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腔静脉综合症(1)-高久龙
上腔静脉综合征

治疗
【化疗】
上腔静脉综合征继发于小细胞肺癌、恶性淋巴瘤及生殖细
胞瘤时,具有显著的化疗效果,有时可先作化学治疗。
其优点是避免放射治疗开始时引起的暂时性水肿导致病情 一过性加重。对于病变较广泛,需要照射的范围过大的病 人也可先做化疗。
治疗
【化疗的注意事项】
若用化疗,一般必须有明确的组织学诊断,才能制订出较
临床表现
1)面部、颈部、躯干上部和两上肢水肿。 2)颈静脉充盈,胸部和上腹部浅表侧支静脉 曲张、皮肤发绀。 3)喉部、气管与支气管水肿引起咳嗽,呼吸 困难、声嘶和喘鸣,平卧或弯腰时上述症状 加剧。 4)咽部水肿,致发生吞咽困难
临床表现
5)眶周水肿,球结膜充血,可伴有眼球突出。 6)脑水肿与颅内高压,引起头痛、眩晕、惊 厥及视觉与意识障碍 。 7)周围静脉压升高,两上肢静脉压高于下肢, 肘前静脉压常升至30--50cmH2O。 上述症状的出现多少与轻重,视上腔静脉阻 塞程度、发展速度以及侧支循环情况而定。
镇静剂和止痛剂有助于减轻因呼吸困难和疼痛所引起的焦虑和不适。 应用激素能抑制正常组织内的炎性反应从而减轻压迫,可控制喉、脑 水肿,预防和治疗颅压升高所导致的生命威胁。地塞米松5~20mg,口 服,每日3次;或5-10mg,静滴入壶,每日1次或每日2次。强的松
10~20mg,每日3次,口服。
由于病人常处于高凝状态,必要时可给一定的抗凝、抗栓治疗,但多 数病人并不需要。病人应通过下肢静脉输液,以避免加重症状及导致
诊断
出现典型的体征和症状时,上腔静脉受压综合征是
很易诊断的。
当上腔静脉受压综合征表现不典型时,应借助于血
管造影、核素静脉造影确定阻塞部位及病因。CT
上腔静脉综合征护理查房

案例分享
病情发展
患者出现咳嗽咳痰,颜面部浮肿逐渐加重并伴憋气,右侧颈 部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 复查CT:右肺癌并双肺、肝脏、双侧锁骨上、纵隔及右肺门 淋巴结多发转移治疗后所见,较前对比进展;右肺上叶间质 性改变,癌性淋巴管炎不除外;心包及双侧胸腔积液;胸11 椎体内高密度灶,较前对比无明显变化;右侧基底节软化灶。 患者病情进展,不排除上腔静脉综合征。于2020-12-02给与 EP方案化疗,并给与股静脉深静脉置管(CVC)。
案例分享
入院查体
T 36.2℃ P102 次/分 R 18次/分 Bp 114/87mmlHg 患者自发病来,神志清,精神可,全身皮肤粘膜无 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进食及大小便正常,近3 个月来体重下降2kg。
案例分享
辅助检查
心电图 窦性心动过速,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血常规 白细胞9.4×109/L,中性粒细胞7.1×109/L, 血红蛋白125.5g/L,血小板196.2×109/L 纤支镜检查(结合德州市人民医院会诊)肺神经内分泌癌 双上肢静脉彩超 右上肢深浅静脉内血栓形成、右上肢皮
4、起搏器置入患者
经静脉置入心内起搏器患者易致上腔静脉血栓形成。
5、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
经颈静脉插管血液透析,因长期插管可能导致上腔静脉阻塞。
临床表现
1、面部、颈部、躯干上部和两上肢水肿。 2、颈静脉充盈,胸部和上腹部浅表侧支静脉曲张、皮肤发绀。 3、喉部、气管与支气管水肿引起咳嗽,呼吸困难、声嘶和喘鸣, 平卧或弯腰时上述症状加剧。 4、咽部水肿,致发生吞咽困难。 5、眶周水肿,结合膜充血,可伴有眼球突出。 6、脑水肿与颅内高压,引起头痛、眩晕、惊厥及视觉与意识障碍。 7、周围静脉压升高,两上肢静脉压高于下肢,肘 前静脉压常升至30--50cmH20。
上腔静脉综合征

上腔静脉综合征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 SVCS)是指上腔静脉及其附属血管(如上腔短静脉、室静脉等)受到压迫、阻塞或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一组症状和体征。
该综合征常见于胸部恶性肿瘤,如肺癌、淋巴瘤、食道癌等,并且可以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产生严重影响。
上腔静脉是上身的主要静脉回流通道,起源于颈静脉和两侧锁骨下静脉的合成,并沿着胸廓后部逐渐汇入右心房。
当上腔静脉发生阻塞时,血流受到局部阻塞,无法顺利回流至心脏,从而引起血液淤滞,使上肢、头颈部及颈部静脉远端出现明显水肿和充血。
临床上,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症状多样,包括面部、颈部、上肢水肿、头晕、头痛、面部充血、静脉曲张、呼吸困难等。
