统,同时让两股水流在缓冲水池中混合
换热,以降低冷冻机的加载频率并提高其加载时的工作效率;
5.缓冲水池内部分隔为两个腔体,使外循环回水接入冷冻水机组进行冷却,经冷却机组冷
却的水返回水箱后进入另一个腔体,然后经外循环水泵输送至各车间使用;
6.各水泵前端增加液位检测,以联锁保护水泵并防止空气进入水系统。
施工阶段计划:
第一阶段:更换从冷冻水站至SE和SF车间的户外管道;
第二阶段:更换从冷冻水站至SR车间的户外管道;
第三阶段:冷冻水站改造,包括新水泵和水池的安装,管道系统的更改,联锁系统调试。
结果:
1.冷冻机组效率提升明显,同等条件下冷冻机组上载频率下降,能耗降低;
2.水流输送过程中压降明显降低,各车间使用端冷冻水压力从1.0bar提升至
3.4bar (冷却
效果明显,当前我们将水系统压力设定为2bar左右);
3.水温控制良好,其温度在9~12摄氏度之间波动,受现场冷量需求变化波动较小;
4.即使在气温较高的夏天,冷冻水压缩机的上载百分比也仅为50%左右,为将来扩展产能
作好准备;
5.机组故障率明显下降。
参考:
参照以下照片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