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月亮上的足迹

合集下载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自主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深人体会。 a.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
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b.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 c.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d.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 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宇航员 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 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 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国旗, 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课文最后一 段揭示了其伟大意义。
延伸练习
① 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 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展开想像,写一篇 小短文。题目为《我驾飞船登月》。
② 自学“读一读,写一写”练习中的词语, 并在写作中尽可能地使用。
《月亮上的足迹》
要求:快速阅读 问题:a.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
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 语。 b.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 概括。 c.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d.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 说明。
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 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 科林斯、奥尔德林登 月的全过程。登月全 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登月准备——飞船升 空——登月成功—— 登月归来。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什么时 候能登月球呢?如今幻想正变成现 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 上了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 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 们依然可以领略。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 随着01号指挥员一声令下, 长三丙喷出一团橘红色的 烟雾,随之在震耳欲聋的 轰鸣声中,拖着三四米长 的焰火冉冉升起。在一个 多小时的飞行后,在共和 国生日的日子里,西昌卫 星发射中心向世界庄严宣 告:嫦娥二号成功发射, 中华民族追逐千年的登月 神话正在慢慢变为现实。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阿姆斯特朗说: 阿姆斯特朗说: 这一小步, “这一小步,对于 一个人来说, 一个人来说,是小 小的一步; 小的一步;对整个 人类来说, 人类来说,是巨大 的飞跃。 的飞跃。”
“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 一小步” 月球表面的一小步, 月球表面的一小步,这时对个人来讲确 实很容易,毫不费力。 实很容易,毫不费力。但是这一步是人 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 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使人类的 梦想变成了现实, 梦想变成了现实,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 聪明才智, 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 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 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 这意义就非同小可, 这意义就非同小可,因此说这是巨大的 飞跃。 飞跃。
月球的直径是多少? 月球的直径是多少?
关于月球的来源有哪些说法? 关于月球的来源有哪些说法?
(月球被俘获说、地月同源说、地球分裂说、 月球被俘获说、地月同源说、地球分裂说、 月球— 宇宙飞船说) 月球 宇宙飞船说)
月海是海吗? 月海是海吗?
(不是,是平原) 不是,是平原)
你知道月球上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资源? 你知道月球上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资源?
整体感知
2、在书中找 出表示时间的 词语, 词语,并且了 解整个事件是 如何发展的。 如何发展的。






1969年7月16日上午 火箭发射后2分 秒 火箭发射后 分42秒 离地9分 秒 离地 分5秒 火箭发射后13小时 分 火箭发射后 小时30分 小时 19日晚 点33分 日晚8点 分 日晚 19日晚 点32分 日晚9点 分 日晚 20日上午 点32分 日上午7点 分 日上午 21日凌晨 点17分40秒 日凌晨5点 分 秒 日凌晨 21日上午 点39分 日上午11点 分 日上午 11点51分 点 分 22日0点15分 日 点 分 22日上午 点35分 日上午6点 分 日上午 25日凌晨 点35分8秒 日凌晨1点 分 秒 日凌晨

《月亮上的足迹》语文教案范文

《月亮上的足迹》语文教案范文

《月亮上的足迹》语文教案范文《月亮上的足迹》语文教案本文关键词:月亮,足迹,语文教案,《月亮上的足迹》语文教案本文简介: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本文叙顺序和记叙文的要素。

2.迅速掌握文章内容。

(二)能力目标1.掌握快速阅读技巧。

2.了解文中的航天知识。

(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鼓励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2.启示学生向航天员学习,培养他们勇敢、镇定的《月亮上的足迹》语文教案本文内容: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本文叙顺序和记叙文的要素。

2.迅速掌握文章内容。

(二)能力目标1.掌握快速阅读技巧。

2.了解文中的航天知识。

(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鼓励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2.启示学生向航天员学习,培养他们勇敢、镇定的心理素质。

二、学法引导这是一篇记实报道。

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

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登月成功后表现出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于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