不同患者的表现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症状也取决于阻塞部位及程度。
严重的上腔静脉综合征可能导致颈静脉怒张、头颈部浮肿,甚至出现高耸的上腔静脉征象(包括锁骨下静脉怒张、胸骨上缘扩张)。
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病因及机制多种多样,常见的原因包括胸部恶性肿瘤、血栓形成、淋巴结肿大等。
其中,胸部恶性肿瘤是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特别是原发于肺部的肿瘤,如鳞状细胞癌、小细胞肺癌等。
恶性肿瘤的生长速度快,易通过浸润、压迫等方式压迫上腔静脉,导致其受压或阻塞。
此外,恶性肿瘤还会引发炎性反应,引起容易凝固的血浆中血小板、纤维蛋白和凝血酶的激活,增加了发生血栓形成的风险。
上腔静脉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病史上的体征包括肺癌病史、恶性淋巴瘤病史等,另外还要注意询问患者有无吸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体格检查中主要观察颈部、头颈部和上肢的肿胀、红斑、静脉卷曲和静脉曲张等表现。
影像学检查包括胸部X线摄片、超声心动图、CT扫描等,可明确上腔静脉堵塞的原因及程度。
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治疗主要包括控制病因、缓解症状和预防并发症。
当发生上腔静脉综合征时,首先应该进行急诊治疗,以减轻症状和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
《上腔静脉综合征》课件

一个全面介绍上腔静脉综合征的PPT课件,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这 个疾病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什么是上腔静脉综合征
概念
上腔静脉综合征是因上腔 静脉受压而引起的一组症 状和体征。
病因
最常见的病因是恶性肿瘤 的浸润压迫,其他还包括 血管内球囊扩张术后和血 栓形成等。
2
影像学检查
通过CT扫描、MRI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来明确诊断。
3
实验室检查
进行血液检查和生化指标检测,排除其他潜在病因。
治疗
保守治疗
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 休息等非侵入性治疗方法。
放射治疗
使用高能放射线照射病变区 域,缓解症状并减轻压力。
手术治疗
对于无法通过其他治疗方法 缓解症状的患者,可以考虑 进行手术治疗。
护理
护理措施
提供舒适和安全的环境,注 意病人的饮食和日常护理。
术后护理
在手术后提供适当的护理, 包括伤口护理和药物管理等。
预防措施
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如定期 体检和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预后与随访
预后评估
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 效果来评估预后。
随访方式
定期进行复诊和影像学检查, 以监测疾病的进展情况。
随访内容
包括症状评估、体征观察和 相关检查结果的解读等。
知识点扩展
血管内球囊扩张术
血管支架置入术
通过引导导丝和球囊进入狭窄的血管,扩张血管, 恢复血液流动。
通过引导导丝和支架进入血管,将支架放置于狭 窄血管内,维持血管通畅。
结束语
总结
上腔静脉综合征是一种临床症状复杂的疾病,需要综合治疗。
展望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对上腔静脉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将会更加精确和有效。
上腔静脉综合征常见原因

上腔静脉综合征常见原因上腔静脉综合征是指上腔静脉(Superior vena cava,SVC)因某种原因被压迫、阻塞或狭窄,导致血液循环受到影响的一种疾病。
常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 良性肿瘤: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是肺癌,特别是位于右侧的肺癌。
由于肺癌可侵犯肺门淋巴结,从而导致肺门部位肿瘤压迫上腔静脉。
此外,其他恶性肿瘤如淋巴瘤、食管癌、甲状腺癌等也可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
2. 恶性肿瘤:一些罕见的恶性肿瘤如血管内皮肉瘤和转移瘤也可以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
