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升明之纪.doc

合集下载

第二册谏太宗十思疏

第二册谏太宗十思疏

第二册谏太宗十思疏[教学目的]1.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2.“十思”的积极意义;3.文中一些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4.全文。

[教学重点]1.-领悟-背诵全文。

2.难懂的语句(难点)。

[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

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

多少忠臣义士,尽忠讲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

比干、屈原的故事,千古流传。

但是,唐代著名谏官魏征进谏唐太宗,却大多被采纳,不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还经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扬。

魏征写了《谏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赞赏,亲手写诏书嘉许魏征,并放置案头,以资警惕。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他是怎么写这篇文章的。

二.解题这是贞观十一年(公元)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章。

唐太宗初年励精图治,颇称英明。

后来却追求珍宝异物,兴建宫殿园囿,魏征就不断用前代兴亡的历史教训来提醒他。

魏征连上四疏。

本文是其中的一篇。

文章写得语重心长,剀切(kǎiqiè,切实)深厚。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城人,后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

他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

隋朝末年,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

后参加李密的反隋起义军。

李密失败后,他降唐,辅佐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

拜谏议大夫、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

书成,拜迁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

魏征先后上书二百多事,大多被唐太宗采纳。

三.研习课文第一次,试读,正音。

边读边正音。

已经认识的字词不但要读准声调,还要读清平舌与翘舌、前鼻音与后鼻音,以读出汉语的美感来。

陌生的字词则边读边看注释或查阅词典。

第二次,粗读,正义。

边读边看注释,以粗知句义;同时边读边揣摩句内停顿,如: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第三次,连读,整体把握文章。

连读时要流畅,语音准确,停顿正确,并且读出感情。

通过连读可知全文先运用比喻和比喻,后引出“十思”的具体内容,点明其重要意义。

以案为鉴,以案为镜,以案示警,以案明纪。谈了感悟,

以案为鉴,以案为镜,以案示警,以案明纪。谈了感悟,

以案为鉴,以案为镜,以案示警,以案明纪。

1. 以案为鉴以案为鉴,是指通过对他人的错误和教训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学习。

人们常说“前车之鉴”,意思就是前人的失败教训可以成为我们今后的借鉴和警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案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通过对这些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吸取经验教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2. 以案为镜以案为镜,是指将他人的经验和教训用来反观自己,检讨自身的行为和性格,以期改进和完善。

有句谚语说得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人的经历和遭遇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反思和启发。

通过反思他人经历中的得失,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获得成长和进步。

3. 以案示警以案示警,是指通过案例中的负面教训来警示自己和他人不要重蹈覆辙,引以为戒。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时常会目睹因为某些原因而导致的失败或者挫折。

对这些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风险和隐患,提高风险意识,从而在未来的路上少走弯路,避免犯错。

4. 以案明纪以案明纪,意味着通过各种案例来明确和弘扬社会和职业的规范和纪律。

在法律上,以案释法是一种通过法官借鉴先例案例来解释法律条文的方法,以此来明确法律的适用范围和规定。

但在日常生活中,以案明纪也同样重要。

各行各业,都有一定的规范和职业操守,通过各种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遵守这些规范和操守,为自己和他人树立榜样。

以案为鉴,以案为镜,以案示警,以案明纪,对我们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各种案例,从中吸取深刻的教益,引以为戒,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以案为鉴,以案为镜,以案示警,以案明纪,是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通过分析各种案例,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明确规范和纪律,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和规范意识。

也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规避风险,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五运六气详解运气学说在医学上地应用

五运六气详解运气学说在医学上地应用

五运六气详解运气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疾病辩证在中医学上,运气学说主要是用来推测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可能产生的影响,以作为临床诊断和防治疾病时的参考。

一、运气与生理人与自然界是一个动态变化着的整体。

中医学认为,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经历着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规律,它对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阴阳均有一定的影响。

运气运行所形成的正常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备条件。

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命活动,一刻也不能脱离自然条件。

人们只有顺从自然的变化,及时地作出适应性的调节,才能保持健康。

故曰:“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苍天之气……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素问•生气通天论》)。