这篇记叙文将记叙的要素和顺序交代得清清楚楚。

训练学生的速读能力,准确地概括课文内容的要点是本文的学习重点。

同时要通过对本文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精神,这是本文的教学目的。

本课教学用一课时。

前半节课进行常规教学,以学生自读为主,后半节重点讨论课文最后一句话,补充一些有关太空方面的知识,以培养兴趣、增长知识。

三、重点·难点重点:1.课文的结构方式“概说——评说”。

2.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大意义。

难点:用简练的语句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师讲解分析,启发引导学生讨论归纳。

六、教学步骤1.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2.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参考答案)指名学生回答第1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择其要点板书。

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①升空前的准备(3、4)升空前气氛、登机。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反思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反思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教学的总结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通过本次教学,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 的科学知识,同时激发了对探索宇宙的兴趣。
教学内容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媒体手段,通过图片、视频等 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月球的环境和人类登月的历程,教学方 法较为生动有趣,学生参与度较高。
学生反馈
大部分学生对这种形式的科普课文感到兴趣,课堂互动良 好,但仍有部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上存在困难。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确保 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得到成 长和收获。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反思
授课教师:
2023-12-27

CONTENCT

• 教学内容反思 • 教学方法反思 • 学生反馈反思 • 教师自我反思 • 改进措施反思 • 总结与展望
01
教学内容反思
教材内容的理解
教材内容是否准确传达了相关知识
在教授《月亮上的足迹》这篇课文时,我确保了所教授的内容与科学事实相符,没有出 现误导学生的信息。
05
改进措施反思
教学内容的改进
增加背景知识介绍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可以考虑增加关于月球探索历史 的背景知识介绍,让学生对课文的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
强化重点和难点解析
对于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需要进一步强化解析,可以通过更多的 实例和图解来帮助学生理解。
增加互动环节
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环节,比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更加 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是否及时反馈了学生的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和表现,并 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19.《月亮上的足迹》完整版

19.《月亮上的足迹》完整版

中国图片
“风云2号”气象卫星 风云2
图片10 图片10
神 州
“ “ 1 号 ” 飞 船 升 空
图片11 图片11
神 州 “ “ 1 号 ” 飞 船



的 迹

天体图片
图片2 图片2
图片3 图片3
嫦娥奔月
美丽的嫦娥是射下九个太阳的 英雄羿的妻子,她因为偷吃了长生 不老丹就飞年的农历八 月十五日,就会步出广寒宫,遥望 人间。
(马王堆汉代古 墓中出土的帛画)
这个美丽的传说反映了中国古代人对月球构 造的一种非常朦胧的认识,也可以说是人类最早 的登月向往
(登月小艇正要与指挥舱 结合,然后由指挥舱载运 太空人返回地球)
“阿波罗11 号”飞船溅落在 预定的海域,被 等候在那边的海 军救起。
讨论题
讨论: 讨论: 1、全文按什么顺序报道登月全过程? 全文按什么顺序报道登月全过程? 2、作者在文章中用了许多数字,这些数字起 作者在文章中用了许多数字, 了什么作用? 了什么作用? 3本文以平实的语言,真实记录了人类首次登 本文以平实的语言, 月的全过程,作者没有过多的议论、抒情,但 月的全过程,作者没有过多的议论、抒情, 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你如何理解结尾阿姆斯特朗的一段话“这 你如何理解结尾阿姆斯特朗的一段话“ 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 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 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资 料1
1957年10月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第一颗人 造卫星上天, 造卫星上天,拉开了人类航天时代 的序幕。前苏联宇航员、 的序幕。前苏联宇航员、大名鼎鼎 的加加林, 1961年 12日 的加加林,于1961年4月12日,乘 坐前苏联“东方号”飞船, 坐前苏联“东方号”飞船,环绕地 球飞行了一圈,历时近两个小时, 球飞行了一圈,历时近两个小时, 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 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火箭发射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二级火箭脱落
飞过月地 引力中和 点
飞过月地 中间点
第三极火箭启动 进入预定轨道, 绕月飞行
进入登月轨 道,奔向月 球
登月舱脱 离飞船
登月舱 降落月 球
人类初踏月面,宇航员展开工作
提问:宇航员在月球上,都做了些什么 工作了?
7月21日凌晨5点17 分40秒,登月舱平稳地 降落在月球上。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第四单元第19课
月亮上的足迹
长兴县实验初级中学
包利峰
茫茫夜空,皎皎圆月,引人遐思。
月亮上的足迹
阿马斯特朗、科斯林、奥尔德林 登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
1969年7月16日
火箭发射;
19日晚上8点33分 飞过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
19日晚上9点32分 20日上午7点32分 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 21日11点56分20秒 22日0点15分 接近月亮; 换乘登月舱;登月舱开始降落; 登月舱登月成功; 宇航员踏上月球;
登月舱离开月球;
22日上午6点35分, 与“阿波罗11号”飞船对接成功; 25日凌晨1点35分8秒
返回地球大气层,准确溅落在预定海域。
假如你成为中国第十代宇航员驾驶着宇宙飞 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展开想 像,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驾飞船登月》。
策划:屠元成 李冬梅 郑少艾 制作:包利峰 审核:刘飞耀 责编:张作梅
编制: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出版:浙江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时间:2011-11-20
时间顺序
思考:作者比较详细地列举一系列 数字的作用是什么?
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 确度要求非常高,这些数字主要是为了体现本文的准确性、 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同时可以帮助读 者增加知识。