这些肿瘤往往能够在上腔静脉内迅速生长,造成血液的回流受阻。
3. 异位甲状腺:一些异常发育的甲状腺组织可位于纵隔内,当这些组织出现异常增生时,可压迫上腔静脉,导致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发生。
4. 感染性疾病:某些感染性疾病如纵隔炎、吸入性肺炎等也可引发上腔静脉综合征。
感染导致的纵隔组织炎症反应使得纵隔内组织肿胀,从而压迫上腔静脉。
5. 血栓形成:上腔静脉内的血栓形成也是一种原因。
血栓形成可能是由于深静脉血栓形成迁移至上腔静脉,或者是由于上腔静脉内某些原因(如导管或置管)导致内膜损伤,从而形成血栓。
6. 其他原因:少见的原因还包括结缔组织疾病(如大血管炎)、放射治疗后的纤维化、主动脉夹层等。
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发生与病因多样,临床上常见的肺癌和恶性肿瘤是造成该病的主要原因。
对于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治疗,首先需要明确病因,并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放疗、化疗和手术治疗等,具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考虑。
总之,上腔静脉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常见原因包括肺癌、恶性肿瘤、甲状腺异常、感染性疾病和血栓形成等。
准确诊断和合理治疗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的关键。
《上腔静脉综合症》课件

心导管检查
插入导管的过程能直接确定症 状发生的原因,适用于上腔静 脉综合症的诊断和治疗。
治疗
1
药物治疗
可以使用利尿剂、抗凝剂和类固醇等药物来缓解严重的上腔静脉症状。
2
外科手术
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和病因,外科手术可能是一种治疗上腔静脉综合症的有效方 法。
3
放射治疗
针对癌症引起的上腔静脉综合症进行放射治疗也是一种治疗手段。
2 呼吸困难
严重的病例可能会出现呼吸急促、面部水肿和意识不清等症状。
3 体温升高
在一些罕见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烧、胸痛和体重减轻等症状。
诊断
CT扫描
以放射线为基础的疗法,可以 生成具有高分辨率的人体图像, 有助于确定导致上腔静脉症状 的原因。
超声心动图
通过常规的超声波检查,有助 于确定上腔静脉和心脏的结构 和运动情况。
诊断和治疗
上腔静脉综合症可通过断层扫描 (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 等测试进行诊断和治疗。
病因
原因复杂
上腔静脉综合症可能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包括 血栓形成、淋巴瘤、癌症和静脉穿刺等。
多种因素
有时疾病也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例如儿 童先天性狭窄或血管畸形。
临床表现
1 肿胀和疼痛
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肢肿胀、颈部疼痛和头部水肿等症状。
预防
戒烟
一项良好的卫生习惯是禁止 吸烟,可以显著降低患上上 腔静脉综合症的风险。
体育锻炼健康饮食
亚健康生活方式将导致患上 相关疾病的风险,建议定期 锻炼和遵循健康饮食指南。
定期体检
经常体检和更早的诊断是预 防上腔静脉综合症和其他疾 病的关键。
结论
重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上腔静脉综合征ppt课件

.
9
临床表现
• 神经功能受损 颅内压升高 脑水肿 椎弓压迫
• 不可逆性静脉血栓形成
.
10
辅助检查
• X线检查
上纵隔肿块或增宽30-60% 右肺门肿块影10-40% 右侧胸膜腔积液25% 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肺部包块2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11
辅助检查
• 增强CT及磁共振 显示上腔静脉受阻的具 体部位及侧支循环情 况,可清楚显示胸内 结构,明确病因 效价比最高,最最准确 的影像学资料
或起搏器置入可引起血栓形成
.
6
临床表现
• 静脉回流受阻表现 水肿头颈部及上肢出现非凹陷性水肿,伴皮 肤及口唇发绀,前倾、弯腰、平卧时加重, 上半身直立后可减轻,常伴头晕、头胀、 睑结膜充血。有时可见颈胸部静脉明显扩 张、胸腹壁静脉曲张等
.
