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成员满意度研究
乡村旅游消费者满意度评价研究

乡村旅游消费者满意度评价研究【关键词】乡村旅游;消费者满意度;评价体系【中图分类号】g63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消费价值观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如今已进入了个性化的消费时代。
因此,企业组织应从过去围绕着竞争对手来做决策的战略模式中转变过来,应该认清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目标。
经营战略应依存于消费者,以提高消费者价值为核心,以增加消费者的满意度为目的,创造并满足消费者所需要价值。
因此,检测消费者满意或不满意的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为企业组织的业务体系及管理制度的改进提供依据。
1、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方法目前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方法主要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种。
定性研究是结合满意调查和改进模型,把消费者的满意定性地看成是一个动态过程的结果[7]。
结合消费者自身以及消费提供方的服务两个方面的情况,来分析消费者的满意度。
消费者自身情况包括消费者的基本状况、消费期望、个人行为等。
消费提供方的服务主要包括服务人员的态度、实施能力现状及未来的期望、竞争对手等因素。
定量研究是消费者满意度的主要调查方法,包括对调查对象范围的界定,对调查的时间、地点、方法及模型的确定,能最终确保够选中的样本更具有代表性和有效性。
在对调查对象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的基础上,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
企业组织可以通过消费满意度的调查评价,获得新的发现,以此确定企业组织所要采取的行动,制定出改进的计划或者给出策略性的指导。
另外,消费者满意度调查评价需要持续地研究跟踪,只有连续的调查分析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所以建立一个跟踪消费满意度信息的快速反应系统至关重要。
2、乡村旅游消费者满意度评价指标建立消费者满意度评价体系的确定是定量评价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将消费者满意度评价方法[8]应用于乡村旅游的内容之中,来确立一个乡村旅游的消费者满意度评价体系。
乡村居民旅游者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乡村居民旅游者幸福感研究综述
乡村居民旅游者幸福 感的定义
乡村居民旅游者幸福感是指乡村居民 在参与旅游活动时所体验到的快乐、 愉悦和满足等积极情感。
乡村居民旅游者幸福 感的测量
乡村居民旅游者幸福感可以通过旅游 者的情感体验、满意度和行为表现等 多个方面进行测量。其中,满意度是 最常用的测量指标。
乡村居民旅游者幸福 感的影响因素
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 足之处,例如,研究样本的选取不够广泛,只选 取了国内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乡村进行调查,可能 影响结果的普遍性。
在研究内容上,本研究主要关注了乡村居民旅游 者的幸福感认知过程和影响因素,但未涉及幸福 感的长期影响和动态变化
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 虽然该方法能够收集大量的数据,但数据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收入水平的乡村居民旅 游者在旅游决策、旅游体验和旅游影响三个阶段 的幸福感认知存在差异。
乡村居民旅游者的幸福感水平普遍较高,其中, 旅游体验对幸福感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旅游 决策,最后是旅游影响。
乡村居民旅游者的幸福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包括旅游者个体特征、旅游者动机、旅游者满意 度、旅游者心理和生理状况等。
VS
实地考察记录
整理实地考察的观察记录、访谈内容和照 片等资料,作为研究的辅助数据。
数据分析方法
描述性统计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 计分析,包括平均值、标准差 等指标,初步了解样本的基本
特征和变量之间的关系。
相关性分析
通过皮尔逊相关系数或斯皮尔曼 秩相关系数等指标,分析各变量 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揭示幸福 感的影响因素。
与家人、朋友或陌生人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共同分享旅游经历和感受,能够提升乡村 居民旅游者的幸福感。
农村合作社调研报告

农村合作社调研报告
《农村合作社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农村合作社的发展现状,探讨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为未来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方式,访问了多个地区的农村合作社并与相关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
三、调研结果
1. 农村合作社发展现状
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农村合作社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得到了迅速发展,涵盖了农业生产、农村旅游、农产品销售等多个领域,成为了农民的重要组织形式。
2. 农村合作社的作用