人类长期生活在自然之中,形成了自身的生理节律,春夏阳气升发,秋冬阳气潜藏,顺应自然的变化,调节脏腑机能,保持机体内外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如人体的气血运行可因四时气候的不同而发生节律性的变化。

“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

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

是以因天时而调气血也”(《素问•八正神明论》)。

从人体水液代谢和调节上,可以看出运气与生理活动的密切关系,“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流于膀胱,则为溺与气”(《灵枢•五癃津液别》)。

这是人体为适应气候寒热变化而作出的生理反应。

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对生物的生长化收藏是必需的条件。

但是,如果这些规律反常或变化超越常度,又必然不利于生物的生存、故曰:“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丹”、《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症》)。

六气合于四时,在正常情况下.能促进力物的生长,若六气太过或不及,就成为六淫,则为致病因素了。

当气候顺逆失常时,人们如果不注意摄生,就会引起疾病。

国医大师方药中黄帝内径运气七篇讲解(34)

国医大师方药中黄帝内径运气七篇讲解(34)

国医⼤师⽅药中黄帝内径运⽓七篇讲解(34)中医语录传统的佛教⽂化虽然博⼤精深,但可以⽤三个字来归纳它的修⾏过程,这就是信、愿、⾏。

信是⼀切的基础,是成就⼀切功德之母。

没有信,什么都谈不上;有了信,相信这个学间能解决实际问题,就有愿望去把握它。

信⼼坚定了,⼜加上有这⽅⾯的意愿,剩下的就是怎么去达到这个愿望的具体操作与实践,这就是⾏。

三者缺⼀不可。

其实这三个字也适合于世间的⼀切学问,当然也包括中医。

要学好中医,⾸先还是⼀个信。

没有信,根本不相信它能够治好病,那怎么谈得上有⼀个学习的愿望呢? 没有愿望,怎么去学中医? 所以还是要先解决⼀个信的问题。

但是,我们凭什么去信呢? 要产⽣这个信,除了这个理论的圆融⾃成让我们⽣信,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它的⾏,是⾏让我们⽣信。

我们看到中医确实能治病,⽽且,不但能治⼩病,亦能治⼤病,更能治未病,我们甚⾄经历了这个过程,这样的“⾏”很容易让我们⽣信。

学⽣从何处看到这些⾏呢?⾃然是从⽼师那⾥,⽽⽼师要看到这个⾏,就得靠⾃⾝的实践了。

-----名医刘⼒红摘⾃《开启中医之门》⼀书五、《五常政⼤论》讲解 2【原⽂】升明之纪(1),正阳⽽治,德施周普,五化均衡,其⽓⾼,其性速,其⽤蟠灼(2),其化蕃茂,其类⽕(3),其政明耀(4),其候炎署,其令热(5),其藏⼼,⼼其畏寒,其主⾆(6),其⾕麦,其果杏,其实络(7),其应夏(8),其⾍⽻,其畜马(9),其⾊⾚(10),其养⾎(11),其病明痪(12),其味苦(13),其⾳微(14),其物脉(15),其数七(16)。

【讲解】(1)升明之纪“升明之纪”,指⽕运平⽓之年。

六⼗年中岁运是⽕运⽽⼜属于平⽓之年的有戊⾠、戊戌、癸巳、癸亥等四年。

(2)正阳⽽抬,德施周普,五化均衡,其⽓⾼,其性速,其⽤蟠灼这⾥是讲⽕运平⽓之年的⽓候及物候的⼀般变化及表现。

“正阳⽽治”:“正”,指正当或正在;“阳”,从南北⽅向来说属于南⽅。

“治”,指管理或治理。

类经图翼课件模板-012(共29)

类经图翼课件模板-012(共29)