7
.
8
临床表现
• 气管、食管、喉返神经受压表现 咳嗽 呼吸困难 声音嘶哑 进食不畅 Horner综合征
肿瘤急症
上腔静脉综合征
.
1
肿瘤急症
• 肿瘤急症:是指 • 非治疗相关综合征
癌瘤患者在疾病 发生、发展的过
上腔静脉综合征 脊髓压迫征 高钙综合征
程或治疗中出现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
的一切危象或危 征
及生命的并发症。
恶性心包积液 • 治疗相关综合征
肿瘤溶解综合征
化疗药物相关性溶血性尿 毒性综合征
.
2
定义
.
12
辅助检查
上腔静脉造影 于两侧肘 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置 管,可显示梗阻的部 位,及远心端、近心 端情况,但并发症多, 慎用
.
13
辅助检查
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的健康教育

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的健康教育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venacavalsyndrome)是上腔静脉和(或)其周围的病变引起上腔静脉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导致经上腔静脉血液回流到右心房的血液部分或完全受阻,从而表现为上肢、颈和颜面部瘀血、水肿以及上半身浅表静脉曲张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最常见的原因是恶性肿瘤或增大的淋巴结所致。
上腔静脉综合征中85%是肺癌患者,以小细胞肺癌最常见。
非霍奇金淋巴瘤是恶性肿瘤中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第二位。
非肿瘤因素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原因中最常见的是血栓,如中心静脉导管、心脏起搏器引起的血栓,其次为上腔静脉的狭窄、慢性纤维性纵隔炎。
一、临床表现(1)静脉回流障碍。
头颈部及上肢静脉回流障碍出现非凹陷性水肿,披肩状水肿及发给,常伴有头晕、头胀,水肿平卧时加重,坐位或站立时症状减轻或缓解。
上腔静脉出现急性阻塞时,可引起其分支血液回流障碍,受阻的远端静脉压升高,最终导致侧支循环的形成及静脉曲张。
(2)气管、食管及喉返神经受压。
部分患者因气管、食管受压及喉返神经受侵而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进食不畅、声音嘶哑等。
同时,由于静脉压的升高、淋巴回流受阻及肺门淋巴液逆流而发生肺水肿,合并感染时可出现发热。
(3)其他表现。
上腔静脉受阻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者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表现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导致视力模糊、意识及精神改变等。
二、治疗原则1.一般对症治疗(1)体位:半坐卧位或高枕卧位能减少上半身静脉血量。
(2)饮食:低盐饮食能减少水钠潴留,减轻水肿症状。
(3)利尿:减少抗利尿激素的异常分泌,作为上腔静脉综合征的辅助治疗。
(4)抗凝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预防血栓形成,减轻脑水肿或放疗引起的炎性反应。
2.放射治疗源于恶性肿瘤引起的上腔静脉综合征,一般治疗方式首选放疗。
放疗除了包括全部肿瘤外,还包括纵隔、肺门,一般24〜72小时内症状会有所改善。
3.化学治疗不仅可以作为放疗的辅助手段,也可作为恶性肿瘤引起的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主要治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恶性疾病
良性肿瘤:如良性甲状腺肿瘤、主动脉瘤等 纵隔炎症 其它:静脉炎、血栓等