农村合作社在提高农民的社会经济地位、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环境、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农村合作社也成为了政府推动农村产业升级、扶持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3. 存在问题与建议
在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农村合作社组织结构不够健全、经营理念滞后、服务范围有限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引导其更好地服务于
农民,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四、结论
农村合作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对于农民增收、农业结构优化、乡村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政府应继续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农村合作社的健康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乡村旅游服务品质与消费者满意度研究

乡村旅游服务品质与消费者满意度研究乡村旅游近年来快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前往享受乡村的清新与宁静。
然而,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乡村旅游服务品质与消费者满意度之间的矛盾。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乡村旅游服务品质与消费者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一些建议,以促进乡村旅游的均衡发展。
第一,乡村旅游服务的品质与消费者满意度息息相关。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其服务品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满意度。
良好的服务品质能够提供丰富的旅游资源、舒适的旅游环境以及热情周到的服务,使消费者能够充分享受到乡村旅游的乐趣。
第二,乡村旅游服务品质的提升需要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对乡村旅游的管理,建立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与引导,提升其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
同时,企业也应积极投入,提升服务品质,创新旅游产品,确保消费者的满意度。
第三,消费者满意度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至关重要。
消费者的满意度可以直接影响到他们再次选择乡村旅游的意愿。
因此,乡村旅游企业不仅要积极提升服务品质,还应关注消费者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旅游产品,让消费者有更好的旅游体验。
同时,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和反馈,及时调整服务策略,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第四,乡村旅游服务品质的提升需要注重人文关怀。
乡村旅游的核心是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在服务中应注重人文关怀,通过提供亲切的服务和热情的接待,让消费者在乡村旅游中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亲切。
同时,对于特殊群体的消费者,如老年人和儿童,更要给予关爱和照顾,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
第五,乡村旅游服务品质的提升需要注重环境保护。
乡村旅游的成功离不开乡村的原生态环境,因此,在提升服务品质的过程中,要注重环境保护,改善乡村的生态环境。
乡村旅游企业应加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从源头上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同时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确保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第六,乡村旅游服务品质的提升需要注重文化传承。
乡村旅游是一个极具文化内涵的旅游形式,传承乡村的历史文化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乡村旅游合作社运行机制、实践困境与相关建议——基于S省Y村旅游合作社的案例分析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第19卷第6期Vol19 No62020年11月Nov'2020DOI : 10. 13750/j. cnki. issn. 1671-7880. 2020. 06. 008乡村旅游合作社运行机制、实践困境与相关建议——基于S 省Y 村旅游合作社的案例分析尤峰(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江苏南京210095)摘要:随着我国乡村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乡村旅游合作社也随之孕育而出。
乡村旅游合作社 作为一种新型的农民互助合作组织,既具有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特征,也因其经营范围的特殊性 具有一定的独特运行机制。
文章以S 省Y 村乡村旅游合作社为例,探究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的运行机制与实践困境。
研究发现:当前乡村旅游合作社的机构设置与运行方式偏向企业化;利益分配 方式以按股分配为主,按劳分配为辅;经营风险控制较好,经营利润较高;但同时存在组织机构不健全,缺乏内外监督;规章制度不明晰,缺乏规范管理;社员受教育程度低,缺乏政策供给等实践困境。