《类经图翼》:〔脏腑部〕
〔脏腑部〕:
) 肾∶静顺、涸流、流衍之纪,其脏肾。 (运气十三。)足少阴属肾。足太阳络肾。 (俱经络二。)足少阴之正,别走太阳而 合,上至肾。(经络三。)肾合三焦、膀 胱。(藏象二十八。)冲脉者,十二经之 海也,与少阴之大络,起于肾下。(经络 十三。)冲脉下者,注少阴之大络。(针 刺二十。)胞络者系于肾。
《类经图翼》:手太阴肺经穴
手太阴肺经穴:
侠白 在天府下,去肘上五寸动脉中。手 太阴之别。刺四分,留三呼,灸五壮。 主治心痛气短,干呕烦满。 尺泽 在肘中约文上,屈肘横文,筋骨罅 中动脉。手太阴所入为合,肺实泻之。刺 三分,留三呼,灸三壮、五壮。甄权云∶ 臂屈伸横文间筋骨罅中,不宜灸。 主治呕吐上气,喉痹鼓颔,心烦身痛不得 汗,舌干咳唾脓血,心痛气短,肺积息贲, 疟汗出,中风肩背痛,洒淅寒热,风痹肘 挛,四肢肿痛不得举,胁痛腹胀,小便数
《类经图翼》:手太阴肺经穴
手太阴肺经穴:
不宜灸。甲乙经云∶灸一壮。一云三壮。 忌生冷。 主治项肿喉痹,烦心呕哕,心下满,汗出 咳逆, 疟振寒,腹胀肠满,雀目不明, 唇干唾沫引饮,食不下,寒栗鼓颔,手挛 指痛,小儿乳蛾。唐刺史成君绰忽项肿如 升,喉闭水粒不下,甄权以三棱针刺之, 微出血立愈。 乾坤生意云∶此为十井穴,凡国中风,卒 暴昏沉,痰涎壅盛,不省人事,牙关紧闭, 药水不下,急以三棱针刺此穴及少冲、中
《类经图翼》:手太阴肺经穴
手太阴肺经穴:
天府 在胸 内廉,腋下三寸,动脉陷中, 以鼻取之。刺四分,留三呼。禁灸,灸之 令人气逆。 主治暴痹内逆,肝邪相搏,卒中恶风邪气, 血溢口鼻,飞尸鬼注,恶语悲泣,善忘喘 息,不得安卧, 疟寒热,目眩瘿气。 千金翼云∶身重嗜卧不自觉,灸五十壮, 刺三分补之。又病瘿恶气,灸五十壮。 百证赋云∶兼合谷,可追鼻中衄血。

《论衡·自纪篇》文言文翻译

《论衡·自纪篇》文言文翻译

《论衡·自纪篇》文言文翻译《论衡·自纪篇》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

其先尝从军有功,封会稽阳亭。

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以农桑为业。

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

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

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泛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