病理生理
病因
上腔静脉梗阻 上腔静脉压升高 缺氧
液体漏出
静脉充盈、 怒张
侧支循 环建立
组织水肿
脏器受压(吞咽梗阻、呼吸困难等)
头昏、头痛
类型
奇静脉弓上型 奇静脉弓型
奇静脉弓下型
混合型
右侧颈总静脉
左侧颈总静脉 、左锁骨下静 脉
右锁骨下静脉
正常回心静脉血走行
奇静脉弓上型
奇静脉弓平面以上的上腔静脉阻塞
上半身明显水肿、上半身浅静脉明显扩张 侧支循环模式
肩背部静脉
椎静脉丛 后肋间静脉 奇静脉 上腔静脉 右心房 胸廓内、心包膈静脉 下腔静脉 右心房 胸外侧及胸腹壁静脉 下腔静脉 右心房
对于肿块较大,放化疗敏感的肿瘤,注意预防肿瘤溶解综合症
预后
取决于肿瘤类型及治疗反应 总体较差:仅10% ~20%生存超过2年 肺癌上腔静脉综合症平均存活6~8月
恶性淋巴பைடு நூலகம்好于肺癌
上腔静脉综合症
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
高久龙
定义
上腔静脉综合症( SVCS ):是由于上 腔静脉阻塞而导致的一组综合症候群。
解剖1
解剖2
病因
恶性疾病:恶性肿瘤
肺癌
小细胞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
恶性淋巴瘤 其它:如恶性胸腺瘤、恶性甲状腺肿瘤、转移性肿瘤
右侧颈总静脉
左侧颈总静脉 、左锁骨下静 脉
右锁骨下静脉
弓
型
奇静脉弓下型
奇静脉弓平面以下上腔静脉阻塞
上半身水肿、上半身浅静脉扩张不如弓上型
和弓型 侧支循环模式
上腔静脉
奇静脉 下腔静脉 右心房 胸廓内、心包膈静脉 胸外侧及胸腹壁静脉
后肋间静脉 下腔静脉 下腔静脉
半奇静脉 右心房 右心房
放射治疗初期可能加重上腔静脉阻塞,应结合内科治疗
治疗(续)
化疗:单独使用,或者结合放疗 肺癌:CAP, CAV 等 恶性淋巴瘤:CHOP, ABVD等 乳腺癌:CAF等 手术治疗 肺癌 肺切除扩大部分受侵上腔静脉壁切除、上腔静脉重建术 肺切除扩大全上腔静脉壁切除、上腔静脉重建术 介入治疗:血管内支架置入
19 16~20 10~14
4 2
诊断
症状、体征
辅助检查 (应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适时
进行)
X-ray MRI CT 上腔静脉造影 上腔静脉压测定 纵隔镜 痰、胸水检查
治疗
治疗目标:缩小肿块、缓解梗阻、恢复正常
的静脉回流 治疗措施:
一般处理:吸氧、半卧位或端坐位
绝对不能用上肢输液!
内科处理:限制液体及钠盐摄入,皮质激素,利尿、
脱水,抗凝剂等
治疗(续) 放射治疗
剂量:非小细胞肺癌(50 ~ 60Gy),小细胞肺癌、恶
性淋巴瘤(35 ~ 45Gy) 放疗方式:常规方案,冲击方案 常规方案:全程常规分割(约2Gy/d) 冲击方案:冲击放疗(3 ~ 4Gy/d)+常规分割 放射野: 肺癌:肺部病灶,肺门,纵隔,或者包括锁骨上 恶性淋巴瘤:纵隔,颈部,腋窝
右侧颈总静脉
左侧颈总静脉 、左锁骨下静 脉
右锁骨下静脉
弓
上
型
奇静脉弓型
奇静脉弓段上腔静脉阻塞
上半身明显水肿、上半身浅静脉明显扩张 侧支循环模式
肩背部静脉
椎静脉丛 后肋间静脉 半奇静脉 下腔静脉 右心房 胸廓内、心包膈静脉 下腔静脉 右心房 胸外侧及胸腹壁静脉 下腔静脉 右心房
肺癌上腔静脉综合症 症状 呼吸困难 脸和/或颈部肿胀 % 50~60 43~50 体征 胸部静脉扩张 颈部静脉扩张 面部水肿 呼吸急促 % 54~68 58~66 46~56 41
上肢和/或上身肿胀 18~40 咳嗽 20~24
胸痛 吞咽困难
15~20 9~20
颜面淤血 发绀 上肢水肿
声带麻痹 Horner氏综合症
右侧颈总静脉
左侧颈总静脉 、左锁骨下静 脉
右锁骨下静脉
弓
下
型
混合型
奇静脉弓上型+奇静脉弓型:临床表现及侧支
循环类似奇静脉弓上型 奇静脉弓下型+奇静脉弓型:临床表现及侧支 循环类似奇静脉弓型 全上腔静脉阻塞型:临床表现及侧支循环类 似奇静脉弓上型
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 面颈部、上胸部、上肢肿胀、淤血 颈静脉、胸壁浅静脉扩张 紫绀 吞咽困难 咳嗽、胸痛 头昏、头痛、意识障碍 声音嘶哑 其它 原发病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