关键词:旅游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经济合作组织;运行机制;发展困境 中图分类号:F 590. 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7880(2020)06-0034-07Research on Operating Mechanism. Practical Difficulties and Related Suggestions of Rural Tourism Cooperative一A Case Study of Y Village Tourism Cooperative in S ProvinceYOU Feng(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ng210095&ChIna )Abstract :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s rural tourism industry , rural tourism coopera tives have also emerged. As a new type of farmers ' mutual aid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 rural tourism co operatives not only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farmers '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 'ut also have acertain unique operating mechanism due to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ir 'usiness scope. The rural tourism co operative of Y Village in S Province wa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and prac-Ricaldi f iculRiesofRhedevelopmenRofruralRourismcooperaRives.IRisfoundRhaRRhecurrenRinsRiRuRional seRup and operaRion of ruralRourism coopera ivesRendRo 'e enRerprise-orienRed. The profiRdisRri'u ionsRressesmoreonsharesRhanla'or.OperaionalriskconRrolisgood wiRhhighoperaRingprofiRs.ARRhe sameRime &RherearepracRicaldi f iculRiessuchasimperfecRorganizaRion &insu f icienRinRernalandexRernal supervision &lackofclearrulesandregulaions &sRandardized managemenR &andpolicysupply &as we l asloweducaionlevelamongcooperaRivesmem'ers.Keywords : tourism cooperative ;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 farmess economic cooperation organiza tion ;operating mechanism ; development difficulties收稿日期:2020-09-15作者简介:尤峰(1996-),男,江苏泰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农村社会学、旅游社会学。
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的服务成效研究——以密云石塘路村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为例

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的服务成效研究——以密云石塘路村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为例黄凯;张二静【摘要】从社员对合作社服务项目的观点、评价可以衡量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服务的成效.北京密云石塘路村是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发展比较早的地区,通过对合作社成员发放问卷、深度访谈和个人观察的方式,发现合作社在培训、指导经营管理、统一供应床上用品等服务方面有明显成效,同时在宣传和分配客源方面存在不足.石塘路村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在培训、指导、规范等方面继续发挥作用的同时,应该加大营销力度,并注意公平,兼顾社员之间利益.【期刊名称】《北京农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29)001【总页数】5页(P52-56)【关键词】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服务成效;合作社成员【作者】黄凯;张二静【作者单位】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北京102206;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北京1022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2.68近几年来各地乡村旅游合作社相继成立,合作社通过对社员接待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农家乐的经营水平提高,并且有效避免了社员之间的恶性竞争。
但是社员在经营农家院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困难,合作社的服务有待进一步改善提高。