生子二人,长曰蒙,少曰诵,诵即充父。

祖世任气,至蒙、诵滋甚,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

末复与豪家丁伯等结怨,举家徙处上虞。

建武三年,充生。

为小儿,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

侪伦好掩雀、捕蝉、戏钱、林熙,充独不肯,诵奇之。

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

父未尝笞,母未尝非,闾里未尝让。

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

充书日进,又无过失。

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

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援笔而众奇。

所读文书,亦日博多。

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

以笔著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

不好徼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

常言人长,希言人短。

能释人之大过,亦悲夫人之细非。

好自周,不肯自彰,勉以行操为基,耻以材能为名。

众会乎坐,不问不言,赐见君将,不及不对。

见污伤,不肯自明;位不进,亦不怀恨。

贫无一亩庇身,志佚于王公;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

得官不欣,失位不恨。

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

淫读古文,甘闻异言。

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处独居,考论实虚。

充为人清重,游必择友,不好苟交。

所友位虽微卑,年虽幼稚,行苟离俗,必与之友。

好杰友雅徒,不泛结俗材。

俗材因其微过,蜚条陷之,然终不自明,亦不非怨其人。

(王充《论衡·自纪篇》,有删节)译文:王充,是会稽郡上虞县人,字仲任。

他祖上曾从军立有军功,被封为会稽郡的阳亭侯。

才一年,因变乱而失去了爵位和封地,于是就在那里落了户,以种地养蚕为业。

曾祖父王勇好意气用事,结果跟很多人都合不来。

国学:《史记》三皇本纪

国学:《史记》三皇本纪

国学:《史记》三皇本纪三皇本纪小司马氏云:太史公作史记,古今君臣宜应上自开闢,下讫当代,以为一家之首尾。

今阙三皇,而以五帝为首者,正以《大戴礼》有五帝德篇,又帝系皆叙自黄帝已下,故因以五帝本纪为首。

其实三皇已还,载籍罕备。

然君臣之始,教化之先,既论古史,不合全阙。

近代皇甫谧作帝王代纪,徐整作三五历,皆论三皇以来事。

斯亦近古之一证,今并采而集之作三皇本纪。

虽复浅近,聊补阙云。

太皞庖犧氏,风姓。

代燧人氏,继天而王。

母曰华胥。

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犧于成纪。

蛇身人首。

按伏犧风姓,出《国语》。

其华胥已下,出《帝王世纪》。

然雷泽,泽名,即舜所渔之地,在济阴。

成纪、亦地名,按天水有成纪县。

有圣德。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

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

按谯周《古史考》,伏犧制嫁娶,以俪皮为礼也。

结网罟以教佃渔。

故曰宓犧氏。

按事出《汉书·历志》。

宓,音伏。

养犧牲以庖厨。

故曰庖犧。

【考证】《索隐》单本,以下无庖厨故曰四字。

有龙瑞。

以龙纪官。

号曰龙师。

作三十五弦之瑟。

木德王。

注春令。

故《易》称帝出乎震,月令孟春其帝太皞。

是也。

按位在东方,象日之明,故称太皞。

皞,明也。

都于陈。

东封太山。

立一百一十一年崩。

按皇甫谧,伏犧葬南郡,或曰,冢在山阳高平之西也。

其后裔,当春秋时,有任、宿、须、句、颛臾,皆风姓之胤也。

女娲氏亦风姓。

蛇身人首。

有神圣之德。

代宓犧立。

号曰女希氏。

无革造。

惟作笙簧。

按礼明堂位及系本,皆云,女娲作笙簧。

故《易》不载。

不承五运。

一曰。

亦木德王。

盖宓犧之后,已经数世。

金木轮环,周而复始。

特举女娲,以其功高而充三皇。

故频木王也。

当其末年也,诸侯有共工氏。

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

以水承木。

【考证】各本,承作乘。

今从单本。

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

乃头触不周山。

崩。

天柱折,地维缺。

女娲乃炼五色石以补天,断鼇足以立四极,聚蘆灰以止滔水,以济冀州。

_君火以明_相火以位_之管见_云刚

_君火以明_相火以位_之管见_云刚

到标本兼治的疗效。

同时,现代中药研究表明:脾胃虚弱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病理基础。

脾胃气虚,推动无力,血行不畅而致胃络瘀滞,此病理变化为幽门螺旋杆菌的附着、繁殖、致病提供了客观条件。

3 结 论应用益气活血化瘀药物可提高溃疡的愈合质量,还有较好的抗溃疡复发的作用,气虚为主重用补气药同时佐以活血药;以血瘀为主的在重用活血药同时少佐补气药,可取得满意的疗效〔4〕。

参考文献〔1〕王恩元,等.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4(2):114.〔2〕胡一莉.消化性溃疡从瘀治〔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9(1):46.〔3〕罗珠林,等.胃部疾患时胃黏膜瘀血-微循环障碍研究进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11):703.〔4〕龚向京.益气活血法提高溃疡愈合质量的机制探讨〔J 〕.江西中医药杂志,2002:33.“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之管见云 刚* 李晓光**摘 要:“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是《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在论述五运六气时将“火”所具有的两种属性,依据自然界中的实际情况,分别以“君火”、“相火”概括暮春、盛夏两个阶段的气候特点和物候现象。

说明天有六气而火有君相之分,地有五运而唯相火主位,笔者以为,这就是运气学说中一火分为二火,二火归于一运的由来。

关键词:君火;相火;五运六气中图分类号:R2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979(2006)05-0038-01*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学院(010020)**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红十字医院(010020) 对于“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一语,历来争议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是以唐·王冰为代表,他解释该句时认为:“君火在相火之右,位立名于君位,不立岁气,故天之六气,不偶其气以行,君火之政,守位而奉天之命,以宣行火令尔。