月亮上的足迹 (1)

月亮上的足迹 (1)

资料2:1986年人类还专门对哈雷彗星回归和太阳进 行过探测。前苏联的韦加号、欧空局的乔托号和日本 的先驱号探测器,第一次在穿过哈雷彗星贴近彗核探 测,发现了哈雷彗星上有简单的有机分子。1990年美 国发射的尤利西斯号太阳探测器,破天荒地探测了太 阳南北极的太阳风形成等情况。
资料3: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先后把哈勃空 间望远镜、康普顿r射线望远镜、钱德拉X射线望 远镜送入太空轨道,观测宇宙中遥远天体和星系, 揭示宇宙的形成和发展。哈勃空间望远镜升空10 年来,已经观测到黑洞、超新星爆发等宇宙自然 现象。
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偷吃了灵药而奔 月的嫦娥,代表 了古时人们对神 秘月球的无限向 往。
1969年7月21日, 这一梦想终于变成 现实,人类登上了 月球。
1 、快速阅读课文,并思考:本文写了一 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明确:美国宇航员于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 20秒登上了月球。时间顺序。
火星探路者
从当地环境中获取能量的光 子能量站将推动宇宙飞船在 整个太阳系里的运行。 NASA已不再满足于向火星 派遣小型机器人探测器。在 NASA的研究计划中,发射 载人宇宙飞船已经提上日程。
想登上外星球吗?好好学习 吧,或许有一天,外星球的土地 上将印上你的足迹!
作业与练习 1.月球的奥秘多种多样,课后搜 集有关资料,,与同学们交流 一下。 2.查找火星资料,以《当我登上 火星》为题写一段文字。
月亮上的足迹
李 白 《 古 朗 月 行 》
又 疑 瑶 台 镜 , 飞 在 青 云 端 。
小 时 不 识 月 , 呼 做 白 玉 盘 。
——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张若虚《春将花月夜》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马王堆汉代古墓 中出土的帛画)
这个美丽的传说反映了中国古代人对月球构 造的一种非常朦胧的认识,也可以说是人类最早 的登月向往
1961年4月12日, 苏联宇航员尤里· 加 加林乘坐东方1号 航天器,绕地球飞 行108分钟后,胜 利地完成人类历史 上第一次宇宙飞行 的任务。
1969年7月 21日,美 国宇航员 尼尔· 阿姆 斯特朗 (头盔中 影像)和 巴兹· 奥尔 德林(如 图)乘 “阿波 罗”11号 飞船首次 登上月
2008年9月27日,在完成航天员出舱任务后,
神舟七号飞船在太空释放一颗伴飞小卫星
2008年28日17时37分,神舟七号飞船返回舱成功降 落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 海鹏安全自主出舱,返回舱状态良好,我国神舟七号载 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左右,嫦娥一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 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2009年3月1日16时 13分,嫦娥一号卫星在控制下成功撞击月球。为我国月球探测
1981年4月12日,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哥 伦比亚”号在肯尼迪航天中心首次升空。美国先 后制造的5架航天飞机为人类利用外层空间开辟 了更广阔的前景。
1984年6月7 日,美国航 天飞机“挑 战者”号宇 航员布鲁 斯· 麦坎德利 斯使用载人 机动装置, 离开航天飞 机320英尺, 完成了人类 首次无安全 索太空行走。
1995年2月6日,在距地面395公里的空间轨道 上,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 号轨道空间站实现美俄两国航天飞行器械的历史 性会合。在此期间两者相靠距离最近达11.3米。
2001年4月30日,第一位太空游客、美国人蒂 托(中)快乐地进入国际空间站,开始了他为期 一周的太空观光生活。太空旅游的开辟使得普通 人也能够像宇航员一样畅游星际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望月怀远》
李低举疑床 白头头是前 《思望地明 静故明上月 夜乡月霜光 思。,。, 》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昔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偷吃了灵药而奔月的嫦 娥,代表了古时人们对神 秘月球的无限向往。
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 20秒,这一梦想终于变成 现实,人类登上了月球。
• 月亮的美称与雅号
月亮的美称与雅号
玉钩 斜轮 白玉盘 蟾宫 圆兔 婵娟 纤维 望舒 金波 玉弓 桂殿 团扇 玉桂 银台 五羊 夜光 青光 太清 蟾 玉蟾 霜蟾 圆蟾 素蟾 冰蟾 银蟾 金蟾 瑶蟾 皓蟾 蟾魄 瑶魄 圆魄 冰魄 桂魄 玉盘 金盘 圆盘 银盘 水晶盘 霜盘 白玉盘 金镜 玉镜 圆镜 寒镜 瑶镜 秦镜 金轮 银轮 玉轮 圆轮 冰轮 霜轮 孤轮 斜轮 玉兔 银钩
从经济的
角度来看,
是,将来
太空垃圾
增多,会
对人类居
住环境和
太空探索
带来不利
的影响。
中国航天之路
中国最早发明的古代火箭,是现代火箭的雏形。 1970年成功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99年成功发射神舟一号;2001年成功发射神舟 二号;2002年成功发射神舟三号、神舟四号;2003年成
四.布置作业
以《我登上了月球》为题写一篇400左右的小作文
再见