研究人员从合作社的服务成效入手,通过社员的需求分析、社员对合作社服务的评价分析了解合作社目前提供的服务现状和效果,发现存在哪些不足,并提出相应合理的对策,在实践上为北京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对北京农家乐乡村旅游的发展起到指导和促进作用。
为完成本研究,对石塘路村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进行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和个人观察3种相结合的方式。
1 案例介绍石塘路村位于密云,坐落在密云水库的西部,距离密云县城25km。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就有村民陆续开始经营农家院,但数量很少,而且只是把农家院当作副业经营。
凭借着该村附近的黑龙潭、桃源仙谷等著名风景区,自1997年开始,村委会鼓励农民发展民俗旅游,兴办农家院,向旅游产业集合。
乡村旅游驱动下村民生活空间变化及满意度研究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10XIANGCUN KEJI2020年1月(上乡村旅游驱动下村民生活空间变化及满意度研究贾风平张若楠侯宇江(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山西晋中030600)[摘要]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农村社区空间格局和空间功能发生变化,村民原有生活空间也会发生改变。
本文以山西省临县碛口村为例,运用半结构访谈方法并借助SPSS20.0,探究旅游开发前后碛口村民居住空间、休闲交往空间和公共服务空间三方面的空间结构变化及村民对这些变化的满意度。
结果发现:①居住空间变化表现在房屋建筑风格、建材体量、形态的相似性被打破,居住功能从单一向多元转变;②休闲交往空间变化表现在休闲方式多样化、社交对象多元化、休闲交往场所从私密型向开放型转变;③公共服务空间变化表现在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增加。
碛口村民对生活空间变化满意度的排序为居住空间变化(3.45)<休闲交往空间变化(3.70)<公共服务空间变化(4.62)。
不同人群对生活空间变化满意度存在差异,这与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和是否参与旅游经营活动有关。
[关键词]乡村旅游;生活空间;满意度;碛口村[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20)01-10-5乡村是人类文明的根基所在,乡村的魅力在于其区别于城市的农耕美和原生态,游憩价值高。
近年来,乡村越来越受到城市旅游者的青睐。
乡村旅游不仅有助于促进乡村经济发展,而且有助于推动乡村社会文化的重构[1]。
旅游开发给目的地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诸多方面带来影响,旅游绅士化是一种典型现象[2]。
张娟等解释了乡村旅游绅士化给乡村带来的一系列变化[3]。
旅游空间生产理论、场域理论、空间重构理论等被用来解释旅游活动给目的地带来的空间变化。
从时间地理学的角度,通过分析农户的空间行为来揭示空间变化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4]。
目前,学者对旅游带来的空间变化和村民行为研究较多,但关注村民态度的研究较少。
基于扎根理论的洛阳乡村旅游游客满意度研究

图1 根据洛阳乡村旅游游客满意度网络评价文本构成的词语云(一)洛阳乡村旅游游客满意度的开放式编码阶段围绕着“洛阳乡村旅游游客满意度”这一核心的研究主题,基于美团网和途牛网的游客线上评价文本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取出的高频特征词,不带任何研究者个人的偏见,进行反复地阅读与筛选,对大量的评价文本进行意义分解和归纳总结,归并重复出,女,河南驻马店人,硕士,教师。
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开发。
图2 洛阳乡村旅游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首先,在具体的网络文本中,停车场成为洛阳乡村旅游游客满意度评价文本中频次最多的一个词,停车难成为分布在洛阳周边的乡村旅游当中最显著的问题,大部分的乡村旅游基地都没有正规的停车场,所以一旦游客数量增多就会出现拥堵、甚至无处停车的困境。
其次,乡村旅游景区当中的游览设施老化现象严重,景区配套设施设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或者老化现象。
再次,道路的修建不达标,有些比较窄的路段,会出现错车困难从而导致长时间的拥堵。
最后,农家乐设施设备比较简陋,但是收费却比较高。
(二)乡村旅游服务水平乡村旅游服务水平也是影响洛阳乡村旅游游客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之一,从高频词汇以及原始文本节点的分析当中,可以看出乡村旅游的游客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
旅游服务水平主要具体反映在景区服务人员、农家乐服务人员以及乡村旅游业态分布当中的商业业态的服务人员等。
景区的工作人员服务水平差会直接影响游客的满意度,而服务人员热情的服务态度也会直接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哪怕曾经给游客带来不快,良好的服务态度仍然可以大幅度提升游客满意度。
(三)乡村旅游管理水平乡村旅游管理水平也和游客满意度息息相关,就目前搜集到的洛阳乡村旅游游客满意度网络调研文本的提取节点来看,乡村旅游管理水平主要体现在门票管理、娱乐体验项目管理、商业业态管理、环境管理、规划管理等。
针对洛阳乡村旅游的景点门票费用,大部分游客反映门票费用太高,与实际游览价值不相匹配。
景区内部设置的一些游玩体验类项Tourism OverviewTourism Planning 旅游规划目太少,也会影响游客满意度的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成员满意度研究
作者:李玉新等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1期
摘要:从合作社成员满意度角度可以很好地衡量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的公平和绩效。