以名奉天,故曰君火以名,守位禀命,故云相火以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中医二、解读升明之纪关好学关运生【原文】火曰升明升明之纪,正阳而治,德施周普,五化均衡。

其气高,其性速,其用蕃茂,其类火,其政明曜,气候炎暑,其令热,其脏心,心其畏寒。

其主舌,其谷麦,其果杏,其实络,其应夏,其虫羽,其畜马。

其色赤,其养血,其病膶瘛,其味苦,其音徵,其物脉,其数七。

【解读】“火曰升明”是讲:火行(心脑血管系统)的平气三磷酸腺苷(ATP)中医命名为升明。

从这段文章中可知“火”是中医对机体心脑血管循环系统释放能量、传导均衡热量功能的取象。

所以文章开首就写:“升明之纪”。

句中“升”,登也,进也,如日之升;“明”《易·系辞》: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又: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疏:日月中时,徧照天下,无幽无烛故明也,明者孟也,是讲:光明、阳光,阳光照射到物体上可以生热。

“升明”就是太阳升高、阳光若直射到地面,产热就多,空气流动传热就快,气温就很快升高,故“升明之纪”就是以此类比机体火行的心脑血管循环系统,以释放能量(ATP)与传递热能为识别标誌。

“正阳而治”。

过去中医经典对“正阳”的解释为“火主南方,故曰正阳”。

王逸注:“南方日中之气也”1-908。

就是现代科技所讲的:太阳释放的光子;“而”是连词,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治”是管理、控制调节。

本句是通过自然界的热量产生由阳光照射的多少(强度与时间)来调控,进而说明人体的“正阳”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共轭氧化还原对,以此调控机体的能量的生成与释放。

这一生成过程为氧化磷酸化,亦称生物氧化(金化)。

在生物体内氧化方式,遵循一般氧化还原反应的共同规律,即电子转移(传递),如亚铁离子失去电子转变为高铁离子是氧化(金化)反应,反过来,高铁离子得到电子转变为亚铁离子,称为还原反应,如左图所示:这里供给电子或氢原子的物质称为供电子体或供氢体即长气,如Fe2+是还原剂,这不就是《中医阴阳学说初探》一文中定义的“阳气”吗!接受电子或氢原子的物质称为受电子体或受氢体,是氧化剂,属中医的“阴气”。

因2个氢原原子可分离为一对质子[2H+]与一对电子(2e)因此脱氢氧化反应也包括脱电子反应在内。

催化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还原酶,常常以它们的辅酶(或辅基)先接受电子或氢(还原),然后又供出电子或氢(氧化),即先转变为阴气,又转变为阳气。

辅酶(或辅基)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既可做受电子体或受氢体(阴),又可做供电子体或供氢体(阳),所以它们被称作递电子体或递氢体,这就是中医的阴阳互根之意,即阴阳互根表示的正是递电子体或递氢体,其物质就是指辅酶或辅基,即中医的长气(见《解读坚成之纪》)。

各种还原剂供电子(供氢)的趋势大小不同,这种趋势大小可用标准氧化-还原电位(E0)即正阳表示。

E0是指成对氧化型∕还原型物质,简称共轭氧化还原对(正阳),其浓度为1mol∕L,在标准状态下组成半电池,以标准氢电极为参比电极测得的电位。

若E0(正阳)为负值,表示此共轭氧化还原对易释放出电子,使氢电极中H-还原。

而E0(正阳)为正值时,表示此共轭氧化还原对易从氢电极中的H2获得电子而被氧化。

不同的氧化还原对有其特征的标准氧化还原电位,即强的还原剂是好的电子供体(阳),有负的氧化还原电位;而强氧化剂是好的受体(阴)有正的氧化还原电位,如氢的E0=-0.42V,NADH的E0′=-0.32V,是强还原剂(强阳性)、氧的E0′=+0.82V,是强氧化剂(强阴性)。