“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 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 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这一小步,对阿姆斯特朗来 说, 是小小的一步。但对整个人类来 说,这从航天器踏上月球的一小 步,是人类凭借自身的力量第一 次踏上宇宙中其他的星球,这一 小步使曾经的不可能变为可能, 它连接起人类的过去和未来、现 实与梦想、地球和宇宙。作为一 次标志性事件,它象征着人类科 技发展的巨大飞跃,是人类科学 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垂钩 悬钩 金兔 白兔 圆兔 蛾眉
悬弓 妲蛾 素蛾 丹桂 太阴 广寒宫 半轮
宝镜 冰壶 玉盆 幽阳
描写月亮的成语
描写月亮的成语
花好月圆 闭月羞花 风花雪月 冰壶秋月 明月 高照 明月如钩 明月皎皎 皓月千里
皓月当空 月大如盘
一轮皓月
新空当月 一弯新月
一钩残月
月挂新汉 月色朦胧
晓风残月
明月如镜 新月如眉 月色如水 月色溶溶
5.文中完整地摘引纪念碑上的刻文,有什么作用 明确:揭示了人类登上月球的伟大意义
6.试用一句话评价人类登上月球的意义. 明确:1969年7 月人类登上月球,迈出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 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是一次历史性的飞跃
“一小步”指宇航员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 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确实很容易.但这一 小步又是人类向太空迈出的第一步,显示了 人类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 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 这意义非同小可.
2.从宇航员在月球上所做的事情看,他们登月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明确:了解探索月球有关情况,为日后研究月球以至整个宇宙做准备 3.纪念碑上刻着地球的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有什么用意 明确:代表地球上的全人类 4.纪念碑上刻着“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作一次和平的旅行.”为 什么不说成“我们代表美国” 明确:科学是无国界的,它属于全人类
v吴刚伐桂v 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
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被贬到月亮里 砍月桂,但月亮中的月桂随砍随合,砍伐不尽,因而后 世的人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无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
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 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 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显圆最亮, 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 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 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 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 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 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 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 月”。
写作特点
1.有明晰的时间索。 使读者比较详细地
了解了登月的具体 时间,也增强了事
件的真实性。
2.语言准确、生动。 (1)恰当的描述 (2)用数字说话
(3)叙述中有议论
(2)用数字说话
作者比较详细地列 举了一系列数字, 可以增加读者的 知识,而且因为 这些数字都是极 富吸引力的,也 就增强了文章的 真实性、说服力。
月亮上的足迹
茫茫夜空,皎皎明月,引人遐思。
面对月亮,你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 词和传说?
——
又小 疑时 瑶不 台识 李镜月 白,, .飞呼 古在做 朗青白 月云玉 行端盘 。。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张若虚《春将花月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月光似霜 月明星稀 月色恬淡
月上柳梢
月黑风高 众星捧月 日月合璧
花残月缺
吟风弄月 披星戴月 月夕花朝
月落乌啼
一.整体感知课文
快速阅读课文,并思考:本文写 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 的?
明确:美国宇航员于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 20秒登上了月球。时间顺序。
二.具体分析课文
一.从文章中找出表时 间的词语,完成下面的表 格
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航天员杨利伟); 2005年成功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航天员费俊 龙、聂海胜);2007年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探月 卫星;2011年11月成功发射“神舟八号”;2012年6月16