山东省莱芜市是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建立和发展较早的地区,合作社初显成效。
通过在该市选取发展背景不同的C村和F村,采用问卷调查、个人深度访谈以及实地观察等方法,发现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社员对合作社绩效、公平基本满意。
通过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后发现,人口统计学因素中,年龄和满意度显著相关;经过对比C村和F村样本数据,发现合作社外部发展环境、合作社自身能力以及成员个人因素也会影响满意度。
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在营销、培训、指导、规范以及争取政策及资金支持方面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且要兼顾成员间的公平,给予成员更多的决策权,才能提高成员满意度。
关键词: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成员满意度;莱芜市
中图分类号:F590.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3)01-0099-07
引言
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是以经营乡村旅游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这种方式是规范提升乡村游的最佳模式,可以使乡村旅游由个体半专业化向集聚型专业化转变,实现现代产业化[1]。
我国自2007年7月在浙江安吉成立第一家“农家乐”合作社以来,各省都积极推进乡村旅游合作社这一新兴的乡村旅游组织形式。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这种合作社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提高,出现了多种形式,经营范围从单纯提供食宿,到参与景区各种服务以及参与景区开发。
依托合作社,可以完善乡村旅游经营体制,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不平衡、水平低、规模小、实力弱、带动能力不强的问题,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1]。
从经济学角度,合作社模式兼顾了公平和效率,避免了内部恶性竞争,降低了交易成本。
同时,这种模式可以促进社区参与旅游能力的提高,避免了部分因乡村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使乡村旅游发展权可以由社区控制,达到旅游与当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
作为一种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动性经济组织,合作社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成员的参与和支持,从成员满意度角度来发现和解决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乡村旅游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研究多集中在以经营农产品为主的合作经济组织,对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涉及较少。
胡敏认为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是提高乡村旅游专业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的重要手段。
她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产生动因和发展趋势,指出我国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正面临着组织转型,而规范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最终将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升级[2]。
同年,马翀炜、张爱谷以云南玉龙县美泉村旅游合作社为例,认为合
适的制度安排对于乡村旅游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仅可以维护产权、规避风险以及降低交易成本,从而保障经济利益增加,而且也可以减少矛盾,实现社会和谐发展[3]。
在原生态社区文化旅游开发中也已使用旅游专业合作组织这种模式,姚莉、陈志永以西江苗寨景区苗家乐协会为例,指出了原生态社区旅游开发中乡村旅游合作组织的现状、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原生态社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4]。
乡村旅游合作社组建发展还受到人文因素的影响,民族文化、熟人社会以及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在丽江纳西族乡村旅游合作社组建发展中就发挥了重要作用[5]。
由于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发展时间较短,目前的研究仅局限于表层分析,而对内部成员满意度问题关注较少,而成员的满意度却可以反映出合作社运行的效率与公平等多种外部及内部问题。
因此,本文选择了两个乡村旅游合作社的典型案例,从成员满意度测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入手,藉此找出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合理的建议。
一、案例介绍
莱芜市位于山东省中部,乡村旅游资源丰富,2008年11月被确定为山东组建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的试点市,2009年3月份率先成立了4个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共41户人家,全部由农户组成[6]。