根据E0′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出氧化还原(正阳)反应中释放的自由能△E0′。

△G0=-nF△E0′式中△E0′表示在PH 7.0时,共轭氧化还原对(正阳)的E0差值,n表示这两个氧化还原对进行反应时电子转移的数目,F为法拉第常数:96.5K J(Mo1.V)。

例如NADH+H-被O2氧化生成水的反应中(NADH+ H-+Y2O2→NAD-+H2O)释放的自由能(ATP)是:△G0=-2×96.5[0.82-(-0.32)]=-220.1KJ/mo1.V在FADH2被O2氧化生成水的反应中:FADH2+Y2O2→FAD+H2O 释放出的自由能(ATP)是:△G0=-2×96.5[0.82-(-0.06)]=-169.8KJ/ mo1.V在标准条件下,ADP磷酸化生成ATP需要吸能+30.5K J/mo1.V,故NADH和FADH2氧化反应中释放的自由能足以提供ATP合成。

这是在递电子体(长气)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偶联ADP磷酸化,通过电子转移将e最终传递给氧(O2)生成水的同时伴有能量释出,大约有40%自由能可使ADP磷酸化生成ATP。

现代医学称此捕获自由能过程为氧化磷酸化偶联,中医称作“治”即治理。

通过测定不同底物经呼吸链氧化的P/O 比值及呼吸链组分之间电位差与自由能变化的关系计算所得的结果表明:NADP(长气)氧化呼吸链存在3个偶联部位,琥珀酸(FADH2)氧化呼吸链存在2个偶联部位,可将H+从线粒体内膜的基质侧泵到内膜外侧,产生质子化学梯度储存能量生成ATP。

当质子顺梯度经ATP合酶F0(疏水部分)回流时,F1(亲水部分)催化ADP和Pi生成并释放ATP23-82~84。

⑧这就使我们明确了能量释放都是电子(神气)转移的结果,即水与火(能量)是其表现出的征兆;也更加明确了中医的“水火者生成之征兆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其实就是讲电子转移和传递的过程,西医称之为三羧酸循环,其实质一也。

“德施周普”句中“德”是恩惠、好处。

“施”是加、给予。

“周”是周而复始循环输布。

“普”是普及、全面。

本句是讲机体中物质氧化磷酸化产生的能量大部分转化为热量,通过血脉输布于全身,使各部位组织都得到了好处,即使机体保持恒温,生化反应等代谢活动可正常进行。

“五化均衡”句中“五”是五行。

“化”是物之生。

“五化”是五大循环系统(五行)生化反应产生的ATP活性物质。

“均衡”的“衡”为平之意。

“均衡”就是能满足需要。

本句是说:物质在体内外氧化时所消耗的氧量、最终产物(CO2、H2O)和释放能量均相同。

但生物氧化是在五脏细胞内温和的环境中(体温、PH接近中性)、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进行的,因此物质中的能量得以逐步释放,有利于机体捕获能量,提高ATP的生成率,这一过程是缓和进行的,不象体外氧化(燃烧)产生的CO2、H2O由物质中的碳和氢直接与氧结合,生成能量是突然释放的。

由于其生成受其产物ADP的调节,在生理条件下可满足机体生理需要达到平衡。

“其气高”句中“其”是指心脏细胞和血红细胞。

“气”是指ATP活性物质(ATP是谷氨酸脱氢酶变构抑制剂)。

“高”是指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以上的。

我国远古医学家通过解剖和实验已认识到:生物氧化释放的自由能约40%以化学能形式储存于一些有机磷化合物中形成磷酸酯(磷酸酐)。

句中“高”是指这些磷酸酯键水解时释放能量大于21KJ/mo1,一般称为高能磷酸键(~P),就是使能量储存于ATP的高能磷酸键化合物。

体内所有高能磷酸化合物以ATP末端的磷酸键最为重要。

还有其它高能化合物如磷酸肌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乙酰磷酸、乙酰COA、GTP、UTP、CTP等。