日成功发射“神舟九号”(景海鹏,刘洋,刘旺)
v朱元璋起义v 空格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月饼是圆形的, 象征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 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 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 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 递消息。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 空格后来,朱元璋终于把元朝推翻,成为明朝的 第一个皇帝,虽然其后满清人入主中国,但是人 们仍旧庆祝这个象征推翻异族统治的节日。
时间
事件进展 时间
事件进展
二.登月的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明确: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返回地球
三.阅读文章第11段.
思考:为什么要记下时间1969年7月21日56分20秒.
明确: 时间精确到秒,是因为这一时刻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表现出作者的科学、严谨和准确,也表现出他的激动。
四.阅读文章12-13节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出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所做的八件事 明确:1.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2.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 3.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立在月球上 4.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的表面 5.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 6.安装了激光仪,月震仪 7.把美国国旗插在月亮上 8.和总统尼克松通了话
(3)叙述中有议论
在记叙文中恰当穿插
一些议论的句子,可 以起到深化理解、画 龙点睛的作用。
比如第4自然地中写道: “一一个伟大时代就 要来到了……这将是 人类进行的距离最远 的一次旅行。”再比 如第11自然地中: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 刻。这是人类伟大的 一步。……这是人类 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讨论:把登月舱扔在太空,对此,同 学们有何感想?
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如明代
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 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 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 的神话戏曲。清宫多在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 屏风两侧搁置鸡冠花、毛豆技、芋头、花生、萝卜、 鲜藕。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上置一个特大的月饼, 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祭月完毕,按皇家人口将月 饼切作若干块,每人象征性地尝一口,名曰“吃团 圆饼”。清宫月饼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像末代皇 帝溥仪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便是 “径约二尺许,重约二十斤”。
我国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也过中秋节,但节俗各异。壮族
习惯于在河中的竹排房上用米饼拜月,少女在水面放花灯, 以测一生的幸福,并演唱优美的《请月姑》民歌。朝鲜族则 用木杆和松枝高搭“望月架”,先请老人上架探月,然后点 燃望月架,敲长鼓,吹洞萧,一起合跳〈农家乐舞》。仡佬 族在节前的“虎日”,全寨合宰一头公牛,将牛心留到中秋 夜祭祖灵,迎新谷,他们称为“八月节”。侗族则在这时让 青年人郊游、欢会,称为“赶坪节”。第一天是芦笙会,第 二天对歌。小伙子都要化妆,向心上人表达情意。傣族是对 空鸣放火枪,然后围坐饮酒,品尝狗肉汤锅、猪肉干巴、腌 蛋和干黄鳝,谈笑望月。黎族称中秋节为“八月会”或“调 声节”。届时各集镇举行歌舞聚会,每村由一“调声头” (即领队)率领男女青年参加。人员江齐后,大家互赠月饼、 香糕、甜粑、花巾、彩扇和背心,成群结队,川流不息。入 夜便聚集在火旁,烤食野味,痛饮米酒,开展盛大的调声对 歌演唱,未婚青年趁机挑寻未来的伴侣。
《中秋帖》传为王献之所书,与王羲之的 《快雪时晴帖》,王询的《伯远帖》合称 “三希”,现藏故宫博物院。《书断》中说: “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脉不 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中秋帖》 书法纵逸豪放,应是王献之创造的新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