莱芜市政府对乡村旅游合作社给予了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免费培训成员并给予专项技术指导,实行“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接待、统一分配、统一宣传、统一培训”的“六统一”管理,当地乡村旅游得以迅速发展。
本文案例中的C村和F村为该市首批4个合作社中的两个,情况却各不相同。
其中,F村旅游资源丰富,品位较高,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旅游业,旅游收入已是该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旅游产业链已基本完善。
该村乡村旅游合作社共有成员10户,以自有住房接待散客及旅游团队,以经营食宿为主,比起村中其他接待设施,这种“农家乐”的食宿方式花费较少,但由于缺乏规范,在合作社成立之前,各接待成员相互压价,游客消费安全得不到保障,曾遭遇发展瓶颈。
后来,在合作社的统一规范和指导下,各成员扩大了经营规模,提高了经营和接待水平,游客人数迅速增加。
C村位于莱芜市近郊区,乡村旅游刚刚起步,以“农家乐”、乡村休闲和农业采摘为主。
共有17户农户加入了乡村旅游合作社,开始经营“农家乐”。
但在笔者调研之时,成员经营的客房量还较少,有半数以上的成员并未营业,仍旧选择了外出务工等其它谋生方式。
据笔者观察和访谈,旅游业对该村的经济影响尚小,但在未来规划中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过程
为完成本研究,笔者深入这两个村进行调研。
为了更好地了解成员对合作社各方面的满意度,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个人深度访谈(无结构)和实地观察三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因总体数量较少,采用了全面调查方法,主要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了考察和评估,对乡村旅游合作社发起人和领导者进行了深度访谈,深入每一个在经营的成员家中当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在访谈中注意其语气和态度,选择在合作社成员家食宿,进一步了解有关情况。
给所有从事乡村旅游的农户发放了调查问卷,共发放18份,其中,C村8份(部分成员尚未开始
营业),F村10份,大部分问卷当面调研回收(有4个成员因调研时外出,后用电话调查访谈),回收率达100%,通过对问卷分析整理,剔除C村无效问卷1份,有效率94.4%。
数据处理主要使用SPSS17.0,结合访谈和实地观察进行分析。
(二)研究假设
本研究主要基于以下假设:
H1:乡村旅游合作社提供的服务与成员满意度显著相关。
H2:乡村旅游合作社成员间地位平等及获得资源的公平程度与成员满意度显著相关。
H3:其他因素与成员满意度相关。
(三)问卷情况
问卷主要借助12个具体问题调查合作社成员对合作社效率、内部公平以及总体满意度的主观感知。
由于合作社成员单个家庭资金有限、经营能力较差以及社会资本较少,应对经营环境和竞争的经验不足,容易在扩大规模、提升服务以及营销等多方面存在困难。
因此, 6个问题分别从游客量、规模和档次提升、经营能力的提高、实际收入、经营环境的改善以及对内部竞争的调整为切入点,来考量成员对合作社运行的效率的满意度。
合作社内部公平不仅可以影响成员加入合作社的意愿,还会影响到合作社降低交易成本的能力以及运行效率。
因此,内部公平主要从成员间的合作、地位和解决矛盾3个角度来测度成员满意度。
在测度总体满意度方面,主要考察了成员的加入意愿、整体满意程度以及对合作社的信心,这3个指标和成员满意度密切相关。
每个问题满意度的具体测量采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 5点尺度,将成员主观感知的满意程度分为“很不满意、不满意、说不上、满意、非常满意”5种,分别给予1分、2分、3分、4分、5分。
另对调查对象的学历、年龄和性别等人口统计学因素进行了调查。
三、成员满意度与影响因素分析
(一)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成员满意度分析
1.成员对合作社绩效的满意度分析。
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可以克服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散、小、弱、差”等问题,提升服务质量和专业化经营管理水平,参与成员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旅游收入以及专业化的指导以及税收、资金等方面的优惠,因此,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的绩效会影响成员的满意度。
问卷中共有6个问题涉及成员对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提供服务的满意程度(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中值为4.000 0,说明半数以上的成员对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的绩效满意,认为加入合作社可以获得收入增加、培训、经营规模和档次提高等诸多好处,也可以获得好的发展环境以及避免恶性竞争。
但通过总体均值来看,成员对每个方面的满意程度并不相同,Q2、Q3、Q4、Q6均值明显高于Q1和Q5,说明在合作社提供的培训、指导、补贴、统一定价与服务方面成效明显,也获得了成员认同;但是,在增加客源和提
高旅游收入方面,成员的满意程度相对较低,均值都低于4.000 0,且方差大于1.000 0,说明不同成员满意程度相差较大。
个人访谈所获得的信息支持此结论,合作社成立后,政府拿出专项资金补贴成员改善经营条件,提供了免费培训,统一定价和服务,给成员带来了实际利益,因而满意度较高;但许多成员认为,合作社成立前后游客量变化不大,旅游收入也并未获得显著提高,甚至,一些成员对此有抱怨心理,担心加入合作社后经营旅游的前期成本不能收回,这种心理影响了对合作社的满意度。
从C村和F村各自的情况来看,和总体情况差异不大,但C村在1、3、5、6四个问题均值低于F村,甚至在合作社是否带来旅游收入增加这个问题上分歧很大,均值分别为2.857 1和4.000 0,说明C村对合作社的经营业绩方面满意程度相对于F村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