为糖原、磷脂、蛋白质合成时提供能量的UTP、CTP、GTP一般不能从物质氧化过程中直接生成,只能在核苷二磷酸激酶催化下,从ATP中获得~P,反应如:ATP+UTP--→ADP+UTP;ATP+CDP--→ADP+CTP; ATP+GDP--→ADP+GTP;另外,当体内ATP消耗过多(如肌肉剧烈收缩)时,ADP积累,在腺苷酸激酶催化下由ADP转变为ATP被利用,此反应是可逆的。

当ATP 需要降低时,AMP从ATP中获得~P生成ADP。

反应为: ADP+ADP ATP+AMP 除此,ATP可将~P转移给肌酸生成磷酸肌酸(CP)作为肌和脑中能量的一种储存形式,当机体消耗ATP过多而致ADP增多时,磷酸肌酸将~P转移给ADP生成ATP,供生理活动之用。

由此可见,生物体内能量的储存和利用都以ATP为中心。

在生理条件下可释放能量51.6KJ(12Kca1),人体内ATP含量虽不多,但每天经ATP/ADP相互转变的量相当可观5-151~152。

“其性速”句中“其”指心脏细胞分泌的平气即ATP等。

“性”是指性能、功能作用;“速”是物质生成的速率。

物质生成的速率高低是调节的结果,正常机体氧化磷酸化的速率主要受ADP的调节。

当机体利用ATP增多,ADP浓度增高,转运入线粒体后使氧化磷酸化速度加快;反之,ATP不足,使氧化磷酸化速度减弱。

这种调节作用可使ATP的生成速度适应生理需要。

另外甲状腺激素诱导细胞膜上Na+-K+-ATP酶的生成,使ATP加速分解为ADP和Pi,ADP增多促进氧化磷酸化,甲状腺激素(T3)还可使解偶联蛋白基因表达增加,因而引起耗氧和产热均增加,所以甲亢病人基础代谢率高。

由此可知本句是讲:ATP与ADP的循环这个能量转换的基本方式——能量的释放与储存和作用。

示图如下:(此图选自23-74)“其用燔灼”。

句中“燔”是焚烧,“灼”是烧丝以当薪之义。

在机体丝就是肌肉丝,“燔灼”就是分解消耗肌丝即蛋白质以产生能量ATP供机体生化之用。

即ATP水解成ADP和磷酸(Pi)并释放大量的自由能,支持机体各种生理活动,如腺体分泌、肌肉收缩、神经传导、生物合成及维持体温所需的能量。

具体讲就是肌肉收缩耗能较多,占机体总耗能的50%~60%;离子转运、维持细胞内外K+、Na2+、Ca2+的浓度差,亦通过钾泵及钙泵分解ATP来实现,其耗能约占总耗能的20%~30%;合成代谢所需能量亦由ATP提供,占总耗能量的10%左右。

ATP的作用之一是提供机体物质代谢所需要的磷酸,如糖、脂肪、和氨基酸代谢的起始阶段许多耗能的磷酸化反应需要ATP提供磷酸根。

如蛋白质分解成为最小单位——氨基酸,它含有化合基团——氨基(CH2),在ATP提供能量的情况下,氨基酸的氨基再与含氮化合物结合既可生成生物碱。

通常在苦味食物中都含有生物碱,亦称植物碱。

简单的生物碱含有碳、氢、氮元素,较复杂的还含有氧(O2)元素。

大多数生物碱是叔胺类,叔胺分子中有与三个羟基连接的三价基≡N。

通式R1为:R2≡N 根据烃基的结构可分为脂肪胺(开链)芳香蔟(闭链)和杂环胺这些生物碱,因同胺一样含R3有氨基(CH2)具有强碱性反应,与酸生成盐。

在工业上是制造染料和药物的中间体。

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讲:“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

这里“热生火”是讲能量以热能形式释放出来;“火生苦”谓可转化为热能的能量,供机体生化反应需要,以合成具有苦味的生物碱,即含有碳、氢、氮、氧的有机化合物。

这句是讲:机体通过消耗肌丝蛋白(腠理)释能,以使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ATP供给充足,使各器官组织的功能得以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